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41 KB
- 2022-02-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思乡情深之精读
学习目标:
1. 认真阅读,体味选文,体会对家乡的别样情感;
2.解读《没有见过的故乡》与《炊烟》两篇文章;
3.培养对文章的主要抒发情感把握的能力;
课后习题讲解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
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谈一谈。
答: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一,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
对故乡亲人无比思念;三,感慨年华易逝。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与四弟书
澄弟左右: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弟与沅弟皆能勤而不能俭;余微俭而不甚俭;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同治二年正月十四日。
【注释】(1)这是曾国藩写给他四弟的家书。在读书、做人、持家等各方面, 曾国藩对其弟弟和子女们都要求很严。(2)老辈:长辈。(3)骄:放纵。(4) 泽:恩泽。
1. 解释加点的词。
(1)总恐老辈失之奢. 奢侈。
(2)除.却.勤俭二字 除了。
(3)余微.俭而不甚俭 稍微,一点点。
(4)后来恐难挽. 挽回,扭转。
1
1. 翻译句子。
(1)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
总是担心老辈太奢侈,后辈太骄纵,未曾有钱多但子孙不骄纵的人。
(2)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
子侄辈眼界高,花销大,恐怕后来很难扭转,弟弟你应该时常留心。
2. 由此文可以看出曾国藩具有哪些品性?请概括。
答:可以看出曾国藩勤俭节约、严于治家、关心家人的品性。
基础热身
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诗作来品析一下,古今中外的诗人们都是如何表达对故乡的怀念?
纳兰性德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祖国(节选)
莱蒙托夫
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 草原上过夜的大队车马, 苍黄的田野中小山头上, 那一对闪着微光的白桦。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 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 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草房, 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
思考:诗人们在通常都以什么来寄托对故乡的情思呢?然后对比阅读下面的文段, 品味今人对于故乡的别样感受。
两首诗的简要赏析: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丈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可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祖国》诗人反复强调,抒写,把自己炽热的爱国感情融化在俄罗斯生活的动人画卷之中。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一幅幅俄罗斯自然风景的画面, 像电影镜头一样,或远或近、流动变幻地映现在人们眼前,使人感到美不胜收。时代的阴影透过诗人灵敏的感觉与灵巧的诗笔,折光反射在自然景物之上,使之着上迷蒙、阴郁的色彩。随着人的主观情感的外物化,客观自然也就更加接近了人的感情和人的生活而显得更加亲切了。俄罗斯山河景物,是俄罗斯人民生活的环境,是同他们的生活不可分割的。诗人把它作为俄罗斯人民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加以讴歌,因此我们处处可以看到诗人及其人民活动于其间,看到诗人乘着马车奔走在村间小路上,透过苍茫的夜色寻找着宿地,看到大队的车马在草原上过夜,周围燃起了野火,冒起了轻烟……
没有见过的故乡(节选) 席慕蓉
三年以前,在瑞士过了一个夏天,认识了好几个当地的朋友,常常一起去爬山。有一天,其中一个男孩子请我们去他家玩。他家坐落在有着大片果园的山坡上。这个男孩子指着他家院墙外的一棵大樱桃树说:
“你看见那个从下面数左边第五枝的枝子了吗?那根枝子歪得很特别的,看见没有?那是我爸爸七岁时候的事了,他爬到树上采樱桃,也是这样一个夏天, 被我祖父看见了,罚他就在那根枝子上坐了一个下午,不准下来。那根枝子从此
就歪了。”
也许是他在唬我,也许是他父亲唬了他。可是他对家的眷恋,对儿时的追怀, 对时光逝去的否认,都可以由这一棵大树,甚至由这棵大树上的一根歪歪的枝干
1
获得满足了。因此,他说话时甚至带了一点骄傲。而我呢?我给他看我的拖鞋吗? 就算他终于懂了,那分量能抵得住就在眼前的这一棵他曾祖母手植的庞然大物吗? 能抵得住他立足于上的这块生他又育他的土地吗?
