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 MB
  • 2021-11-12 发布

2016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历史试卷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5分)林语堂在《如何理解中国人》中说:“中华民族有三座长城,第一座长城是从秦始皇开始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座长城是指汉字,……”汉字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开始出现于(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2.(2.5分)下列图片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民族融合 B.江南开发 C.中外交往 D.政权分立 ‎3.(2.5分)“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对外国人来说,……唐朝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下列事件不能说明唐朝对外开放的是(  )‎ A.遣唐使来华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4.(2.5分)法国史学家丹纳说:“要理解一件艺术品或一个艺术家,必须要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如图(《清明上河图》局部)直接反映的社会主要风貌是(  )‎ 第27页(共27页)‎ A.民族政权并立 B.城市商业繁荣 ‎ C.经济重心南移 D.科技文化发达 ‎5.(2.5分)某中学的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主题为“历代王朝对边疆地区管辖”的研究性学习,为此同学们搜集了下表所示材料。据此判断这是对哪一地区的管辖(  )‎ 材料 设立西域都护 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设立伊犁将军 A.新疆 B.西藏 C.东北 D.台湾 ‎6.(2.5分)准确把握时代特征是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7.(2.5分)如图为2013 年发现的长眠于黄海海底的沉船,被考古人员命名为“丹东一号”。到目前为止,从中打捞出包括印有“致远”字样的瓷盘碎片等诸多文物。由此推断这艘沉船失事于(  )‎ 第27页(共27页)‎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8.(2.5分)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途中的哪次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9.(2.5分)1937年,埃德加•斯诺在(北平)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时大声质问:“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军队撤出宛平?”埃德加•斯诺的质问,针对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0.(2.5分)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出现了一位中国老人的画像(如图所示),其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邓小平入选《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理由是,他(  )‎ A.开始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 ‎ B.解决了“文革”中的遗留问题 ‎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27页(共27页)‎ ‎11.(2.5分)如图为周恩来在北京机场迎接尼克松访华的场景。周恩来对走下舷梯的尼克松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 年没有交往了啊。”这次握手的成果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B.《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 ‎ C.中美正式建交 ‎ D.中国承办APEC 会议 ‎12.(2.5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1500 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 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导致人类“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的历史事件是(  )‎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 C.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 ‎13.(2.5分)拿破仑说:“它是一只船,把法国革命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在有些国家里被接受为母法,并通过其子法现今正在那里发生效力。”拿破仑所说的“船”指的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法典》‎ ‎14.(2.5分)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第27页(共27页)‎ A.步入近代 ‎ B.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 C.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 D.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15.(2.5分)“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汽车跑起来了飞机飞起来了。”这些现象开始出现于(  )‎ A.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新经济时代 ‎16.(2.5分)20 世纪80 年代初,苏联出现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烟荒、药品荒”,抢购成风,通货膨胀严重,群众极为不满。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 C.西方国家的封锁 D.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17.(2.5分)“近代欧洲长期引领世界,两次世界大战重创了欧洲。20 世纪中期以后,欧洲人在反思中走向联合。”欧洲人走向联合的最终结果是(  )‎ A.成立欧洲联盟 B.成立欧洲共同体 ‎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加入联合国 ‎18.(2.5分)“济南”这一名称正式出现是在(  )‎ A.春秋战国 B.秦朝 C.西汉 D.明朝 ‎19.(2.5分)1928年,日本制造“济南惨案”的目的是(  )‎ 第27页(共27页)‎ A.扶植新的代理人 ‎ B.向奉系军阀施压 ‎ C.阻止南京国民政府北伐 ‎ D.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日斗争 ‎20.(2.5分)济南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在哪一年(  )‎ A.1949 B.1950 C.1978 D.1986‎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1.(16分)山东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中国古代历朝统治者都注意对其进行有效管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说明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的理由是什么。‎ 材料二西汉初年山东行政区划一览表。