• 209.00 KB
  • 2021-11-11 发布

2020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解析版]

  • 3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时节》其中一个镜头: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飘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此情此景最早出现在(  )‎ A.陕西 B.北京 C.浙江 D.云南 ‎2.如图反映的主题是我国古代(  )‎ A.农业生产的发展情况 B.铁器的应用情况 ‎ C.小农经济的发展情况 D.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3.“一带一路”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由此可知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积极意义在于(  )‎ A.推动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B.推动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 C.导致中国对外关系紧张 D.加剧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 ‎4.下列图片是考古出土的魏晋时期的墓砖画,图片体现的历史趋势是(  )‎ 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民族融合的不断加强 ‎ C.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D.民族的矛盾不断加强 ‎5.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这里的“大公无私”体现在科举制度(  )‎ A.使社会各阶层通过考试的方式进入仕途 ‎ B.彻底改变了官僚的统治地位 ‎ C.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 D.考试中作弊现象十分严重 ‎6.史载:郑和船队在占城时,“其买卖交易,使用七成淡金或银。中国青瓷盘碗等品……甚爱之,则将淡金换易。”这里的“淡金换易”说明郑和下西洋(  )‎ A.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发展了中国的航海技术 ‎ C.宣扬了明朝国威 D.一定程度上具有经济贸易的特征 ‎7.乾隆时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至广东,不准入浙江海口”。材料反映了清朝(  )‎ A.闭关锁国政策有所放松 B.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 ‎ C.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 D.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8.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材料说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实行闭关锁国 B.中国的禁烟运动 ‎ C.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中英伙伴贸易关系的建立 ‎9.历史学家陈旭麓曾说过“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这里的“大跃进”‎ 体现在(  )‎ A.戊戌变法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 ‎ B.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C.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 D.五四运动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10.梁启超在《李鸿章》一书中提到:“综其大纲,不出二端:一曰军事,如购船、购械、造船、造械、筑炮台、缮船坞等是也;二曰商务,如铁路、招商局、织布局、电报局、开平煤矿、漠河金矿等是也。”据此梁启超认为李鸿章(  )‎ A.加强了清政府的军事力量 B.建立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C.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D.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改革 ‎11.《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这种观点是因为(  )‎ A.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B.五四运动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D.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革命运动的新发展 ‎12.《蒋总统集》记载“国民党党员成分中,70%以上是工农,20%以上是小资产阶级。”出现这种党员成分结构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的胜利 B.五四运动的推动 ‎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国共合作的实现 ‎13.如表中历史事件因果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原因 结果 A 洋务运动 实现了中国近代化 B 新文化运动 宣扬了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思想 C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 三大战役 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A.A B.B C.C D.D ‎14.一首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歌谣反映了(  )‎ A.解放战争解放了广大人民 B.解放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 C.广大人民积极支持解放战争 D.解放战争的军民鱼水情 ‎15.据《清代日记汇抄》记载:19世纪六十年代“前日为春甫婚期,行夷(外国)礼”,光绪年间,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婚姻论财不问门第的现象,西式婚礼渐有影响。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官僚门第的实力下降 B.物质生活的巨大变化 ‎ C.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 D.商品经济的发展 ‎16.如表是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关于20世纪初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状况的数据。其中1906年至1912年出现学生总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年)‎ 新式学堂总数(所)‎ 学生总数(人)‎ ‎1902‎ ‎35787‎ ‎1006740‎ ‎1906‎ ‎59117‎ 逾160万 ‎1912‎ ‎82272‎ ‎293387‎ A.清政府加快发展近代教育 ‎ B.近代西方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 ‎ C.辛亥革命成功实现近代教育转型 ‎ D.考试为官的科举制的废除导致读书人数的减少 ‎17.如图是四川省百货零售商品总额统计示意图,图中的数据变化说明(  )‎ A.“大跃进”运动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 B.“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工业生产的发展 ‎ C.世界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 D.经济体制改革加速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8.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由此推断,当今中国经济建设的正确道路是(  )‎ A.实行单纯计划经济的道路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 ‎ C.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 D.实行“一国两制”的道路 ‎19.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民绝大多数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部分农民还购买了社会养老保险。这种现象说明了我国(  )‎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 ‎ C.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巨大成效 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 ‎2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①衣着丰富多彩,彰显个性化②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不足 ‎③网上购物逐步成为时尚④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说:“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该观点认为(  )‎ A.英国照抄了古希腊的文化 B.古代希腊文明影响了西方文明的发展 ‎ C.古代希腊人统治了世界 D.近代西方的文化缺乏创新性 ‎22.“13、14世纪,欧洲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其中“资本主义化”的表现是(  )‎ A.庄园经济和地租的出现与发展 B.庄园经济和手工作坊的发展 ‎ C.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与发展 D.