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4.50 KB
  • 2021-11-12 发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检测题(RJ)‎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 K—39 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均只有一个正确,每小题2分,共40分)‎ ‎1.用pH试纸测定石灰水的pH,如图所示,则测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 ( B )‎ A.偏高 B.偏低 C.相等 D.无法确定 ‎2.蚊子、蜜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后,会向人注入一种叫蚁酸(甲酸)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疼痛,要消除肿痛,可涂下列物质中的 ( C )‎ A.硼酸 B.氢氧化钠溶液 ‎ C.稀氨水或肥皂水 D.食用醋 ‎3.(新疆中考)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下列应用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 )‎ A.用盐酸除铁锈 ‎ B.服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 D.用硫酸处理印染厂含碱废水 ‎4.在A+B―→盐+水的反应中,A和B不可能是( D )‎ A.HCl和NaOH B.CO2和NaOH ‎ C.H2SO4和Fe2O3 D.H2SO4和BaCl2‎ ‎5.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 C )‎ ‎①浓盐酸  ②浓硫酸  ③烧碱 ‎ ‎④食盐  ⑤生石灰  ⑥稀硫酸 A. ‎①⑥ B.②③⑤ ‎ B. C.③⑤ D.②③④‎ ‎6.托盘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在两只烧杯中均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此时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在左盘烧杯中加入5 g锌粒,在右盘烧杯中加入5 g铁粉,充分反应后,两烧杯底部均有固体剩余,则此时天平 ( C )‎ A.偏向左边 B.偏向右边 ‎ C.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 ‎7.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是今年我市化学实验操作考查的题目之一。下列有关pH试纸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C )‎ A.把pH试纸浸入待测液 ‎ B.用润湿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 C.把显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 D.测出石灰水的pH为12.4‎ ‎8.过量稀盐酸加入装有下列固体的烧杯中,能生成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 C )‎ A.氧化铜 B.氧化铁 C.镁 D.紫色石蕊溶液 ‎9.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C )‎ ‎10.下列是人体内一些体液的正常pH值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体液是 ( A )‎ 体液 唾液 胃液 胆汁 胰液 pH ‎6.6~7.1‎ ‎0.9~1.5‎ ‎7.1~7.3‎ ‎7.5~8.0‎ A.胃液 B.唾液 ‎ C.胆汁 D.胰液 ‎11.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 ( D )‎ A.氧化钙、消石灰、CaO ‎ B.氯化氢、盐酸、HCl C.碳酸钙、熟石灰、CaCO3 ‎ D.氢氧化钠、烧碱、NaOH ‎12.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切实可行的是 ( D )‎ A.用无色酚酞溶液鉴别NaCl溶液和盐酸 ‎ B.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C.用铜片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 D.用水鉴别NaOH和Ca(OH)2固体 ‎13.下列现象能用化学变化解释的是 ( C )‎ A.滤毒罐里的活性炭吸附毒气 ‎ B.敞口久置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有白色固体析出 C.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 D.打开浓盐酸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14.煤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SO2,SO2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气体之一,用NaOH、Na2SO3混合溶液可将90%以上的SO2吸收。涉及的反应有:‎ ‎①2NaOH+SO2===Na2SO3+H2O ‎ ‎②Na2SO3+SO2+H2O===2NaHSO3‎ ‎③2NaHSO3+NaOH===Na2SO3+H2O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B )‎ A. 反应②发生的是化合反应 ‎ B. B.反应③说明NaHSO3属于酸 C. Na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4 ‎ D. D.反应①说明SO2与CO2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5.某校学习小组选择探究“盐酸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与什么粒子有关”的实验,以下是他们提交的实验方案,其中不需要做的实验是 ( D )‎ A.在NaCl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 B.在蒸馏水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 C.在稀盐酸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 D.在Na2SO4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 ‎16.工业生产中,可用盐酸洗去铁制材料表面的致密氧化层,但冬天反应变缓而影响生产,为提高酸洗液的浓度或温度以加快反应,保证生产,可在酸洗液中加入 ( C )‎ A.食盐 B.生石灰 C.浓硫酸 D.固体氢氧化钠 ‎17.已知完全中和一定量的稀盐酸需要100 g 8%的氢氧化钾溶液,若改用100 g 8%的氢氧化钠溶液,则反应后溶液的pH ‎( A )‎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确定 ‎18.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pH=1的无色溶液A,将气球中的固体B倒入溶液A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且气球胀大,则B不可能是 ‎( D )‎ A.锌 B.碳酸钠 C.碳酸氢钠 D.硫酸钠 ‎19.在实验室用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研究中和反应时看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有如下做法:①放弃对此问题的研究;‎ ‎②挪用其他人的实验结果;③实验前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④改用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B )‎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20.(潍坊中考)25℃时,向20.0 mL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D )‎ A.b、d点对应溶液的pH:b >d B.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为30%‎ C.向b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无色 D.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NaOH 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6分)‎ ‎21.