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6.00 KB
  • 2021-11-20 发布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秋天的雨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6 秋天的雨 第二课时 ‎1.会写13个字及带有这些字的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从哪三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3.品味文中的语言,积累、运用语言。‎ 重点 会写13个字及带有这些字的词语。‎ 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从哪三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引述: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下面请再读读课文第2、3两个自然段,看看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2.学生自读。‎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丰富想象。‎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 ‎(1)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2)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3)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是怎么被香味勾住的。‎ ‎(4)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5)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1)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2)指名读,生评、师评。‎ ‎(3)小组内合作交流: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会对好朋友说些什么?‎ ‎(4)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在进行具体、丰富地想象后,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准备过冬的。‎ ‎(5)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小喜鹊________,小松鼠______,小青蛙______。松柏_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_____,‎ 2‎ 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先让学生说说其他动植物是怎样准备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我们想要补充的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3.合作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用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好这段话。‎ ‎(2)联系全文内容,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3)引导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指导学生在课余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做好铺垫。)‎ 四、总结课文,理清脉络 师:同学们,课文我们已经整体学习了一遍。你们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 总结:开头说秋雨带来了秋天,是总起;结尾说秋雨带来了丰收和欢乐,是总结;中间三个自然段分别从颜色、气味和提示冬天的到来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美好。‎ 五、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盒、颜、料、票、飘、争、仙、闻、梨、勾、油、曲、丰。‎ ‎2.让学生观察生字,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 ‎3.教师范写“勾”,强调里边是“厶”,不要写成“丶”。‎ ‎4.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5.听写。‎ ‎6.小组内互改并纠正。‎ 六、拓展迁移,布置作业 ‎1.和同桌互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迁徙的季节》。‎ ‎2.播放春夏秋冬下雨时的情景,写一写你所看到的雨景。‎ 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 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听中想象,在交流中感悟。特别是在第2自然段的品悟中,通过赛读、出错背,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掌握背诵的方法,使背诵指导有的放矢,背诵的效果由此可现;适时的句子仿写,使学生有例可循,仿写起来轻而易举。最后的雨景仿写,我尝试打破封闭的教学体系,从“小课本”“小课堂”中走出来,树立开阔的教学视野,重新建构开放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宽广的心境中,在活跃的状态下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这样教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