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0.90 KB
  • 2021-11-12 发布

2019年湖北省黄冈中学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湖北省黄冈中学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 ‎1.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与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②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像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③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④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⑤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选自2018年11曰26日《光明日报》)‎ ‎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程端礼、徐与乔、周永年的读书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演化来的。‎ B.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好的读书方法。‎ C.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 D.文章论述的各种读书方法都烙印着儒学的特色,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 ‎ ‎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法的结论。‎ B.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思辨色彩。‎ C.文章每段都运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的作用。‎ D.文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有理有据。‎ ‎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 B.读书之法是存在古今之变的,但是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值得倡导。‎ C.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 D.文章探讨的传统读书方法,在现代社会看来虽有积极的参考性和指导价值,但应以扬弃的态度来对待。‎ ‎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独角兽,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生物,稀有而高贵。基于此,人们常用独角兽企业来形容发展前景看好的初创企业,它具有发展速度快、稀少,是投资者追求的目标等属性。独角兽企业的界定标准是:创业十年左右、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其中,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被称为“超级独角兽”。         在新经济时代,随着各类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逐渐形成了能使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的社会土壤,使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机会,整合资源,爆发式成长为“独角兽”。当前,独角兽企业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强弱的评价指标,是全球各路资本竞相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所在。         (节选自《发展独角兽企业的思考》)         材料二:         2018年3月23日,科技部在发布《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164家,与2016年相比增加了33家。其中因上市、被并购和成立超过十年而毕业的独角兽企业共20家,因估值下降而退出独角兽企业榜单的企业有9家。综合来看,2017年新晋独角兽企业高达62家,总估值6284亿美元,成都、宁波、东莞等六城市首次出现独角兽企业,这与国家重视创新的政策相符。而2016年全国共有131家独角兽企业,估值总和为2137亿美元。         从行业布局和地域分布来看,具有如下图的特点:         164家“独角兽”行业分布 ‎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                 数量分布 估值分布         材料三:         “独角兽”的大量涌现源于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它是经济爆发增长的标志。新经济时代,创新全球化和社交化等资源加速流动,为“独角兽”的大量涌现创造了基础条件。         “独角兽”的成长中,有两个关键特质。一是自成长,制定新的行业规则,遵循新的进化法则,适者生存,依靠生态力量自发前进。比如,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优步”,颠覆原有规则,在打车行业中聪明地构建平台,植入盈利模式。二是要有生态圈。只有冲破藩篱、合作共赢,才能爆发式成长。首先,是“走出去”﹣﹣与外部企业开展生态型合作。传统制造企业需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移动等新技术实现转型,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这些新技术往往是外部新兴行业中的企业所具备的核心优势。其次,是“请进来”﹣﹣给顾客提供参与共创价值的机会。消弭与消费者的“楚河汉界”,利用顾客行为数据来提升自身管理质量,通过释放顾客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来改善创业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将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准则。         “独角兽”在引领产业新业态升级、产业变革、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创新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雅虎到谷歌再到脸书,“独角兽”企业成为引领产业新业态升级发展的领头羊。