如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 ‎(1)孔穴6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 碱性 (填“酸性”或“碱性”)。‎ ‎(2)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 2、5 (填孔穴序号,下同)。‎ ‎(3)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孔穴是 3 。‎ ‎(4)再向孔穴4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为紫色,此反应的实质是 H+ 与 OH- ,结合生成水。‎ ‎22.请仔细观察下面溶液的变化并回答问题。 ‎ ‎(1)A中的试管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把水加入浓硫酸中。‎ ‎(2)B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 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使Ca(OH)2析出 。‎ ‎(3)把A中试管内试剂改为Mg和稀盐酸, 会 (选填“会”或“不会”)出现与上图相同的现象。‎ ‎(4)在A、B、C中C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A=C>B (用A、B、C和“>”“<”或“=”表示)。‎ ‎23.填空。(1)实验室常用浓H2SO4作某些气体如N2、O2等的干燥剂,是因为浓H2SO4具有 吸水性 ;‎ ‎(2)浓H2SO4具有使纸张、木材、布料、皮肤等变成黑色的炭是因为浓H2SO4具有 脱水或腐蚀 性;‎ ‎(3)稀释浓H2SO4时,如果将水注入浓H2SO4中,将出现的现象是 立即沸腾,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非常危险;‎ ‎(4)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浓盐酸和浓硫酸,鉴别的方法是:‎ a.打开瓶盖,观察瓶口有“白雾”冒出为 浓HCl ;‎ b.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滴在火柴梗上,变黑者为 浓H2SO4 ;‎ c.取等体积掂重量,重者为 浓H2SO4 ;‎ d.在瓶口上方扇一下,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者为 浓HCl 。‎ ‎24.如图是测定植物的某一生命过程的装置。A瓶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 除去空气中的CO2,以免干扰D中对CO2的检验 ;B瓶中的石灰水的作用是 检验CO2是否除尽 ,D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此实验说明植物有 呼吸作用 。‎ ‎25.把过量的稀硫酸加入到盛有少量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的试管里,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剩下的物质是 Cu ,在滤液里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CuSO4、H2SO4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uO+H2SO4===CuSO4+H2O 。‎ ‎26.将表面生锈的铁钉投入到稀硫酸中,开始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铁钉表面的铁锈逐渐减少,溶液变成棕黄色 ,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H2SO4===Fe2(SO4)3+3H2O ;较长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 ,化学方程式为 ‎ Fe+H2SO4===FeSO4+H2↑ 。‎ ‎27.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1)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 ‎ 图(1) 图(2)‎ ‎(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明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 红 色。‎ ‎(2)依据反应②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 +H2O ,小明用微观示意图[图(2)]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从该图(2)可以看出,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有 Na+和SO2- 4 。‎ 三、实验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7分)‎ ‎28.小明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的实验时,实验前忘记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导致无法判断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小明对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确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呈碱性,也可能呈 中性(或酸性) ,也可能呈 酸性(或中性) 。‎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无色酚酞溶液 变红 ‎ 溶液呈碱性,使其呈碱性的微粒是 OH-(或氢氧根离子) ‎ 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溶液呈 中性或酸性 ‎ 粉末部分或全部消失,溶液变为黄色 溶液呈 酸性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Fe2O3+6HCl===‎ ‎2FeCl3+3H2O ‎ ‎ 无明显现象 ‎ 溶液呈 中性 ‎ ‎29.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全部是CaO;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猜想三:全部是Ca(OH)2;猜想四: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 CaO(或氧化钙) 。‎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 CaCO3(或碳酸钙) 。‎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3支试管中。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表中的空白。‎ 实验 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实验 操作 实验 现象 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澄清溶液变浑浊 ‎ 产生蓝色沉淀 ‎ 写出方案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a(OH)2+CO2===‎ CaCO3↓+H2O 。‎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 四 成立。‎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保存氧化钙应注意 密封保存 。‎ 四、计算题(共7分)‎ ‎30.造纸厂会产生含氢氧化钠的废水,需经处理呈中性后排放。为测定此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小明取40 g废水样品加入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49 g。计算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解:反应消耗硫酸的质量为:49 g×10%=4.9 g。‎ 设40 g废水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x   4.9 g = x==4.0 g 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10%‎ 答: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