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74 KB
  • 2021-12-10 发布

人教小学音乐五下瑶族舞曲互联网搜索教学案例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学题目:《瑶族舞曲》‎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 五十六朵花 第二课 欣赏《瑶族舞曲》‎ 本课教案背景:‎ 课程标准: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第二课。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主自豪感、自信心,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们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中去认识音乐、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用音乐教育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的爱国主义情感,更好的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内容分析 ‎《瑶族舞曲》是作曲家刘铁山、茅沅、根据民间歌曲《长鼓歌舞》为素材而写成的管弦乐曲,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感情丰富、音乐形象鲜明,生动地描绘了瑶族青年男女在节日夜晚欢歌漫舞的情景,表达了瑶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1951年,作曲家刘铁山到中南少数民族地区访问并采风。后来,便写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这首合唱曲便成为管弦乐《瑶族舞曲》的基础。1955年前后,作曲家茅沅根据合唱曲改编为管弦乐曲。1956年,正式演出。‎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学习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本土音乐文化,初步了解长鼓、《瑶族舞曲》的创作背景等相关的知识。‎ 过程和方法: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的音色、力度、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和熟悉乐曲的主题,掌握瑶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节奏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让学生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用。‎ 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乐曲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培养学生的 音乐听觉思维,感受《瑶族舞曲》速度、力度特点、感受乐曲情绪,就成了本课的重点,而记忆乐曲的旋律,引领学生作出对节选部分的乐曲的正确分析便成了本课的难点。课前我布置给学生作业收集相关的瑶族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并大胆的利用网络教室与学生共同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第二时的欣赏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很喜欢这样的“计算机”音乐课。激发了她们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感受《瑶族舞曲》速度、力度特点、感受乐曲情绪 教学难点:‎ 掌握瑶族舞曲的节奏及音乐风格特点。分析作品内部的主题变化发展。‎ 课前对学生的要求 ‎1.第一课时利用计算机课堂,分组收集关于瑶族方面的资料,用不同的方式在网络教室进行汇报。‎ ‎2.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第二课时在多媒体教室利用电子白板课件演示进行汇报展示。‎ 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和教学环境设计 本节课旨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聆听、感受、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之美;以学生发展为本,多方面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实践能力。新课程主张自主、创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欣赏、感受、思考、讨论、创编和表演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音乐带来的快感。‎ 教学环境设计:多媒体教室 网络教室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言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收集的资料,并向大家简单的介绍。‎ 教学媒体(资源)的作用和运用:网络教室利用白板制作课件并演示。‎ http://www.56.com/u65/v_MTk4OTkyMzA.html http://you.video.sina.com.cn/b/18927857-1393913397.html http://image.baidu.com/i?word=%D1%FE%D7%E5%B7%FE%CA%CE&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ie=gbk&fm=hao123&f=3(百度图片瑶族服饰)‎ 设计意图、依据: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动手能力。‎ ‎2.教师将自己制作的瑶族风光片展示给学生,通过语言介绍,了解“盘王”、“长 鼓”等关键词,为欣赏教学打好铺垫。‎ 开发网络资源,将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利用软件制作成走进瑶家山寨的段短片,让学生着重更了解与瑶族舞曲相关的内容。‎ 教学媒体(资源)的作用和运用:‎ ‎(百度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30946619953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D1%FE%D7%E5%B3%A4%B9%C4&s=0 ‎ ‎(百度搜素瑶族)http://baike.baidu.com/view/5106.htm ‎ 设计意图、依据:‎ 利用姐妹艺术“有声的文字——语言”。