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1.74 KB
  • 2021-11-12 发布

山东省高密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高密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 ‎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黄山的烟云,也是黄山一绝。人们在高峰之上,如登仙界云宵,轻盈的云雾忽东忽西,一上一下,若即若离,仿佛是山峦、峰石的恋人,难舍难分。黄山在一年中,竟有两百多天是沉浸在云雾的怀抱里。淡淡云雾,烟海千里,使黄山的千条泉流和万道山谷(隐现/隐藏)在虚幻之中。_______.云雾使黄山成了梦幻的艺术之宫。谁能设想亿万年前,那些熔融的岩浆,竟给我们(凝结/凝固)成这么一个人间仙境!         然而,黄山的这一切,(只有/只要)在旭日东升的时候,才显得格外娇娆。清晨,当四周还是一片漆黑的时候,游人们就起身,踏着晨露去看日出。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幸运地看到日出,(志得意满/如愿以偿)。有不少人遇上了阴晦天气,就不无遗撼了。 ‎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云宵沉浸(jìn)若即若离 B.遗撼阴晦(huì)旭日东升 C.轻盈山峦(luán)难舍难分 D.熔融娇娆(yáo)人间仙境 ‎ ‎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隐藏凝结只要如愿以偿 B.隐现凝固只有如愿以偿 C.隐藏凝固只有志得意满 D.隐现凝结只要志得意满 ‎ ‎ ‎ ‎(3)在文中横线处填写一个句子,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云雾的皎洁,云雾的柔美,特别是云雾的飘舞,使黄山呈现出静中有动的美感。‎ B.由于云雾的皎洁,云雾的柔美,特别是云雾的飘舞,使黄山呈现出静中有动的美感。‎ C.云雾的飘舞,云雾的皎洁,特别是云雾的柔美,使黄山呈现出静中有动的美感。‎ D.由于云雾的飘舞,云雾的柔美,特别是云雾的皎洁,使黄山呈现出静中有动的美感。‎ 二、选择题 ‎ ‎ ‎ 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大熊猫那憨态可掬、惟妙惟肖的样子,总是让人忍俊不禁,大熊猫无论走到哪里,总会给人们以如坐春风之感。作为国宝,大熊猫深得广大人民的喜爱。对于熊猫来台,不少台湾同胞早就翘首以盼。两岸有识之士和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排除各种阻挠,终于不孚众望,使大熊猫“团团”“圆圆”顺利赴台。 ‎ A.惟妙惟肖 B.忍俊不禁 C.如坐春风 D.不孚众望 ‎ ‎ ‎ 下面是国庆70周年联欢晚会上楚悦和任鲁豫的一组解说词,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楚悦:荆棘遍布,陡峭巍峨的崇山峻岭,不会忘记有一群勇敢开拓的中国人,开山路,架桥梁,铺铁轨,通天途,让祖国每一个偏远闭塞的角落都能看到光与希望。 任鲁豫:飞沙走石寸草不生的大漠戈壁,不会忘记有一群勇敢开拓的中国人,勤耕耘,敢奉献,舍青春,( ),让祖国的每一寸干涸之地都滋养出绿油油、金灿灿的美满、丰裕。 ‎ A.变绿地 B.换绿洲 C.换新貌 D.变新颜 ‎ ‎ ‎ 下面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 A.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左迁”是贬官的意思。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唐宪宗派人迎接凤翔法门寺的佛骨入宫供奉,韩愈上书进行了劝谏。‎ B.“觥筹交错”出自《醉翁亭记》,意思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宠辱偕忘”出自《岳阳楼记》,意思是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 C.李白《行路难》中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实写了作者想渡黄河,登太行山,但因冰冻和大雪而作罢。‎ D.《湖心亭看雪》中有“是日更定矣”,其中“更定”指的是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三、句子默写 ‎ ‎ ‎ 根据提示填写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浮光跃金。(范仲淹《岳阳楼记》) 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2)___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欧阳修《醉翁亭记》》) (3)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4)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李白《行路难》) 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5)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四、名著阅读 ‎ ‎ ‎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名迹, 却无此等景致。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栏畅饮,不觉沉醉;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利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便唤酒保,索借笔砚来,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乘着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雠,血染浔阳江口!