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50 KB
- 2022-02-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
第 1 课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
面同地球不同。
2.过程与方法
了解有关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知道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与同学一起交
流和探讨一些有关月球的资料;在讨论交流后制作“月球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地与同学一起合作、交流有关月球的信息;通过交流活动,培养学生
对宇宙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体会科学的进步和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教学难点】
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 / 32
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
是地球的卫星。)
2、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
听?
(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
故事;《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
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
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军行》(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
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
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
(板书课题)
4、阅读课本第 46 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
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5、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6、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
7、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
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二、制作我的“月球卡”
1、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
信息?
2、小组内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
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轮流发言;发言者要说明信息的来源;有冲突的地方要记下来,然
后分类整理。)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 / 32
3、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信息。
4、师:从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关
人类登月的故事。
5、下面请大家根据各组交流的情况,完成月球基本信息卡的制作,将有关
的信息填写在活动记录中。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
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6、小结: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
大小、表面特征等很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三、拓展延伸
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2、在讨论中产生的分歧是否已经解决? 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
球的资料。
【作业设计】
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地球的卫星——月球
一、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二、制作月球卡:
月球的运动、基本数据、地形特点、人类登月故事等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4 / 32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 2 课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材分析】
《月相变化》是教科版科学课六年级(下)《宇宙》单元中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课在本单元中承接上堂课《地球的卫星——月球》的教学,更加深入地介绍月
球的奥秘;同时为后面《日食和月食》的教学做了铺垫,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
重要环节。本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月相,了解月相是有变化的,而且存在着规
律性和通过模拟实验来修正原有认知,初步建立月相变化的规律。
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是在了解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发现和
提出研究的问题,然后通过学生自己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和
原因。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来,最后要求学生持续观察回到实际的生活中去,
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也在探究中培养动手和思维能力,得到乐趣,获取新的
科学概念。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过月亮是有圆缺变化的,能够知道农历十五是满月,
并且通过上堂课制作“我的月球卡”也了解了月球是自身不会发光的,我们看到
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光,月球围绕着地球逆时针运行等。虽然说学生对月亮有
一定的了解,但是具体月亮是如何借助太阳光而改变自身形状的还没有清晰、完
整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
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5 / 32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模拟实验观察一个月月相并总结规律
【教学难点】
探究月相变化的成因
【教学准备】
课前调查(画上半月的月相)、月相模拟实验板、白色铅笔、黑白球、记录
单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画月相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
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
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
们剪下来。)
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这些月相相同
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
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6 / 32
6、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
二、给月相排序
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3、(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
的圆圈里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4、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
有什么问题?
5、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们讨论:你们认为月相
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
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
月再由圆到缺。
(其他的说法也正确:1、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
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记忆诀窍:“残”
字拼音第一个字母“C”的形状)。2、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
——下弦月——残月的过程。3、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
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
亮面在左侧。)
三、模拟月相变化
1、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
生变化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
模拟,怎样模拟?
3、可参照课本第 49 页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
面朝向一样吗?
(或者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用这盏灯当作太阳,学生自己当作
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观
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
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
(模拟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来模拟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体,它的明亮一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7 / 32
面始终向着“太阳”。即“月球”围绕“地球”转动一周时,它只自转了一周。)
4、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5、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跟月球不发光、太
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关,不是因为月球的形状在发生变化。)
6、播放月相变化的课件,巩固并小结: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
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解释: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
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
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7、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四、观察白天的月相
1、谈话:在给月相排序和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推测出了月相变化
的规律,同时还产生了许多问题。要知道规律是不是存在,以及问题能否得到圆
满解决,需要我们进行实地的观察。
2、你们认为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
3、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
(教师教学时应确认一点:如果自己的教学时间在农历的上半月,请引导学
生在傍晚观察;反之,则应在清晨观察。从农历十六—二十七八月亮升起得越来
越晚,因此在清晨观察比较合适。)
4、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5、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
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6、讨论:如果我们观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该怎么办?
7、说说你们认为在观察过程中,还会有什么问题或困难存在?
五、课外拓展:
1、动脑筋:今年春节晚上,某商店被盗。第二天,公安人员审询了最有嫌
疑的两个嫌疑犯张三和李四。张三说:“昨晚十点钟,借着月光我看到李四进商
店偷东西。”李四说:“十点的时候,我正在家里睡觉。”请你帮助公安人员判
断,谁最有可能是罪犯,为什么?
