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 MB
  • 2021-11-12 发布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习题课件(2)

  • 14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5 节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浙教版 九年级上 1 . ( 中考 · 嘉兴 ) 下表是某指示剂在一定 pH 范围内所显示的颜色: 向滴有少量该指示剂的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的颜色变化可能是 (    ) A .由红变紫  B .由蓝变绿  C .由绿变橙  D .由蓝变紫 A 颜色 红 橙 绿 蓝 紫 pH 范围 1 ~ 3 4 ~ 5 6 ~ 7 8 ~ 10 11 ~ 14 2 . ( 中考 · 黔东南 )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常伴随着一些现象,下列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观察到化学反应发生的是 (    ) A 3 .在 NaOH 溶液中加入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    ) A .反应结束时溶液的 pH = 7 B .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 Na + 和 Cl - C .该反应的实质是 H + 和 OH - 结合生成水 D .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B 4 . ( 中考 · 湖州 ) 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 pH = 7 ,则 (    ) A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混合溶液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 C .混合前后水分子总数不变 D .混合前后阳离子总数不变 B 5 . ( 中考 · 郴州 ) 下列没有运用酸与碱反应原理的是 (    ) A .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B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 .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可减轻痛痒 D .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D 6 .云吞面是我国南方的一种小吃,俗称“碱水面”,因其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碱水” ( 呈碱性的物质 ) 而略带涩味。为减少涩味,在吃云吞面时,最好蘸点下列物质中的 (    ) A .食醋   B .花生油   C .食盐   D .白酒 A 7 .小明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时,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已经过量,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检验。下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    ) 实验方案 使用的试剂 现象及结论 A 酚酞试液 如果溶液不变色,表示盐酸已经过量 B 硫酸铜 如果没有沉淀,表示盐酸已经过量 C 硝酸银溶液 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表示盐酸已经过量 D 氧化铁粉末 如果溶液变黄,表示盐酸已经过量 【 点拨 】 可溶性酸与可溶性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没有明显现象发生,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判断它们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氧化铁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黄色溶液。 【 答案 】 D 8 . ( 中考 · 佛山 ) 某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使用的试剂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组的一个废液缸中。研究小组对两个组的废液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不考虑酚酞和水 )(    ) A. 甲组废液中一定含有稀盐酸和稀硫酸 B .乙组废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 C .直接将甲组的废液排入铸铁管下水道,可能腐蚀铸铁水管 D .将两组的废液处理后再排放,防止污染 废液来源 甲组 乙组 检测方法与结果 观察,废液呈无色 观察,废液呈红色 【 点拨 】 酸性物质和中性物质都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只有碱性物质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所以甲组废液可能含有酸,也可能恰好完全反应。 【 答案 】 A 9 . ( 中考 · 绍兴 ) 实验小组同学向盛有 2 mL 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 2 mL 氢氧化钠溶液,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 提出问题 】 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 实验探究 】 将盛有上述实验混合液的试管标为①,如图甲。 小华:测得实验所用稀硫酸的 pH < 7 ,试管①中溶液 pH > 7 。于是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敏:取两支试管,编号为②和③,分别加入稀硫酸和试管①中溶液各 2 mL ,逐滴滴加 Na 2 CO 3 溶液至过量,实验过程与现象如图乙,由此他得出了与小华一样的实验结论。 【 反思评价 】 小军认为小敏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不够严密的地方,请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交流讨论 】 试管③中的溶液中有哪些溶质?同学们分析了两位同学的实验过程,一致认为没有 H 2 SO 4 ,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提出了两种推理: 推理 1 :含有 Na 2 SO 4 、 Na 2 CO 3 和 NaOH 。 推理 2 :含有 Na 2 SO 4 、 Na 2 CO 3 。 正确的是推理 ________( 填“ 1” 或“ 2”) 。 【 点拨 】 【 实验探究 】 当溶液的 pH 等于 7 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呈酸性;当溶液的 pH 大于 7 时,呈碱性。 【 答案 】 【 实验探究 】 两者发生了反应 【 反思评价 】 应取用试管①的全部溶液与 2 mL 稀硫酸作对比实验 【 交流讨论 】 试管③中滴入碳酸钠溶液无气泡产生 ( 或试管①溶液 pH 大于 7) ; 1 10 .土壤酸碱性测定实验中,在取样地块上按一定间隔确定取样点的位置,下列关于取样点位置及个数较恰当的是 (    ) 【 方法规律 】 本题运用 五点取样法 解答。即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这种方法也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有时也会用于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 答案 】 D 11 .一些国家正在试用碳酸水浇灌某些植物,这样做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    ) A .改良碱性土壤 B .改良酸性土壤 C .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D .提高农作物产量 B 12 .下列土壤取样的操作正确的是 (    ) A .在取样地块上按一定间隔确定取样点位置,一般确定 2 ~ 3 个 B .每个取样点要去掉表面的石块和动植物残体,然后直接取土壤各 20 g 左右 C .同一地块上取来的土样要放在同一个布袋中,进行编号,并说明采集地点和日期 D .样品取来后直接加水配成土壤浸出液,用玻璃棒蘸取上层清液,滴在精密 pH 试纸上 C 13 . ( 中考 · 衢州 ) 室温时,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中,测得溶液的 pH 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所得溶液的 pH 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 B .