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莲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写罢,掷笔在桌上,又自歌了一回,再饮数杯酒,不觉沉醉,力不胜酒;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拂袖下楼来,踉踉跄跄,取路回营。‎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 ‎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 ‎ ‎ ‎(2)画线的词语“潸然”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 ‎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 ‎ ‎(4)选段的故事情节是什么?“他时若遂凌云,敢笑黄巢不丈夫”这一句表现了宋江怎样的抱负?‎ 五、综合性学习 ‎ ‎ ‎ 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日,请阅读以下两则图文材料,完成下面的任务。         材料1 2019年6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                  材料2 新兴中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校园系列活动”9月正式开启第一阶段的赠书活动。全校共征集了近千册少儿读物,捐赠给贫困山区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捐赠的图书中,既有《铁道游击队》《野火春风斗古城》《林海雪原》等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红色读物,也有《百家姓》《千字文》《大学》《中庸》等饱含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同时还有适合低幼龄儿童阅读的绘本,旨在通过这一举措,大力推动校园“红色阅读”活动,普及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 ‎(1)请用简要的语言介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 ‎ ‎ ‎(2)新兴中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校园系列活动”丰富多彩,请你根据示例,再设计两项活动。 示例:“弘扬正能量 共筑中国梦”——手抄报展评活动 我的设计(一): 我的设计(二):‎ 六、诗歌鉴赏 ‎ ‎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注释:竹坞:丛竹掩映的池边高地。水槛:指临水有栏杆的亭榭。此指骆氏亭。 ‎ ‎(1)从全诗来看,“秋阴不散霜飞晚”这一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 ‎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七、课外阅读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 ‎(1)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湖心亭看雪》)‎ B.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丰乐亭记》)‎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D.今天/不遗斯民(《丰乐亭记》)‎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 ‎ A.民以为未足(《丰乐亭记》)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B.越明年(《岳阳楼记》)越三月(《丰乐亭记》)‎ C.亭以雨名(《丰乐亭记》)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D.官吏相与庆于庭(《丰乐亭记》)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 ‎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②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 ‎ ‎(4)明代杨慎评论此文,认为“此篇题小而语大”,请你说说,本文“小”在何处,又“大”在何处。‎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八、现代文阅读 ‎ ‎ ‎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西行中的修行 顾晓蕊 在开往银川的列车上,我正低头看书,听到旁边的女子打电话:“诺诺好些了吗?要不去医院看看?”‎ 那女子声音清澈,眉眼含嗔,话语里满是关切。‎ 我想她大抵是出门在外,放心不下家中的小孩。接连打几个电话后,她望了我一眼,有些歉意地说:“影响你看书了吧?”‎ 我忙回道:“没事的,你家孩子生病了吗?”‎ 她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说:“我收养的流浪猫病了。”‎ 她告诉我,她住的小区有许多流浪猫,它们整日在小区内游荡,有的因饥饿或疾病而死亡,她见此心有不忍。‎ 此后的8年间,她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些钱,每天两餐定时供养流浪猫。有流浪猫生病了,她还要给予细心的照料。诺诺就是一只生病的猫,在给它喂药时,她还被抓破手臂。‎ 这次她出来旅游,放心不下猫咪,专门请邻居代为照看。‎ 听了她的故事,我的心被柔柔地触动了。在这纷纷扰扰的尘世间,总有些人游离于喧嚣之外,以悲悯的心护佑弱小生灵,给生命以最大的尊严。