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7.45 KB
- 2022-02-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六年级语文
【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26 分)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对应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5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勾勒.(lè) 摇曳.(yiè) 逶迤.(yí) 千钧.一发(jūn)
B.一绺.(liǔ) 搀.扶(chān) 魁.梧(kuí) 沧海一粟.(sù)
C.高粱.(liánɡ) 威胁.(xié) 铁锹.(qiū) 迥.然不同(jǒnɡ)
D.入场券.(juàn) 竹匾.(biǎn) 伽.蓝(jiā) 囫囵.吞枣(lún)
2.“蓏”字的意思最有可能与下面哪一项有关?( )
A.繁密的叶子 B.植物的藤蔓
C.动物的爪子 D.瓜类植物的果实
3.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酒脱 汹涌 惊天冻地 排山倒海
B.大棚 顷角 大步流星 心惊肉跳
C.谱写 轻幽 一望无际 恍然大梧
D.甘蔗 酱油 画龙点睛 栩栩如生
4.“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其中的“________”不属于“五谷丰登”
中的“五谷”。“五音不全”中的“五音”不包括“________”。横线处填入的词语
恰当的一项是( )
A.粱 发 B.菽 角 C.黍 徵 D.稷 商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游客们常常为此陶醉不已,流连忘返....。
B.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唯我独尊....的象兵。
C.“十一”长假,街上车水马龙,游人络绎不绝....。
D.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从贫穷走向
富裕。
6.“这些木雕艺术品太美了,真是____。”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余音绕梁 B.巧夺天工 C.妙笔生花 D.画龙点睛
7.下列加点的词语用的不是本义的一项是( )
A.一些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采用的父亲唱红脸...、母亲唱白脸...的做法并
不可取。
B.一场好戏终于落下帷幕,曲终人散....。
C.他唱的是花脸这一行当..。
D.得知有几位京剧大师前来演出的消息,戏迷朋友们纷纷赶来捧场..。
8.下列诗句表现人的高雅情趣的一项是( )
A.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B.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C.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D.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9.关于“小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
A.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B.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历史环境。
C.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D.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
10.以“东东努力提高习作水平”为中心习作,以下材料,合适的是( )
①为了解决一道应用题,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②日常生活中,他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并经常写观察日记。
③为了出好班级板报,他在星期六回到学校,忙了一整天。
④在阅读课外书时,他摘录优美的词句,有空就拿出来读一读。
⑤每天清晨,他都要朗读课文和其他的好文章半小时,已经坚持了很久。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
11.六年级的同学们正在展开“古诗词学习方法”的讨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
一项?( )
A.有画面感的诗句,可以通过想象去体会。
B.古诗词只要熟读成诵就行了,不用理解意思。
C.读古诗词的时候,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理解。
