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1.50 KB
  • 2021-11-19 发布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第2单元 时、分、秒-教材分析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单元 时、分、秒 教材分析 时间是一类常见的量。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安排时间、遵守时间,应该抓 紧时间、珍惜时间。小学生需要知道一些有关时间的知识,具有初步的时间观念, 形成合理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 常用的时间单位主要有:年、月、日、时、分、秒。其中年、月、日是比 较大的时间单位,1 个单位时间都比较长,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复杂多变。时、 分、秒是较小的时间单位,1 个单位时间比较短,相邻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60。所 以,常用的时间单位分两次教学,第一次是本单元,先教学“时”“分”和“秒”, 第二次在三年级,教学“年”“月”“日”。 本单元主要包括这样一些教学内容:① 计量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的知识, 包括单位名称,单位间的进率,钟面上的 1 时、1 分、1 秒等。② 认、读、写钟 面上的时间,包括整时时间和非整时时间。③ 1 时、1 分、1 秒的时间观念,体 验 1 时、1 分、1 秒时间实际是多长,能做哪些事情,在现实情境里使用时间单 位。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 1 认识钟 面上的时针、分针,认、读、写钟面上的整时时间例 2 时、分的概念与进率,1 时、1 分实际有多长例 3 例 4 认、读、写钟面上的非整时时间例 5 秒的概念,秒 与分的进率,1 秒实际有多长练习二 巩固教学的时间知识,体验时间顺序与日常生活主要活动的关联认、读、 写钟面上的时间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它需要相关的时间知识为基础,这是教材 编排例 1 和例 2 的主要目的。 培养初步的时间观念是本单元的重要任务。为此,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体 验 1 时、1 分、1 秒实际有多长,大约能做哪些事情;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1. 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钟”,认、读、写整时。 钟表是计时的工具,十分普及。学生家里有,在学校和一些公共场合也能 经常看到。绝大多数学生都接触过钟表,知道钟表的用途。所以,“要知道时间, 就要学会看钟表”。 例 1 教学两个内容:一是认识时针和分针,因为钟面上的时间主要由这两 根针表示出来;二是整时的认、读、写。 (1) 认识时针和分针。 学生初步观察钟面,会注意钟面上的针和数。他们知道钟面上有两根针, 一根长、一根短,很自然地把长的针称为长针、短的针称为短针。以此为基础, 教材指出“钟面上的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从此以后,教学中应该规范地 使用针的名称。 (2) 认识整时。 钟面上的整时,特点很明显。分针指着“12”,时针正好指着某个数。像这 样,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教材分两步教学整时。第一步以 8 时为例,指出“分 钟指着 12,时针指着 8,是 8 时”,具体描述了钟面上 8 时两根针所在的位置。 同时还示范了 8 时的写法“8:00”。教学时应该告诉学生,“:”要写在“8”和 “00”中间偏下的位置上。第二步“试一试”,让学生说出和写出钟面上的几个 整时时间,概括地体会整时的分针一定指着 12,时针一定指着某个数;写整时, “:”的左边是时针指的那个数,右边是“00”。教材有意把 1 时、6 时、9 时、 11 时依次排列,学生顺次读写这些时间,随着钟面的变化,感受时间是按顺序 变化的。 2. 了解钟面上的“格”,教学 1 时、1 分的概念。 例 2 教学时间单位时和分,包括时与分的概念,时与分之间的进率。 (1) 认识钟面上的“格”。 钟面上的“格”是为了准确表示时间,有“大格”和“小格”之分。学生 观察钟面,一般不会仔细辨认格。为此,教材问学生“钟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 大格里有几个小格?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引导他们去关注钟面上的格,去数钟 面上的格。 首先要区分“大格”和“小格”。钟面上两个相邻数之间都是 1 大格,每个 大格里有若干个点,两个相邻点之间都是 1 小格。然后要知道大格的个数和小格 的个数:12 个数把钟面分成 12 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 5 个小格,整个钟面有 60 个小格。