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5 MB
- 2021-11-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目前世界上有
5
个社会主义国家
分别是
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
全称“
沙皇俄国”
1547
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1917
年
3
月止
沙俄
苏俄
苏联
俄罗斯
全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22
年底
~1991
年底止
全称“
苏维埃俄国”
1917
年
11
月
~1922
年底止
1991
年底
—
至今
第
11
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模块四
世界现代史
模块概述
1914
年
1917
年
1918
年
1919
年
1921
年
~
1922
年
1936
年
1939
年
1945
年
1947
年
1949
年
1955
年
1991
年
十月革命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苏联公布新宪法
日本投降
杜鲁门主义出台
“北约”建立
“华约”建立
苏联解体
第一次世界大战
苏俄(联)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第
二
次世界大战
两极格局
多极化趋势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形成
【
考点整合
】
课标要求:从
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中考考点:新
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苏联模式
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
战争的破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失误
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工人、农民不满
反动势力乘机叛乱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我们计划
……
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
列宁
一、新经济政策
时间
1921年春开始实施
背景
(1)
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2)
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目的
恢复和发展生产,缓解危机,巩固工农联盟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1918—1920
年)
新经济政策(
1921
年)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工业
大中小型工业一律收归国有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内容
政策
固定粮食税
大企业国有,中小企业可私营
实行自由贸易
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提高了企业积极性,
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
.
利用市场和商品发展经济
特点:把社会主义同
资本主义、
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结合起来
(“新”的体现)
/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列宁:“退一步,进两步”
退一步:
由原来的完全公有制经济体系退回到多种所有制并存,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容忍、允许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列宁说
实行新经济政策是“退一步,进两步”
,那么如何理解“退一步,进两步”?
进第一步
:通过实行新经济政策,扭转经济崩溃的局面,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重新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进第二步
:公有制经济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进行公平市场竞争,最后公有制战胜私有制,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性质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特点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
商品货币关系直接联系起来(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影响
(1)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2012.18)
(2)迅速
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
(3)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探索出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010.32(2)]
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成功,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国家制定政策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
要及时调整政策,勇于创新。
国家制定政策要顺民心,合民意,与时俱进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二、苏联的成立
1
、苏联
的成立
:
(
1
)时间:
1922
年年底
(
2
)最初
加入苏联的
4
个共和国
:
俄罗斯联邦
、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
、
白俄罗
斯
(
3
)
“
苏联”
全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联盟
(
4
)后来
扩大到
16
个
加盟共和国
苏联国旗
怎样从年代上
区分“沙俄”
、“苏俄”、“苏联”
1
、沙俄(
1547
年
—
1917
年
)
1547
年
——1917
年
3
月,即 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
“沙俄”
。
2
、苏俄
(
1917
年
—1922
年
)
1917
年
11
月(十月革命胜利)到
1922
年底(
12
月
30
日苏联成立前)称苏维埃俄国简称
“苏俄”
3
、苏联
(
1922
年
—1991
年
)
1922
年
12
月
30
日
——1991
年
12
月
25
日称“苏联”(
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
4
、俄罗斯
(
1991
年
——
今
)
1991
年苏联解体后至今,称
俄罗斯
1924
年列宁逝世,在莫斯科留学的中国
留学生通过
信件把这一沉痛的消息告诉国内朋友,
他在
寄信人地址栏中应写的国名
是( )
A.
沙皇俄国
B.
苏维埃俄国
C.
苏联
D.
俄罗斯
C
1924
年
1
月列宁逝世
,
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经济上
—
“
新经济政策”
政治上
—
成立“苏联”
1924
年
1
月
21
日下午
6
时
50
分,列宁因病在莫斯科附近的哥尔克村与世长辞,终年
54
岁。
1
月
22
日, 斯大林等全体俄共中央委员前往哥尔克村致哀。
23
日下午,列宁灵柩移往莫斯科,由苏联党和国家举行追悼仪式。四天之内先后有数百万各界
人冒着
严寒
、
日以继夜地向列宁遗体告别
。
1.
领导了十月革命
2.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3.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4.