D.多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12.美术老师让学生完成一幅“诗配画”作品,最适合拿来描绘“北京香山公园秋
季美景”的诗句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D.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3.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的哪个位置最恰当?( )
夕阳收起了最后一缕霞光。
①东方刚露出晨曦。②湖里的睡莲就张开花瓣,面对太阳升起的地方等
待着。③太阳出来了,它仿佛知道了睡莲的心愿,便把第一束阳光洒在睡莲
身上。④中午,太阳火辣辣的,湖里的睡莲都躲到荷叶下去乘凉了。⑤湖里
的睡莲慢吞吞地合拢了花瓣,似乎睡觉去了。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14.名胜对联是对联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云南昆明的黑龙潭景区有一副对联,
下联是“四时烟雨半山云”,根据对联的特点,最恰当的上联应该是( )
A.梅花两树水一潭 B.两树梅花映潭水
C.两树梅花水一潭 D.两树梅花一潭水
15.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最准确的一项是( )
现在是信息社会,快速便捷的互联网将网络语言送进了我们的生活。
“囧”“槑”等网络用语激活了沉睡在字典中的“死”字;“敲黑板”“开
脑洞”等词语鲜活贴切地描绘了生活中的现象,充分体现了网友的想象力与
创造力;“锦鲤”表达了人们收获好运气的喜悦……网络语言正向我们呈现
着一种全新的、朝气蓬勃的语言文化现象。
A.快速便捷的互联网将网络语言送进了我们的生活。
B.信息社会,网络语言体现了网友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C.网络语言呈现着一种全新的、朝气蓬勃的语言文化现象。
D.信息社会,网络用语鲜活、贴切,提倡使用。
二、读拼音,写词语。(5 分)
cháo xùn hé ǎi bào yuàn cì xù yōu yǎ
( ) ( ) ( ) ( ) ( )
三、根据情境写诗句。(6 分)
1.来到杭州西湖,乘船赏景,天空突然阴云密布,下起了大雨,真像《六月二
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样。
2 . 望 着 奔 流 不 息 、 浪 涛 汹 涌 的 黄 河 , 我 吟 诵 起 了 刘 禹 锡 的 诗 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天,来到乡村,看见青山绿水,我心情十分愉快,不由得想起了王安石《书
湖阴先生壁》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欣赏(44 分)
(一)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 1~3 题。(11 分)
材料一:1986 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中国 民 居 ” 邮
票,其中面值 1 元的邮票上面的福建民居是一座环 环 相 连 的
土楼,这座土楼就是如今闻名遐迩的承启楼。
材料二:承启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 乡 高 北
村,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时好几十年,其规模
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材料三:2008 年 7 月,永定土楼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在《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规定中指出:“列
入《名录》的作品必须是有代表性的传统杰出工艺,有代表性的非文字形式的
艺术、文学,突出代表民族文化认同,又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
化表现形式。这些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各类戏曲和相关的面具、服装制作工艺;
舞蹈,如民族民间节日舞蹈、祭祀舞蹈、礼仪;音乐,如各民族民间音乐以及
乐器制作工艺;口传文学,如神话、传说、史诗、游戏和故事;各种精湛杰出
的工艺,如针织、织染、刺绣、雕刻、竹藤编织、面人制作、玩具制作和剪纸
等。”
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6 分)
(1)承启楼代表中国特有的建筑文化。( )
(2)阅读材料,可以用“环环相连”这个词语来概括承启楼的造型特点。( )
(3)面具、神话、针织、剪纸、土楼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
