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0.00 KB
- 2021-12-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芙、蓉”等 6 个生字,读准 1 个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 8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读懂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2.积累古诗。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 6 个生字,重点指导多音字“单”的读音,注意不要读错
“芙”的声调,指导“雁、壶”的书写,如“壶”字不要多笔少画。
2.阅读理解
以读促悟,悟中想象,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品自悟”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阅读、
合理想象、补白情境、充分朗读等方式,感悟诗人表达的意境,体会诗句中蕴含的深意及
诗人高尚纯洁的精神品格。
3.表达运用
学习作者借物抒怀、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 课时
第 1 课时
《芙蓉楼送辛渐》
▶课时目标
1.认识“芙、蓉、洛”3 个生字,会写“芙、蓉、洛、壶”4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芙蓉楼送辛渐》,背诵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体会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感受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
心,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的决心。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渐入诗境
1.激趣导入。
(1)出示课题:《古诗三首》。
(2)师引导:我们学过很多古诗,你记得最熟的是哪首古诗?可以背诵给大家听听
吗?
(3)生交流,师适时点评。
(4)师导入: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尤其是唐诗,是古典文学中的璀璨明珠。今天这
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古诗,看看这些诗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诗中蕴含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情怀,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受。
2.生自由朗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标注自己的疑问。
【设计意图】新课标将兴趣的培养贯穿始终,古诗的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尤为重
视。因此,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入手,让学生不畏惧,乐纳新。同时,通过老师的
简要点评,向学生传达古诗句之所以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因为其中有情有理、有韵有味的
理念,同时也紧扣本课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领会诗情”。这些都在“润物细无声”中
流淌。
板块二 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初读古诗。
(1)课件出示《芙蓉楼送辛渐》。
(2)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借助课文注音读准字音,借助课文注释读懂诗句。难读
的诗句多读几遍。
(3)师指名开火车读诗句,相机纠正字音;小组比赛朗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
互读,边读边互相指正;师指三名生读,引导读出诗的节奏。
2.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师指名读带拼音的词语;全班齐读。
(3)师指名读去掉拼音的词语;全班齐读。
(4)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5)生小声认读,师引导:从字形的角度观察,这四个字要记住,难吗?你有什么好
方法?
(6)师指名交流,相机讲解。
①讲解示例:“壶”,上下结构,由“士、冖、业”组成。注意上面是“士”,不是
“十”或“土”。
②播放“壶”字的演变视频。
③看完视频后,师引导:“壶”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提示:上面的“士”要写
正确)
④师指导书写“壶”,引导学生观察“壶”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指导学生描红、书
写。
【设计意图】正确书写汉字的基础是理解汉字的意思。视频演示“壶”字的演变,生
动直观地让学生记住“壶”上面是士字头,从而做到正确识记、正确书写。
板块三 品读诗文,入情入境
1.诗题入手,了解背景。
(1)课件出示诗题《芙蓉楼送辛渐》。
(2)关注诗题中的事件——“送”。
①师引导:读诗先读题,你从诗题中的“送”字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还有哪些疑问
呢?在提出疑问之前,可以看看文中的注释,看看能解决你的哪些疑问。
②生交流。
③师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元二使安西》
《送友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④师引导:读了这些诗题,你发现了什么?
⑤生自由读诗题。
⑥示例:这些诗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写的是朋友将要远行,诗人在为朋友送行。
⑦师引导: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吗?(师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别董大》 《赠汪伦》 《山中送别》
(3)引导关注诗题中的人物、地点——辛渐、芙蓉楼。
①师引导生再读诗题,尝试用完整的句子说说诗题的意思。
②示例:作者是在芙蓉楼这个地方送别友人辛渐的。
③简介芙蓉楼、辛渐及写作背景。
(4)关注诗人王昌龄。
①师引导:这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别诗。诗人王昌龄为什么会写出这么伟大的传世之作
呢?
②课件出示王昌龄资料。
③生默看课件出示资料,快速地从中提取主要信息。
2.品读诗文,入境入情。
(1)课件出示古诗,生自由朗读。
(2)师引导:王昌龄的这首送别诗表达出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与依依不舍之情吗?它
与其他送别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体会情感。
①师引导:静下心来看看注释,仔细读读,我们可以从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呢?
