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44 KB
  • 2021-11-12 发布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之赏析句段表达效果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阅读之赏析词语专题 一、 百变考题:‎ ‎1.划线句子的加点词用得好,请进行赏析。‎ ‎2.划线句子的哪个词用得好,请找出来并加以赏析。‎ ‎3.加点的词能否用……替代,请说明原因。‎ ‎……‎ 二、 答题总结 ‎1.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有什么要求?‎ 答:考虑本义+结合语境+思想感情 ‎2.答题步骤:‎ ‎(1)辨词性或析手法:辨析词语的词性(修饰词还是中心词)以及固定作用是什么,或明确词语使用的修辞、表现手法。‎ ‎(2)找对象:弄清词语描述的对象是谁 ‎(3)抓特征: 结合词义及句意体会这个词表现了所描述对象的什么特征 ‎(4)悟感情:结合主旨,写出这个词反映了什么情感、态度、性格等。‎ ‎3.不同词语表达效果不同 ‎(1)动词:具有生动形象性,生动展现人物活动,丰富人物形象;或具体可感地体现事物状态,生动传神地表达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把静物写灵动,使物含情,使物人格化。‎ ‎ 答题格式:“**”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形象逼真、鲜明生动)地表现了……(事物或人)的……特征。‎ ‎(2)副词:具有准确贴切性,准确地表现出事物特征,委婉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 答题格式:“**”这个副词,准确贴切地修饰了……(物体)的……特征。‎ ‎(3)叠词:具有音韵和谐型,能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使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生动形象,表现的意象更加确切鲜明。‎ ‎ 答题格式:“**”这个叠词,音韵和谐(节奏感强),使……(事物)的……特点跃然纸上。‎ 三、牛刀小试 ‎(一)晒书 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波浪”有点炫目。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母亲从书堆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我给你晒晒书。”‎ 进城之后,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兄弟姊妹来拿书看,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催促他们按时归还。母亲上过“文化大革命”前 的扫盲识字班,认识 1000 字左右,已经够用了。舅舅是文盲,出门举步维艰,由此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家里用度再紧巴,只要我说买书,母亲总是东挪西凑及时给我钱。打小农活再忙,只要我在看书,母亲绝不会派活给我。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考上大学跃过“龙门”的农家子弟。‎ 午后,我和母亲把书一本一本翻过来,晒晒封底那一面。母亲笑道:“我看看我的宝贝儿子看什么宝贝书。”说着,她拿起一本荷尔德林的诗集,翻开扉页上我的淘书小记念起来:“在暮色苍茫里漫步辽宁师范大学校园,于樱花树影里邂逅小书摊,一腼腆女生处理旧书,遇此书,半价购之乃去。1994 年 4 月 16 日晚于大连。”母亲翻了一下内文,说看不懂,就放下了。她又拿起一本薄薄的白色封皮的书《乡愁的理念》,是董桥的,照例还是先念扉页上的购书小记:“逛大学扎堆的济南文化东路,往来皆年轻面孔,间或遇到面熟之老学生,颔首微笑。路东段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购董桥《这一代的事》及《乡愁的理念》,久慕董桥文名,今足愿矣。1992 年 6 月 2 日。”母亲慨然叹道:“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呀,我都不知道。”‎ 母亲捧着书,小心地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嘴角上扬,咯咯笑着喊我过去看她手中拿着的一本《酒徒》。多年前一帮书友聚饮后去庄君家小坐,趁庄君去沏茶的机会,我们几个书友纷纷去她的书橱前窃书。我一眼看见《酒徒》,抽出来藏到了包里。回家后打开,见扉页上有庄君龙飞凤舞之小记:“老贺赠王书一捆,王大醉,半夜醒来,探手入包,书尚在,安心睡去。”一本我送出去的小书,在辗转了近十年后,居然以“窃”的方式重回我的手上,真是奇妙。几乎每一本书都有来历,都有故事。整个下午,母亲一直笑个不停。