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50 KB
  • 2021-12-10 发布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第 6 单元 折线统计图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六单元:折线统计图 第 1 课时 折线统计图(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95 页例 1,练习二十七第 2,3 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掌握画图的一般方法;并能对所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做简单的分析,进行初步的判 断与预测。 2、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积极的情感价 值观。 【教学重点】 能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方 法,能对所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做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提问:大家喜欢旅游吗?旅游前,应当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 师:亮亮一家今年准备到九寨沟旅游,为了更好地了解九寨沟的情况,他在 网上查到了该景区去年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2、观察统计表,说说你有什么不明白的词语? 生 1:月平均气温是什么意思? 生 2:月平均气温就是指每个月的平均气温。比如 2 月的平均气温是 2.5 ℃,是指把 2 月每天的气温相加,再除以 2 月的天数,就是 2 月的平均气温。不 是指 2 月的每一天都是 2.5℃。 师:解释得很清楚。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据统 计表一眼就看出景区去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吗? 生 1:我能一眼就看出九寨沟每月的平均气温是多少。我感觉九寨沟全年的 气温都比较低。 生 2:我虽然能从统计表中看到月平均气温的变化,但是看起来比较麻烦, 总要去想一想。 师:对呀,从统计表中确实能看到九寨沟月平均气温的变化,但是比较麻烦。 为了更好地看出景区气温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将表中的数据画成折线统计图。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实践探索,分析统计图 1、研究画法,绘制折线统计图 (出示一个完整的折线统计图) 师:想一想,一个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包括哪几部分? 生 1:一个完整的折线统计图有标题、制表时间、横轴、纵轴、数据。 生 2:还有许多互相垂直的线、单位名称、折线。 师:大家找得都非常准确,一般来说,一个完成的折线统计图包括以下几个 部分:标题、制表时间、横轴、纵轴、单位名称及刻度,对应的点及连成的折线、 相关数据。 师:(出示网格纸)如果在这张纸上绘制“×年九寨沟月平均气温的折线统 计图”应该怎样画呢?自己先说一说,再与同桌交流。 生 1:我觉得可以先写标题和制表时间,然后画出横轴和纵轴,标出横轴和 纵轴的单位名称。(师根据学生讲解在网格纸上板书标题和制表时间) 生 2:我觉得横轴和纵轴上还要标上刻度。横轴和纵轴都要平均分,而且刻 度都要标在与格线相对应的轴上,而不是格子里。 师:在横轴和纵轴上标刻度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横轴和纵轴都要平均分, 刻度都要标在与格线相对应的轴上。都是我们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需要注意的地 方。 师:横轴表示什么?它的一格表示多少?纵轴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横 轴和纵轴的单位名称是什么? 生 1:横轴表示时间,它的一格表示 1 个月,单位名称是月,纵轴表示平均 气温,一格表示 2℃,单位是℃。 师:一格表示 2℃,半格呢? 生:半格表示 1℃。 师:要完成一张折线统计图,还应该要做些什么? 生 1:现在就是根据数据画点,然后再依次进行连线。 生 2:最后,还要在点上标出数据。 师:你能根据网格图,自己制作折线统计图吗?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抽一人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统计图,全班订正。 师:请根据你的统计图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师适时提问:2 月的2.5℃是怎样画的?5 月的 11℃为什么画在一格的中间? 全班评价:你觉得他画得怎么样?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 你觉得需要改进? 师:说一说:画折线统计图时,应当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画出漂亮的折线 统计图? 师小结: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大家要特别注意,横轴纵轴平均分,描点连线 要找准,数据单位写清楚,名称日期别忘记。 2、解决问题,分析折线统计图 师:想一想,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发现这些信息的?自己先 想一想,再小组讨论。 生 1:7 月的平均气温最高,1 月的平均气温最低。我就看折线统计图中的 点。 生 2:如果以 10℃为分界线的话,月平均气温在 10℃以上的有 5,6,7,8, 9 月,共 5 个月, 月平均气温在 10℃以下的有 1,2,3,4,10,11,12 月,共 7 个月。 生 3:从折线下降的程度,我看出气温下降最快是在 11 月,下降了 5 9℃。 师:如果你给小亮的旅游计划提出建议的话,你想说什么?小组内说一说。 (先小组内说,再全班交流) 三、巩固反馈 1、练习二十七第 2 题 (1)回顾:画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是什么,按什么顺序画? (2)根据交流,学生独立完成第 2 题的绘制,全班订正。指出描点不准确、 跳跃连线的错误。 (3)独立观察,思考: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4)全班交流,评价。回答题后的 4 个问题,重点让学生从点的高低与线 的倾斜程度上进行分析,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七第 3 题 (1)师:生活中,折线统计图的运用非常多,下图就是张叔叔的汽车去年 前 6 个月的用油量记载。(出示统计图) (2)观察统计图,独立完成书上的问题。 (3)全班交流,订正。 (4)你从图中还得到了什么信息?请描述一下张叔叔前 6 个月用油情况,估 计一下张叔叔用油的趋势。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 2 课时 折线统计图(2) 【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科书第 98~99 页例 3,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掌握它的制作方法,学会在网格图上用折 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 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感 受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比较中的价值与优越性。