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7 MB
- 2021-11-1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二年级上册
第
17
课 内容一 前赤壁赋(下)
内容二 水调歌头
内容一
前赤壁赋(下)
一、温故揭题
(一)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前赤壁赋(中)》。
(二)师生合作吟诵《世说新语·雅量》二则。
二、尝试初读
(一)初读《前赤壁赋(下)》,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盈、瞬、酌、肴、狼藉、枕藉(jiè)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四)师生拍手齐读。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三、分步练读
(一)
学习第一
自然段
。
1.
文白对读。
原文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译文
苏轼说:“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的;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2.
素解文意。
点拨:
苏轼觉得,水和月、人,既有变的一面也有不变的一面。江水表面上在不断逝去,但并没有真正减少;月亮表面上时圆时缺,但并没有真正增加或减少;每个人虽然都有生老病死,但人类却在代代传承。
拓展: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
(二)
学习第二部分,从“且夫天地之间”到“吾与子之所共适”。
1.
文白对读。
原文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
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化为声音,撞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2.
素解文意。
链接:
苏轼的三次被贬
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
(三)
学习第三部分,从“客喜而笑”到“不知东方之既白”。
1.
文白对读。
原文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同伴听后高兴地笑了,清洗杯盏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都吃完了,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靠着睡去,不知天边已经露出鱼肚白了。
2.
素解文意。
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三)镂空记忆背诵。
五、本课总结
内容二 水调歌头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前赤壁赋(下)》。
二、
解诗题
《水调歌头》是公元1076年中秋苏东坡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子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苏轼、苏辙两兄弟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写此词时,作者41岁,已被贬到密州两年,除政治不得意外,他与弟弟也已分别六七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三、正诗音
(一)初读《水调歌头》,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宫阙、不胜(shēng)寒、绮、婵娟
(三)标注入声字:
明
月
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
知天上宫
阙
,今
夕
是何年。我
欲
乘风归去,又恐琼楼
玉
宇,高处
不
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
阁
,低绮户,照无眠。
不
应有恨,何事长向
别
时圆?人有悲欢离
合
,
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五)师生拍手齐读。
(六)学生说读后感受。
四、明诗意
(一)文白对读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我畅饮美酒到天亮,
喝得大醉,于是写下这篇词作,兼怀念子由。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
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
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
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
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
哪像是在人间。
原文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译文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
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
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
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这种事自古就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
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二)素解诗意
释义:
①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达旦:到天亮。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②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不胜: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③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④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⑤何事:为什么。
⑥婵娟:指月亮。
五、品诗味
(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品味: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他赞美和向往明月,想要去看一看,但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
链接:
苏轼仕途
(二)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品味:
在《前赤壁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乐观豁达,身处逆境而毫不悲观的苏轼,在这里,词人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就像月亮有阴晴圆缺的变化一样,人生虽有离别,但也总会有团圆的时候,未来总是充满希望的。因此,他最后流露了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苏轼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拓展:
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六、背诗句
1. 复沓式读诗。2.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3. 镂空记忆背诵。
七、
想诗境
1. 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 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
八、悟诗情
《水调歌头》是苏轼词的代表作之一,它构思奇特,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作者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又加入深刻而又豁达的哲理思考,最后寄托了美好的团圆之愿,情怀乐观而旷达,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绝唱,大家注意在诵读中积累下来。
九、本课总结
相关文档
- 【优选】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语文园2021-11-1611页
-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2021-11-1629页
-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二单元《3 2021-11-1635页
-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口语交际 做手2021-11-1610页
-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5《玲玲的2021-11-1616页
-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 《口语交际:2021-11-1617页
-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狐假虎威2021-11-1616页
- 2018年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42021-11-1615页
-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课文(二)《 妈妈2021-11-1613页
-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语文园地八 |人2021-11-16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