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0 MB
- 2021-12-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4
年
----2015
年第二学期
四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四年级数学组
2015
年
6
月
复习目标:
1
、回顾、梳理、反思本学期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2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
、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复习时,不仅复习相应的知识点,并且把相应的知识点与解决实际问题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4
、注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扶优补差,使全体学生得到提高。
分单元复习内容
:
一
.
四则运算 二
.
观察物体(二)
三
.
运算定律 四
.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五
.
三角形 六
.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七
.
图形的运动(二)
八
.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九,数学广角
----
鸡兔同笼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
加法
。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
加数
。
814
+
1142
=
1956
加得的数叫做
和
。
加数
+
加数
=
和
(
1
)加法的意义
(
2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
=
加数
+
加数
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
第一单元
《
四则运算
》
知识要点:
(
3
)减法的意义
(
4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
=
被减数
-
减数
减数
=
被减数
-
差
被减数
=
减数
+
差
第一单元
《
四则运算
》
知识要点: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
减法
。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
被减数
。
28
+
19
=
47
203
+
147
=
350
47
-
19
=
28
47
-
28
=
19
67
-
55
=
12
850
-
239
=
611
2.
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等式。
350
-
147
=
203
350
-
203
=
147
55
+
12
=
67
67
-
12
=
55
239
+
611
=
850
850
-
611
=
239
(
5
)明确乘法的意义
3
+
3
+
3
+
3
=
12
3×4
=
12
问题:你认为什么是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
乘法
。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
因数
。
因数
×
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
积
。
=积
第一单元
《
四则运算
》
知识要点:
1.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
×
因数
问题:如果知道积与一个因数,能求出另一个因数吗?
另一个因数=积
÷
一个因数
(三)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根据
36×14
=
504
,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
=
504÷36
=
36
14
问题: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是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
除法
。
(
1
)
3×4
=
12
(
2
)
12÷3
=
4
(
3
)
12÷4
=
3
(
6
)明确除法的意义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
被除数
,已知的因数叫做
除数
,所求的因数叫做
商
。
第一单元
《
四则运算
》
知识要点:
商=被除数
÷
除数
问题:如果知道被除数和商,能求出除数吗?
除数=被除数
÷
商
问题:如果知道除数和商,能求出被除数吗?
被除数=商
×
除数
2.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
7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19÷6
=
3
……
1
被除数=商
×
除数+余数
第一单元
《
四则运算
》
知识要点:
8
、四则运算的顺序:
同级运算:从左向右 依次计算
38+64-12
含两级运算:先二级运算,后一级运算
72-0×8 96
÷
12
+
4
×
2
含小括号:先算括号里,再算括号外
6000×
(
75-65
)
96
÷
(
12
+
4
)
×
2
(
9
)感受中括号的作用
问题:
1.
如果在
96
÷
(
12
+
4
)
×
2
的基础上再加上中括号,
你知道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吗?
2.
先说一说运算的顺序,再计算。
96
÷
[
(
12
+
4
)
×
2
]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
96
÷
[
16
×
2
]
=
96
÷
32
=
3
3.
算式中有小括号还有中括号,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
3.
按照顺序计算,并填写下面的 ,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6
275
11
3520
926
31484
320
×[(
128
+
147
)÷
25
]
=
3520
(
920
+
438÷73
)×
34
=
31484
13
-
13
=
0
+
504
=
0
×
8
=
0
÷
36
=
0
÷
9
=
392
×
0
=
24
+
0
=
70
-
0
=
口算下面各题。
问题:具体描述一下这些有关
0
的运算。
24
70
0
504
0
0
0
0
10
、有关
0
的运算:
(
1
)一个数加上
0
,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
0
;
(
2
)一个数减去
0
,还得原数;一个数和
0
相乘,仍得
0
;
(
3
)
0
除以一个非
0
的数还得
0.
第一单元
《
四则运算
》
知识要点:
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怎样租船最省钱?
5.
你认为哪种租船方法更省钱?为什么?
6.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注意什么?
(尽量租大船、没有空位)
2.
谁读懂了他的意思?说一说。
3.
谁的想法和他的不一样?能再说说吗?
问题:
1.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4.
你做的正确吗?