货币地租和庄园经济的发展 ‎23.十五、十六世纪人类历史逐渐转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出现了许多新鲜事物和新名词。下列各组词组中,可能出现最多的是(  )‎ A.新航路开辟、启蒙思想、进化论 B.资本主义、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 ‎ C.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资本主义 D.新航路开辟、君主立宪、工业革命 ‎24.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特点体现在(  )‎ ‎①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②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③资产阶级在革命中都起到领导作用 ‎④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⑤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25.19世纪60年代美俄两国都采取了不同的手段解决了国内的社会危机,他们的共同影响是(  )‎ A.开辟了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B.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 C.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 ‎26.1908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个小时降低为一个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由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  )‎ A.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大大加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 C.促进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27.有观点认为:“近代自然科学中,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种观点的依据是(  )‎ A.经典力学奠定了自然科学的基础 ‎ B.生物进化论掀起生物科学大革命 ‎ C.地圆学说应用在航海事业 ‎ D.万有引力定律推动人们对自然界的探索 ‎28.1948年至1952年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工业生产增长了35%,农业生产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战前的水平,战后前几年的贫穷和饥饿已不复存在。当时欧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内部因素是(  )‎ A.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B.成立欧洲共同体 ‎ C.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D.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29.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结果却一成一败。由此可见改革必须(  )‎ ‎①根据国情制定正确的政策方针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③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④符合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⑤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30.百度地图、腾讯地图等导航系统以及一系列新的远程遥控安保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主要得益于(  )‎ A.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 B.航天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的发展 ‎ C.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 D.计算机技术和高端电子技术的发展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0分)‎ ‎31.(16分)面对危机与发展,中国社会各阶层和政党团结合作共谋发展大业,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晚清军校教育发生了结构性、实质性的变革……晚清的军校教育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清末民初军界、政界的首要人物及众多将领的姓名多能从军校名册中找到……近代军事工业的早期技术骨干多出自军校……军校对武举的冲击,间接瓦解了沿续千年的科举制。‎ ‎﹣﹣苏贻鸣:《晚清军校教育与军事近代化》‎ 材料二:共产党人竭力维护孙中山的领导地位,维护黄埔师生的团结合作。许多省的招生工作主要由中共方面来负责。如毛泽东主持了上海地区军校招生工作,何叔衡负责湖南军校的招生工作……在军校建设方面,中共抽调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协助国民党主持军校的政治和军事教育工作。‎ ‎﹣﹣甘少杰:《清末民国早期军事教育现代化研究》‎ 材料三: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这次合作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历史条件下,由中国共产党首倡和积极推动,国民党蒋介石在日本侵略严重危及其统治的现实逼迫下,为共同抗日而实现的。‎ ‎﹣﹣朱燕娜《浅析二次革命论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的提出背景》‎ 材料四:中国政府在提出和平统一主张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政治方面,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化解敌对情绪……军事方面,主动缓和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经济方面,敞开门户,促进交流……还成立了得到政府授权的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及有关民间团体建立联系。‎ ‎﹣﹣《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白皮书 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材料一军校开始改革运动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在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 ‎(2)指出材料二中“军校”的名称。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军校成立的政治基础和历史意义。‎ ‎(3)归纳材料三关于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和当前的国际形势,谈谈国共两党应如何加强合作实现国家统一。‎ ‎32.(12分)经济实力的变化影响了世界经济重心的变化,也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1850年英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出口商品中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占85%以上,从而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二:19 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堪称“发明时代”,科技成果变成强大的生产力,推动旧产业的更新,改造和发展,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新兴工业迅速崛起,工业化全面推进,到19世纪末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使得美国逐渐成为世界主要的经济中心。‎ ‎﹣﹣摘编自李宏图、沐涛、王春来等《世界通史》‎ 材料三: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 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是美国对自己推动的全球化规则体系开始改弦更张……特别是近年以来英国脱欧、特朗普退出TPP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 ‎﹣﹣摘编自陈伟光《逆全球化暗流与中国应对》‎ 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材料一“全球化时代”的起始事件。根据材料概括英国取得“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逐渐成为世界主要的经济中心”的政治经济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成为经济中心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3)概括材料三中当今经济全球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世界各国应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3.(12分)在当今国际形势中,中国和美国是影响世界国际关系发展的主要国家,中美关系的发展也影响了世界国际关系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1‎ ‎ 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12月23日,在重庆召开了中、美、英三国军事代表会议,讨论了有关对日作战问题,并确定成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总司令,成立三国代表组成的联合作战参谋部,由史迪威任中国战区的参谋长。