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16 KB
- 2021-11-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古文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易安陵( ▲ ) (2)秦王怫然怒( ▲ )
(3)天下缟素( ▲ ) (4)秦王色挠( ▲ )
10.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
11.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3分)9.(4分)(1)交换 (2)愤怒的样子 (3)穿白色丧服 (4)屈服
10.(4分)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可是安陵君却违背我的意思,难道是轻视我吗?(一句1分)
11.(3分) 针锋相对,反击秦王。(1分)用“士之怒”反击秦王“天子之怒”的恐吓;表明决心。(1分)表示自己要效法三位有才能胆识的人,与秦王抗争到底。
(一)(10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
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分)
⑴年且九十( ) ⑵出入之迂( ) ⑶杂然相许(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⑵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8.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使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意在强调移山之难,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
B. 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 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强烈反对和智叟无情嘲笑。
D. 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为代表的不求进取,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6. ⑴将近 ⑵曲折、绕远 ⑶赞同
7. 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评分说明:关注点:以、曾、其……如,句子通顺;错漏1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⑵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评分说明:关注点:易、反,句子通顺;错漏1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8.C(愚公妻子没有强烈反对,只是对愚公的年龄和身体表示担忧,并提出了移山之后土石的放置问题)
(一)阅读《湖心亭看雪》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③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④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余强(豪爽)饮 客(客居)此
B.是日(大雪第二天) 更(初更)定
C.余挐(划船)一小船 拥(提着)毳衣炉火
D.上下一(副词,全、都)白 大雪(名次用作动词,下大雪)三日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1、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属于游记体裁,标题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
B.第①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日期和天气状况。
C.天寒地冻,又因不知客居二人姓名,故而“余强饮三大白” 。
D.凡是情绪比较活跃的地方,写的都是别人,作者始终是淡然的。
22、第③段采用了哪两种写法?请具体分析。(3分)
19、 D
20、 (那两个人)见到我非常高兴地说,西湖中怎么有这样(兴致高雅)的人呢?
21、 C
22.采用了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朦胧的西湖夜雪图(1分);又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先摄取全景,显示天地阔大,然后由面及点,显得人物渺小,这是大小对比(1分);此时的西湖,天上的云,远处的山,周围的湖面全是白色,在白色的覆盖下,只有长堤、湖心亭、扁舟和舟中的人影影绰绰,这是白与黑的对比。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6至18题。
(一) (10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⑴属予作文以记之 ⑵则有去国怀乡 ⑶微斯人
7.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⑵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
B. 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C. 选文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 本文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景观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扩大了文章的境界。6 3分 ⑴同“嘱”,嘱托 ⑵离开 ⑶如果没有
7 4分 译文:⑴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来源:学科网]
⑵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每句2分,原句中词语译错一个扣0.5分,译文不通顺酌情扣分)
8 3分 C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7、下面句子中,断句有错的一项是
A. 是进亦忧/退亦忧
B.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C.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
D. 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
8、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不以(用)物喜
B. 先(先前)天下之忧而忧
C. 媵人持汤(热水)沃灌
D. 同舍生皆被(被盖)绮绣
9、 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乙两文表达方式都是记叙,写法上都有对比,其内容都体现了相同的“忧乐观”。
B. 甲乙两文都有劝勉之意,甲文是范仲淹对藤子京的劝勉,乙文是宋濂对马君则的劝勉。
C. 甲文采用两个设问句“何哉?”、“然则何时而乐耶?”逐层推进,得出结论,点明主旨。
D. 乙文采用现身说法,用“求学的难与苦”,成功靠“勤且艰”,来规劝后生要努力读书。7.B(正确的划分: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8.C( A:“以”应为“因为”,B:“先”应为“在…之前”,D:“被”应为“同‘披’,穿着)
9.A(甲文不是记叙,而是议论;甲文的“忧乐”指远大的政治抱负,而乙的“忧乐”指个人的学习条件和态度)
(一)课内文言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愚公移山(节选自《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7、选文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 始龀/跳往助之
C.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D.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8、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年且(将近)九十 B. 且焉(哪里)置土石
C. 何苦(痛苦)而不平 D. 河曲智叟亡(通“无”,没有)以应
9、下面有关选文内容,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智叟目光短浅,他是以静止的观点来看问题,对困难采取逃避态度,不可取。
B.愚公目光长远,他是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勇对困难,不怕牺牲,精神可佳。
C.文中运用对比手法,其妻“献疑”与遗男“助之”形成对比,一个消极一个积极。
D.有人说,愚公与其移山,不如搬家,这种观点与原文本意不符,与作者写作意图不符。
7.B(略) 8.C(苦:担心) 9.C(两者不形成对比,其妻并不消极)