32
÷
6
=
5
(条)
……
2
(人)
5
条大船,
1
条小船:
30
×
5
+
24
×
1
=
174
(元)
4
条大船:
30
×
4
=
120
(元)
2
条小船:
24
×
2
=
48
(元)
120
+
48
=
168
(元)
一、知识梳理
1
、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从前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例如:
一、知识梳理
2
、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
例如:
从上面看,形状相同,都是:
从左面看,形状也相同,都是:
从前面看,形状不相同
,
分别是:
二、巩固练习
1.
连一连。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强从什么
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二、巩固练习
2
.
看一看
,说一说
。
1
、
2
、
4
、
6
(
3
)这几个物体从上面看有形状相同的吗?
2
、
3
、
5
1
、
4
、
6
没有
(
1
)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 的有哪几个?
看到的形状是 的有哪几个?
(
2
)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的有哪几个?
第三单元
《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
知识要点:
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
a
+
b=b
+
a
76
+
18
=
18
+
76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 (
a+b
)
+c=a+(b+c)
56
+
72
+
28
=
56
+(
72
+
28
)
1.
225
+
328
+
175
=
225
+
175
+
328
=
400
+
328
=
728
(元)
答:王阿姨一共要汇
728
元。
(
2
)观察数据,有什么特点?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
3
)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王阿姨一共要汇多少钱?
第三单元
《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
知识要点:
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
a×b=b×a
15
×16
=
16×
15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 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
(a×b)×c=a×(b×c
)
125
×
(
8×
14
)=(
125×
8
)
×14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减)。
用字母表示 :
(a±b)×c=a×c±b×c
乘法分配律的变式练习:
98×68 101×59 78×99
+
78
63×101
-
63
24×98
+
48
24×90
+
240
1.
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
√”,错误的
画“
×
”
。
56
×
(
19
+
28
)=
56
×
19
+
28
( )
32
×
(
7
×
3
)=
32
×
7
+
32
×
3
( )
64
×
64
+
36
×
64
=(
64
+
36
)
×
64
( )
×
×
√
问题:说一说你的判断理由。
减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
a
-
b
-
c=a
-
(b
+
c)
2000
-
416
-
284
=
2000
-(
416
+
284
)
=
2000
-
700
=
1300
(
m
)
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
a÷b÷c=a÷(b×c)
330
÷5÷2
=
330÷
(
5×2
)
=
330÷10
=
33
(
2
)观察数据,有什么特点?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
3
)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000
-
416
-
284
=
2000
-(
416
+
284
)
=
2000
-
700
=
1300
(
m
)
答:海拔
1300
m
。
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a
+
b
=
b
+
a
加法结合律:(
a
+
b
)
+
c
=
a
+
(
b
+
c
)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a
×
b
)
×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a
×
(
b
+
c
)
=
a
×
b
+
a
×
c
在解决问题时,灵活地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第四单元
《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
知识要点:
1
、小数的意义
1
里面有
(
)
个
0.1, 0.1
里面有
(
)
个
0.001
.
4
个十分之一
,
九个百分之一
,
组成的数是
(
),
它的计数单位是
(
)
.
0.48
里面有
(
)
个十分之一
, (
)
个百分之一.
10
100
4
8
0.49
0.01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数
位
计数单位
整 数 部 分
小 数 部 分
小数点
个
位
十
位
百
位
千
位
万
位
十分
位
百分
位
千分
位
万分
位
十
百
千
万
一
(
个
)
十分
之一
百分
之一
千分
之一
万分
之一
……
……
……
……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二)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进率
问题:
1.
我们在学习整数的过程中,认识了哪些计数单位?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 1
个一是
10
个( );
1
个十分之一是
10
个 ( );
1
个百分之一是
10
个( );
……
小结: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
分别写作
0
.
1
、
0
.
01
、
0
.
001
……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
2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2.508
读作
: (
)
二点五零八
零点零七五写作:( )
0.075
小数读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小数写法: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写,小数点写成小圆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
;
如果整数部分是零,就直接写
0
,再写小数点,然后写小数部分。
(1)
把下列各数改写成两位小数
0.800=(
)
20=(
)
8.530=(
)
0.80
20.00
8.53
3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
0
或去掉
0
,
小数的大小不变。
4
、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向右(左)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缩小)到原数的
10
倍(
1/10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缩小)到原数的
100
倍(
1/100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缩小)到原数的
1000
(
1/1000
)
…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或文字
.
把
0.43
扩大
____________________
倍是
430.
把
0.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倍是
0.01.
把
1.72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倍是
172.
原数的
1000
缩小到原数的
扩大原数的
100
0
.
07×10
=
0
.