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做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 自 1984 年以来,中美两国参加夏季奥运会获得金牌数统计表,餐馆经营状 况统计表,网格图(或画有网格图的小黑板),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它有什么特点?怎样绘制折线统计图? 生 1:从折线统计图上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增减幅度或变化趋势。 生 2: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与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差不多,只是不画直条, 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相对应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生 3: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大家要特别注意,横轴纵轴平均分,描点连线要 找准,数据单位写清楚,名称日期别忘记。 师:大家归纳的很完整,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折线统计图的问题。 二、新知探究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2008 年第 29 届夏季奥运会要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我们都期待着这一 天的到来。其实,我国自 1984 年开始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经历了连续 6 届比 赛,在这 6 届比赛中,我国奥运健儿获得了许多金牌。请看,这是中国与“金牌 大户”美国在这 6 届比赛中,获得金牌数的情况。(出示:1984~2004 年奥运 会中、美金牌数统计表) 师:这是关于什么内容的统计表?你最想了解什么方面的内容? 生:这是关于 1984~2004 年奥运会中、美两国金牌数统计表。我最想了解 中国在哪年的奥运会上得到的金牌数量最多。还想了解中国金牌的增长情况。 …… 师:大家想了解中国与美国获得金牌数的情况,我们用什么统计图来整理数 据更好一些呢? 生:折线统计图。 2、学生尝试,得出绘制方法 师:你准备怎样绘制这张折线统计图? 生 1:我准备绘制成两张折线统计图,一张是中国的,一张是美国的。 师:赞成吗? 生:赞成。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 2:我认为可以把中、美两国这几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的情况画在同一张 折线统计图上。 师:有人觉得要画两张折线统计图,有的人认为可以只画一张折线统计图。 哪种方便、简洁? 生 3:我觉得画成一张的要好一些。但是不知道该怎么画? 师:我也赞成把中、美两国这几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的情况画在同一张折线 统计图上。只是现在不知道方法。没关系!我们大家再想一想,也可以与同桌之 间互相商量一下,甚至还可以在网格纸上去画一画。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动手实践,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 生 1:我想既然是画折线统计图,那方法还是应该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差不多。 我就先把它想成只有美国的金牌数量统计,就根据美国的金牌数量多少在统计图 中对应的位置打上小点,把它连起来。再把它想成只有中国的金牌数量统计,就 按画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画 1984~2004 年奥运会中国的金牌数统计表。这样,在 这张折线统计图里既有 1984~2004 年奥运会中国的金牌数统计,又有美国的。 我在画的时候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师:你的想法很有创意!大家看到了这张统计图,有什么想法呢?说一说。 生 2:我觉得不知道哪条表示中国的金牌数,哪条表示美国的金牌数。 生 1:我没有发现这个问题。谢谢你!不过我可以在上面的折线上标注“美 国”两个字,在下面的折线上标注“中国”两个字,这样就清楚了。 生 3:我的想法和第 1 个同学的差不多,不过我不是在折线上写字来进行标 注,而是用线的颜色来进行区分。 生 4:我是用实线和虚线来区分的。 师:大家刚才的想法都很好。其实在数学上,我们往往会用线的虚实、折线 的颜色、对应点的形状等方法来区分各条折线。并把区分的方法用简单的图例表 示在折线统计图上。 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用图例的方式去区分两条折线,还知道先画美国的金 牌数量,再画中国的金牌数量这样的绘制顺序。你还可以按什么顺序绘制这两条 折线呢? 生 1:我还可以先绘制中国的金牌数量,再绘制美国的金牌数量。 生 2:我先在 1984 年所对应的轴上绘制出中国和美国的金牌数量,再绘制 1988 年中国和美国的金牌数量,最后按这样的方法去绘制其他年份的中国与美 国的金牌数量。 师: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我们确实可以运用刚才同学们所总结出来的顺序 去绘制:一是先绘制美国和中国金牌数量的任意一条折线,再画另一条;二是先 在同一个年份上分别找到美国和中国金牌数所对应的点,然后再分别将美国与中 国对应的点顺次连线。 3、揭示课题 师:像这种,一个统计图中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数据的,我们称 它为复式折线统计图。而只用一条折线表示的叫做单式折线统计图。(板书:复 式折线统计图) 4、讨论并交流 师: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你又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看出这些信息 的?(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生 1:1984 年奥运会美国的金牌数比我国多得多。 生 2:在 1988 年以前,中国与美国在奥运会上得到的金牌数量差距非常大; 从 1988 年~2004 年,中国与美国在奥运会上得到的金牌数量差距在逐步缩小。 生 3:在 2004 年奥运会上,我国与美国的金牌数非常接近,我估计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的金牌数量可能会超过美国。 …… 5 对比分析,找优点 师: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生:…… 师: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大小、变化趋势,还可以对不同的 数量进行比较。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高 完成课堂活动。 1、回顾: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是什么,要注意什么地方? 2、出示课堂活动:杨叔叔是一家餐馆的新任经理,他得到一张该餐馆今年 前 10 个月的经营状况统计表。 提问:营业额是什么意思?支出是什么意思?你知道怎样计算每月是盈利还 是亏本吗? 指名回答,全班订正后,教师简单小结。 提问:如何帮助杨叔叔清楚地看出餐馆前 10 个月的经营状况? 3、学生独立制作统计图,全班订正,评价。 