实行新经济政策
5.
成立了苏联
归纳列宁的伟大贡献
拓展延伸
1
、提出(时间、人物):
2
、时间:
3
、措施:
①
时间:
②
重点:
③
成果
:
1928—1937
年
优先发展
重工业
①
由落后的
农业国
变成强大的
工业国
。
②
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
欧洲第一位
,
世界第二位
。
1925
年 斯大林
三
、
苏联的工业化
先后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1926
年起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
——
第聂伯河上修建的水电站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如何
评价
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
积极性
消极性
使苏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工业化。
但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渐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
时间
1926年起
成就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由
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使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
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2015.17)
特点
(1)优先发展重工业
(2)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
(3)以牺牲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为代价
评价
(1)
积极
:使苏联能够在短时间内,
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2)
消极
: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渐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四、农
业集体化
1927
—
1928
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
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20
世纪
30
年代初起
,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措施:消灭富农;政府支持集体农庄建设,组建拖拉机站,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农
业集体化的影响:
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了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落后。
农业
集体化
时间
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
目的
(1)
直接目的
:解决粮食问题
(2)
根本目的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概况
(1)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新经济政策被终止,农民都要加入集体农庄
(2)政府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实质
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
影响
(1)
积极
:使农村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劳动力
(2)
消极:
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五、苏
联模式
1936
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
,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宪法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
“
苏联模式
”
,
又称为
“斯大林模式”
。
红场阅兵(
1939年绘制
)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特点
高度集中的
计划
经济体制和高度
集权
的政治体制。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以
行政手段
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
排斥市场
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
没有主动性
。
权力高度集中
,
忽视民主法制建设
。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优先发展重工业
弊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高级必知
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积极性
消极性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苏联模式
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标志着
“苏联模式”
的形成
特征
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影响
积极
(1)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
苏联军民夺取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苏联国防现代化迅速实现
[2018.26(1)]
(2)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消极
(1)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2)
苏联模式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3)权力高度集中,忽略民主法治建设
探究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
“
斯大林模式
”
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答:
1
、 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2
、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既抓产值和产量,也抓产品品种创新和产品质量提高。
3
、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4
、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等。
5
、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
启示
国家政策的制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随时注意调整政策
从苏俄到苏联的变化中,经济政策有什么调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再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两次重大转折
(
1
)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
(
2
)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列宁的探索
斯大林的探索
经济上:实行新经济政策
政治上:成立苏联
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政治上:
1936
年颁布新宪法
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时间:
1921
年
内容:
影响:
经济恢复和发展
苏联模式
拓展
:
苏联模式的演变
拓展
:
中国与苏联在建设工业化道路上的比较
教材图片解读
图名:
斯大林(
1879
~
1953
)
地位:
苏联第二位领导人
政绩:
领导苏联进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完成两个五年计划,开创了苏联模式,领导苏联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项目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模式
所有制
经济体制
工业化道路
农业发展道路
单一的公有制
高度集中计划
经济体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
公有制为主
多种所有制
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农、轻、重协调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比较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
知识拓展
各国宪法总结
1912
年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1787
年宪法
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成文宪法
1936
年苏联新宪法
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1954
年宪法
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1917
年
3
月
1917
年
11
月
1918-1920
年
1921
年
1922
年底
1928-1937
年
1936
年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国内战争
实施新经济政策
苏联成立
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通过新宪法
列出
1917
~
1936
年苏俄
(
苏联
)
历史大事年表?
课后活动
1
、判断以下对课文的理解,请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内画
√
,错误的画
X
。
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 )
在列宁的领导下,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 )
为了加速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加快实行农业集体化 ( )
1936
年苏联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
√
√
X
相关文档
-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教案2021-11-1213页
-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置身于市场2021-11-121页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早期殖民2021-11-1235页
-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2021-11-1223页
-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9课从倒幕2021-11-1222页
- 济南市长清区大学城实验中学九年级2021-11-1215页
- 甘肃省2021年中考历史复习试题及答2021-11-1210页
-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21-11-1229页
- 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2021-11-1256页
-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复习课2021-11-12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