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C .当滴入溶液体积为 5 mL 时,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 .当滴入溶液体积为 20 mL 时,所得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B 14 . ( 中考 · 上海 ) 向一定量 4%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D 15 . ( 中考 · 湘西 )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添加酸碱指示剂。某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溶液不变色。于是针对此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科学探究。 (1)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猜想二: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 猜想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觉得猜想一不正确,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应后稀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 滴加酚酞试液,不变色,若有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滴入酚酞,溶液会变红 (2) 设计并进行实验: 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了实验方案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pH______ ( 填“ >”“ =”或“ <”)7 用猜想二不成立,猜想三成立 < ②请你设计另一个实验方案 ( 与实验方案一不同 ) ,验证猜想三成立,并填写下表: ( 其他加入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碳酸盐、难溶性碱也可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猜想三成立 取溶液少许放入试管,滴入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第 6 节 几种重要的盐 第 1 课时 什么是盐、几种盐的性质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浙教版 九年级上 1 . ( 中考 · 益阳 ) 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    ) A . CH 3 COOH B . CaCO 3 C . Ca(OH) 2 D . MnO 2 【 点拨 】 CH 3 COOH 是醋酸,属于酸, A 错误; CaCO 3 是碳酸钙,属于盐类物质, B 正确; Ca(OH) 2 是氢氧化钙,属于碱类物质, C 错误; MnO 2 是二氧化锰,属于氧化物, D 错误。 【 答案 】 B 2 . ( 中考 · 重庆 ) 含有硫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硫酸盐,下列物质属于硫酸盐的是 (    ) A . H 2 SO 4 B . Na 2 S C . K 2 SO 4 D . SO 2 C 3 .实验表明,用碱性溶液浸泡新鲜的蔬菜,能有效除去蔬菜上的残留农药,从而降低对人体的损害。根据上述原理,刚买回来的蔬菜,你认为可浸泡在下列溶液中的 (    ) A .白酒  B .食醋 C .烧碱溶液  D .碳酸钠溶液 D 4 . ( 中考 · 杭州 )Na 2 CO 3 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碳酸钠在水中会电离出 OH - B .往碳酸钠溶液中加稀硫酸后溶液的 pH 降低 C .碳酸钠溶液中存在 OH - D .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 A 5 .碳酸钠俗称“纯碱”。有关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纯碱”其实不是碱,它属于盐类 B .可用纯碱代替洗涤灵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 C .用纯碱可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D .“冬天捞碱”可说明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 D 6 .碳酸钙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发酵粉中含有碳酸钙,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B .酸雨对大理石类的建筑材料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C .石灰浆抹墙后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生成坚硬的碳酸钙附着在墙面上 D .精制的碳酸钙粉末,能用作医疗及日常保健品中的补钙剂 A 7 .除去石灰水瓶内的白膜 ( 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 ,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    ) A .用大量水冲洗 B .用大量的冷水浸泡 C .用大量的热水浸泡 D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后用水冲洗 D 8 . ( 中考 · 沈阳 ) 下列各项不属于 NaCl 用途的是 (    ) A .做净水剂  B .生产烧碱 C .做调味品  D .生产氯气 A 9 . ( 中考 · 广州 ) 下列关于氯化钠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 .组成:含有钠和氯两种单质 B .性质:与盐酸类似,能与碳酸盐反应 C .用途:可用于生产金属钠 D .生产:常用钠与氯气通过化合反应获得 【 点拨 】 氯化钠中含有钠、氯两种元素, A 错误;氯化钠的化学性质与盐酸不类似,不能与碳酸盐反应, B 错误;氯化钠可用于生产金属钠, C 正确;氯化钠常用海水晒盐的方法或通过盐湖、盐矿获得, D 错误。 【 答案 】 C 10 .取适量某白色固体依次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实验,已知该固体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钠、氯化钠、硫酸铜中的一种,则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该白色固体是 (    ) A . CuSO 4     B . NaCl   C . Na 2 CO 3 D . CaCO 3 B 实验 现象 (1) 加水观察其溶解情况 易溶解,得无色溶液 (2) 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无明显变化 11 .某盐由 4 种元素组成,其溶液中只含有一种阴离子和一种阳离子,且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 1 : 2 。关于该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可能含有 NO 3 - B .可能含 Cl - C .可能含有 SO 4 2 - D .可能含 Al 3 + 【 点拨 】 此化合物可能为 (NH 4 ) 2 SO 4 ,不要误认为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C 12 .下列关于酸、碱、盐的元素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酸、碱、盐可能都不含金属元素 B .酸、碱一定含氢元素,盐一定不含氧元素 C .碱、盐可能含氧元素,酸一定不含氧元素 D .盐一定含金属元素,酸、碱不一定含金属元素 【 点拨 】 HCl( 酸 ) 、 NH 3 ·H 2 O( 碱 ) 、 NH 4 Cl( 盐 ) 都不含金属元素。酸、碱中一定含氢元素,含氧酸如碳酸、硫酸、硝酸等一定含氧元素。 