从产业变革来看,“独角兽”是引领产业变革的先锋,它颠覆了传统产业模式,成为产业的新核心,并带来产业的全新变革。         “独角兽”还是城市名片和区域经济引擎。“独角兽”的辐射带动作用能促进上下游产业发展,产生杠杆效应,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独角兽”还成为区域城市名片,提升区域知名度,从而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         (摘编自长城战略研究所《新经济先锋:“独角兽”企业》) ‎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独角兽企业分布的18个领域中,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成为集中爆发领域。‎ B.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估值来看,独角兽企业都主要分布在“北上杭深”等大城市。‎ C.2017年我国独角兽企业具有新晋企业多、规模估值增加、城市全面普及等特点。‎ D.独角兽企业在宁波、成都等城市的出现体现了国家的创新政策。‎ ‎ ‎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角兽企业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衡量一国创新能力强弱的评价指标。‎ B.独角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成长的特点让它能够遵循新的进化法则,依靠自身生态力量自发前进。‎ C.独角兽企业给顾客提供参与共创价值的机会,利用顾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自身的同时也服务消费者。‎ D.独角兽企业能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因而成为区域城市名片,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 ‎ ‎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独角兽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 ‎ ‎3.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四季平安         杨帮立         这么大的雪,小杨不会来了吧。         一场雪封实了白露河两岸。白露河在这几打了一个大深弯,河堤似鸟儿的双翼,大娘住在东边的翼尖上。现在,在大娘的眼里,这鸟儿是一只巨大的白天鹅,在白茫茫的天地间煽动着翅膀。         小杨是她的帮扶责任人。他初来的时候,老太太生病躺在床上,一只干瘦炸毛的猫,在窗台上饿得有气无力地叫着。搂柴生火、舀水做饭,土灶被他烧得红红火火。这孩子说他,家住在这白露河上边十几里的南河湾,爹妈都在家里种着地。大娘喝完稀粥,问起南河湾一个远门亲威,小杨还真认得。         小杨说,大娘啊,现在政策好啊,没自来水,政府给你接,有病了,政府给你治,没钱花了,政府有低保,你这种情况,明个给你申请个最低生活保障金…这我都知道,我老了,不能干了,让我上敬老院,我舍不得这鸡鸭猫狗小菜园老果树,我身边少的是人啊。不是有我吗,明天啊我陪大娘去县城看病去。临走时,小杨要和大娘合个影,大娘死活不依脸朝床里,怎么劝都不扭过来。大娘说,回去问问你爹妈,咱这白露河边可是有规矩的,像我这样不阴不阳的人,是不兴跟人照相的,会吸别人阳寿的。小杨说,我年轻力壮的,我不怕你吸我阳寿。你是好人,我更不能跟你照相。小杨被逼得没办法,才说,单位有要求,不跟你合个影,传工作群里,会挨批评的。大娘这才下了床,洗洗脸,把花白的头发往耳根捋了捋,坐下来。小杨站在她后面,把手机伸到前面,说大娘的气色好着呢。大娘笑了,小杨笑了。         从县医院回来,用大娘自己的话说,前一阵子是自己吓自己,本没得什么该死的病,还没到阎王爷收她的时候,腿弯也有劲了,腰板也直了,手也灵活了。每逢周六扶贫日,小杨都会过来,陪她拔拔草,挖挖地,种种菜,小菜园红是红紫是紫,青是青,绿是绿,小鸭在池塘里扎猛子,小鸡振膀子能飞上树。小杨用生了锈的镰刀,把宅前屋后的杂草割得光光的,偏偏留下几丛野花来,剪下老枝,留下新头,花开得又大又旺。         来一次,把院子打扫一遍,从河边挑来黄沙,把院子铺得平平坦坦。八月十五,小杨送来了一大盒子月饼,说是女朋友从大城市里寄来的,一共两盒,送给他爹妈一盒,带来这一盒。         元旦前,小杨匆匆忙忙来说,大娘,我这段时间有点小事,顾不上来了,有事给我打电话哦。小杨给大娘买了个老年手机,教会了大娘一个动作,摁住键盘上的“1”不松,小杨的手机被拨通了,铃声愉快地响了起来。只顾学手机充电接听拨打电话了,还没问小杨啥事,小杨走得没影了,大娘撵到村部也没追上,这孩子太急了。驻村的工作队员嘻嘻哈哈地告诉她,能不急吗,小杨要接他女朋友回来结婚了。 ‎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        总得给他们做点啥。大娘有了心事,老不中用了,做点啥呢?大娘想起她年轻时的一件老活计来。她在老木箱子里扒出了牛皮纸包,打开纸包,呈现出五彩丝线来。拿出几根针,穿上不同颜色的丝线,心,渐渐向记忆打开;手,渐渐灵巧起来;脸,渐渐泛起了喜色。她要把春天的草绿,夏天的花红秋天的天蓝,冬天的雪白,一针一线地绣出来。小杨来时,她总悄悄地把活计藏起来,她守着她的秘密,心里是满满的温暖。         小杨说今天来给她送对联。这么深的雪,可能过不来了。天晴了,白露河滩里,跳荡着各式各样的光。晃着大娘的眼睛。一转眼,敞开着羽绒服。脸上淌着热汗,头上冒着热气的小杨站在了她面前。小扬让大娘到厨房里烧水打面浆。他开始揭掉旧春联。刮擦干净门堂门框,等大娘把热腾的面浆端来,小杨先找出一张横联贴在了门上方。扯端正拍平实了:四季平安。         四季平安。大娘念叨出声来,小杨一愣,从高凳子上跳下来:大娘,你不是不识字吗?大娘从屋里端出一簸箩花花绿绿的物件来:小孩的花顶帽、红肚兜、凤头单鞋、虎头棉靴……每件上面都绣着“四﹣﹣季﹣﹣平﹣﹣安”! ‎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 A.小说讲述了小杨在大雪天里为大娘贴春联的故事,插叙了小杨帮扶大娘的往事,如烧饭,陪大娘看病,送月饼、手机等构思巧妙。‎ B.小说细节刻画传神。如大娘先不愿照相,后又下床、洗脸挥头发表现了大娘焦虑、自卑、迷信。但体谅别人、爱美的微妙心理。‎ C.小说将平常生活小事写得曲折有致。如先写小杨忙。说“有点小事”。后交代他要结婚了;先认为小杨不会来了,后又“站在她面前”。‎ D.小说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如第二段运用比喻、想象的手法描写白露河的美丽雪景,表现了大娘等待小杨前来时愉悦的心情。‎ ‎ ‎ ‎(2)小杨帮扶前后,大娘发生哪些变化?小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 ‎(3)小说结尾一段极其精妙,请结合全文从情节结构和思想情感两方面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忠嗣初名训,以父死王事,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闻,诏追忠嗣赴河西。