‎ 那是在初夏,栀子花氤(yīn)氲(yūn)的香气里,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翻晒我喜欢的书。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儿俩漫无目的地聊天,光阴在从书本上抬头、低头瞬间消失。栀子花开的时节,已经有点热,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冲我一笑, 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 多年以后,母亲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因为,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母亲的手印。‎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2 分)‎ 回乡看到母亲晒书→ →我与母亲读“小记”→ 母亲去世,我睹物思人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 分)‎ ‎(1)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2)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 ‎3.选文第②段中 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这句话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理?(2 分)‎ ‎4.请简要赏析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3 分)‎ ‎5.文章题为晒书,却详写了我与母亲一起读小记的事,有什么作用?(3 分)‎ ‎(二)外婆的世界 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我妈家大业大,又是鸡又是狗又是牛,整天忙得团团转。能专心照顾外婆的,只有我。‎ 我在阿勒泰,外婆便跟着我。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老子今天晚上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眯眯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 除此之外,大部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仿佛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 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拴了根布条,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有。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根布条,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布条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地拖着行李就走,我筋疲力尽,灰心丧气。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啕大哭。我抹着眼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总有一天一定要带外婆离开这里。‎ 我和她生活在一起,却终日在她的世界边缘徘徊。奇异的难以想象地孤独着的时光,如蚕茧中的世界。‎ 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拐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拥有的最隆重的迎接。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我向她百般承诺,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 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块布条。终于痛哭出声……‎ ‎1.文章写了我与外婆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中加点的词。‎ 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 ‎②将句子画线的内容改成这里有各种颜色的鱼好不好?为什么?‎ 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 ‎3.外婆在我家生活期间和离开时都在门把上系了布条,目的有什么不同?