阅读《醉翁亭记》,回答9~11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岀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岀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酸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讚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料,料想
B.泉香而酒洌洌:清
C.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摆开
D.树林阴翳翳:遮盖
10.下列句子中“也”字,表示陈述,语气较为缓和的一项是
A.环滁皆山者
B.望之巍然而深秀着,琅琊也
C.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D.山水之乐,德之心而寓之酒也
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2段,写山中早晩的阴睛变化,四时景物的迴然不同,作者抓住了早、晚、春、夏、秋、冬数个时间节点来写,都是一笔带过,生动传神。
B.“野芳发而幽香”写春,“佳木秀而繁阴″写夏,“风霜高洁″写秋,“水落而石出”写冬,一句一景,字字不虚。
C.第三段写太守之宴,描绘了一幅太守沉醉于自然美景之中的游乐图。最后一段写日暮而出,这一段在叙事中,融入了更多议论与抒情,托出了全文的主旨。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了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捉笔成文的自责。9.A 10.D 11.C
四、文言文阅读( 共9分)
(一)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5-17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
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5.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窃窃私语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满面春风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不容发
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惶诚恐
16.翻译。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答:
17.文中写道“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请你分析“门庭若市”的原因。
答:
(二)阅读《出师表》,完成18-20题。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1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宜妄自菲薄 薄暮冥冥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把酒临风
C.性行淑均 山行六七里
D.先帝不以臣卑鄙 肉食者鄙
1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遗憾)
B.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可以)
C.属予作文以记之 (写文章)
D.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趣,情趣)
20.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最后一段“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一句中,诸葛亮“涕零”的原因。15 D16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17 国家的存在问题很多;齐威王有奖励的措施,能够广开言路18 D19 B
20 答案示例:“涕零”的原因是: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感叹国事的艰难。
二、阅读(46分)
(一)(10分)
岳阳楼记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前人之述备矣( ) (2)薄暮冥冥( ) (3)至若春和景明(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原因,体现了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郡,不但没有消沉,反而积极治理,与下文的迁客骚人不同。
B.③④段写迁客骚的览物之情,与下文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物悲的心情,体现自己对古仁人之心的向往。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范仲淹伟大的政治抱负,与后世名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异曲同工之美,。
D.同是为名楼作记,同是遭受被贬谪的命运,《醉翁亭记》中的欧阳修,与《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都把自己的忧乐与国家百姓连在一起,令人敬仰。6.(1)备:详尽(2)薄:迫近(3)景:日光
7.(1)被降职远调的官吏和南来北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到自然景物而引发的情感,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评分说明:关注点是“迁客骚人”、“会”、“览物之情”,句子通顺;错漏1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2)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关键点:或、空、跃金、沉量)
(评分说明:关注点是“或”、“跃金”、“沉璧”,句子通顺:错漏1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8.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讲的是对国家的义务和责任,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明的忧乐观不一致)
(—)醉翁亭记 (10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2)野芳发而幽香( ) (3)杂然而前陈者(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段句句相衔,由山而峰,由峰而泉,由泉而亭,由亭而人,由人而酒,由酒引出“山水之乐”。
B.“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巧用对比手法,描绘出朝暮美景,表现出作者醉心山水之乐。
C.本文写山水之乐、宴酣之乐和太守之乐,其实质都是抒发作者寄情山水、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D.尾段写日暮醉归,作者将描写、叙事、抒情和议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衬托出了全文的主旨。
(1) 居高面下 (2)开放 (3)摆开(3分,一分一空。)
(1)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2分)
(明确“霏”、“开”、“归”、“暝”四个词的意思,错漏一处扣0.5分)
(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2分)
(明确“从”、“而”、第二个“乐”、第三个“乐”四个词的意思,以及所省略的内容,错漏一处扣0.5分)
C (本文要表达的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而非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共12分 , 每小题 3分 )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B. 南极潇湘 (极:到达)
C.薄暮冥冥 (薄:迫近) D.至若春和景明 (景:景色)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属予作文以记之 B.乃重修岳阳楼
不以物喜 见渔人,乃大惊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然则何时而乐耶
然则北通巫峡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译文:连接着远山,吞吐着长江之水,水波浩荡,宽阔无边。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译文:这就是岳阳楼最大的景观了,前人的记述已经有备份了。
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译文: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译文: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守”暗寓作者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埋下伏笔。
