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7 MB
- 2021-12-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八单元(这是单页眉,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第八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一篇略读课文《我的“长生果”》。围绕本单元主题,安排了一次口语交际、一次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围绕“读书”,选编了几句《论语》中关于读书的名言、朱熹关于读书方法的指导和清朝曾国藩读书三大要义,指导学生的阅读。《忆读书》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讲述了作者自己小时候的读书经历。《我的“长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听的关系。
教学本单元课文,要指导学生阅读时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掌握文中所提到的读书方法。
1.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
2.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3.能快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结合生活,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5.能用合适的理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6.阅读时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重点
1.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2.阅读时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难点
1.结合生活,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2.能用合适的理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古人谈读书》2课时
《忆读书》2课时
《我的“长生果”》1课时
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1课时
习作:推荐一本书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25 古人谈读书
这篇课文围绕“读书”,选编了几句《论语》中的关于读书的名言、朱熹关于读书方法的指导、清朝曾国藩读书三大要义,指导学生的阅读。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方法。结合注释能理解句子意思,能明白文中所讲到的读书心得,再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就能提升自己的读书效率。
1.课前预习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
2.合作交流说课文大意。指导学生先借助注释,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说出课文大意。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读书心得。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字词,理解文中“急、断”等字和现在常用义的不同。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4.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的内容对自己的启发。
【过程与方法】
1.了解课文大意。
2.引导生从文中梳理出读书心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读书的乐趣,总结读书的心得。
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教师:课件、生字词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
2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读字词,了解重点字古今意思的不同。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重点
借助注释,说说课文大意。
难点
了解重点字古今意思的不同。
一、导入新课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
二、介绍作者
课件播放孔子、朱熹、曾国藩的简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学生读课文。
2.认读本课字词。
3.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意思,教师适当点拨。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1)说说加点字的常用义。
(2)联系上下文,猜一猜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3)查字典验证。
急:要紧,重要。
断:一定,绝对。
(4)教师小结。
这两个字在文中的意思都与现在的常用义不同。
四、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大意
1.指名学生读课文。
2.同桌互读。
3.教师指导。
4.小组合作,结合注释,说说课文大意。
5.全班交流。
交流一:
天资聪敏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交流二: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交流三: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
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等人;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事情。这三个缺一不可。
五、再读课文,布置作业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在写字本中书写本课生字。
古人谈读书
读书态度 读书方法
第二课时
1.背诵课文。
2.学习文中的读书心得。
重点
背诵课文。
难点
学习文中的读书心得。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字词。
2.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梳理读书心得
1.学习短文一
(1)全班齐读。
(2)用笔圈出文中所提到的读书心得。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好学、好问、用心记。
(5)指名说说自己的体会。
(6)指导背诵。
2.学习短文二
(1)指名读。
(2)提问:读书有哪“三到”?
(3)学生回答。
(4)做不到“三到”有什么危害?“三到”中哪一种最重要?
(5)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对这段话的体会。
(6)指导背诵。
3.学习短文三
(1)自读短文,说说“此三者”指的是什么?
(2)学生交流。(有志、有识、有恒。)
(3)结合读书体会,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
(4)指导背诵。
4.学生交流文中写到的读书心得。
三、拓展延伸,再谈方法
1.出示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
2.学生交流名人读书的心得。
四、畅谈体会,指导读书
1.全班交流“怎样读书”。
2.根据老师下发的读书方法卡片,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
3.收齐卡片,办一期“读书心得”专栏。
古人谈读书
孔子 好学、好问
朱熹 心到、眼到、口到
曾国藩 有志、有识、有恒
教学本篇课文,我首先引导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读书心得,并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这些读书心得对自己的启示,从而指导学生找出自己读书过程中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并由此改进。除了书中讲到的读书心得,我还为学生拓展了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让学生通过交流找出这些名人的读书心得,从而积累更多的读书心得。根据我下发的卡片,学生填写自己的读书心得,既是对本课知识的巩固,又督促了学生,一举两得。26 忆读书
这篇课文是冰心老人在国际扫盲日和教师节前夕,写的一篇回忆录。课文语言朴实无华,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讲述了自己小时候的读书经历,由于所写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较接近,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共鸣,进而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深刻道理。
经过五年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日益增强,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比如用画情节曲线和列提纲来概括主要内容,通过提问理清文章结构、了解人物特点等。同时,对于现在的孩子,书可以说已经是他们生活中很好的伙伴了,他们对读书有不同程度的喜爱,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中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主线,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运用默读方法,把握课文内容。
2.结合实际,理解重点句子。
