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8.91 KB
  • 2021-11-11 发布

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历史试卷

  • 3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2分)歌曲《龙的传人》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中华民族把(  )尊奉为我们的人文始祖。‎ A.黄帝 B.尧 C.大禹 D.秦始皇 ‎2.(2分)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3.(2分)下列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部分),在相应的空格内依次填入(  )‎ 秦→汉→□→西晋→……□→唐→……→元→□→清 A.三国、隋、明 B.三国、五代、明 ‎ C.东汉、隋、北宋 D.东汉、五代、明 ‎4.(2分)如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时期南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  )‎ A.北方财富增长 B.经济重心南移 ‎ C.中央集权加强 D.宋代社会气象万千 第35页(共35页)‎ ‎5.(2分)历史史事是历史的真实描述,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件的看法或结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史事的是(  )‎ A.《三国演义》中的“孔明草船借箭” ‎ B.张仲景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 C.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 D.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6.(2分)“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  )‎ A.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 ‎ B.明朝国力强盛 ‎ C.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 D.郑和传播了和平与友谊 ‎7.(2分)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  )‎ A.社会性质的变化 ‎ B.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 ‎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D.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 ‎8.(2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不得不以立法的形式,将西方的工厂制度、公司制度和一系列与之配套的经济制度正式引入中国。这一变化发生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9.(2分)某历史公众号推出如下研究内容。该公众号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第35页(共35页)‎ A.列强的侵略 B.中国人民的抗争 ‎ C.近代化的探索 D.民族觉醒 ‎10.(2分)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用“五个创造性地”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是指(  )‎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 B.武装斗争的革命道路 ‎ C.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 ‎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1.(2分)毛泽东曾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这个事实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这里的“转折点”是指(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 B.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 C.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 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12.(2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如图中三位人物共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  )‎ 第35页(共35页)‎ A.同仇敌忾、国际主义 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 C.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13.(2分)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郑重宣布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 C.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14.(2分)“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以下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A. B. ‎ C. D.‎ ‎15.(2分)有学者在描述欧洲的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的历史上写了‘贫民的传记’,一个新的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的社会集团”是指(  )‎ A.庄园领主 B.封建贵族 ‎ 第35页(共35页)‎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16.(2分)《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 A.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工业生产的结合 ‎ B.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都是在阁楼上完成的 ‎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 D.工业革命时期真正的科学家尚未产生 ‎17.(2分)2019年11月13日,美军车队在叙利亚东北部的多个油田停留。美国国防部长曾表示,美国将维护叙利亚的油田,如果有人试图占领,美方将作出强有力回应。俄罗斯代表德米特里波利扬斯基在安理会会议上称,美国应把油田还给叙利亚,美国政府的举动“看起来就像抢劫”。材料表明(  )‎ A.美俄双方对峙局面开始形成 ‎ B.俄罗斯意欲控制叙利亚 ‎ C.安理会决议是唯一可行准则 ‎ D.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18.(2分)历史学习中应学会知识线索的构建与牵移,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从整体上把握历史。下列事件中构成因果关系的是(  )‎ A.大化改新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 B.《权利法案》与美国独立 ‎ C.《人权宣言》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 ‎ D.苏联斯大林模式与苏联解体 第35页(共35页)‎ ‎19.(2分)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的越来越大,有人说,“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对“一带一路”和“马歇尔计划”,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都能促进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根本目的不同 ‎ B.参与国家的社会制度都一样,但参与国家的范围不同 ‎ C.都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但诞生的背景不同 ‎ D.参与国家的地位都平等,但设计的道路完全不同 ‎20.(2分)常德自古以来就是“川黔咽喉,云贵门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常德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下列哪个诸侯国管辖(  )‎ A.齐国 B.秦国 C.楚国 D.燕国 ‎21.(2分)湖南隆回人魏源被誉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之一,他提出的主张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求富” ‎ C.“变法图强” D.“民主革命”‎ ‎22.(2分)维新变法期间,湖南是“全国最富朝气”的维新省份,湖南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是(  )‎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梁启超 D.谭嗣同 ‎23.(2分)他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参与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华兴会,孙中山曾为其题词“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他发动护国战争,功勋卓著,被孙中山称为“再造民国第一人”。材料中的两个“他”分别是(  )‎ A.黄兴 陈天华 B.宋教仁 黄兴 ‎ C.宋教仁 蔡锷 D.黄兴 蔡锷 ‎24.(2分)日本全面侵华期间,1938年11月12日,蒋介石下令执行“坚壁清野”和“焦土抗战”的方针,于此日深夜开始在某座城市沦陷前将全城焚毁。历史上称之为“文夕大火”。