②生交流。
示例 1:我从第 1.2 句诗中体会到诗人凄凉、伤感、孤独的心情。
示例 2:我从第 3.4 句诗中体会到作者高尚、坚定的品格。
(4)学习诗句“寒雨连江夜入吴”。
①生自由朗读这句诗,师引导:对于这句诗,你读出了怎样的感觉?诗中哪个词向你
传达出这种情感?(相机出示课件)
②师:什么样的雨能称为“寒雨”呢?诗人为什么要提到“夜”?
示例: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尤其是在下雨的夜晚,渲染了作者与友人惜别的
黯淡气氛。
③(课件出示图片)师引导想象: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示例:秋雨蒙蒙,绵绵不绝,夜色渐浓。王昌龄和辛渐来到江边,抬眼望去,江面雨
雾弥漫,凄清静谧。
④师小结: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
两个离人的心头。
⑤师指名朗读诗句,引导读出自己的体会。
(5)学习诗句“平明送客楚山孤”。
①师指名读诗句,引导:你又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
示例:从“平明”,即天刚刚亮,可以看出诗人和朋友很早就出门了,也许他们彻夜
未眠。“孤”字直接写出了作者的心情。(板书:楚山孤)
②师指名读,要求读出自己的理解。
③师引导生继续看图:这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示例:诗人和朋友来到江边,依依惜别。远处的山,好像也见证着这惜别的情景。
④师相机引导:在作者的眼里,孤独的不仅仅是楚山,孤独的还有诗人的内心。(板
书:孤独)
⑤师指导: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6)学习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①师引导:王昌龄会和朋友说些什么呢?
②师指名读第 3.4 句诗。
③师引导朗读:诗人特意从江宁送朋友到吴地润州,然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
时,诗人站在江边,只觉一夜秋雨,寒意连连,江中远山,孤傲耸峙,离愁别绪,溢满心
头。诗人想到朋友马上就会到洛阳,会见到自己洛阳的亲友,诗人就想让朋友告诉亲
友……
④生齐读第 3.4 句诗。
⑤师引导想象:好友辛渐就要回去,即将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
可能会有哪些亲友?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
⑥生交流。
⑦师引导朗读:王昌龄想让友人告诉亲友什么?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在送别
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
⑧生齐读:“一片冰心在玉壶”。(课件出示:一片冰心在玉壶)
⑨师生合作朗读。
(师)当友人问起时,王昌龄会豪迈地说——(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当结发的妻子问起时,王昌龄还会深情地说——(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当年迈的双亲问起时,王昌龄依旧坚定地说——(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引导理解:冰、玉有什么特点?王昌龄一遍又一遍地在心底呐喊,是想表明什么?
示例:尽管两次被贬,可诗人仍然坚定自己的信念,仍然不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高尚
品质。
(板书:顽强 纯洁 清廉 正直)
3.总结全诗,领悟写法。
(1)(课件出示全诗)师引导: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诗,走进王昌龄,齐读整首诗。
(2)有感情地朗读。送别诗,送别的是朋友,表达的是真情,表白的是自己,这也是
送别诗的魅力。越读越能看出诗中的别样的意境,越读越能感受到诗人的情谊深远。(生
再自由读)
(3)生自由读后师指名读。
(4)师小结:秋雨绵绵,江水悠悠,寒意阵阵,两个夜行的人,他们是即将分别的朋
友。天还未明,早起的两人依依惜别,远处的楚山见证着一切。这寒雨,这孤山,是分别
的离愁,更是诗人的心声呀——无论多少凄风冷雨,诗人内心都坚如磐石,纵然孤身一
人,也冰清玉洁。果真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别具匠心啊。
4.默写古诗。
5.拓展练习。收集送别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古诗教学是训练学生语言、活跃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要始
终做到:诵读是原则,理解是基础,感悟是目标。从读诗题知作者到读诗句知诗意,再到
读诗境知诗情,从整体感知,创设情境,体会诗意,渲染意境,从而体会诗情画意,感受
古诗魅力。
▶板书设计
第 2 课时
《塞下曲》
▶课时目标
1.读准多音字“单”;会写“雁”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塞下曲》,背诵古诗。
3.读懂《塞下曲》,读出画面,读懂诗意。了解诗中所描写的将士雪夜追敌的情景,
感受诗人对将士不畏艰辛、英勇无畏的气概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复习导入。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谁来背一背?
