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2 MB
  • 2022-02-11 发布

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语文园地一 知识点精讲 教学设计 图文详解 人教部编版

  • 4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语文园地一 知识点 交流平台 比较《草原》和《牧场之国》,列出它们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描写草原上的景色,写出了草原的广阔及一碧千里的特点,都运用到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既有静景,也有活动的牛羊的描写。尤其是静立的牛羊的描写,都是在“思考”“回味”都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不同点:白描写法是《牧场之国》写作上的一个特点,主要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描写草原及牛羊,尤其是牛羊的描写比较传神,表达喜爱之情。‎ ‎《草原》描景、抒情合一:直抒胸臆抒情,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惊喜、赞叹和离开时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流于笔端;精笔细描写景,细致入微,形神兼备,生动鲜活,传达出作者满心的喜悦与赞叹。‎ 读读下面的句子,再说说分句的用法。‎ ‎1.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表达效果:从排比句中的“礼品、冠冕、祭献”就可以看出,诗人是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人生的。‎ ‎2.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表达效果:将桂林山水中的静清绿的特点描写得细致入微,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3.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表达效果:运用排比,从自身看到的、感觉到的、想到的这三个方面,来具体描写野花“五彩缤纷”的特点,使景物的描写更生动更具体,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古诗《过故人庄》(孟浩然)知识精讲 日积月累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注释】‎ 过:拜访。‎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 具:准备,置办。‎ 黍:黄米。‎ 合:环绕。‎ 郭: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斜:倾斜。‎ 场圃:场,打谷场。圃,菜园。‎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把:拿起。端起。‎ 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 译文: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教学设计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排比句,了解运用排比句的好处。‎ ‎2.了解分号的用法。‎ ‎3.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4.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排比句,正确使用分号。‎ ‎2.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教学难点 理解《过故人庄》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教学目标:‎ ‎1.以《草虫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为例,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2.从读中感悟排比句、分号的用法和作用。‎ 一、对比阅读教学 ‎(一)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1.我们刚刚学习了《草虫的村落》这篇文章,大家一定对文章的内容记忆深刻。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文章中让你印象最深的部分?‎ ‎(黑甲虫回到村子受到欢迎;甲虫音乐家们在大树下演奏;“村民们辛勤劳动”……)‎ ‎2.我们以前还学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蟋蟀的住宅》,同学们还记得吧?谁能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中的什么内容让你记忆犹新?‎ ‎(蟋蟀慎重选择住址;蟋蟀的住宅布置合理;蟋蟀建住宅的时间;蟋蟀建住宅时很辛勤,不怕苦不怕累……)‎ ‎3.现在,我给大家打印了《蟋蟀的住宅》这篇文章,发给大家。今天我们来把这篇课文和《草虫的村落》放在一起让大家阅读,阅读后完成老师发给大家的表格,好吗?‎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学生分小组,先自己读文章,然后共同完成表格所填写的内容。表格内需要学生完成的项目:题目、描写对象、主要内容、写作手法、情感表达、我的发现。)‎ ‎(二)汇报交流,教师指导 ‎1.各小组上交完成的表格。‎ ‎2.【出示课件2】教师评价并指导:‎ ‎(1)两篇文章都是描写昆虫的。‎ ‎(2)在内容上:《蟋蟀的住宅》主要写了蟋蟀建住宅时的选址、住宅特点、建造时间和蟋蟀辛勤地建造自己的住宅等内容,《草虫的村落》主要写了作者追随黑甲虫一次游历的过程,其中包括甲虫迷路、回到村子、看到甲虫音乐家演奏及劳动等情节。‎ ‎(3)在写作手法上,《蟋蟀的住宅》是作者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具体写住宅的情形;《草虫的村落》则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拟人手法,把一次神奇的游历写得充满情趣。‎ ‎(4)情感表达:两篇文章都表达出作者热爱自然、喜欢昆虫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提出要求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像刚才这种把两篇文章放在一起阅读的方法叫对比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有很多好处,今后我们要多用这种方法,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新的发现。(板书:对比阅读《草虫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 二、排比教学 ‎(一)观察句式,了解句意。‎ 小组讨论,探究,学生读后,谈一谈自己的发现。‎ ‎【出示课件3】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我是……”的句式,强调花的作用之大。)‎ ‎【出示课件4】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漓江的水真……啊”的句式,强调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 ‎【出示课件5】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像……那么……”的句式,强调了野花的美丽。)‎ ‎(二)认识排比,明白作用 ‎1.教师讲解:‎ ‎【出示课件6】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我们刚才读过的这三段话都是排比。(板书:排比)‎ ‎2.