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50 KB
  • 2022-02-10 发布

2020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6海上日出教案新人教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海上日出 课题 海上日出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扩、荷”等4个字,会写“扩、范”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清静、浅蓝、扩大、范围、努力”等词语。‎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在脑海里构建“海上日出”美景。‎ ‎3.读句子,抓住词语,通过图文结合、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4.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训练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能力。‎ 教学 重点 ‎1.通过阅读,感悟海上日出的动静相宜的描写方法。‎ ‎2.体会作者观察角度的变化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3.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日出的壮丽景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随文入境、以境促读,以情怡景。‎ 教学 难点 ‎1.学生能感悟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体会日出的变化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扩、荷”等4个字,会写“扩、范”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清静、浅蓝、扩大、范围、努力”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谁看过海上日出?是什么样的?当时心情怎样?‎ ‎2.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到海边欣赏吧!图片:海上日出 师:看了海上日出的景观,谁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1:我觉得海上日出的景象太美丽了。‎ 生2:我真想亲眼看看海上日出的整个过程。‎ ‎  ‎ 联系学生生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10‎ 师:是呀,实在是太美了!今天,我们就走进《海上的日出》,一起去看看这些美丽的画面。板书课题:15海上日出。‎ ‎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写作背景:巴金1927年1月,从上海乘船去法国留学,在轮船上,观察海上日出的景象,他非常喜欢这幅大自然画卷,就用文字把这些美丽的画面描述了出来。‎ 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扩大 范围 努力 一刹那 灿烂 替代 镶嵌 紫色 不仅 ‎(1)读准字音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紫”,翘舌音“刹 ”等。‎ ‎(2)多音字:荷、重 荷:荷花 重荷  ‎ ‎“重荷”中“荷”字有如下解释,给它选择正确字义( )   ‎ A.承当 B.负担 重:重担 重围  ‎ ‎“重围”中“重”字有如下解释,给它选择正确字义( )   ‎ A.重复B.层 ‎(3)一刹那 ‎  ‎ ‎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 10‎ 你能在课文中找出“一刹那”的近义词“转眼间、一会儿、一转眼、一眨眼、瞬间”等。不用词典,咱们也能理解词义 ‎(4)镶。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师画云,让学生“镶”边 (5) 书写指导(重点指导“镶 紫”)‎ ‎“扩 烂 镶 仅”左窄右宽,“范 努 替 紫”上下结构,其中“范”上窄下宽结构。‎ ‎“镶”左窄右宽,注意笔画较多,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右边的部分要写得扁一些。‎ ‎“紫”上下结构,注意把字写得扁一些,上面是个“此”字。‎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 提示:读课题,有时根据课题就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预设:本文主要写了海上日出的过程。‎ ‎(2)请同学们默读2—5自然段,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生动地描写了海上日出这一景象?‎ 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3)思考:作者用哪一句话热情赞美了海上日出这一自然景象?找出来读一读。‎ ‎(4)出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 说说什么是“奇观”?这指什么?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奇观”指雄伟、壮丽又少见的景象;“这”指日出的景象; 整句话指海上日出是雄伟壮丽的景象。) ‎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这一环节是为了教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文章和体会作者情感而设计的,这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重要方法。‎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 课堂总结 ‎  ‎ 10‎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巴金先生一道欣赏了海上日出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海边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欣赏日出的壮观景象。‎ 下节课,让我们随着巴金爷爷优美的文字去细细欣赏海上的日出吧!‎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 nǔ lì dài tì xiāng biān zǐ sè ‎ ‎( ) ( ) ( ) ( ) ‎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不转眼睛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 )‎ ‎2.指周围的世界。 ( )‎ ‎3.光彩耀眼。   ( )‎ ‎4.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 )‎ 三、给词语搭配连线。‎ 范围   亮光 透出   光彩 负着   上升 躲进 红霞 使劲   重担 出现 云里 发出   扩大 有了 重围 ‎【答案】‎ 一、 努 力 代 替 镶 边 紫 色 ‎ 二、1.