‎ 清晨,行走在郎木寺镇的石板路上,我被两边的藏饰店吸引。踏进一家小店,我左挑右拣,最终选中藏银手镯、凤尾发簪和绿松石吊坠三件饰品。想到很多旅游景点物价偏高,我跟身穿藏袍的中年汉子讨价还价,提出在原有价格的基础上优惠30元。‎ ‎“早上第一笔生意,不为赚钱,求个和气。”他边说边把饰品装进袋里。我心里一阵暗喜,从随身背包里掏出钱包付款,接着戴上精美的饰品,对着镜子照了又照。‎ ‎“快点,要上山了。”听到导游在街边催促,我接过店主找的零钱朝外走去。刚走了几十米,听到后面有人喊:“唉——请等一等。”‎ 我回头望去,只见藏族汉子急急地跑来,他喘着气站稳了脚步,递给我一样东西——正是我遗忘在柜台上的钱包,里面装有一些现金和身份证。出门在外,一旦证件丢失,会给旅途带来很大的麻烦。‎ 我接过钱包,激动得连声道谢:“谢谢,谢谢!刚才还了半天价,你还这么热心,真是不好意思。”‎ 他憨憨地冲我一笑:“现在生意难做,你多理解吧。”‎ 尴尬中,我掏出50元钱递过去,他慌忙摆手说:“这是你的钱,我不能拿。”他双手合十,口中念道:“扎西德勒!”随后便转身离去。‎ 这是一段轻松愉快的行程,山水相依,风光秀美,深深刻进记忆的还有朴实的藏民。在这个离天很的地方,他们的心像草原上的蓝天白云一样纯净高洁。‎ 坐了5个多小时的大巴车后,我们来到了此行的终点站——青海湖。接连几天在高原上奔波,有些旅客不时地抱怨着。坐在我旁边的女孩,模样清秀可人,腿脚有点跛,但她却依旧很快乐。‎ 两个多小时很快就过去了,等我们回到大巴车上时,女孩脱下她的鞋子,纯白的棉袜上浸着丝丝血渍。我不禁愕然,这才想到这趟西北之旅,对她来说委实不易。‎ 闲谈中,她讲起自己大学毕业后,到一所乡村中学支教。一次暴雨过后,她护送学生下山,因山路潮湿陡峭,有位学生脚下猛然一滑。危急时刻,她奋力将学生推向路边,自己却滚下了山坡。‎ 待她醒来时,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她的腿也因此留下残疾。出院后,她又回到了学校,孩子们围上来拉着她的手,抽泣着说:“老师,以后我们就是你的腿和脚。”‎ 山里实在是太穷了,很多孩子从未走出过大山。为了让他们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她利用假期出来旅游,回去后准备把照片贴在板报栏上。‎ 那一刻,我的胸口像被什么堵住了似的,直想流泪。她多像一朵带着露水的鲜花,借助风的力量,把知识的芬芳播撒到孩子的心田。‎ 人在一个地方待得久了,对美的领悟就会变得迟钝。游走于山水之间,何尝不是一种修行,它引领我们回归自然,反躬自省,让那颗躁动的心变得平和、沉静。‎ ‎(摘自2013年7月26日《北方新报》)‎ ‎ ‎ ‎(1)文中记叙了几件事?请分别概括。‎ ‎ ‎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请说说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 ‎ ‎(3)赏析“她多像一朵带着露水的鲜花,借助风的力量,把知识的芬芳播撒到孩子的心田”这句话。‎ ‎ ‎ ‎(4)“闲谈中,她讲起自己大学毕业后,到一所乡村中学支教。一次暴雨过后,她护送学生下山,因山路潮湿陡峭,有位学生脚下猛然一滑。危急时刻,她奋力将学生推向路边,自己却滚下了山坡。”这段内容属于哪种记叙方式?作者为何要写这段文字呢?‎ ‎ ‎ ‎(5)有人说,最后一段纯属多余,可以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 ‎ ‎ ‎(6)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 ‎ ‎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善用批评这一武器         刘国勤         ①回顾人生,可能批评我们最多的人,敢于直面批评我们的人,大都是师长、亲人或至交,尤其是父母。父亲严厉的呵责,母亲温柔的唠叨,无不是在提醒我们列犯错误、少走弯路、健康成长。孔子教孔鲤学诗、学礼,督之严矣;中国“四大贤母”孟母、陶母、岳母、欧母教子,爱之切矣!这说明批评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关爱。         ②接受批评,是人们自我完善的客观需要。古语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在世,缺点和不足,必然相伴而生。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尊心,人皆有之。忠言逆耳,良药苦口,说明接受批评之难。一个人要想融入社会,成为有用之才,就必须虚怀若谷,从善如流,自觉接受批评,养成在批评中成长的习惯,逐步走向成熟。 ‎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        ③正确对待批评,要闻过则喜。西方开放社会之父﹣﹣波普尔深知相当一部分人有知错不改、死要面子的陋习。他说:“如果有人发现了你坚持一种错误的看法,你应该对此表示感谢;对于批评你的错误想法的人,你也应当表示感谢。因为这会使你改正错误,从而使你更接近真理。”这忠告就是我们对待批评应有的正确态度。         ④自觉接受批评,需要胸怀和境界。三国时期的曹操和袁绍,对待批评的态度不一样,其结果也大相径庭。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实力雄厚,割据河北,威震天下。手下谋士田丰极力劝阻袁绍对曹操发动战争。袁绍一怒之下,将田丰下狱。不久,袁绍官渡之战一败涂地,随后将田丰赐死。曹操就不一样,他富有远见,从善如流。建安十二年,曹操东征乌桓,手下许多人反对,但曹操还是冒险征战,最后曹操以少胜多,大获全胜。大军班师回营后,曹操忽然下令调查都有哪些人反对征战乌桓。反对的人得知后,感到大难临头,十分恐惧。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曹操不但没有惩罚持反对意见的人,反而给予了重赏。曹操为此解释说:“我征讨乌桓,的确是危险万分,虽然大胜,全是侥幸。各位的意见才是万全智谋。所以,给各位奖励,为的是以后遇事各位不要闭口不言!”         ⑤自我批评就是自我反省,就是自我反思,就是自我检查己短。它是批评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大智慧。         ⑥自我批评是修正错误的动力之源。