‎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外婆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 ‎5.发挥想象,在文章结尾加上一段我对外婆的真情告白。(不少于40字)‎ ‎(三)我的“奇葩”老师 王老师是个奇怪的好老师。第一天给我们上课,就走错了好几个班。走到我们班,一直不敢进,站在门口看了好长时间班号,过了一会儿,才憨憨地自言自语:“这次应该走对了。”走进教室,我们才发现,这不是个一般的老头,因为他的眼睛从不看我们,一直看着天花板。我们心里有点气愤——这不是不把我们当回事吗。隔了一会儿,王老师终于开口了,第一句话就是:“对不起,同学们,我的眼睛有点小问题,我天天这样,不是不尊重你们。”说着,就把眼镜摘了下来,向我们打招呼。我们这才注意到他的眼睛白多黑少,再看那眼镜,上面一圈一圈的螺纹。‎ 王老师看上去好像“目空一切”,其实对学术上的问题很严谨。有一次给我们上课,遇到一道题目,解着解着,突然卡住了。王老师转过来很有礼貌地跟我们打了个招呼,说:“对不起,这道题有点蹊跷,让我慢慢来解。”然后转过身自顾自地解起来。只听黑板上“沙沙沙”地响。过了好久,王老师回过头来,慢条斯理地对我们说:“不好意思,这是一道错题,这是我的责任,耽误大家时间了。”话音刚落,大家都使劲憋着,课堂里“嗤嗤”声此起彼伏。‎ 我们经常在杂志上看到他的论文,知道他是个学者型的老师。可是王老师却很谦虚,穿着也很朴素。在我们印象中,他好像就一件外套,连换的衣服都没有。不仅穿着朴素,在学问上也一点不张扬。我见过他最张扬的一次,还是在班上,还是解一道题。所有同学都解不出来。这下王老师火了,声调提高了八度,说:“让我来,我就不相信,还有我解不出的题目。”此话一出,全班肃静,我们还从来没看到过王老师发这么大的“火”。那一节课,王老师安排我们自己做试卷,他拿着个题目,慢慢算起来。一节课过去了,铃声“叮叮叮”响了。几乎是同时,王老师一拍桌子,大喊:“好嘛,终于啃下了你这个硬骨头。”——那道题被解出来。后来我们才知道,那是一道一直有争议的题目,他竟然解出来了,引起了一场全市的学术大讨论。‎ 这些都是小事,还有更奇葩的事情呢。上一次王老师把我们几个外地的学生约到他家里吃饭。席间,师娘跟我们讲了个王老师的逸事,笑得我们喷饭:师娘看王老师工作太认真,就经常陪他散散心。有一次,王老师和师娘在公园里散步。散着散着,王老师说,我去一下厕所。这一去,就等不到人了。后来实在没办法,师娘就走到厕所边,冲里面喊。喊了半天,里面没人。师娘问看厕所的大妈。大妈说:“是有这么个人,早就出来了。”师娘又找了半天,还是看不见人。师娘只好自己回去。到家一看,王老师已经在家。你猜他干吗——一个人趴在那里写东西。师娘问:“你怎么一个人回来了?”王老师慢悠悠地说:“对不起,在厕所里想起来一道题目,太经典了,赶紧回来写下来,怕时间长忘了。”为了赶时间,那天王老师甚至叫了一辆出租车回家,这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打的。‎ ‎1.第①段说“王老师是个奇怪的好老师”,从本段看,“奇怪”在哪里?‎ ‎2.说说第③段两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那是一道一直有争议的题目,他竟然解出来了,引起了一场全市的学术大讨论。‎ ‎3.第④段记述了一件怎样的事?表现了王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四)夏天的一条街道 在阴雨天气里,期待明媚的夏天。‎ 街上水果店的柜台是比较特别的,它们做成一个斜面,用木条隔成几个大小相同的框子,一些瘦小的桃子、一些青绿色的酸苹果躺在里面,就像躺在荒凉的山坡上。水果店的女店员是一个和善的长相清秀的年轻姑娘,她总是安静地守着她的岗位,但是谁会因为她人好就跑到水果店去买那些难以入口的水果呢?人们因此习惯性地忽略了水果在夏季里的意义,他们经过寂寞的水果店和寂寞的女店员,去的是桥边的糖果店。糖果店的三个中年妇女一年四季在柜台后面吵吵嚷嚷的,对人的态度也很蛮横,其中一个妇女的眉角上有一个难看的刀疤,孩子走进去时她用沙哑的声音问:买什么?那个刀疤就也张大了嘴问:买什么?但即使这样,糖果店在夏天仍然是孩子们热爱的地方。‎ 糖果店的冷饮柜已经使用多年,每到夏季它就发出隆隆的欢叫声。一块黑板放在冷饮柜上,上面写着冷饮品种和价格:赤豆棒冰四分,奶油棒冰五分,冰砖一角,汽水(不连瓶)八分。女店员在夏季一次次怒气冲冲地打开冷饮机的盖子,掀掉一块棉垫子,孩子就伸出脑袋去看棉垫子下面排放得整整齐齐的冷饮。他会看见赤豆棒冰已经寥寥无几,奶油棒冰和冰砖却剩下很多,它们令人艳羡地躲避着炎热,呆在冰冷的雾气里。孩子也能理解这种现象,并不是奶油棒冰和冰砖不受欢迎,主要是它们的价格贵了几分钱。‎ 孩子小心地揭开棒冰纸的一角,看棒冰的赤豆是否很多,挨了女店员一通训斥,她说:看什么看?都是机器做出来的,谁还存心欺负你?一天到晚就知道吃棒冰,吃棒冰,吃得肚子都结冰!孩子嘴里吮着一根棒冰,手里拿着一个饭盒,在炎热的午后的街道上拼命奔跑。饭盒里的棒冰哐哐地撞击着,毒辣的阳光威胁着棒冰脆弱的生命,所以孩子知道要尽快地跑回家,好让家里人享受到一种完整的冰冷的快乐。‎ 最炎热的日子里,整个街道的麻石路面蒸腾着热气。人在街上走,感觉到塑料凉鞋下面的路快要燃烧了,手碰到路边的房屋墙壁,墙也是热的。人在街上走,怀疑世上的人们都被热晕了,灼热的空气中有一种类似喘息的声音,若有若无的,飘荡在耳边。