而我就越发怀念我那从来没有见过的故乡了。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详细述写瑞士男孩的故事?
【答案】作者详细述写瑞士男孩向“我们”介绍老樱桃树,将他祖辈生活在故乡
与“我”从未见过故乡对比,将他以家为傲与“我”感情上无根对比,激发了
“我”对家乡的思慕和渴求之情。
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听父亲讲故乡的风光。冬天的晚上,几个人围坐着, 缠着父亲一遍又一遍地诉说那些发生在长城以外的故事。我们这几个孩子都生在 南方,可是那一块从来没有见过的大地的血脉仍然蕴藏在我们身上。靠着父亲所 述说的祖先们的故事,靠着在一些杂志上很惊喜地被我们发现的大漠风光的照片, 靠着一年一次的圣祖大祭,我一点一滴地积聚起来,一片一块地拼凑起来,我的 可爱的故乡便慢慢成型了。而我的儿时也就靠着这一份拼凑起来的温暖,慢慢地
长大了。
——《没有见过的故乡》席慕蓉
思考: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故乡长久而深沉不变的热爱之情。
总结:
本讲主要是训练学生对于文章抒发情感的把握能力,注意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 或者议论抒情的句子,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分析。
能力培养
炊烟
赵丰
①许久,没有见过乡下的炊烟了,不免有些思念。
②乡下不会没有炊烟,少了炊烟的乡野就缺乏生气。清晨,东方显出鱼肚白, 鸟儿从窝里飞出,露珠在庄稼的叶子或草尖颤动,炊烟散淡在一座座老屋的上空, 拥抢那乳白色的晨雾。农人们扛着锄、牵着牛走出村庄,伴着鸡鸣、犬吠、虫啼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正午的阳光下,炊烟似有似无,农人顶着阳光回村庄,一缕
缕淡淡的炊烟牵动着他们的饥肠。“老婆晌午给咱做啥好吃的?干面?搅团?有没有油泼辣子?”这时,炊烟就成为他们生活的渴望。黄昏,在玫瑰色晚霞的映衬下,炊烟有了色彩,牧歌晚唱,牛羊欢叫,鸟儿归巢,农人们荷锄而归。
③土墙、木门、青瓦、杨树、炊烟。那时如果在村子里,我的目光里就呈现出这么几样东西。把这些东西拼接在一起,就形成了记忆中乡村的影像。如果远离村子,就只剩下炊烟了。我在孤坐,仰躺,眺望炊烟和风的游戏。炊烟离开烟囱后,就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炊烟在哪儿落脚,这是我所挂念的。我不知道诗人、画家、音乐家之类的艺术家的灵感从何而来,我一直疑心陶渊明没有享受过真正的乡野生活,不然《桃花源记》为何没有描写炊烟的诗句?缺失了炊烟的桃花源,该是何等的落寞。
④炊烟在城市是一种污染,在乡下却成为一种风景。城市的风景虽然对于现 代人类有着巨大的诱惑,但城市给人类以现代生活享受的同时又有着诸多的弊端, 噪音、污染、交通拥挤、人情淡漠……让城里人厌烦和无奈。无怪乎在乡村生活 得久了的人过不惯城里的生活,他们嗅惯了鸡鸭畜禽的屎尿味,听惯了牛羊虫鸟 的鸣叫声,看惯了村舍炊烟的缭绕,两只脚板走在泥土上才觉得踏实和舒适。
⑤炊烟标志着平民意识。起码,它带给我是淡泊的心境,还有远古的想像。原始人发明了火,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这“文明”却滞留在了乡下。城里人早已开始用电取暖,做饭。液化气和煤气虽然也产生火,只是没有炊烟。乡野庄稼收获之后的桔杆、枯柴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成为生活在乡野之人烧火的原料。这种情况可能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炊烟在乡野仍然继续充当着风景的角色。既然这样,乡下人对炊烟的感情还会旷日持久。
⑥留恋着乡野炊烟的人,自然无法摆脱禁锢在身上的平民意识。如今,我生活在小城,眼中迷失了炊烟的影子,偶尔会感到失魂落魄。到了假日,我会兴致勃勃地去乡下欣赏炊烟的景致,清洗被玷污了的灵魂。这种感情,既有对曾经被炊烟弥漫过的少儿时代的怀恋,更有一种对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的守望。