B. 第⑤段是全篇的中心,在这段中,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全篇主旨。
C.第③④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人不同的览物之情。
D.文章最后一句“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藤子京,也体现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5. D(景:日光) 6. B(A.以:介词,因为/连词,来;B.副词,于是,就;C .则:连词,就/连词,那么; D.而:
连词,表顺接/连词,表转接)7. B 8. C (“两种人”是不对的,应该都是“迁客骚人”)。
1.(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共9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饿其体肤 饿:饥饿 B.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这
C.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D. 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犯错误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B.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为坛而盟
C. 行拂乱其所为 其真不知马也 D.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学而不思则罔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首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得出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使人磨砺成才的结论。
B. 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的条件是国内要有坚持法度和能辅佐的贤士,国外要有敌国外患。
C. 文章几乎通篇用排比,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丰富内容,加强了语言气势和感情色彩,给人以整齐对称的美感。
D.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个人再说到国家,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8分,每空1分)
③怀旧空吟闻笛赋,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⑥气蒸云梦泽,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⑦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生动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 。
3.(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9分,每小题3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小惠未稿 稿:通“遍”,遍及、普遍 B.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
C.小大之狱 狱:监狱 D.惧有伏焉 伏:埋伏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可以一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公将鼓之 辍耕之垄上
C.肉食者谋之 吾妻之美我者
D.战则请从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8.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从曹刿与乡人的对话中可见他作为一介平民却有着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B.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鲁庄公虽两次遭到曹刿否定,但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
宽广,从善如流。
C.本文在剪裁上别具匠.≮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D.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8分,每空1分)
(1)曲径通幽处,______ 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3)不畏浮云遮望眼, _。 (王安石《登飞来峰》)
(4)_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5)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颢《黄鹤楼》)
(6)若夫 ,云归而岩穴暝。 (欧阳修《醉翁亭记》)
(7)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心忧天下,表现了他的济世情怀的句子是
, __
4.(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6~8 题。(共9分,每小题3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
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
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
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通“遍”,遍及,普遍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孚:为人所信服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加:增加
D.公将鼓之 鼓:击鼓进军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何以战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汝心之固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也
C.既克,公问其故 其如土石何
D登轼而望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是《左传》中的名篇,记录了齐鲁长勺之战的故事,长勺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
胜多的战例。
B.本文详写了曹刿战前、战后的“论战”,而对交战的过程略写,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中心,
表现曹刿的远见卓识,深谋远虑。
C.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近臣的拥护、神灵的保
佑和百姓的支持。
D.战中,只用两个“未可”,两个“可矣”简短的语言描写,就表现出了曹刿在瞬息万变战
场上的沉着冷静,以及对战争敏锐的洞察力。
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8分,每空1分)
① 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关关雎鸠,___________。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③ _____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⑥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1题。(共18分)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是日更定矣 是:这 B.雾凇沆砀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C.上下一白 一:全 D.是金陵人,客此 客:客人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C.问其姓氏 安陵君其许寡人
D.天与云与山与水 借旁近与之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明末清初人。
B.文中画线句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C.“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借舟子的话,侧面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D.作者写本文时,明朝已灭亡,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8分)