饶舌的、嗓音洪亮的、无事生非的居民们都闭上了嘴巴,他们躺在竹躺椅上与炎热斗争,因为炎热而忘了文明礼貌,一味地追求通风。他们四仰八叉地躺在面向大街的门边,张着大嘴巴打着时断时续的呼噜,手里的扇子掉在地上也不知道。有线广播一如既往地开着,说评弹的艺人字正腔圆,又说到了武松醉打蒋门神的精彩部分,可他们仍然呼呼地睡,把人家的好心当了驴肝肺。‎ 太阳落山在夏季是那么艰难,但它毕竟是要落山的。放暑假的孩子关注太阳的动静,只是为了不失时机地早早跳到护城河里,享受夏季赐予的最大的快乐。黄昏时分驶过河面的各类船只小心谨慎,因为在这种时候,整个城市的码头、房顶、窗户和门洞里,都有可能有个男孩大叫一声,纵身跳进河水中。他们甚至要小心河面上漂浮的那些西瓜皮,因为有的西瓜皮是在河中游泳的孩子的泳帽,那些讨厌的孩子,他们头顶着半个西瓜皮,去抓来往船只的锚链。他们玩水还很爱惜力气,他们要求船家把他们带到河的上游或者下游去。‎ 于是站在石埠上洗涮的母亲看到了他们最担心的情景:他们的孩子手抓船锚,跟着驳船在河面上乘风破浪,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母亲们喊破了嗓子,又有什么用?夜晚来临,人们把街道当成了露天的食堂,许多人家把晚餐的桌子搬到了街边,大人孩子坐在街上,嘴里塞满了食物,看着晚归的人们骑着自行车从自己身边经过。‎ 天色渐渐地黑了,街上的居民们几乎都在街上。有的人家切开了西瓜,一家人的脑袋围拢在一只破脸盆上方,大家有秩序地向脸盆里吐出瓜籽。有的人家的饭桌迟迟不撤,因为孩子还没回来;后来孩子就回来了,身上湿漉漉的。恼怒的父亲问儿子:去哪儿了?孩子不耐烦地说:游泳啊,你不是知道的吗?父亲就瞪着儿子处在发育中的身体,说:吊船吊到哪儿去了?儿子说:里口。‎ 父亲的眼珠子愤怒得快爆出来了:让你不要吊船你又吊船,你找死啊?就这样,当父亲的在街上赏了儿子一记响亮的耳光,左右邻居自然地围过来了。一些声音很愤怒,一些声音不知所云,一些声音语重心长,一些声音带着哀怨的哭腔,它们不可避免地交织起来,喧嚣起来,即使很远的地方也能听见这样丰富浑厚的声音。于是有人向这边匆匆跑来,有人手里还端着饭碗,他们这样跑着,炎热的夏季便在夜晚找到了它的生机。‎ ‎1.综观全文,明媚的夏天里孩子们期待什么?(3分)‎ ‎2.作者在第②~④段为什么详写两个店的店员?(3分)‎ ‎3.第⑤段描写午后街道的炎热,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请具体分析说明。(4分)‎ ‎4.简要分析加点的词语。(6分)‎ ‎(1)太阳落山在夏季是那么艰难,但它毕竟是要落山的。‎ ‎(2)他们的孩子手抓船锚,跟着驳船在河面上乘风破浪,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5.请从选材、语言和主题中,任选一角度,谈谈对本文的看法。(3分)‎ 答案解析 ‎(一)晒书 ‎1.回忆母亲重视读书(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 ‎2.(1)钻进是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飘落在书页上的情态,细腻而富有 情趣。‎ ‎(2)抚摩即抚摸、用手轻轻地摸,通过动作描写,突出人物的心理,表现我对母亲 的思念之情。‎ ‎3.写出了母亲因儿子热爱读书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的心理。‎ ‎4.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晒书时虽辛苦但内心充满愉悦的情态。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我发现母亲长出白发时吃惊和担忧的心情。‎ ‎5.详写这些事,回忆了书的来历,描述了我和母亲晒书时其乐融融的场景,突出文章主题。‎ ‎(二)外婆的世界 ‎1.①外婆每天趴在阳台上等我回家;②我带她出去闲逛;③我解开外婆系在门上做标记的布条;④我上班时将她反锁在家里;⑤我看到外婆系在门上的布条,痛哭出声。‎ ‎2.①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期盼我回家时的神态,表现了外婆的陌生城市的孤独和对我的依赖。‎ ‎②不好,因为不符合说话者的身份,通过对外婆质朴的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在面对新鲜事物时的惊奇和童真。‎ ‎3.在我家生活时期,外婆是为了通过布条找到我的家,离开时,是为了提醒我她对我的爱和陪伴,以及她对我的牵挂与不舍。‎ ‎4.①奇异的世界,她出来闲逛,喜欢东张西望,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好奇;②难以想象的世界,她总是糊里糊涂,也记不住回家的路;③孤独的世界,她在陌生的城市,没有朋友,没有熟悉的生活环境,是孤独的,她想回到家乡,那里有她思念的食物,有她思念的旧人。‎ 5. 外婆,对不起,是我太自私了,我没有能力带你离开这里,却希望你陪在我身边,忽视了你孤独与无助,忽视了你对故乡的思念,让你受苦了,希望回到故乡,你的世界能够不再孤独。‎ ‎(三)我的奇葩老师 ‎1.奇怪在第一天给我们上课就走错班;他的眼睛从不看我们,一直看天花板;眼睛白多黑少,眼镜上有一圈一圈的螺纹。