3.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胆量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体会“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意思。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2课时
第一课时
1.掌握生字、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
掌握生字、词语。
难点
说说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读书的哪些经历。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进入图书馆、阅览室、书店的时候通常会看到这么一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的一句至理名言。不错,读书给予我们知识,而知识又赋予我们内涵。而读到好的文章,就犹如听美妙的音乐,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
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场音乐会。这种美的感觉是自己所独有的。这就是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和精神熏陶。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简单介绍作者:冰心)
二、阅读理解课文
1.读准音,在文中圈字词,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理清文章大意。
三、正音释义
四、整体感知课文
出示学生活动与要求。
1.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
2.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
五、交流活动
1.理清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请同学们在文中圈画出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读过的书。
引导: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荡寇志》《封神榜》等。
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
3.提问:本文重点写的是哪个部分的内容?(读书好)
学生小组讨论“读书好”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从文中找出这方面的语句,具体分析,小组整理后回答。
①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水浒传》让作者“尤其欣赏”;《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例如: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三国时代的“天下大势”;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历史。
③读书会让人得到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4.提问: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就是好书。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不值得一读。
忆读书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第二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说说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2.就文中作者的读书方法作出评价。
重点
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出对重点句子的体会。
难点
评价作者的读书方法,并说出理由。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本课字词。
2.指名说课文所列举的名著。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就课文中出现的名著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知道的内容。
如有关《红楼梦》中的人物命运、有关《水浒传》中的人物名称、有关《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分类等等。
在介绍相关作品时加深对课文的深层探讨,如:
(1)“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凑成”“勉勉强强”“凑满”等词语应怎样理解?)
“凑成”这里有“拼凑而成”的意思,“勉勉强强”有“将就凑合”之意,这三个词强调指出:《水浒传》中作者因要着力刻画林冲等人的性格,因而不可能把每个人物的个性写得鲜明。
(2)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含泪”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因为“含泪”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挂念、惦记,表现了冰心儿时读书时的着迷。
(3)嗯,同学们读了这么多的书籍,冰心奶奶也读了不少,最后她来了一个小总结,她是怎么说的?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是否重复?)
不重复。作者这样写,主要是起突出强调的作用,有自豪之感。
2.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自己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理解。
引导:读书给冰心带来了哪些快乐?你读书时有什么快乐?
3.就文中的读书方法发表观点。
(1)出示第4自然段的文字。
(2)学生就这个观点进行辩论。
三、总结提升,情感熏陶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让我们记住冰心奶奶的这句话,好好读书,享受读书的乐趣。
四、作业布置
写一份读书笔记,并设计一份自己的读书计划。
忆读书
读书好 津津有味 心动神移
多读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读好书 真情实感 质朴浅显
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抓住作者读书的经历及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结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从而体会作者写出的读书感受。对重点句子“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理解感悟,先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体会读书给作者带来的快乐,再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引导学生借助表达交流,体会读书之乐。对文中作者的读书方法,我创设平台,让学生自由辩论,不要最终的结论,只是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7* 我的“长生果”
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全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
课题容易让人想起《西游记》,学生会很有兴趣。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又讲了自己小时候的事儿,学生也会感到很亲切,愿意去读。
本文为略读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可放手让学生自学。按阅读提示,先自读自悟,把握主要内容,想想作者写了少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然后,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做一些批注,再同小组的同学交流体会。最后,全班交流,明确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并适当迁移运用。对作者所悟到的道理,可让学生反复读读作者列举的两篇作文,来加以体会。
【知识与技能】
1.认会本课字词,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体会读书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难点
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师:准备生字新词卡片和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1课时
一、导入
1.齐读课文题目——我的“长生果”。同学们,你认为“长生果”是什么?
(是一种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的果子。)
2.那么,在作者叶文玲眼中,什么是“长生果”呢?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认字解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通读全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及新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主学习。
(3)思考:文中的“长生果”指的是什么?
2.自主学习,交流自学情况。
(1)订正字音。
(2)理解词语。
(3)指名读课文,评价。
三、了解“阅读提示”的内容
1.默读“阅读提示”。
2.下面我们就结合提示中的问题来自学课文,理解感悟。
四、围绕提示问题,自读自悟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一读,看看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2)想一想,作者悟出了什么道理?