【 答案 】 A 13 . ( 中考 · 绍兴 ) 为了研究和识别物质,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表中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 C 选项 酸 碱 盐 氧化物 A HNO 3 Na 2 CO 3 Cu(NO 3 ) 2 Fe 3 O 4 B HCl NaOH NaCl C 2 H 6 O C H 2 SO 4 KOH NH 4 NO 3 H 2 O D H 2 O 2 Ca(OH) 2 ZnSO 4 O 2 14 . ( 实验探究题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不仅碱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Na 2 CO 3 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碱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溶液中解离出了 OH - ,那么 Na 2 CO 3 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呢?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 3 个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 (1) 实验 Ⅰ 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实验 Ⅱ 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实验 Ⅱ 没必要做,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实验 Ⅲ 滴入 Na 2 CO 3 溶液,振荡,酚酞溶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渐滴入过量的 CaCl 2 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由实验 Ⅰ 、 Ⅱ 、 Ⅲ 得出结论: CO 3 2 - 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4) 小组同学在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 Na 2 CO 3 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 OH - 。”你认为 Na 2 CO 3 溶液存在 OH - 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方法规律 】 本题运用 对比法 解答。 (3)Na 2 CO 3 溶液和 CaCl 2 溶液反应, CO 3 2 - 被消耗,使红色逐渐消失。 (4)Na 2 CO 3 溶液中存在 OH - ,要从化学反应的角度来探究。 【 答案 】 (1) 探究 Na + 是否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 探究水分子是否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酚酞溶液中就有水分子 (3) 有白色沉淀生成 (4)CO 3 2 - 与 H 2 O 发生反应生成 OH - ( 合理即可 ) 15 .小明在实验室帮助老师整理废弃药品时,发现了一瓶无色溶液。老师让小明根据所学知识研究一下该药品。于是小明进行了下列实验:①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②滴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③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他可以得到的相关结论是 (    ) ① 该溶液显碱性  ②该溶液显酸性  ③溶液中一定含有 CO 3 2 -  ④溶液中一定含有 OH -  ⑤溶液中一定含有 SO 4 2 - A .①②④⑤  B .②⑤ C .①②③  D .④⑤ 【 点拨 】 ①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呈酸性;②硫酸根离子或碳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或碳酸钡白色沉淀,滴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硫酸根离子;③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一定不含碳酸根离子,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 答案 】 B 16 . ( 中考 · 衢州 ) 某 KCl 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 CaCl 2 杂质,实验室提纯氯化钾的流程如图所示。 ( 氯化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 (1) 沉淀 a 是 ________ 。 (2) 操作 Ⅰ 是 ________ 。 ①冷却热饱和溶液  ②蒸发结晶 (3) 若 KCl 固体样品中还含有少量杂质 K 2 SO 4 ,小科认为提纯该样品只要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增加一步实验:在“加入过量 K 2 CO 3 溶液”与“过滤”操作之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小江认为这种方案不合理,会导致所得 KCl 固体中含有新的杂质,新杂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 点拨 】 (1) 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所以沉淀 a 是碳酸钙。 (2) 由于溶液 C 为氯化钾和氯化氢的混合溶液,为得到氯化钾,操作 Ⅰ 是蒸发结晶。 (3) 由于硝酸钡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硝酸钾和硫酸钡,同时硝酸钡过量,所以会导致所得 KCl 固体中含有新的杂质,新杂质是生成的硝酸钾和过量的硝酸钡。 【 答案 】 (1) 碳酸钙  (2)②   (3) 硝酸钾和硝酸钡 17 .某溶液可能含有 Na + 、 H + 、 Ba 2 + 、 OH - 、 Cl - 、 CO 3 2 - 、 SO 4 2 - 中的几种离子,为确定它们是否存在,进行如下实验。 (1)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滤渣和滤液。 (2) 向滤渣中加入稀硝酸,滤渣全部溶解并产生气泡。 (3) 向滤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溶液中: ①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一定不含的离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不能确定的离子是 ______ ,欲确定其是否存在,方法是:另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看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溶液中含有该离子。 CO 3 2 - 、 OH - 、 Na +   SO 4 2 - 、 Ba 2 + 、 H + Cl - 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最终有白色沉淀存在 18 . ( 中考 · 温州 ) 小明为了测定某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研碎后的钙片 4 g ,倒入气密性良好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装置总质量。 ②打开活塞,滴入足量稀盐酸后关闭活塞,待气泡不再冒出时,测出反应后装置总质量。 ③整理相关数据如下表,计算出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 该实验中,对装置中的固态干燥剂的性质有何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反应前容器内是空气 ( 密度为 ρ 1 ) ,反应后全部是二氧化碳 ( 密度为 ρ 2 ) ,则反应前后容器 ( 容积为 V ) 内的气体质量差 m 为 ____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反应物的体积忽略不计 ) 。 能吸水但不吸收二氧化碳 ( ρ 2 — ρ 1 ) V 反应前总质量 (g) 275.58 反应后总质量 (g) 274.92 反应前后质量差 (g) 0.66 容器内气体质量差 (g) m (3) 小明查阅有关数据后,计算出反应前后容器内的气体质量差 m 为 0.22 g ,结合表中数据,计算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CaCO 3 + 2HCl===CaCl 2 + H 2 O + CO 2 ↑ ,钙片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 。 反应前总质量 (g) 275.58 反应后总质量 (g) 274.92 反应前后质量差 (g) 0.66 容器内气体质量差 (g) m 19 . ( 中考 · 济宁 ) 低钠盐是一种健康食盐,以普通钠盐为基础添加一定量氯化钾 ( 氯化钠 70% 左右,氯化钾 30% 左右 ) ,有助于人体钠、钾平衡,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另外,由于食盐中导致咸味的是氯离子,因此,低钠盐能较好地实现减钠补钾不减咸味的目的。 