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1)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的作用。‎ ‎(2)教师评价总结,明确:‎ 用排比来说理,可以使条理分明;用排比来抒情,可以使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板书:作用:说理条理分明、抒情气势强烈、叙事写景形象生动)‎ ‎(三)练习运用,互评互改。‎ ‎1.教师出示练习题:‎ 以田野景色为描写对象,写一个排比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2.学生互评,教师指导。‎ 把自己写的排比句与同学交换,互相评价,提出合理化的修改建议。‎ 教师从学生作业中抽出一两份作例子,先评价,再讲一讲修改意见。‎ ‎3.自我修改,力求完美。‎ 学生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修改自己的句子,争取写出一个通顺优美的排比句。‎ 三、分号教学 ‎(一)读一读,注意标点符号。‎ ‎1.自读自悟,分号常在什么地方使用。‎ ‎【出示课件7】(1)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这段话是讲花儿在不同地点不同状态下的情况。这些分句之间都是并列关系。)‎ ‎【出示课件8】(2)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这段话是讲地区之间吸收热量多少不同而形成风这个道理的。两个分句分别讲两种相反的情况。)‎ ‎(二)想一想,认识分号作用。‎ ‎1.学生议一议,想一想,分号与逗号、句号有什么不同。‎ ‎2.教师指导讲解:‎ ‎【出示课件9】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板书:分号表示并列、转折、承接、因果关系)‎ 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 ‎(三)写一写,感悟分号用法。‎ ‎1.以“爱心”为话题练习写一段话,用上分号。‎ ‎2.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 先回忆两篇课文,说一说主要内容,让学生从已知开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同时为学习新内容做铺垫。‎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直接给学生出示表格,让学生根据老师设定的项目去阅读感悟,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范例,使学生有目的地分析文章,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以从更多的方面去分析两篇文章。‎ 此环节是让学生先观察句式,在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谈发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师在学生讨论探究的基础上讲解排比句的作用,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更全面,更深刻。‎ 自读自悟环节可使学生感知分号用在什么地方合适,虽然理解不一定全面合理,但这种粗浅的认识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能为学生正确使用分号提供最大的帮助。‎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首先学习了一种新的阅读方法——对比阅读。这种方法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思路,了解文章写法,对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很有帮助。这节课我们还学习了一种句式——排比句和一种标点——分号,了解了它们的用法和好处,希望同学们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2.理解诗歌中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 ‎4.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1.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古诗词。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学习古诗词就是继承和发展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提高文化素质,陶冶情操。由于年代久远,继承古代灿烂文化,重点应是诵读、背默、积累。难点是阅读及鉴赏古诗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寻找打开这扇古代文化宝库大门的钥匙,欣赏颗颗璀璨明珠的风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一首诗《过故人庄》。‎ ‎2.(板书:过故人庄 孟浩然) 学生齐读。‎ 谈话导入环节让学生清楚古代诗词在中国文学长河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和积累古诗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正确朗读,初步感知 ‎1.请学生自己揣摩,确定怎样读这首诗。‎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2.学生试读,教师指导:‎ ‎(1)节奏常识:‎ ‎①古诗五言句按音节划分一般是:2/2/1。例如:绿树/村边/合。‎ ‎②有破读现象时,要按意义划分。例如:故人/具/鸡黍。‎ 训练:按音节兼顾意义的方法对诗歌进行节奏划分,并说明理由。‎ ‎【出示课件11】‎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强调:古诗节奏划分的标准是音节兼顾意义的。所以,懂字词,说译文是正确划分古诗节奏的关键。‎ ‎3. 按照节奏,练习朗读。‎ ‎4.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三、熟读诗歌,体会含义 ‎1.多媒体依次出示诗句,赏析指导 ‎【出示课件12】“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1)指名读诗句,理解字词:‎ 故人——老朋友 具鸡黍——准备丰盛的饭菜 ‎(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样?(开心、高兴)‎ ‎(3)指导读好这句诗句。‎ ‎【出示课件1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指名读。‎ ‎(2)把你的体会说说。(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事。)‎ ‎(3)随机理解“桑麻”‎ ‎(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 ‎(5)学生自己完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6)交流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 ‎【出示课件1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指名读 ‎(2)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 ‎(3)即将分别了,孟浩然会和友人说写什么?和旁边的同学说说。‎ ‎(4)交流。‎ ‎(5)是啊,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那还有什么让诗人要相约重阳日在来赏菊花呢?(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 ‎【出示课件1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这是写景的诗句,放眼望去绿树围绕着村边,青山在村外横卧。