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50 KB
- 2022-02-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十讲 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理解文章内容的相关知识点及答题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对全文内容的理解、故事情节的概括以及情感变化的过程的答题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归纳概括文章内容和故事情节。
【教学方法】
问答教学法 范例演示法 练习教学法
【教具准备】
教学PPT
【课时安排】
2小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交流
与学生交流讨论最新时事热点,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教师根据当时的最新时事热点,自行准备)
二、题型讲解
1.复习导入
【问】上一讲,我们学习了分析表现手法作用的技巧。下面,请同学们回答如下两个问题:
(1)表现手法包括哪些内容?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2)简述分析表现手法作用的答题步骤
【练】学生回答:略
【过渡】今天,我们专题学习把握文章内容的答题方法。
【问】中考试卷中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有哪些常见的题目类型?
【练】学生回答
【评】学生互评
常见的题目类型有: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写的事情。
(2)概括段意及文中的要点。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此线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4)根据小说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
(5)阅读全,根据人物、行为(事件或情节)、情感,填写表格。
(6)体味文中情感的变化。
2.公式解说
如何把握文章内容?有什么样的答题公式?
(1)真题展示一
请看下面的阅读题。
大国手
清朝末年,围棋界出现两大泰斗,一人姓施名恩,住上海;一人姓林名海,居京城。两人被誉为“南施北林”。
当时,林海生活没有着落,在段提督府邸做门客。一日,提督召见他说,有一队日本高手,自上海入境,打败施恩,一路北上,所向披靡。据说,领队的宛田,乃日本“第一棋士”。宛田进京,本帅想令你出阵,一试深浅。为了日本颜面,第一要输;第二要输得体面。达不到这两条,拿你全家是问。
林海思忖良久,只得应允。
数日后,宛田一行抵达京城。比赛地点设在提督府特别对局室。段提督亲自担任裁判长,施恩负责大盘讲解。
比赛那天,提督府门外人涌如潮,热闹非凡。经猜先,林海执黑先行。
林海的起手,下在了棋盘正中心。棋谚说,金角银边草包肚。棋下中腹的人,多为门外汉。宛田面露讥笑,果断将棋子落在一隅。林海略加思索,旋即镇头。
相传,唐宣宗年间,善棋的日本王子入朝进贡,皇帝曾令棋待诏顾师言与之对弈。师言曾用这招“镇神头”,令王子败得心悦诚服。
宛田对“镇”视若未见,继续贪占实地。林海针锋相对,依然高压夺势。很显然,林海一旦尽收腹地,宛田则必败无疑。宛田意识到问题严重,便申请暂时封盘。
宛田回到住所,与日方高手共商良策。皆说,果然高者在腹。面对林先生,唯有一拼,方可争胜负。
宛田再下出的棋,便多了几分霸气,逼得林海频频长思。
到第三十天,林海下出一招妙手,白棋像被点了要穴,顿时动弹不得。宛田苦思冥想,不得其解,便称病不出,反复研讨。
不觉又是月余。宛田无奈之下,携厚礼密访施恩,许诺说,若能探得虚实,定有重金厚谢。
施恩对棋局本也迷茫,正想找林海讨教,便满口应承下来。
施恩见到林海,劝说,据我所知,林兄弟与提督早有协议。现在体面认输,实乃明智之举。
林海默然不决,说,你我兄弟,嗜棋如命,当知围棋起源中国。虽为游戏,却关乎大清国格,焉能不战而屈?
施恩羞红着脸,问,当前局面,如何应对?林海轻笑,说,思谋多日,偶得一招,唯鼻顶可解。
次日,宛田假作片刻思索,遂落子鼻顶。林海惊诧,微微摇头,只得另谋制敌良策。又数日激战,林海优势依然。
宛田绝望地想,林先生棋艺深不可测,即便认输,虽败犹荣。正举棋难定,适逢大雨,“咔嚓”一声霹雳,将他指间棋子惊落。
依照规则,宛田算“投子认输”了。段提督却惊呼,妙,妙不可言,
宛田仔细一瞧,竟然发现,滑落之子正断在黑棋筋上。有此一断,两边黑棋,必死一块。宛田确认后,一跃而起,冲向门外,站在雨里,又唱又跳。
林海对着棋盘,石佛般一动不动,直至封盘。
林海回到住处,饭也不吃,进了棋室。他交代夫人,任谁,也不要打搅我。
林海棋室的油灯,亮了一夜。拂晓,林海步出棋室,唤来妻子儿女,面色凝重地说,我离家之后,你们速速离京,越远越好。没有我的书信,万不可回。又嘱托夫人,凡我子孙,再莫学棋,切记!
夫人看到,林海一夜间竟白了大片头发,不禁失声痛哭。
林海走进棋室,神定气爽坐下,轻轻夹起一粒黑子,胸有成竹地落在底线上。这手棋,名曰“小尖”,看似笨拙,却像一把利刃,直指白棋软肋。
施恩初见棋谱,颇感怪异。揣摩良久,方才发现,此棋一石三鸟,解危倒悬,妙不可言。他亢奋地断言,黑方小胜,已成定局。
宛田木然坐着,喉结上下涌动,嘴唇越来越抖,一口鲜红的血,疾射在棋盘上。
段提督急步抢出,对外宣布说,棋赛至今,已满百日,永久封盘!呕心沥血的名局,必将永垂千古!
林海听着外面的欢呼,企图站起,却四肢无力,浑身酥软,仰面跌倒……
●用一句话概括小说故事情节。(2分)
【问】本题说: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既然是概括故事情节,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答案呢?