‎ ‎﹣﹣据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整编 材料二:就中美关系而言,由于杜鲁门政府在解放战争时期对蒋介石政权给予支持和援助,所以新中国成立后两国之间实际上处于一种彼此敌视的状态。……及至朝鲜战争爆发,华盛顿决策层旋即改变了对全球冷战对抗局势的看法,决心通过战争对朝鲜半岛实施遏制战略。……朝鲜战争爆发及中国出兵朝鲜,导致美国重新评估中苏关系性质及中国的实力,美国开始视中国为其在远东的主要敌手,选择了对华遏制政策。‎ ‎﹣﹣据邓峰《冷战初期东亚国际关系研究》‎ 材料三: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迈向世界的关键性第一步。……中国实现对外开放与现代化战略需要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只是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动力之一;到了90年代,改革开放则成了发展中美关系的最主要动力。……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制度保证。‎ ‎﹣﹣《当代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美关系》‎ 材料四:当前中美经常性的经贸摩擦,反映两国经济关系的密切。中美经济对双方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贸易中产生的问题,双方只有理性面对,在经常性的协调和合作机制中,通过平等协商的办法加以妥善处理。中美双方都应该摆正心态,采取合作,尊重的态度,才能更切实地找到两国利益的平衡点,才能达到双赢。‎ ‎﹣﹣《从辩证关系看待当今大国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材料一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关系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关系对中国和世界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特点,并归纳材料二阐述的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主要事件。‎ ‎(3)指出材料三“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起始事件,并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与中美关系发展的相互关系。‎ ‎(4)结合材料四、所学知识和当今的国际形势,谈谈中美正常关系发展应采取的态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产状况,知道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今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种植水稻。‎ ‎【解答】题干的关键信息是“夏日里稻花香四溢”,结合课本所学孔子,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今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种植水稻。故此情此景最早出现在浙江。‎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产状况,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的相关史实。理解生产工具改进对生产力的影响。‎ ‎【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可知,题干的图片是铁农具、曲辕犁和筒车。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曲辕犁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控制入土深浅,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故题干反映的主题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情况。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积极意义,重点掌握丝绸之路开辟了中国与西方联系的先例,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一带一路”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由此可知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积极意义在于推动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积极意义,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分析】本题考查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原因和表现。历史上一些民族同住一个地区,相互影响,逐渐消失各自的特征,自然形成一体,民族在语言、文字、风俗、制度方面改革原来各个民族的特征,这就是民族大融合。‎ ‎【解答】据图片《胡人牛耕图》和《汉人胡食图》可知,汉人学习胡人的生活习俗,胡人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相互交融,体现了民族融合。南北朝时期北方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共同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原因和表现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5.【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创立完善。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用功读书风气盛行,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解答】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科举制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据“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惊人地大公无私。……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大公无私”体现在科举制度使社会各阶层通过考试的方式进入仕途。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科举制的创立完善、内容、特点以及影响。‎ ‎6.【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正确解读材料是解答本题关键。‎ ‎【解答】依据题干“其买卖交易,使用七成淡金或银。中国青瓷盘碗等品……甚爱之,则将淡金换易。”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时期,国力强大,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船队到达各国,大都受到热烈的欢迎,船上装载着大量金银宝货,以丝绸和瓷器最受当地人喜爱,他们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说明,郑和下西洋一定程度上具有经济贸易的特征,D项符合题意。ABC项内容都不符合题干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以郑和下西洋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7.【分析】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 ‎【解答】‎ 据材料可知,此现象属于闭关政策。清朝前期,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认为国内“物产丰盈”不需要外洋货物,所以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既严格控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又限制中国商民出海,厉行海禁“片帆不许下海”。造成了清政府的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闭关锁国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8.【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根本原因”。‎ ‎【解答】由材料“如果不是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可知,虎门销烟只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需要寻找海外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及其影响。‎ ‎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解题的关键词是“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解答】据“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可知,其中的“它”指的是辛亥革命。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10.【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解答】“综其大纲,不出二端:一曰军事,如购船、购械、造船、造械、筑炮台、缮船坞等是也;二曰商务,如铁路、招商局、织布局、电报局、开平煤矿、漠河金矿等是也。”反映的是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因此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洋务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1.【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相关史实。