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 MB
- 2022-02-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12.
桥
课文导入
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我会写
咆
嗓
淌
哑
哮
揪
呻
废
我会写
咆
páo
组词:咆哮 熊咆龙吟
里面是“巳”,不是“己”。
易写错
废
fèi
组词:废铁 废寝忘食
不要少写“丶”。
易写错
猛兽怒吼;形容人暴怒喊叫,也形容水奔腾轰鸣。本文指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咆哮
:
词语理解
凶恶地笑。本课形容洪水的凶猛可憎。
狞笑:
来势凶猛,不可抵挡。
势不可当:
造句:奔腾的江水怒吼着,排山倒海般涌来,势不可当。
形容走路不稳。
跌跌撞撞:
造句:林间鲜艳的野花放肆地开着,散发出阵阵清香。
(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本文指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下发出的响声。
放肆:
拥戴:
拥护推戴。
呻吟:
相同点
不同点
惊慌
都有“惊恐”的意思。
多形容行动的慌张。一般用于口语。
惊惶
侧重于形容内心的恐惧。一般用于书面语。
1.
只要听到一点声音,躲在屋里的三个罪犯就( )地挤成一团。
2.
面对
熊熊
大火,王刚( )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惊慌
惊惶
易混词
1.
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整体感知
环境
:山洪爆发,洪水肆虐
主要人物
:老支书
情节
:突遇山洪,疏导撤离,桥塌殉职,祭奠英灵。
课文主要写了黎明,一个小山村在
___________
时,大家蜂拥到一座窄桥前,紧急关头,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
______________
过桥,由于山洪来势凶猛,父子俩最终
_______________
的事。
组织村民排队
山洪爆发
被洪水卷走
2.
说说这篇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解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
1
)
黎明
的时候,雨
突然
大了。
像泼。像倒。
夸张
突出雨大。
这句写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自然环境。
点明时间。
体现雨急。
(
2
)山洪
咆哮
着,
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从山谷里
狂奔
而来,势不可当。
比喻
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形容山洪声音大。
说明水流速度快。
写山洪爆发了,势不可当。
(
3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
跳舞
了。
拟人
把洪水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写出洪水肆虐凶猛的特点。
(
4
)死亡在洪水的
狞笑
声中逼近。
(
5
)水渐渐蹿上来,
放肆
地
舔
着人们的腰。
拟人,写出洪水像魔鬼一样步步紧逼,凶猛可憎。
拟人,把洪水疯狂、肆意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说明当时情况危急。
(
6
)木桥开始
发抖
,开始
痛苦地呻吟
。
(
7
)
水
,
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最后,只剩下他和小伙子。
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木桥在洪水的冲击和人们的重压下即将垮塌的危急情形,为下文写木桥的垮塌埋下伏笔。
说明情况更加危急,威胁到生命。
作用:
洪水越来越大,形势越来越危急,逃生的机会越来越小
……
但老支书临危不惧,以自己的威信、高风亮节和沉稳果决地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之桥。
环境描写烘托出当时紧张的气氛,突出了形势的危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一步步有力地烘托出了老支书沉着冷静、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这篇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找出描写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你的理解。
(
1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
站着
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众人都在慌不择路地逃命,唯独老汉站着不动,表现了老汉面对洪水时的镇定与勇敢。
(
2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
,
盯着
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盯”写出老汉严肃、威严、镇定的目光。这句话把老汉比作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乱哄哄的村民形成鲜明的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希望的靠山。
(
2
)老汉沙哑地
喊话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语言描写。老汉让党员排在后边,因为党对党员的要求要高于群众,体现了老汉极强的党性。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先人后己,体现了党员纯洁、崇高的党性。
(
3
)老汉
冷冷
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这是老汉说给那个想当“逃兵” 的党员听的,更是说给那些只顾自己的其他党员听的。这是在提醒那些党员,是党员就要坚持党的原则,不然,不配做党员。
“冲、揪、吼、凶”写出了什么?
坚持原则,不殉私情
(
4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动作果断,不容置疑。
联系下文,知道这是一个( )的老汉。
比较句子
,
看看哪个更好,为什么?