(答案:张三最有可能是罪犯。因为春节是正月初一,根本没有月亮,可李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8 / 32
四说他借着月光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是在撒谎,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
2、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傍晚时分和上午上学前的清晨时分进行观察,并记录
天空中的月相。
(月相跟着农历变,初一初二看不见,初三初四象娥眉,初七初八月半边,
到了十五满月圆,以后月相逐渐缺,二十二三月似弓,到了月底又不见。)
【作业设计】
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2、月相变化
一、规律: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
二、成因: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9 / 32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 3 课 《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材分析】
《我们来造“环形山”》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宇宙》第三课教学内容。
本单元核心概念:宇宙是物质的,是可以被观察和认识的,人类对于宇宙已经有
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但还有许多没有被认识的问题。落实到《我们来造“环形
山”》一课的具体概念则是“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
形山;月球上环形山的成因有多种不同的学说。”
教科书共两页,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月球的地形特征一环形山”;
第二部分是“造‘环形山’”;第三部分是“推测环形山的成因”;第四部分是
“阅读资料一环形山的成因”。
本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用造“环形山”的活动来帮助他们认识环形山,
重点不是让学生真正找到环形山的形成原因,而是如何造一个相似的“环形
山”,在“造山”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能做出有根据的推测。本课还提示学
生,建立模型,有依据地提出假说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形式,也是学习科学的一种
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环形山分布杂乱、数量众多、大小不一、
深浅不同、环中有环……
2.环形山的形成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陨石撞击是成因之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月球表面的图片资料,了解月球地形特点及环形山的观察特征。
2.根据环形山的观察特征推测月球环形山的成因。
3.利用模拟实验重现“月球环形山”的观察特征,并利用模拟实验推断月球
环形山的成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需要大胆假说和细致检验。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0 / 32
2.体验科学推理及模拟实验在解决未知现象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环形山的成因。
【教学难点】
通过建立模型探究环形山的成因。
【教学准备】
沙、皮球、石头、注射器、细胶管、水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月球上的环形山。
1、谈话激趣:古人用肉眼观察月球,把月球上的阴影想像成了月兔和桂花
树,现在人们已经能近距离观察月球了,让我们来看看月球表面到底是什么样
的?
2、(教师出示环形山图片),这是一张宇航员近距离拍摄下来的月球图片,
从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月球地形的特征。
4、提问:为什么人们将月球上的山脉称为环形山?
5、进一步分析图片,说说这些环形山有何特点?
6、教师补充有关环形山的资料。
7、小结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二、制造“环形山”。
1、提出:我们来造“环形山”好吗?
2、讨论:怎样人工制作月球上的“环形山”模型?用什么方法?这个方法
的根据是什么?
3、集体交流,并作出判断:哪些方法比较符合月球的实际情况。
4、制订造“环形山”的计划:选择哪些模拟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1 / 32
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如何做好这个实验,才能使造出来的“环形山”和月球
上环形山的特点比较符合?
5、根据自己设定的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造“环形山”。
(实验方法:1、喷水法: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用力
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2、撞击法: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
录……)
6、评价学生造好的“环形山”,主要从相似性方面评价。
(说明:学生模拟实验的环形山应体现出和图片中的环形山类似的特点:分
布随机、大小和深浅不一等。)
三、提出环形山成因的假说。
1、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造“环形山”的?在造“环形山”的过
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2、说说哪些方法能成功地模拟出月球上的环形山。
3、推测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推测的理由是什么?在你的假设中,
有哪些是需要进一步去寻找证据的?
4、你能搜集一些材料来证实自己的推测吗?
5、对学生的假说进行评价。
四、阅读有关环形山成因的资料。
1、谈话:刚才同学们对环形山的成因进行了大胆的推测,下面我们看看科
学家提出了哪些假说?他们用了哪些证据来支持假说?有哪些证据是我们模拟
实验中没有注意到的?
2、学生阅读课本 52 页环形山的成因资料(或播放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
料)。
3、思考:你们需要重新修改自己的推测吗?如果需要,主要修改什么?