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尝谓人云:“国家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初,忠嗣在河东、朔方日久,备谙边事,得士卒心。及至河、陇,颇不习其物情,又以功名富贵自处,望减于往日矣。天宝四年四月,固让朔方、河东节度,许之。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过。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其后哥舒翰大举兵伐石堡城,拔之,死者大半,竟如忠嗣之言,当代称为名将。先是,忠嗣之在朔方也,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故蕃马益少,而汉军益壮。及至河、陇,又奏请徙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以实之,其军又壮。迄于天宝末,战马蕃息。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王忠嗣传》) ‎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 B.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 C.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 D.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 ‎ ‎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也称宫禁。‎ B.节度使,中国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因此称节度使。‎ C.河东,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因在黄河以东,所以将山西省西南部称为河东。‎ D.卒,古代不同身份人的死亡有一些专有名词,如天子死曰崩,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 ‎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忠嗣深受皇恩,刚毅寡言。皇上因为王忠嗣父亲的缘故,曾收养他并赐他姓名,他长大后十分刚毅。‎ B.王忠嗣具有武略,深懂兵法。玄宗和他谈论兵法,他能自由应对,玄宗大感意外,认为他是一个将才。‎ C.王忠嗣治军有方,屡立战功。他把率军维护边疆稳定作为最重要的事情,他在军中一直享有很高威望。‎ D.王忠嗣持事有远见,未雨绸缪。他在石堡城的事上做出准确的预判,在购买战马的事上取得预期效果。‎ ‎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 ②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 ‎ ‎ ‎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成都大阅①         陆游         千步球场爽气新,西山遥见碧嶙峋。         令传雪岭蓬婆②外,声震秦川渭水滨。         旗脚倚风时弄影,马蹄经雨不沾尘。         属橐③缚裤④毋多恨,久矣儒冠误此身。         【注】①大阅:对军队的大检阅,即大阅兵。②雪岭蓬婆:指岷山主峰一带的山林。③属橐(gǎo):佩戴箭囊。 ‎ ‎(1)下列对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两阅兵场宽阔而又空气清爽的环境,烘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B.第二句写阅兵场外远处的山脉,“碧嶙峋”写出了山势的峻峭和山色的青碧。‎ C.阅兵场上风势很大,军旗猎猎,旗影闪动,马蹄轻捷,衬托出阅兵将士们的飒爽英姿。‎ D.作者虽为一介文人,却久有从戎报国的雄心壮志,他身着戎装参加阅兵,是符合他的志趣的。‎ E.诗的尾句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儒冠多误身”句,感叹长久以来天下儒生无所作为。‎ ‎ ‎ ‎(2)诗的中间两联分别是怎样描写大阅兵的?请简要分析。‎ ‎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观刈麦》中诗人看到农民在酷夏中的劳碌与痛苦后,感叹自己没有功德,“________”即可以拿着俸禄,因而“________”,喟叹终日。‎ ‎ ‎ ‎(2)《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 ( 3 )《逍遥 游》中,在汤 和棘的对 话中,体现了 鹏凭借旋 风可以 高飞的 一句是“________”。而斥鴳竟然对之加以嘲笑,面对二者的思想境界,庄子感喟道:“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猎鹰作为猛禽被崇拜为神鸟,不仅屡屡记录在隋唐文献里,也保存在唐墓壁画中。文学家笔下吟诵鹰鹞的诗歌更是 。唐代懿德太子李重润墓留存了胡人架鹰擎雕壁画,金乡县主墓里胡人骑马狩猎俑中也有手持鹞隼者,都把当时的皇家贵族的野猎生活描绘得 。         草原上胡人自古便有驯鹰、养鹰的传统,饲养猎鹰在当地是权威和财富的象征。( ),所以被认为是神鸟圣禽。利用猎鹰打猎,不仅是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一种草原文化。这种风尚也深深影响了汉族高层。唐朝皇帝玩鹰放鹘的风气很浓,张籍《宫词》说:“新鹰初放兔犹肥,白日君王在内稀。”         猎鹰、驯鹰艺术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影响,从汉唐至明清 。贵族王室对猎鹰 ,常常将猎鹰当作重要的家庭成员,对猎鹰有着非同寻常的爱护之情。唐人对鹰的喜爱超出其他朝代,所以唐诗中有关猎鹰的描述也颇多。在猎鹰身上凝聚着唐代贵族的激情风采和原始野性,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对贵族生活的标志,这些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数见不鲜 栩栩如生 历久弥坚 顶礼膜拜 B.司空见惯 栩栩如生 历久弥坚 情有独钟 C.司空见惯 惟妙惟肖 历久不衰 顶礼膜拜 D.数见不鲜 惟妙惟肖 历久不衰 情有独钟 ‎ ‎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宗教文化里,猎鹰可以与天神沟通,翱翔天空 B.在宗教文化里,猎鹰翱翔天空,可以与天神沟通 C.猎鹰翱翔天空,在宗教文化里,可以与天神沟通 D.猎鹰与天神沟通,可以翱翔天空,在宗教文化里 ‎ ‎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B.诗文中的猎鹰反映了唐代文学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艺术创造值得我们一睹其风采。‎ C.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艺术创造值得我们一睹其风采。‎ D.