7
0
.
07×100
=
7
0
.
07×1000
=
70
问题:(
1
)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呢?
(
2
)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1.
把
0
.
07
分别扩大到原来的
10
倍、
100
倍、
1000
倍,各是多少?
小结: 把
0
.
07
扩大到原来的
10
倍,就是乘
10
;
把
0
.
07
扩大到原来的
100
倍,就是乘
100
;
把
0
.
07
扩大到原来的
1000
倍,就是乘
1000
。
实际上就是把
0
.
07
的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小结:把
3
.
2
缩小到原来的 ,就是除以
10
;
把
3
.
2
缩小到原来的 ,就是除以
100
;
把
3
.
2
缩小到原来的 ,就是除以
1000
。
问题:(
1
)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呢?
(
2
)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3
.
2÷10
=
0
.
32
3
.
2÷100
=
0
.
032
3
.
2÷1000
=
0
.
0032
实际上就是把
3
.
2
的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100
10
100
1
1000
1
10
1
1000
1
2.
把
3
.
2
分别缩小到原来的 、 、 ,各是多少?
1
1
5
、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
用低级单位的数 除以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如果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10
、
100
、
1000…
可以直接把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
800
千克
=(
)
吨
13
cm
=
( )
dm
86
g
=
( )
kg
109
dm
=
( )
m
5350
m
=
( )
km
1
.
3
0
.
086
10
.
9
5
.
35
0.8
6
、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
用高级单位的数乘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如果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10
、
100
、
1000…
可以直接把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
1
.
09
m
=
( )
mm
2
.
56
t
=
( )
kg
2
.
3
kg
=
( )
g
4
.
6
m
=
( )
dm
2
.
95
元
=
( )元( )角( )分
1090
2560
2300
46
2
9
5
7
、单名数改复名数:
用整数部分当高级单位的数,把小数部分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
复名数改单名数:
把高级单位的数当整数部分当,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当 小数部分。
×
进率
低 高
÷
进率
150
公顷
=(
)
平方千米
0.65
元
=(
)
角
(
)
分
.
3.6
平方米
=(
)
平方米
(
)
平方分米
1
米
3
分米
=(
)
米
2.05
千米
=(
)
千米
(
)
米
1
米
2
分米
5
厘米=
(
)
米
1
千克
250
克=
(
)
千克
1.5
6
5
3
60
1.3
2
50
1.25
1.25
8
、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5.074(
保留一位小数
)≈________
21.363(
精确到百分位
)≈________
23. 20476(
保留三位小数
)≈________
5.1
21.36
23.205
求小数的近似数也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当保留整数时,表示精确到个位,应根据十分位上数值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进位
;
保留一位小数时,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应根据百分位上的数值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进位;保留两位小数时,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应根据千分位上的数值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进位
…..
9
、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把
268000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 )
.
把
3692000000
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
)
亿,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数是
(
)
亿.
26.8
万
36.92
36.9
68.49
7.203009
684900=(
)
万
720300900=(
)
亿
找到万位或者亿位,再后边点上小数点,然后去掉小数末尾的零,再加上“万”或“亿”字。
第五单元
《
三角形
》
知识要点:
1
、三角形的定义:
由
3
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
三角形
。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
高
,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
底
。
画出下面三角形各边对应的高。
(
1
)
(
2
)
底
底
底
底
底
底
形外高
2
、三角形的高和底:底和高的相对性
3
、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用
3
根木条钉成一个
三角形。用手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三角形不变形,
具有稳定性
。
自行车的三角架运用了三角形的( )的特征。
A
A
、稳定性
B
、有三条边的特征
C
、易变形
4
、三角形边的关系:
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小棒下面画“☆”
.
(单位:厘米)
( ) ( ) ( )
☆
☆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 于第三边。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
两点间的距离
5
、三角形的分类:
1
个直角
2
个锐角:
1
个钝角
2
个锐角:
3
个锐角: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按角进行分类
把所有三角形作为一个整
体,上面每种三角形作为这个
整体的一部分,可以用右图来
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按角进行分类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直角
三角形
钝角
三角形
三角形
我拿的三角形没
有钝角。它可能
是什么三角形?
可能是锐角三角形,还可能
……
可能是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
形。因为三角形按角分类时,
只有这两类三角形没有钝角。
2.