这座城市是(  )‎ 第35页(共35页)‎ A.湖南常德 B.湖南益阳 C.湖南长沙 D.湖南衡阳 二、材料分析题(25题15分,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3分,共52分.)‎ ‎25.(15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000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基本上会出现混乱局面。但在混乱中,各民族却相互融合。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于是各民族政权之间呈现相互并立之势,形成割据分裂局面。但在割据中却有不少交往,有统一的愿望、因素和趋势。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呈现统一局面下的民族大融合状况。‎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材料三:我国古代疆域变化图 第35页(共35页)‎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秦汉时期的政治角度分析“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一时期是材料二中讲述的第一种民族关系发展模式?盛唐时期唐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属于第几种模式?唐朝时怎样处理和边疆各族的关系?举两例说明。说说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历史地位。‎ ‎(3)根据材料三所示疆域图,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汉、元朝、清朝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统治分别有何创新?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26.(12分)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时局图 第35页(共35页)‎ 从1930年﹣1934年,蒋对中共发动了五次围剿,前四次从1930年12月19日到1933年4月29日,均告失败……与此同时,国民政府正在组织第五次围剿,战事开始于该年(1934年)10月,共有70万人参加。‎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日本为什么能如此顺利地侵占半个中国?你认为当时中华民族必须直面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1936年发生的国内重大事件的解决为例,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第35页(共35页)‎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抗日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7.(12分)自鸦片战争以来,外国侵略者不断侵略我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抵御外侮,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之路和强国之路”。根据下面表格中的史实,阐述中国人民的“救国之路和强国之路”。‎ ‎(提示:结合表格所示的史实和所学的知识,围绕“救国之路和强国之路”这一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阐述论题必须史论结合,不少于200字。)‎ 时间 历史事件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 ‎1911年 辛亥革命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953年 抗美援朝 ‎28.(13分)“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历史证明:面对人类共同危机,全世界必须形成合力,才能战胜危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763年到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第35页(共35页)‎ 材料二:……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绝不能够再扰乱世界的和平,……我们已经商得同意:当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利坚合众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唯有我们三国之间以及一切爱好自由的各国之间,继续增进合作与了解,才能够实现人类最崇高的愿望﹣﹣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 ‎﹣﹣摘自《苏美英三国克里米亚(雅尔塔)会议公报》‎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的因素(至少写3点)。为何作者认为欧洲的霸主地位的时间止于1914年?后来的欧洲又是怎样调整他们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雅尔塔会议为迅速结束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哪些努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出现?‎ 第35页(共35页)‎ ‎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2分)歌曲《龙的传人》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中华民族把(  )尊奉为我们的人文始祖。‎ A.黄帝 B.尧 C.大禹 D.秦始皇 ‎【分析】本题考查黄帝和炎帝,知道黄帝和炎帝被尊奉为我们的人文始祖。‎ ‎【解答】相传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打败了蚩尤。从此,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即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因此黄帝和炎帝被尊奉为我们的人文始祖。‎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黄帝和炎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分)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争霸中留下的成语,因而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社会特点。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掌握春秋战国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35页(共35页)‎ ‎3.(2分)下列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部分),在相应的空格内依次填入(  )‎ 秦→汉→□→西晋→……□→唐→……→元→□→清 A.三国、隋、明 B.三国、五代、明 ‎ C.东汉、隋、北宋 D.东汉、五代、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的沿革的相关史实。朝代更替歌有助于我们记忆朝代的更替。‎ ‎【解答】依据朝代更替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因此题干空格分别是三国、隋、明。‎ 故选:A。‎ ‎【点评】本题以朝代更替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4.(2分)如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时期南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  )‎ A.北方财富增长 B.经济重心南移 ‎ C.中央集权加强 D.宋代社会气象万千 ‎【分析】本题考查经济重心的南移,知道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解答】‎ 第35页(共35页)‎ 依据课本知识分析图表结合选项可知,西汉时南方人口户数远少于北方,到两宋时期南方人口户数已经超过北方,这反映出我国南方人口呈上升趋势。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下降。经济重心南移与南北方的户数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表格能够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 故选:B。‎ ‎【点评】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 ‎5.(2分)历史史事是历史的真实描述,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件的看法或结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史事的是(  )‎ A.《三国演义》中的“孔明草船借箭” ‎ B.张仲景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 C.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 D.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分析】本题考查了史实与观点的区别。史实是纯对历史事件的表述,而观点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论。‎ ‎【解答】史实是纯对历史事件的表述,而观点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论,A属于历史文学作品;B属于历史史事,CD都属于评论观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史实与观点的区别。‎ ‎6.(2分)“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  )‎ A.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 ‎ B.明朝国力强盛 ‎ C.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 D.