诗文中的猎鹰反映了唐代文学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 ‎ ‎ 下面是某校文学社为征文活动草拟的一篇应用文初稿,在用语和格式方面有五处不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征稿启示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马克思出生200周年,为纪念无产阶级伟大导师,鼓励学生探究马克思思想理论,我校涅槃文学社决定,在5月4日举办一次征文活动。特向全体同学征集文章,欢迎广大同学踊跃投稿。具体要求如下: 此致 敬礼! 2018年3月5日 涅槃文学社 ‎ ‎ ‎ ‎ 阅读下面文字,为“唐三彩”下一个定义。要求:语言简明,内容完整,不超过50个字。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兴盛,文化艺术群芳争艳。这一时期,有种盛行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它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因为在唐以前,只有单色釉,最多就是两色釉的,而“唐三彩”出现,才有了多彩的釉色在陶瓷器物上同时运用的实例。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图案线条粗犷有力。造型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形态自然、线条流畅,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多变,有原色、复色、兼色。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们对唐三彩的关注增多,以及唐三彩复原工艺的发展,唐三彩成为馈赠亲友的良品。 ‎ 四、写作(60分)‎ ‎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你从《包身工》里的“芦柴棒”、《药》里面的夏瑜、《记念刘和珍君》里的刘和珍、《沁园春•长沙》里描述的某位革命进步学生这四个人物之中,选择一个人物,想象他通过时空隧道穿越到今天的中国,在对当前社会生活尤其是青年人的学习生活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参加你所在学校2019年举办的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请你为他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演讲内容切合原文人物形象特征,符合当前社会实际和特定情境需要。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9年湖北省黄冈中学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 ‎【答案】‎ A D C ‎【考点】‎ 分析论证结构 分析评价作者态度 社会科学类 信息筛选与概括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B项,扩大范围,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是读书的结果、意义,不是读书的方法,原文第④段为“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 C项,曲解文意,“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表述有误,王国维的读书方法不是要求读书人怎么做,而是表达自己的观点。 D项,范围扩大,“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表述有误,“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根据上文可知,“这个读书法”是指“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读书法,不是各种读书方法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 故选A。‎ ‎(2)D项,“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说法错误,全文的论述是历史时期交互出现的,不是按照历史发展顺序。‎ ‎(3)C项,因果倒置,“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表述有误,原文说“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批判了不善于读书的人,是为了论证读书应该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2.‎ ‎【答案】‎ C D ‎(1)C(2)D(3)①政府重视。国家的创新政策,地方政府为拉动经济增长,打造区域名片的引导和支持。②新经济时代,各类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形成了独角兽企业出现的社会土壤。③投资者看好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前景,敢于投资。④独角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自成长的特点,并且形成了发展的生态圈。‎ ‎【考点】‎ 社会科学类 ‎【解析】‎ ‎(1)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解答】‎ C.“2017年我国独角兽企业具有……城市全面普及等特点”错误,从材料二来看,文中说的是“,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164家,与2016年相比增加了33家”“2017年新晋独角兽企业高达62家,总估值6284亿美元……”,并没有“全面普及”。故选C项。‎ D.“独角兽企业能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因而成为区域城市名片,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错误,选项强加因果,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独角兽’还是城市名片和区域经济引擎。‘独角兽’的辐射带动作用能促进上下游产业发展,产生杠杆效应,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独角兽’还成为区域城市名片,提升区域知名度,从而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由此可知,“独角兽企业能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成为区域城市名片,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无因果关系。故选D项。‎ 本题的答题区域集中在三则材料中,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概括即可。