猜一猜。
三条边相等:
两条边相等:
三条边都不等:
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三)按边进行分类
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
(三)按边进行分类
顶角
腰
腰
底角
底角
底
等腰三角形
边
边
边
等边三角形
(也叫做正三角形)
分别量一量等腰三角形
和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
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等边三角形
也是等腰三角形。
每个内角都是
60°
1.
连一连。
锐角三角形有( ) 钝角三角形有( )
直角三角形有( ) 等腰三角形有( )
按要求分一分。
3
2
3
1
拼
6
、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
(1)
下面是三块三角形玻璃打碎后留下的碎片,你能判断出它们原来各是什么三角形吗?
(2)
已知∠
1
、∠
2
、∠
3
是三角形
ABC
的三个内角,∠
1=48°
,∠
2=72°
,求∠
3
的度数。
7
、
解决问题
1.
画一画,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6
7
2
3
180
º
×
5
180
º
×
4
我发现每个多边形都可以分成
“边数”-
2
个三角形,多边形
的内角和=
180
º
×
(边数-
2
)
。
1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
(1)
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
(2)
从末位算起。
(3)
得数的小数点应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4)
得数的小数的末尾有
0
,一般要把
0
去掉。
第六单元
《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
》
知识要点:
8.42
+
9.48
=
42.56
+
3.124
=
91.26
-
30.35
=
15.6
十
0.237
=
80
-
52.l
=
7.35
—
1.41
=
2
、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先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第六单元
《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
》
知识要点:
18.51+(9.03
-
0.97) 3.2
+
6.42
-
6.8
十
3.6
15.5
十
(26.5
一
20.4) 10.27
-
0.4
-
8.27
3
、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第六单元
《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
》
知识要点:
3.4×28
+
28×6.6 (2) 5.9×99
+
5.9
(3) 3.23+0.82
-
0.23 (4)13.7+0.98+0.02+4.3
(5)5.17
-
1.8
-
3.2 (6)4.04
-
2.5+0.96
(7)71.2
-
(32.46
-
18.8) (8)65.4
-
(32.5+15.4)
第六单元
《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
》
知识要点:
4
、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用小数计算:
2
吨
50
千克十
630
千克
5
米
80
厘米十
4
米
15
厘米
9
元
6
角
—
8
元
3
角
7
厘米
6
分米
—
5
米
3
厘米
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再计算
+
—
+
—
—
沿着图形竖直方向的虚线折叠,两边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合,所以他是轴对称图形
第七单元
《
图形的运动(二)
》
知识要点:
你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下列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1
2
3
4
5
6
7
8
9
10
图形名称
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的条数
长方形
是
2
条
正方形
是
4
条
任意三角形
不是
没有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
是
1
条
等边三角形(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是
3
条
任意梯形
不是
没有对称轴
等腰梯形
是
1
条
平形四边形
不是
没有对称轴
圆形
是
无数条
补全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方法:
(
1
)先找对称点
(
2
)再把对称点按一定的顺序连起来
再画出向右平移
14
格后的图形。
1
、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
、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平移
不规则图形
规则图形
转化
面积不变
这道题,我们利用了哪种运动方式,使图形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而求出了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利用平移解决问题
( )
( )
( )
( )
知识运用
1.
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1
3
( )
( )
1
2
3
1
这些都是不规则图形,怎么呢?
可以用图形运动的知识试一试。
知识运用
2
.
求这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
cm
)。
(
5
+
4
)
×2
=
18
(
cm
)
答:这个图形的周长是
18
cm
。
利用图形的
运动试一试。
.
.
.
.
.
.
.
.
.
.
.
.
.
.
.
.
知识运用
2
.
求这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
1
cm
)。
.
.
.
.
.
.
(
5
+
2
)
×2
=
14
(
cm²
)
答:这个图形的面积是
14
cm²
。
三、巩固练习 拓展提高
提问
1
:大家有结论了吗?
(
4
个图形的涂色部分面积相等。)
3.
下面
4
个图形的涂色部分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提问
2
:你怎么知道涂色部分都相等呀?
(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提问
3
:通过这道题,你有什么收获或启示吗?
小结
:从表面上看涂色部分的面积不相等,但是通过平移、旋转、
拼接等方法都可以转化得到最后一幅图。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1
、
认识平均数,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例如:
实验小学二至五年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情况如下表:
平均每个年级有多少人参加了公益活动?
(
113
+
87
+
108
+
92
)
÷4
=
400÷4
=
100
(人)
答:平均每个年级有
100
人参加了公益活动。
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人数
113
87
108
92
一、知识梳理
2
、
了解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例如:
李兵说得对吗?