课外探究小组为调查市场所售低钠盐是否合格,选用一种常见低钠盐进行实验分析: 步骤一: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低钠盐样品 2.00 g ,放入洁净小烧杯中,加水搅拌至样品充分溶解; 步骤二:向上述小烧杯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边滴边搅拌至不再生成沉淀为止; 步骤三:将沉淀经过滤、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 4.51 g 。 (1) 某同学参照样品配比,计算出 2.00 g 低钠盐样品中氯化钠 ( 氯化钠 70%) 与硝酸银反应所得沉淀的质量为 3.43 g ,请你计算出样品中氯化钾与硝酸银反应所得沉淀的质量 ( 简单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 0.01 g) 。 (2) 经计算,你认为样品是否合格? __________ 。 (3) 另一探究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取同质量样品再次精确实验,最终得到沉淀的质量为 4.56 g ,比较两次实验所得沉淀的质量,请分析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点拨 】 (2) 实验时此样品中 KCl 对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4.51 g - 3.43 g = 1.08 g ,故不合格; (3) 实验中存在误差的可能原因是第一次进行过滤时,滤纸上的沉淀没有全部被称量。 【 答案 】 (2) 不合格  (3) 第一次进行过滤时,滤纸上的沉淀没有全部被称量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浙教版 九年级上 第 6 节 几种重要的盐 第 2 课时 盐的制取 1 .欲判断酸、碱、盐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必须熟记酸、碱、盐的溶解性。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可溶于水的是 (    ) A .氢氧化镁、碳酸钙、氯化钠 B .氯化镁、碳酸钠、硫酸铜 C .碳酸钡、碳酸氢钠、氢氧化钠 D .氯化银、硝酸钾、氯化铵 【 方法规律 】 本题运用溶解性的 记忆顺口溜 解答。溶解性的顺口溜如下: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 【 答案 】 B 2 . 2005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烯烃 ( 一类有机化合物 ) 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烯烃复分解反应的过程被化学家描述为“交换舞伴的交谊舞”。下图可以被理解为烯烃复分解反应过程的是 (    ) B 3 . ( 中考 · 苏州 ) 下列物质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B .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C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D .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生石灰 C 4 . ( 中考 · 宜昌 ) 下列物质在溶液中组内两两之间能互相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 A .硫酸铜、氯化钙、硝酸钠 B .硫酸、碳酸钾、氢氧化钡 C .氯化钙、碳酸钠、氢氧化钾 D .盐酸、硝酸钾、氢氧化钠 B 5 . ( 中考 · 沈阳 ) 下列物质不能与 BaCl 2 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    ) A . CuSO 4 B . AgNO 3 C . CaCl 2 D . Na2CO 3 C 6 . NaHSO 4 溶于水能离解出自由移动的 Na + 、 H + 、 SO 4 2 - ,下列有关 NaHSO 4 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具有导电性 B .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C .能与 Na 2 CO 3 溶液反应产生气泡 D .能与铁反应产生气体 B 7 . ( 中考 · 成都 ) 按下表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错误的是 (    ) A . ① 生成蓝色沉淀 B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 4 + BaCl 2 ===BaSO 4 ↓ + CuCl 2 C .两个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D .只要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就属于复分解反应 D 向少量 NaOH 溶液中 滴加 CuSO 4 溶液 向少量 BaCl 2 溶液中 滴加 CuSO 4 溶液 现象 ① 有白色沉淀生成 化学 方程式 CuSO 4 + 2NaOH=== Cu(OH) 2 ↓ + Na 2 SO 4 ② 8 .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在 20 世纪 40 年代所创立的“侯氏制碱法”誉满全球,其中的“碱”指的是 (    ) A .氢氧化钠 B .碳酸钠 C .碳酸氢钠 D .碳酸钾 B 9 . ( 中考 · 泰安 ) 氨碱法生产纯碱的主要反应原理如下: (1)NaCl + NH 3 + CO 2 + H 2 O===NaHCO 3 + NH 4 Cl ; (2)2NaHCO 3 =====Na 2 CO 3 + CO 2 ↑ + H 2 O 。 对上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用食盐制纯碱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 B . (1) 中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C .氨盐水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 D .碳酸氢钠比碳酸钠受热更易分解 B △ 10 .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且书写正确的是 (    ) A . CO 2 + Ca(OH) 2 ===CaCO 3 ↓ + H 2 O B . Cu(OH) 2 + Na 2 CO 3 ===CuCO 3 ↓ + 2NaOH C . K 2 CO 3 + Ca(OH) 2 ===CaCO 3 ↓ + 2KOH D . Na 2 SO 4 + 2KOH===2NaOH + K 2 SO 4 【 点拨 】 学生易误认为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事实上碱与盐反应、盐与盐反应要求反应物都能溶于水。 【 答案 】 C 11 . ( 图像题 ) 复分解反应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学习时,应注意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刻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混合: __________________ 。 ②碳酸钾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氢氧化钡溶液与硝酸混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你想过上述复分解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吗?这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能相互结合。如上述反应①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 Ba 2 + 和 SO 4 2 - ,而 Cl - 和 Na + 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请你分析上述反应②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 ______________ ;上述反应③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请根据你的想象,在下图右边的容器中画出体现 NaOH 溶液和稀盐酸反应产物的示意图。 【 点拨 】 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结合生成难溶物或气体或水。 