【作业设计】
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3、我们来造“环形山”
一、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2 / 32
二、成因:火山喷发说、撞击说(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3 / 32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 4 课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小学科学学科,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
第四小节“日食和月食”。
教学方法:以问题引入的方式导入对日食的学习,结合多媒体互助的形式使
学生建立日食产生的表象,配以探究式教学法使学生在模拟实验操作中形成知识
体系,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学生经过科学猜测,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经过模拟
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亲历了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会了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学习
能力,提高了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
1、已有认知分析:日食和月食是多数学生已经听说过的天文现象,对学生
来说这部分知识比较有吸引力,所以部分学生能够作一个简单的科学猜想。学生
对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在本课前有一定的认识,还在五年
级上册学习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可以说学生是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的。
2、现存状况分析:本课虽然是学生听说过的天文现象,但是内容比较抽象,
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日食和月食成因的解释应该存在很大困难,所以在
学生操作模拟实验方面应该存在较多的问题,我在本课教学中适当降低实验方案
设计的难度,可以使得学生轻松探究,始终保有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
地球上的光而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
射向月球的光。
2、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4 / 32
能对模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模拟日食发生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
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
能够大胆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
通过进行模拟实验,正确理解日食、月食的成因,比较完整地说出日食与日
食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的科学操作,比较准确地知道日食与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日食、月食的信息。
教师准备:课件;实验演示器材,四人以小组,每组一个手电筒、一个乒乓
球、一个小钢珠、一张科学记录单。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设疑激趣: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月相变化,知道月球的圆缺变化是在
一个月内发生的,可是有时在一个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圆缺变化的全过程,你们看
过吗?这叫什么现象?
(板书“月食”)
太阳是否有时也会有圆缺现象?(出示日食发生过程的图片)这叫什么现
象?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5 / 32
(板书“日食”)
你们听说过日食和月食吗?关于日食和月食你有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一
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
(完成课题板书)
2、讲述:我们先来研究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3、(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讨论并交流: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从
这些特点中你有何推想?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整理并适时补充日食发生过程的一些其他事实
性资料。
5、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1)太阳被一个物体挡住了;(2)挡
光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3)挡光的物体是运动着的;(4)挡光的物体看上去
和太阳差不多大;(4)地球、挡光物体和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
6、提出问题:根据日食的特点,你认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
(分析过程预设:(1)太阳被遮挡的部分边缘是弧形的,说明挡光的天体是
圆的。(2)在日食过程中,有时太阳的整个球面都被挡住了,成为黑色,这说明
挡光的天体,从地球上看与太阳一般大小(3)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从西边开始,
向东边移动,说明这个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综合以上分析,可能是月球挡住
了太阳的光辉。)
二、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
1、刚才有同学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怎样用模
拟实验的方法来证实我们的推测?
2、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设计时注意:
(1)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
(2)如何做实验 ?
(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
(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
3、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一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生手持乒乓球代
表地球,一生手持玻璃球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用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
月球绕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况下看不见太阳。
(模拟实验要注意:所用的挡光物体要比被挡光物体小;挡光物体是运动的;
挡光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这一过程中,并不一定就会发生日食。只有玻璃球转
到电筒光和乒乓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三者之间的距离合适时,保证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6 / 32
玻璃球的影子落在乒乓球上时,才会发生“日食”现象。)
4、交流:(1)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2)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
(3)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4)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
三、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
(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
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
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2、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阅读课本 54 页日食的成因。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图,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
4、交流:你们从图中还有什么发现?
(1、发生日食时,不是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同时看到,只有处在月球影子
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2、根据自己对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断日食总是发生在农
历初一(朔)。)
5、过渡:那么月食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我国有天狗吃月亮的传说。在印度,某些部落认为月食是一条龙吞食了月
球,幸运的是有一个英雄砍掉了龙的头,所以月亮很快就重现了。)
四、月食的成因。
1、谈话: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月食发生的原因。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
置又是如何的呢?
2、学生思考推测。
(预设: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
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月食现
象。)
3、用模拟实验加以证实。
4、你能将月食发生的示意图画出来吗?(学生尝试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
5、根据示意图说说月食的成因。
6、讨论: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
(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十五(望))
五、总结拓展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7 / 32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比如对模拟实验有何认识?
2、思考:为什么有日环食现象而没有月环食现象?