【练】学生回答:
【评】师生互评后小结:
可以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去思考,即用“××人××时在××地点××情况下做了××事及结果”的格式去答题。
【问】文章的题目叫“大国手”,文中写了哪些人?谁是大国手?为什么?
【练】学生回答:
【评】师生互评后小结:
本文涉及的人物有施恩、林海、宛田、段提督等。本文没有点名谁是大国手,但谁是大国手呢?文章开头说“围棋界出现两大泰斗,一人姓施名恩,住上海;一人姓林名海,居京城。两人被誉为‘南施北林’。”也就是说“大国手”要么是施恩,要么是林海。仔细阅读文章,我们完全可以断定大国手是林海,而不是施恩。因为首先施恩技不如人,被日本棋手打败,更重要的是,棋品如人品,施恩他接受宛田厚礼,为宛田向林海打探虚实,丧失了国格,完全不配“大国手”称号;相反,林海不仅棋艺精湛,而且他力保国格,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这样德艺双馨的人才配称“大国手”。
【问】确定了人物,也就找到了正确答题的关键。第二步则是判断事件——也就是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或者围绕主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可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叙述。
【练】学生回答:
【评】师生互评后小结:
清朝末年,围棋泰斗林海在京城提督府与日本棋士宛田对局的事。
【问】结果如何?
【练】学生回答:
林海最终取胜,保全了国格。
【问】林海凭什么取胜?
【练】学生回答:
凭借高超的棋艺与高尚的人格战胜了宛田。
【问】我们把以上的分析整合在一块,就是完整的答案。下面,就请同学们将答案这里出来。
【练】学生整合答案:
清朝末年,围棋泰斗林海在京城提督府与日本棋士宛田对局的事。经过百日激战,林海凭借高超的棋艺与高尚的人格战胜了宛田,最终取胜,保全了国格。
【问】这个答案符合题目要求吗?
【练】学生回答:不符合,因为题目要求用一句话概括。
【问】那该怎么办呢?
【引】如果受到了句子数量或者字数的限制,我们在不影响句义表达的前提下,可以舍弃那些不甚重要的要素。根据这个建议,那些要素可以舍弃呢?
【练】学生回答:
时间、地点可以舍弃。只要交待清楚人物、事件、结果就可以了。我们可以这样这里答案:围棋泰斗林海凭借高超的棋艺与高尚的人格与日本棋士宛田激战百日,最终取胜,保全了国格。
【评】这个方法很好。
【问】下面,我们就根据以上的思路把答题公式这里出来。
【收】我们整理的答题公式是:
公式一:人物+事件+结果(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真题展示二
请看下面的阅读题:
桑葚熟了
①多年前,朋友赠了我一瓶自酿的美酒,醇香扑鼻,饮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经请教后方知是由桑葚酿造而成。
②于是,每到桑葚成熟的季节,偶见街中有叫卖桑葚的村姑,便会买一小盆尝尝鲜,重圆一回儿时的梦。心底下总想着有一天能加入到采摘桑葚的队伍中去。
③今年五月外出开会,回来时在朋友的指引下,特意到农家乐山庄停留,在这个处处飘散着桑葚味道的庄园,我终于圆了我的采桑梦。
④跨过一条小溪,进入到一片原生态的桑林后,我一时惊呆了,只见翠绿的桑叶层层叠叠,衬着紫红的桑葚,迎风摇曳。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大家一齐兴奋地扎入桑林,一边采摘,一边品尝,专挑那个大、肉厚、色紫的下手,来个先尝为快。熟透的桑葚浑身透着光亮,充满水分,稍不小心就会把它捏破,挤出紫汁来。我轻轻地摘下一颗放入嘴里嚼去,果汁四溢,顿觉满口生香,通过味蕾透出一种桑科特有的清甜,丝丝滋润到心田。就这样,我们一边尽情地采摘,一边忘情地海吃,那是一种绝美的享受。
⑤桑林中鸟雀成群,叽叽喳喳,它们也在分享着这难得的美味,受惊吓飞离时,弹起树枝,那熟透的桑葚如同一阵紫雨,纷纷坠落,砸到人身上,落入泥土中,立刻留下一个个紫黑的印记,大家只能叹惜一回,继续有说有笑,挑肥拣瘦,边摘边往前走,不一会儿竹篮中已平添了许多桑果。
⑥看着这微微颤动的桑葚,听着那啾啾鸟鸣,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悄然远逝却忆之犹甜的童年时光。那时物资匮乏、零食奇缺,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最盼望的就是老桑树结满了紫红的桑葚,给我们带来了解馋的机会。放学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扔下书包,三五成群地来到了村边桑田,个个身手敏捷,猴子似的爬上桑树,低矮枝头的桑葚早已寥寥无几,高枝处的桑葚往往可望而不可即,于是找根竹竿去敲打,桑葚娇嫩,落地即惨不忍睹,但大家都不管那血肉模糊的样子,也不管其是否沾上了泥土,一时间大家满地找葚,经过一顿猛吃后,每个人的手上、嘴上和衣服上无一例外地都沾满了紫黑的桑汁,有的更成了大花脸了,伙伴们你看我、我看你,相互对笑。自己吃够了以后,有时也不忘给父母兜带一些回去,虽然没能做到古人那样的“拾葚供亲”——“以异器盛之,黑者奉母,赤者自食”,但母亲也每每被我的孝心所感动,那满身的脏相自然也就逃过一劫,不再追究了……
⑦
一晃数十年过去了,今天的小孩都已过着衣食无虑的生活,没有了我们儿时的那副馋样,恐怕也已很少见到桑葚了,都市里没有桑树,也没有人养蚕,更不会有采摘桑葚的乐趣了。
⑧面对这成片的桑林,我一时思绪万千,在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的今日,桑葚能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当年的那分清纯,那份天然,实属不易。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此线索文章写了哪两件事?(4分)
【问】命题者设计的是一题两问,准确地讲是一题三问。对于第一问:本文的线索,我们前面已经学了,很好回答。
【练】学生回答:
线索是“桑葚”。全文是围绕它来构思的。
【评】第一个问题对后面的概括有提示作用。
【问】第二问:“围绕此线索文章写了哪两件事?”我们可不可以用刚才设计的公式来答题?首先快速浏览文章,想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练】学生回答
【评】学生互评后小结:
今年五月,“我”在朋友的指引下,特意到农家乐山庄采摘桑葚,当时在桑林里一边尽情地采摘,一边忘情地海吃,那简直是一种绝美的享受。
【问】显然,本文写的就是“我”在农家乐山庄采摘桑葚的事,那命题者为什么说文章写了两件事?另外的一件事又是什么呢?