(师指名背诵)
(2)你觉得这首送别诗与你熟悉的其他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一样吗?(生交流)
(3)师引导:在学习《芙蓉楼送辛渐》时,我们了解到王昌龄是边塞诗人。其实,唐
诗按照内容进行分类,有:送别诗、田园诗、思乡诗、边塞诗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边
塞诗。(板书:边塞诗)
(4)初步了解边塞诗。
①课件出示资料。
②师:快速浏览资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自由交流)
2.板题读题。
(1)课件出示诗题。
(2)师指名读诗题。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是学生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由复习旧知识来引入新
课,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进行牵引联想。
板块二 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初读古诗。
(1)课件出示古诗。
(2)生自由朗读,读通、读顺古诗,读的时候注意字的读音,反复多读几遍,读正
确,读熟。
(3)师检查生读书情况,适时引导读;小组竞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互读,互
相指正;师指名读出诗的节奏。
2.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1)课件出示要求认识的字。
①师指名读词语,强调:“单”是多音字,单于的“单”读“chán ”。
②师指名读文中“单于”的注释,全班齐读词语。
(2)指导书写。师重点指导“雁”字的书写。
①生小声认读,师引导:从字形的角度观察,要记住这个字,难吗?你有什么好方
法?
②生交流。
课件出示:
,雁,一种候鸟。 = (“人”字形)+ (鸟),表示以“人”字队形
飞行的鸟群。
造字本义:名词,一种习惯以“人”字形迁徙的大型候鸟。
③师:关于“雁”字的资料,对你识记这个字有什么帮助?
④示例:我记住了大雁是以“人”字形队伍飞行的鸟群,所以写的时候记住有两个
“单人旁”。
⑤区分“雁”和“燕”。师引导:怎样区分“雁”和“燕”。
⑥课件出示“燕”字的演变过程。
课件出示:
燕,甲骨文像一种翅膀尖长、尾巴剪形的候鸟。造字本义:一种喜欢在民居筑巢的候
鸟。
⑦师引导:对照“燕”字和“雁”字的资料,想想怎样区分这两个字。
⑧师指导书写“雁”:观察“雁”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然后描红、书写。
【设计意图】初读诗文,引导学生自己读、听同学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避免了
初读只停留在形式的弊端。教学要求会认、会写字时,将学生特别容易写错的同音字引
入,用课件资料呈现,让学生知道写字要结合字的起源和意思。
板块三 品读诗文,入情入境
1.初读了解大意、了解作者。
(1)课件出示诗题:《塞下曲》。
(2)师指名读诗题,适时引导:你从诗题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还有哪些疑问呢?在
提出自己的疑问之前,可以看看文中的注释,看看能解决你的哪些疑问,你还有其他疑问
吗?
(3)师适时讲解:“塞”是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
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4)课件出示资料,了解作者。
①师引导:了解作者,对我们学习古诗、读懂古诗也有很大的帮助。
②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卢纶:曾经参过军,他写的有关军队生活的诗歌,内容充实,富有生气。
③师指名读,思考:这则资料中哪个信息给你印象最深?
④生自由交流。
⑤师简介: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有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
2.品读,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古诗。
(2)生自由朗读;师指名读。
(3)理解诗意。
①师引导:静下心来看看课文注释,仔细读读,借助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②示例:在这月黑风高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宿雁惊飞。将军发现单于潜逃,要
率领轻骑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飘然而至,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
雪花。
③师引导: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这首诗?
④示例:单于趁着夜色逃跑,将军率领轻骑追赶。
⑤师引导:谁能用两个字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可以借用诗句中的重点字。
⑥示例:前两句写单于要逃跑,我借用诗中的“逃”,后两句写将军要去追逐单于,
我就借用诗句中的“逐”。(相机板书:逃、逐)
3.细读诗句,体会诗情。
(1)解读“逃”。
①课件出示第 1.2 句诗。
②师指名回答:单于是在什么时候逃跑的?(预设:夜晚)(板书:夜)
③师顺势引导: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预设:夜黑风高,夜深人静)
④师:你能想象单于逃跑时的情景吗?你能用几个词来形容逃跑时的单于吗?
⑤示例:狼狈不堪、惊恐万状。(相机板书:狼狈不堪、惊恐万状)
⑥师指名读,读出单于的惊恐、狼狈。
⑦生齐读。
(2)解读“逐”。
①课件出示第 3.4 句诗。
②师指名读,引导:将军是如何追捕单于的?(预设:率领轻骑追赶)
③师引导:这一句没有直接写将军是怎样追赶的,具体写了什么呢?
