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0 KB
  • 2021-11-19 发布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登鹳雀楼》教案 (2)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8.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欲”“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简单理解诗意,并从朗读诗句中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2、体会最后两行诗句所蕴含的“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一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简笔画 ‎ 一、导入 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学生都喜欢画画,今天老师也画一幅画送给大家好不好?(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高山、黄河、夕阳、鹳雀楼、诗人,每画一种,都让学生说出画的是什么。)‎ 师生共同板书课题:鹳雀楼(齐读)‎ 相机简介鹳雀楼,引出诗人王之涣 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一天傍晚王之涣来到黄河岸边,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大海。他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那么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呢?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到。小朋友,你能想个办法让诗人王之涣看到远处的风景吗?‎ 生(齐):登到最顶层!‎ 师(把诗人画到鹳雀楼顶层):我们来试试,哇!真的看到了!那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师:你太聪明了,和大诗人王之涣想的一样。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把他看到的和想到的写成了一首古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课件出示课文)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17课《登鹳雀楼》。‎ 师: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师:登什么?‎ 生:登鹳雀楼 师: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在“登”的后边做一停顿,让别人一听就知道,作者登上的这座楼叫鹳雀楼,再读课题:登/鹳雀楼 师:你懂的可真多!题目中的“雀和楼”都是本课的生字,仔细观察这两个字,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观察占格位置。(引导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识记生字)‎ 师:编歌谣“雀”:少写一笔,住多一横 师:让我们一起把“雀”字送回到田字格中(师范写,生书空)‎ 学生先描红,再临写。‎ 师:编歌谣,区分形近字。有木是高楼,有竹是背篓,用手搂一搂,数旁在后头。‎ 学生说关键笔画,描红临写“楼”‎ 二、 检查预习,指导朗读。‎ 师:课文预习了吗?‎ 师:这些生字都认识了吧?我们开火车读一读。‎ 师:这列小火车开的是又快又稳。谁能把这首诗读一读?‎ 师:通过预习,把古诗读的如此的流利,你们真了不起!老师想和大家比赛读这首诗好吗?‎ 师:那老师先来吧!请同学们做评委。‎ 生:给老师打一百分!‎ 师:谢谢同学们!大家为什么给老师打满分?‎ 生:因为老师读得很好!‎ 师:好在哪儿?‎ 生:老师的声音很响亮。‎ 生:老师有的地方读得快,有的地方读得慢,“白日”连起来,“依山尽”读得很慢,“黄河”这儿又停了一下,“入海流”每一个字都读得很重,“欲穷千里目”声音最高,“更上一层楼”这一句读得一个字比一个字高,就象在上楼梯一样。(师边听边在诗中画出停顿符号,着重号)‎ 生:老师还带上了表情读!‎ 师:没想到老师的秘密都让你们发现了!下面组内练读古诗,每组推选一名同学和老师比赛。‎ 师:同学们读的真棒,愿意和老师合作读一读这首诗吗?‎ 师:我们一起读题目,然后我读一行,你们读一行,注意要合作愉快哦。‎ 师:白日依山尽 生:黄河入海流 师:欲穷千里目 生:更上一层楼 师:合作真愉快!想不想再来一遍?‎ 师:那我们换个方式,这次我读的声音低,你们读的声音高,怎么样?‎ 师:白日依山尽 生:黄河入海流 师:欲穷千里目 生:更上一层楼 师:这样的合作是不是更有趣,现在咱班的男女生合作一次好吗?‎ 二、 体会诗意 师:同学们合作的太有默契了,现在让我们休息一下,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用那句诗可以描述此景呢?‎ 师:再看看到了什么?(奔腾的黄河水滚滚地流入大海)‎ 师:怎样才能看到更远的景色呢?‎ 师:只有站的高才能看的远,这就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同学们学的真认真,我们再来做个小游戏好不好?‎ 师:我说句子,你们接诗句,看谁厉害。‎ 师:傍晚,太阳靠着远处的群山慢慢落下。‎ 师:滚滚的黄河水流入大海。‎ 师: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四、拓展迁移 ‎1、小明演讲比赛得了第一名,但舅舅却对他说:“ 。” 鼓励他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作者登上鹳雀楼后看到了 , 。想到了 , 。‎ 五、背诵古诗 师:咱们班的孩子太棒了,我想现在有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古诗了,如果加上动作就更利于我们记忆背诵了,全体起立、、、、、‎ 师:自己加上动作试着背一背。‎ 师:会背了吗?谁愿意背给老师和同学听一听呢?‎ 师:放学回家后,谁愿意背给妈妈听?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好吗?想想,到家了应该怎么说?‎ 师:回家后,谁愿意背个姐姐听?现在我当你姐姐,你该怎么说?‎ 师:谁愿意背给奶奶听?现在,我当你奶奶,奶奶年纪大了,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师:请同学们回到家后,把这首古诗背给家里的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