中国有自我批评的传统,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心灵的禅思、思想的反省、教训的总结,都源自内心的自觉自愿。这样,对缺点和不足的剖析,必然是深刻的、客观的、全面的;对缺点和不足改正的方法和措施,也必然是明确的、到位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思想的自觉,才会有行动上的自觉。这种内生动力,是人们完善自我的动力之源。         ⑦自我批评是治愈错误的良药。批评之难,难在方式和分寸的把握,难在人的承受力。自我批评是自知已短,自查己短,自改己短,属于内修内善的内功,具有私密性。运用自我反省的方式,改正缺点和不足,对人自尊心是最好的保护,对人自身形象是最好的维护,自省自重而做到自尊,其负面影响甚微。因此,自省、自我批评是发现不足的灵丹妙药,也是修正错误、完善自我的灵丹妙药。         ⑧自我批评是成就事业的捷径。胜人者英,自胜者雄。自古以来,凡成就事业者,无不是善于自我反省者,他们从主观上找原因,从自身找差距,不断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从而取得事业的成功。刘邦善于纳谏,善听张良、陈平、萧何的意见,成就了数百年大汉基业。项羽刚愎自用,慢待幕僚,漠视批评和建议,最终只落得个乌江自刎的可悲下场。         ⑨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每个人加强修养、完善自我的重要方法。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认识和领会其重要性,并善于运用这个武器,增强自身免疫力,提高对不足的纠偏和修复能力,从而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有删改) ‎ ‎(1)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 ‎ ‎(2)第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 ‎ ‎(3)请分析第⑤~⑧段的论证思路,并说说其结构特点。‎ ‎ ‎ ‎(4)下面的论据放在文中哪一段比较合适?为什么? 陈毅元帅有诗云:“一喜得帮助,周围是友情;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 九、作文 ‎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遇见昆明丰满的雨,汪曾祺用才情写下了满怀的思绪;遇见严谨的藤野先生,鲁迅内心充满了鼓舞和激励;遇见西北的白杨树,茅盾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坚强、力争上进的精神……遇见,是一种缘分,在最美的时光里,与你相遇,演绎最美的一段故事、一种情怀、一份收获。 要求:(1)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2)自拟题目,自主立意,自定文体。(3)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山东省高密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1.‎ ‎【答案】‎ C B A ‎【考点】‎ 综合读写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有误,“云宵”应写作“云霄”。 B.有误,“遗撼”应写作“遗憾”。 C.正确。 D.有误,“娆”应读作“ráo”。 故选:C (2)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词语。可采用排除法。第一处:隐现意为隐隐出现,若隐若现。隐藏意为藏起行迹,不让人看到。根据“淡淡云雾”可知,此时黄山的泉流与山谷是可以隐隐看到的,所以此处应用“隐现”。故排除了A和C.第二处:凝固是物理变化,凝结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凝固是化学作用,有新的物质产生。此处是岩浆变成了人间仙境,性质发生了变化,所以应用凝固。故排除D。 故选:B (3)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齐句子。BD两句既有“由于”,又有“使”,导致句子没有主语,故排除。“云雾的皎洁,云雾的柔美”是静,“云雾的飘舞”是动,与“静中有动的美感”相地应,故正确句子应为:云雾的皎洁,云雾的柔美,特别是云雾的飘舞,使黄山呈现出静中有动的美感。 故选:A ‎【解答】‎ C B A 二、选择题 ‎【答案】‎ B ‎【考点】‎ 成语的使用 小说阅读 句子衔接与排序 ‎【解析】‎ A.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仿造得和真的一样。B.忍俊不禁,忍不住要笑出声。C.如坐春风,象坐在春风里,比喻同有学识且品德高尚的人相处并受到重陶。D.不孚众望,指不能让人满意。‎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B ‎【考点】‎ 语言得体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解答】‎ 根据前文“飞沙走石寸草不生的大漠戈壁,不会忘记有一群勇敢开拓的中国人”和后文“让祖国的每一寸干涸之地都滋养出绿油油、金灿灿的美满、丰裕”的暗示,应该填“换绿洲”。‎ ‎【答案】‎ C ‎【考点】‎ 文学常识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解答】‎ ABD.正确; C.有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虚写,用渡河和登山的困难象征政治道路上的不得志,抒发了诗人的抑郁苦闷之情;‎ 三、句子默写 ‎【答案】‎ 皓月千里,雾凇沆砀,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直挂云帆济沧海,鸡声茅店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背诵能力。