不转眼 2.范围 3.夺目4.奇观 三、‎ 范围   亮光 透出   光彩 负着   上升 躲进 红霞 使劲   重担 出现 云里 发出   扩大 有了 重围 第二课时 ‎ 10‎ 教学 目标 1. 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在脑海里构建“海上日出”美景。‎ ‎2.读句子,抓住词语,通过图文结合、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训练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能力。‎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 1.检查学生上节课生词学习情况,让两位学生上黑板听写课后生词,其余学生在下面听写。‎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书写情况,相机评价。学生齐读生词。‎ ‎2.播放课文朗读,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海上日出》,看看作者是怎样按照一定顺序把海上日出的过程写出来的。‎ ‎ ‎ 借助画面,引入课题,引领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起学生想要看到海上日出的欲望。‎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随文入境,品词析句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 出示句子: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指明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相机出示写作背景: ‎ 这是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船赴巴黎留学,在途中写下的这篇杂记。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抓住景物的特点勾画出了一幅朝阳初升、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象。‎ 指导朗读。‎ ‎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思考:天空的颜色有什么变化?用“ ”划出颜色变化的词。‎ ‎  (浅蓝—红色  越来越亮)‎ ‎ (板书:日出前 浅蓝—红色 越来越亮)‎ ‎ ‎ 通过学生的自读体会以及教师课件的出示,帮助了解第一自然段,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 ‎ 10‎ 过渡:我这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1. 引导理解:指导学生用书中句子回答问题 ‎ “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师:“不转眼”是什么意思?引导采用查字典或联系生活实际说一句话的方法理解词语。‎ ‎  从“不转眼”这个成语里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预设:非常渴望看到海上日出的心情。‎ 谁能读一读这个句子,试着把这种感悟读出来(指名读、评读、齐读)‎ ‎ (二)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 过渡:日出时海面又是怎样的景象呢?下面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出示思考题:“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接下来看见什么?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后来的变化又怎么样? ‎ ‎2.分组讨论:指明学生回答问题:‎ 预设:‎ 小组一:“果然”一词说明了太阳要从天边升起的想法是正确的,我终于看见海上日出的真实情景了。‎ ‎  小组二:接下来海边露出了红而无光的小半边脸儿。‎ ‎  小组三:太阳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师小结:大家能根据课文内容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表达出来吗?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这样描述: ‎ ‎(1)太阳努力上升。‎ ‎(2)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努力上升。‎ ‎(3)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慢慢地努力上升。‎ ‎(4)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 努力上升。‎ ‎ 比较着读一读,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更好?为什么?‎ ‎ 把指导朗读与激发想象结合在一起,这种由蓝变红,逐步扩大亮点范围的描写,给学生一种日将出海,身置其地,静观其景的感觉,激起学生读下文的欲望,这正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 ‎ 10‎ 小结:作者采用拟人的写作手法,表现出日出时的动态美。‎ ‎3.课件出示日出动态变化的情景。‎ ‎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上面的片段中加点的部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加点的部分是“努力上升 冲破了云霞 跳出了海面”都是动词,把太阳升起来的过程,按照一定顺序写出来了。‎ ‎(板书:日出时: 上升 冲破  跳出)‎ ‎4.想象着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试一试!‎ ‎5.小结写法填空,整体导读。‎ 这段话按( )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作者不仅抓住日出时太阳的( )变化,还抓住太阳( )和( )的变化来写。‎ 预设: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动态 颜色 光线。 ‎ ‎6.学生用彩色笔在画纸上画下想象到的画面,并 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图画的意思。‎ 学生互相评画,修改,推出代表作贴到黑板。‎ ‎7.引导学生看图口述日出时的情景,再次感受日出时颜色美,光线多变化快的壮观。‎ ‎8.想象说说当时作者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心情怎样?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1.师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天晴时海上日出的景色。采用了在文中找重点词句体会的方式学习了课文。当太阳走进云堆里时又是什么情景呢?继续往下看。请大家采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己默读第4.5自然段,先用概括的词把这两段话的内容说出来。‎ ‎2.