让学生更直观自然地了解了关键词,盘王、长鼓、长鼓舞等。‎ 二.学习新知 ‎1.好看的风光,好听的乐曲,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非常有特点,被喻为“有音无影”。也就是根据动听的音乐联想出舞蹈的场景。那么如此美妙动听的旋律又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学生带着疑问,欣赏视频介绍瑶族舞曲的创作背景及曲作家刘铁山的短片。‎ 教学媒体(资源)的作用和运用:上网收集下载的中央电视台主持走访曲作者刘铁山的视频短片。‎ ‎(百度视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NRfGRT9SA4/ ‎ 设计意图、依据:借助于视频短片的记者采访,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了乐曲的创作背景,以情激趣,丰富了对音乐的理解。‎ ‎2.再次聆听:分段聆听并随着音乐做该主题主奏乐器的演奏动作,学生感受、体验乐曲不同部分的不同情感。并自觉完成p11页课后习题。‎ 教学媒体(资源)的作用和运用: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用各自喜欢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 ‎(百度搜名曲介绍瑶族舞曲)http://www.51212.cn/gqjx/HTML/20080120175303_1660.html ‎ ‎(百度搜索瑶族舞曲)http://baike.baidu.com/view/139345.htm ‎ 设计意图、依据:提高学生记忆旋律的有效性。‎ 三.巩固练习 ‎1.拓展延伸:把课内外有机融合,拓宽学习渠道,提升课堂立意,播放其他形式的瑶族舞曲并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为学生介绍新稻子演唱组的成长经历,并播放 在青歌赛上演唱的《瑶族舞曲》改变的歌曲。学生与教师共同欣赏其他形式的瑶族舞曲并和老师一起观看。‎ 教学媒体(资源)的作用和运用:充分利用网络优秀资源,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百度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c1ODA3MDg=.html 设计意图、依据:旨在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感情,也为使学生能够永久喜欢上听觉这门艺术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美好心愿。‎ ‎2.达标检测:‎ ‎①《瑶族舞曲》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乐曲?创作于哪一年?曲作者是谁?‎ ‎②说出三个以上少数民族的特色乐器。‎ ‎③《瑶族舞曲》的曲式结构?由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都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④请你听听现在播放的乐曲是《瑶族舞曲》的哪一部分?描写了怎样的情绪?‎ 形成性评价:‎ ‎1.关于测试问卷,学生对乐器的名称和音色回答的不是很好,这也是我最需要充电的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从这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 ‎2.由于五年级的学生的心理因素吧,和低年级的同学比较,都很不情愿到前面进行参与表演,但是对于网络课却格外的喜欢,特别是本课的第一课时,我大胆的采用了学校的网络教室,学生们在机房上音乐课还是第一次,课堂上的表现都很兴奋,从收集、整理到制作课件,都兴致盎然。‎ 教学流程图 1. 小组探究 自主活动——学生展示收集的瑶族资料 鼓励 小组探究情境导入 汇报 小组合作汇报整理的资料 看风光片 媒体的 应 用 学生ppt 白板课件演示 教师与学生共同观看学生的汇报并评价 课件 ‎2.情境导入 了解新知——欣赏瑶族风光片、视频播放,了解乐曲创作背景及作曲家。‎ ‎3.初听全曲 感受音乐——初步感受聆听乐曲,小组合作回答问题。‎ ‎4.分段聆听 记忆乐曲——认识瑶族长鼓、学习它的基本节奏型 ‎5.再次聆听 逐步深入——再次整体听赏,表现创造音乐。‎ ‎6.拓展延伸 提升课堂——聆听欣赏瑶族舞曲改编的音乐作品,提升课堂氛围。‎ 教学反思、总结 本课通过视频短片采访曲作者,学生很直观的了解了乐曲的创作背景,这一环节的设计效果非常好。学生印象深刻。在听唱想大比拼音乐游戏中,学生都积极踊跃的参与进来,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能够做到用心聆听音乐,并根据老师给出的题目认真做答,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参与,聆听音乐,我还加进了学生拍长鼓节奏的方式为《瑶族长鼓舞》伴奏,学生不仅了解了瑶族长鼓典型的节奏型,并能随着音乐充分感受瑶族舞曲的音乐风格.‎ ‎ 本课的教学不足之处是让孩子了解西洋管弦乐器的相关知识部分渗透的还不够具体,因为学生平时对西洋乐器的接触不是很多,况且现在的音乐多采用电声伴奏,因此在教学时,只是在音乐游戏环节时,让学生去听辩乐器的音色,并说出它的名称,而老师没能再运用图片、音响等可视可听的素材,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每一种乐器,这是很大的遗憾。另外,有些主题的配器,我自身也不是非常肯定的说出来,含糊不清,还需要再反复推敲教材,反复聆听乐曲,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欣赏。另外,有的相关知识拓展起来,45分钟的时间就显得格外的紧张,因此,有的教学环节没有细致的进行完善,这也是令我遗憾的事情,还有白板的定位问题,有的时候课前一忙乎,再从新定位确实很麻烦的。‎ 在课后,我收集了一个介绍西洋管弦乐器的资料,有图片,有音响,这正好添满本课的空缺部分,学生学起来会更有精神,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用视觉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感谢学校教学部门领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到的鼓励和帮助,特别是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白板为教学服务,无论是从课件制作、技术维护、理论指导、以及教学活动的实际操作使用上都耐心细致的帮助我,使我能够灵活的去利用和使用,令我的课堂气氛更加热烈,更大的发挥了音乐课堂的有效性和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