【 答案 】 (1)①BaCl 2 + Na 2 SO 4 ===BaSO 4 ↓ + 2NaCl ②K 2 CO 3 + 2HCl===2KCl + H 2 O + CO 2 ↑ ③Ba(OH) 2 + 2HNO 3 ===Ba(NO 3 ) 2 + 2H 2 O (2)H + 和 CO 3 2 - ; H + 和 OH - (3) 12 . ( 中考 · 茂名 )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可以用字母 AB + CD===AD + CB 来表示。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稀盐酸与以下四种物质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1) 甲同学提出稀盐酸与 NaCl 溶液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乙同学认为不反应,因为这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所得的物质是一样的。你 ________( 填“同意”或“不同意” ) 乙同学的看法。 同意 NaCl 溶液 K 2 CO 3 溶液 AgNO 3 溶液 NaOH 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 1 在 K 2 CO 3 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稀盐酸与 K 2 CO 3 溶液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实验 2 在 AgNO 3 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 3 在 NaOH 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没有明显现象 甲、乙同学:不发生反应 (2) 甲、乙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请你在空白处填写相关内容: (3) 写出实验 2 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气泡生成 稀盐酸与 AgNO 3 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HCl + AgNO 3 ===HNO 3 + AgCl↓ (4) 在实验 3 中,甲、乙两同学因为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故判断该反应不能发生,你 ________( 填“同意”或“不同意” ) 他们的看法。若不同意,请设计实验证明该反应能发生。可用试剂: NaOH 溶液、稀盐酸、石蕊试液。 不同意 实验内容与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少量的 NaOH 溶液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入 1 ~ 2 滴紫色石蕊试液,最后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试管内的溶液先变成蓝色,然后蓝色慢慢褪去,最终变成红色 稀盐酸和 NaOH 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13 . ( 中考 · 玉林 )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是 NaOH 溶液,我的家人和谐共处,相互间不发生反应。以下溶液中能进我家门的一组是 (    ) A . KNO 3 、 Na 2 SO 4 、 HCl 、 KCl B . KNO 3 、 NaCl 、 BaCl 2 、 Na 2 SO 4 C . KOH 、 BaCl 2 、 KCl 、 NaNO 3 D . K 2 CO 3 、 K 2 SO 4 、 CaCl 2 、 NaNO 3 【 方法规律 】 本题运用 范例法 解答。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在溶液中若物质间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物质不能大量共存。 【 答案 】 C 14 . ( 中考 · 佛山 ) 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足量水中,最终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 A . NaOH   H 2 SO 4   BaCl 2 B . NaOH   CuSO 4   NaCl C . HNO 3   KNO 3   K 2 SO 4 D . Na 2 SO 4   FeCl 3   KCl C 15 . ( 中考 · 郴州 ) 下列各组离子在 pH = 1 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 NH 4 +   NO 3 -   Na +   Cl - B . CO 3 2 -   K +   Na +   SO 4 2 - C . Cu 2 +   OH -   Cl -   Ba 2 + D . Ag +   NO 3 -   Cl -   Na + 【 点拨 】 pH = 1 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离子, A 选项中四种离子交换成分后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水,所以可以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 A 选项正确; B 选项中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 B 选项错误; C 选项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水,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 C 选项错误; D 选项中银离子和氯离子会结合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 D 选项错误。 【 答案 】 A 16 . ( 中考 · 泰安 )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 A 、 B 、 C 、 D 四种未知溶液的成分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见下表。其中检验结果不正确的是 (    ) 组别 溶液中检验出的离子 A K + 、 Na + 、 OH - 、 SO 4 2 - B Ba 2 + 、 Na + 、 Cl - 、 OH - C Cu 2 + 、 Mg 2 + 、 NO 3 - 、 Cl - D H + 、 NH 4 + 、 CO 3 2 - 、 SO 4 2 - 【 点拨 】 A 、 B 、 C 中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均能大量共存,检验结果正确; D 组中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检验结果不正确。 【 答案 】 D 17 . ( 中考 · 云南 ) 某无色溶液 X 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或两种溶液的混合溶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无色溶液 X 的成分,开展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完成: 【 查阅资料 】 获得如下信息: 1 .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 2 . NaHCO 3 溶液呈碱性,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 猜想与假设 】 针对无色溶液 X 中的溶质成分: 猜想一:含有 Na 2 CO 3 ; 猜想二:含有 NaHCO 3 ; 猜想三:含有 _______ ; 猜想四:是其中两种成分的混合溶液。 • • • 【 实验方案设计 】 序号 实验步骤 预设实验现象 预设实验结论 ① 取样于烧杯中,滴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一 ______ ② 取①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___________ 猜想二不正确 ③ 取①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入 ______ 试液 溶液变红色 猜想三正确 【 综合结论 】 通过以上实验,得出无色溶液 X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实验反思与拓展 】  类比资料信息, NaHCO 3 与 NaOH 反应生成质量比为 53 : 9 的两种化合物,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点拨 】 【 猜想与假设 】 根据猜想一、二、四分析可知,猜想三为含有 NaOH 。 