‎ ‎2.“有争议”说明这题目很难,“竟然”是意想不到的意思,这两个词语很有说服力地表现了王老师深厚的知识功底和才华,回应了上文的“学者型的老师”。‎ ‎3.上厕所想起一道题的解法,直接打的回家;心里始终装着本职工作和学术,爱业、乐业、敬业,是个有趣而可爱的老师。‎ ‎(四)夏天的一条街道 ‎1.吃到赤豆棒冰,跳到护城河游泳。‎ ‎2.写水果店和善、清秀但寂寞的店员,反衬糖果店店员的难看和态度的恶劣,突出了孩子们对糖果店的热爱,对棒冰的渴望和吃到棒冰的满足感。‎ ‎3.写麻石路面蒸腾着热气,塑料凉鞋下面的路快要燃烧了等,是正面描写;忘了文明礼貌的居民和没人听的评弹是侧面描写,两相结合,把午后的炎热写得淋漓尽致。‎ ‎4.(1)拟人手法,突出了白天漫长、炎热和难熬,表达了孩子对去护城河游泳的渴望。(2)突出了孩子跟船浮游的速度之快和畅快得意,也反衬出母亲的担忧和恐惧。‎ ‎5.选材:街头陋巷,匹夫凡人,信手拈来,妙趣横生,充满真实感和烟火气。语言:细腻精致,平易近人,市井俚俗,人生百态,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主题: 一根棒冰,一次游泳,艰难、简单、喧闹的生活却贮满愉悦、挚诚、乐观,令人回味无穷。‎ 阅读专题之赏析句段表达效果 一、例题回顾 问:“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选自《散步》莫怀戚)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答题总结 ‎(一)句子的理解 ‎1.思路 ‎①解释这个句子这么说的原因;‎ ‎②将句子表达的意思和具体的语境义或者文章主旨联系起来,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表述出来。‎ ‎2.角度 ‎①从句子的位置入手 若是总领句,可从下文搜索相关信息;若是总结句,可从上文寻找相关信息;若是过渡句,‎ 就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其内涵。‎ ‎②从句中的关键词入手 关键词在句中起关键、核心作用。从关键词入手,通过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把握语境义,从而把握句子的含义。‎ ‎③从文章的中心思想入手 为了凸显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常会采用含义深远的句子点明、突出或深化主题,使某些句子意在言外,达到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的效果。对其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进而领会句子的含义。‎ ‎【注意】答题时要有原文意识,语言要尽量直白(表意直接,不用修辞手法,明白易懂)‎ 3. 答题模板 答:浅层含义(字面意思)+深层含义(文中意思,揭示中心)‎ 三、牛刀小试 ‎(一)世界还很年轻 初中毕业,我考到县城读书,母亲做了个相当前卫的决定:垦荒种棉花,来年用自家的棉絮给女儿做一床新铺盖。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上,彰显母爱的事每天都会发生,没有什么稀奇,唯一不同的就是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 那时环绕在村子四周的都是水田,没有现成的棉花地,就算种出了棉花,变成新被褥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再者,种棉花几乎要天天喷药,否则虫子猖獗,到秋后留不下几个棉桃。但是在成堆的困难面前,母亲大手一,她很坚决,她的理由也很简单:女儿考到县城就必须配好的被褥,公家发的她信不过。‎ 开学后我就忙碌自己的学业,母亲也忙,忙秋收,忙着打听种棉花的事。那时候村里没有电话,她又不会骑自行车,种棉花的亲戚离我们村十几里地,她都是一步步走着去的,从没有喊过累。她选中的棉田依傍着沟渠,是一块撂荒地,长满了白茅和芦苇。土地解冻之后,母亲就扛着铁锹去垦荒。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这样的地块,掘起来很费劲。往常一锹下去就能翻上来的土,这里得多费几倍的力气。一个春天下来,母亲的脸变得又黑又瘦,以致我回家看到她的模样,吓了一跳。母亲黑了瘦了,但是那块荒地却变得有边有角,平头正脸。种子已经播到地里,盖了白生生的薄膜芜杂的世界在春天中呈现出新的秩序。‎ 学校的功课紧张,她每天如何辛劳我是不知道的。后来听邻居说起,每天下地回来,她就钻进厨房先忙活出一家人的饭食,然后趁着薄暮时分的天光,再钻进棉花趟子里,掐杈子,打花心,捉虫子。干这些活都是零打碎敲的工夫,牺牲的却是她的休息时间。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 那段时间我的成绩并不稳定,心情晴朗的时候少,阴天的时候多。功课紧张,偏偏班主任又指定让我参加学校的演讲赛。虽说我普通话比较标准,但是以我内向的性格,让我在人前侃侃而谈,甚至连比划带拍桌子的演讲,把观众感动到掉眼泪,我实在觉得为难。当我站在棉花地头跟母亲大吐苦水的时候,就是怀着这样一种抗拒的心情,我想打退堂鼓。