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 、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看清题目的要求,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注意”雾凇沆砀 ”“弊事”等易错字。‎ 四、名著阅读 ‎【答案】‎ ‎(1)水浒传,施耐庵 ‎(2)流泪的样子 ‎(3)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名迹,哪里有此等景致?‎ ‎(4)宋江浔阳楼题反诗。有揭竿而起,一扫天下污秽,惩恶扬善的雄心壮志;也有青史留名,笑傲英雄的胆识气魄。‎ ‎【考点】‎ ‎《水浒传》‎ 作家作品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词义解释 情节内容 名著人物形象 选用和变换句式 课内名著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解答此题需熟悉《水浒传》相关故事情节。选文出自《水浒传》的第三十九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2)潸然:流泪的样子。此处表达了宋江内心郁郁不得志的愤懑。‎ ‎(3)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 ①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②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③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④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解答本题可将画线句后半句的“无”改为“有”,并加上“哪里”这样的反问语气词,使语句通顺即可。‎ ‎(4)根据选文中的“宋江”“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便唤酒保,索借笔砚来,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血染浔阳江口”“他时若遂凌云,敢笑黄巢不丈夫”可知选文出自《水浒传》的第三十九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他时若遂凌云,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是宋江写的著名反诗,句意是如果以后我实现了我的凌云壮志,我可以嘲笑黄巢的行为不是大丈夫所为。寓意自己现在虽然不得意,将来必有一番作为,敢和黄巢相比。表现了宋江揭竿而起,惩恶除奸的雄心壮志,亦表现了其欲留名青史、笑傲群雄的胆识气魄。‎ 五、综合性学习 ‎【答案】‎ ‎(1)活动标识上面由数字“70”、国徽五星及天安门等部分构成,下面以中英文标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示例一:“爱我祖国”主题演讲比赛. 示例二:“祖国在我心中“美文诵读活动 ‎【考点】‎ 徽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仔细观察徽标。做题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①仔细观察整体画面,描述要全面,仔细观察画面上的背景、标题及 其他文字信息等;②抓住特征客观描述画面,抓住能反映画面寓意的特征进行详细描绘,描述时只能对画面内容本身加以说明,不可超 越画面所给图文信息添枝加叶,用主观想象描述画面中并不存在的东西;③注意说明的顺序,在整体上要做到“总一分—总”,即起笔一 句点明介绍对象,然后依次介绍画面内容,再用一句话点出画面寓意。这样的顺序自然主次分明、条理清晰。活动标识以数字 "70”和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徽五星及天安门作为设计核心元素,紧打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主题。活动标识中 ,“70”设计成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视觉效果,突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崭新形象,寓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奋力谱写新篇章。“7”的造型又像节日的彩带,其飘动的效果与醒目的国微五星及天安门所在 的圆形构成了一动一凿的互动关系,既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又蕴含着重大节日的欢庆气氛。‎ ‎(2)本题考查学生活动的设计。学生应该围绕主题,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即可。事例:“铭记历史“观看经典影片,“我和我的祖 国”征文比赛等。‎ 六、诗歌鉴赏 ‎【答案】‎ ‎(1)“秋阴不散霜飞晚”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气氛,烘托了作者孤独落寞的心情,为下文写“留得枯荷听雨声”埋下伏笔。‎ ‎(2)全诗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感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考点】‎ 贾生(李商隐)‎ 无题(李商隐)‎ 夜雨寄北(李商隐)‎ 诗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语句的鉴赏。“秋阴不散霜飞晚”,时令已届深秋,但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天色一片迷蒙,本来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诗人,心情不免更加暗淡,而这种心情又反过来更增加了相思的浓度。诗人正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无好友共赏幽胜而微感惆怅。