【练】学生回答:
“我”在采摘桑葚时回忆自己童年时和小伙伴们采摘桑葚的情景。
【评】回忆童年时和小伙伴们采摘桑葚的情景是多么的快乐、美好,令人难忘。“看着这微微颤动的桑葚,听着那啾啾鸟鸣,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悄然远逝却忆之犹甜的童年时光”,我们在推敲这个语句时,不难发现这些字里行间透着的情感味道。“最盼望的就是老桑树结满了紫红的桑葚”“个个身手敏捷”“也不管其是否沾上了泥土,一时间大家满地找葚”等等,这些语句,都表达了作者童年时的快乐,还有“我”给父母带桑葚的记叙让读者体会到了一股浓浓的亲情。
【问】下面,我们就按刚才整理的答题公式回答第二问。
【引】在不影响句义表达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舍弃那些不甚重要的要素。
【练】学生回答
【评】学生互评后小结:
我们可以按“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的公式整理。
第一件事,人物:“我”;时间:今年五月;地点:农家山庄;起因:和朋友约好一起去采摘桑葚;经过:“尽情地采摘”“忘情地海吃”;结果:这是“绝美的感受”。
第二件事,人物:“我”;起因:“我”在采摘桑葚时回想起了童年往事;事件:童年时和小伙伴们采摘桑葚的欢乐场面。
【问】根据刚才的讨论整理答案
【练】学生答题:
参考答案:
本文的线索是:桑葚。围绕此线索写的两件事是:①写了今年五月“我”在农家乐山庄采摘桑葚的绝美享受。②“我”回忆了童年时和伙伴们采摘桑葚的欢乐场面。
(3)真题展示三
请看下面的阅读题:
幸福的篮子
①有段时间,我极度抑郁,几乎不能自拔。我怀疑一切,对一切都不满意。我想逃避这个世界,我甚至怀疑这个世上还有没有“幸福”这个词语。
②那天,我觉得内心堵得慌,沉沉地好像失去了什么,忧郁与悲伤主宰了我整个的情绪。于是,我去公园散步,想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舒散一下内心的忧郁。走在公园的小路上,风很大,树叶沙沙,满地黄叶,到处笼罩一种沉闷而忧伤的气氛,让人感到满目凄凉。
③我承受不住这种窒息般的忧郁,于是,我逃离这条小路。登上山坡,在一个金黄色的小亭子下,找个空位子坐下,我拿出随身带的那件快要完工的刺绣桌布,飞针走线地绣起花来。绣花是我那时打发时光的唯一方式,我渴望在一针一线中,能将我的生活缝起来,能将我的生命打包并严严实实地裹起来。时光在穿针引线中溜走,直至夕阳拉长了我的影子,但我的心情并没有平静,我内心的忧郁一点也没有减少,于是我准备回家。恰在这时,坐在对面的一个老太太起身朝我走来。
④“如果你不急着走的话,我可以坐在这儿跟你聊聊吗?”她说。
⑤“您,有什么可以聊得呢?”我望着她,内心有一种本能的迟疑与拒绝。
⑥她在我身边坐下,面带微笑地望着我说:“知道吗?我看了你好长时间了,真觉得是一种享受,现在像你这样的可真不多见。”
⑦“什么不多见?”
⑧“你这一切!在现代化的大都市,忽然看到柔和的阳光下,一位梳长辫子的俊秀姑娘,穿一身朴素的白布裙子,坐在这儿绣花!简直想象不出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我要把它珍藏在我的幸福篮子里。”
⑨“什么?幸福篮子?”
⑩“这是个秘密!不过我还是想告诉你,你希望自己幸福吗?”