郑和传播了和平与友谊 ‎【分析】‎ 第35页(共35页)‎ 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题干关键信息“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 ‎【解答】“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能解读出的信息是:A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B明朝国力强盛、D郑和传播了和平与友谊。据“厚往薄来”可知,C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说法不符合材料,但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规模以及作用。‎ ‎7.(2分)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  )‎ A.社会性质的变化 ‎ B.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 ‎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D.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 ‎【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分析与理解。‎ ‎【解答】根据材料中“朝士皆耻言西学”到“举国若狂,人人竟言西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救亡意识凸显,B项正确。当时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下,社会性质没变。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在辛亥革命后,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是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学习西方的技术。‎ 故选:B。‎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戊戌变法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第35页(共35页)‎ ‎8.(2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不得不以立法的形式,将西方的工厂制度、公司制度和一系列与之配套的经济制度正式引入中国。这一变化发生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分析】本题考查重要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关键是对这些条约时间、内容及影响的记忆。‎ ‎【解答】由材料中的时间“20世纪初”可知,这一变化发生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ABC三项均发生在19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不得不以立法的形式,将西方的工厂制度、公司制度和一系列与之配套的经济制度正式引入中国,这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近代史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时间、内容及影响。‎ ‎9.(2分)某历史公众号推出如下研究内容。该公众号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列强的侵略 B.中国人民的抗争 ‎ C.近代化的探索 D.民族觉醒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的抗争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黄海海战的相关史实。‎ ‎【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及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三张图片反映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抗争,故该公众号研究的主题应该是中国人民的抗争。选项B符合题意。‎ 第35页(共35页)‎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人民的抗争的相关史实。‎ ‎10.(2分)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用“五个创造性地”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是指(  )‎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 B.武装斗争的革命道路 ‎ C.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 ‎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分析】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或者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之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之路。‎ ‎【解答】据“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并结合所学可知,“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认真分析中国的形势,当机立断,向农村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故“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探索的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11.(2分)毛泽东曾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这个事实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这里的“转折点”是指(  )‎ 第35页(共35页)‎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 B.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 C.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 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分析】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 ‎【解答】毛泽东曾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实……这个事实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这里的“转折点”是指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中间发起进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12.(2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如图中三位人物共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  )‎ A.同仇敌忾、国际主义 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 C.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分析】本题考查了王进喜、焦裕禄、雷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等。‎ 第35页(共35页)‎ ‎【解答】干给出的图片涉及的人物是王进喜、焦裕禄、雷锋,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故选:B。‎ ‎【点评】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 ‎13.(2分)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郑重宣布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 C.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分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解题的关键是“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发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 ‎【解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说明我国扩大开放融入世界,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对外开放,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35页(共35页)‎ ‎14.(2分)“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以下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A. B. ‎ C. D.‎ ‎【分析】本题考查了古埃及文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解答】有学者说:“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艺术的。”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建造狮身人面像。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人类文明的杰出成就。‎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之一。‎ ‎15.