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50 KB
- 2021-12-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1 蟋蟀的住宅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课文采用拟人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
课文按照观察顺序进行描写,先发现住宅,再观察特点,继而了解修建过程。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点出蟋蟀的出名不仅因为唱歌,更在于其住宅。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从住宅的选址、外部和内部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第三部分(第7~9自然段)介绍蟋蟀是如何修建住宅的,展现了蟋蟀建造住宅的才能。
全文通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称作“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拟人手法的使用,既逼真贴切地描绘出了蟋蟀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又能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课文想象丰富,语言风趣,字里行间都能让人感受到蟋蟀建造住宅这一不为人知的秘密,是作者长期深入、仔细用心地观察才发现的。
课文还配有一幅插图。绿色葱茏的小坡,舒适而静谧;青草掩映的门洞,深邃而隐蔽。一只蟋蟀驻足在平台上,似乎正在洒扫庭院,又似乎刚觅食归来,显得闲适从容。精美的插图展现了蟋蟀住宅外部的样子,与本文描绘的情境相吻合,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自主认读、小组合作互相正音的方式认读“宅、隐”等生字,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学会书写“宅、临”等生字和“住宅、临时、功夫、随遇而安”等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慎重、隧道、粗糙、简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知道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采用拟人手法表达的好处;学习作者运用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描写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领略观察的乐趣。
4.学习蟋蟀吃苦耐劳的精神,激发学生走进自然、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1.字词教学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在文中画出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揣摩意思。生字教学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教学“宅、穴、厅、址、寸”时,可以结合图片和实物;教学“选、择、卧”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可以“加一加”,如:土+止=址,厂+丁=厅,臣+卜=卧,车+交=较;可以“比一比”,如:宅—它,临—监,选—洗,择—泽,卫—工;还可以“减一减”,如:娘-女=良,空-工=穴,转-车=专,村-木=寸。教学“穴”时,还可以通过象形字的演变帮助学生识记。
生字书写教学时,重点强调观察字形、注意结构,指导书写时应该注意这些生字左右、上下的分布占格、间架结构,把握好布局才能把生字写美观。
词语理解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其中,“选择、疲劳”还可以运用情景表演的方式来理解。
2.阅读教学
教学本课时,可以首先结合课后第一题,思考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哪两方面内容。然后通过默读思考,勾画批注,从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两方面读懂课文内容。接着带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结合课后第二题“为什么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引导学生回顾全文,将课文的后两部分内容联系起来,体会这一建筑工程的“伟大”,进一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悟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最后,通过品读文中准确生动的语句,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坚持长期细心观察的敬业精神,以及他对昆虫的特殊感情。在文中,作者对蟋蟀的动作进行了极为细腻的描写,有些句子写得十分形象,同时作者也对自己如何观察蟋蟀作了简要的叙述。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品味、欣赏,说一说自己的体会。文中采用了大量的拟人手法,如“专家”“主人”“大厅”“卧室”“弹琴”“唱歌”“修理”“休息”,可以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词句多读几遍,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表达运用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在本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观察需要细致、有序,还要长期持续地进行。在课堂的最后环节中,通过拓展阅读课后资料英国麦加文的《昆虫》,欣赏佳文,进一步体悟如何进行观察,明白观察要有序、准确、细致并持之以恒,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同时,也为本单元写观察日记埋下伏笔。
1.了解作家作品,搜集与蟋蟀有关的资料(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朗读过程中,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借助字典掌握字音字义,抄写生字并组词。
3.勾画出自己觉得生动有趣的语句,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4.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宅、隐”等生字,会写“宅、临”等生字,理解字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课文脉络。
板块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听,谁在唱歌?(播放音频,学生回答:蟋蟀)
2.课件出示图片。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叶圣陶笔下的爬山虎,领略了植物王国中的爬山虎的奇妙。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去了解小小的蟋蟀。蟋蟀不仅是歌唱家,还是出色的建筑师,大家想知道蟋蟀的家是什么样的吗?学完《蟋蟀的住宅》,你们就明白了。(板书课题)
3.书写生字“宅”(强调识记要点:屋檐宽、底座平、房子稳)。
(1)什么是住宅?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题目叫“蟋蟀的住宅”,而不是“蟋蟀的巢穴”呢?