‎ 郡 济南郡、平原郡、北海郡、千乘郡、东莱郡、东郡、泰山郡、齐郡,琅琊郡……‎ 诸侯国 胶东国、哥川国、高密国、定陶国、昌邑国、东平国、城阳国、济北国、鲁国……‎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初年山东的行政制度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是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的。‎ 第27页(共27页)‎ 材料三中国古代某朝代疆域图(局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反映的行政制度出现于哪一朝代?山东在当时隶属于哪一行政机构管辖?‎ ‎22.(16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建之事”。‎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书》‎ ‎(1)材料一中的“轮船招商局”创办于哪一历史事件中?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轮船招商局创办后的作用。‎ 材料二: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示意图(局部)‎ 第27页(共27页)‎ ‎(2)依据材料二,分析指出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呈现出哪些特点?‎ 材料三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产品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加 粮 ‎1.95亿吨 ‎19%‎ 棉 ‎164万吨 ‎26%‎ 钢 ‎535万吨 ‎296%‎ 煤 ‎1.3亿吨 ‎96%‎ 电 ‎193.4亿千瓦时 ‎166%‎ 原油 ‎146万吨 ‎235%‎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成就的原因。‎ ‎23.(18分)二战后出现的冷战局面,历时半个世纪之久,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27页(共27页)‎ 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的表现。‎ 材料二:冷战开始后,柏林成为东西方对峙的前沿。1961年,民主德囯在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修筑起一条长达一百多千米的柏林墙。……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末橫亘在东西德之间的柏林墙被拆毀的情形。‎ ‎(2)材料二中“柏林墙被拆毁”反映出的历史问题有哪些?‎ 材料三:如何看待冷战的影响,[美]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说:“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竟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囯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作者的观点。(要求:有观点,有史实,不得摘抄原文)‎ 第27页(共27页)‎ ‎2016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5分)林语堂在《如何理解中国人》中说:“中华民族有三座长城,第一座长城是从秦始皇开始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座长城是指汉字,……”汉字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开始出现于(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分析】本题考查文字的演变历程。‎ ‎【解答】依据材料“中华民族有三座长城,第一座长城是从秦始皇开始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座长城是指汉字,…”可知与文字的演变有关。商朝人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它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汉字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开始出现于商朝。‎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商朝文字的相关史实。‎ ‎2.(2.5分)下列图片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民族融合 B.江南开发 C.中外交往 D.政权分立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民族关系。‎ 第27页(共27页)‎ ‎【解答】据图片《胡人牛耕图》和《汉人胡食图》可知,汉人学习胡人的生活习俗,胡人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相互交融,体现了民族融合。‎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 ‎3.(2.5分)“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对外国人来说,……唐朝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下列事件不能说明唐朝对外开放的是(  )‎ A.遣唐使来华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唐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中外交往比较频繁,“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是这一时期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体现了唐朝文化的兼容并蓄、对外开放的特征。明朝初年,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明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强盛国家。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所以D选项不是唐朝对外开放的事例。‎ 故选:D。‎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唐朝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的相关知识点。‎ ‎4.(2.5分)法国史学家丹纳说:“要理解一件艺术品或一个艺术家,必须要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如图(《清明上河图》局部)直接反映的社会主要风貌是(  )‎ 第27页(共27页)‎ A.民族政权并立 B.城市商业繁荣 ‎ C.经济重心南移 D.科技文化发达 ‎【分析】本题考查了《清明上河图》。随着城市的发展,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加。‎ ‎【解答】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它直接反映的社会主要风貌是城市商业繁荣。‎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表现的内容。‎ ‎5.(2.5分)某中学的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主题为“历代王朝对边疆地区管辖”的研究性学习,为此同学们搜集了下表所示材料。据此判断这是对哪一地区的管辖(  )‎ 材料 设立西域都护 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设立伊犁将军 A.新疆 B.西藏 C.东北 D.台湾 ‎【分析】‎ 第27页(共27页)‎ 本题以“某中学的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主题为“历代王朝对边疆地区管辖”的研究性学习,为此同学们搜集了下表所示材料。”为切入点,考查汉、唐、清王朝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唐朝时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新疆地区;1762年,清政府在惠远城设伊犁将军作为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官员。