(3)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5)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雍也》)
(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比喻,告诫人们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所代替的句子是: , 。
6.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9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不敢稍逾约 稍:稍微,稍许
B.媵人持汤沃灌 汤:汤饭
C.腰白玉之环 腰:腰佩
D.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
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或遇其叱咄 安陵君其许寡人
B.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 以中有足乐者 不以物喜
D.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宋何罪之有
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一篇赠序,是明初文学家宋濂写给同乡后学的赠言。
B.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C.文章起笔就点出“嗜学”,为全文定下基调。
D.文章写“我”虽羡慕穿着华丽的同学,但坚守心中之乐。
(四)(8分)
14.根据原文默写。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③征蓬出汉塞, 。 (王维《使至塞上》)
④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⑦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中一杯烈酒,斟于范仲淹案前,引发他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句子是:“ , ”。
7.(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9分,每小题3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故患有所不避也 患:祸患,灾难 B.蹴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
C.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施加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学而不思则罔
B.行道之人弗受 而不知人之乐
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山峦为晴雪所洗
D.此之谓失其本心 安陵君其许寡人 [来源:学科网ZXXK]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善用比喻说理,分别用“鱼”和“熊掌”喻“生”和“义”。
B.孟子在文中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更好地阐述文章的观点。
C.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从反面论证了“本心”赋予了人极大力量。
D.本文运用了事实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8分,每空1分)
(1)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2)共看明月应垂泪, 。 (白居易《望月有感》)
(7)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6-8题。(共9分,每小题3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落英缤纷 缤纷:五颜六色的样子
B.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D.便扶向路 扶:沿、顺着。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足为外人道也 因以为号焉
B.得其船 其妻献疑曰
C.渔人甚异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后遂无问津者 陈胜者,阳城人也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中的“乃大惊”写出了桃花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为了把桃花源写成一个似有若无的仙境,作者采用了层层设疑的写法,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8分,每空1分)
我寄愁心与明月 ,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云横秦岭家何在,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 , ”的呐喊,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济世情怀。
10.(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8题。(共9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衣食所安 安:有“养”的意思 B.小信来孚 孚:为人信服
C.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D.忠之属也 属:属于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必以情 可以一战 B.肉食者谋之 辍耕之垄上
C.登轼而望之 委而去之 D.下视其辙 其如土石何?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所
以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略写。
B.面对齐军压境,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C.文中塑造的鲁庄公仅是一个“肉食者鄙”的昏君形象。
D.文章突出了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深谋远虑的特点。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 8 分,每空1分)
(1) ,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过零丁洋》)
(2)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行舟江上,吴均在富春江感受了“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汹涌气势,而王湾在北固山下领略了“ , ”的浩渺景象。
12.(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9分,每小题3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汤问》)
6.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 杂然相许 许:赞同 B. 寒暑易节 易: 交换
C. 固不可彻 固:坚固 D. 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地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而山不加增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以残年余力 徒以有先生也
C.达于汉阴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D.虽我之死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开头用夸张手法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移山任务艰巨,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
B.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反对和智叟的嘲笑。
C. 本文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 “愚公 ”,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共8分,每空1 分)
(2)海日生残夜, 。 (王湾《次北固山下》)
(6)以中有足乐者, 。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7)《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的诗句是: , 。