(2分)有学者在描述欧洲的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的历史上写了‘贫民的传记’,一个新的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的社会集团”是指(  )‎ A.庄园领主 B.封建贵族 ‎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欧洲封建城市。题干关键信息“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的历史上写了‘贫民的传记’,一个新的社会集团出现了”。‎ ‎【解答】‎ 第35页(共35页)‎ ‎10世纪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西欧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的城市,意大利、法国、英国、德意志等都有许多著名的城市。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据题干关键信息“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的历史上写了‘贫民的传记’,一个新的社会集团出现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新的社会集团”是指市民阶层。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中世纪欧洲封建城市的兴起、特点以及意义。‎ ‎16.(2分)《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 A.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工业生产的结合 ‎ B.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都是在阁楼上完成的 ‎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 D.工业革命时期真正的科学家尚未产生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 ‎【解答】据材料“(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可知,作者要强调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第35页(共35页)‎ ‎17.(2分)2019年11月13日,美军车队在叙利亚东北部的多个油田停留。美国国防部长曾表示,美国将维护叙利亚的油田,如果有人试图占领,美方将作出强有力回应。俄罗斯代表德米特里波利扬斯基在安理会会议上称,美国应把油田还给叙利亚,美国政府的举动“看起来就像抢劫”。材料表明(  )‎ A.美俄双方对峙局面开始形成 ‎ B.俄罗斯意欲控制叙利亚 ‎ C.安理会决议是唯一可行准则 ‎ D.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分析】本题主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解答】霸权主义是指大国、强国凭借军事和经济实力,强行干涉、控制小国、弱国的内政外交,在世界或地区称霸的政策和行为。美国现今依然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凭借军事经济实力的优势向外扩张,推行炮舰政策及霸权政策,强行干涉、控制小国、弱国的内政外交,在世界或地区称霸。2019年11月13日,美军车队在叙利亚东北部的多个油田停留。美国国防部长曾表示,美国将维护叙利亚的油田,如果有人试图占领,美方将作出强有力回应。俄罗斯代表德米特里波利扬斯基在安理会会议上称,美国应把油田还给叙利亚,美国政府的举动“看起来就像抢劫”。材料表明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威胁世界和平安全的因素。当今威胁世界和平安全的主要因素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8.(2分)历史学习中应学会知识线索的构建与牵移,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从整体上把握历史。下列事件中构成因果关系的是(  )‎ A.大化改新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 B.《权利法案》与美国独立 ‎ C.《人权宣言》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 ‎ D.苏联斯大林模式与苏联解体 ‎【分析】‎ 第35页(共35页)‎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和苏联解体。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模式的高度集权模式阻碍苏联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巨大误区,戈尔巴乔夫与赫鲁晓夫虽然都进行了改革,但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的措施以及影响。‎ ‎19.(2分)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的越来越大,有人说,“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对“一带一路”和“马歇尔计划”,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都能促进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根本目的不同 ‎ B.参与国家的社会制度都一样,但参与国家的范围不同 ‎ C.都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但诞生的背景不同 ‎ D.参与国家的地位都平等,但设计的道路完全不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带一路、马歇尔计划相关知识的掌握,“一带一路”“马歇尔计划”都能促进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根本目的不同。‎ ‎【解答】据题干可知,“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是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合,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可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目的是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不是为了推行霸权主义。马歇尔计划为了推行霸权主义。“一带一路”“马歇尔计划”都能促进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根本目的不同。‎ 故选:A。‎ 第35页(共35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带一路、马歇尔计划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20.(2分)常德自古以来就是“川黔咽喉,云贵门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常德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下列哪个诸侯国管辖(  )‎ A.齐国 B.秦国 C.楚国 D.燕国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知道湖南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楚国管辖。‎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常德位于今湖南境内,在战国时期湖南属于楚国管辖。‎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1.(2分)湖南隆回人魏源被誉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之一,他提出的主张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求富” ‎ C.“变法图强” D.“民主革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魏源提出的主张的相关史实。掌握魏源的思想主张及影响。‎ ‎【解答】魏源在鸦片战争期间,参加过抗英斗争,他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等,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提出的主张是选项A。‎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魏源提出的主张的相关史实。‎ ‎22.(2分)维新变法期间,湖南是“全国最富朝气”的维新省份,湖南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是(  )‎ 第35页(共35页)‎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梁启超 D.谭嗣同 ‎【分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运动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湖南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 ‎【解答】在维新变法运动期间,湖南被誉为全国最富朝气的省份,省城长沙则是全省最有生机,最为引人注目的地区,各种维新活动蓬勃兴起,声色俱备。长沙的维新变法,其最为活跃者、突出者,当首推谭嗣同。湖南维新志士在培养维新人才的同时,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舆论宣传,他们还在长沙先后创办了一些宣传维新的报刊,主要有《湘学报》和《湘报》。‎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地方史,建议学生多了解地方历史。‎ ‎23.(2分)他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参与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华兴会,孙中山曾为其题词“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他发动护国战争,功勋卓著,被孙中山称为“再造民国第一人”。