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00 KB
  • 2022-02-10 发布

2020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精品教案新人教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7.猴王出世 课题 猴王出世 ‎ 课型 略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芝、遂”等16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造化、喜不自胜、天造地设、抓耳挠腮”等词语。‎ ‎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能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猜测大体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4.感受石猴集猴、人、神于一体的形象。‎ ‎5.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 重点 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 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8 )分钟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课件播放大型连续剧《西游记》第一集片段。(学生欣赏)‎ ‎2.学生交流自己对电视剧或剧中人物的了解,教师评议。‎ ‎3.教师小结:大家对《西游记》故事都不陌生,里面塑造了许许多多不同人物的形象。那么在《西游记》中,你最喜欢谁?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吗?(学生自由发言。)‎ ‎4.小结导题:很多同学都喜欢神通广大、能力非凡的孙悟空,那他最初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节选自《西游记》第一回的一篇课文《猴王出世》。(板书:猴王出世)学生齐读课题。‎ ‎5.了解《西游记》。‎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讲述了唐僧在三个徒弟的帮助下,去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 它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座丰碑,被尊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6.简介作者。‎ 以多媒体播放学生感兴趣的大型连续剧《西游记》第一集片段,创设轻松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介《西游记》,同时了解作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7‎ 吴承恩(约1500年-1583年),字汝忠,号射阳。淮安府山阳县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 新课 教学 ‎( 29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一)初读,解决字词。‎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借助自己的阅读经验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词语。遇到难理解的词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或结合字面意思猜一猜。‎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二)再读,理清层次。‎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2.3自然段)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三、再读课文,读懂文意 ‎(一)学习“猴王出世”。(板书:猴王出世)‎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 预设一:‎ 那座山正当顶上,……化作一个石猴。‎ ‎(1)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这一段以极其精练的语言写出了石猴的出生环境及经过。)‎ 以问题方式来引导学生通过读文理清层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7‎ ‎(2)仙石的形状是怎样的?(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仙石处在什么样的位置?(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3)石头变猴的原因是什么?(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4)石猴是怎样出生的?(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5) 出示“仙石迸裂”的图片,学生体会石猴出世的神奇。‎ ‎(6)结合视频,你从这段话感受到什么?(石猴与其他众猴不一样,是一块饱受日月精华的顽石瞬间迸裂而生的。)‎ ‎(7)指导朗读,读出神奇的语气。‎ 预设二:那猴在山中,……朝游峰洞之中。‎ ‎(1)石猴的日常生活情形是怎样的?(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2)教师小结:文章起笔就显得他神异出众,为后文甚至全书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伏魔埋下了伏笔。由此也掀开了一部旷世名著的第一页。‎ ‎(3)读了这段话,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石猴?(自由自在、快活逍遥、和善友爱、顽皮可爱……)‎ ‎(4)指名读,互相交流,指导学生读出猴的快乐和自由。‎ 教师小结:作者写的是一只欢快跳跃的猴子,用的语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或者说,从这样的语言,我们读到了一个活泼可爱、顽皮跳跃的猴子。像这样内容与语言高度统一,这就是经典。‎ ‎2.谈话过渡:课文还有哪些这样经典的句子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学习“发现水帘洞”。(板书:发现水帘洞)‎ ‎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画出石猴的动作。‎ ‎(1)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从石猴的这些动作中感受到什么。‎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①“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从“瞑”“蹲”“纵”“跳”这些动作,感受到石猴机智勇敢、敏捷灵巧、本领高强的特点和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 学生读文了解了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再通过图片,让学生充分了解了石猴出世的过程,课件生动的演示,帮助学生建立了直观印象。‎ 7‎ ‎②从四“看”,感受到石猴动作的敏捷,观察的细致,感受到他艺高胆大、聪明心细的性格特点。