【 实验方案设计 】 取样于烧杯中,滴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取①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碳酸氢钠,猜想二不正确;取①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 综合结论 】 通过以上实验,得出无色溶液 X 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 点拨 】 【 实验反思与拓展 】NaHCO 3 与 NaOH 反应生成质量比为 53 : 9 的两种化合物,说明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CO 3 + NaOH ===Na 2 CO 3 + H 2 O 。 【 答案 】 【 猜想与假设 】NaOH   【 实验方案设计 】 正确;无明显现象;酚酞 【 综合结论 】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 实验反思与拓展 】NaHCO 3 + NaOH===Na 2 CO 3 + H 2 O 18 . ( 中考 · 扬州 ) 碱式碳酸盐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 (1) 现有某碱式碳酸盐样品 M(OH) 2 ·MCO 3 ,为确定金属 M 的相对原子质量,某研究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及步骤 ( 不考虑植物油中溶解 CO 2 产生的影响 ) 。 ①连接装置并 _______________ ; ②准确称量样品的质量; ③装药品,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读数; ④加热至样品质量不再减少; ⑤冷却到室温; ⑥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读数、列式计算。 Ⅰ. 请将上述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Ⅱ. 装置 B 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少量植物油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 , C 中的试剂是 _______( 填字母 ) 。 a .碱石灰    b .浓硫酸    c .无水硫酸铜 Ⅲ. 步骤⑥中调节液面相平的操作是将水准管 ________( 填“缓慢上移”或“缓慢下移” ) 。 Ⅳ. 若其他操作均正确,仅因下列因素可使 M 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________( 多选 ) 。 a .反应前量气管水面到 0 刻度处,反应后仰视读数 b .样品未分解完全即停止实验 c .量气管中未加植物油 (2) 实际生产中的碱式碳酸铜可表示为 Cu(OH) 2 · m CuCO 3 ,某研究小组仍使用上述装置测定 m 的值,测得 3 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取 3 组数据的平均值得到 CO 2 的体积为 ________mL 。又已知常温常压下 CO 2 的密度为 1.964 g/L ,据此计算 m 的值。 ( 写出计算 m 的过程,最后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 组别 样品质量 CO 2 的体积 第 1 组 0.21 g 22.39 mL 第 2 组 0.21 g 22.41 mL 第 3 组 0.21 g 22.40 mL 【 点拨 】 (1)Ⅰ 实验前一定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Ⅱ. 浓硫酸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少量植物油可以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硫酸铜可以验证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混有水蒸气; Ⅲ. 加热 A 时,碳酸盐样品分解,量气管内液面逐渐下降,读数时应将水准管缓慢下移; Ⅳ. 本实验主要通过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而根据 据此公式进行分析。 【 点拨 】 a .反应前量气管水面到 0 刻度处,反应后仰视读数,读数偏大,二氧化碳体积偏大, m C 偏大, M 盐 偏小; b. 样品未分解完全即停止实验,可导致实际测得气体的体积偏小, m C 偏小, M 盐 偏大; c. 量气管中未加植物油,二氧化碳溶于水,可导致实际测得气体的体积偏小, m C 偏小, M 盐 偏大,故选 b 、 c ; (2) 测定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平均值为: 【 答案 】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浙教版 九年级上 第 6 节 几种重要的盐 第 3 课时 盐与化肥 1 . ( 中考 · 南昌 ) 在化肥中磷矿粉 [Ca 3 (PO 4 ) 2 ] 属于 (    ) A .钾肥     B .氮肥 C .磷肥      D .复合肥 C 2 . ( 中考 · 淮安 )“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物质可作为氮肥的是 (    ) A . CaCl 2 B . Ca(H 2 PO 4 ) 2 C . K 2 SO 4 D . NH 4 HCO 3 D 3 . ( 中考 · 重庆 ) 某农技站货架上待售的化肥有 NH 4 NO 3 、 KNO 3 、 KCl 、 CO(NH 2 ) 2 ,其中缺少的肥料品种是 (    ) A .氮肥  B .磷肥 C .钾肥  D .复合肥 B 4 . ( 中考 · 义乌 ) 小明家的芹菜茎秆细弱,施钾肥可免其倒伏,他应施加的化肥是 (    ) A . KOH     B . Ca 3 (PO 4 ) 2 C . K 2 CO 3 D . CO(NH 2 ) 2 C 5 . ( 中考 · 海南 ) 王阿姨种植的盆栽近期叶片发黄,查询后发现是缺氮所致。王阿姨可在盆栽中适量施用 (    ) A . Ca(H 2 PO 4 ) 2 B . KH 2 PO 4 C . NH 4 NO 3 D . K 2 SO 4 C 6 . ( 中考 · 达州 ) 小明家菜地里的蔬菜叶色发黄,经检测该地土壤呈碱性。为使蔬菜叶色浓绿,小明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建议父母购买的化肥是 (    ) A . NH 4 Cl B . K 2 SO 4 C . Ca 3 (PO 4 ) 2 D . CO(NH 2 ) 2 D 7 . ( 中考 · 盘锦 ) 下列化肥中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的是 (    ) A . CO(NH 2 ) 2 B . NH 4 Cl C . NaNO 3 D . KCl B 8 .以下针对“加热硫酸铵与熟石灰的混合物”的描述与思考,不正确的是 (    ) A .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氨气 B .生成的氨气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说明氨气与水反应产生的物质显碱性 C .硫酸铵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 4 ) 2 SO 4 + Ca(OH) 2 ===CaSO 4 + H 2 O + NH 3 D .硫酸铵作为化肥时,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 点拨 】 加热硫酸铵与熟石灰的混合物生成氨气,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反应物都是固体,生成的氨气是气体,应标气体符号,且 C 项方程式未配平;由于铵盐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放出氨气,降低肥效,所以,硫酸铵作为化肥时,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 答案 】 C 9 .某班同学以“施用化肥的利与弊”为题进行辩论,下列观点中不科学的是 (    ) A .化肥的肥效快 B .施用化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C .施用化肥可使农作物增产 D .复合肥能同时均匀地供给农作物几种养分 B 10 . ( 中考 · 广东 ) 化学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下列关于化学肥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尿素 [CO(NH 2 ) 2 ] 属于复合肥料 B .大量施用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C .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用,会降低肥效 D .棉花叶片枯黄,应施用硫酸钾等钾肥 C 11 . ( 中考 · 齐齐哈尔 ) 植物生长需要养分,土壤所能提供的养分是有限的,因此要靠施肥来补充。现有三种化肥:硫酸钾、磷矿粉、氯化铵,其中属于氮肥的是 ________ ;如何将该化肥与其他两种化肥区别开?