(月食发生时,月球运行进地球的阴影中。由于地球在月球轨道处的投影总
比月球大,所以月环食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作业设计】
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4、日食和月食
日食(农历的初一前后)——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月食(农历的十五前后)——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8 / 32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 5 课 《太阳系》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材分析】
由于《太阳系》这一课知识点较密集,所以我根据六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
计算机操作水平的现状。这一课的教学没有像以往那样在科学教室中完成,而是
让学生们在网络教室中进行学习。因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构建“主动、
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快捷性。
它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多种形式,真正为学生提供了立体
式的多项交流机会,形成了“教师的学习指导——学生的个体学习——学生的群
体合作学习”三要素的优化动态组合,在网络教学中营造自主探究的宽松环境。
我将教学过程分成五个环节:创设情景——确定研究重点——自主学习——
交流汇报——知识延伸。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相关天体的特征,尽可能多地了解太阳系的其它有关知
识。(基于网络教学信息量大的优势而设计)
2、探究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
力。
3、情感目标:
形成对宇宙天体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根据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运行情况及有关数据,能分析推理
出一些基本的运行规律。
【教学难点】
八大行星的名称和排列顺序及运行规律。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9 / 32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认识太阳系。
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
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
阳系的交流会,请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
的形式展示。说说:
(1)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
(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
(3)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最好是有关太阳系的科普录像资料)
4、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
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
统。
二、建立太阳系模型。
1、谈话:我们已经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太阳系,
让我们用橡皮泥捏成球表示八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试着建一个太阳
系的模型。
2、讨论:怎样才能建好模型?需要哪些相关数据才能保证我们建的模型相
对准确?
3、阅读课本 56 页有关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
4、尝试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来建模型,思考:
(1)如何在桌面上将八大行星摆列出来?
(预设:把表中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按相同比例缩小,将“太阳”及“八大行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0 / 32
星”在桌子上排开。)
(2)如果要对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该如何处理?
(3)试将橡皮泥球粘在铁丝制成的支架上代表八大行星,在桌面上建立模
型。
(4)建好之后有何发现?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系的示意图有何不同?
5、尝试依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进行建模:
(1)如果要利用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这两组
数据来建造模型,该怎么做?
(2)数据处理后的结果如何?我们还能在桌面上建太阳系模型吗?为什
么?
(3)如果要建一个较为合理的模型,有什么好办法?
6、简单介绍一下后面几组数据:
自转周期是行星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公转周期是指行星围绕太阳转动一周
所需的时间。我们在建模过程中,可以暂时不用考虑这些数据。
(另外:轨道倾角是指行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轨道平面的夹角,也就是说在公
转过程中,行星与地球不处于同一平面,如果用模型来表示就是橡皮泥球在支架
上的高低不同。建模时同样可暂不考虑这些数据。)
7、到操场上建立太阳系模型:
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 14 厘米,其他行星的直径是多大呢?行星与太阳
的距离是多远呢?我们能在操场上完成这样的游戏吗?
(说明:可以按上面的比例缩小行星与太阳间的距离,选择水星、金星、地
球、火星这四个离太阳比较近的行星建立局部模型,让学生举着这几个行星的模
型按一定的距离围绕“太阳”转动,感受太阳系的浩渺。)
(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 14 厘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四个行星的
直径按同样的比例分别缩小为 0.05 厘米、0.12 厘米、0.13 厘米、0.07 厘米;
这四个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分别是 5.8 米、10.8 米、15 米、22.8 米)
8、交流在建造模型过程中的体会。
三、小结
在建太阳系模型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体会或发现吗?
(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大行星
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
行星是十分渺小的。)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1 / 32
【作业设计】
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5、太阳系
一、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二、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
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2 / 32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 6 课 《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对学习本内容的要求:“知道四季代表的星座”。
在课标中的位置:地球与宇宙领域专题,有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物质、地球运
动与所引起的变化、天空中的星体三大主题。通过“多样的生物”、“生命的共同
特征”的主题学习,儿童从对生命现象的实体观察和表面认识发展到对生命本质、
生命规律的认识。通过观察活动、探究活动等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初步的科学
过程技能、问题解决能力等。
在教材中的位置: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六课时《在星空中