交流学习内容:‎ ‎(1)课件出示句子:“‎ 10‎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板书:薄云:直射水面)‎ 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出示图片,指导朗读。‎ ‎(2)出示幻灯片上的句组让学生品读,与课文比较说说哪一段话的描写更好。‎ ‎①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②太阳在黑云里发出的光亮,穿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画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走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涂成了紫色或红色。‎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 (板书:日出后 厚云:镶上金边)‎ (3) 学生讨论说说:当作者看到太阳被黑云挡住时,心情会怎样? ‎ 预设:很为太阳担心,怕太阳不能冲出黑云的包围。‎ 太阳冲出重围时云和周围的景物有什么变化?‎ 预设: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非常高兴)‎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光明的感情。‎ 相机出示图片,指导朗读。‎ ‎3.师生一起看图,口述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情景,加深对“海上日出”的印象。‎ 让学生读读、看看、想想、说说、画画、填填,意在引导学生用心去看,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边看,口诵心惟,形成与文本的对话,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有共同讨论的机会,这样培养了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自我检查、合作探究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读懂课文,更有益于自主能力的提高。‎ 让学生回归全文,既为学生完整地欣赏文中意境创造条件,又大大刺激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欲望;既能让学生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又进一步内化学生知识,使老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了全面的对话和沟通。‎ 10‎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一)谈话总结,学习写法。‎ ‎1.师:今天我们通过品读课文,想象作画,充分感受了海上日出的壮观美景。虽然我们还没看过真正的海上日出,但读了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就如同亲眼看见了大自然的这一伟大奇观。作者为什么能把日出的景象描绘得如此逼真形象呢?‎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用词准确,抓住特点,发挥想象……)‎ ‎3.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先部分,后整体;理出思路,按顺序背;串联重点词语背……)‎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作业(选择其中一道题完成作业。)‎ ‎(1)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了吗?可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2)课外搜集相关描写日出景色的古诗或短文读一读,并比较与本文写法的不同之处。‎ ‎ ‎ 课堂总结使学生又一遍回顾了课文中描写的海上日出的景象,学习总结课文的写法,为今后习作作准备。‎ ‎ 背诵作业的布置是为了让学生勤于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仿写和搜集资料训练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写话的能力。‎ 板书 内容 ‎  海上日出 ‎   日出前  浅蓝—红色  越来越亮 ‎     日出时  上升  冲破  跳出 ‎     日出后  薄云:直射水面 ‎      厚云:镶上金边 ‎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 转( ) 刹( ) 范( ) 镶( ) 辨( ) 芒( ) ‎ 传( ) 杀( ) 犯( )箱( ) 辩( ) 忙( ) ‎ 二、选词填空。‎ 10‎ 壮观 奇观 ‎1.这不是很伟大的() 吗?‎ ‎2.用数不清的红旗装饰起来的长江大桥,显得格外( )。‎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太阳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改成“被”字句:‎ ‎ ‎ ‎2.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云霞。‎ 改变词序,句子意思不变:‎ ‎ ‎ ‎【答案】‎ 一、(转动 ) (刹那 ) (范文 ) (镶嵌 ) (分辨) (光芒 ) ‎ ‎(传来 ) ( 杀死) (犯错 )( 箱子) (争辩) (忙碌 ) ‎ 二、1.奇观 2.壮观 ‎ 三、1.一片片云被太阳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 2..转眼间一道云霞出现在了天边。‎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我以结尾的“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作为切入点,重点品读第二三自然段。二三自然段写的是作者观察到的天气晴朗时的日出景象。把这两个自然段作为一个整体,我依然是从整体入手,理清作者是抓住日出时天空的颜色变化和太阳出来时的动态变化来写的。接下来便沿着这两条线来读这个过程。课文中的文字其实是很好懂的,在课堂上,我主要是想引着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如,“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 “一纵一纵的”“冲破” “跳出”等拟人化的写法在文中的作用,另外从这种带有感情的文字中体会作者对日出景色的喜爱,乃至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对光明的向往。‎ ‎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 课后的作业显示,我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是在第一课时中,“边读第二三自然段,边在脑海中想象日出的景色”这个环节许多孩子没话可说,有的只不过是把课文中的句子进行了“改装”。以前这样的训练较多,孩子应该是能有所发挥的,但是今天的课文没有精彩呈现。课后反思,可能是因为课堂教学中理性的线条太清晰,却削弱了课文的整体美感的感受。‎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