十分重要的是,学生应该熟悉从 12 到某个数之间,有几个大格,有几 个小格,这是辨认非整时时间所需要的能力。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沿着钟面的 12 个数,在钟面图的外面,依次写出小格的个数,并联系 5 的乘法口诀,记住 从 12 到 1 有 5 小格、到 2 有 10 小格、到 3 有 15 小格……到 9 有 45 小格、到 10 有 50 小格……到 12 有 60 小格。 (2) 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 时、分是常用的时间单位。教学时和分,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时、分的概念, 形成 1 时、1 分的时间观念。 例题指出:“时针走 1 大格是 1 小时,分针走 1 小格是 1 分”,这是小学生 应该具有的时、分概念。教材在钟面上用涂色的扇形表示出时针走的 1 大格和分 针走的 1 小格,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 1 时和 1 分的概念。 学生建立时、分的概念,应该体验 1 时有多长,1 分是多长。教材让学生进 行 1 分钟活动,如写字,踢毽、跳绳等,利用 1 分钟能写几个字、踢几下毽子、 跳几下绳,来感受 1 分钟有多长。同时,让学生联系一节课和课间休息时间,感 受 1 小时有多长。这些具体感受,使 1 时、1 分的概念不只是枯燥的语言讲述, 而是富有色彩的亲身体验的时间观念。 (3) 理解时、分之间的进率。 1 时是多少分?例题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发现:在钟面上拨 1 小时,看时针和 分针分别怎样转动,发现时与分的进率。严格地说,应该让时针走过 1 大格(因 为 1 时是时针走 1 大格的时间),看到分针同时走了 60 小格,于是得出 1 时=60 分。但准确拨出时针走 1 大格不太容易,比较方便的拨法是让分针走 1 圈,看到 时针同时走 1 大格,就能得出时与分的进率。 3. 认、读、写钟面上的非整时时间。 非整时的认读比整时难得多,尤其是接近整时而未到整时,更容易认错。 所以,教材安排两道例题教学非整时的认、读、写。先教学不接近整时的时间, 再教学接近整时的时间。 (1) 钟面上的不接近整时的时间。 钟面上,不接近整时的时间,时针总在两个数之间,分针总是指着某个小 格。一般来说,时针刚过了几,分针从 12 起走了几小格,这个时间就是几时几 分。教材没有把这个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看着钟面体会非整时的时针 与分针所在的位置,感受非整时的读写方法。 例 3 图呈现一小孩早上起床、吃早饭,与妈妈道别、到达学校等四个时间 的钟面。 第一个钟面上,是 7 时,小孩正起床。第二个钟面上,时针指在 7 和 8 之 间,分针指着 3,教材告诉学生:这个时间是 7 时 15 分,并写出 7:15。教学这 个时间,要引导学生体会时针在 7 和 8 之间,应该是 7 时刚过,8 时还没有到, 即 7 时多。还要引导学生体会分针指着 3,表示它从 12 起走了 15 小格,即 15 分。所以,钟面上的这个时间是 7 时过 15 分,也就是 7 时 15 分。写出这个时间, 应该在“:”的左边写 7,右边写 15。 第三个钟面上,时钟仍然在 7 和 8 之间,仍然是 7 时多。分针指着 6,表示 7 时过了 30 分。教材要求学生像这样观察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并尝试着自己 读写这个时间。 第四个钟面上,还是 7 时多,但分针指着 9。教材要求学生读写这个时间, 初步认识非整时,会读写这样的时间。 教学时,要让学生拨出这几个时间,在时针和分针的转动中,感受这些时 间分别是 7 时过 15 分、30 分、45 分,进一步体验 7 时 15 分、7 时 30 分、7 时 45 分的含义。 充分利用例题的内容,还可以把上述三个时间连起来,连续说出这小孩几 时起床、几时几分在吃早饭、几时几分离开家,几时几分到达学校。体验 7 时几 分都是 7 时过了、8 时不到。由于分针走的小格数不同,三个时间就不同。 (2) 较难辨认的时间。 接近整时的时间不是整时,由于时针似乎指着某个数,学生往往会读错写 错这样的时间。例 4 专门为解决这个难点而编排。 钟面上,时针几乎正指着 8,分针指着 11,这样的时间最难认读。必须使 学生清楚地知道,这个时间还没有到 8 时。钟面上的涂色扇形表示分针走了 55 小格,是 7 时过 55 分。钟面上的白色扇形,表示离 8 时还有 5 分。所以,这个 时间是 7 时 55 分。 钟面上,时针几乎正指着 8,分针指着 1,这个时间也接近 8 时。钟面上那 个涂色扇形表示分针走了 5 小格,应该是 8 时过 5 分,即 8 时 5 分。要写出这个 时间,“:”的左边是 8,右边一般写成 05。 4. 认识秒针,知道时间单位“秒”,体会 1 秒有多长。 在教学时、分之后继续教学秒,一方面增加有关时间的知识,另一方面可 以通过秒强化对分的体验。 例 5 把认识秒分成四步进行。首先在跑 100 米的场景里引出“秒”,让学生 感受秒是比较小的时间单位,计量不到 1 分的时间,可以用秒为单位。