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00 KB
  • 2021-11-18 发布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教案 (9)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 ‎ 一、教材分析 ‎《朱德的扁担》一文,出自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围绕“伟人”这一主题编排了3篇人物故事。‎ ‎《朱德的扁担》讲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文章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于细微处见精神,语言简洁平实,娓娓道来,既展现了一位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的红军指挥官的形象,也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心、敬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经过了一年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拥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但这篇课文讲的是井冈山斗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第三次“围剿”,朱德军长和红军战士不怕风险路陡,不顾生命危险,走60多里山路,挑粮上山的故事。孩子们丝毫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对于文中所描绘的历史背景、战争背景、生活状况更是知之甚少,对朱德这个人也知之甚少。学生虽然掌握了不少生字词语,但对文章中:会师、巩固、围攻、粉碎、山高路陡等词语还是难以理解。‎ 所以我安排学生课前圈划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并搜集查阅朱德等相关资料,做好学习课文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会写“扁、担”等8个字,会写“扁担、同志”等10个词语。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理解“会师、斗笠”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写“扁担”等8个生字、10个词语,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难点:体会战士们不怕困难,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课课前交流:绕口令 听说咱们班学生个个聪明机灵,伶牙俐齿,考考你们怎么样?来个绕口令考考大家。先自己练练,好,谁来挑战。(3个学生)全班一起读一遍。‎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你们个个能说会道,口齿伶俐,真了不起。‎ 你见过扁担吗,那你知道人们都用扁担做什么呢?‎ 生:挑水;挑菜。‎ 师: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人们的生活更是离不开扁担。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扁担有关,瞧,谁的扁担,‎ 齐读课题-朱德的扁担。‎ ‎(二)检查预习。‎ ‎1、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词语你能读好吗 ‎(1)第一组,谁来读?指名读,齐读,朱德 毛泽东 这两个人物可了不起,你对他们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1生回答: ‎ 师:你知道的真不少,朱德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新中国领导人之一。是新中国十大元帅之首。我们的朱德爷爷与毛泽东爷爷都深受人民的爱戴,大家亲切地称他为 朱德同志、毛泽东同志。(出示:朱德同志 毛泽东同志)‎ 红军战士心连心,大家互相称同志。(出示字卡)大家一起读:同志 ‎ 你来读,你也来读 大家齐读,(指着屏幕)读朱德同志,毛泽东同志 ‎“德”这个字笔画这么多,可不好记,可以在生活中找找它。同学们在哪见过德字? 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发现。(评价:善于发现的眼睛)‎ 在这些地方,你能找到吗?(出示图片找德)留心生活,也是识字的好方法。‎ ‎(2)再来一个 非常难走 ‎ 这里面藏着一个多音字,我们可以根据字义判断读音。瞧,这是他在字典中的意思。(读二声的时候有两个意思1.不容易;2.使人不好办。当读四声的时候,主要的意思是 灾患,困苦。那么在这里应该读什么呢? 生读非常难走 再考你几个,在这些词里面又该读什么?出示:困难、灾难、难题、逃难 评价:A、全读对了。真厉害,一口气读对了四个词,看来你掌握了这个多音字,掌声送给他。‎ ‎ B、再想想。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掌握了这个多音字,掌声。‎ 孩子们,查字典,能够帮助我们明确多音字读音。‎ ‎2、我还发现,同学们在预习时,在课本中画出了这个句子(出示句子: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 看来不好读,谁来试试。