⑪“当然希望,可是,我没有幸福……”
⑫“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只是,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怎样才能幸福。我给你说一说吧,算是对你的奖赏。孩子,幸福并不是成功、运气,也不只是爱情。你这么年轻,也许会认为爱就是幸福,其实不全是这样。”
⑬老太太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当我坐在椅子上,看到对面一位漂亮姑娘在聚精会神地绣花儿,我心里就感觉到:这情景很美!我的心就像向你微笑了。于是,我就把这一时刻记录下来,为了以后能一遍遍地回忆,我把它装进我的幸福篮子里了。这个篮子里,有很多这样的时刻,它们就像一粒粒珍珠,发着闪闪的亮光,脑子里的阴暗就会被这亮光赶走,你就会相信整个日子都是亮通通的。每当我难过时,我就打开篮子,将里面晶莹剔透的珍珠细细品味一遍。其中会有个我取名为‘白衣姑娘在刺绣’的时刻。想到它,那种美好的情景便会立即重现。我就会看到,在绿绿的树叶与洁白的雕塑的下,一位姑娘正在聚精会神地绣花。我就会想起阳光透过椴树的枝叶洒在您的衣裙上;你的辫子从椅子后面垂下来,几乎拖到地上;你的凉鞋有点磨脚,你就脱下凉鞋,赤着脚,脚趾头还朝里弯着,因为地面有点凉。我也许还会想起更多一些此时我还没有想到的细节……”
⑭在老太太描绘“白衣姑娘在刺绣”的时刻,我心里出现了一抹暖色 。
⑮“太奇妙了!”我惊呼起来。“一只装满幸福时刻的篮子!您一生都在收集幸福吗?”
⑯“是的!遗忘生活中丑恶的东西,而把美好的东西永远保留在记忆中。但这样的记忆需经过训练才行,所以我就发明了这个心中的幸福篮子。”
⑰
我谢了这位老太太,朝家走去。回家的路上我开始回忆童年以来的幸福时光,我发现,原来,在我的生命中,竟然也有这么多的珍珠!只是,这些珍珠都被一层厚厚的灰尘蒙住了,让我看不到它们的光泽。现在,拂去灰尘,晶莹的光亮,照亮了我整个的内心,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快乐!
⑱我往我的“幸福篮子”里投放了一颗最闪耀的珍珠!
●初读全文,请从“我”的角度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分)
地点
情节
心情
公园小路上
散步
①
金黄色的小亭子下
②
变得平静
③
回忆童年以来的幸福时光
④
你准备如何套用公式作答?
【引】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一是对段意及文中要点的概括,二是体味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对段意及文中要点的概括,老师还可以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个公式:开始写 ,接着写 ,然后写 ,最后写 。在答题前,我们应该搞清楚与之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概括段意、层意,是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与概括能力的重要方式。记叙文的段意、层意的概括,不能单就这一段或这一层来理解,一定要联系全篇文章的内容与主旨。中考时,命题者往往以表格的形式或填空的形式出现,如先将文中的内容或情节分出几个部分,命题者概括两到三个情节或内容,然后空出两到三个情节或内容由考生仿照示例填写。本题就是这样的。
【问】我们应该怎样答题呢?
【练】学生回答
【评】师生互评后小结:
要补充情节内容和情感变化,可按下面的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必须根据前面的提示,理清文章的层次,找出相对应的段落;第二步抓住关键性的语句;第三步对段落中的内容或事件以简洁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并按试题的要求仿照示例答出答案。
【问】本文是按时间的先后和地点的转换行文的。首先写“我”在公园小路上散步的情形,“我”的心情如何?能从文中找到能反映“我”当时心情的词语吗?
【练】学生回答:
“忧郁与悲伤主宰了我整个的情绪”这句话交代了“我”当时的心情,其中“忧郁与悲伤”是关键词,可以用它来回答。
【评】能抓住关键词回答,很好。
【问】接下来,写的是发生在“金黄色的小亭子下”的事。那么,发生了什么事?换句话讲,这时又出现了一个什么情节?
【练】学生回答:一位老太太和“我”聊天的事。
【问】聊的什么内容?
【练】学生回答:聊的是幸福篮子的事。
【问】老太太说的“幸福篮子”指的是什么?
【练】学生回答:
指的是:有一颗善于发现生活中幸福美好快乐的心。
【问】老太太和“我”聊“幸福篮子”的目的是什么?
【练】学生回答:
启示“我”善于发现和珍藏生活中的幸福和美好,教育“我”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
【评】是啊,人应该把美好的回忆珍藏起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记忆生活中的每一刻幸福,积极乐观地去面对生活。因此,“我”听老太太话的时候,忧郁与悲伤的心情也变得平静下来。
【问】按要求,说说这一情节是什么?
【练】学生回答:老太教我领悟幸福的篮子。
【问】后来地点发生了什么转换?换一句话说,离开金黄色的小亭子,接下来写的是什么地点?当时的情形又怎样?“我”当时的心情又是这样的?
【练】学生回答:
接下来写的是:我谢了这位老太太,离开金黄色的小亭子,朝家走去。回家的路上我开始回忆童年以来的幸福时光,我发现,原来,在我的生命中,竟然也有这么多的珍珠!现在,晶莹的光亮,照亮了我整个的内心,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快乐!因此,我们用文中相应的关键词就可以找到转换的地点和“我”当时的心情:回家路上、快乐。
【问】分析至此,答案就全出来了。下面,大家把答案填在表格里。
地点
情节
心情
公园小路上
散步
①抑郁、悲伤
金黄色的小亭子下
②老太太教我领悟幸福的篮子
变得平静
③回家路上
回忆童年以来的幸福时光
④快乐
【问】刚才,我们在做题的时候,有两个方法要注意,大家知道是哪两个方法吗?
【引】有些答案是你们自己的语言吗?