李兵说得不对。因为平均水深
1
.
1
m
,并不能反映出整个小河中每一处的水深数值,有的地方会深一些,有的地方会浅一些。所以,身高
1
.
4
m
的李兵要下河游泳是会有危险的。
3
、
会读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注意:
1
、使用铅笔、直尺规范作图:
2
、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区分:不同的统计对象,要用不同的条状长方形表示;
3
、在每个条状长方形上方标注数据。
根据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
1
)哪个班的男生人数最多?哪个班的女生人数最少?
答:六(
3
)班的男生人数最多,
六(
1
)班的女生人数最少。
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从图中你能找到哪些信息?
班级
0
(
2
)六年级平均每班有学生多少人?
(
14
+
24
+
18
+
22
+
15
+
30
+
18
+
27
)
÷4
=
168÷4
=
42
(人)
答:六年级平均每班有学生
42
人。
要想知道六年级平均每班有多少人,必须先要知道什么?
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并解答。
根据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班级
0
有
9
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
133
。把这些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前
3
个数的平均数是
120
,后
5
个数的平均数是
140
。求第四个数是多少。
133×9
-
120×3
-
140×5
=
1197
-
360
-
700
=
137
答:第四个数是
137
。
用
9
个数的总和减去前
3
个数的和,再减去后
5
个数的和,所得的结果就是第四个数。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
鸡兔同笼
鸡兔同笼,从上面数有
5
个头,
从下面数有
14
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鸡兔同笼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
列表法;画图法;
假设法;
抬腿法。
数据较小时,可以用列表法;
例如:
鸡
5
4
3
2
1
0
兔
0
1
2
3
4
5
脚
10
12
14
16
18
20
每多一只鸡,就少两条腿;每多一只兔,就多两条腿。
二、基础练习
1.
某动物园有长、短尾猴共80只,长尾猴每只分给5个桃,短 尾猴每只分给3个桃,共分去276个桃,长、短尾猴各几只?
假设全都是长尾猴。
5×80
-
276
=124
(个)
桃
124
÷
(
5
-
3
)
=62
(只)
短尾猴
80
-
62
=
18
(只)
长尾猴
答:长尾猴有
18
只,短尾猴有
62
只。
假设法适用于各类题型,完成后可以验算:
62×3+18×5
=186+90
=276
2.
四年级举行科技
知识抢答竞赛,答对一题加
10
分,答错一题扣
7
分,小红在这次竞赛中抢答
16
题,却只得了
7
分;问:小红答对了几题
?
假设全部答对。
16
×10
-
7=153
(分)
153÷
(
10+7
)
=9
(题)
错题
16
-
9=7
(题)
对题
答:小红答对了
7
题。
在做此类题型时,应注意答对与答错相差
10+7=17
分。
验算:
7
×10
-
7×9
=70
-
63
=7
分类复习主要内容
:
一
.
小数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 加,减法)
二
.
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三
.
空间和图形
(观察物体,三角形,图形的运动)
四
.
统计
(平均数与统计图)
五
.