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在新疆各地驻扎军队,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伊犁将军代表中央政府统一行使对天山南北各地的军政管辖。‎ 故选:A。‎ ‎【点评】考查汉、唐、清王朝对新疆地区的管辖的舒适,要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6.(2.5分)准确把握时代特征是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分析】本题以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为切入点,考查明朝建立、清朝建立。‎ ‎【解答】明清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缔造了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也是在这一时期封建统治由盛转衰,为日后中国备受欺凌埋下隐忧。‎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明朝建立、清朝建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7.(2.5分)如图为2013 年发现的长眠于黄海海底的沉船,被考古人员命名为“丹东一号”。到目前为止,从中打捞出包括印有“致远”字样的瓷盘碎片等诸多文物。由此推断这艘沉船失事于(  )‎ 第27页(共27页)‎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分析】本题考查了甲午战争。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汉城,又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致远”可知这艘沉船失事于甲午中日战争中。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汉城,又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担任护航任务,在黄海大东沟遭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为国捐躯,致远舰沉没。‎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甲午战争与黄海海战的史实。‎ ‎8.(2.5分)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途中的哪次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第27页(共27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 ‎9.(2.5分)1937年,埃德加•斯诺在(北平)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时大声质问:“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军队撤出宛平?”埃德加•斯诺的质问,针对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解答】“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军队撤出宛平?”埃德加•斯诺的质问,针对的是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 ‎10.(2.5分)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出现了一位中国老人的画像(如图所示),其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邓小平入选《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理由是,他(  )‎ A.开始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 ‎ B.解决了“文革”中的遗留问题 ‎ 第27页(共27页)‎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分析】本题以《时代》周刊邓小平画像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的知识点。‎ ‎【解答】题文给出的时间是1979年是解题的关键.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BCD不符合要求。‎ 故选:A。‎ ‎【点评】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1.(2.5分)如图为周恩来在北京机场迎接尼克松访华的场景。周恩来对走下舷梯的尼克松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 年没有交往了啊。”这次握手的成果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B.《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 ‎ C.中美正式建交 ‎ D.中国承办APEC 会议 ‎【分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需要掌握尼克松访华的意义.‎ 第27页(共27页)‎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1972年、“尼克松”、“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可知,反映的是尼克松访华,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尼克松访华的意义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5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1500 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 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导致人类“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的历史事件是(  )‎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 C.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 ‎【分析】本题以导致人类“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的历史事件为切入点,考查新航路开辟。‎ ‎【解答】由题干“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结合所学,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故选:A。‎ ‎【点评】本题以新航路开辟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3.(2.5分)拿破仑说:“它是一只船,把法国革命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在有些国家里被接受为母法,并通过其子法现今正在那里发生效力。”拿破仑所说的“船”指的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法典》‎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典》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第27页(共27页)‎ ‎【解答】拿破仑在位期间,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民法典》(又叫《拿破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拿破仑法典》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很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拿破仑说:“它是一只船,把法国革命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在有些国家里被接受为母法,并通过其子法现今正在那里发生效力。”