如材料三中“‘独角兽’……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独角兽’还成为区域城市名片,提升区域知名度,从而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这说明政府重视;如材料三中“‘独角兽’的大量涌现源于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它是经济爆发增长的标志。新经济时代,创新全球化和社交化等资源加速流动,为‘独角兽’的大量涌现创造了基础条件”,材料一中“在新经济时代,随着各类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逐渐形成了能使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的社会土壤,使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机会,整合资源,爆发式成长为‘独角兽’”,这是新经济时代,各类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形成了独角兽企业出现的社会土壤;如材料三“‘独角兽’的成长中,有两个关键特质。一是自成长,制定新的行业规则……二是要有生态圈”,这是说独角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自成长的特点,并且形成了发展的生态圈;结合材料二的图表来看,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前景很好,投资者看好这一前景,敢于投资。考生结合这些内容分析概括即可。 答案:(1)C(2)D(3)①政府重视。国家的创新政策,地方政府为拉动经济增长,打造区域名片的引导和支持。②新经济时代,各类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形成了独角兽企业出现的社会土壤。③投资者看好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前景,敢于投资。④独角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自成长的特点,并且形成了发展的生态圈。‎ ‎3.‎ ‎【答案】‎ B 变化:①帮扶前,大娘生病躺在床上,家里没有生机;孤独悲观,认为自己行将就木,是不阴不阳的人;②帮扶后,大娘知晓自己没有病,身体健康,忙于活计,精神充实、开朗。作用:①前后变化形成对比,表明帮扶卓有成效:②侧而烘托了小杨工作细致、用心,把帮扶对象当亲人的美好形象。③突出主旨,肯定政府的扶贫政策,说明扶贫要深人被帮扶者的心灵。‎ ‎①借小杨之口设问,用大娘端物件的行动来回答,揭示“秘密”,使故事情节完整,逻辑严密。②用小孩子使用的物件,寄寓“早生贵子”的美好祝愿,表明大娘对小杨婚姻的深情祝福,使小说情调温馨浪漫,情感饱满,含蓄蕴藉。‎ ‎【考点】‎ 小说阅读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解析】‎ ‎(1)本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思想内容是文章的主旨,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就是作者主要要反映的内容,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艺术特色一般来说,赏析它的结构,独特的修辞,这类题型都要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第一步是审题,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小杨帮扶前后,大娘发生哪些变化?”,二是“小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第二步是根据题目要求,回到原文,找出与关键词“小杨帮扶前后”相关的语段,并分析“大娘发生哪些变化”“小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第三步,概括归纳,形成答案要点。具体作答时,需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的鉴赏结尾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本类题型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对于结尾段落的作用,内容上,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结构上,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等。‎ ‎【解答】‎ B.“焦虑”和“爱美”属于无中生有。故选B。‎ 由文中第一段写帮扶前老人生活状态的描写“他初来的时候,老太太生病躺在床上,一只干瘦炸毛的猫,在窗台上饿得有气无力地叫着”以及“老人拒绝和小杨照相”的情节可见帮扶前大娘生病躺在床上,家里没有生机,她内心也应该是孤独悲观的,认为自己行将就木,是个“不阴不阳的人”;而通过小杨的热情帮扶老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腿弯也有劲了,腰板也直了,手也灵活了”,大娘知晓自己没有病,身体健康,忙于活计,“总得给他们做点啥”,精神充实、开朗。而分析变化的作用,实际就是情节作用题,可以从塑造人物、情节发展、艺术手法、表现主题等方面作答即可。‎ 本题中,已经指明了方向就是从情节结构和思想感情两方面解答作用。所以从情节结构的角度考虑,结尾用设问,借小杨之口问,“大娘,你不是不识字吗?”用大娘做物件的行动来回答,“大娘从屋里端出一簸箩花花绿绿的物件来:小孩的花顶帽、红肚兜、凤头单鞋、虎头棉靴……每件上面都绣着“四﹣﹣季﹣﹣平﹣﹣安”!”揭示“秘密”,使故事情节完整,逻辑严密。而从思想情感的角度考虑,大娘用小孩子使用的物件,“花顶帽、红肚兜、凤头单鞋、虎头棉靴……”寄寓“早生贵子”的美好祝愿,表明大娘对小杨婚姻的深情祝福,使小说情调温馨浪漫,情感饱满,含蓄蕴藉。 答案:(1)B(2)变化:①帮扶前,大娘生病躺在床上,家里没有生机;孤独悲观,认为自己行将就木,是不阴不阳的人;②帮扶后,大娘知晓自己没有病,身体健康,忙于活计,精神充实、开朗。作用:①前后变化形成对比,表明帮扶卓有成效:②侧而烘托了小杨工作细致、用心,把帮扶对象当亲人的美好形象。③突出主旨,肯定政府的扶贫政策,说明扶贫要深人被帮扶者的心灵。(3)①借小杨之口设问,用大娘端物件的行动来回答,揭示“秘密”,使故事情节完整,逻辑严密。②用小孩子使用的物件,寄寓“早生贵子”的美好祝愿,表明大娘对小杨婚姻的深情祝福,使小说情调温馨浪漫,情感饱满,含蓄蕴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答案】‎ C D C ‎①王忠嗣曾经说皇甫惟明的义弟王昱的短处,于是被他们诬陷,被贬为东阳府左果毅。 ②每次到互市的时候,王忠嗣就抬高马的价格来引诱诸蕃,诸蕃听说这个消息,争着来卖马,他们只要来了,王忠嗣就买下。 参考译文: 王忠嗣,太原祁人。原名训,由于父亲为朝廷身死缘故,赐名忠嗣,在禁宫中供养多年。等到长大,雄毅而少言,受人尊重有武略,玄宗因为他是兵家子弟,和他讨论兵法,应对纵横,皆出意料。玄宗对他说:“你今后必然为良将。”王忠嗣曾经说皇甫惟明的义弟王昱的短处,于是被他们诬陷,王忠嗣被贬为东阳府左果毅。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划占领新城,有人说以忠嗣的才能足以完成,若要取胜,非他不可。