‎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2)读好此句。‎ ‎(3)讲述对仗句。‎ 师范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诗读上去朗朗上口,你知道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对偶)‎ 师讲述什么是对偶句。‎ 师生对对子:“绿树”对________;“村边”对_______;“合”对______‎ ‎“绿树村边合,”对____________‎ 这首诗中还有一句对仗句找出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师生共对对子。‎ 读好这两句诗句。‎ ‎2.再读诗歌,品诗意境 点拨1: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看见了什么?‎ ‎(我看见了:青青的山,绿绿的地,清清的溪水和金灿灿的菊花;谷垛堆堆的稻场,郁郁葱葱的菜地;村民们在田间辛勤地劳动着;孩子们在捉迷藏、放牛……)‎ 点拨2: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听见了什么?‎ 我听见了:鸡在叫:“喔!”“喔!”;‎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鸭在叫:“嘎!” “嘎!”‎ 诗人与朋友举杯谈农事,互相祝福……‎ 点拨3: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闻到了什么?‎ 明确:稻香、菊花香、泥土的气息、大自然的清新空气。‎ 点拨4: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感受到什么样的情?‎ 明确:朋友的热情,诗人与朋友之间纯朴的友情,诗人喜爱大自然的激情。‎ 板书:朋友的热情 纯朴的友情 热爱大自然激情 强调:透过诗,你仿佛看、听、闻、感到了什么,用自己的经验去想象诗人的经验,就会品味出诗的意境。‎ 四、练习背诵。‎ 出示朗读《过故人庄》的正确节奏,使学生知道古诗节奏划分的标准是音节兼顾意义的。这对学生以后学习、理解和积累古诗都是很有意义的。‎ 借用插图创设情境,使学生想象自己进入到了诗歌描述的情境中,按照角色身份来与老朋友交谈,这样做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内容。‎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了解对偶句,并练习对对子,使学生初步了解对偶句的特点,为以后欣赏、创作对偶句打下基础。‎ 学完整首诗以后,再透过全诗来品味诗的意境。这对于帮助学生赏析诗歌,培养诗人情怀很有好处。‎ 板书内容 对比阅读《草虫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 排比 作用:说理条理分明、抒情气势强烈、叙事写景形象生动 分号表示并列、转折、承接、因果关系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朋友的热情 纯朴的友情 热爱大自然激情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教学是巩固一单元学习的综合教学,《语文园地一》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知识总结。本语文园地一共涉及到了三方面的内容:即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第一部分“交流平台”旨在让学生对于读过的类似的文章进行比较,取其相似,找出不同,增加学习的乐趣;“词句段运用”这一板块意在让学生学会排比句和分号的用法,体会排比修辞的好处,学会写作时什么时候会用分号;最后,“日记月累”版块留给我们的是一首孟浩然的诗《过故人庄》,增加学生们诗词的积累。通过教学,我有以下想分享的内容:‎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一、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在进行教学之前,为了使交流平台版块比较充实,我在课前已要求学生查阅有关的书籍,搜集自己读过的相似的文章,并告诉他们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把相关资料带来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同学们因为之前有所准备,所以,我放开课堂,首先让学生们分小组讨论自己看过的类似的书籍,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然后让组长做代表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同学们兴趣盎然,都很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 ‎2、同样,为了使排比句学习的顺利展开,我让学生们准备一些自己学过的排比句,并观察它们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在大屏幕上出示课本的排比句,让学生们总结排比句的特点,即为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成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作排比。同学们基本能发现其特点,并纠正自己不正确的认知,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对于排比的修辞手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最后,让同学们练习写两个排比句,小组进行评判,更进一步地了解排比的特点,学会判断排比和造排比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3、对于古诗的学习,先让学生自己朗读古诗,纠正学生的字音,使学生能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等方式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理解和积累诗句。‎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现在把成功的几方面总结如下:‎ ‎1、课前的准备工作充足,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通过课前的准备工作,学生们都有材料可说,尤其是交流平台中,同学们都积极地展示自己读过的书籍,并且热情地和小组同学讨论,从讨论中获得了自己新的感悟,使同学们在知识方面更上一层楼。‎ ‎2、注重朗读,在读中感悟。‎ 我引导学生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们通过个人读、小组读、默读、集体读等等读书形式,尤其是古诗的学习,通过各种读,让学生熟悉古诗的内容,自己解答诗的诗意,并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过的孟浩然的诗,总结起来,形成了体系学习。‎ 三、不足之处 对于这一课的学习,我虽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但对课堂时间的把握有很大的欠缺,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所搜集的资料很多,有很多内容没有办法更好地融入课堂,另外三个板块的衔接上不自然,板块语言之间衔接不流畅。‎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四、改进措施 如果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继续努力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合理地把握时间,让孩子充分地展示自己所想展示的内容,锤炼语言,使用精妙的语言使语文园地的三个方面衔接起来,使得整个课堂学习起来更加的轻松、有趣。‎ ‎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