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2 MB
- 2021-11-2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古诗三首4
山行
[唐]杜牧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助读资料 当堂检测
第一课时
秋
季
这么美的景色,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领略一下吧!
杜牧 :(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
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
齐名,世称“小李杜”。
走近作者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重点)
2.背诵课文,默写《山行》。(重点)
3.初步感知古诗大意。(难点)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自读提示
石子小路。
【寒山】
【石径】
【生】
【坐】
因为。
深秋时节的山。
产生,生出。“白云生处”指山的深处。
理解词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检查自读情况
石 歪
我会写
jìng xié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诗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
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
还要红。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的前两句: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
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
势。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
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
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
课文整体感知
诗的后两句: “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①
点明写傍晚之景。②傍晚晚霞和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格外美丽。
③诗人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表达对红叶喜爱。④停车久,观
察细才能悟出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霜叶
红于二月花”,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深秋的枫叶形象生动,这
是全诗的中心句。 “红于”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
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诗人通过描写了一幅
秋景图,表达对红叶的喜爱之情,赞美秋天的美丽。
《山行》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从哪
些地方发现的?(核心问题)
这是课后第2题哦!
《山行》这首诗写的是秋天的景物。从“寒山”
“霜叶红于二月花”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寄扬州韩绰判官》
积累:诗人杜牧写秋景的诗句还有:
寒山石径(斜)
枫林(红)
白云(生处)人家
山行 热爱
课文结构
《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描写和赞美深秋
山林景色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
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
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串珠问题1)
课文主旨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
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作者
主要以秋天为主题,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
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
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激发了我们对
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了解,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课堂小结
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点拨:背诵课文,一定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的
最好。默写一定要注意写完整,包括题目、作者、
内容、标点符号。
这是课后习题1哦!
古诗三首4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助读资料 当堂检测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赠刘景文》
作者: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
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
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
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
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
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
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
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走近作者
《赠刘景文》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
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此诗虽似写景,但每句都
切合刘的身世,并用以勖勉对方。这在苏诗中确属
精心之作。我们必须透过表面的景物描写,才能领
略诗中的积极涵义。
写作背景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重点)
2.背诵课文。(重点)
3.初步感知古诗大意。(难点)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自读提示
送 景文 缺 有
霜枝头 子 黄 绿
ào jūn chén jú
zèng liú cán yóu
我会认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最
【刘景文】
【擎】
【傲霜】
【君】
【正】
【橙黄橘绿】
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诗人的好朋友。刘景文名季孙,原籍开封,是
北宋名将刘平的小儿子。
举,向上托。
理解词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表面意思“橙子将黄,橘子犹绿”,指秋季景物。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检查自读情况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
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
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
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诗的前两句:这两句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
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
寒的形象。
读了这两句脑海中出现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
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荷花已经黄的、白的、紫
的……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秋雨中枯黄、卷曲的花瓣,随风飘落,
但是还是不肯低下高傲的头颅,仍然露出孤高之态。
课文整体感知
诗的后两句:这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冬景虽
然萧瑟冷落,但硕果累累、成熟丰收,而这一点恰恰是
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
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
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
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天哪些自然景物?你还知道秋天哪
些景物是什么样?(核心问题)
这是课后第2题哦!
《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季的景色,从枯荷(荷尽已无擎雨
盖)、残菊(菊残犹有傲霜枝)、“橙黄橘绿时”这些地方发现的。
我还知道秋天秋天的风,卷起了片片黄叶,在街道和巷子里吹。又到
家家户户储存秋菜的季节了。大白菜、土豆、萝卜、冬瓜……堆满了
菜店的棚子。田野里那好闻的气味。红薯地都翻过了,玉米秸已砍倒,
摘完棉花的花棵立在地里。经过秋霜的红薯秧,叶黑黑的,一团团堆
在地头,发出一种甘甜的味道。……(只要能体现秋天的特征就可)。
古诗的朗读要注意在诗句中适当的停顿,这样有节奏读,
听起来才会有美感。不同字数(五言诗、七言诗)的诗有不
同的节奏。
七言诗的诵读节奏基本句式应为上四下三,或上二中二
下三。一般七言诗我们都是后三字和前面的四字分为两个大
节奏来读,也就是上四下三读法。
试试用上四下三的停顿节奏读本课的三首诗。
七言诗的朗读
荷尽已无
菊残傲霜
橙黄橘绿
赠刘景文 乐观向上
课文结构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
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
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诗人一反
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唤起学生面对生活
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主旨
《赠刘景文》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
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