4、观察统计图,你能从统计图得到什么信息?根据统计图,你给杨叔叔在 管理、服务、菜品宣传上有什么好的建议? 重点指导学生从两条折线上比较分析盈利与亏本情况。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对于复式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了解?还有什 么问题?折线统计图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简单小结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制作方法及意义。 第 3 课时 折线统计图(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01 页练习二十七第 3~4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比较,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体会它在表示数据变 化趋势方面的作用,从中获取价值体验。 2、能结合事例,制作折线统计图,能读懂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 其变化规律,并对图中所反映的现象做出简单分析,能进行初步的判断与预测。 3、在统计与分析的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与价值,培养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看懂折线统计图,并对图中所反映的现象作出简单分析,能进行初步的判 断与预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生 1: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知道了折线统计图也是一种整理数 据的方式。 生 2:我知道折线统计图有单式的和复式的。 生 3:我还知道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和发展趋势。 生 4: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大小、变化趋势,还可以对不同 的数量进行比较。 …… 师: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制作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2、根据交流,教师简单小结。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分析折线统计图。 二、指导练习 1、旅游小助手 (出示练习二十三第 4 题) 师:出门旅游,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天气情况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出 示重庆与昆明月平均气温统计图)仔细观察统计图,并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 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全班交流,评价,集体订正。 师:根据这张统计图,你对打算到这两个城市旅游的游客有什么好的建议? 师:对这张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这张复式折线统计图帮助我们解决了什 么问题? 教师充分让学生交流旅游建议。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在旅游出行方面的价值。 2、折线统计图分析报告 (出示练习二十七第 3 题) 师:折线统计图不但能帮助我们旅游出行,更能让我们了解国家的发展变化 情况。(出示某地 2006~20012 年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统计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 1:从 2006 到 2012 年农村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比城镇居民的人均居住面 积大得多。 生 2:从 2006 年开始,农村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与城镇居民的人均居住面 积的差异在逐渐缩小。 生 3:从 2006 年到 2009 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改善最突出。 师:如果根据这个折线统计图,让你写个简单的 2006~2012 年城乡居民人 均居住面积的分析报告,你能写吗? 师:先把自己的分析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并在小组内写出一个简洁、全面 的分析报告。 (小组交流,全班评价各小组的分析报告是否简洁、全面) 师:根据这张折线统计图,我们看出了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的变化情况, 发现了变化的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的差距会越来 越小,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甚至会超过农村。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 4 课时 发豆芽 【活动内容】 教科书第 102 页。 【活动目标】 通过发豆芽活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运用多种途径查询和收集 相关资料,并能运用数学的方法记录和描述豆芽的生长情况,培养学生动手实践、 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并先做一次实验。学生分组准备黄豆、绿豆各 100g, 以及发豆芽的器皿。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豆芽的生长过程吗?你自己发过豆芽吗? 2、学生根据查询的资料和咨询科学教师得到的知识进行交流。 3、根据学生的交流,提出:我们也来试一试发豆芽。揭示课题:发豆芽。 二、讨论交流,得出活动步骤 1、提问:发豆芽要做哪些准备?怎样记录发豆芽的过程呢?对最后的记录 如何分析呢? 结合学生的交流,得出本次活动的主要步骤:调查与收集;发制与记录;整 理与分析;推测与应用。 2、学生结合教材了解 4 个环节应该做什么,并在全班交流。 教师重点提问:发豆芽的统计图画什么好?为什么?如何计算发豆芽的盈利 情况? 三、学生分组活动 1、教师演示发豆芽的过程。 2、教师提出要求: (1)发豆芽活动要做的事情比较多,我们要分组进行,每组 5 个人。 (2)为了方便观察与记录,我们都将豆芽统一放在教室里进行观察,每天 每个组在固定时间进行浇水。 3、各组学生进行发豆芽实验。 时间大约是 6 天。教师对各组实验的情况进行适时的指导,对各组的记录进 行及时督促与检查。各组在发豆芽完成后,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制作好相应的统 计图表,写好分析总结。 四、小组交流,感受价值 交流发豆芽的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 五、观察、记录、分析 1、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大约 6 天时间) 2、记录豆芽的生长情况。(每天进行记录) 3、把豆芽的生长情况制成统计图表。 4、分析统计图表,写好总结。 六、总结反思 小组结合统计图汇报豆芽生长情况,说说在发豆芽活动中的收获。 注:五、六两个教学过程在课外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