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0 KB
  • 2022-04-02 发布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长度比较 ▏沪教版 (12)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长度比较》教案一、教学内容:沪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课本第50-51页。二、教材分析:《长度比较》是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章“几何小实践”中的内容。教材基于小学生已有的“长短”、“高矮”、“厚薄”、“宽窄”等知识和经验基础,创设了比较绳子的长度,让学生感受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方法;编排了比旗子、小朋友高矮,比铅笔盒里文具的长短,比长方形纸红边绿边的长短,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文具的长度等练习,意图帮助学生逐步经历“长度的初步感知——长度的直接比较——长度的间接比较——用统一的单位来比较”的思维发展过程,为后续《度量》的学习打下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三、学情分析:长度的度量是可以用感官和工具来测定的,从思维发展来说,长度度量需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长度的初步感知;第二阶段,长度的直接比较,又分为目测和将一段对齐比较;第三阶段,长度的间接比较;第四阶段,用统一的单位来比较;第五阶段,长度单位概念体系的形成。长度的测量有两种,第一种是定性分析,第二种是定量分析。实际上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长短”、“高矮”、“厚薄”、“宽窄”等知识和经验,也能够通过视觉来比较物体的长短,这也就是定性分析,学生对于长度的概念的整体建构和长度比较方法的数学表达还比较抽象,定量分析的意识和能力尚在萌芽状态,需要通过引导学生经历看一看、量一量、数一数、折一折等操作与表达的过程,感悟比较物体长度方法的多样化,发展空间想象能力,丰富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活动体验,完整建立长度概念,并感悟到统一单位定量比较长度的优越性和简洁性,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度量”学习做好知识与经验的铺垫。四、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初步建立长度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比较长度的方法“一端对齐,看另一端”。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数一数、折一折等动手操作与数学表达活动,感悟比较长度的方法的多样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3、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在猜测与验证的活动中,形成科学严谨的数学学习态度。教学重点:理解“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采用多种方法来比较出物体的长度。五、教学过程:(一)发现问题,自主观察、思考,初步探究比较的方法。1、板书课题:长度比较师:你有什么数学问题吗?学生提问,教师板书学生所提的问题,梳理问题。2、观察、思考,自主发现问题  (1)(老师手握两根不同颜色的小棒,两根小棒各有一部分握在手心里)哪根小棒长?  (2)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引导生生之间质疑追问)  (3)这样拿能确定哪根小棒长吗?为什么?3、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师:你有什么办法让人一看就能比出两根小棒的长短?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再进行操作验证,得出两根小棒的长短。4、统一认识。回顾两根小棒的长度比较过程,统一认识。板书:一端对齐,看另一端。(二)进一步观察比较,完善认知。1、信封下面有两根绳子,一根是红绳子,另一根是蓝绳子。(只露出绳子右端) 你能确定哪根绳子长吗?2、学生自由发表见解,说说是怎么想的。3、课件演示去除信封的左端部分,出现绳子的另一端的情况。(绳子中间部分仍被遮住)师:现在能不能确定哪根绳子长? 学生交流,产生冲突。 课件出示绳子完整的情况(其中一根绳子中间有弯曲)。 师:怎么比较这两根绳子的长度?(拉直,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板书:曲——直4、从这两根绳子的长度比较,你对刚才的结论有什么补充? 小结:要全面观察,才能正确进行长度比较。 (三)实践领悟长度比较的多种方法。1、出示纸片。师:你能提什么问题要考考大家?2、你有办法能比出红边与蓝边的长短吗? 要求:先独立思考,想想准备用什么办法比,再拿出纸片动手试一试,有困难可以和同桌一起讨论。 (学生动手操作比较蓝边与红边的长度。)3、交流不同比较方法。4、梳理归纳不同方法的共性。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有的用两张纸片这样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有的借助与手中的铅笔做标记后再比;还有的用折一折的办法解决了问题;想一想,这些办法有相同的地方吗?5、小结。(四)发现新问题,自主解决。1、出示学习用品图。师:你能提什么问题考住大家?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方格纸覆盖学习用品图,比较长度。3、跟进练习:谁的身高最高?(五)全课小结。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