数学问题
(鸡兔同笼)
内
容
复习知识点
方式方法
小
数
1
、小数的
意义
、读法和写法、
大小比较等。
小数的性质
,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
的变化,求小数的
近似数
。
2
、低(高)级单位的
名数改写
成高
(低)级单位的名数。
3
、单名数与复名数的
互化
。
4
、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
改写
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学生初步回忆,师
引导通过整理和归
纳形成知识结构。
让学生先进行自己
整理,再互相交流
补充。完成
小测试
。
一、小数
二、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定律
内
容
复习知识点
方式方法
四
则
混
运
算
和
运
算
定
律
1
、 没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有括号的运算。有关
0
的运算。
列综合算式
解文字题。
2
、 小数加减法笔算。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3
、 应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减法的性质以及除法商不变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4
、
小数加减法笔算。
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通过学生交流,
明确
运算顺序,提高计算
正确率。复习验算方
法,通过分组比赛的
方法,对计算速度快
、正确率高的学生给
予奖励。鼓励学生
进行验算,进一步培
养检验的习惯。
完成试题
三、空间与图形
内容
复习知识点
方式方法
观察物体
1
、从
不同位置
观察一个用正方形搭成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2
、
从同一个位置观察用正方形搭成的
3
个几何体的形状。
小组内互相帮助有困难的
学生,优生确定帮助对
象,树立目标。通过学生
交流画图掌握技能 技巧。
图形的运动
1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根据
对称轴补全轴对称图形。
2
,
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
,
运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
小组内互相帮助有困难的
学生,优生确定帮助对
象,树立目标。通过学生
交流画图掌握技能 技巧。
三
角
形
1
、
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高和底、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三角形的分类
、
内角和
、求第三个角的度数。三角形的拼组。
2
、三角形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的应用。
3
、画不同三角形的高。
4
、画出不同的三角形。
让学生进行操、作、验
证,让学生多举一些实
际例子才能让他们有深
刻体会。三角形两边之
和大于第三边也要让学
生利用小木棒进行相应
的操作。完成一张测试
卷
四、统计与植树问题
内容
复习知识点
方式方法
平均数与统计
数学广角
鸡兔同笼
1
、
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
2
、
复式条形统计图
。
1
、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
对复式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分析。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简单的预测。提出合理化的意见或建议。
利用假设法的方法对鸡兔同笼问题进行探究,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综合模拟测试并针对性的巩固训练
内容
复习知识点
方式方法
综合
复习
引导学生查漏补缺
综合模拟测试
,并针对性的巩固训练。
对整个复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
,
帮助学生梳理复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形成自己的复习方法。
做好考试前的准备,对学生提出考试要求和方法指导。
通过考试检测发现存在知识点上的问题,再进行针对性训练。
底
底
3
、 三角形有几条高?请画出下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1
、 什么叫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性?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了三角形的特性?
2
、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几个锐角?在一个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大(小、等)于
90°
时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底
说一说
1
、复式条形图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
、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复式条形图统计图?
1
)、
0.43
米
=
( )厘米
0.93
吨
=
( )千克
2
)、
435
克
=
( )千克
80
千克
=
( )吨
250
米
=
( )千米
7
平方分米
=
( )平方米
3
)、
3
千克
165
克
=
( )千克
5
千米
30
米
=
( )千米
8
元
5
角
=
( )元
7
吨
50
千克
=
( )吨
4
)、
1.3
千克
=
( )千克( )克
4.6
米
=
( )米( )分米
4.08
吨
=
( )吨( )千克
80
4
6
4
300
1
7.05
8.5
5.03
3.165
0.07
0.25
0.08
0.435
930
名数的改写
———
单名数和复名数
(1) 3.4×28
+
28×6.6
(2) 289×24
-
189×24
(3) 101×82
-
82
(4) 5.9×99
+
5.9
(5) 18×99
(6) 32×125×25
(7) 125×7
+
125
25×125×4×8
(9) 436-71+229
(10) 3.23+0.82-0.23
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
1
)
9.995
(精确到十分位)
(
2
)
19.994
(保留两位小数)
(3)
把
6876880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保留两位小数)
(
4
)把
198520000
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保留两位小数)
单位换算
1
、复习进率。(面积)
24
千克
=
( )吨
6.04
千米
=
( )千米( )米
430
平方米
=( )
公顷
0.6
平方米
=
( )平方厘米
0.024
6
40
0.043
6000
3.96
吨
=
( )吨( )千克
3
960
6
米
4
厘米
=
( )米
三角形按
角
分
钝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3
个锐角
1
个直角、
2
个锐角
1
个钝角、
2
个锐角
三角形按
边
分
等腰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两边相等、两角相等
三边相等、三角相等
做一做:
1
、求下面的小数的近似数
.
10.005 13.996 8.095
(
精确到百分位
)
(2)99.84 0.65 9.0998
(
省略十分位后的尾数
)
一、每
100
千克盐水含盐
3.5
千克,
1
千克盐水含盐多少千克?
1
吨盐水含盐多少千克?
二、
4
个
0.1
吨是( )吨,如果把它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缩小到原数的( )倍。如果把它的小数点向
右移动一位,就扩大到原数的( )倍。
1
、下图三组小棒?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
2.
小猴要给一块地围上篱笆,( )的围法更牢固些。
1
2
3
直接写结果:
⑴2.87×10 ⑹3.9×1000
⑵34.81÷10 ⑺0.003×100
⑶2÷1000 ⑻0.67÷100
⑷12.5×100 ⑼0.148×100
⑸4.6÷1000 ⑽1.5÷10
判断
(
1
)
0.36
是由
3
个
0.1
和
6
个
0.01
组成。
(
2
)
0.36
是由
36
个
0.01
组成。
(
3
)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
4
)
0.412
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位。
(
5
)
0.017
中的“
7”
在百分位上。
(
6
)最大的一位小数是
0.9
,最小的一位小数是
0.1
。
(
7
)整数部分是零是最大的一位小数是
0.9
。
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
70°
,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180°
-
70°× 2
=180°— 140°
=40°
练一练
答:它的顶角是
40°.