(3)写一写,在自己感受较深的语段旁边写出体会。
2.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
3.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
五、全班交流感悟,体会作者的感情
1.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看:“香烟人”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写:《秋天来了》——《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2.作者在这些事情中悟出了些什么道理?(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朗读句子。)
(1)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2)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
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3.学生朗读课文中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并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
(结合学生交流板书:津津有味 如醉如痴 囫囵吞枣 着迷)
4.有感情地朗读打动自己的部分。
六、学习和借鉴读写方法
1.作者在读书方面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吗?
2.作者在写作文方面有何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3.交流:谈谈你在生活中是怎样读书的,作者写作文的经验对你写作文有什么帮助?
我的“长生果”
看:“香烟人”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津津有味 → 如醉如痴 → 囫囵吞枣 →着迷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教学本课,我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默读、浏览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文章主线,在细读深思中了解作者的感悟,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写出个性化的感悟和体会,以读为本,读中思考,读中领悟,在文本中读出想象来。注意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语段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把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
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举办一次“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交流会,将自己喜欢的文学或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介绍给大家。交流前,搜集并整理人物形象的相关信息,照样子填写在表格里。交流时,再利用表格里整理好的信息,有条理地讲述。讲清楚你喜欢的人物是谁,出自哪部文学或影视作品,自己喜欢的理由。
此话题能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调动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积极性,不仅能激起学生交流的兴趣,还能激起学生讨论的热情;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1.课前安排学生收集并整理好人物的相关信息,填好表格。
2.面向全体,双向互动,多向交流。教师要把站起来交际的机会给每一个孩子,让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只有这样,口语交际课堂才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知识与技能】
1.回忆自己读过的书籍或影视作品,有条理地交流人物形象。
2.聆听他人的交流时要能抓住重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的搜集整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物的品质,养成聆听的好习惯。
重点
回忆自己读过的书籍或影视作品,有条理地交流人物形象。
难点
听人说话能抓住重点。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整理人物形象的相关信息,填好表格。
1课时
一、复习铺垫,激趣引入
展示一些电影电视的剧照,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整理知识,建构网络
1.自主疏理,再现知识。
出示口语交际要求:将自己喜欢的文学或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介绍给大家。
2.出示交流要求:
●说清楚喜欢的人物是谁,出自哪部文学或影视作品。
●你为什么喜欢这个人物。
三、推荐交流,互动评价
1.根据自己表格中所填的内容,独立思考。
2.大家准备好了吗?想不想听听老师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推荐给你们。
3.教师推荐,学生仔细听,看看老师推荐得怎么样。
4.师生互评。
5.学生再次准备。
6.同桌互相推荐。要求说清楚,说明白,听的同学要能抓住重点。
7.同桌互相评价。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到班上来交流。教师深入到各小组聆听、检查。
四、感受乐趣,拓展思维
1.哪个小组先上来向大家推荐?(学生自由发言)
2.师生共议。
3.评出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教师给予奖励。
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你喜欢的人物是谁?
这个人物有什么特点?
你为什么喜欢这个人物?
口语交际不是听与说的简单相加,而是基于一定的话题展开交流,从而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交际情境的生活化,可以促使交际情境“具体”化,交际任务具有“实际”意义。因此,课堂中,我努力把口语交际的训练置于一个情境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安排给学生交际的任务,用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参与交际,在交际中体验语言的魅力。
习作:推荐一本书
这次习作,就要把自己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同学,推荐的时候,要介绍这本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重点写推荐这本书的理由。写完后,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让大家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去读。
五年级的学生有较多的阅读量,也乐于把自己读过的好书向大家推荐,这是完成本次习作的良好条件。
教学中,可让学生把推荐的那本书带到课堂中来,引导学生先交流,后习作。习作的过程中,可以翻阅所推荐的书,摘抄其中的精彩片段。写完后,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
【知识与技能】
介绍清楚所推荐书的基本信息,重点写出所
推荐书的理由。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习作和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阅读更多书籍的兴趣。
重点
能有条有理地、具体地把推荐这本书的原因写清楚。
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更多书籍的兴趣。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新课。
2课时
第一课时
介绍清楚所推荐书的基本信息,重点写出所推荐书的理由。
重点
介绍清楚所推荐书的基本信息。
难点
写清推荐理由。
一、提问导入,激发兴趣
你们喜欢读书吗?都读过哪些书?