希望随即上奏请求,皇上诏令忠嗣赴河西。忠嗣年少时以勇敢自负,到了身居将职,又以稳重守边为本职。曾对人说:“当国家安定的时候,作为将领的职责是抚恤军队而已。我不想让中原的兵力疲敝,来捞取(求取)个人功名啊。”每次军队出战,便召集各将领交付兵器分发给士兵,虽然是一弓一箭,但都在上面记上用者的姓名,战斗完后收回。如果遗失,就验明其身份治罪。所以人人自勉,兵器充足。当初,王忠嗣在河东、朔方很长时间,对边疆的情况非常熟悉,很得士卒人心。到了河、陇,对当地风俗人情非常不习惯,又以功名富贵自傲,威望比往日降低。这年四月,坚持让位朔方、河东节度使职务,唐玄宗同意了。唐玄宗正在考虑攻占石堡城,下诏令征询攻战的方法,王忠嗣上奏说:“石堡城地势险要,吐蕃全力守卫它。如果以疲惫之师攻其坚固的城池,必将被敌杀死数万人,之后战事才能完成。我想所得的不如所失的,请休兵秣马,观察势态发展再夺取它,这是上策。”唐玄宗由此不高兴。李林甫特别忌妒忠嗣,每天都在寻察他的过失。李林甫又命令济阳别驾魏林诬告王忠嗣。唐玄宗大怒,召见王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详细审讯,几乎被陷害致死。十一月,王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天宝七年,经权衡后又转任为汉东郡太守。天宝八年,王忠嗣暴死,终年四十五岁。之后,哥舒翰大举进兵攻打石堡城,攻打下来后,死者过半,竟然真的如同王忠嗣所说的,当世人称他为名将。之前,王忠嗣在朔方,每次到互市的时候,就抬高马的价格来引诱诸蕃,诸蕃听说这个消息,争着来卖马,他们只要来了,王忠嗣就买下。因此诸蕃战马越来越少,而汉军更加壮大。等到他到了河、陇,他又奏请迁移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来充实实力,他的军队又更加壮大。到天宝末年,战马繁殖增多。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 C.“即”是“就”的意思,只能和“各召”结合在一起,而不能和前面的“出”相连,和前面相连不能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排除A、D;B和C区别的地方主要在“军罢却纳/若遗失”这里,“纳”是收上来的意思,和前面连在一起表示“战斗完后收回”,这样只能选择C.句子翻译为:每次军队出战,便召集各将领交付兵器分发给士兵,虽然是一弓一箭,但都在上面记上用者的姓名,战斗完后收回。如果遗失,就验明其身份治罪。所以人人自勉。‎ D.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 C.“一直享有很高威望”不准确,原文中“望减于往日矣”可以看出这一点,句子的意思是“威望比往日降低”。‎ ‎①短:原来是短处的意思,这里应该用作动词,说某某成的短处;为所:被动句式。句子翻译为:王忠嗣曾经说皇甫惟明的义弟王昱的短处,于是被他们诬陷,被贬为东阳府左果毅。 ②高:抬高;市:第二个是动词,买卖;竞:争着、争相;辄:就。句子翻译为:每次到互市的时候,王忠嗣就抬高马的价格来引诱诸蕃,诸蕃听说这个消息,争着来卖马,他们只要来了,王忠嗣就买下。‎ ‎【答案】‎ C,E ‎①颔联从听觉角度写,用夸张手法,写阅兵将士们的号令,声传山外,声震远方,渲染出阅兵的盛大气势和雄壮军威。②颈联从视角角度写,运用写实(白描)的方法,营造出阅兵场整齐、严肃、动中显静的氛围。 译文: 迎着秋天雨后新气,我来到成都军队检阅的校场,我向远处看成都周围的山峦,一片青碧险峻。 将士们的号令声仿佛传到雪岭、蓬婆山之外,他们的声音足以威震秦川平原、渭水河畔。 军旗的影子随着风闪动,马蹄在雨后经尘不染。 ‎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我穿着军装乐亦在此,儒生的衣冠束缚我好长时间了吧! 赏析: 作者状写练军声威,直有天宇变色、群山让道之势。末了,不无遗憾地喟叹自己“儒冠误身”的无奈之情。 第一联写大阅的时令和环境。“千步球场”,写阅兵校场的阔大,这里在练兵讲武之余,也作踢球用,故以球场称之。诗不明点“秋”字,“爽气”二字写出秋季特征,即是点秋。“新”字既接“爽气”,写其新鲜;从第六句看,又兼写雨后,因为雨后的秋气尤其新鲜。第一句从近处写,第二句转写远处。“碧嶙峋”写出山势峻峭,山色青碧。这一联用笔轻淡,却已把大阅的时令、环境写得鲜妍可爱,烘托出诗人参加大阅的愉快心情,远近俱到,景中有情。 中间两联写大阅的情况。颔联承第二句向远处开拓。“令传雪岭蓬婆外”,似是写实,因为这一带地区当时名义上属四川制置使统辖,而又带有理想和愿望,因为实际上地为吐蕃所占据。长安是汉、唐故都,当时被金人占据。陆游于乾道八年(1172年)到南郑任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之后,时时向往于收复关中失地;同时他又认为收复长安与关中,是恢复中原的根本条件,愿望更为迫切。他诗中常提到这种愿望,如《山南行》:“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送范舍人还朝》:“公归上前勉画策,先取关中次河北。”诗中的“声震秦川渭水滨”,是用夸张手法抒写理想与愿望,因为成都阅兵的号令之声,根本无法传到这些地区。这一联用理想与激情,渲染阅兵声势的盛大,笔调雄壮,气势一扬。颈联则转入写实,写风吹而旗影闪动,用“倚”字、“弄”字,见风势不大。“马蹄”能“不沾尘”,一是明指“经雨”之故,即雨后尘埃不扬;一是暗指士兵训练有素,驰马轻捷。这一联从动态中反映校场中的宁静、整齐、严肃的气氛,是对大阅的赞美,笔调精细、疏淡。 结联抒情。“属囊缚裤”,写自己身着军装;“毋多恨”,写乐意为此。乐意的原因是诗人久抱从戎壮志,恨“儒冠”的“误此身”,这一句乃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儒冠多误身”句。这一联在喜悦中带有感慨余音。 这一首诗写诗人以戎装参加阅兵,是符合他的志趣的,故情主喜悦。但当时朝政腐败,军事废弛,阅兵场面,无法过事铺张,故喜悦之情又只能以闲淡、冷静的笔触来描写。阅兵事件触动了诗人的理想与愿望,故闲淡中又着一联富有激情的雄壮笔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最终在喜悦中又不免带出感慨。‎ ‎【考点】‎ 古诗词比较阅读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用了那些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最后写出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解答】‎ C项“阅兵场上风势很大,军旗猎猎”不当,从“倚”“弄”两字看,风势不大。E项“感叹长久以来天下儒生无所作为”有误,诗人只是感叹自己。‎ ‎“令传雪岭蓬婆外,声震秦川渭水滨”,“令”和“声”是将士们的号令声,阅兵时,将士们的号令声传到雪岭蓬婆外,震动了秦川渭水滨,这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阅兵时将士们的号令声音,突出阅兵时的盛大气势和雄壮的军威。“旗脚倚风时弄影,马蹄经雨不沾尘”,这两句写到“旗帜”和“马蹄”,相比颔联,颈联主要是从视觉角度来写,使用白描的手法写了阅兵场上的情形,只看到旗帜偶尔随着风摆动,渲染出阅兵场整齐严肃的氛围。‎ ‎【答案】‎ 曾不事农桑,念此私自愧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此小大之辩也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平时学习中对于课本要求背诵的诗文内容要熟记于心,做到背诵无误,书写无误,理解无误。