‎ 那是秋天的清晨,草籽在秋风中陆续成熟,草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亮。母亲正在棉田里忙碌着,她的腰间系了一块塑料布,防止露打湿衣服,但是裤脚上却已经变得湿漉漉的。她一边掐去疯长的权子,一边仔细翻检棉花嫩蕾上的虫子。在一棵棵棉苗前,母亲的急性子和坏脾气都消失了,她变成了一个极其耐心的人,就像面对着十分宠爱的孩子。是啊,从春天到秋天,田里的无数棵棉花,就是这样一遍遍翻检过去,又抚摸过来的,每一棵棉花上都留下了她的指纹和温度。母亲的情意没有白费,棉花们都很争气,叶子深绿,极力展开的枝权间已经见到累累的棉桃。听完我的诉苦,母亲说:老师让咱讲是看得起咱,那你就好好地讲。回头揪下一个被雨水捂烂的桃子,惋惜叹了一口气,继续说,一遍讲不好,你就多讲几遍。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 最后的这句话突然击中了我的心。看着黑瘦的母亲,我突然一阵心酸,同时一股莫名的力量在心底泛起。为了我的新铺盖,母亲在熬;为了演讲赛的好成绩,我也要熬。她虽然讲不出深刻的道理给我听,但她倔强地认定,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最终会变成洁白的棉絮,去温暖女儿,让她在白天繁重的课业之后,夜有一个轻盈幸福的梦。为了这份信念,她不喊苦不叫屈,硬生生将一块荒地变成了棉田。那时候,她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一大摊子家务。在焦头烂额里,信念如同一盏孤灯,在黑暗中亮起。循着这光亮,她看到了丰收在望的棉花,她的女儿也读出了一番人生的隽语。‎ 多年之后回望,我还记得整日里那个劳碌的身影,记得她的不服输和坚持。这些年来,每当我疲倦偷懒,我便习惯性地向着故乡的方向张望一会儿,然后俯下身子继续我的工作。‎ 世界在窗外,未来在远方,亲爱的同学,你准备好出发了吗?希望你的心头也有一盏灯照拂,希望你坚定而努力。正如茨维塔耶娃在诗中写的那样:‎ 世界还很年轻,一切都将发生,为了你能到来。‎ ‎  ‎ ‎1.第①段结尾说“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作者认为“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的原因是什么?(4分)‎ ‎ ‎ ‎ ‎ ‎2.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6分)‎ ‎(1)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从修辞角度)‎ ‎ ‎ ‎ ‎ ‎(2)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品味词语的表达效果)‎ ‎ ‎ ‎ ‎ ‎3.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的理解。(2分)‎ ‎ ‎ ‎ ‎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形象。(3分)‎ ‎ ‎ ‎5.文章用“世界还很年轻”做标题,有何用意?(3分)‎ ‎ ‎ ‎ ‎ ‎ ‎ ‎(二)一窗牵牛花 十五岁的她,倔强、叛逆,经常逃学去网吧,还跟社会上一些人有了来往。不管母亲怎样苦口婆心地劝说,甚至哀求,她依然如故。‎ 那次她逃学跟一帮朋友出去爬山玩,偏找陡峭的地方走,结果摔下山泉。所幸并无大碍,只是右腿骨折。打上石膏,医生说,须躺在床上静养三个月,右腿不能乱动。‎ 病房里静悄悄的,她那些朋友早就不见了。她躺累了,挣扎着想起身,腿却钻心地疼,只能再躺下不动。她想抬一下右腿,又是一阵疼袭来,她心里忽然浸过无边无际的恐惧,反复纠缠着母亲问:“我的腿是不是再不能走路了”母亲一遍遍耐心地跟她说:“会好的,你躺着别动,过几天就能下地走路了。”‎ 她哪里受过这样的苦呢,只嚷嚷着难受,她发脾气,摔东西,哭闹不休。母亲日夜守着她,像照料婴儿般呵护着她。自己因为疼痛和难受,病房里的时光,慢成了黑白的长镜头,昼夜似乎都已不再分明,她觉得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 母亲把家里的君子兰搬了来,放在病房的窗台上。母亲说:“这是你十岁时从外婆家里搬回的,刚开始你勤快地天天浇水,差点浇坏了……”她转过头,望一眼那苍绿的君子兰,摇摇头说,不记得了。‎ 几天后,从君子兰旁边拱出两片小小的嫩叶儿,探头探脑的,都以为是棵草。随着叶子渐渐长大,母亲冲着她惊讶地说,原来是一株牵牛花啊。她侧头望过去,细细的茎蔓,嫩绿的叶子,看上去倒有些惹人喜欢。母亲找来一根竹竿插上,纤细的茎蔓便顺着竹竿向上攀爬着。白的墙,白的床单,那一抹新绿格外引人注意。牵牛花的茎蔓攀着竹竿一圈一圈向上,她一圈一圈数着,1,2,3……她想起了蹦跳着一级级数台阶的快乐,想起了走在阳光下轻快自在的感觉。她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她曾经拥有么多快乐和幸福。她渐渐安静下来,不再乱发脾气,不再吵嚷哭闹。‎ 早上醒来,她的眼光,常不由自主地望向窗台,心里满是期待:牵牛花的蔓又长高了没有?每一次她都不曾失望。