由于“秋阴不散”故有“雨”;由于“霜飞晚”故“留得残荷”所以也为下文写“留得枯荷听雨声”埋下伏笔。‎ ‎(2)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分析。首句写骆氏亭:翠绿的修竹环抱着一尘不染的船坞,骆氏亭外临着清澄的湖水。翠竹、清水把这座亭轩映衬得格外清幽雅洁,诗人置身其间,颇有远离尘嚣之感。接着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诗人眼下所宿的骆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长安,中间隔着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诗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随风飘荡的游丝,悠悠然飘向友人所在的长安。”秋阴不散霜飞晚”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气氛,烘托了作者孤独落寞的心情,为下文写“留得枯荷听雨声”埋下伏笔枯荷给人一种残败衰飒之感,本无可“留”的价值;但自己这样一个旅宿思友整夜不眠的人,却因聆听枯荷秋雨的清韵而略慰相思,稍解寂寞,所以反而深幸枯荷之“留”了。“留”蕴涵有一种不期而遇的喜悦。而诗人“听”到的,也不止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常人难解其中滋味。这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却又更增加了环境的寂寥,从而更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七、课外阅读 ‎【答案】‎ B A ‎①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 ②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 小:把建亭跟喜雨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写。 大:提炼出关心民生疾苦、与民同优同乐的积极主题。‎ ‎【考点】‎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 参考译文: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我在亭子里开酒宴,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废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 既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又接着来歌唱此事。歌词说的是:“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短袄;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粮食。一场雨下了三天,这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说没有这力量。归功于天子,天子也否认。归之于造物主,造物主也不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归之于太空。而太空冥然飘渺,不能够命名它,于是我用它来为我的亭子命名。‎ ‎【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停顿。解答此题,要结合句意及相关的文言标志词语进行分析。 A.有误,句意: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根据句意可知正确的断句应是: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B.正确; C.有误,句意: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根据句意可知正确的断句应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有误,句意: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根据句意可知正确的断句应是:今/天/不遗斯民。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句意,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和用法。 A.句意: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为:认为。/句意: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行为。意义和用法不同。 B.句意:到了第二年。越:到。/句意:到了三月。越:到。意义和用法相同。 C.句意: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名:命名。/句意:命名的人是谁?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名:命名。意义和用法相同。 D.句意: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相与:共同,一起。/句意:一起在中庭散步。相与:共同、一起。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句子,要结合句中的重点词语,采用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式进行翻译。 ①重点词语:引流:引来流水。以为:把……作为。句意: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 ②重点词语:今:现在。遗:遗弃。斯:这。而:表顺承,然后。句意: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明确“小”在这里是指选取的材料小,“大”的意思是表达的主题大。