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0 MB
  • 2022-04-11 发布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五单元《17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部编版 (共26张PPT)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五单元第17课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初步了解科幻小说的有关知识,感受科幻小说想象奇特的特点。2.读懂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3.了解玛琪对老式学校生活的态度变化,弄清楚她讨厌未来的学校生活的原因。4.思考课文的内涵,感悟作者对教育、学习等问题的独特思考。 导入新知 同学们,大家看过《流浪地球》这部火爆全国的电影吗?这是一部国产科幻电影,改编自我国著名的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同名小说。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发生在2075年,那时候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面临如此绝境,人类开启了“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看过这部电影的同学能给大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吗?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一篇科幻小说。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想象了一个怎样的世界呢?我们一起跟随主人公玛琪去看一看吧!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概述:科幻小说全称“科学幻想小说”,是一种起源于近代西方的文学体裁。科幻小说是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而创作出的文艺作品。特点: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了解科幻小说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幻小说作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阿西莫夫一生著述近500本,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与儒勒·凡尔纳、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同时还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称为科幻小说三巨头。阿西莫夫的作品以科幻小说和科普丛书最为人称道,最著名的作品有《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简介作者 (一)阅读第1-5节,思考问题。1.早已经是机器人时代了,可作者为什么还是以与2155年很不相匹配的过时的纸质书来作为开头的“情节道具”?研读课文 作者故意把人们很熟悉的纸质书定义得很奇特、陌生,刻意表现纸质书已经被人们忽略。这样的写作安排能带给读者一种独特的疏离感,既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迅速切入“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从而奠定了全文的结构基础。 2.几百年以后,两个在“机器学校”读书的孩子,从一本纸张印刷的书中对我们现在的学校有哪些了解?用简短的语言加以概括。 (3)老师是真人。(1)孩子们到一个集中的地方学习。(2)年龄相当的孩子学一样的功课。 3.未来的“机器学校”与我们现在的学校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各举一例进行简要说明。相同点:不同点:都有老师。现在学校的老师是真人;未来“机器学校”的老师是机器人。 (二)阅读第10-13节,思考问题。1.玛琪到底喜不喜炊“未来教育”?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玛琪也不全部喜欢“未来教育”。她厌恶的是过度的学习、无休止的考试和反复出现的挫败感。这样写的好处是能拉近读者与文中人物的距离,调和了“幻想”和“真实”之间的关系。 同时,这种写法也能说明教育中那些持续性的、本质性的问题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技术的演进而消失;从而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 2.本文以玛琪和托米的对话展开(语言描写),构成了小说的主体内容,并以人物的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思考:本文的语言描写有哪些特点? 本文人物的语言合乎人物的年龄、性别特征,能展现不同人物的不同个性。玛琪和托米的语言都非常符合从儿童向少年过渡时期的孩子的特点,他们既急于对自己的见闻做出判断,又充满了疑惑和未知。 (1)年长的男孩托米比较“酷”,他的语言描写带着有一种居高临下、不容置疑的语气,始终把握话语的主导权,甚至有时会语带讥讽,从托米的语言中,可见一个愿意探索未知、知识面广、颇有主见的男孩形象。举例说明 (2)玛琪比托米小,她的语言中多有疑惑、不解和好奇,她的知识面不如托米广,也不太愿意质疑自己所处的现实,在和托米的对话中处于被动、跟随的地位,看起来像个比较被照顾的女孩。但她的内心也有着自己的感受和判断,并不缺乏主见。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一定有很多想法吧,在你的想象中,未来的教室应该是什么样子呢?试着描绘一下。思维拓展 这篇科幻小说的视角十分独特。它不像一般的科幻小说立足现在,展望未来,而是以未来人的视角回顾现在,对我们进行“考古”。课堂总结 课后练习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