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2 MB
  • 2021-11-23 发布

三年级语文上册17课古诗三首

  • 5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古诗两首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 唐 ] 李白 李白 (701 ~ 762 年 ) ,字 太白 ,号 青莲居士 ,四川人, 唐代 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 杜甫 并称 “ 大李杜 ”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 “ 诗仙 ” 。 1 、望 ---- 看,往远处看。 2 、开 ---- 断开。 3 、至 ---- 到。 4 、此 ---- 这里。 5 、回 ---- 回旋。 6 、孤 ---- 单独。 7 、帆 ---- 船。 说出你的新发现 1. 作者笔下的天门山有什么特点?聪明的你知道吗 ? 2. 谁能够说说这首诗里描绘了多少种事物 ?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小资料袋: 1 、 2 句的诗意: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湾,向北流去。 3 、 4 句的诗意: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自测检验 1. 天门山在什么地方? 2. 你能背出这首诗吗? 3.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你能背出李白的其他诗吗?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 “ 东坡居士 ” ,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 “ 三苏 ” ;与汉末 “ 三曹父子 ” (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家三口人都被评为唐宋八大家。苏轼的作品有 《 东坡七集 》《 东坡乐府 》 等。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 宋 ] 苏轼 湖:指杭州西湖。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形容云雾迷茫。 词语注释 潋滟 空蒙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波光闪动的晴天景色真好,云雾迷茫的雨天景色也很奇妙。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若把西湖当作是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妙多娇。 这首诗是写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 音乐欣赏 苏堤春晓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宋 ]  苏轼          [ 宋 ]  杨万里 黑云翻墨未遮山, 毕竟西湖六月中, 白雨跳珠乱入船。 风光不与四时同。 卷地风来忽吹散, 接天莲叶无穷碧, 望湖楼下水如天。 映日荷花别样红。 欣赏 断 切断 中断 楚 清楚 楚国 孤 孤独 孤单 帆 帆船 杨帆 望洞庭 (唐)刘禹锡   刘禹锡( 772 - 842 ),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易称作 “ 诗豪 ” 。他的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作者简介 洞庭湖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侧。为 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著名诗人 范仲淹 来到洞庭,留下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经典之作。 望洞庭 唐 白居易 湖光 / 秋月 // 两相和, 潭面 / 无风 // 镜未磨。 遥望 / 洞庭 // 山水翠, 白银 / 盘里 // 一青螺。 望 洞 庭 思考:诗人是站在什么角度看洞庭湖的? 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诗人是从远处看洞庭湖的,从 “望”字可以看出来。 书写庭 湖光秋月两 相 和 , 潭面 无风镜未磨。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 湖光秋月相互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 相:相互。 古代铜镜 “ 镜未磨 ”,古代的镜子是用铜制做的,镜表面需要经过打磨。 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朦胧中带着一种 宁静、柔和的美 。 洞庭湖其实面积很大,方圆数百里。说“ 潭面 ”,是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潭, 意味着作者十分广阔的胸怀 。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 青螺 。 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 从远处看 ,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古诗中有三个比喻句,你能找到吗? 没有一丝风吹过,静静的湖面像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像白色的银盘。 ___________________像洞庭湖中的一颗青螺 没经过打磨的铜镜 洞庭湖 苍翠的君山 《 望洞庭 》 描述了一幅优美的秋月洞庭图,抒发了作者对洞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这首诗的妙处, 全在于几个生动的比喻。 它们不但表现了月下洞庭的迷人景色,而且人对面映衬出诗人自己的形象:浩瀚无边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不过是一面铜镜,一具银盘,美而神秘的君山,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螺壳。如果不是站得高、看得远,如果没有宽广阔大的胸怀,要这样视大为小,举重若轻,那是不可能的。 练习: 1、《望洞庭》的写作顺序是从( )到( ), 表达了作者( )之情。 诗中描写的是( )的景色。主要写了 ( )、( )、( )、( ) 四种景物。 2、《望洞庭》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分别把 ( )比作未磨的铜镜;后两句把 ( )比作了( ),把( )比作了( )。 3.《望洞庭》是 代诗人 写的,作者 借助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秋月映照下的 洞庭湖的美景,表达了诗人( )的美好感情。 近 远 对洞庭湖的喜爱 洞庭湖美丽 洞庭湖 秋月 静水 君山 比喻 洞庭湖水面 洞庭湖 白银盘 君山 青螺 唐 刘禹锡 热爱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