材料中的两个“他”分别是(  )‎ A.黄兴 陈天华 B.宋教仁 黄兴 ‎ C.宋教仁 蔡锷 D.黄兴 蔡锷 ‎【分析】本题以孙中山的挽联为依托,考查宋教仁、蔡锷的有关内容。‎ ‎【解答】为了建立独裁统治,袁世凯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1913年,宋教仁改组同盟会,建立国民党,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袁世凯借此以武力镇压国民党。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镇压。导致宋教仁“为宪法流血”的重大活动是宋教仁改组同盟会,建立国民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再造民国第一人是蔡锷。1911年武昌起义后,蔡锷在云南起义响应,任云南军政府都督,后奉调入京。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后,蔡锷秘密离京返至昆明,宣布云南独立,发动反袁护国战争,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因功勋卓著,孙中山赞誉其为“再造民国第一人“。‎ 故选:C。‎ ‎【点评】‎ 第35页(共35页)‎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北洋军阀政府黑暗统治时期的相关知识。‎ ‎24.(2分)日本全面侵华期间,1938年11月12日,蒋介石下令执行“坚壁清野”和“焦土抗战”的方针,于此日深夜开始在某座城市沦陷前将全城焚毁。历史上称之为“文夕大火”。这座城市是(  )‎ A.湖南常德 B.湖南益阳 C.湖南长沙 D.湖南衡阳 ‎【分析】本题考查“文夕大火”的相关史实。注意题干信息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上称之为“文夕大火”,这座城市是湖南长沙;日本全面侵华期间,由于日寇进犯的加快,1938年11月12日,蒋介石下令执行“坚壁清野”和“焦土抗战”的方针,制定了焚烧长沙的计划,在湖南长沙沦陷前将全城焚毁。在计划正式实施之前,一系列偶然因素却让这场火灾变得完全不受控制,最终导致长沙30000多人丧生,全城9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经济损失约10亿元,历史上称之为“文夕大火”。这让长沙成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坏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与斯大林格勒、广岛和长崎并列),是中国抗战史上与花园口决堤、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的三大惨案之一。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文夕大火”的相关知识。‎ 二、材料分析题(25题15分,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3分,共52分.)‎ ‎25.(15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000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第35页(共35页)‎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基本上会出现混乱局面。但在混乱中,各民族却相互融合。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于是各民族政权之间呈现相互并立之势,形成割据分裂局面。但在割据中却有不少交往,有统一的愿望、因素和趋势。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呈现统一局面下的民族大融合状况。‎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材料三:我国古代疆域变化图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秦汉时期的政治角度分析“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的原因?‎ 第35页(共35页)‎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一时期是材料二中讲述的第一种民族关系发展模式?盛唐时期唐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属于第几种模式?唐朝时怎样处理和边疆各族的关系?举两例说明。说说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历史地位。‎ ‎(3)根据材料三所示疆域图,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汉、元朝、清朝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统治分别有何创新?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的差异。‎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3)本题主要考查西汉、元朝、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答】(1)根据材料“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的原因是: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是高度集权社会,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2)根据材料“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基本上会出现混乱局面,但在混乱中,各民族却相互融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是材料中讲述的第一种民族关系发展模式。盛唐时期唐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属于第三种模式,即“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呈现统一局面下的民族大融合状况”。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主要采取册封、和亲等方式与边疆各族保持友好关系。比如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等等。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鼎盛时期,经济、政治、文化高度繁荣,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3)根据材料所示疆域图分析和所学知识,西汉、元朝、清朝都很重视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统治,西汉时期,设置西域都护府,西域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元朝时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加强对新疆管辖;清朝时期,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管辖。根据所学可知,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行省制。根据材料分析,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维护和巩固。‎ 第35页(共35页)‎ 故答案为:‎ ‎(1)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是高度集权社会,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2)五代十国时期;第三种模式;唐朝时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主要采取册封、和亲等方式与边疆各族保持友好关系;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等等;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鼎盛时期,经济、政治、文化高度繁荣,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3)西汉时期,设置西域都护府,西域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元朝时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加强对新疆管辖;清朝时期,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管辖;行省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维护和巩固。‎ ‎【点评】本题以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为主线,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时期民族关系以及西汉对西北、元朝、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6.(12分)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时局图 第35页(共35页)‎ 从1930年﹣1934年,蒋对中共发动了五次围剿,前四次从1930年12月19日到1933年4月29日,均告失败……与此同时,国民政府正在组织第五次围剿,战事开始于该年(1934年)10月,共有70万人参加。‎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日本为什么能如此顺利地侵占半个中国?