据此,在文章找到作者选取了什么小材料来写,通过这些材料表达了什么大主题即可。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了“建亭子”和“下雨”这两件小事来写,这些事件都是很小的,而作者通过把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写,表达了作者关心民生疾苦、与民同忧同乐的主题,这个主题是很大的。 答案:(1)B(2)A(3)①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 ②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4)小:把建亭跟喜雨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写。 大:提炼出关心民生疾苦、与民同优同乐的积极主题。‎ 八、现代文阅读 ‎【答案】‎ ‎(1)三件事。 ①火车上邂逅一位八年来呵护和照料流浪猫的女子;‎ ‎②郎木寺镇的一位藏族汉子送还“我”遗忘在柜台上的钱包;‎ ‎③一位曾因救学生而受伤的支教女教师旅游只为返校张贴照片来扩大学生知识面。‎ ‎(2)议论。 作者通过议论,赞扬了女子收养流浪猫,维护弱小生命尊严的悲悯的情怀。‎ ‎(3)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女孩为了大山里孩子的教育,将自己的青春时光都留在了那里,她在用自己的热情和知识改变着山里孩子的命运,改变着他们的人生。‎ ‎(4)插叙。 这一段插叙交代了跛脚女孩的人生经历,写出她跛脚的原因,从而突出了女孩的美好形象。‎ ‎(5)不可以删去。 从结构上看,首尾圆合,使文章结构更完整;从内容上看,有画龙点睛,深化中心,突出亲近山水、回归自然和以他人为镜、反躬自省的作用,从而使文章具有广阔的社会意义。‎ ‎(6)“修行”指修养德行或美好品行,作者以“西行中的修行”为题主要是为了突出强调在西部旅行时,遇到的人和事带给她心灵的冲击和精神的洗礼及影响。‎ ‎【考点】‎ 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记叙文)‎ 赏析表达技巧 理解记叙文中句子含意或作用 记叙顺序 记叙文中段落的作用 记叙文阅读开放问题 记叙文标题含义及作用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2)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及其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语句的能力。‎ ‎(4)本题考查文章的记叙方式。‎ ‎(5)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 ‎(6)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能力。‎ ‎【解答】‎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1)解答本题,可采用划分段落层次,概括层意的方法,每一事件用“(地点+)人物+事件”的格式进行概括。从本文内容来看,主要写了三个人物:照顾流浪猫的女子、送还“我”钱包的藏族汉子和支教的女教师。抓住文中对这三个人物的描写划分层次,然后对事件进行概括。概括时要做到语言简洁,突出重点和中心。‎ ‎(2)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议论、说明、描写和抒情五种。画线句子很明显运用了议论这一表达方式。议论有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作用。结合前文,从女子收养流浪猫的事件看,这里的议论是来表达对女子的赞扬。‎ ‎(3)赏析句子要紧扣句不离段、句不离篇的原则,先分析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再分析是如何运用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本句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上下文内容可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女孩传播知识,献身山区教育事业的美好精神。‎ ‎(4)记叙最常用的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四种。本文主要写“我”西部之旅中的见闻,中间插入了同行女子的闲谈,所以这里用了插叙。在叙事时运用插叙,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更鲜明、更深刻。‎ ‎(5)回答本题,首先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即可不可以删去,一般的回答是“不可以删去”;再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阐述理由。内容方面可联系文章主旨,结构方面可从前后文的呼应、总结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等方面考虑。文章分别写了西行中的几个小故事,首段写的是女子打电话问自己供养的流浪猫的情况,倒教第二段写的是另一个女孩支教的事情,若删去,则文章有拼凑材料的嫌疑,没有一个总的主题。‎ ‎(6)回答本题应从标题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思考。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一般可结合文章主旨思考。“西行中的修行”,顾名思义,就是在西行的过程中修行,这里则指作者通过旅途中的见闻,使自己的心理、行为、品性等也得到修炼。‎ ‎【答案】‎ 我们要善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修养,完善自我,为社会做贡献。‎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通过举出袁绍对待手下谋士的态度做法与曹操对待反对他东征的人的态度的事例并与之进行对比,有力地论证了“自觉接受批评,需要胸怀和境界”的观点。