判断题
3
、有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
100°
和
91°
( )
2
、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180°
( )
1
、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两个锐角分别是:
65°
和
30°
。( )
4
、用一个放大十倍的放大镜看一个三角形,
这个被放大的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0°
( )
×
√
×
×
二、文字题
1
.
24
除
480
的商的一半是多少?
2
.
120
减去
20
乘以
5
的积,差是多少?
3
.
120
减去
20
的差乘以
5
,积是多少?
4
.
88
加上
24
乘以
8
的积,所得的和再乘以
12
,结果是多少?
二、巩固练习
问题:
1.
你首先找到的是哪个面?
2.
从左面看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想的?
3.
从上面看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想的?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强从什么
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3.
看一看
,说一说
。
1
、
2
、
4
、
6
(
3
)这几个物体从上面看有形状相同的吗?
2
、
3
、
5
1
、
4
、
6
没有
三、巩固练习
(
1
)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 的有哪几个?
看到的形状是 的有哪几个?
(
2
)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的有哪几个?
三、知识运用
1.
动手操作:
剪下教材附页上的图形,
先折一折,再画出
下面图形的对称轴,看看能画几条。
2
条
4
条
3
条
6
条
三、知识运用
2.
试一试,画出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第一步:标出
点
A
和
点
B
;
第二步:通过
数格
找到
对称点
A'
和
B'
;
第三步:顺次连线。
A
怎样画得又快又好?
5
格
5
格
A'
B'
B
3
格
3
格
三、知识运用
1.
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9
同学们要注意数对小方格呦!
平移( )格
平移
5
格
( )
( )
( )
( )
三、知识运用
1.
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1
3
( )
( )
1
2
3
1
这些都是不规则图形,怎么想呢?
可以用图形运动的知识试一试。
2.
下表是某小组
6
名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情况。
姓 名
刘子涵
李 强
高 风
陈 莉
宋东晓
张思思
身高
∕
cm
139
140
135
138
139
137
体重
∕
kg
34
38
35
34
36
33
请你算出这些同学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各是多少。
(
139
+
140
+
135
+
138
+
139
+
137
)
÷6
=
828÷6
=
138
(
cm
)
(
34
+
38
+
35
+
34
+
36
+
33
)
÷6
=
210÷6
=
35
(
kg
)
我算的是平均体重。
我算的是平均身高。
测量本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并计算出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
(
1
)
A
队员
第(
)赛季平均每场得分最多,
B
队员
第二赛季平均每场得(
)分。
(
2
)
A
队员
和
B
队员
比,第(
)赛季平均每场得分差距最大。
2.
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A
队员、
B
队员近四个赛季平均每场得分情况统计图
得分
A
队员
B
队员
A
队员第一赛季平
均每场得多少分?
四
四
22
你还了解到
哪些信息?
0
5
10
15
20
25
30
试着问答下面
的问题吧!
图例很重要,是我们读懂一幅复式条形统计图的重要依据
。
没有图例,不知道哪种颜色的直条表示
A
队员。
预设:(
2
)如果都是女生栽树。
①
如果都是女生栽树,就栽了
12×2
=
24
棵树,比题目
中少
32
-
24
=
8
棵树。
②
那么需要用男生换女生,一名男生比一名女生多栽
1
棵树,有
8÷1
=
8
名男生。
③
所以有
12
-
8
=
4
名女生。
2.
新星小学“环保卫士”小分队
12
人参加植树活动。男生每人栽了
3
棵树,女生每人栽了
2
棵树,一共栽了
32
棵树。男、女生各有几人?
复习措施:教师方面
1
、针对各班的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
、努力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
、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
、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
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
、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
学生方面:
1
、要求在态度上主动学习,重视复习,敢于提问,做到不懂就问。
2
、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3
、要求课后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补差措施:
1
、对待差生以鼓励为主,从态度、习惯、知识、方法入手,制定不同的目标,目标要小、细、实。
2
、平时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3
、时刻关注这些学生,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让他们力争做到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