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3 KB
- 2021-12-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读拼音,写字词。
1.伯父严 sù( )地说:“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到 xiōng huái( )
( )宽广,知荣辱,gù( )大局,力争报 xiào( )国家,
zhèn( )兴祖国。”爸爸听了,zàn( )同地点了点头。
2.对这个问题我一直 yí huò( )( )不解,直到看到名
师点拨,这道题的思路才逐渐清 xī( )起来。
二、划去括号内书写错误的汉字。
严 (肃 萧) 清 (晰 析) 胸(坏 怀)
(租 祖)界 (疑 颖)惑 训(斥 诉)
三、按要求写句子。
(1)围观的中国人都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
怎么样呢?(仿写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华不振哪!”伯父叹口气,没有再说什么。(仿写语言、动作
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答案。
1.“谁知中国刑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这个女人。”的
意思是( )。
A.谁也不知道中国刑警为什么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这个女人。
B.谁也想不到的是中国刑警不去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这个女人。
2.“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改为陈述句是
( )。
A.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都敢怎么样。
B.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都不敢怎么样。
3.“中华不振”的意思是( )。
A.中国人面对外国的侵略熟视无睹,只是敢怒不敢言。
B.中国人们很久都没有遇到过令人振奋人心的消息了。
五、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
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
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
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
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
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
当效此生!”
1.画“_____”的句子中,“有位同学”指 (谁),
他在思考的问题是 ,他最终给出的答案是 。
2.“中华之崛起”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课
文,说说周恩来想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志者当效此生”这句话中,“有志者”的意思是 ,
“此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 。
4.文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情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提到的读书目的有为家父、为明理、为光耀门楣、为中华之崛
起,你为什么而读书?请联系生活,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 肃 胸怀 顾 效 振 赞 2.疑惑 晰
二、萧 析 坏 祖 颖 诉
三、1.真羡慕在院子里玩的小朋友,但看看自己受伤的腿,那又能怎
么样呢?
2.“妈妈,我考了一百分!”她的眼睛都笑开了花。
四、1.B 2. B 3.A
五、1.周恩来 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 示例:因为他不愿意自己的国家再这
样软弱,不愿意自己的同胞再受到这样的欺凌,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
族的振兴而学习、奋斗。
3.有志向的人 周恩来 有志向的人应当效仿周恩来
4.示例:文段主要讲了魏校长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回答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情。从这件事情中我体会到
周恩来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与众不同的远大志向。
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