连续性默写。根据前后句的提示来填写;理解性默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 ‎【解答】‎ 曾不事农桑 念此私自愧(重点字:愧)‎ 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重点字:咎)(1)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此小大之辩也(重点字: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答案】‎ D B C ‎【考点】‎ 综合读写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适用排除法,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成语的积累记忆,同时在此基础上借助一些技巧和方法提高做题的正确率,比如:重点分析成语的关键词;注意词语的适用对象;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洁,防止出现语意重复。 (2)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要考虑六个一致:陈述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陈述逻辑一致、语言风格一致、陈述句式一致、内容衔接一致。 (3)本题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要求考生熟练掌握高考命题辨析病句的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根据类型的特征去排除错误选项。‎ ‎【解答】‎ 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数见不鲜: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语境形容某物常见应选“数见不鲜”。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通真。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栩栩如生”是描绘的结果,不能作描绘的状语,可做补语,如刻画得栩栩如生,应用“惟妙惟肖”。历久不衰:过很长的时间不豪退。历久弥坚:经历的不衰。矢志不渝:立志不会改变,表示永远不改变。情有独钟:因对某人或某事物特别喜爱而感情专注。这里形鹰的喜爱,应用“情有独钟”。故选D。‎ ‎“宗教文化”与上句末尾“文化色彩”衔接紧密,“天神”与下句“神乌圣禽”衔接紧密;按照逻辑顺序,应是“猎鹰翱翔天空”可以“与天神沟通”。故选B。‎ ‎“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对贵族生活的标志”应将“标志”改成“表现”。“反映……再现”重复累赘。“艺术创造我们值得”应为“艺术创造值得我们”。故选C。 答案:(1)D(2)B(3)C ‎【答案】‎ ‎(1)启示:启发使领悟。使用错误。应改为“启事”; (2)“出生”为口语,应用书面语,改为“诞辰”; (3)斧正:敬辞,请人修改文章。放在这里不合适,改为“修改”; (4)“此致敬礼”不符合格式,应删除; (5)落款日期与主办单位不符合格式,应互换位置。 (1)“启示”改为“启事”; (2)“出生”改为“诞辰”; (3)“斧正”改为“修改”; (4)删除此致敬礼; (5)落款日期与主办单位互换位置。‎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考点】‎ 表达得体 ‎【解析】‎ 该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高考能力层级为E。‎ ‎【解答】‎ ‎(1)启示:启发使领悟。使用错误。应改为“启事”; (2)“出生”为口语,应用书面语,改为“诞辰”; (3)斧正:敬辞,请人修改文章。放在这里不合适,改为“修改”; (4)“此致敬礼”不符合格式,应删除; (5)落款日期与主办单位不符合格式,应互换位置。 (1)“启示”改为“启事”; (2)“出生”改为“诞辰”; (3)“斧正”改为“修改”; (4)删除此致敬礼; (5)落款日期与主办单位互换位置。‎ ‎【答案】‎ 唐三彩是一种在唐代盛行的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以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为主要造型的多彩陶瓷。‎ ‎【考点】‎ 一句话概括内容 ‎【解析】‎ 本题考查提炼语意,答题时应首先通读语段,了解大意,准确把握语段的主要信息,再进行合理压缩,且注意字数的限制。‎ ‎【解答】‎ 可从文段中找出“唐三彩”相关的介绍,组织关键信息来作答。注意“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才有了多彩的釉色在陶瓷器物上同时运用的实例”“造型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等语句对“唐三彩”特点的揭示,要点有:在唐代盛行、基本釉色、主要造型、多彩,应该使用判断单句,要语句通顺,不能超过字数限制。‎ 四、写作(60分)‎ ‎【答案】‎ 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包身工》里的“芦柴棒”。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便到了2019年。回想百年前的今天,哪有现在的一片繁荣富强的景象?哪有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在那时,只有剥削,只有压迫。那时的我跟你们一样,还是一个青年,可因生活所迫,我不得不辍学去工厂谋生。在那里,他们打我,骂我,不把我当人看,连重病时都要我去工作。那时我们的命在工厂老板的眼中还没有他们的杯子值钱。 好在现在中国,已经消灭了剥削,建立了让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生活有了切实的保障,未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珍惜当下,展望未来,是你们21世纪青年的任务。回想1919年5月4日,青年们集体参加革命活动。因为当时中国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腐朽不堪,民不聊生。对外软弱谄媚,对内则残暴冷酷。青年学生不愿祖国丧失更多主权,要求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因此爆发革命运动。但处在21世纪的你们青年一代,生活在繁荣富强的中国,生活在民主文明、和谐开放的中国。你们不应该好好珍惜当下,努力学习,对祖国的未来进行展望,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吗? 就像林则徐所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又如司马迁所言:“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一百年前的青年敢为“争主权、挽国危”献身。