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 ‎【解答】据“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可知,这是因为成立了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2.【分析】本题考查了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意义:反帝反封的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 ‎【解答】据“国民党党员成分中,70%以上是工农”可知这一现象是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代表工农的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所致,故时间上应该存在于1924﹣1927年间,国共合作的实现,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国共合作,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安事变的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解答】A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实现了中国近代化”说法错误。‎ B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资产阶级革命派宣扬了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思想,选项说法错误。‎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决战,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西安事变爆发背景、内容以及意义。‎ ‎14.【分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蒋介石发动内战不得人心,中共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策英明;人民解放军越战越勇,士气高涨,国民党军队士气日益低落。‎ ‎【解答】解放战争期间的这首民谣歌颂了人民捐粮、捐物、送子女战场支援人民解放战争的事迹,正是人民的大力支持,中国人民解放军才能很快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所以民谣反映了广大人民积极支持解放战争。‎ 故选:C。‎ ‎【点评】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解放战争,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15.【分析】本题为材料选择题,主要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的相关史实,理解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 ‎【解答】依据题干“19世纪六十年代“前日为春甫婚期,行夷(外国)礼”,光绪年间,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婚姻论财不问门第的现象,西式婚礼渐有影响。”可知,自洋务运动以来,西方思想的传入,影响了近代的社会习俗,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理解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 ‎1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废除的影响的相关史实。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最重要的举动。‎ ‎【解答】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严复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一文中深有感触的写道:废止科举“乃吾国数千年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意思是说: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最重要的举动,说到它的重要性,与废除古代的封建陋习制度、开拓土地一般无二。据“20世纪初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状况的数据”及所学知识可知,1906年至1912年出现学生总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考试为官的科举制的废除导致读书人数的减少。‎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得、处理信息及归纳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科举制的废除的相关史实。‎ ‎17.【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知道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答】‎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图中的数据变化说明经济体制改革加速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解答】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当今中国经济建设的正确道路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二十几年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是促进国富民强的正确道路。‎ 故选:B。‎ ‎【点评】牢记教材知识,当今中国经济建设的正确道路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理解掌握内涵。‎ ‎19.【分析】该题考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走向成熟,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取得初步成效。‎ ‎【解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到新阶段,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点。现在我国农民绝大多数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说明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20.【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要注意这种变化体现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 ‎【解答】据所学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①衣着丰富多彩,彰显个性化③网上购物逐步成为时尚④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②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不足由史实不符,中国现在的物资供应非常充足,可能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 ‎21.【分析】本题考查古希腊文明,解题的关键是“根源皆在希腊”。‎ ‎【解答】“根源皆在希腊”可以看出雪莱强调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很显然是强调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故B正确;ACD都背离了原意,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古希腊文明,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与发展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13、14世纪“资本主义化”的表现。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解答】据所学可知,14 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衣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11‎ ‎ 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一时期,手工业不断发展,一方面,手工业逐渐脱离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他们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也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推动了欧洲社会经济的资本主变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据“13、14世纪,欧洲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可知,其中“资本主义化”的表现是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与发展。‎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与发展的相关史实。‎ ‎23.【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题干时间“十五、十六世纪”。‎ ‎【解答】根据题干十五、十六世纪人类历史逐渐转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出现了许多新鲜事物和新名词。下列各组词组中,可能出现最多的是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资本主义。由题干时间“十五、十六世纪”结合所学,资产阶级革命、启蒙思想兴起于17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时间上不符合,故ABD不正确,排除。只有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题时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特征。