2.你认为下面哪一项能概括承启楼的特点?( )(2 分)
A.祝振家声,孝悌恭谦成世训;元基创业,光前裕后起鸿图。
B.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
C.振纲立纪,成德达材。
D.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
3.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面对这种现象,你有
什么好的建议吗?写下来。(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闽南春卷(12 分)
张文华
寒冬还未走远,春已袅娜而至了。看着窗外抽绿的草芽,天空掠过的燕子,
心也不再慵懒。挽起袖子,做一份家乡闽南独特的春卷,用春的气息驱走冬的
阴霾。
春卷,又叫薄饼,在闽南,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祭祖时人们都要吃春卷。所
谓春卷,就是将各种蔬菜切丝炒好,用饼皮卷在一起。做饼皮要用筋道的面粉,
还要搅个鸡蛋,这样饼皮才有嚼头。配菜原料可选的很多,有一样不可或缺——
海蛎,清明前后海蛎是最肥美不腥的。闽南春卷的主要材料有豌豆、肥瘦猪肉、
海蛎、胡萝卜、地瓜粉、豆腐皮、鱿鱼、花生、葱、海苔丝、油、盐、面粉、
鸡蛋等。做法如下:第一步,把胡萝卜、豌豆分别处理成丝和丁后加盐炒熟。
第二步,把海蛎、地瓜粉、鸡蛋、葱、盐等混合做成海蛎煎后,切成约 1/4 掌
心大小的块状。第三步,将鱿鱼切成圈加盐炒熟,豆腐皮加盐炒熟,把肥瘦相
间的猪肉切条炒熟。将炒熟后的猪肉、豆腐皮、鱿鱼、海蛎煎、胡萝卜丝充分
炒混在一起(豌豆丁不用混入,豌豆经过多次翻炒易软掉,会失去清脆的口感)。
第四步,将花生炒香后,放入搅拌机内搅成花生末后加入白砂糖。第五步,将
面粉用温水和鸡蛋和好,小火烙熟成饼皮。第六步,在做好的饼皮上涂辣酱或
芥末等,将海蛎煎、海苔丝、豌豆丁和炒好的菜丝按顺序放到饼皮上,卷好即
可食用。吃时一般还要配上牛骨汤。若能忍着不吃,将春卷封口处涂上面糊,
下油锅炸成金黄色,皮酥菜嫩,吃起来又别有一番风味。
相传在唐朝,就有在立春吃春卷的习俗。杜甫诗云:“春日春盘细生菜。”
《四时宝镜》中也说:“立春日,食芦菔、春饼、生菜,号春盘。”春卷传至
闽南,一变而成为清明节的应节食品,据说与郑成功有关。清初,郑成功与清
廷对抗,围困漳州 7 个月。此间漳州死亡 73 万人,全城幸存者仅一二百,一时
间城中尸体堆叠,一派惨相。守城清兵只得用草席裹尸,草草埋葬了。幸存百
姓为了纪念这段惨痛的历史,以春卷拟作草席裹尸,在清明时节食用春卷,以
示不忘。
但对我而言,吃春卷更是一种思乡情愫。小时候每到春天,我和弟弟的脸
颊就会生皮癣,不但不好看,有时还痒得想用手抓。母亲认定是我们的身体里
缺乏营养,便用不同的蔬菜为我们姐弟做春卷。说来也奇怪,平时最不爱吃的
胡萝卜、豆芽,包装成春卷后,我俩竟毫不挑剔,有时一次能吃三四个,这时
母亲在桌边慈祥地看着我们,眼里全是笑意。对于在外的游子而言,家乡的美
食恐怕是无法抹掉的记忆。又是一年春来到,故乡却在千里之外,但愿从母亲
那里学做的春卷可以解我的思乡之愁。(选自《都市晨报》,有改动)
1.制作春卷的饼皮得搅一个鸡蛋,这样做的作用是什么?( )(2 分)
A.丰富春卷的营养成分。 B.增强春卷的香味。
C.使春卷的饼皮更有嚼劲。 D.使春卷的色泽更诱人。
2.春卷的配菜必须经过的一道工序是什么?( )(2 分)
A.加盐和糖炒熟。 B.用盐、糖、料酒腌制几分钟。
C.切成丝或丁。 D.炒(煎)熟或炒香。
3.哪一项是本文介绍的重点?( )(2 分)
A.春卷的制作过程。 B.关于春卷的传说。
C.春卷名称的来历。 D.春卷的形、色、香、味等。
4.把文中的地方风味小吃称为春卷,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2 分)
A.食品流行的地域。 B.时令。
C.制作食品的材料。 D.历史人物。
5.“相传在唐朝,就有在立春吃春卷的习俗”一句中,“相传”一词可以删去吗?
为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1 分)
①1937 年,中国人民全面抗战开始不久,上海沦陷。
②日本侵略者打着“中日亲善”的幌子,找到了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请
他到电台去为他们播一次音。虽然并没有明说播音的内容,但梅兰芳心里明白,
他们是想利用自己的影响,美化侵略者的丑恶行径。于是,他便以去香港演出
为由拒绝了。
③然而,日本人并未善罢甘休,他们又“邀请”梅兰芳登台演出。梅兰芳平时
性情温和,但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纠缠,他发怒了。他明白,虽然这场戏的大多
数观众是普通百姓,但一旦应邀登台唱戏,日后如果日本人邀请去唱戏,去“满
洲国”或东京演出,那么又有什么理由回绝呢?于是,他又一次毫不犹豫地拒绝
了。
④著名画家丰子恺曾慨叹:“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
几人欤(yú)?”当时的中国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便是其中之一!