④示例:写了将军正要去追赶时,一场雪飘然而至。
⑤师指名再读,相机引导:你最关注诗中的哪个字?(相机板书:满)
⑥示例:“满”字,“满”字用在这里,写出了突如其来的大雪,天气严寒。
⑦师小结:“满”字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塞外环境恶劣,正是这个“满”字,突显了将
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相机板书:环境恶劣、英勇无畏)
⑧师指名读,指导读出对将士的赞美之情。
4.课堂总结。
(1)朗读全诗。
(2)师总结:本诗情景交融,单于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
“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有力地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全诗没有
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丰富的想象。
5.拓展延伸。
(1)师引导续写古诗:诗读到这里事情却还没有讲完,作者跟我们卖了个关子:将士
们最后究竟追到了单于没有?发挥你的想象来写一写。
(2)这首《塞下曲》是通过描述将士雪夜追敌来展示将士英勇无畏的气概的,那么剩
下的五首《塞下曲》又写了什么呢?课后请同学们自己找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塞下曲》这首诗情景交融。教学时从景入手,由景入情,前两句重点
品读“逃”,感受单于惊恐的心情,想象他狼狈的样子;后两句由“逐”入手,感受将士
不畏艰险,奋勇追敌的豪迈气概。最后发挥想象续写追敌场面,既弥补了内容的不足,也
加深了对诗情的理解。
▶板书设计
第 3 课时
《墨梅》
▶课时目标
1.认识“砚、乾、坤”3 个生字,会写“砚、乾、坤”3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墨梅》,背诵古诗。
3.读懂《墨梅》的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初读,知诗美
1.激趣导课,认识梅花。
(1)欣赏梅花图片。师:这些梅花给你怎样的感受?(课件出示各种梅花图案)
(2)示例:梅园中的各色梅花,或红艳似火,或粉红似霞,或洁白似雪。
(3)师引导回忆赞美梅花的诗句。(相机出示课件)
2.解读《墨梅》,初探特点。
(1)(课件出示墨梅图)师引导:这幅图中的梅花,与我们刚才看的图片有什么不一
样?
(2)(生交流)师小结:是的,相传古人因看到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就想到了用浓
浓淡淡的水墨来画梅花。这就是——墨梅。
(3)师引导:看了墨梅图,你有什么感受?(生交流)
3.关注诗人,知其品性。
(1)认识诗人。
①课件出示王冕资料。
②师:快速浏览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交流)
(2)导入诗文。
①师引入:王冕爱梅,这一天他家洗砚池边的梅树开花了,那淡雅的色彩、宜人的清
香让王冕沉醉了,于是他挥墨画下了这么一幅墨梅图。为了使画的意境更加深远,他还在
画上题了一首诗。
②课件出示图文。
(3)课件出示诗文,生自由读一读。
4.初读《墨梅》,读出节奏。
(1)生自由朗读,注意多读几遍,要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
(2)师检查朗读:指名读,相机正音:砚、乾、坤。
(3)师:诗的第一句里还有一个生字。[板书:砚(yàn)]我们知道文房四宝指的
是——笔、墨、纸、砚。
(4)师指名读诗中“洗砚池”的注释,引导:你读出了王冕怎样的品质?(预设:勤
奋、自励)
(5)师:诗的第 4 句有一个词——乾坤。(板书:乾坤)(师指名读,引导读)看注
释,“乾坤”是什么意思?
(6)师指名读:请一位同学来准确、流利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7)师小结:这位同学读得字正腔圆。老师听出你在“我家”后面停顿了,在“洗
砚”后面停顿了,你读出了古诗的节奏。通常七言诗都是按照这样“二二三”的方式停顿
的,这样就能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了。
(8)师:看老师的手势,一起来把这首诗有节奏地读一读。(生齐读)
【设计意图】古诗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从图片入手,让学生有了兴趣;走进作
者,了解作者生平,让学生知道理解古诗时要关注作者。初读古诗,教学生按照节奏读,
引导学生明白文体特点。同时,在初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借助文中注释,能更快地理解
诗句。
板块二 品读,知诗意
1.自读,了解基本意思。
(1)师指导:你能理解哪些字句的意思?哪些地方你还读不懂?做上记号。(生自由
朗读)
(2)师引导交流。
2.引导质疑。
(1)师引导:你觉得自己读懂了这首诗吗?
