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2.50 KB
  • 2021-11-19 发布

一年级语文上册9 日月明【教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9日月明 ‎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11个生字和日字旁1个偏旁。会写“木、林” 等5个生字和卧钩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学写笔画“卧钩”。‎ 难点 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1.识字写字。‎ 识字:“心”和“林”都是前鼻音,“明、从、双、众”四个生字都是后鼻音,放在一起强化认读,通过对比读,进一步区分、巩固前后鼻音。‎ 写字: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让学生先观察独体字的笔画占位,再观察合体字各部分的大小、高矮、宽窄,然后教师示范,指导学生练写。‎ ‎2.朗读指导。‎ 课文节奏明快,可以用打节拍的方式指导孩子朗读,在读中感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同时借助语境识字,进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理解运用。‎ ‎“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在理解句意上,教师不要着急讲述,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读懂了哪句话,是怎么理解的,再通过看图、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8‎ 第1课时 ‎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11个生字和日字旁1个偏旁。会写生字“木、力”。‎ ‎2.趣味化朗读儿歌,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好,教师听说有的小朋友已经能自己慢慢读课外书啦!真了不起!开学到现在,我们通过看图识字、对韵歌识字、象形识字等方法已经认识了很多汉字朋友,这些字大家还记得吗?(指名读生字。)大家的记性真好!‎ 今天教师要带领大家到汉字王国里去认识一些新朋友,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王国吧!‎ 二、板书导入,初识会意。‎ ‎1.看教师板书,这是“日”,这个“日”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太阳发光照亮大地。)继续,“月”字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想象一下:黑夜里,一轮明月送来光明。再看第三个字,左边是“日”字旁,右边挨着个“月”,读“mínɡ”,强调后鼻音。‎ ‎2.观察“明”字的构成部分,你们发现了什么?猜猜“明”是什么意思。(“明”字有日又有月,意思是光明、明亮。)‎ ‎3.和你们一样聪明的古人把日、月合在一起,又把日、月的意思合起来,用像这样的方法造出的字,就叫会意字。‎ ‎4.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很多像“明”一样有趣的字,它们都藏在儿歌里。齐读课题。‎ 借助生字“明”的教学,引起学生对会意字的兴趣,为接下来学习会意字做好铺垫。‎ 三、朗读课文,感知会意。‎ ‎1.先听教师范读。你们想读吗?‎ ‎2.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朋友帮忙。(分类出示生字)‎ 8‎ ‎(1)力 木 条 ‎(2)尘 林 森 心 ‎(3)从 双 众 ‎(1)力 木 条(指名读、小教师带读、找朋友读)‎ ‎(2)尘 林 森 心(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分别读)(读音上有什么发现?)‎ ‎(3)从 双 众(指名读、同桌互相读、小组读)(读音上有什么发现?)‎ ‎(4)去掉拼音,朋友读、齐读(指哪读哪)、开火车读。‎ ‎3.把生字送回儿歌。下面大家来读一读儿歌,教师想和你们合作读,师读“日月——”,你们读“明”。先试一下。(师生合作读)真聪明,一学就会。‎ ‎4.换个方式读儿歌:男生读前面半句,女生读后面半句。交换再读。‎ ‎5.跟着教师打拍子,边读边打拍子,齐读。‎ 初步感知课文,感受会意字的组成,依托学生对会意字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反复地读文,从读准字音、正确读文再到流利读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逐步让学生感知会意字的特点,加深对本课生字的记忆,为接下来学习会意字做好铺垫。‎ 四、写字指导。‎ ‎1.指导书写“木”。‎ ‎(1)出示生字“木”:它是一个独体字。第一笔是短横,在田字格什么位置?(横中线上面一点点)‎ ‎(2)师示范。(木:横微斜,竖要直;撇有尖,捺有角,撇、捺要舒展,但不超过竖。) ‎ ‎(3)学生临写。(先指导握笔姿势、坐姿;教师读一个,学生写一个。)‎ ‎(4)拓展:“林”的“木”字旁捺变点,左小右大,有穿插。调整再写。‎ ‎2.指导书写“力”。‎ 师:学习了“木”,让教师考考大家,我们应该怎么写好“力”这个字呢?‎ ‎(1)生小组交流讨论。‎ 8‎ ‎(2)师做示范,生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一些书写汉字的规律和技巧。本环节采用让学生先观察再汇报的形式,以学生主动为前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生字的笔画及位置主动观察,要比教师的客观描述效果更好,同时更能检验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 第2课时 ‎1.会写生字“土、林、心”和卧勾1个笔画。‎ ‎2.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一、趣读词语,练习说话。‎ ‎1.多媒体课件以“小青蛙过河”的形式出示词语:明月、力气、尘土、众人、从前、森林、中心、一条。教师组织学生先默读词语,再指名读词语。‎ ‎2.多媒体课件再次出示要求:请你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练习说,再举手汇报。