【练】学生回答:
来自文章。我们知道了,这两个方法是:一,在文段中找出中心句或关键句;二,抓关键性词语概括情节及情感的变化。
【教师小结】我们把这两个方法也姑且称之为公式。
在文段中找出中心句或关键句,我们把它叫做“摘句法”;摘句法主要是使用于如何理解文章内容的考题,步骤是:第一,要读懂全文,把握全文的故事梗概、基本内容与主题。第二,要注意一些承启或提示性的词语,借以去寻找自己的答案。第三,一般情况下,答案就在文章中,或用原话,或自己概括,要仔细读原文,找出里面的关键句。
抓关键性词语概括情节及情感的变化。这一公式适用于对段意、文中要点的概括以及体味文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考题。要补充情节和情感变化的相关内容,必须根据前面的提示,理清文章的层次,然后找出对应的文段和关键性的词语,最后按示例和题目要求概括即可。
【收】今天,我们针对“把握文章内容”的考题,设计了四个公式,这四个公式是:
公式一:人物+事件+结果(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公式二:开始写 ,接着写 ,然后写 ,最后写 。
公式三:摘句法(在文段中找出中心句或关键性句子)
公式四:抓关键性词语概括情节及情感的变化。
有了这四个公式,我们就可以应对“把握文章内容”的考题了。
三.考点演练(教材提供了8道练习题,老师可根据时间取舍)
(1)练习一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
朱成玉
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
的味道。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③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那盗贼就是我。
④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
⑤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说完他就往那堆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⑥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⑦“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⑧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
⑨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
⑩我只好乖乖地去擦玻璃。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
⑪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⑫“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
⑬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
⑭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1.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所写的事情。(3分)
2.文中这位老人的可敬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我们先做第一小题。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章的内容。如何答题?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方案一:
1.你准备用哪一个公式作答?——公式一
2.故事的主语是谁?——寻找人物:“我”
3.当时“我”的境况怎样?
4.发生了什么事?
5.结果如何?
方案二:
1.你准备用哪一个公式作答?——公式一
2.故事的主语是谁?——寻找人物:“拾垃圾的老人”
3.当时“老人”的境况怎样?
4.发生了什么事?
5.结果如何?
另外,我们还要设计如下问题:
1.由于题目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所写的事情,不能写得太长,可以舍弃不是非常重要的要素,哪些要素可以不写?
2.那几个要点不能忽视?(起因、经过、结果:即“我”的前、后变化和变化的原因)
3.如何用简洁的语言作答?
有了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按照公式一,根据题目的要求,把答案整理出来。
参考答案:
示例一:颓废的“我”遇到一位靠拾垃圾艰难度日的老人,在他的启发下,“我”决心重树自信,振作起来,走出人生的低谷。——故事的主语是“我”
示例二:一位老人靠拾垃圾艰难度日,却乐观自信,这使颓废的“我”决心重树自信,振作起来,走出人生的低谷。——故事的主语是“老人”
●我们先做第二小题:文中这位老人的可敬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分析。如何答题?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1.老人是干什么的?
2.他的生活境况如何?
3.他是怎样对待生活的?
4. 对“我”偷本子的行为,老人是什么态度?
5. 老人为了“惩罚”“我”,要“我”去给他擦窗玻璃。老人真的是要惩罚“我”吗?文中的“惩罚”一词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6.老人的言行有什么特点?
语言如:“嘿嘿,我也是个破烂。” “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
行为如:“他往那堆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他喝了酒,没有和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有了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把答案整理出来。
参考答案:
①虽生活“狼狈”,却乐观自信;②对“我”偷本子的行为,能宽容以待,体现他的善良宽厚;③对“我”,既有“擦窗户”的惩罚式教育,更有“奖本子”的激励与帮助,是个富有智慧、善于启发的老人;④幽默风趣,和蔼可亲。
(2)练习二
阅读卢群的《伍铜匠》一文,完成问题。
(1)伍铜匠是皖北人,刚到我们这里时还不满十八岁。那时我们这里四面环水,交通很是不便。乡亲们要想买个物品,非得坐船渡过盘龙河,再走上十多里的土路,才能在邻近的集镇采购到想要的东西。因此,当伍铜匠摇着铜串子走进我们村时,立刻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2)“小铜匠,给换个脸盆吧。”
(3)“小铜匠,给做个铜勺吧。”
(4)“好咧。”伍铜匠笑眯眯地应答着,随即在主人家的门前稳稳地放下担子,生起炭火忙碌起来。
(5)伍铜匠从小师从名匠,学得一手绝妙的手艺,祭器、文具、日用品几乎是无所不能。再加上他爱动脑筋,能够根据主人的喜好设计出各种形状和纹饰,所以很快赢得乡人的赏识,后来还赢得了一位姑娘的芳心。
(6)相中伍铜匠的那位姑娘是盘龙乡的美人,年纪轻轻的,家中的门槛就快被媒人踏破。但姑娘不为所动,却对伍铜匠情有独钟。
(7)伍铜匠没有辜负姑娘的厚爱,入赘①不久就被推举参加县里的技术比武活动,并以一座创意独特、做工精巧、玲珑剔透的铜摆件《耕牛闹春》,捧回“能工巧匠”金色奖牌。
(8)文革期间,大队干部找到伍铜匠,请他帮宣传队打制一面铜锣。伍铜匠从未打制过响器,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他特地到县剧团考察,回来后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打制出一面音质清纯、音域宽广的铜锣。送到宣传队一试,声音浑厚似虎啸,立时倾倒现场所有的人。后来这事不知怎么传了出去,附近市县的一些剧团和宣传队纷纷慕名前来订货。一时间伍铜匠家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很有点“盘龙铜贵”的意思。
(9)自从伍铜匠顶起门户,无论是三年自然灾害,还是十年动荡岁月,一家人从来没有饿过肚皮。不仅如此,伍铜匠还创造了第一个购买家电,第一个建造楼房,第一个装上电话,儿子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盘龙纪录。
(10)好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弹指间伍铜匠已到了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这时,包括铜匠在内的许多古老行当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伍铜匠望着闲置已久的铜匠担子,想着曾经享誉八方的快乐时光,心中常常有说不出的落寞。不过平心而论,伍铜匠还是很满足如今的小康生活的。如果不是“菩萨”事件,伍铜匠的晚年也许不会有太多的涟漪。
(11)那日,伍铜匠下海经商的大儿子突然带回一个陌生人。陌生人见到伍铜匠供奉的观音菩萨.两眼立刻发起光来。大儿子就对伍铜匠说:“爸,您知道吗?这个菩萨可是个宝贝呢。您看这造型、这包装,少说也有几百年。尤其难得的是它还有个款识。这位朋友说了,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起码要值三十万!爸,您这房子也该翻翻新了,我也想买辆新车,咱们不如把这菩萨卖了,让它发挥发挥作用。”
(12)“什么话?你竟然想拿菩萨发财?亏你想得出!”大儿子的话让伍铜匠很生气。伍铜匠做生意时曾收到不少的古钱币和古玩意,那些东西已被识货的大儿子陆续淘走,如今陪伴在身边的只剩下这尊菩萨。铜菩萨是伍家的祖传之物,也是父母留给伍铜匠的唯一念想。大儿子竟然连传家之宝 都不放过,伍铜匠岂有不恼之理!