请描述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 点拨 】 铵盐中含有铵根离子,能与碱溶液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答案 】 氯化铵;先观察,灰白色的是磷矿粉。取另外两种白色固体少量,分别加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原样品是氯化铵。 ( 合理即可 ) 12 . ( 中考 · 毕节 )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化肥已成为使农作物增产最有力的措施。现有一包化肥,可能是碳酸氢铵、硫酸铵、磷矿粉、氯化钾中的一种。取少量样品,观察到外观为白色固体,加水后能全部溶解;另取少量样品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这包化肥是 (    ) A .碳酸氢铵   B .氯化钾 C .硫酸铵 D .磷矿粉 B 13 .实验室里有一瓶氮肥,为检验其成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 查阅资料 】 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 【 进行实验 】 取少量该氮肥,加入少量 ________ 固体,混合、研磨后有氨味,证明该氮肥为铵态氮肥。由此可知,铵态氮肥保存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同学们向老师咨询后知道,该铵态氮肥可能是 NH 4 Cl 、 (NH 4 ) 2 SO 4 、 NH 4 NO 3 中的一种。为确定其成分,同学们继续进行实验。 【 设计方案 】 取少量该铵态氮肥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将其溶解,得到待测溶液。 (1) 取少量待测溶液,向其中滴加 ____________ ,若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 ,证明该氮肥不是 (NH 4 ) 2 SO 4 。 (2) 另取少量待测溶液,向其中滴加 AgNO 3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无明显现象,证明该氮肥不是 NH 4 Cl 。 【 实验验证 】 进行以上实验,最终确定该氮肥是 NH 4 NO 3 。 【 反思交流 】 继续查阅资料可知: NH 4 NO 3 溶于水后溶 液呈酸性。同学们欲验证此结论,进行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点拨 】 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氨气,这是铵态氮肥的特性,所以铵态氮肥在保存和使用时不能与碱性物质接触。 (1) 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需要用到可溶性的钡盐溶液,如氯化钡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后,若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该氮肥不是硫酸铵;硝酸铵与硝酸银不反应,氯化铵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铵;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或 pH 试纸。 【 答案 】 【 进行实验 】 氢氧化钙;避免与碱性物质接触 【 设计方案 】(1) 氯化钡溶液 ( 答案合理即可 ) ;无明显现象  (2)NH 4 Cl + AgNO 3 ===AgCl↓ + NH 4 NO 3 【 反思交流 】 取少量硝酸铵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 答案合理皆可 ) 14 .某同学家中有一袋化肥,可能混入了其他化肥,且化肥包装袋上字迹模糊。该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 提出问题 】 该化肥中含有什么物质? 【 收集信息 】 经询问得知,该化肥可能为铵态氮肥。 【 提出猜想 】 该化肥所含的阴离子可能是 Cl - 、 CO 3 2 - 、 SO 4 2 - 中的一种或几种。 【 实验、记录与分析 】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1) 取少量该化肥样品和少量熟石灰放在研钵中混合研磨 含有铵根离子 (2) 另取少量该化肥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完全溶解,滴加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再滴加少量稀硝酸,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没有 ________ 存在 (3) 取 (2) 所得滤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 ____________ 有 Cl - 存在 产生刺激性气味 CO 3 2 - 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 实验结论 】 若该化肥中只含有一种阳离子,则其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写化学式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实验反思 】 若步骤 (2) 中用氯化钡溶液代替硝酸钡溶液是否可行? ________( 填“是”或“否” ) ,请简要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NH 4 Cl 和 (NH 4 ) 2 SO 4 否 加入氯化钡会引入氯离子,对原有氯离子的检验产生干扰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浙教版 九年级上 第 6 节 几种重要的盐 第 4 课时 实验:碱和盐的性质 1 .石蕊、硫酸、氢氧化钙、碳酸钠是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的溶液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 (A 、 B 、 C 、 D) 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 A .石蕊溶液变为蓝色 B .无明显现象 C .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D .石蕊呈紫色 A 2 .同学们在学习 Ca(OH) 2 的化学性质时,对 Ca(OH) 2 溶液和 Na 2 CO 3 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一同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 提出问题 】 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 查阅资料 】①Ca(NO 3 ) 2 溶液呈中性。 ② Ca(NO 3 ) 2 + Na 2 CO 3 ===CaCO 3 ↓ + 2NaNO 3 【 猜想假设 】 甲同学认为:只含有 NaOH ; 乙同学认为:只含有 NaOH 和 Ca(OH) 2 ; 丙同学认为:含有 NaOH 、 Ca(OH) 2 和 Na 2 CO 3 ; 你认为还可能含有 __________________ 。 NaOH 和 Na 2 CO 3 【 分析讨论 】 丁同学认为丙同学的猜想肯定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实验设计 】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如果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同时存在,会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正确 滴入足量的硝酸钙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出现白色沉淀,酚酞试液变红色 甲同学也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反思拓展 】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正确 如果含有 NaOH 和 Ca(OH) 2 ,滴加少量稀盐酸也是无明显现象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正确 3 .在做盐跟盐反应的分组实验时,第一组学生进行 BaCl 2 与 Na 2 CO 3 溶液的反应,第二组学生进行 BaCl 2 与 Na 2 SO 4 溶液的反应。实验结束后,两组同学将全部的浊液集中倒进一个废液缸中。浊液中白色沉淀物质是 ________ 和 ________ 。 碳酸钡 硫酸钡 化学兴趣小组对浊液进行过滤,探究滤液的成分。 【 提出问题 】 滤液里除了 NaCl 外,还有什么物质? 【 提出猜想 】 猜想①: __________ ; 猜想②: Na 2 SO 4 ; 猜想③: Na 2 CO 3 ; 猜想④: ___________________ 。 