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 MB
- 2022-04-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课文讲解朗读课文第1—10自然段,思考:面对魏校长的问题,周恩来是怎样回答的?说明了魏校长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庄重的,值得讨论的。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出周恩来回答问题时的铿锵有力,态度认真而坚决。神态描写,表现了周恩来默不作声、陷入沉思的样子。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杯!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这段话对魏校长进行了心理和语言描写,把这个孩子的年龄和志向作对比,表现了这个孩子抱负的远大和胸怀的博大,也形象地写出了他对自己听到的回答难以置信的样子。写出了魏校长内心的震撼,侧面写出周恩来志向的远大。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魏校长的神态和语气表现了他对周恩来的回答赞许有加,赞叹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远大的抱负,对周恩来大加赞赏。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这句话用了设问的形式,介绍了回答问题者的身份。设问是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能达到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的效果。思考: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写一写:你能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个吗?你也许以为植物都是不能运动的吧?不是。有的植物不但能够运动,而且还会“跳舞”呢!
默读课文第11—14自然段,思考:为什么伯父告诫周恩来不要去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玩呢?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被外国人占据?为什么呢?”“中华不振哪!”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伯父说的话和叹气,表现了他对中华不振,中国人没有尊严的社会现实感到很愤懑和无奈。
十二岁的周恩来当然不能完全明白伯父的话,但是“中华不振"四个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却让他难以忘怀。说明了伯父的话和表情对周恩来产生了心灵上的影响和撼动。
朗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思考:周恩来偷跑去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亲眼目睹了什么?立下了什么志向?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说明了在中华不振的情况下,中国人完全没有地位,连自己的巡警局也不帮自己。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紧握着事头”写出了围观的中国人的愤怒,然而由于中华不振,大家只能用言语来安慰受害者,这句话用了反问的语气表现了对中华不振的无奈。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却受外国人的欺负,生活得没有一点尊严和权力,让周恩来对“中华不振”有了深刻的认识。
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写出了周恩来苦苦寻求中国出路的方法,这个问题像火一样燃烧着,刺痛了他,提醒着他不忘民族大业的实现。
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读书名言1、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2、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3、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4、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6、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8、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知识拓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结构耳闻中华不振:伯父告诫周恩来不要去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玩儿目睹中华不振:看到妇女亲人被外国人轧死却遭到训斥立志振兴中华:拯救祖国和人民国立才民强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在目睹了中国人因为国家贫穷受人欺凌的社会现实之后,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表现了他博大的胸襟、远大的志向和爱国主义精神。课文主题
一、划去括号内书写错误的汉字。严(肃萧)清(晰析)胸(坏怀)(租祖)界(疑颖)惑训(斥诉)随堂小练
二、选词填空。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之后,同学们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恩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为明理而读书为家父而读书为光耀门楣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那不是我们中国的地方吗?(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仿写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洁白的雪花像飘飘扬扬的柳絮一样漫天飞舞。那是我们中国的地方。
相关文档
- 四年级上语文课件19-一只窝囊的大2022-04-0633页
- 四年级上语文课件第二单元习作:推荐2022-04-0618页
- 四年级上语文课件四年级上册语文课2022-04-0629页
- 四年级上语文课件人教统编版四年级2022-04-0625页
- 四年级上语文课件习作:推荐一个好地2022-04-0618页
- 四年级上语文课件18-牛和鹅【第1课2022-04-0636页
- 四年级上语文课件四年级上册语文课2022-04-0629页
- 四年级上语文课件11-蟋蟀的住宅【2022-04-0642页
- 四年级上语文课件-2走月亮教学课件2022-04-0621页
- 四年级上语文课件四年级上册语文课2022-04-06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