拿破仑所说的“船”指的是《法典》。‎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法典》的相关史实。‎ ‎14.(2.5分)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步入近代 ‎ B.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 C.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 D.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中图片的解读能力。‎ ‎【解答】材料中的三幅图片反映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美国南北战争则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所以它们反映的时代特征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故选:C。‎ ‎【点评】‎ 第27页(共27页)‎ 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都考查重点,注意识记相关知识。‎ ‎15.(2.5分)“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汽车跑起来了飞机飞起来了。”这些现象开始出现于(  )‎ A.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新经济时代 ‎【分析】本题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答】题干给出的“电灯、电话、汽车和飞机”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1879年研制成功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其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1300种,被誉为“发明大王”。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的飞机试飞成功。‎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16.(2.5分)20 世纪80 年代初,苏联出现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烟荒、药品荒”,抢购成风,通货膨胀严重,群众极为不满。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 C.西方国家的封锁 D.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分析】本题以20 世纪80 年代初,苏联出现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烟荒、药品荒”为依托,考查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斯大林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轻视了农业、商业的发展,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模式的一系列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后来的改革成效不大。出现题干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第27页(共27页)‎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的措施以及影响。‎ ‎17.(2.5分)“近代欧洲长期引领世界,两次世界大战重创了欧洲。20 世纪中期以后,欧洲人在反思中走向联合。”欧洲人走向联合的最终结果是(  )‎ A.成立欧洲联盟 B.成立欧洲共同体 ‎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加入联合国 ‎【分析】本题考查了欧洲联盟。欧洲共同体属于经济组织,欧盟是一个政治经济联盟。‎ ‎【解答】“近代欧洲长期引领世界,两次世界大战重创了欧洲。20 世纪中期以后,欧洲人在反思中走向联合。”欧洲人走向联合的最终结果是成立欧洲联盟。1951年德法等六国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将三个组织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欧洲联合的过程。‎ ‎18.(2.5分)“济南”这一名称正式出现是在(  )‎ A.春秋战国 B.秦朝 C.西汉 D.明朝 ‎【分析】本题考查济南的历史.‎ ‎【解答】根据史料记载,2100多年前,西汉设济南郡,济南名称由此而来。‎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济南地名的出现,考查地方史.‎ ‎19.(2.5分)1928年,日本制造“济南惨案”的目的是(  )‎ A.扶植新的代理人 ‎ 第27页(共27页)‎ B.向奉系军阀施压 ‎ C.阻止南京国民政府北伐 ‎ D.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日斗争 ‎【分析】本题考查济南惨案的目的。‎ ‎【解答】济南惨案,又称五三惨案。 第二次北伐进行期间,日本害怕中国一旦统一,不能任其肆意侵略,于是竭力阻挠北伐。1928年,国民革命军于5月1日攻克并收复济南,日军遂于5月3日派兵侵入中国政府所设的山东交涉署,将交涉员蔡公时割去耳鼻,然后枪杀,将交涉署职员全部杀害,并肆意焚掠屠杀。‎ 故选:C。‎ ‎【点评】掌握济南惨案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20.(2.5分)济南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在哪一年(  )‎ A.1949 B.1950 C.1978 D.1986‎ ‎【分析】本题考查了济南,济南市,简称“济”,别称“泉城”,是山东省省会。‎ ‎【解答】济南是1986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6年12月7日,济南市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济南是1986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1.(16分)山东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中国古代历朝统治者都注意对其进行有效管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27页(共27页)‎ ‎(1)依据材料一,说明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的理由是什么。‎ 材料二西汉初年山东行政区划一览表。‎ 郡 济南郡、平原郡、北海郡、千乘郡、东莱郡、东郡、泰山郡、齐郡,琅琊郡……‎ 诸侯国 胶东国、哥川国、高密国、定陶国、昌邑国、东平国、城阳国、济北国、鲁国……‎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初年山东的行政制度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是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的。‎ 材料三中国古代某朝代疆域图(局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反映的行政制度出现于哪一朝代?山东在当时隶属于哪一行政机构管辖?‎ ‎【分析】(1)本题考查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的理由。识记掌握西周的分封制。‎ ‎(2)本题考查西汉初年山东的行政制度的特点和汉武帝改变这种局面的措施。‎ 第27页(共27页)‎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把握元朝的行省制度为和山东在当时隶属的行政机构。‎ ‎【解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建立后,实行分封制,当时被分封在今山东地区的主要有两个诸侯国:齐国和鲁国。因此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 ‎(2)依据材料二可知,西汉初年山东的行政制度的特点是郡国并行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即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推恩令的实行,解决了王国对皇权的威胁。