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
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
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唤起了我们面对生
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课堂小结
寒山 残菊 萧萧梧叶
枫林 霜叶 橙黄橘绿
点拨:注意放到理解古诗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想
象,只要能体现秋天的情景就可以。
读下面两行词语,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参考答案:
寒山:寒山是深秋时节的山,此时山上的树木叶子五彩
缤纷的,秋菊开得正艳,柿子树上挂满了柿子迎面凉爽的风
吹过来……
残菊:眼前出现黄的、白的、紫的……各种颜色的菊花
在秋风秋雨中枯黄、卷曲的花瓣,随风飘落,但是还是不肯
低下高傲的头颅,仍然露出孤高之态,移情手法写出了菊的
内在精神,示人以凛不可犯的气概。
萧萧梧叶:萧萧秋风吹过来,梧桐树的叶子被风卷着,
恋恋不舍地飘落下来,在地面上又跟着风奔跑着,梧桐叶送
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感
到有些寒意时……
枫林:高大的枫树已被火红的枫叶所笼罩,在经过雨水
的洗涤之后,原本火红的枫叶显得格外妖艳,加之地上厚厚
的落叶,天地仿佛已连为一体。配合着枫林间的雨雾,给人
一种身临仙境般的感觉。
霜叶: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
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
橙黄橘绿:秋天的风,卷起了片片黄叶,在街道和巷子里
吹。又到家家户户储存秋菜的季节了。大白菜、土豆、萝卜、
冬瓜……堆满了菜店的棚子。田野里那好闻的气味。红薯地都
翻过了,玉米秸已砍倒,摘完棉花的花棵立在地里。经过秋霜
的红薯秧,叶黑黑的,一团团堆在地头,发出一种甘甜的味
道。……(只要能体现秋天的特征就可)
古诗三首4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第三课时
初读
感知
品读
释疑
结构
主旨
助读
资料
当堂
检测
课堂
拓展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他
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
句最佳。主要作品:《游园不值》
《嘉兴界》《访隐者》《四朝闻
见录》等。
走近作者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进
而理解古诗文。(重点)
3.学习一组写秋景的古诗,感受作者对秋天的赞美,
体会借景物描写抒发的情感。(难点)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自读提示
逗
tiǎo
我会认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旅客思乡之情。
【夜书】
【萧萧】
【梧】
【客情】
【知】
【挑】
【促织】
【篱落】
晚上写。
风声。
理解词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猜想。
俗称蟋蟀,也叫蛐蛐。
梧桐树。
读作“tiǎo”,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篱笆。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检查自读情况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挑
tiǎo(挑促织)
tiāo(挑选)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读一读:小孩们精心挑(tiāo)选了两只看上去很勇猛的蟋蟀,
用竹竿挑(tiǎo)逗它们斗起来,吸引了很多大人围观。
•
•
多音字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
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
夜深了,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的前两句:“寒”字一语双关,不仅写出秋风的寒
凉逼人,更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不如意。一“送”一
“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梧叶摇落,萧萧作响,
江上秋风寒气袭人,写出了秋意的清冷,表达了游子漂
泊流浪、孤单寂寞得凄凉之感。
课文整体感知
诗的后两句:这两句描写了儿童挑灯夜捉蟋蟀的生活
场景,自然容易引发作者的联想。她回想起自己的童年
时代也是如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想起家乡得温馨美
好。儿童无忧无虑、活泼天真得举动,巧妙地反衬出了
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及对家乡得思念之情。
《夜书所见》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什么,想
到了什么?(串珠问题3)
《夜书所见》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秋叶、秋
风、秋江、秋灯、想到了儿童在明亮的灯光照耀下挑
促织。
近处
夜书所见 思乡怀亲
梧叶送寒声
秋风动客情
远处
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
课文结构
《夜书所见》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
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
夜思念家乡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主旨
概念:借景抒情(诗人写景物是为了把自己的想法、感
情表达出来)是古诗的主要写法,由于古诗离我们的生
活已经很遥远了,要想准确把握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
借助作者写诗时的背景资料,会容易很多。
运用:比如《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情感把握,就要读一
读刘景文、苏轼写诗的背景资料,才会把握得准确。
借助资料理解古诗
想象
想象是我们写好作文的一种必备能力,读
词语想画面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举例:
比如读古诗《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看到“枫林”脑海
中就出现这样的画面:秋天来了,一丝微凉的秋风拂过,有点丝丝
的寒意!也带来漫天的树叶纷纷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
像黄莺展翅飞翔,还有的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地旋转着飘飘而下。
我看看这儿,看看那儿。突然,一片“火光”,不对,是一片片红
云映入眼帘。我走近一看,原来不是火光也不是红云,而是一片枫
树林,那枫树林格外动人,一层层、一段段、红的鲜艳、红的可
爱……衬着白云蓝天格外的艳丽,我心中不由发出感叹:我爱这如
诗如画般的枫林之季!
练一练:
读古诗《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
中“萧萧梧叶”会想到什么景象?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客游在外,因
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联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
生活。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在体会
古诗感情的同时,我还学习了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
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文的方法。
课堂小结
这三首诗都是写秋天的景物的,学完后我们组织一
次“秋天的诗歌诵读会”吧!建议如下:
拓展延伸
1.自己收集不少于3首写秋景的诗;
2.先自己练习朗读,再读给家人听,听听他们的建议;
3.做好朗诵的准备,形式多样:可以诗配画、可以表演(跳
舞、歌唱)、也可以做成PPT配上音乐诵读……
和杜录事题红叶
【唐】白居易
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
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
连行排绛帐,乱落剪红巾。
解驻篮舆看,风前唯两人。
思考:背诵这首诗,借助资料思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推荐阅读
思考:
1. 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 从“冷”“凉”读出诗人要表达什么感情?
秋 夕
【唐】杜 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yíngpíng
石径斜( ) 赠刘景文( )
寒山( ) 挑促织( )
橙( )黄橘( )绿 霜叶( )
hán
shuāng
一、给加点字注音。
• •
•
• •
•
xié zèng
tiǎo
chéng jú •
1.远上寒山石径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停车坐爱枫林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是橙黄橘绿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江上秋风动客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知有儿童挑促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秋时节的山。
因为。
橙子将黄,橘子犹绿。
挑动旅客思乡之情。
用细长的物件逗引蟋蟀。
二、解释加点的字或词。
• •
•
• • • •
• • •
• • •
相关文档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时练习2021-11-2049页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课2021-11-2074页
- 23《海底世界》第二课时同步练习2021-11-202页
- Unit 4 新版-牛津译林版 2018-20192021-11-206页
- 四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部编版四年级2021-11-2050页
- 三年级数学《周长的练习课》教案2021-11-2013页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2021-11-202页
- Unit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 第2021-11-203页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2021-11-208页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应用题分类练习2021-11-2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