纤细的茎蔓那样有力,直爬到竹竿的顶端,伸出毛茸茸的触角张望着。母亲用竹竿搭了个小花架,它顺着爬了上去,把一个窗台,缠绕得绿意盎然。‎ 寂静的病房里,她安静地望着窗台上的牵牛花。以前,她见过路边的牵牛花,但她从来不知道, 牵牛花的藤蔓是如此蓬勃,每时每刻都在向上飞快地生长,不知疲倦,每天清晨,它都会让她惊异,呀,又长这么高了。‎ 牵牛花的蔓牵着她的目光,茎蔓攀到哪儿,她的目光就追到哪儿,一心,也就跟着柔软细腻起来。牵牛花每抽出一片新叶子,她心里就会生出一些小小的欢喜和期待。她再也数不清牵牛花的蔓绕了竹竿多少圈,只看到,每一片叶子,都朝向窗外的阳光。‎ 牵牛花开的时节,她已经可以下床走动了。她回学校认真读书的样子,如一朵悄然开放的牵牛花。‎ 多年后,她接母亲来家里住,母亲看着满阳台的牵牛花,笑着问:“怎么都是牵牛花啊?”她答道:“喜欢啊!”‎ 她忽然想起问:“那年,那盆君子兰一直都放在室内,怎会长出牵牛花啊?”‎ ‎“我特意种上的。”母亲淡淡地说。‎ 她愣在了一旁,心里缠缠绕绕的都是那一窗浓绿的牵牛花。‎ ‎1.文中的牵牛花,一路伴随着“她”的成长。请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6分)‎ a 掉伤住院时 ①‎ b 回校读书时 牵牛花和她一起绽放 c 长大独立后 ②‎ d 得知真相后 ③‎ ‎2.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4分)‎ ‎(1) 牵牛花的蔓牵着她的目光,茎蔓攀到哪儿,她的目光就追到哪儿。(说说对加点词“牵”的理解)(2分)‎ ‎(2)简要说说“母亲说:‘这是你十岁时从外婆家里搬回的,刚开始你勤快地天天浇水,差点浇坏了……’”省略号中所隐含的意思。(2分)‎ ‎3.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章的第⑩段。(4分)‎ ‎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6分)‎ ‎【链接】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只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泰格特《窗》)‎ 本文中的第⒀段与链接材料中“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请说出两位作者这样设计的用心有何异同。‎ ‎(三)熬鹰 大别山绵延数百里,到孙铺镇杏山时,一派莽莽苍苍。林深叶茂,遮天蔽日;鹞鹰盘桓,兔走狐奔,把古老神秘的杏山衬托得无限生机。仓爷是生活在杏山脚下的一个老猎户,也是方圆百里唯一的熬鹰能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仓爷的腿脚已不再灵便了。提一杆猎枪,为追撵一只兔子或是狐狸,穿梭在丛林里疾走如飞,已是遥远的事情了,却成为他永久的回忆。‎ 仓爷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守在家里熬鹰。熬鹰是一件颇为苦累的活计,几天几夜,人与鹰就那么对峙着,不吃不喝不眠,直至一方最终败下阵来,才宣告熬鹰的结束。一场活儿下来,开始还桀骜不驯、斗志昂扬的鹰,这会儿羽毛凌乱,蔫头耷脑;熬鹰的人,也眼布血丝,形容憔悴,走路不稳,几天都缓不过劲儿来。‎ 仓爷七十三岁这年,在杏山上又逮住了一只鹰。这只鹰,个头虽不大,但野性十足,自仓爷逮住它的一刻起,就没有消停过。在笼子里上蹿下跳,左冲右突,扑腾挣扎,试图逃离笼子的束缚。仓爷递给它水和羊肉,它睬都不睬,扇着翅膀,带起很大的风,将仓爷手中的碟子都打翻在地。几天过去了,这只鹰的野性丝毫无减,仓爷伸手探进笼子,想摸摸它的羽毛,猛不防被它铁钩一样尖利的喙,拉下一道深深的口子,顿时流血不止。仓爷在心里说,自己真正碰上了强劲的对手啦!‎ 熬鹰是从这天夜晚开始的。仓爷用一条铁链子,将鹰拴在一根悬挂的横梁上,横梁摇摇晃晃,鹰就在上面不断地来回扑腾。仓爷说,横梁晃动,让鹰在上面不停地运动,可以锻炼掉身上多余的脂肪,更利于以后捕猎。‎ 仓爷手持一根棍子,守候在鹰的面前。熬鹰的日子里,是不给鹰任何吃食的,包括一滴水的饮用。仓爷也是不吃不喝,一直陪着鹰熬下来。仓爷时刻观察鹰的一切。那鹰,精力充沛,斗志昂扬,没有丝毫就范的意思。它紧紧抓住来回晃悠的横梁,用铁钩一样尖利的喙,不断啄击腿上的铁链子,每啄击一下,喙与链子都会发出金属撞击般的声音,异常刺耳。鹰似乎已意识到,它的自由,是与这根铁链子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啄断腿上的链子,才能重回蓝天,自由翱翔。鹰执著地啄击着,每啄击一下,都像啄击在仓爷的心上,让他担心鹰随时都会啄断链子,摆脱束缚,一冲九霄。仓爷还看到,由于不断啄击,力度太大,血已从鹰的嘴和鼻孔里流出,结成了黑色的痂。‎ 后来,鹰在横梁上停止了无谓的挣扎,开始拿眼睛盯屋里的一切,扫视了一圈,最终将眼睛经留在仓爷的脸上,如豆一样金黄色的鹰眼里,闪烁着深深的仇意,隐隐还有一丝迷茫。仓爷感到,鹰的眼睛在与他碰撞的瞬间,似乎要啄透他的五脏六腑,洞穿他的一切。熬鹰几十年了,仓爷从没有发现有哪只鹰是这么用眼神看人,仓爷的身子不由震颤了一下。‎ 仓爷感到自己明显地胆怯了,仿佛做了亏心事似的,赶紧低下了头。仓爷想,是自己老了吗?不!即使是年龄的原因,自己也要坚持把这只鹰熬下来。