老汉凶得
像只豹子
。
老汉凶得很。
第一句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老汉愤怒、生气的形象。
(
5
)老汉
吼
道:“少废话,快走。”他
用力
把小伙子
推上
木桥。
这里与第
15
自然段的话形成对比,对待这个小伙子前后态度也不一样。先前是因为儿子没做到党员应该做的事,他感到气愤、痛心,表现出的是一个党支部书记崇高的党性;而此刻,群众已安全过桥,木桥马上就要垮塌,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想把生的机会留给儿子,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最深挚的爱。
(
1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在这样的父亲面前,儿子是如何表现的呢?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来,想想:当时儿子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
2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此时,小伙子可能想:哼!哪有你这样的父亲?你装作看不见不就完了吗?桥随时都可能垮塌,难道你就不怕我葬身洪水?可真是六亲不认啊!
面对生死存亡的时候,儿子要把生还的希望留给父亲。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读第
24-27
自然段,体会老奶奶的心情。
语言极为简短,却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讨论:
1.
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构思新颖,让人意外之余又觉得悲壮,达到震撼效果。
这是老汉用生命换来的桥,他高风亮节,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2.
课文主要写的是老汉,课题却用桥,你怎么理解?
知识拓展
1998
年洪水,包括长江、嫩江、松花江等。长江洪水是继
1931
年和
1954
年两次后,
20
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的特大洪水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样是
150
年来最严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
据初步统计,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全国共有
29
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
3.18
亿亩,成灾面积
1.96
亿亩,受灾人口
2.23
亿人,死亡
4150
人,倒塌房屋
685
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
1660
亿元。
本文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课文先写老汉将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再写两人争着让对方先上桥,最后一句话揭示了两人的关系。这样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写作方法
课文结构
突遇山洪
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生命金桥永驻心中
桥
老汉英勇献身
人们惊慌失措
沉着疏导
老汉临危不乱
桥塌殉职
祭奠英灵
慷慨悲壮
本文写一位老共产党员面对洪水,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之桥。他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自己直面死亡的威胁,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文章赞扬了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危难面前心系群众、临危不乱、先人后己、不徇私情的崇高品质。
课文主题
随堂小练
咆哮
——
( ) 惊慌
——
( )
拥戴
——
( ) 沙哑
——
( )
吞没
——
( ) 猛然
——
( )
怒吼
惊恐
爱戴
嘶哑
淹没
突然
一、给下面的词语找近义词。
1.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 )
2.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 )
3.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 )
4.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 )
二、写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拟人
比喻
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课文赞颂了老支书临危不乱、舍已为人的品质。
B.
课文所写的事发生在黎明。
C.
老支书和那个年轻人有仇。
D.
老支书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C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
课后习题解析
解析:
这是一个悲壮感人的故事,朗读时注意把握悲壮、凝重的感情基调。描写雨的短句,比较有气势,如“像泼,像倒
”
,这样的短句要重读。朗读描写人物的短句,如“他像一座山”“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
时要注意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这两个短句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朗读时渲染出悲壮的气氛。
2.
这篇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找出写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你的理解。
解析:
这篇小说写了一位心系群众、临危不乱、先人后已、不徇私情的老支书,他还是一位舐犊情深的好父亲。
(1)
他是一位心系群众的老支书。当人们跌跌撞撞地拥到木桥时,老汉早就站在了木桥前,但他没有走,而是等着人们到来。
(2)
他是一位临危不乱的老领导。面对突来的洪水,人们“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而老汉“不说话”“像一座山”
。
(3)
他是一位先人后己的老英雄。在组织过桥时,他号召“党员排在后边”,他自己则留在了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
(4)
他是一位不徇私情的好党员。自己的儿子违反纪律,他揪出来后严厉训斥,并命令儿子排到后面去。
(5)
他是一位舐犊情深的好父亲。当群众安全过桥,木桥马上要垮塌的时候,他想把生的机会留给儿子,表现了舐犊情深的伟大父爱。
3.
画出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读一读。再联系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表现,说说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解析:
(
1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6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7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8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作用:
洪水越来越大,形势越来越危急,逃生的机会越来越小
……
但老支书临危不惧,以自己的威信、高风亮节和沉稳果决地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之桥。
环境描写烘托出当时紧张的气氛,突出了形势的危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一步步有力地烘托出了老支书沉着冷静、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后作业
推荐阅读篇目:
《
断桥
》
思考问题:
1.
小说中的郭支书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2.
小说用“断桥”作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