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0.50 KB
  • 2021-11-24 发布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6灰雀教案新人教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6灰雀 ‎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郊、养”等13个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4.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2.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难点 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1.识字写字教学 教师可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本课生字。“宁、仰、诚”都是后鼻音,“仰”“或”在字形上分别容易和“迎、柳”“成”混淆,可让学生在词语中辨析字形,如“仰望——欢迎——柳枝”“或者——成功”。‎ 还可以在学生自主熟读的基础上,出示“列宁、惹人喜爱、仰望、面包渣、或者、可惜、诚实”等词语,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几个来说说课文的内容,在运用词语的过程中巩固识记。‎ 本课要求的会写字中,左右结构的字要提示学生注意笔画的变化。比如,“粉”“粒”中的米字旁最后一笔、“郊”中的“交”最后一笔都由捺变成点,左右部分应写得紧凑些。‎ 还有几个易写错的字,要提醒学生注意。比如,“雀”的下边部分右边有四横,要与“住”区分;“或”不要少写右边的一撇和一点;“男”字的上部,“田”中间的一竖与下部“力”的一撇是分开的两笔。‎ ‎2.朗读课文 这篇课文的人物对话很有特色。两个人物的心理活动不同,对话中所要表达的内涵不同,语气也不同。教学时要采用多样化的形式来练习朗读。‎ ‎3.积累运用 文章刻画人物形象主要利用人物的语言和神态。在教学时,将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从而感受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1.预习提纲 ‎(1)通过查阅字典认识本课生字。‎ 10‎ ‎(2)搜集有关白桦树和列宁的资料。‎ ‎(3)搜集灰雀的资料和图片。‎ ‎(4)初读课文,学会利用识字方法记忆会认字字形,能用生字进行组词,能对会写字生字归类,结合自己掌握的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5)再读课文,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通顺,并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郊、养”等13个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图片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请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课件出示:‎ 列宁(1870—1924),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主义创始人,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缔造者,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并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主席。‎ 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灰雀)‎ 10‎ ‎3.指导书写:“雀”字的下边部分右边是四横。“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课件出示灰雀图片)‎ 雀:甲骨文 = (小)+ (隹,鸟),表示体型小的鸟类。造字本义:名词,一种在居民区活动的体型小巧的鸟,喜欢在地面连飞带跳。‎ ‎4.《灰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为了这只可爱的灰雀,列宁和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去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利用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列宁的了解,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而“雀”这个字是会写字,直接结合鸟的外形和象形字来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字形,理解字义。‎ 二、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会认字的生字卡片,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3)课件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列宁 胸脯 惹人喜爱 仰望 面包渣 或者 可惜 诚实 ‎①请同学当小老师领读。‎ ‎②重点指导“宁、仰、诚”都是后鼻音。‎ ‎③形近字区分:“仰”“或”在字形上分别容易和“迎、柳”“成”混淆,可让学生在词语中辨析字形,如“仰望——欢迎——柳枝”“或者——成功”。‎ ‎3.分类写字。‎ ‎(1)课件分类出示本课生字:‎ 课件出示:‎ 养、谷、男、肯 郊、粉、粒、冻、冷、惜、诚 或、者 ‎(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结构,你发现了什么?‎ ‎(3)指导书写。‎ 左窄右宽:粉、粒、冻、冷、惜、诚 10‎ 左宽右窄:郊 半包围结构:或、者 ‎(4)教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郊”,上下结构的字“男”和半包围结构的字“或”。学生练习书写。‎ 郊:“郊”中的“交”最后一笔由捺变成点,左右部分可以写得紧凑些。‎ 男:“男”字中“田”中间的一竖与“力”的一撇要分开,是两笔。‎ 或:第一笔横要短,稍向上斜,斜钩要舒展,最后一笔是右上角的点。‎ 养:羊字头的三横长短有变化,间距要均匀。‎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4.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5.理解词义,并说一下你是怎么理解记忆的。‎ 课件出示:‎ 胸脯:指胸部。‎ 婉转:(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惹人喜爱:引起人们的喜欢和爱护。‎ 严寒:(气候)极冷。‎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指好的思想行为);不虚假。‎ 同桌讨论后回答。‎ 生1:“婉转、诚实、自言自语”我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的,比如:“婉转”,公园的小树林里小鸟的叫声就可以用“婉转”来形容;“诚实”,生活中经常用到,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自言自语”,我的同桌就经常自言自语。