(2)引导学生从课题出发,知道课文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富情趣,理解作者是带着喜爱之情来写蟋蟀的家的。
4.介绍作者法布尔,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喜欢昆虫,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代表作为《昆虫记》。
5.过渡: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能让作者如此喜欢它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访蟋蟀的家,一起走进多彩的昆虫世界。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宅、慎、址、专、骤、置”是翘舌音,“择、寸、搜”是平舌音;“隐、临、慎”是前鼻音,“良、厅、倾”是后鼻音。“慎”读shèn,不要读成zhèn;“穴”是二声,不要读成xuè;“掘”读jué,不要读成qū;“较”是四声,不要读成jiǎo。
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强调书写的规范、正确。
“选”是半包围结构,注意走之旁的写法。
“临、慎、择、址、卧、较”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左右宽窄的不同,“临、慎、择、址”左窄右宽,“卧”左宽右窄,“较”左右基本等宽。
“宅、穴”是上下结构,上窄下宽,书写时要注意宝盖头与下面字形的大小布局。
“良、厅、专、寸、卫”都是独体字,书写时尤其要注意字的主笔,它一般是独体字的重心所在。“良”要注意捺的长短伸缩的弧度变化;“专”第二笔长横是主笔,它以适当的长度来表现字的体势,这一笔要写好;“厅、寸”的竖钩和“卫”的竖,是支撑字的关键之笔,要把握好重心。
“宅”第四笔是短的平撇,不要写成短横。
“择”的右下部只有两横,不要多写。
“穴”的末笔是捺,不要写成长点。
4.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住宅临时功夫随遇而安慎重选择住址优良洞穴大厅卧室专家平整清洁卫生疲劳
5.指名学生认读生字词,教师及时正音。选读得好的学生领读。
6.解释重点词语,帮助理解课文。
慎重:谨慎认真。
搜索:仔细寻找。
隐蔽:借别的东西遮蔽藏匿起来。
随遇而安: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粗糙:不精细,不光滑。
骤雨:下得又大又急的雨。骤,急速。
简朴:简单朴素。
耐烦:不急躁,不怕麻烦。
板块三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分析9个自然段的内容,思考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课文是从几个方面介绍了蟋蟀的住宅,并讨论9个自然段按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几段,怎样分。
要点:全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这个主题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写蟋蟀的住宅是使它出名的原因之一。
第二部分(2~6):写蟋蟀住宅的特点。
第三部分(7~9):写蟋蟀是如何建造住宅的。
3.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词,通过朗读课文,理清了课文脉络。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起去拜访蟋蟀的家,看看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们是怎样建造住宅的。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1.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有什么特点。
2.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指名让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3.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起看看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去看看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
板块二 品味特点,初识“伟大”
1.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对比手法及关键语句“不肯随遇而安”理解内容。
(1)怎样理解前三句话的内容?
要点:介绍蟋蟀住宅的选址特点——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用别的昆虫与蟋蟀进行对比,“不肯随遇而安”
说明了蟋蟀与别的昆虫的不同之处,让读者知道了作者把蟋蟀的藏身之处称为“住宅”的原因。
(2)后三句话讲了什么内容?
要点:这几句话对上文的“不肯随遇而安”作出了具体解释,为下文描写“伟大的工程”做了铺垫,表明这是作者长期仔细观察、记录的结果。
2.默读第2~6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蟋蟀住宅的特点。
(1)边读边思考: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作者又是怎样观察到这些特点的?勾画出相关句子,并尝试把每个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观察蟋蟀住宅的特点的?(学生交流讨论:选址、外部、内部)
(3)小组交流相关语句及学习成果,教师相机点拨并板书。
3.全班交流,引导感悟。课件出示下列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整合答案,并引导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句段1: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1)这两句话介绍了蟋蟀住宅的什么特点?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外部特点——向阳、隐蔽、干燥。
(3)这些特点好在哪里?
①抓住“骤雨”感悟:知道什么是骤雨吗?骤雨就是又大又急的雨。这样恶劣的天气,这里竟然立刻就干了,怎么会这样呢?
②抓住“九寸深,一指宽”感悟:两个简单的数字,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提示:这样的隧道对身长只有二三厘米的小蟋蟀来说,真够宽敞舒适的了)。
(4)朗读句子。引导学生在朗读时展开想象,感受蟋蟀住宅的特点:寒冷的冬天来到了,别的昆虫因为没有房子而瑟瑟发抖,蟋蟀却伏在洞门口,抚弄着触角,舒服地晒着暖和的太阳;炎热的夏天来到了,其他昆虫找来找去找不到阴凉的地方,热得直喘气,蟋蟀呢,正躺在自己挖掘的隧道里,那里面就像安装了空调一样,凉爽极了!