14.二、(32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9分,每小题3分)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忧虑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假如,假使
C.万钟于我何加焉 万钟:高位厚禄 D.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为宫室之美 无丝竹之乱耳
B.所恶有甚于死者 不戚戚于贫贱
C.乡为身死而不受 士卒多为用者
B、蹴尔而与之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善用比喻,作者根据生活常理设喻,取义浅近,易为人接受,富于文学趣味。
B.文中第二段作者列举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论证了“义”比“生”更重要的观点。
C.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D.孟子通过这篇文章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义”放在首位,“舍生取义”是最高要求。(四)根据原文默写
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8分,每空1分)
③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④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⑤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⑥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蘊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二、(3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9分,每小题3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 B.回清倒影 清:清澈
C.乘奔御风 奔:飞奔的马 D.属引凄异 引:延长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或王命急宣 或异二者之为
B.则素湍绿潭 入则无法家拂士
C.春冬之时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选自《水经注》,描绘了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B.第二段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了三峡夏季水势之盛,水流之急。
C.“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俯视,“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仰视,俯仰生姿,相映成趣。
D.作者引用渔歌表现了三峡的山高水长,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季的清幽秀丽。(四)根据原文默写
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8分,每空1分)
(1)乡书何处达? 。 (王湾《次北固山下》)
(3)晴空一鹤排云上, 。 (刘禹锡《秋词》)
(4)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5)马作的卢飞快, 。 (辛弃疾《破阵子》)
(6)予独爱 ,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7)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送别场面,把离别的惆怅融于雪景之中的句子是 , 。
16.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34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8题。(共9分)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既加冠 既:已经 B.俟其欣悦 俟:等待
C.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负:负担 D. 略无慕艳意 略无:一点也没有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益慕圣贤之道 当余之从师也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贤于材人远矣
C.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其真无马邪
D.足肤皲裂而不知 人不知而不愠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篇赠序,作者以自己求学的切身经历,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B.文章一开始就揭示了“嗜学”和“家贫”的尖锐矛盾,引出了求学的艰难。
C.第二段中作者连用“被”“戴”“腰”“佩”“备”几个动词,着力写出富家子弟服饰的华美,与自己的破败衣着形成对比。
D.文章最后叙写了作者因对物质生活的艳羡,导致求学意志动摇的经历,借以告诫马生。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 9 分,每空1分)
①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
②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③海日生残夜, 。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⑤ ,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⑥鸡声茅店月, 。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⑦ ,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⑧杜牧在《泊秦淮》中借写“商女”来讽刺不顾国事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官僚贵族的诗句是“ , ”。
17.二、(3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12分,每小题4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出师表》)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B.深入不毛 不毛: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
C.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怠慢,疏忽
D.察纳雅言 雅言:高雅的言论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可计日而待也 朝而往,暮而归
B.受任于败军之际 马之千里者
C.咨臣以当世之事 夫不能以游堕事
D.苟全性命于乱世 告之于帝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作者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C.文中多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感激”“忧叹”之情。这样既能打动君主,又利于说服不同意见的人。
D.全文以叙事为主,议论为辅,议论叙事中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四)根据原文默写
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7分,每小题1分)
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子罕》)
②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⑥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
⑦陆游《卜算子· 咏梅》中赞美梅花即使化成泥土也不忘向人间播散芳香的句子是:
“ , 。”
18.(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7.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杂然而前陈者 陈:摆放,陈列
B.临溪而渔 渔:捕鱼
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快乐
D.太守谓谁 谓:为,是
8.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太守之乐其乐也 蹴尔而与之
B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足肤皲裂而不知