‎ 生2:我遇到不太理解的词语,经常请教字典这位老师。‎ ‎6.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7.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找一找,画一画。‎ 这篇课文有好几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有表示时间的词语,谁能找出来?‎ ‎(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 ‎(2)填一填,梳理分段。‎ ‎①依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想一想,在每一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 ‎②课件出示填空。(引导学生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课件出示:‎ 有一年冬天,列宁看见______________。‎ 一天,那只_________的灰雀____________,列宁遇见了____________,并与他交流。‎ 10‎ 第二天,列宁又看到__________________。‎ ‎(3)总结课文内容。‎ 尝试把三个时间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桌交流,指名说。‎ ‎(4)小结:我们根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了三个部分,读懂每个部分的意思,再把三个部分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对于刚跨进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概括主要内容是一个难点。精心设计“画一画、填一填”的步骤,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归纳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三、学习首段,体会喜爱。‎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体会灰雀的“惹人喜爱”。‎ 课件出示:‎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1)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2)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 ‎(3)课件出示灰雀在树枝间来回跳动的视频,借助动画,理解“来回跳动”。‎ 师:想象一下,这三只灰雀,一会儿从这边的树枝跳到那边的树枝,一会儿从那边的树枝跳回这边的树枝,这就是在树枝间“来回跳动”。‎ ‎(4)感受“婉转地歌唱。”(播放鸟儿婉转的鸣叫声)‎ 师:你听,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短,一会儿长,像唱歌一样,抑扬顿挫、变换调子。这就叫“婉转”。‎ 这三只灰雀确实不一般,让人看了就喜欢,真是——(引导说)惹人喜爱。‎ ‎3.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列宁喜爱灰雀吗?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课件出示:‎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2)引导学生抓住“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现了列宁对这三只灰雀喜爱的程度很深。列宁不仅欣赏灰雀的歌唱,还给它们带来了食物,进一步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4.教师引读体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5.指导朗读。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10‎ ‎6.巧妙结尾,设置悬念:‎ 师: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 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而言,词语的学习要联系文本并结合实际生活,所以在第一部分的学习中,聚焦“列宁喜欢灰雀”,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感悟。首先是灰雀“惹人喜爱”,其次是列宁的言语和行动表现了他对灰雀的喜爱。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通过创设情境想象、还原画面,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2.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3.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听写词语:‎ 灰雀 郊外 养病 粉红 谷粒 男孩 或者 冻死 可惜 肯定 诚实 ‎2.教师相机订正书写错误的字词。‎ ‎3.课件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设计意图:‎ 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始终追求的目标之一。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地灵活运用听写这一教学手段,既能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又能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构建完整的语文学科知识体系,对教学效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精读课文,感悟两种不同的“爱”。‎ ‎1.自由读课文第2~10自然段,看看哪几段话是列宁讲的?哪几段话是小男孩说的?找出来。‎ ‎2.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对小男孩说了什么呢?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课件出示列宁说的第一句话。‎ 课件出示:‎ 10‎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①细读这一句话,列宁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焦急)‎ ‎②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③指导朗读:朗读时,读出列宁找不到灰雀时焦急、难过的语气。‎ ‎(2)课件出示列宁说的第二句话。‎ 课件出示:‎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①细细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列宁很担忧灰雀,不知道灰雀是生还是死。)