‎ 首先提出“自我批评是批评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大智慧”的观点,然后从“自我批评是修正错误的动力之源”“自我批评是治愈错误的良药”和“自我批评是成就事业的捷径”三个方面加以论证。结构特点:总分式。‎ 放在第③段较合适。因为这首诗的内容论证的是“正确对待批评,要闻过则喜”的观点。‎ ‎【考点】‎ 议论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本文主要论证了我们要善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修养,完善自我,为社会做贡献。文章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论证了如何对待批评:接受批评,是人们自我完善的客观需要;正确对待批评,要闻过则喜;自觉接受批评,需要胸怀和境界。随后又论证了自我批评的重要性,最终得出结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每个人加强修养、完善自我的重要方法。‎ ‎【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提炼议论文的论点。中心论点是议论文中作者主要表达的观点,是高度概括全文的简单明了的一句话,从句式上看中心论点是个判断句。本文通过列举例子引出“批评”。然后分别论述了“如何让对待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重要性”。由此断定,文章的中心论点在文末“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每个人加强修养、完善自我的重要方法”,可由此概括。‎ 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掌握。解答此题需要正确辩论论证方法,第④段讲述了三国时期的曹操和袁绍对待批评,态度不同,结局也不同的事例,这是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通过论证,论述了“自觉接受批评,需要胸怀和境界”这一分论点。‎ 本题考查论证思路和议论文的结构。首先从论证思路分析,一般注意三个要点:提出了什么论点;用什么论证方法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得出了什么结论。而论证的结构一般有并列式和总分式,可根据思路做分析。第⑤段提出了“自我批评是批评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大智慧。”第⑥段论述了“自我批评是修正错误的动力之源。”第⑦段论述了“自我批评是治愈错误的良药。”第⑧段论述了“自我批评是成就事业的捷径。”在结构上,第⑤段是总论,⑥⑦⑧是分论点,所以是总分的结构。‎ 本题考查论据的使用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所给资料的内容,诗的意思是:“有一朝得到了帮助,那么你的周围充满了友情。如果真的是很好的朋友,那么就敢当面指出批评。”首先排除不是自我批评,也不能放在开头,确定范围在 ②﹣④段,在这三段里,更恰当的应该是第③段。‎ 九、作文 ‎【答案】‎ 范文 遇见 世间一切皆是遇见。就像“三顾茅庐”,是刘备与诸葛亮等待已久的遇见;“二月春风”是细柳与春光无闻期盼中的遇见;“红杏 出墙‘是寻访不遇却见满园春的遇见。 幽幽竹音,缓缓掠过叶隙,拂过几缕烟云。沙沙扫起一阵落叶,物动而人却静。无言找寻寂寥的乐音,走到竹林深处,不 禁泪下。张听遇见失传千年的尺八,于是终有孤鸿一叶的惊世佳作。 寥寥之音,古典走进了当代,谭维维遇见了华阴老腔,从此演绎一场闻与见,古与今的盛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月眼柳眉,长发至腰,裙舞蹁跹,那是年轻与女子相见难忘的遇见。“蒹葭苍 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水边的女子同白鹭般亭亭玉立,在青荷的半边遮掩下朦胧出的一抹笑,却是《诗经》中 的青涩,撩动心弦的遇见。 鹊桥边银河散,七星闪烁,男女各守桥头,相望已久,在河左右,只愿来日相见。那是牛郎织女两地情愫的遇见。杨绛钱 钟书,那是相伴一生的遇见:“遇见你之前,我从未想过结婚,遇见你之后,我从未想过再娶别的女人。”黑发共霜,与子偕老 ,用尽一生的依恋,那是一见定情的遇见。 一生坎坷,悲愤地望着死去的爱人,让生命却已一同燃尽,那是东南非孔雀悲凄的遇见。生如夏花,遇见你便知生命的美 好,就算死如秋木,我却也无憾。 唐诗遇见了宋词,便足以阅尽“采菊东篱下”的恬淡,品味“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无力,感同到“恨别鸟惊心”的悲愤,是历史的 遇见。 遇见,同为人生。尝尽悲喜,阅尽春秋。‎ ‎【考点】‎ 材料作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为材料作文。学生应先从材料中提取写作信息。从材料中“遇见,是一种缘分,在最美的时光里,与你相遇,演绎最美的一 段故事、一种情怀、一份收获”可知,这篇文章的写作话题为“遇见”。“遇见”是动词,在写作的时候,所以相遇的对象很重要。遇 见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现实生活中,也可以是想象世界里的。再者,“遇见”并不是简单的接触,而是指心灵受 ‎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到感染的接触,也就是说,“遇见”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巨大。可以写成记叙文或者记叙散文。通过回忆自己与某人某物的相遇过程 ,表达内心深刻的感受。注意在叙述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动作、心理、对话等描写,表达内心的感受 ,在材料安排上,注意详略得当。在写法上,学会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突出文章的主旨。‎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