BaCl 2 Na 2 CO 3 、 Na 2 SO 4 【 实验探究 】 若现象 a 只有白色沉淀,则猜想 ____ 成立;若现象 a 只有气泡产生,则猜想 _______ 可能成立,涉及的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现象 b 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加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泡,则猜想 ______ 成立,若沉淀全部不溶解,则猜想 ______ 成立。 ① ③④ Na 2 CO 3 + H 2 SO 4 ===Na 2 SO 4 + H 2 O + CO 2 ↑ ④ ② 4 .有一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下列关于该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推断中,正确的是 (    ) A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SO 4 2 - B .如果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该溶液中一定有 SO 4 2 - C .如果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该溶液中一定有 Ag + D .该溶液中可能含有 SO 4 2 - 、 CO 3 2 - 或 Ag + 【 点拨 】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是先取少量的试剂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氯离子的检验方法是先取少量的试剂滴加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滴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 答案 】 D 5 . ( 中考 · 济宁 ) 某实验废液中可能含有 Cl - 、 CO 3 2 - 、 SO 4 2 - 、 Na + 、 Mg 2 + 、 Fe 3 + 六种离子中的几种。为确定废液中存在的离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①取少量废液,向废液中滴加 NaOH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另取少量废液,向其中滴加 BaCl 2 溶液,无明显现象; ③再取少量废液,滴加 AgNO 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 请分析实验后回答: (1) 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______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______ 。 (2) 有同学认为实验③可以省略,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 点拨 】 ①取少量废液,向废液中滴加 NaOH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废液中含有 Mg 2 + ,不含 Fe 3 + ;②另取少量废液,向其中滴加 BaCl 2 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废液中不含 SO 4 2 - 和 CO 3 2 - ;③再取少量废液,滴加 AgNO 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说明废液中含有 Cl - 。 (1) 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Mg 2 + 和 Cl - ,可能含有 Na + ; (2) 溶液不显电性,步骤②向废液中加入 BaCl 2 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废液中一定没有 SO 4 2 - 和 CO 3 2 - ,故废液中一定含有 Cl - 。 【 答案 】 (1)Mg 2 + 和 Cl - ; Na +   (2) 步骤②向废液中加入 BaCl 2 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废液中一定没有 SO 4 2 - 和 CO 3 2 - ,故废液中一定含有 Cl - 6 . ( 中考 · 达州 ) 甲、乙两组同学为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分别做了如下相同的四个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试管 D 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以上实验中,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 2 + 2HCl===CaCl 2 + 2H 2 O 【 继续探究 】 实验结束后,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将本组 A 、 B 、 C 、 D 四支试管中的物质各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静置,发现: ①甲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__( 指示剂除外 )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__ 。 NaCl CaCl 2 ②乙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红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 ________ 。 【 拓展延伸 】 甲、乙两组同学共同讨论后一致认为两个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为同一物质,请写出本实验过程中产生该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个即可 ) 。 H + Na 2 CO 3 + Ca(OH) 2 ===CaCO 3 ↓ + 2NaOH 7 .某兴趣小组对一包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钾的硫酸铵样品进行探究。 Ⅰ. 定性探究 【 查阅资料 】 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盐酸或稀硝酸;碳酸钡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盐酸或稀硝酸。 实验一:探究样品中是否含有碳酸钾 【 设计与实验 】 取一些样品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得到滤液 a 和滤渣 b 。取滤渣 b 于另一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固体部分溶解。 【 实验结论 】 样品中 ________( 填“含”或“不含” ) 有碳酸钾。 实验二:探究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 设计与实验 】 小明取实验一得到的滤液 a 少许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小明认为样品中含有氯化钠,小华认为小明得出了错误结论,她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华的实验设计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Ⅱ. 定量探究 取 15.0 g 样品完全溶于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硫酸钡固体 23.3 g 。求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 【 方法规律 】 本题运用了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思想 。定性研究主要是通过现象描述等得出结论,而定量研究则需要结合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 答案 】 Ⅰ. 定性探究 实验一: 【 实验结论 】 含 实验二: 【 实验结论 】 因为加入的氯化钡引入了氯离子,所以不能判断原样品中是否有氯化钠;取一些样品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在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原样品中含有氯化钠,如果不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原样品中不含氯化钠 【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