(2)生质疑。
【设计意图】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的课堂理念。这样做,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
位,在自学、合作交流中理解诗的大意,同时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从而理解诗的内涵。
板块三 再读,知诗味
1.知淡味。
(1)(课件出示墨梅图)师引导:王冕笔下的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师引导用诗中的词语概括:如果用诗中的词语概括,那就是——淡墨痕。
(3)师指导朗读:画纸上若有若无的淡淡的墨的痕迹,这就是诗中所云的“朵朵花开
淡墨痕”。
(4)师指名读,读出淡雅的味道来。(生齐读)
(5)师引导:树上的梅花怒放枝头,可王冕笔下的梅花与众不同。它没有水仙的灵
气,没有玫瑰的艳丽,没有牡丹的华贵,只有独属于自己的孤傲、冷清。王冕为何会对淡
雅的梅花如此钟爱呢?大家还记得刚才对王冕的介绍吗?他是个怎样的人?
(6)示例:王冕性格孤傲,鄙视权贵,他的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
视功名利禄。
(7)(课件出示资料,生默读)师引导:读了资料,你觉得王冕是个怎样的人?
课件出示:
元朝的达官贵人们千金向他求画,王冕拒绝了。
老朋友泰不华举荐他做官,王冕谢绝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赏识他的才华,决定重用他,王冕选择了退隐山林。
(8)师指名交流。(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淡泊名利
(9)师小结:王冕的淡泊名利,多像他笔下那淡淡墨痕的朵朵梅花啊!
(10)生齐读:朵朵花开淡墨痕。
2.知清味。
(1)师引导:王冕为什么会把名利看得那么淡呢?或者说王冕看重的又是什么呢?用
诗句回答。
(2)生: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课件出示诗句。
(4)师引导:自由读这两句诗,静静地想一想,并结合王冕的品性,说说你对这两句
诗中的哪些词语又有了新的认识。
(5)生交流。
示例 1:“好颜色”不仅指墨梅的素雅清丽,也指作者的淡泊清明。
示例 2:“清气”不仅指梅花的淡淡幽香,也指作者的清白正气。
(6)师小结:恬淡开着的梅花,那是王冕自己心声的写照呀!
3.知诗味。
(1)课件出示墨梅图和诗。
(2)引读第 1.2 句诗。
①师引读:洗砚池头,梅花绽放;画纸之上,淡墨铺陈。(生齐读:我家洗砚池头
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②师引导:这是王冕心中透着淡淡墨香的孤傲的梅花呀!(生再读:我家洗砚池头
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3)合作朗读第 3.4 句诗。
①师引导:王冕呀,你拒绝了达官贵人,拒绝了朋友,甚至拒绝了赏识你的皇帝,这
样便再没有人欣赏你的才华了,你害怕吗?
②师指名读: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③师引导:是的,做自己最重要,做清白正气的自己最重要!
(4)配乐诵读。
①师引导:如今,六百多年过去了,朗朗乾坤留下了王冕的一身正气!
②播放音乐:《梅花三弄》古琴曲。师范读,指名读。
(5)师引导背诵诗句。
4.知手法。
(1)师引导:王冕借梅花的淡雅清香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抒发自己的情怀,这种手法
叫什么?(板书:托物言志)
(2)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3)生齐读。
(4)拓展延伸。
①师引导: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和王冕一样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怀。
②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
③拓展延伸。师要求生课后收集并背诵赞美梅花的古诗词。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对于中段古诗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
诵读过程中体会情感。”可见诵读是古诗学习的重要任务。初读,读准字音;再读,读出
节奏;品读,读出诗意,悟出诗情。识字、解意、悟情都在诵读中进行,在诵读中巩固,
在诵读中体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古诗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古诗,老师要指导学生走
进古诗,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意蕴。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讲解背景,补充资料,再
现意境,补白续写,激情引读,反复诵读这些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的
理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鉴
赏能力都有促进作用。当然,古诗,因其语言凝练、语音动听、内涵丰富、意蕴悠远等特
点,类文链接也使它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人要表达的情怀也是“只可意会,不
可言传”,我们只有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其中,才能使诗情画意尽在学
生脑海中,才会让古诗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形象之美流淌在学生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