指名读 A、读的好:读的这么好,我要采访你一下,(跟大家传授一下经验)为什么能读的这么好呢?(生:中间有停顿 师:你跟老师想到一块去了)‎ B、读的不好:看来确实不好读。‎ ‎ 师: 像这样的长句子,我们可以用间隔线画出停顿再来读,(屏幕出示划线的句子),谁再来读读试试。大家一起读。‎ 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 瞧,这样一标画,长句子就有了停顿,读起来容易多了。‎ ‎3、读好了长句子,相信课文会读得更好。来,我们找四名同学接读课文,(谁愿意读,指名站起来)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读得是不是准确、流利。‎ 评价:这几个同学读的既准确又流利,真不错。‎ ‎(三)讲读课文 A、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孩子们看这儿就是井冈山,1927年毛泽东在这儿建立了第一个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也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会合了。(出示句子: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 师:两支队伍汇合,这就叫做?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就是?‎ 生:会师。(会师二字变红)‎ 对啊,革命的力量壮大了,大家多么高兴啊。你来读,‎ 两支队伍胜利会师,同志们又要并肩作战了,全班一起读。‎ ‎2、可是,山上是会师的红军,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出示字卡:敌。请你读,你读,大家读。这个字看着面熟吗,你来说说。‎ 生:故事的故加一撇 师:熟字加一笔,好办法。‎ B、第二自然段 ‎1.敌人离我们这么近,他们想干什么?‎ 生:想攻打我们。 ‎ 师:是啊,请你读读这个句子。(出示句子:红军要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 ‎2、师:敌人可狡猾了,他们分布在山下的好几个地方把红军团团围住,这就叫——还是文中的一个词“围攻”(生回答)。师:敌人要围攻,红军就要守住井冈山而且要牢牢守住,这就叫——“巩固”(生回答)。师:要巩固根据地,就必须彻底打败敌人,让敌人的阴谋诡计彻底破灭,这就是——“粉碎”(生回答)。‎ 明白了这三个词,孩子,你来读读这句话。(一个学生)‎ ‎3、敌人把红军围困在井冈山,就是要把红军困死,饿死,冻死。红军需要粮食。可是,这挑粮的路上却是困难重重。‎ ‎(出示句子: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 自己读一读,边读边画出,描写红军挑粮非常困难的词语或句子。‎ 师:画完之后,先同桌交流一下你画出的词语或句子。(短时间)‎ ‎4、‎ 师:同桌一交流,画的更全了,来,谁来读一读你画出来的句子,指名读。哪个词让你感到难?‎ 生: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师:出示字卡:陡 你来读,你来读,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生:加一加,换部、组词等 师:还记得黄山上那座陡峭的山峰吗?出示图,你能看看图,想办法记住它吗?老师提示一下,变 生:双耳旁就像左边的山峰,一个人在这艰难地走,这就是陡 师:瞧,想象画面也是识字的好方法。‎ ‎5、孩子们,山这么高,路这么陡,走在上面,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啊?‎ 生:摔倒,掉下山、、、、、、‎ 是:真危险的山路啊,你来读 【感受山高路陡】‎ 出示句子: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6、还从哪些词体会到难?‎ 生:来回五六十里。‎ 师:大家知道,五六十里有多远吗?我们的操场一圈300米,五六十里路要围着操场跑100多圈,要连续不断地走七八个小时,什么感觉?‎ 生:太累了。太难了。‎ 师:就把这种感觉放到句子里,你来读(让这个孩子读) 【感受远】‎ 师:这么远的路,这么高的山,太远了,太难了,你再来读。 【高陡+远】‎ 师:何况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呀,大家一起读。 【高陡+远+负担重】‎ ‎7、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师:出示字卡:争。瞧,这就是争的篆书,上面一只手,下面一只手,两只手在抢东西,这就是争。挑粮路途遥远,山高路陡,危险重重,非常难走,可是红军战士都争着去。你看到了一群怎样的红军战士?‎ 生:不怕困难,勇敢,坚强。(板书:不怕困难)‎ ‎(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勇敢-勇往直前,坚强-坚韧强大,奉献---一心为党)‎ 师:身陷围攻不屈服,山高路陡不畏惧,这就是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红军战士。他们怎能不令人钦佩?一起读(出示句子: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C、第三自然段 ‎1、师:朱德也是红军战士的一员,作为全军总司令,除了这些,他面对的困难更多,你来读。‎ ‎(出示句子: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2、我把这个句子改一改,女生读上面的句子,男生读下面的句子。