一百年后的中国青年也应“惜当下,展未来”,以认真的学习态度,务实的探究精神提升自己的能力,为祖国的建设提供力量。 李大钊曾言:“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青年一代的你们已经告别了曾经积贫积弱、饱受剥削的中国了。你们如今生活的21世纪的新中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平等互助、和睦友好、繁荣富强的国家了。你们活在当下,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展望未来,要对未来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 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革命运动,更是一种革命精神,是中国青年敢于拼搏,敢于献身精神的体现。我们不仅要牢记历史,更要继承五四精神。 活在当下,展望未来!愿我们的中国青年能念前贤之担当,思自己之理想,吸一口沉入丹田,吼一声,将家国重任勇担肩上,将未来紧握掌中! 我今天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考点】‎ 材料作文 ‎【解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时候要注意题目的要求,题目要求学生从“《包身工》里的“芦柴棒”、《药》里面的夏瑜、《记念刘和珍君》里的刘和珍、《沁园春•长沙》里描述的某位革命进步学生这四个人物之中,选择一个人物,想象他通过时空隧道穿越到今天的中国,在对当前社会生活尤其是青年人的学习生活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参加你所在学校2019年举办的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请你为他写一篇演讲稿”,写作的时候要注意这些人物的特点。《包身工》里的“芦柴棒”:芦柴棒遭毒打、受折磨的情景,是包身工经常受到的虐待和侮辱的缩影;老板要芦柴棒“做到死”,也是每一个包身工们最终都不可逃脱的厄运。《药》说的是两个家庭﹣﹣﹣华家和夏家的故事﹣﹣﹣“华”“夏”代表我们整个民族了。华家出了一个病人,夏家则出了一个革命者。华家的病需要人血馒头,而夏瑜的血则通过刽子手最终变成了人血馒头。华家的人吃了,吃了也没用,于是,华家和夏家的人一起走进了坟墓。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他家境贫寒,以致使贪婪的牢头从他身上“榨不出一点油水”。他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明确认识,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我们大家”的天下是他的斗争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意志坚定,在狱中仍坚持宣传革命道理,甚至劝“牢头造反”,对革命矢志不渝,毫不动摇;在对敌斗争中,“不要命”,“不怕”打,不畏惧,不退缩反而觉得打他的阿义“可怜”,终于在敌人的屠刀下英勇就义。《记念刘和珍君》里的刘和珍:刘和珍是一个渴求正义与进步,不为势利所屈,富于斗争精神,有远见卓识,温和善良而又具有爱国热忱、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青年学生。《沁园春•长沙》里描述的某位革命进步学生:青春年少,才华横溢;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参考立意: 1、芦柴棒:深入地反映了包身工被压榨、被摧残的悲惨的命运。 2、夏瑜:表现出革命者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3、刘和珍君:表现责任情怀,突显人生正义。 4、革命进步学生:针砭时弊,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斗争。‎ ‎【解答】‎ 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包身工》里的“芦柴棒”。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便到了2019年。回想百年前的今天,哪有现在的一片繁荣富强的景象?哪有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在那时,只有剥削,只有压迫。那时的我跟你们一样,还是一个青年,可因生活所迫,我不得不辍学去工厂谋生。在那里,他们打我,骂我,不把我当人看,连重病时都要我去工作。那时我们的命在工厂老板的眼中还没有他们的杯子值钱。 好在现在中国,已经消灭了剥削,建立了让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生活有了切实的保障,未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珍惜当下,展望未来,是你们21世纪青年的任务。回想1919年5月4日,青年们集体参加革命活动。因为当时中国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腐朽不堪,民不聊生。对外软弱谄媚,对内则残暴冷酷。青年学生不愿祖国丧失更多主权,要求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因此爆发革命运动。但处在21世纪的你们青年一代,生活在繁荣富强的中国,生活在民主文明、和谐开放的中国。你们不应该好好珍惜当下,努力学习,对祖国的未来进行展望,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吗? 就像林则徐所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又如司马迁所言:“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一百年前的青年敢为“争主权、挽国危”献身。一百年后的中国青年也应“惜当下,展未来”,以认真的学习态度,务实的探究精神提升自己的能力,为祖国的建设提供力量。 李大钊曾言:“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青年一代的你们已经告别了曾经积贫积弱、饱受剥削的中国了。你们如今生活的21世纪的新中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平等互助、和睦友好、繁荣富强的国家了。你们活在当下,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展望未来,要对未来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 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革命运动,更是一种革命精神,是中国青年敢于拼搏,敢于献身精神的体现。我们不仅要牢记历史,更要继承五四精神。 活在当下,展望未来!愿我们的中国青年能念前贤之担当,思自己之理想,吸一口沉入丹田,吼一声,将家国重任勇担肩上,将未来紧握掌中! 我今天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