仓爷自从逮住这只鹰后,就喜欢上了它,他决定熬完这只鹰后,就“金盆洗手”,给自己的熬鹰生涯圆满地画上句号。他不相信,自己熬了几十年的鹰,如今却要败在最后一只鹰面前!‎ 仓爷很快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心态,又勇敢地迎上鹰的目光,和它对视起来。仓爷和鹰,就这么一直久久地对视着。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那鹰终于架不住仓爷的目光,困意袭来,几欲闭上眼睛。仓爷清楚,这是到了熬鹰的关键时刻。那鹰每次耷拉上眼皮,仓爷都用手中的棍子拨弄它,让它始终无法闭上眼睛。仓爷这次看到鹰的身子开始颤栗了,眼里流露出乞怜的神色。仓爷伸手抚摸鹰的头时,鹰不再挣扎,没有了先前的凶悍,一动不动,任凭仓爷的手顺着它的头滑下,一直抚摸到它的脊背。金色的眼睛里,透出温和柔顺的光。仓爷知道这是熬鹰成功了。在一阵欣喜中,连日来紧绷的神经。突然放松下来,让他有一种虚脱般的感觉。正待仓爷转身欲拿羊肉喂鹰时,扑通一声,重重地摔倒在地……‎ 也许,七十三是个坎儿,仓爷熬败了鹰,最终没有熬过自己。那鹰,每天盘桓在仓爷的坟头,长唳着,不忍离去。没有人知道,一只被驯顺了的鹰,一旦离开了人,该怎样生活。‎ ‎1.第一段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 ‎2.小说主人公仓爷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3.怎么理解标题“熬鹰”的含义?(6分)‎ ‎4.文章最后写道:“没有人知道,一只被驯顺了的鹰,一旦离开了人,该怎样生活。”请结合全文,分析、评价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6分)‎ 答案解析 (一) 世界还很年轻 ‎1.没有现成的棉花地;种出棉花变成新被褥需要1年时间;种棉花要天天喷药;公家发被褥。评分:共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土地的芜杂(茅草根和芦苇跟的多和密),暗示了母亲垦荒的艰难(费劲),表现了母亲的辛劳和爱的伟大。‎ ‎(2)“竟然”,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写出了母亲的劳累和我听到这一消息时的惊讶、心酸以及对母亲的心疼。‎ ‎3.成功(幸福)是坚持(奋斗、努力)出来的。‎ ‎4.‎ ‎(1)爱子心切。如母亲为给我做新铺盖垦荒种棉。(2)吃苦耐劳。如面对垦荒的种种困难,她不喊苦不叫屈。(3)富有耐心。如在棉苗面前,她变成了一个极其耐心的人(4)朴实而容智。如鼓励我参加演讲比赛。(5孝顺顾家。如母亲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家务。‎ ‎5.(1)引用诗歌作为标题,新颖且富有诗意,能够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题目充满朝气,启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心中有信念,坚定而努力,一切都将会发生 (一) 一窗牵牛花 1. a 掉伤住院时 ①母亲种植牵牛花,给她希望,让她快乐 b 回校读书时 牵牛花和她一起绽放 c 长大独立后 ②种植牵牛花,喜欢牵牛花 d 得知真相后 ③怀念母亲为她种植的牵牛花 2. ‎(1)以拟人的手法,表现了牵牛花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她”完全被牵牛花所吸引,所陶醉,抒发了“她”对牵牛花的喜爱、迷恋之情。 ‎ (2) 现在我在花盆里种上了新的种子,希望新的生命的萌发、成长,为你带来启迪,让你对未来充满希望,开始新的人生。‎ ‎3.第⑩段语句短小,语调轻快,画面优美,描写了牵牛花改变了“她”,给了“她”新的生命力。运用比喻,将痊愈的“她”比作一朵悄然开放的牵牛花,表现了“她”努力向上的精神状态,给人无限的力量与希望。‎ ‎4.原文作者的设计用心是给病中的“她”以希望,让“她”从牵牛花中汲取力量,获得新生。而链接材料的作者的设计是表明病人对生命已经绝望,生的路途已经被一堵墙堵死,所以两者的设计在写法上虽然相似,但用心却是相反的。‎ (三) 熬鹰 ‎1.①描写大山苍莽、充满生机的景象,为仓爷和鹰提供了一个生长环境和背景。②突出形象,有如此雄峻的大山,才会有如此桀骜不驯的鹰和坚韧意志的仓爷。③引出下文仓爷驯鹰的情节。‎ ‎2.仓爷是一个坚韧顽强、经验丰富的熬鹰能手。几天几夜不吃不喝,最终熬败了鹰,表现出坚韧顽强。“金色的眼睛里,透出温和柔顺的光。仓爷知道这是熬鹰成功了”表现了仓爷熬鹰的丰富经验。‎ ‎3.①熬鹰,就是磨掉鹰的野性,最终听从主人的使唤。②熬鹰也是熬人,是人和鹰的精神和意志的真正较量。③熬鹰其实是对生灵的戕害。‎ ‎4.观点:①被驯服了的鹰最终会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②人类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造生灵,恰是对生灵的破坏和戕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