(13)不料没过几天,二儿子也赶回家来。说是公司要提拔一些管理人员,不少人都在找关系钻门道。自己当了十几年业务员,这次如果再上不去,“仕”途算是完了。幸好头儿爱好收藏,咱就来个投其所好,把那尊菩萨送给他。
(14)“什么?用菩萨换帽子?亏你想得出!”二儿子话还没说完,伍铜匠又一次翻了脸。
(15)老伴见了伍铜匠把两个儿子都得罪了,就嘀咕道:“你也真是的,什么事都认死理,这些东西将来还都是他们的,你犯得着这么顶真?”
(16)伍铜匠说:“
我就看不惯他们这德行,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不能让人家看我的笑话。”
(17)菩萨风波过去没几天,汶川发生了大地震。那些日子,伍铜匠天天心里发紧,有时还盯着电视掉眼泪。一日,伍铜匠的两个儿子同时回了家,说四川遭了大灾,党中央号召我们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咱们是不是把那个菩萨转让出去,让它更好地普渡众生。伍铜匠正苦于想不出办法援助灾区,儿子的话让他心里一动,踌蹰了一夜后,大清早就向儿子松了口。
(18)暑假期间,在县城上初中的孙子回家看望爷爷妈妈。饭桌上,孙子很惊奇地告诉爷爷,他的同学家里顾忌有个和咱家一模一样的铜菩萨,而且那个同学的爸爸还是爸爸的领导。
(19)伍铜匠闻言愣住了,联想到大儿子的新车,二儿子的晋升,立刻明白了一切。
(20)伍铜匠蹒跚着走到门外,扒下门楣上“模范家庭”的牌牌,运足力气使劲一扔。那个牌牌在空中划了个弧线,然后一头栽进路旁的河沟里…… (选自《雨花》,有删改)
【注】①入赘:男子到女家结婚并成为女家的家庭成员。
●本文前半部分主要写了伍铜匠“享誉八方的快乐时光”,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填空。(6分)
来到盘龙乡→ ① →赢得芳心并入赘女家→ ② →
③ →创造多个盘龙记录
你准备如何套用公式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对段意及文中要点的概括。怎样运用公式答题?可以设计如下步骤:
1.读懂全文,把握全文的故事梗概、基本内容与主题。
2.读题目,想想应该运用什么公式答题。——公式二
3.第一段写的是伍铜匠来到盘龙乡,接着写的是伍铜匠的什么?
4.哪一段写了伍铜匠赢得芳心并入赘女家?
5. 哪一段写伍铜匠创造多个盘龙记录?
6.在写伍铜匠赢得芳心并入赘女家到伍铜匠创造多个盘龙记录的中间,又分别写了哪两件事?
7.按照题目要求,运用公式四,抓住关键性的语句,对所填的段落中的内容或事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写出答案。
参考答案:
来到盘龙乡→①赢得乡人的赏识→赢得芳心并入赘女家→②以《耕牛闹春》捧回“能工巧匠”奖牌→③打制铜锣的影响→创造多个盘龙记录
(3)练习三
其实很简单
“抓强盗——抓强盗啊!……”女人歇斯底里地叫喊着。
光天化日下,一个歹徒正在抢劫,旁若无人;被抢的女人拼命抱紧自己的坤包,死活不放。
大街上人来人往。有的视而不见,有的驻足远观,有的且看且退。谁也不敢制止歹徒行劫。不仅不敢制止,连呵斥一声的举动也没有;不仅不敢呵斥,就是悄悄用手机报个警也无人肯试。
沉默。好一阵可怕的沉默。
沉默过后,有个戴着眼镜、弱不禁风的小伙忽然一声怒吼,像狼一般冲向歹徒。
歹徒大惊,立即掏出一把尖刀,目眦尽裂地瞪着小伙:“狗咬耗子是吧?再不识趣老子捅了你!”