‎ 女读: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男读: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师:这样改,行不行?‎ 生:不行,一个整夜是说一天晚上在研究,整夜整夜的就是每天晚上都在研究。‎ 师:白天挑粮,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作战策略。你想说点什么?‎ 生:辛苦、很累、不容易。‎ 师:正是这份辛苦才换来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和一次又一次的胜仗,这就是我们战无不胜的朱德同志。全班一起读: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出示句子)‎ ‎3、师:他可是整个红军的总司令啊,就是这样一位红军总司令,他又是如何做的呢?‎ 生: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出示这个句子)‎ ‎4.师:孩子们,我们都来关注这三个短语,你发现了什么?‎ 穿着草鞋 戴着斗笠 挑起粮食 ‎ 师:点名学生读,有什么发现?(提示:字体变红)‎ 生:前面都有动词。‎ 师:前面动词,后面名词,而且这样相同结构的短语,连用三个,就把朱德挑粮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出示图。)‎ 对照图,再读读这三个词组,感受一下。‎ ‎5、这样的词语搭配你学会了吗?想不想牛刀小试一把。(出示图)‎ 这是15课大禹治水的插图,你能用这样的短语也来说一说吗?‎ 大禹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跟大家一起治理洪水。‎ 生:(2-3名学生回答)‎ 师:看来你们真正学会了这类词组,真棒。‎ ‎6、出示:大禹治水图片;起音乐 ‎ 师: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与百姓一块儿治理洪水,朱德不惧山高路陡跟战士一块儿挑粮。(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你来读;他可是红军队伍的总司令啊,白天挑粮爬山,晚上研究战略,多么辛苦,可是——你读;这一切,每个红军战士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我们一起读(齐读)‎ 师:你又读出一个怎样的朱德?‎ 生:不怕困难、不怕苦累,与战士一起吃苦。‎ ‎(一块儿变红)‎ 师:一块儿挑粮,一块儿爬山,一块儿面对困难,这就叫——同甘共苦。(板书:同甘共苦)‎ ‎7、起音乐:无论是刮风下雨,无论是山高路陡,从井冈山到茅坪的路上,都会有他们挑粮的身影。‎ 出示: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点名1个孩子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教师领读此句) (大家一起读: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8、大家看了怎能不心疼,你的心呢——疼,你的心呢——疼,我们的心都——疼。战士们也心疼啊,就把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出示: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师:拿字卡“不料”,你读,你读,大家一起读。‎ 师:料是想到的意思,那不料呢? ‎ 生:想不到 师:战士们藏起扁担,想做什么? ‎ 生:想让朱德找不到扁担就不能挑粮了。‎ 师:想不到的是什么? ‎ 生:朱德又找来一根扁担,还写上“朱德的扁担”。‎ 师:瞧,我们联系上下文就能理解词语的意思。‎ ‎9、师:朱德同志这样做,难怪——‎ 出示: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指名学生读)‎ 师:出示字卡敬爱,你读,你读。(放下字卡指着黑板说)孩子们,看,在这句话中,敬爱还可以换成哪个词?‎ 生:尊敬 敬重 ‎ 师:我们一起读这两个词语。战士们尊敬朱德----,敬重他与战士们-----?(引导学生看板书) 怪不得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 师:这就是伟大的朱德司令啊,他值得我们每个人用一生去——敬,去——爱。‎ 师:瞧,给词语找同义词,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 师:一根扁担,让我们认识了朱德这样一个伟大的领袖。这根扁担现在被珍藏在中国博物馆,这个动人的故事也被后人传颂。‎ ‎10、师:扁担二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写这两个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生:‎ 师:写好这两个字,写字微课来支招。请看老师范写。‎ 师:孩子们,在你的自主学习单上先把扁担二字描红,再各写一个。‎ 评价:(孩子们写,教师观察随机点评)瞧,这个孩子写得多好!他的扁字结构规范,占格正确(得一星) 这位同学的扁字,注意了关键笔画,撇舒展,横折钩突出了包围(得一星))这位同学字迹整洁干净(得一星) 写字姿势很端正(得一星)‎ 总体点评:同学们写的字真漂亮!‎ ‎1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文识字写字,大家表现得特别棒,最后老师奖励大家一个闯关小游戏。两大筐生字,你会读吗?‎ ‎12、朱德的伟大绝不仅仅藏在这根扁担中,老师为大家推荐阅读《朱德的故事》这本书,进一步感受领袖的伟大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