句段2: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1)这几句话介绍了蟋蟀住宅的什么特点?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外部特点——有门、有平台。
(3)最后一句写法很特别,谈谈阅读感受。引导学生理解拟人手法,体会语言风格及其中蕴含的情感。
要点: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巧妙地把蟋蟀发出声音说成是蟋蟀在弹琴,当四周静悄悄的时候,住宅的主人在自家平台上操琴弹奏,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风趣的语言也反映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4)学生朗读句子。练习想象引读:在明媚的月光下,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蟋蟀弹琴歌唱
时,会唱些什么呢……
句段3: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1)这三句话介绍了蟋蟀住宅的什么特点?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内部特点——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3)一个小小的洞穴居然从内部到外部具有这样多的优点,这样精巧的设计、巧妙的构建,难怪作者会称赞“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引导学生将喜爱、佩服、赞叹之情融入朗读中。
4.品味语言,体会准确表达,感受细致观察。
(1)感受表达的准确。
①作者对蟋蟀住宅特点的描写十分准确。课件出示两个句子,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发现了什么。
1.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2.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掩着,就像一座门。
②引导学生体会:一个“半”字,写出了住宅门洞的特点——既隐蔽、安全、通风,又便于进出。这样表达更准确、更清楚。
(2)体会观察的细致。
①思考:这样准确清楚的表达和作者的观察有什么关系吗?
②课件演示:将课文插图缩放至实际大小,让学生感受到蟋蟀的巢穴极小,不易观察。
③教师点拨:瞧,蟋蟀不过三四厘米长,洞口也就二三厘米宽,而作者却发现“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从这个“半”字,你还体会到什么?你仿佛看到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④引导学生体会:正是由于作者细致的观察,才能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写得这样准确清楚。再让学生想象描述法布尔长时间俯身观察的情景,进一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精细、表达的准确。
⑤引入名言,加深感受。课件出示达尔文对法布尔的称赞:“无与伦比的观察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读出赞叹之情。
(3)文中像这样写得准确,又体现出作者观察仔细的地方还有很多,请找一找。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批注交流,体会感悟。
①预设一:“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蟋蟀的住宅原本就小,作者不但发现了这些洞穴,还观察到洞穴向阳,
而且是倾斜的。这些都需要仔细、反复地观察才能发现。
②预设二:“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最多”一词十分准确,从中能够体会到作者一定经过反复观察,甚至是测量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足见作者的观察是耐心而又细致的。
板块三 精读过程,感受“伟大”
1.默读第7~9自然段,抓关键字词学习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感受观察的细致性和长久性。
2.过渡:蟋蟀要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它靠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足、大颚)在你的想象当中,你觉得这些工具是什么样的?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学生回答:柔弱、简单)就凭如此简单、柔弱的工具,蟋蟀是怎样建造出如此浩大的工程的呢?
3.全班交流,引导感悟。根据学生的回答,整合答案,课件出示下列句子,并引导感悟。
句段: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1)蟋蟀在建造住宅时的先后动作是怎么样的呢?引导学生抓住动词谈感受。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扒土→搬掉→踏地→推到→铺开。
(3)引导学生感受文中对蟋蟀身体部件“前足”“钳子似的大颚”“后足”“两排锯”的描写。
(4)小结:作者之所以能把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用一系列精准的动词清楚明白地呈现给读者,是因为他之前进行的准确的观察。(板书:观察要准确)小小的蟋蟀后腿上的锯齿都能被作者发现,可见他观察得多么细致入微,可见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能写得如此详细,还离不开细致的观察。(板书:观察要细致)
(5)学生再读句子,边读边思考,你觉得难度最大的是哪个动作,为什么。
4.抓住表示时间的语句,感受蟋蟀的坚持不懈、吃苦耐劳。
(1)勾画出表示蟋蟀修建住宅过程中不同阶段时间的语句。
(2)引导学生在表示时间的语句“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即使在冬天”的提示下,通过合作交流,明白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主要包括“挖掘住宅的重要部分”和“长时间整修”两个阶段。
(3)引导学生谈感受。
要点1:从“十月”“秋天初寒”“冬天”可以看出蟋蟀修建住宅的时间之久,一个安全舒适的住宅,需要蟋蟀付出许多劳动。
要点2:“不大一会儿”说明蟋蟀休息的时间极短,“一连看了两个钟头”说明经过了很长时间,作者都已经看得有些不耐烦了,何况是劳动,由此更表现出蟋蟀的坚持不懈、不辞劳苦。
(4)小结:观察不是一蹴而成的,它需要时间,甚至很长一段时间。观察者不仅要有敏锐而准确细致的眼光,还要有认真的态度和持久的耐心。(板书:观察要持之以恒)