二、学习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自读教材,画出要求及注意事项。
2.归纳本次习作的要求。
内容上:推荐一本喜欢的书。
写法上:写出书名、作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及推荐原因;写后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一评,再修改。
3.除了书中要求的这几点之外,我们还可以介绍书的哪些方面?
你怎样介绍会更吸引人?
(转述或摘录书中的精彩片段,引用别人对这本书的评价。)
4.提示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到两个方面来说清推荐的原因。
5.学生思考自己该推荐一本什么书以及重点推荐书的什么方面。
6.小结。
不管你怎样介绍,书名、作者及推荐的原因是一定要说清楚的。
三、范文引路,交流选材
1.(出示课件)指名读范文,看看小作者重点介绍了什么,是否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2.小结。
作者介绍了书的栏目、内容,选取了其中的一个栏目做了重点介绍,这个方法值得借鉴。
3.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推荐自己的书,听的同学可以给他提问题或者意见。
4.指名汇报自己推荐的书。(2~3名学生)
5.评价他的介绍。注意是否说清楚了推荐的原因。
四、再次提示,完成习作
1.教师再一次提示写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2.学生独立完成作文。
习作:推荐一本书
写清基本信息
写清推荐理由
第二课时
指导学生修改习作,培养学生评价与修改习作的能力。
重点
评讲习作。
难点
学生修改习作。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把自己推荐的一本书写了下来,这节课,就让我们看看大家都推荐了哪些书。
二、重温习作要求
1.指名说习作要求。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书名、作者、出版社、推荐理由。
三、交流收获
1.指名读习作,思考:小作者重点介绍了什么?是否按习作要求在写?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这篇习作的小作者介绍了书的基本信息,从这本书给自己的启迪方面写出了推荐这本书的理由。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本书值得一看吗?
4.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读自己的习作,请听的同学给他提问题或者意见。
师:你们觉得他写得怎么样? 哪一句话或是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准?是否写清了推荐的原因?你对他的书是否感兴趣?
(学生互评)
5.全班交流,指名学生读习作。
四、推荐图书
1.各小组写出本小组最想读的书目。
2.全班交流书目,列出最值得一读的书目。
3.同学之间互相换书读。
习作:推荐一本书
书名、作者、出版社、推荐理由
我在轻松的谈话中引入“书”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的欲望。接着,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再根据学生的习作能力,引导学生欣赏例文,明白习作要点,让学生下笔时既有章可循,又能有选择地借鉴,学到写作方法。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的书,实现组内资源共享。组内交流,还给予每位学生一个口语交际展示的机会,
在交流中完善学生的说话过程,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一个铺垫。而最后的“推荐图书”环节,有效地指导了学生课外阅读。
语文园地
本次语文园地共有三个板块。“交流平台”是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就选书这个话题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学会挑选课外书。“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说比喻句,理清句子顺序,将句子排列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书写提示”引导学生欣赏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日积月累”指导学生积累与读书有关的两首古诗。
语文园地是单元语文学习内容的整合与拓展,学生经过一单元的学习,运用自己的经验积累,能顺利完成语文园地中相关练习。
1.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引导者、组织者,创设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交流、探讨。
2.指导学生结合对书的理解,发挥想象,完成习题。
3.通过鉴赏,感受欧体楷书的平正端庄,险劲生动。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单元课文后的收获,向大家推荐课外书。
2.能按一定的顺序把一段话排列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
3.欣赏书法作品,了解楷书的相关知识。
4.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过程与方法】
1.讨论、交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书。
2.通过欣赏,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书法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创作需要灵感。
重点
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单元课文后的收获,向大家推荐课外书。
难点
能按一定的顺序把一段话排列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对本单元课文进行系统的小结。
学生:整理自己读过的课外书目。
2课时
第一课时
1.向大家推荐课外书。
2.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重点
向大家推荐课外书。
难点
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一、交流平台
1.名言导入,议论“好书”。
导语:同学们,“知识就是力量”,而书正是这力量的源泉。那么怎样选择合适的课外书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番。
2.讨论:什么样的书才能算是好书?