C. 醉能同其乐 其如土石何
D.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9.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作者被贬到滁州时写的一篇山水游记。
B. 作者通过对滁州优美山水风景的讴歌,表达对建设和平安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向往。
C. 选文第一段依次写“滁人游”“太守宴”“太守醉”“众宾欢“均围绕“乐”字展开,写出了太守与民同乐。
D. 文章句法上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有散句,既整齐又富有变化,使文章越发显得音调铿锵,形成一种骈散结合的独特风格。(四)根据原文默写
15.按要求填写相应诗句。(共10分,每题1分。)
(1)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4)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6) 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7)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8) ,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饿其体肤……
(《孟子二章》)
(10)王安石《登飞来峰》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1.(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9分)
6.A ( 饿:使……经受饥饿之苦) 7.B (A因为;比 B表顺承 C代词,他的;表示推测语气 D如果;就) 8.A(首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四)根据原文默写(共8分)
14.(1)玉垒浮云变古今(2)天街小雨润如酥(3)到乡翻似烂柯人(4)东风不与周郎便
(5)濯清涟而不妖(6)波撼岳阳城(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6.B (猖獗:失败)7.C (A.然而,表转折;表并列 B.代词,指这种说法,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D.是;被 )8.D 运用了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 (1)禅房花木深 (2)有约不来过夜半 (3)尚思为国戍轮台
(4)春蚕到死丝方尽 (5) 只恐双溪舴艋舟 (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7)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3.6.C【解析】“狱”应解释为“案件”。 7.D【解析】D选项中的“则”都译为 “就”。
8.D【解析】政治上取信于民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14.(1)禅房花木深(2)似曾相识燕归来(3)自缘身在最高层(4)黑云压城城欲摧(5)芳草萋萋鹦鹉洲(6)日出而林霏开(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6.C 7. A 8. C
14.①绿树村边合②在河之洲③仍怜故乡水④欲上青天览明月⑤只恐双溪舴艋舟⑥无案牍之劳形⑦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5.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9分,每题3分)
6.D评分意见:本题3分。7.B评分意见:本题3分。8.C评分意见:本题3分。
14.(1)玉垒浮云变古今(2)池上碧苔三四点(3)直挂云帆济沧海(4)行到水穷处
(5)便引诗情到碧霄(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评分意见:本题8分。前6小题每题1分,第7小题2分。正确且无错别字即可得分。
6.6.B 7.C 8.D
(四)14.略 ⑦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评分标准:本题共8分,每题1分。错一字或书写不规范不得分。
7 6.C 7.B 8.C 8.二、(一)6.C 7.D 8.B
9.6.A(缤纷:繁多的样子)
7.B(A介词“对、向”;是动词“当作、作为”。B代词,“他的”。C.代词,代“这种景象”;助词,补充音节。D “……的人”;判断句的标志。)8.C(“现实社会”表达不当。)
10.(一)课内文言文(共9分)
6.D【解析】属:类 评分意见:本题3分。
7. C【解析】 A中的“以”分别是介词“按照”和“凭借”。B中“之”分别是代词“这件事”和动词“到”之义。D中“其”分别是代词“战车”和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评分意见:本题3分。
8. C【解析】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
(四)根据原文默写(共8分,每空1分)
14.(1)惶恐滩头说惶恐(2)雪拥蓝关马不前(3)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4)玉垒浮云变古今(5)春潮带雨晚来急(6)入则无法家拂士(7)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1. 6. A 7. D 8. B
14.根据原文默写(1)问渠那得清如许(2)留取丹心照汗青(3)庭下如积水空明
(4)零落成泥碾作尘(5)沉舟侧畔千帆过(6)辞根散作九秋蓬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2. 6.C 评分意见:3分 7. A 评分意见:3分8. B 评分意见:3分
(14.(1)举杯邀明月;(2)江春入旧年;(3)谁道人生无再少;(4)虫声新透绿窗纱;
(5)山映斜阳天接水;(6)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7)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3..6.A (争:通“诤”,谏诤,规劝)
7.B(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的;B都是连词,表转折C用来;因为D从;因为)
8.C(没有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14.(1)便引诗情到碧霄(2)安得广厦千万间(3)雪拥蓝关马不前(4)问渠那得清如许
(5)思而不学则殆(6)芳草萋萋鹦鹉洲(7)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14. 6、A 评分意见:3分 7、D 评分意见:3分8、C
14.(1)江山代有才人出 (2)带月荷锄归 (3)会当凌绝顶(4)芳草萋萋鹦鹉洲 (5)山山唯落晖(6)学而不思则罔(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5.6. B【解析】“清”解释为“清波”。7. C 【解析】C选项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8. D【解析】引用渔歌渲染了三峡秋季的凄凉萧瑟。
14.(1)归雁洛阳边 (2)野渡无人舟自横 (3)便引诗情到碧霄 (4)会当凌绝顶
(5)弓如霹雳弦惊 (6)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6.(一)6.C.评分意见:本题3分。负:背着
7. D.评分意见:本题3分。【解析】 A中的“之”分别是结构助词“的”和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中“于”分别是介词“从”和“比”之义。C中“其”分别是代词“他们”和语气词“难道,表反问”。D中的“而”都是连词,表转折。
8. D.评分意见:本题3分。14.(1)长河落日圆(2)落红不是无情物(3)江春入旧年(4)天光云影共徘徊
(5)晴川历历汉阳树(6)人迹板桥霜 (7)一鼓作气(8)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7. 6.D( 雅言:正言)7.A(修饰关系)8.D(以议论为主,叙事为辅)
18(一) 7.C 8.D 9.C
相关文档
- 贵州、广西部分地区2020年中考语文2021-11-119页
-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2021-11-1117页
- 2019济南中考各区县语文 课外文2021-11-1111页
-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及2021-11-119页
- 2020部编版语文九上课文《就英法联2021-11-114页
- 重庆市2020年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暨2021-11-1110页
- 2020年湖北省黄冈市五校联考中考语2021-11-116页
- 广西贺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 (解2021-11-1126页
- 2020部编版语文九上课文《我的叔叔2021-11-114页
- 第4单元同步练习部编九上语文(附答2021-11-11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