5.回顾前文,理解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要点:用“伟大的工程”来形容蟋蟀挖掘的巢穴,看上去似乎有些夸张,然后从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和建造时间来说,一点儿也不为过。蟋蟀用来施工的工具是那么简单、柔弱,建造所用的时间是那么漫长,这些和它要完成的工程相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小小的蟋蟀能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6.小结:蟋蟀,这个不起眼的小精灵,仅仅靠它的双足和大颚,完成了扒土、搬土、踏地、推土以及修整、加深加阔等一系列繁重的工序,修建了这样精致舒适的住宅。对于这么柔弱的小生命来说,这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工程呀!你想对这个工程的设计者、施工者蟋蟀说些什么呢?(如:蟋蟀真是个高明的设计师;蟋蟀真是个出色的工程师;蟋蟀真是个不怕苦、不怕累的工程施工人员;蟋蟀真是个既能设计又会亲自施工的工程师;蟋蟀可真了不起啊……)
板块四 写法总结,学会表达
1.过渡:其实我们很多人并没有亲眼见过蟋蟀的住宅,那为什么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就如同亲眼所见而且兴趣盎然呢?这与本文作者运用的拟人手法密不可分。
2.了解拟人手法。
拟人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修辞手段。拟人化的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
3.课件出示拓展阅读:课后第三题资料英国麦加文的《昆虫》选段。学生默读,再说说这一片段在表达上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课文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蟋蟀和蟋蟀的住宅写得妙趣横生,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容易理解,把枯燥的内容变得富有情趣,十分吸引人。而《昆虫》片段是一般的说明性文字,语言平实简洁,表达准确清楚,不带情感色彩。
4.进一步体悟如何进行观察。
(1)课件出示课后“阅读链接”《燕子窝》。
(2)学生默读,谈感受。
本文是两篇观察日记。作者对燕子的生活习性进行了细致观察,并记录在6月28日和6月30日的日记里。第一篇日记主要描写了燕子衔泥垒窝的过程。第二篇日记主要记叙了燕子孵蛋,一批客人来庆贺的情形。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3)教师相机指导:如何进行观察与表达。
(4)全班齐读板书四句话(观察要有序、准确、细致、持之以恒),加深印象。
板块五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蟋蟀的住宅非凡的才能伟大的工程
2.小结:法布尔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这是他长期坚持观察的结果,与他对科学的态度是分不开的。《昆虫记》是我们人类宝贵的财富,我们不仅要向蟋蟀学习,也要向法布尔学习,学会像他一样处处留心,耐心细致地去探寻我们周围的事物。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连续观察,一定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观察结果。
完成《教材1+1·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
1.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也是本篇文章很大的亮点。本文不仅是科学说明文,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课文中的语言乍看平实,其实文章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应该让学生多次找出拟人句并重点地指导朗读,训练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爱昆虫、热爱自然的教育。
2.通过重点词句学习语言。文中许多词语和句子都写得别有特色。比如:“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句话就可以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运用上下文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结合段中的“临时”“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之毫不可惜”等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再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引导这句话时,可以给学生设疑:作者把蟋蟀挖掘的住宅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是不是有点夸张了?从而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从蟋蟀住宅的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特点来感受蟋蟀的聪明才智和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一点儿也不夸张。
3.把课堂拓展到课外。通过学习,让学生成为蟋蟀住宅的“开发商”,再给蟋蟀提一些好的修建住宅的建议,并且在课后搜集一些科普短文来阅读。这样一来,学生可以《蟋蟀的住宅》一课作为起点,再多接触一些科普文章,既能增长课外知识,又能锻炼阅读能力,
从而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实现语文与实践的融合。
相关文档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我们眼中2021-12-063页
- 人教部编版语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2021-12-0650页
- 2020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9剃头2021-12-066页
- 教案合集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21-12-06370页
- 四年级语文上册试题-河北省保定涞2021-12-063页
-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一课一练 92021-12-062页
-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习作4《续写故2021-12-0610页
-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习作:那次玩得2021-12-066页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搭船的鸟2021-12-0622页
- 三年级(上)语文试题-2019—2020学年2021-12-0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