‎ ‎(3)依据材料三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反映的行政制度是行省制,出现于元朝。山东当时属于中书省管辖。‎ 故答案为:‎ ‎(1)西周建立后,实行分封制,当时被分封在今山东地区的主要有两个诸侯国:齐国和鲁国。‎ ‎(2)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即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推恩令的实行,解决了王国对皇权的威胁。‎ ‎(3)元朝;中书省。‎ ‎【点评】本题结合材料旨在考查学生对西周、秦、西汉加强统治的措施的掌握。需识记理解相关知识。‎ ‎22.(16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建之事”。‎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书》‎ ‎(1)材料一中的“轮船招商局”创办于哪一历史事件中?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轮船招商局创办后的作用。‎ 材料二: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示意图(局部)‎ 第27页(共27页)‎ ‎(2)依据材料二,分析指出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呈现出哪些特点?‎ 材料三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产品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加 粮 ‎1.95亿吨 ‎19%‎ 棉 ‎164万吨 ‎26%‎ 钢 ‎535万吨 ‎296%‎ 煤 ‎1.3亿吨 ‎96%‎ 电 ‎193.4亿千瓦时 ‎166%‎ 原油 ‎146万吨 ‎235%‎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成就的原因。‎ ‎【分析】本题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为切入点,考查洋务运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一五计划。‎ 第27页(共27页)‎ ‎【解答】(1)材料一中的“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民用工业。由”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可以看出,轮船招商局创办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2)由”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示意图“可以看出,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特点是以轻工业为主,以大城市为主。‎ ‎(3)由材料三可以看出,1957年比1952年我国工农业产量都明显增加,重工业发展快于农业。原因是1953年到1957年实施的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故答案为:‎ ‎(1)洋务运动;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2)以轻工业为主,以大城市为主。‎ ‎(3)工农业生产量都明显增加,重工业发展快于农业;原因: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点评】本题以洋务运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一五计划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3.(18分)二战后出现的冷战局面,历时半个世纪之久,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的表现。‎ 材料二:冷战开始后,柏林成为东西方对峙的前沿。1961年,民主德囯在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修筑起一条长达一百多千米的柏林墙。……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末橫亘在东西德之间的柏林墙被拆毀的情形。‎ 第27页(共27页)‎ ‎(2)材料二中“柏林墙被拆毁”反映出的历史问题有哪些?‎ 材料三:如何看待冷战的影响,[美]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说:“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竟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囯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作者的观点。(要求:有观点,有史实,不得摘抄原文)‎ ‎【分析】本题以二战后出现的冷战局面,历时半个世纪之久,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切入点,以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冷战政策、美苏争霸、世界政治格局演变,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解答】(1)依据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的表现为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北约和华约。战后美苏两国实行冷战政策,在政治上,表现为“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一方面防止西欧爆发革命,控制西欧;另一方面遏制苏联,企图称霸世界等;军事上,成立北约组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华约,两极格局形成。‎ 第27页(共27页)‎ ‎(2)据材料“冷战开始后,柏林成为东西方对峙的前沿。1961年,民主德囯在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修筑起一条长达一百多千米的柏林墙。……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末橫亘在东西德之间的柏林墙被拆毀的情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柏林墙被拆毁”反映出的历史问题有德国统一,两极格局趋于瓦解,东欧剧变。柏林墙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含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实际上是防止东德人民逃往西德)。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美苏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3)据材料“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竟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囯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导致了世界的动荡与不安,又保持了世界的相对稳定。如古巴导弹危机,没有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 故答案为:‎ ‎(1)政治:杜鲁门主义; 经济:马歇尔计划; 军事:北约和华约。‎ ‎(2)德国统一,两极格局趋于瓦解,东欧剧变。‎ ‎(3)两极格局导致了世界的动荡与不安,又保持了世界的相对稳定。如古巴导弹危机,没有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冷战政策、美苏争霸、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相关知识。‎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7 7:03:12;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27页(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