师生交流概括如下:
(1)内容健康、有趣;
(2)语言优美、生动;
(3)图文并茂、给人美感;
(4)启迪智慧、教人做人;
(5)使人获得有益知识……
3.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情况。
4.交流:我的寻书之路。
(1)根据课文找整本书。
(2)根据自己的爱好找书。
(3)根据老师、家长的推荐找书。
(4)选择学校推荐的图书。
5.教师小结。
由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从读整本书到读同一类书,掌握了这些选书的方法,我们就能自己寻找好书了。
6.各小组根据交流,列出书单,供同学挑选阅读。
二、日积月累
1.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文人辈出,宋朝的时候,出了一位伟大学者,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名字叫朱熹。(板书:朱熹)朱熹的思想很多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一生勤奋读书,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作为一个人,就要不断读书,不断学习,同时要不断实践,才能获得成功,才能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他写的诗。
2.写——整体感知。
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两首诗。(板书全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昨天,我请同学们按照自学要求自学了这首诗,现在来看看你们学得怎样。( 学生交流自学成果)
3.品——还原诗情。
(1)出示:自学要求。
●看看图画,读读全诗。
●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记下不懂的问题。
(2)读中体会诗歌的内涵。
①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出示全诗,指名读)
②说说诗句中不理解的词语。(教师作记号)学习古诗,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组词,借助图画。)
③引导学生理解一、二句诗意。
A.借助图画,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B.齐读一、二两句诗。
这两句诗描写了池塘优美的景色(板书:景),老师非常喜欢这明丽清新的田园风光。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诵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描绘)
④那后面两句诗你能理解吗?我们先来读一读。引导学生理解三、四句诗意。
⑤背诵这首诗。
4.悟——引入哲理理解。
(1)引导学生质疑。这首诗学完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呢?
引出: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为什么诗中却没有提到读书?它和读书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也就是说诗人看到方塘,为什么联想到读书呢?
(2)交流,指答。
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
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3)小结。
5.学习《观书有感其二》。
(1)朱熹先生写了这么一首写景的诗,非常优美,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藏在里面,使人们一下子就能接受他的观点,他可真不愧是一个杰出的思想家,所以像这样的诗也叫“说理诗”(板书:说理诗)。
(2)朱熹还有一首鲜为人知的《观书有感》:出示《观书有感其二》全诗。
(3)自学,体会诗句的意思,想想诗所说明的道理。
(蒙冲:古代的一种战船。向来:从来,一向。一毛轻:轻如一根羽毛。)
意思: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当春水猛涨,即使蒙冲巨舰也如羽毛般轻,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意在强调做学问要功夫到家,才能有所突破。
(4)背诵古诗。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清澈透明 ← 源头活水(写景)
人的心智:更加聪明 ← 读书汲取(喻理)
做学问:有所突破← 基本功到家(喻理)第二课时
1.用比喻句形容书的作用。
2.理解句意,按顺序把句子排列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抄写句子。
3.赏析欧阳询的楷书代表作之一。
重点
用比喻句说说书的作用。
难点
按顺序把句子排列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
一、词句段运用
1.读句子,说一说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
(1)齐读句子,说说三个句子的共同点。
这三个句子都是比喻句,分别把书比作“长生果”“营养品”“一位朋友”。
(2)读诗,感悟书的神奇。(出示几首写书的现代诗)
2.把句子排列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
(1)读句子,弄清句意。
(2)根据句意在句子的前面填上序号。
(3)指名说序号,全班交流。
(4)指名说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引导: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5)交流这段话的写作顺序。(先分后总)
(6)教师总结排序方法。
(7)读一读这段话,再抄到自己的积累本上。
二、书写提示
1.欣赏导入。
(1)出示一幅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书法作品《九成宫醴泉铭》。
(2)欣赏后谈谈感受。
2.简介楷书。
幻灯出示楷书名帖。
简介唐代的楷书名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
3.介绍欧体。
(1)简介欧阳询的生平。
(2)欧体的基本特点:
左侧右伸(例字:祸 德);
加粗点画(例字 :王 大);
左小右大(例字 :功 物);
采用纵势(例字: 井 测);
省略点画,更改点画形态和组织系统(例字 :忧 袭)。
(3)欧体的整体特点:用笔方整,笔力刚劲,点画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字形竖长,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结构十分严谨。
4.课堂小结
欧体平正端庄,险劲生动,是我国书法的杰作。
写比喻句
学会排序
书写提示:欧体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在本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我注重拓展,如在“词句段运用”中,出示三首与书有关的现代诗,引导学生朗读,感受人们对书的认识,打开学生视野;在“书写提示”中,除了介绍欧阳询,还介绍了唐代的楷书名家及代表作,让学生对唐代楷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