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00 KB
  • 2021-11-11 发布

课题3九年级人教版化学18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 课题1 分子和原子(A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了解分子、原子的区别;并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2、学会运用实验、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 ‎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粒子。‎ ‎【实验准备】品红的扩散 氨分子扩散实验 二氧化氮气体在空气中扩散 水和酒精的混合 压缩水和空气 ‎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问题情景】投影四幅Flash动画画面 ‎1、小明站在阳台上想:湿衣服晒干,水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2、路过花店时,小丸子对小英子说:我闻见了花香,你闻见了吗?‎ ‎3、冲糖水时,小刚感到迷惑,把白砂糖放入开水中,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有了甜味。‎ ‎4、小强指着马路问爸爸:马路为什么要隔成许多小泥块,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和夏天为何不一样宽?‎ ‎【引入课题】以上四种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我相信我们一起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以后,你一定会解释以上现象。‎ ‎【实验】品红在水中扩散 ‎【想一想】你看见了什么?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拓展】结论1: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播放动画】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 ‎【投影】1、苯分子的照片 2、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活动与探究】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观察到小烧杯A中的溶液变成了红色。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请你用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解释。‎ ‎【学生猜想】‎ ‎1、A烧杯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红,与B烧杯无关。‎ ‎2、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烧杯A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3、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慢慢溶解到烧杯A的溶液中,使A溶液变成红色。‎ ‎【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1、用洁净烧杯C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 4‎ ‎ ‎ ‎3滴酚酞试剂。静置,观察现象,将其单独罩在大烧杯里,观察现象。‎ ‎2、另取两只烧杯,重新配好A烧杯中的溶液,B溶液用蒸馏水代替浓氨水,用大烧杯罩住A、B烧杯,观察现象。‎ ‎3、小心闻B烧杯的浓氨水,嗅到刺激性气味。取出浓氨水少量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剂,观察现象。‎ ‎【获得结论】‎ ‎1、氨水能使酚酞试剂变红。‎ ‎2、B烧杯浓氨水中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A烧杯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颜色变红。‎ ‎【分组实验】‎ A组:一杯开水,一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当的品红,观察现象。‎ B组:下面一个集气瓶盛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上面一个集气瓶盛空气,抽走中间玻璃片,观察现象。‎ C组:(1)50ml水与50ml水混合 (2)50ml酒精与50ml酒精 (3)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 D组:各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汇报实验结果】你有何发现?‎ ‎【拓展结论并投影】‎ 结论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结论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态物质的微粒间隔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微粒间隔比较小。‎ ‎【考一考你】1、苯分子照片中两个相邻苯分子间黑色的部分是什么?‎ ‎2、“酒香不怕巷子深”、水烧开后在壶口处能看见白雾,说明了分子具有什么性质?‎ ‎【投影】1、几种常见分子模型 ‎2、空气的自白(模拟空气中的氮气分子、氧分子、水分子、氦原子等微粒模型以及运动情况)‎ ‎【讨论与交流】‎ ‎1、解释四幅Flash动画中的问题 ‎2、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感受……‎ ‎3、P52 3(2)(3)(4)(6)‎ ‎4、动动手,制作几种分子模型 ‎【知识梳理】我已知道:‎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分子是在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分子是由两个及以上的原子构成的 第二课时 ‎【实物展示】‎ 4‎ ‎ ‎ 请几名同学把亲手制作的分子模型展示给大家。(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分子里的各个原子可以拆开)‎ ‎【问题情景】投影 ‎1、从分子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2、观察P49氢气与氯气的反应的示意图,仔细分析在此变化过程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 ‎【小组讨论】1、教师也参与讨论 2、小组交流观点 ‎【模型演示】‎ ‎1、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一人演示一人解说)‎ ‎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同上)‎ ‎【分析】‎ 水的蒸发:水分子未变,分子间隔增大……物理变化 ‎ 电解 水的电解:水 氢气 + 氧气……化学变化 ‎ (水分子) (氢分子)(氧分子)‎ ‎【获得结论】1、化学变化前后,分子发生改变。‎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质疑探究】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呢?‎ ‎【投 影】1、水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 ‎2、氧化汞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 ‎【小组讨论】你有何发现?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小组讨论】发现各自观点 ‎【获得结论】‎ ‎1、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新的分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原子可以结合形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反思小结】‎ ‎1、你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后,有哪些收获或感受?请你说出来。‎ ‎2、P52 3(1)(5)、4‎ ‎【点评】‎ ‎“分子和原子”这部分内容是九年级化学课标实验教科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探究点,本课题在教科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两课时的教学设计,有如下几个特点: ‎ 第一,体现了课改的理念,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探究氨分子扩散实验时, 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品质。‎ 第二,问题情景真实,实验设计巧妙,资料准备充分。特别是在介绍分子的性质时,给出了鲜活的、真实的情景材料,达到了质疑激趣的目的。增补的实验直观性强,现象明显,穿插的也很到位。‎ 4‎ ‎ ‎ 第三,教学过程设计紧凑,环环相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不过,有些地方设计过于冗长。素材获取应不拘泥于教科书,还应更生活化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