你认为当时中华民族必须直面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1936年发生的国内重大事件的解决为例,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抗日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分析】本题以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切入点,以三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西安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解答】‎ 第35页(共35页)‎ ‎(1)据材料一“从1930年﹣1934年,蒋对中共发动了五次围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实行不抵抗的政策,集中力量围剿红军,因而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日本顺利地侵占半个中国;当时中华民族必须直面解决的问题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只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致,才能抵御外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北三省,而且日本侵略者又将侵略势力扩张到了华北,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到来,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3)据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抗日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有: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等。‎ 故答案为:‎ ‎(1)蒋介石实行不抵抗的政策,集中力量围剿红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3)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西安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27.(12分)自鸦片战争以来,外国侵略者不断侵略我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抵御外侮,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之路和强国之路”。根据下面表格中的史实,阐述中国人民的“救国之路和强国之路”。‎ 第35页(共35页)‎ ‎(提示:结合表格所示的史实和所学的知识,围绕“救国之路和强国之路”这一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阐述论题必须史论结合,不少于200字。)‎ 时间 历史事件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 ‎1911年 辛亥革命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953年 抗美援朝 ‎【分析】本题以自鸦片战争以来,外国侵略者不断侵略我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抵御外侮,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之路和强国之路”为切入点,综合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解答】据框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围绕“救国之路和强国之路”这一论题进行论述,如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了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主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变法图强,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活跃在山东、直隶一带(华北)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掀起了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但都没有实现国家的独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进行了抗美援朝,巩固了新中国,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故答案为:‎ 第35页(共35页)‎ 论题:救国之路和强国之路;论述: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了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主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变法图强,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活跃在山东、直隶一带(华北)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掀起了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但都没有实现国家的独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进行了抗美援朝,巩固了新中国,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等知识点的掌握,注意掌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 ‎28.(13分)“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历史证明:面对人类共同危机,全世界必须形成合力,才能战胜危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763年到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绝不能够再扰乱世界的和平,……我们已经商得同意:当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利坚合众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唯有我们三国之间以及一切爱好自由的各国之间,继续增进合作与了解,才能够实现人类最崇高的愿望﹣﹣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 ‎﹣﹣摘自《苏美英三国克里米亚(雅尔塔)会议公报》‎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第35页(共35页)‎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的因素(至少写3点)。为何作者认为欧洲的霸主地位的时间止于1914年?后来的欧洲又是怎样调整他们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雅尔塔会议为迅速结束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哪些努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出现?‎ ‎【分析】本题以面对人类共同危机,全世界必须形成合力,才能战胜危机为切入点,以三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殖民扩张、雅尔塔会议、欧盟和政治格局多极化,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解答】(1)据材料一“从1763年到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的因素有率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自然科学领域的创新与革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欧洲,这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也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因而作者认为欧洲的霸主地位的时间止于1914年;1919年1月到6月,一战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英法美操纵了会议,会议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会议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加以限制,还签订了同其他战败国的条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定了一战后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迅速结束战争、维护世界和平,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并决定对战败的德国实行分区占领,确立了战后的雅尔塔体系。‎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的原因是欧盟成立,欧洲走向一体化;“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因而世界各国加强合作,沟通,共同反对霸权主义,才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出现。‎ 第35页(共35页)‎ 故答案为:‎ ‎(1)率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自然科学领域的创新与革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欧洲,这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也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一战后的1919年,召开巴黎和会,形成了凡尔赛体系。‎ ‎(2)决定成立联合国,并决定对战败的德国实行分区占领,确立了战后的雅尔塔体系。‎ ‎(3)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欧盟成立;世界各国加强合作,沟通,共同反对霸权主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殖民扩张、雅尔塔会议、欧盟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8/9 6:09:04;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35页(共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