⑦我知道,留恋着乡下的炊烟,就是在坚守着一种精神。
1.作者在第③段中为什么提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3分)
分析:《桃花源记》的这段文字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为何写这个内容,
实际上就是“这段文字(内容)在文中的作用”的题型。这样的题型,我们要找
到这段文字在文章中的位臵,根据位臵和语段的语言性质——表达方式来分析它
的作用(位臵分为文章开头、结尾,段落首尾等特殊位臵和文中的一般位臵)。
一般要记住作用有内容上、表现主题上和结构上的作用。答案一般要先讲这段文
字写了什么,写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再讲它的作用。
【答案】(1)陶渊明《 桃花源记》,是写桃花源里面的乡野生活,但是没有炊烟,
缺少生气。(2)这样就突出了文章的中心——炊烟,反衬出炊烟是乡村不可缺少
的部分,突出了有了炊烟,乡村才会有生气。(3)表达对炊烟和舒适踏实的乡野
3
生活的喜爱。
2.本文主要是写乡下的炊烟,为什么在第④段中还要写城里人的生活?(3分)
分析:本题和第一题题型一样。方法基本相同。
【答案】(1)写城里人的生活的特点——享受生活同时面对很多弊端,如噪音、
污染等等,写出了他们的厌烦和无奈。
(2)与乡下人的乡野生活对比,反衬出乡下人在炊烟弥漫的乡村生活的踏实和
舒适。
(3)表达作者对炊烟和自然、淳朴、踏实、舒适的乡野生活的喜爱。
3.哪一句话能表现文章的主旨,试着找出来,并分析其含义。作者为什么说“留
恋着乡下的炊烟,就是在坚守着一种精神”? 【句子含义理解】(4分)
分析:“作者为什么说某句话”是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题型就是理解文中重
要语句的含义。我们找到这句话在文中的位臵,并分析其性质——表达方式,来
看它在文中(内容和主题上)的作用,结合上下文和文章(或段落)来回答。这
句话在文末,是卒章显志(升华主题)的句子,是议论句,所以就是主题句,我
们只需要结合文章的主题来理解就够了。
答: 因为(1)作者对乡下炊烟的留恋,就是对少儿时代的怀恋。
(2)留恋着乡下的炊烟更是对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的守望。
(3)这样说就表达了作者对淳朴、自然、舒适的乡村生活的喜爱、向往和
怀念。
(4)也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平民意识。所以作者要这样说。
4.在第②段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清晨、正午、黄昏三幅优美的画面,请选择其中一幅,从描写内容及表达作用两方面作简明的赏析。(3分)【赏析题】
分析:题型很明确:赏析一段文字。赏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语言、内
容、情感、艺术等多方面进行。但是这道题只是要求从内容和表达作用(主题—
—情感思想)上赏析,这是关于描写画面的赏析,就要紧扣景物描写或人物活动
进行赏析,结合主要内容,突出炊烟给乡野带来的生气,表现出作者对乡野生活
的情感。画面(内容和表达作用上)的赏析,需要三个要点:1、具体有哪些景
物,2、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有什么特点的什么画面,3、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清晨画面
(1)作者对清晨飞鸟、露珠、炊烟、晨雾以及农人开始劳作时情景等进行
了生动的描写。
(2)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优美恬静、充满生机、富有生活气息的乡村图景.
(3)表达了作者对炊烟和乡村生活的怀念与、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