小伙愣怔一下,仍然像狼一般猛扑上去。
很快,小伙摇摇晃晃,蹲了下去;但片刻,又咬紧牙关站立起来。虽然被锋利的尖刀刺中下腹,但小伙强忍剧痛,没有倒下。他一手紧紧抓住刀柄,不让尖刀深入;一手像钳子,死死钳住歹徒的手腕不放。
女人趁机挣脱,嗷嗷大叫,挥拳砸向歹徒。
歹徒的脸红一阵白一阵,一时不知所措。
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深深感染,群情激愤,一窝蜂地射向歹徒,七手八脚,将歹徒摁倒在地。
有人赶紧掏出手机报警。
警车风驰电掣般地赶到,迅速给歹徒戴上了手铐。
人们小心扶住小伙,送上警车。
“儿子,我的儿子!”听到小伙吃力的呻吟,人们才发现小伙的身旁还站着个小男孩。小男孩五六岁的样子,被刚才惊心动魄的一幕吓呆了。
警车一路鸣笛,将小伙送到医院。
幸亏没有刺中要害。几天后,小伙的伤情得到缓解。
有关部门要给小伙评见义勇为奖,消息传来,小伙所在的单位竟炸开了锅。
“他可是我们单位最胆小怕事的人啊!”
“平常谨小慎微得不敢踩死一只蚂蚁!”
“说歹徒不费吹灰之力抢劫了他,我们还信!他会赤手空拳与扬着凶器的歹徒搏斗,太邪!”
……
这样的议论传出,记者深感蹊跷。
“当时,那么多人鱼不动、水不跳的,你一个文弱书生,何来胆量挺身而出?特别令人震惊的是,面对歹徒凶狠的尖刀,你为什么还敢奋勇向前?”记者找到病榻上的小伙,好奇地探问。
小伙犹豫道:“你是想听真话,还是……”
“当然想听真话!”
“那好,只是我的话你千万不要对外报道。”小伙的脸上飞过一朵红云。
记者认真地点点头。
“当时,我的儿子憋不住拽了一下我的手,‘爸,抓歹徒、抓歹徒呀!’我的儿子才6岁,还是稚气未脱的小毛孩,我堂堂一个大男人,总不能在他面前装孬种,让他都瞧不起吧?”
记者一愣:“就这一点?”
“对,就这一点!”
●根据小说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4分)
歹徒在光天化日下抢夺女士坤包,现场的人们都胆怯沉默→ ① ,围观的群众合力制服歹徒救助小伙→ ② ,记者感到疑惑,去医院探访后才真相大白。
如何答题?
此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把握小说脉络,根据提示内容,把所缺情节填上即可。
1.文章什么地方是在写歹徒在光天化日下抢夺女士坤包,现场的人们都胆怯沉默?
2.开始现场的人们都胆怯沉默,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合力制服歹徒救助小伙?换句话说,文章在写围观群众合力制服歹徒救助小伙之前,写的是什么内容?
3.记者对什么感到疑惑?为什么要去医院探访真相?
4.这是运用什么公式解决的?——公式二
5.请同学们根据文中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段意。
6.按照题目要求,整理答案。
参考答案:
歹徒在光天化日下抢夺女士坤包,现场的人们都胆怯沉默→①文弱小伙挺身而出与歹徒搏斗身负重伤,围观的群众合力制服歹徒救助小伙→②有关部门要给小伙评见义勇为奖.小伙的行为却受到同事的质疑,记者感到疑惑,去医院探访后才真相大白。
(4)练习四
阅读《奇怪的西方记者》后回答问题。
●1.安娜的“非洲感觉”具体指怎样的感觉?安娜看到和听到的实际情况又如何?(4分)
2.安娜的困惑与乔什夫的不解分别是什么?(6分)
1.这两道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你准备用哪一公式作答?——公式三
2.读懂全文,把握全文的故事梗概、基本内容与主题。
3.看第一小题,安娜的“非洲感觉”文中有相关的提示性词语吗?原文中能不能找到相关的语言作答?安娜看到和听到的实际情况与她想象的一样吗?比如人们的居住环境、物质生活、知识与举止等。
4.文中说“安娜显得很困惑”,她困惑的是什么?