‎ 二、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读着读着,教师发现儿歌里像“明”这样的汉字都藏着有趣的小故事呢!‎ ‎(1)“男”:考考你们,为什么“田”和“力”合在一起,就是“男”?先猜猜!看图,可能会帮到你们。‎ 8‎ 古时候,在田里面用力气干活的人是男子。女子呢,专门在家里纺纱、织布。所以古人把田和力的意思合起来,造出了上边田、下面力的“男”字,谁能演一演这个动作?(真是个小小男子汉!)‎ ‎(2)说到“尖”字,尖的东西有哪些?(笔尖、山尖……都是上小下大,所以是“尖”。) ‎ ‎(3)“尘”是什么意思?猜一猜。飘在空中的都是很小很小的土, 叫“尘土”“灰尘”。‎ ‎2.细看这几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每个字都是由一个相同的字组合成的,汉字多变,真有趣!)‎ 从 众 林 森 ‎(1)“二人”为什么叫“从” ?‎ 师:(生表演)这两个人在干什么?‎ 一个人在前面走, 一个人在后面跟着。‎ 师:后面的人跟着前面的人,就是“从”,意为“跟从”。‎ ‎(2)那三个人一起呢?看着“众”字,你想到了什么?‎ 在中国文化里,“三”有时候表示许多的意思,那这里三个人在一起就代表许多人,人多即为“众”。‎ ‎(3)现在我们来玩一个猜谜游戏:上看一棵树,下看两棵树,仔细看一看,还有许多树。这是什么字?(森)“森”表示什么意思?(很多很多的树。)‎ 两个木的“林”和“森”相比,谁表示的树木更多?‎ ‎ ‎ 小结:一棵树连着一棵树,就是一片树林;一片树林连着一片树林,就是森林。‎ ‎3.这些有趣的汉字都是由几个字合起来,又把意思合起来,表示新字的意思,这就是“会意字”。通过今天的学习,想必你们已经掌握了这种新的识字方法。‎ 8‎ ‎4.儿歌还有几行呢,请大家双手捧书,完整地读一遍。‎ 通过课件出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带动下,了解会意字的特点,理解每个字的含义,从而激发学生对会意字的探究兴趣。通过教师引导,再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识字,达到让学生习得识字方法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三、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1.指导书写“土”。‎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小组交流讨论。‎ ‎(2)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3)学生试写,教师巡视指导,进行评价。‎ ‎2.指导书写“林”。‎ ‎(1)出示“林”:学生观察“林”字里的“木”与“木”字旁有什么区别。‎ ‎①左右结构。‎ ‎②捺变点。两个木字交朋友,相互谦让。(看教师写,横微斜,木字旁捺变点,给右边“木”字的撇画留位置。)‎ ‎③再看右边的“木”,两个“木”大小一样吗?(右边的“木”大一点,高一点,双“木”挨着,两横几乎齐平,右横起笔略高于左横,左小右大,有穿插。)‎ ‎(2)引导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并进行评价。‎ ‎3.指导书写“心”。‎ ‎(1)注意“心”包含的新笔画“卧钩”的写法。‎ ‎(2)师示范卧钩的写法,卧钩像弯弯的月牙,不能写得太直。‎ ‎(3)生描红书写,教师反馈。‎ 四、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 8‎ 指导学生看看这几个熟字,说说自己的发现。(都是由两个熟悉的部分组成的。)‎ ‎1.猜字的意思。‎ 氵+目=泪(眼睛里面流出的水就是眼泪)‎ 人+木=休(人靠在树边歇息)‎ 不+正=歪(“不正”的意思就是偏斜)‎ ‎2.列举生活中碰到的类似的字。‎ 你们太棒了!这些都是会意字,课后可以猜猜它们的意思,也可以再找找还有哪些会意字,看谁找得多。小朋友们,认识汉字的方法有很多,在生活中处处可以学习汉字哦!‎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一些书写汉字的规律和技巧。本环节采用让学生先观察再汇报的形式,以学生主动为前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生字的笔画及位置主动观察,要比教师的客观描述效果更好,同时更能检验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 五、梳理小结。‎ ‎1.学生小结收获。‎ ‎2.教师小结。‎ 本篇韵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易于朗读记忆,前四句采用三字一顿的形式,揭示出会意字“合二字三字之意,以成一字之义,使人观之而自悟”。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以读促悟的方式,在学生理解会意字的造字规律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识字,理解字义,同时通过形象化的图片感知会意字,领略汉字的趣味性。本节课反思如下:‎ 一、创设情境,快乐识字。‎ 8‎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在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我先出示“日”“月”的图画,使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给他们以直观的感受,然后顺势说出会意字的解释。‎ 二、有扶有放,看见成长。‎ 教授生字时,我先直接出示生字,再简单说说意思,其实就是引导学生从字的构成上感知字义,如果没有前面“明”字的讲解作铺垫,学生也许不会主动去观察字的构成。这样,“明”字的讲解也就起到了一个铺垫的作用,成了“扶”和“放”的过渡桥梁,而且学生识字的自主能动性也体现得更加明显。‎ 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书写汉字的规律和技巧。在学习生字的环节,我采用让学生先观察再汇报的形式,以学生小组交流合作为前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生字的笔画及位置主动观察,要比教师的客观描述效果更好,同时更能检验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