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6.00 KB
  • 2022-02-10 发布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32课-人教部编版(共15张PPT)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六年级下册 第 32 课 内容一 谏逐客书(下) 内容二 长安遇冯著 内容一 谏逐客书(下) 温 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 《 谏逐客书(中) 》 。 尝试初读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 qián )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 jī )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 chóu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分步练读 · 文白对读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翻译:我听说,土地广阔,粮食就充足;国家强大,人口就众多;武器精良,将士就勇敢。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帝王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翻译: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他邦,四季生活富足美满,鬼神都来降福,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现在却抛弃百姓,来帮助敌国,排斥客卿,使之去侍奉诸侯,使天下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 chóu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翻译: 不出产在秦国却值得宝贵的东西很多;不是秦国人却愿意效忠秦国的贤士也很多。如今驱逐客卿来帮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对内削弱自己的国家,对外在诸侯国中树敌,这样下去,要谋求秦国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 · 素解文意 李斯先从正面论说应该不分地域地招纳贤才、方能保证国富民强的道理。 最后一段从反面论说“逐客”的危害和后果。“今逐客以资敌国 …… 不可得也”一句,把“逐客”的危害性说得更具体、更严重,也更能引发秦王的“危机感”。 链接: 《 李斯功过 》 在论证秦国驱逐客卿的错误和危害时,李斯没有拘泥于“逐客”的问题,也不谈个人得失,而是站在“跨海内,制诸侯”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高度,来分析、阐述“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 多形式熟读文本 熟读成诵 · 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 镂空记忆背诵 本课总结 内容二 长安遇冯著 温 故揭题 我们学习过韦应物的诗歌 《 滁州西涧 》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 《 长安遇冯著 》 。 解诗题 冯著是中唐诗人,曾任广州录事、缑氏尉等职,后归隐,是韦应物的好友。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长安城内和好友冯著的偶遇。 正诗音 · 标注易读错字词 灞、飏、鬓 · 标注入声字 明诗意 · 文白对读 客从东方来, 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 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 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 鬓丝生几缕。 客人从东郊而来, 衣上还沾着灞陵的雨水。 敢问客人来长安是为了什么? 说是为了买把斧头去砍柴。 春天的花儿静静开放, 忙着哺育幼鸟的燕子上下飞舞。 分别如在昨日,再相逢时又到春天, 时间飞逝,鬓角又生出几缕白发。 · 字词释义 ①客:指冯著。 ②灞陵:汉文帝陵墓,在长安东郊(今西安市东)。 ③采山:上山打柴,此处暗指隐居。 ④冥冥:默默不语的样子。 ⑤飏飏:飘扬飞舞的样子。 ⑥燕新乳:哺育雏燕。 品诗味 作者描写了和好友在长安城的偶遇,颔联采用问答的形式,行文自然流畅,画面感强,如在眼前。 颈联诗人用“花正开”“燕新乳”来描绘新春的景象,尾联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诗人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问答的形式营造画面,语言自然幽默,如话家常。 背诗句 · 复沓式读诗 · 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 镂空记忆背诵 想诗境、悟诗情 诗人在长安城里偶逢昔日的好友冯著,在叙事中抒情、写景,表达了对朋友的安慰、劝勉和对时光飞逝的感慨。诗歌格调清新明快,犹如小河流水,看似一览无余,吟咏起来则回味无穷。因此,南宋词人刘辰翁曾评价道:“不能诗者,亦知是好。”意思是说即使不懂得作诗的人,也会觉得这首诗写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