5.第二小题说乔什夫不解,他对谁不解?不解什么?先找提示语,再根据提示语联系文中的内容作答。
6.根据公式和文章内容,按照题目要求,整理答案。
参考答案:
1.安娜的“非洲感觉”:嘈杂、拥挤、混乱、花花绿绿;枪支、犯罪、饥荒、战争、腐败(或答阴暗、低俗)。
实际情况:居住环境干净安静;物质丰富美味;人们生活幸福;不乏学识渊博举止文雅者。
2.安娜的困惑:(1)固有的印象与实际不符;(2)自己所想要的与乔什夫的介绍格格不入。
乔什夫的不解:(1)安娜对现实充满抱怨和不满;(2)安娜对非洲美好的一面丝毫不感兴趣。
(5)练习五
阅读《木刻猴子》一文后回答问题。
●阅读全文,完成下表。(5分)
人物
对待“木刻猴子”的
行为
情感
观念
“祖父”
顺从传统
“父亲”
摆上神案
纠结
“我”
不满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一是对段意及文中要点的概括,二是体味文中人物的情感,三是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
1.读懂全文,把握全文的故事梗概、基本内容与主题。
2.参照前文的方法对题目进行分析。
3.选择答题公式,联系文中内容,寻找关键语句。
4.按照题目要求,整理答案。
参考答案:
人物
对待“木刻猴子”的
行为
情感
观念
“祖父”
常常把玩(抚摩)
钟爱(怜爱)
顺从传统
“父亲”
摆上神案
纠结
屈从传统(向世俗妥协)
“我”
烧成灰烬(付之一炬)
不满
否定传统(抛弃、反抗传统)
(6)练习六
阅读《温暖心窝的话语》,完成第1-4题。
●1.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作了什么事?(4分)
2.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一是对段意及文中要点的概括,二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方法同前
过程略
参考答案:
1.王老师不满意我的作文,把它撕掉了(2分);林老师则以王老师的口吻给我写了肯定勉励的话(2分)。
2.三次“濡湿”所包含的感情不相同(1分);第一次“濡湿”体现“我”因被老师肯定认同而喜悦、高兴的心情(1分);第二次“濡湿”体现“我”对孩子们的留恋(或离开孩子们而感到内疚)(1分);第三次“濡湿”体现“我”在知道真相后的震撼,感激(1分)。
(7)练习七
阅读《我是吴宓教授》一文后回答问题。
●1.阅读全文,完成下表。(4分)
吴宓教授的特点
具体表现
(1)
讲课时不看资料,所有内容脱口而出[来源学
勤奋
(2 )
(3)
批改学生作业,字迹工整
关爱学生
(4)
2.本文记叙的是吴宓教授的事迹,却在第⑥段写道他大名鼎鼎的学生钱钟书、曹禺、吕叔湘,这运用的是 手法,其作用是 (4分)。
第一小题考查的知识点:一是对段意及文中要点的概括,二是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
第二小题考查的知识点:分析表现手法极其作用。
方法同前
过程略
参考答案:
1.阅读全文,完成下表。(4分)
吴宓教授的特点
具体表现
(1)潇洒
讲课时不看资料,所有内容脱口而出[来源学
勤奋
(2 )半夜备课,早起诵读
(3)一丝不苟(认真负责)
批改学生作业,字迹工整
关爱学生
(4)为学生拦车,为女生找凳子,请学生吃饭
2.本文记叙的是吴宓教授的事迹,却在第⑥段写道他大名鼎鼎的学生钱钟书、曹禺、吕叔湘,这运用的是侧面烘托手法,其作用是突出吴宓教授学识之渊博,教学之严谨的态度。
阅读《这世上没有你不行》,回答问题。
●1.选文第④~⑳段,乔治见到老太太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请结合选文,补全下面方框中的内容。(4分)
冷漠怀疑—— A ——愉快自信—- B
2.选文第⑦段和第⑩段中先后提到了“妙事”,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它们的含义。(4分)
第一个“妙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妙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写老太太让乔治种生长迅速的萝卜?(3分)
第一小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体味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第二小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分析词语的含义;第三小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文章内容和人物性格的理解。
做第一小题可运用公式二答题。应根据前面的示例,理清文章的层次,然后找出对应文段,按示例根据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做第二小题可运用公式三或公式四答题。
过程略
参考答案:
1.A 安稳平和 B 心悦诚服
2.第一个“妙事”泛指美好的事;第二个“妙事”指乔治帮助盲学生,使他们得到快乐的事。
3.因为种生长迅速的萝卜可以让乔治体会成功,找到自信表现了老太太有智慧,充满爱心,教育方式巧妙。
四、综合训练
阅读《橡树之谜》,按要求完成题目。
1. (4分)为什么说“见到了完整的太阳见到了橡树,我的心中就燃起了生命的希望”?
答:
2. (2分)为什么“我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副空荡荡的躯壳”?
答:
3. (3分)选文第⑥段画线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答:
4. (4分)“难解的谜”是什么?其谜底又是什么?
答:
5. (2分)文中“我”的经历和啄木鸟的做法,分别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各答出一点即可)
(1)“我的经历”给你的人生启示:
答:
(2)“啄木鸟的做法”给你的人生启示:
答:
讲解略
参考答案:
本次综合练习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应根据相关公式和文章的具体内容答题。
1.(4分)见到了完整的太阳,意味着我走出了林海,视野更加开阔,我更容易辩明方向,找到归途;见到了橡树,我知道橡子可以食用充饥,我就能恢复体力,保住性命,所以我心中就燃起了生命的希望。
2. (2分)我饥肠辘辘,肠胃空空;我丧失希望(失去了精神支撑),内心空空,所以觉得自己变成了—副空荡荡的躯壳。
3. (3分)极度喜悦、深深感澈、十分急切。(几经失望后获得生机,我极度喜悦;对大自然的恩惠和幸运之神的眷顾,我深深感激:我想尽快挖出橡子果膜的心情十分急切。)
4. (4分)“难解的谜”是为什么在枯死的橡树干上有许多小洞,而且每个小洞里都镶嵌着一粒橡子。(“难解的谜”是为什么橡树的枯树干上,缀着一个个小洞,每个小洞,不大不小,不深不浅,刚好镶进一粒橡子。)
“谜底”是啄术鸟为了贮存食物过冬,在枯死的橡树上啄洞,把食物贮存其中。
5. (2分)
(1)示例一:人陷人困境(绝境)时,不能轻易失去希望,放弃努力。
示例二:丰富的人生经验(知识)有时可以帮助你摆脱困境。
(2)示例一:人类应该像啄术鸟一样注重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
示例二:凡事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防后患。
相关文档
-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2022-02-113页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升初阅读:分2022-02-1116页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作文:推手比赛 2022-02-114页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鲁滨孙漂流2022-02-114页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作文:我的好朋2022-02-114页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作文:有趣的踩2022-02-113页
-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022-02-112页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升初阅读:分2022-02-1116页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作文:逐个描写2022-02-114页
-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22-02-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