(一)》,本单元前面 4 课是通过推测、模拟实验、实际观测等方法研究地月系中
月球的运行规律;第 5 课则把研究的空间范围扩大到了太阳系,通过建模的方法
来认识太阳系的组成;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展开对星座的认识,又将研究的空间
扩大到整个宇宙。涉及星座的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星座,第二
部分建一个“星座”模型,第三部分认识夏季主要星座,第四部分开个观察交流
会,第五部分制作活动星图。本课时主要是开展前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
通过各种途径,学生对星座有一定的认识,有的同学还能说出一大串星座的
名称来。但学生对于常遇到的恒星具体在什么星座等的知识比较贫乏。学生最熟
悉的是生活中常提到的 12 个月的星座,但对星座的科学概念、星座的特征,还
有对其他星座认识十分少,尤其是四季的代表星座方面,学生认知更是缺乏。
【教学目标】
1、知道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
同角度观察,视觉图像也不同。
2、知道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主要标志,利用北斗七星可以找到北极星(小
熊座)。
3、通过制作北斗七星的星座模型,利用图画做好记录,对模型进行合理推
理并做出解释。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3 / 32
4、提高对观察星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学难点】
通过制作北斗七星的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1、小组准备:实验报告单、建模材料(白纸、透明板、盆子、塑料球、小
棒、电筒)。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了解星座
1、(教师出示全天星空图)茫茫星空,常常使人望而兴叹,你能说出哪些星
座的名称?听说过哪些有关星座的神话故事?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介绍星座的由来及其作用。
(人们肉眼可以看到的星有 6000 多颗,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相互
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将全天划分为 88 个星区,结合神话故事,
根据其形态不同分别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这些
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二、建立星座模型
1、谈话:让我们用纸板、细线、橡皮泥来做一个星座模型。
2、阅读课本第 57 页星座模型的制作方法。
3、教师示范制作方法:按要求在纸上打孔,按长短要求把细线剪好挂在小
孔上,再把橡皮泥球挂在细线的下端。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4 / 32
(说明:纸板上的孔位和线长短的数据,实际上是根据北斗七星与地球的实
际距离、七颗星的相对位置关系来确定的。)
4、学生分组制作。
5、把模型放到投影仪所射出的光中,转动模型,让光从四个不同的角度照
射模型,请学生分别将橡皮泥球的影子画在本子上。
(预设:学生会画下许多不同的图形,只有当光从模型的一个侧面照射时,
学生才会看到橡皮泥的影子构成了一个勺子形。)
6、思考:从橡皮泥球不同的投影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从中又领悟到了什
么?
7、在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交流:组成星座的星星离地球的远近是否相同?
从星空中不同的角度看星座,它们组成的形状相同吗?
8、汇报交流情况。
(1、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其实离我们有远有近。2、“北斗七星”
的形状是我们从地球这一个角度所看到的情况,如果从宇宙中不同的角度来看,
它们的形状会不相同。)
9、小结: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
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三、认识星座
1、提问:假若你在夜晚迷了路,用什么方法来辨认方向呢?
2、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但是北极星是一个不太亮的
星星,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或仙后座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
3、怎样才能在天空中找到大熊星座呢?大熊星座的显著标志是什么?
(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4、根据图片进行讨论,如何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
5、汇报讨论结果。
(预设: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
距离的 5 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
6、家住得较近的同学可自愿组成观星小组,制定观星计划:包括观星时间、
小组分工、安全考虑等。
四、巩固拓展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5 / 32
我们还知道天空中有哪些星座?它们的形状有何特征?有哪些动人的传说
故事?请同学们收集相关的资料,准备下节课开星空交流会。
【作业设计】
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6、在星空中(一)
一、星座: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二、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北斗七星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6 / 32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 7 课 《在星空中(二)》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学情分析】
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运
动变化的。
2.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
1.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2.制作一张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2.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寻找星座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活动观星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星空软件、活动观星图、电子白板。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7 / 32
教 学 过 程
一、开星空交流会
1、前段时间同学们观察了月相,最近又观察了星座,这节课我们开个星空
交流会,交流一下在观察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2、展示观星记录表及月相观察记录表。
3、组织学生分小组互相参观、学习。
4、小组交流观星、观月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
5、小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
二、认识夏季主要星座
1、谈话:同学们,你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教师简单介绍牛郎织女的
故事)
2、(出示夏季星空图)请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星座?它们有何明显的标
志?
3、学生观察并汇报。
(预设: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是夏季星空中有名的亮星,形成一个三角
形,被称为“夏季大三角”。找到它们,也就找到天琴、天鹅、天鹰三个星座。
天蝎座形似蝎子,它的主要标志是心宿二,也称大火星,是一颗耀眼的红色亮星。)
4、阅读课本第 59 页的文字资料。
5、提问: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怎样才能找到它们呢?