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都取得了胜利,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欧美各国革命都有巨大影响。‎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共同点是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资产阶级在革命中都起到领导作用,都改变了原来的社会性质,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选项②③⑤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 ‎2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和美国内战共同作用。俄国农奴制改革和美国内战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农奴制,俄国农奴制改革和美国内战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C符合题意。开辟了资本主义的新模式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是美国内战,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是俄国农奴制改革。‎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和美国内战以及影响。‎ ‎26.【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意义。注意对材料信息的提取。‎ ‎【解答】由材料“1908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小时降低为一个半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可知,这主要反映了汽车生产流水线的引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福特汽车的竞争力大为增强,其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故A项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注意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发明人。‎ ‎27.【分析】本题考查牛顿的成就。正确分析与理解“近代自然科学中,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牛顿在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系统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牛顿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对后来人类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据“近代自然科学中,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种观点的依据是经典力学奠定了自然科学的基础。‎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牛顿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做出正确的答案。‎ ‎28.【分析】本题考查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知道二战后,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外部原因是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内部原因是西欧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等。‎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外部原因是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内部原因是西欧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等。‎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9.【分析】本题考查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异同及带给我们的启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解答】‎ ‎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结果却一成一败。由此可见改革必须①根据国情制定正确的政策方针,③有正确的指导思想,④符合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⑤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表述错误,苏联强化了中央集权,但失败了。‎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掌握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异同。‎ ‎3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航天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解答。‎ ‎【解答】百度地图、腾讯地图等导航系统以及一系列新的远程遥控安保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主要得益于航天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标志着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技术革命。‎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航天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影响的相关知识。‎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0分)‎ ‎3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洋务运动、黄埔军校的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的主要原因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国共两党加强合作实现国家统一的做法。‎ ‎【解答】(1)据材料一“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晚清军校教育发生了结构性、实质性的变革……晚清的军校教育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及所学知识可知,军校开始改革运动的名称是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们先后以“自强”和“求富”‎ 为口号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其中包括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等。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先导,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等。‎ ‎(2)据材料二“共产党人竭力维护孙中山的领导地位,维护黄埔师生的团结合作。……在军校建设方面,中共抽调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协助国民党主持军校的政治和军事教育工作。”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军校”是指黄埔军校。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黄埔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黄埔军校的建立培养了大批的军事和政治人才,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黄埔军校成立的政治基础是国共合作的实现。黄埔军校的建立培养了大批的军事和政治人才,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3)据材料三“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这次合作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历史条件下,由中国共产党首倡和积极推动,国民党蒋介石在日本侵略严重危及其统治的现实逼迫下,为共同抗日而实现的。”可知,材料三关于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大举侵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中共提出了《八一宣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民党统治的危机等等。‎ ‎(4)根据材料四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和当前的国际形势可知,国共两党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加强政治合作;避免军事对峙的状态;加强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有关民间团体的健康发展与联系;“一国两制”政策的实施等等,以加强合作,实现国家统一。‎ 故答案为:‎ ‎(1)事件:洋务运动。意义: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先导,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等。(答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也可)‎ ‎(2)名称:黄埔军校。政治基础:国共合作的实现。