‎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3自然段,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发现水帘洞的经过。‎ ‎(三)学习“石猴成王”。(板书:石猴成王)‎ ‎1.鼓励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第4自然段,画出众猴和石猴的语言动作。‎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相机引导学生品悟语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聪明、机敏、爽朗、坦率 ‎(1)从众猴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众猴的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能把众猴的特点表现的这么传神?(从众猴的动作能够了解到猴性顽劣。因为作者对猴子观察细致,了解全面,所以文中描写猴子特点的语言,十分传神。)‎ ‎(2)从石猴的语言中可以看出石猴的什么特点?(从他说的话中可以看出石猴的聪明、机敏、爽朗、坦率;看出他做事有心计,是天生做首领、头目的材料。)‎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读这句话的体会。(连群猴都懂得这个做人的起码道理,如果作为一个大写的人,反而不讲诚信,这不是说连群猴都不如了吗?所以作为一个人,就应该讲究诚信。)‎ ‎(5)这石猴因穿越水帘洞的壮举赢得群猴的敬仰、崇拜,最终被拥戴为王。发挥想象说说当时的情景。(我们似乎能想象当时的石猴阔步登场,威风、气派地端坐在一个石凳上,众猴子一个个伏首称臣的情景。)‎ ‎(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话的意思。(石猴因带众猴进水帘洞,被封美猴王。)‎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猴性顽劣,在朗读中表现出石猴的聪明、机敏、爽朗、坦率,在朗读中表现出石猴阔步登场的威风和气派。‎ 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材料,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思路变得开阔,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 7‎ 四、总结交流,交流写法 ‎1.出示问题:通过学习课文,同学们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在我们有滋有味的品读中,猴王的形象呼之欲出,这就是名著语言的魅力。作者是怎样塑造出这样的猴王形象的呢?‎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相机指导:通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把石猴写得非常生动。‎ ‎4.教师小结:正是因为作者妙笔生花,才塑造出孙悟空这样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得当运用这样的方法,是自己的作文语言更加生动,更有感染力。‎ 拱伏无违”“序齿排班”“朝上礼拜”等,感受石猴阔步登场,威风、气派地端坐在一个石凳上,众猴子一个个伏首称臣的情景。‎ 给学生以充分的表现机会,使学生调动全身感官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将书面的语言文字内化为感官体验。‎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3 )分钟 ‎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板书:活泼可爱、敢作敢为)‎ ‎2.拓展延伸:‎ 开展《故事大王》活动。先在课后试着阅读西游记的一个章节,然后向同学们讲讲这个片段,最后评出故事大王。‎ ‎  以活动的形式,将学生的思维延伸扩展到文本之外,实现课内外相结合,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7‎ 板书 内容 ‎ 猴王出世 ‎ 猴王出世 发现水帘洞 活泼可爱、敢作敢为 石猴成王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读音,用“√”标出。‎ 顽劣(lüè liè) 享受(xiăng hēng) 疲倦(juăn juàn)‎ 迸裂(bèng bìng) 遮蔽(zhě zhē) 喜不自胜(shèng shēng) ‎ 二、“石猴”后来又有了很多称谓,你知道吗?请你连连线。‎ ‎  美猴王 花果山上 ‎  孙悟空 大闹蟠桃会期间 ‎  齐天大圣 西天取经路上 ‎  弼马温 发现水帘洞后 三、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一句中,描写动作的词语有 。从中能感受到石猴 、敏捷灵巧、本领高强的特点和 的性格。‎ ‎【答案】‎ 一、liè xiăng juàn shēng bèng zhē 二、美猴王——发现水帘洞后 ‎  孙悟空 ——西天取经路上 ‎  齐天大圣 ——花果山上 ‎  弼马温 ——大闹蟠桃会期间 三、瞑 蹲 纵 跳 勇敢无畏 ‎ 课后反思 ‎ 《猴王出世》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语法、词汇与现代文都有较大的差异,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在课前布置学生阅读课文,并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资料弄懂字、词的基本意思,为在课堂学习中理解课文内容清除障碍。‎ 教学时,我以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通过读文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的层次。然后围绕“石猴出世、发现水帘洞、成为猴王”‎ 7‎ 等几个方面读读、思思、议议。之后,进一步读课文,读中感受石猴的形象。最后适度拓展,引导学生开展语文活动。‎ 对于孙悟空,学生都非常感兴趣,大多数学生也不陌生,引导学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并不困难。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思、议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更加鲜明。‎ 课文中有些词句与现代文有较大的区别,在教学中不要求学生准确掌握它们的意思,引导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通过猜测知其大意即可。如,“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一句,学生大概明白“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这个意思就行了。教学中,没有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做细致的讲解,只对有些影响阅读的古今差异较大的词语通过师生交流进行理解或老师可直接告诉学生。‎ ‎  教学中最大的不足是没有组织学生通过表演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如果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读活动,教学效果会更好。‎ ‎1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