(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分别是牛郎、织女星。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光
带,就是人们常说的“银河”。我们根据这条光带去寻找,“河”东是牛郎,“河”
西是织女,“河”中是天津四,织女旁的四颗不太亮的星,就是押送织女的天兵;
牛郎旁的两颗星,就是他担筐中的两个子女;银河就是阻隔他们的一条河流。)
6、小结寻找星座的两种主要方法:利用亮星形成的图形特征;根据已知星
座来确认未知星座。
三、制作活动观星图
1、谈话:如果我们想认识更多的星座,就需要制作一个活动观星图,帮助
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季节观察不同的星座。
2、讲解制作方法: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8 / 32
(1)将全天星图剪下来做活动底盘。
(2)另外将两张连在一起的纸片也剪成比底盘稍大一点的纸盘,其中一个
剪下如教材中所示的一个椭圆,然后用细线将纸盘与活动底盘以北极星为圆心组
合起来。
3、介绍星图的使用方法:
(1)将活动观星图举过头顶。
(2)转动星图,让图中的“北斗七星”与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处于同一方向,
再根据图中的其他星座来认识相应方向的天空中的星座。
4、学生制作活动星图。
5、指导学生在夜间进行观星活动:成立观星小组、制定观星计划。
6、小结: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
同的代表性星座。
四、应用拓展
观察:在夏季的星空,根据“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
分别找出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
【作业设计】
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7、在星空中(二)
夏季主要星座——天鹅座(天津四)、天琴座(织女)、
天鹰座(牛郎)、天蝎座(心宿二)
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9 / 32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 8 课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过程与方法:
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膨胀的宇宙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0 / 32
1、情境导入:同学们,2003 年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 5 号”的发射成功,
让我们中国“千年飞天梦,今朝变成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坐“神舟号”
飞船到太空遨游,继续去探索宇宙。
(板书课题)
2、师:我们先来到地球家园的所在地——太阳系,回想一下,太阳系是怎样
一个星系?
(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
含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3、提问: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
4、学生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们认识:太阳虽然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但是太阳系在宇
宙中并不是唯一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也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们
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
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5、(出示银河系俯视和侧视的图片)让我们看看银河系的模样吧!说说你们
觉得银河系像什么?
(银河系俯视像一个巨大的漩涡,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
6、阅读课本第 61 页资料,说说银河系中有多少颗恒星?银河系有多大?
(银河系大约由 1000 亿~2000 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 10 万光年。)
7、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来吗?光年是一个什么单位?1 光年等于
多少千米?算一算。
8、了解了银河系,你们有什么感受?
9、讲解: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 100 亿个,
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10、讨论:我们已知的宇宙空间到底有多大呢?
(说明: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观测到距我们 120 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
处,但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而且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处于青年时期,还在长大,
还在膨胀之中!教师简单介绍红移现象。)
二、充满活力的宇宙
1、师:组成宇宙的恒星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
2、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并展示恒星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图
片和资料。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1 / 32
(恒星的一生: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燃料消耗殆尽,膨胀
变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变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云的气体和
尘埃紧缩——原恒星——小型或中等恒星变成红巨星——燃料耗尽而缩小变成
白矮星——能量耗尽变成黑矮星)
3、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你有没有收集到这方面的资料。
4、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5、小结:如同人体的细胞在新陈代谢一样,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
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同时,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运动,有些恒星自身
在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有的恒星在向外抛射物质……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宇
宙充满了活力。
三、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谈话: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了幻想,向往着飞向太空。我们看
到的这些资料,正是人类不断地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结果。
2、你知道我国人民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吗?
(1、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2、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
要的地位。3、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3、你还知道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分别有哪些贡
献?
4、学生们谈自己的想法。
5、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并选择性的详细介绍。
6、小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探测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体现着科学技术
的进步;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民族的尊严和自豪感;我们更
不会忘记,无数科学家和宇航员为实现人类遨游太空的伟大理想,体现出的前赴
后继的献身精神;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各种有关宇宙和人类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
引导学生利用书籍、网络、影视等各种方法收集;2、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
分类整理,如天体资料、探索工具、航天故事等;3、引导学生通过黑板报、科
技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作业设计】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2 / 32
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8、探索宇宙
一、宇宙空间的天体系统: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
二、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充满活力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望2022-02-118页
- 六年级英语下册Unit2HelpingEachOt2022-02-112页
- 六年级下册数教案-2图形的放大与缩2022-02-113页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生活中的负数 2022-02-116页
- 《赤壁之战》语文教案 (人教版六年2022-02-115页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圆柱的体积 冀2022-02-113页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只有一个2022-02-115页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2022-02-113页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比例的基本2022-02-114页
- 人教PEP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英语-3 Un2022-02-1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