‎ ‎②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③指导朗读:读出担心、焦虑的语气。‎ ‎(3)课件出示列宁说的第三句话。‎ 课件出示:‎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①引导学生抓住“多好”“可惜”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惋惜之情。‎ ‎②师:如果现在我就是那个小男孩,你怎样读才能打动我呢?‎ ‎③指名读。‎ ‎④指导朗读:带着喜爱和惋惜的语气读。‎ ‎⑤小组讨论交流:列宁的话是说给自己听的吗?‎ ‎(列宁的话一方面体现了对灰雀的担心和惋惜。另一方面他是想用自己的情绪感染男孩,引导男孩认识到错误。这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及对男孩的尊重与爱护。)‎ ‎(4)课件出示列宁说的第四句话。‎ 课件出示:‎ 列宁问:“会飞回来?”‎ ‎①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问话的含义。‎ ‎(列宁的问话中饱含着喜出望外的心情。)‎ ‎②齐读,指名读,同桌互读。‎ ‎③指导朗读:朗读时,要用惊讶、高兴的语气,语调上扬。‎ ‎④列宁的关心、惋惜、焦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呢?(爱)‎ ‎3.同学们,灰雀去哪儿了呢?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说一说。‎ ‎(1)课件出示男孩说的第一句话。‎ 课件出示:‎ 10‎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①小组交流汇报。(灰雀被男孩捉走了,后来男孩又把灰雀放回来了。)‎ ‎②这句话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说话断断续续。从男孩说话吞吞吐吐可以推测出灰雀不见了和他有关。)‎ ‎③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因为他很喜欢这只灰雀。)‎ ‎(2)课件出示男孩说的第二句话。‎ 课件出示:‎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①“会”“一定会”说明了什么?‎ ‎(表明男孩的内心已经受到震动和感染,他要改正自己的错误。)‎ ‎②此时男孩的内心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生:坚定。‎ ‎③指名读。指导朗读:读男孩的话语时要坚定,重读“会”“一定会”。‎ ‎(3)课件出示男孩说的第三句话。‎ 课件出示:‎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①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男孩做了什么决定?‎ 生:改正错误,把灰雀放回来了。‎ ‎②是谁让男孩改变了想法?(列宁)‎ ‎③指名读。‎ ‎④指导朗读:“一定”“肯定”要重读,语气要比上一次更加肯定,更加强烈。‎ ‎⑤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 ɑ.小组交流汇报。‎ b.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把灰雀捉回家圈养起来,这是小男孩表达自己爱的方式。)‎ ‎⑥教师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4.分角色朗读。‎ ‎(1)全班分成两组,一组读列宁的话,一组读男孩的话,教师读叙述部分。‎ ‎(2)去掉叙述部分,直接读对话。‎ 设计意图:‎ 10‎ 纵览课文,明线表现的是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暗线则表明了他对小男孩的关爱。由于三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品读,让他们去跟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充分体会文本的含义。因此,在这个板块中,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生活积累和情感积累,拉近他们与文本的距离,为接下来的情感升华奠定基础。‎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学习课文第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课件出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的图片。)‎ ‎2.在列宁的感染下,小男孩主动把灰雀放回。看,灰雀又在枝头欢唱了!‎ ‎3.列宁不问男孩,却问灰雀昨天去哪儿了,想想列宁为什么要这样说?‎ ‎(1)小组讨论汇报。‎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他对孩子的爱。‎ ‎4.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回归自然、为小男孩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5.教师总结:因为有爱,小鸟是幸福的;因为有爱,男孩是幸福的;因为有爱,我们大家都是幸福的。只要我们都能学会去爱,那么我们都是幸福的。‎ 设计意图:‎ 倾注人文关怀,激发学生情感的渴望。利用文中的留白,让学生谈体会、说认识。这一环节通过“爱”这一主线,再次激发学生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由语言文字内化为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搜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设计意图:‎ 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此环节从例子出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积累。‎ 成功之处:‎ 10‎ 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朗读尤为重要,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始终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通过读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不足之处:‎ 在指导读第1自然段时,时间用得太多,学生对课文不熟,以后教学设计还是应将识字和课文穿插在一起,每课时都分配一部分,我想这样的话可能学生会好消化一点,否则课文读起来不是很流利,学生练读时读了很长时间,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 教学建议:‎ 教学中,利用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喜爱灰雀、列宁喜爱灰雀更关爱男孩的情感,使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熏陶。‎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