接着介绍 钟面上的秒针,用“最长”“最细”形象地描述秒针的特点,使学生一眼就能识 别秒针,并区别于分针和时针。然后利用钟面上 1 小格扇形色块,介绍秒针走 1 小格的时间是 1 秒,指出了秒的概念。最后同时观察钟面上时针和秒针的转动, 得到分与秒之间的进率是 60。教材安排的这四步,与前面教学时、分的过程差 不多,有利于学生把学习时、分的经验应用到学习秒的过程之中。 配合例 5 的“想想做做”,着重让学生体验秒的长短。跟着钟面上秒针的走 动,每秒拍一下手,利用这种节奏,不但体验 1 秒是相当短的时间,而且体验时 间就是这样一秒一秒地过去的。从 1 数到 60,比谁用的时间最接近 60 秒,要求 学生不看钟面,默默地一秒一秒地体验时间,检验他们对 1 秒时间的把握,同时 也在体验 1 分时间有多长。了解自己做一次深呼吸、从 1 写到 20、从教室前面 走到后面用的时间,也是在活动中感受秒,体会 1 秒虽然很短,但几秒就能完成 一件事情,渗透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这些活动要合作进行,在自己做各项活动时, 要请同伴帮助计时。如果有钟表,当然更好。如果没有钟表,可以按 1 秒 1 秒的 节奏,通过数数计时。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时,应教育他们尽量保持安静,困为 体验时间很需要安静的环境和平静的心态。 5. “动手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活动。 本单元编排的“动手做”,引导学生使用“立竿测日影”的方法进行一次计 时实践。 “立竿测日影”是古人的一种计时方法。其原理是:晴天,把一根竹竿直 立在地面上,会看到它的影子;同一天的不同时间(如上午 8 时和 11 时),同一 根竹竿的影长不同;邻近几天的同一时间(如都是上午 9 时),同一根竹竿的影 长基本相同;如果间隔天数很多,即使同一时间,同一根竹竿的影长会有明显差 距。 这次“动手做”需要的材料很简单,只要一块圆盘形硬纸板、一小块橡皮 泥和一根稍长些的小棒。制作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把橡皮泥固定在圆盘中心, 把小棒竖直插在橡皮泥上。应该注意的是,橡皮泥和小棒所在的位置必须固定, 不能移动。否则,会使活动的结果发生错误。 活动可以安排在双休日进行,教材十分清楚地讲述了操作方法。星期六上 午,把制作好的圆盘与小棒,固定在太阳能够照射到的地方,分别在 8 时、9 时、 10 时、11 时、12 时,把小棒的影子记录在圆盘上。学生会发现,时间越接近中 午,小棒的影子越短。星期日上午,把圆盘和小棒仍然放在昨天的地方,在 8~12 时之间,任意选择一个时间,看看这时小棒的影子。与昨天的记录相比照,估计 这时大约是什么时间。如果小棒的影子几乎和昨天记录的某个影子相同,那么现 在的时间就是昨天做这个记录的时间。如果小棒影子处于昨天记录的两个影长之 间,那么现在的时间应该在昨天做这两个记录的时间之间,大约是几时几分就能 估计出来了。 6. 练习二里编排了相当丰富的内容。 练习二为整个单元的教学而配置,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习惯是练习 设计的主要目的。 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是时、分、秒的概念。第 1 题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选择适当的时间单位,描述做这些事情各需要多长时间。例如,刷一次牙大约用 4(分),脉搏跳 10 次大约用 8(秒),夏天午睡大约用 1(时)等。选择适当的 时间单位,需要有正确的 1 时、1 分、1 秒的时间观念,这些观念在使用单位的 活动中,又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第 2 题比较每组的两个时间的大小,如 5 分○5 秒,60 秒○1 分,1 时○100 分等。这些大小比较涉及到 1 分、1 秒各有多长的 观念,以及时与分、分与秒之间的进率等基础知识。第 3 题,想着钟面回答“分 针从 12 走到 7,要走多长时间?”“时针从 12 走到 5,要走多长时间?”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答案要根据“分针走 1 小格的时间是 1 分”“时针走 1 大格的时间是 1 时”推想出来,是时、分概念的一次应用。 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间,是本单元的基本技能。第 4 题,要求学生分别 写出四个钟面上的时间。第 5 题,要求学生根据已经给定的时间,在钟面上画出 分针。这些练习都有助于学生正确辨认钟面上的时间。 教材还结合认读钟面上的时间,进行良好习惯的教育。第 6 题要求学生在 表格里填写自己每天的起床时间、上学时间、午餐时间、放学时间、睡觉时间, 蕴含着按时作息的教育内容。第 7 题对照着班级的作息时间表,说说钟面给出的 四个时间,以及这些时间同学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体会按时作息才能保障日常生 活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