历史意义:培养了大批的军事和政治人才;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也可)‎ ‎(3)主要原因:日本大举侵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中共提出了《八一宣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民党统治的危机等等。(答两点即可,答材料以外的观点不给分)‎ ‎(4)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加强政治合作;避免军事对峙的状态;加强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有关民间团体的健康发展与联系;“一国两制”政策的实施等等。(答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也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的洋务运动、黄埔军校的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的主要原因的相关史实。‎ ‎32.【分析】本题以“经济实力的变化影响了世界经济重心的变化,也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为切入点,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以及英国取得“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的主要因素、美国逐渐成为世界主要的经济中心的政治经济因素以及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当今经济全球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等知识,明确世界各国面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加强政治合作,谋求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科学技术的新能源产业,努力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贸易体系。‎ ‎【解答】(1)根据材料“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全球化时代”的起始事件是新航路开辟。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取得“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 的主要因素有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侵略扩张;君主立制的建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逐渐成为世界主要的经济中心”的政治经济因素分别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以及工业革命的开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成为经济中心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是打破英国经济中心的地位;加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等等。‎ ‎(3)根据材料“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是美国对自己推动的全球化规则体系开始改弦更张……特别是近年以来英国脱欧、特朗普退出TPP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可知,材料三中当今经济全球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美国推行经济的霸权主义;盟国之间的经济斗争越演越烈。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各国面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加强政治合作,谋求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科学技术的新能源产业,加强国际竞争;努力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贸易体系;消除贸易保护主义,减少经济利益的纷争等等。‎ 故答案为:‎ ‎(1)事件:新航路开辟。主要原因: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侵略扩张;君主立制的建立。(答三点即可)‎ ‎(2)政治因素: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经济因素:工业革命的开展。(其他言之成理的表述也可给分)影响:打破英国经济中心的地位;加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等等。(答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也可给分)‎ ‎(3)主要问题:美国推行经济的霸权主义;盟国之间的经济斗争越演越烈。应对措施:加强政治合作,谋求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科学技术的新能源产业,加强国际竞争;努力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贸易体系;消除贸易保护主义,减少经济利益的纷争等等。(答3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也可给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航路开辟以及英国取得“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的主要因素、美国逐渐成为世界主要的经济中心的政治经济因素以及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当今经济全球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等知识。‎ ‎33.【分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发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立足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答案。‎ ‎【解答】(1)由“1941 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12月23日,在重庆召开了中、美、英三国军事代表会议,讨论了有关对日作战问题,并确定成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总司令,成立三国代表组成的联合作战参谋部,由史迪威任中国战区的参谋长。”可以看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是同盟关系。原因是美国认识到中国战场的重要作用。中美同盟关系对中国扩大了抗日战争力量,为中国抗战胜利创造了条件;对世界,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打败法西斯结束二战做出了积极贡献。‎ ‎(2)由“就中美关系而言,由于杜鲁门政府在解放战争时期对蒋介石政权给予支持和援助,所以新中国成立后两国之间实际上处于一种彼此敌视的状态。……及至朝鲜战争爆发,华盛顿决策层旋即改变了对全球冷战对抗局势的看法,决心通过战争对朝鲜半岛实施遏制战略。……朝鲜战争爆发及中国出兵朝鲜,导致美国重新评估中苏关系性质及中国的实力,美国开始视中国为其在远东的主要敌手,选择了对华遏制政策”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特点是敌对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主要事件包括: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中国与苏联建交;美国侵略朝鲜;中国抗美援朝。‎ ‎(3)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由“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迈向世界的关键性第一步。……中国实现对外开放与现代化战略需要有良好的国际环境。……‎ 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只是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动力之一;到了90年代,改革开放则成了发展中美关系的最主要动力。……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制度保证。”可以看出,中美关系正常化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改革开放推动了中美关系的不断发展。‎ ‎(4)由“当前中美经常性的经贸摩擦,反映两国经济关系的密切。中美经济对双方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贸易中产生的问题,双方只有理性面对,在经常性的协调和合作机制中,通过平等协商的办法加以妥善处理。中美双方都应该摆正心态,采取合作,尊重的态度,才能更切实地找到两国利益的平衡点,才能达到双赢。”可以看出,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中美正常关系发展要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加强合作;互利共赢;平等互信等。‎ 故答案为:‎ ‎(1)特点:同盟关系;原因:美国认识到中国战场的重要作用;影响:对中国扩大了抗日战争力量,为中国抗战胜利创造了条件;对世界,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打败法西斯结束二战做出了积极贡献。‎ ‎(2)特点:敌对关系;事件: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中国与苏联建交;美国侵略朝鲜;中国抗美援朝。‎ ‎(3)事件: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改革开放推动了中美关系的不断发展。‎ ‎(4)态度: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加强合作;互利共赢;平等互信等。‎ ‎【点评】本题以中美关系的发展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