⑤当然,梅兰芳也意识到,只要他留在上海一天,日本人对他的骚扰就一
天不会停止。深思熟虑之后,梅兰芳离开了上海,来到了香港。
⑥因为战乱,梅兰芳被迫滞留在香港达四年之久。在日军围攻香港期间,
日本人仍然别有用心地邀请他。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戏,一切奢华的生活都
唾手可得。然而,他对这些不屑一顾。他不愿也不可能为侵略者粉饰太平。他
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
面对头顶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________________。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
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⑦香港沦陷后,日本占领军又三番五次地邀请梅兰芳登台演出。生活上的
困顿,梅兰芳能够忍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危险,他也能坦然面对;但难以排
遣的苦闷是:为抗拒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骚扰,他需要太多拒绝的借口。
⑧怎样才能让日本人断绝请他登台演出的念头呢?冥思良久,梅兰芳终于
有了一个办法,那便是“蓄须”。一向爱好整洁的梅兰芳,开始改变自己的形象:
衣着变得极其随便,头发很长时间才理一次,而以前每天都要刮掉的胡须,也
开始出现在嘴边了。
⑨谁都知道,梅兰芳在京剧舞台上,从来都是扮演旦角的。他一旦蓄须,
便是宣告不再登台了。但是,对他这样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
不能创作,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呀!多少次,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
舞,积聚在内心的对唱的渴望与对舞的向往,就像是被挡在堤坝后的滚滚洪流,
澎湃激荡,却又无法冲破阻隔,奔腾万里。
⑩然而,“蓄须”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当他最终从香港返回上海之后,日本人、
汉奸轮番登门,有的说“小胡子是可以剃掉的嘛”,有的说“因年纪大不再登台,
也可以,出来说一段话,与年纪大和胡子都是没有关系的嘛”。面对这些劝诱甚
至威胁,梅兰芳一律斩钉截铁地拒绝。他一方面坚持蓄须,一方面甚至不惜自
伤身体。为了拒绝日伪军的邀请,对疫苗过敏的他曾请私人医生为他一连注射
三针伤寒疫苗,致使自己连日高烧不退,差点儿失去性命。梅兰芳的良苦用心,
终于击碎了日伪军的痴心妄想。
⑪
就这样年复一年,虽然不能登台演出,生活日渐窘迫,但梅兰芳始终坚
持着,等待着抗战胜利。
1.梅兰芳先生在舞台上唱( )角。(2 分)
A.生 B.旦 C.净 D.末
2.“面对这些劝诱甚至威胁,梅兰芳一律斩钉截铁地拒绝。”对句中“斩钉截铁”
的理解错误的是( )(2 分)
A.“斩钉截铁”的意思是毫不犹豫。
B.“斩钉截铁”写出了梅兰芳坚定的决心。
C.读这个词时要带着同情的语气。
D.“斩钉截铁”体现了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3.下列句子中引号表示特殊含义的一项是( )(2 分)
A.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
B.他们又“邀请”梅兰芳登台演出。
C.日本侵略者打着“中日亲善”的幌子。
D.梅兰芳终于……那便是“蓄须”。
4.下列对梅兰芳一直难以排解的苦闷理解正确的是( )(2 分)
A.生活的困顿,让梅兰芳难以忍受。
B.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危险让他每天提心吊胆。
C.一天天老去令他很痛苦。
D.他需要想出太多的借口拒绝日本人不间断的骚扰。
5.下列哪一项的内容最适合填在第⑥段的横线上?( )(2 分)
A.失去展现自己艺术价值的登台演出的机会
B.失去自己追逐艺术、热爱艺术的赤诚之心
C.失去自己长久以来努力塑造的形象
D.失去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6.对“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理解错误的是
( )(2 分)
A.历史上很少有“优伶”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
B.这句话赞美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怀。
C.句中“摔破饭碗”的意思是丢了工作。
D.用疑问语气表达了著名画家丰子恺的疑惑。
7.本文写了关于梅兰芳的五件事,请按文章的叙述顺序,完成填空。(2 分)
→ → 避港拒演 → →
8.文中写道:“多少次,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积聚在内心的对
唱的渴望与对舞的向往,就像是被挡在堤坝后的滚滚洪流,澎湃激荡,却又
无法冲破阻隔,奔腾万里。”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拟题目时,在“蓄须明志”和“享誉不凡的京剧大师”二者间犹豫不决,你
认为作者应该选哪一个?为什么?(至少写出两点理由)(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30 分)
题目:成长,离不开____________
要求:横线上可以填写关爱、合作、成功、鼓励、掌声、挫折、失败……
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选一个词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围绕这个题目写一篇记
叙文。通过具体的叙述,说清楚为什么成长离不开它。
期末检测卷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一、1.B 2.D 3.D 4.A 5.B 6.B 7.A 8.A
9.B 10.C 11.B 12.A 13.D 14.D 15.C
二、潮汛 和蔼 抱怨 次序 幽雅
三、1.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2.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3.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第二部分:阅读欣赏
(一)1.(1)√ (2)√ (3)× 2.D
3.示例:学校设置相关课程,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教学资源进入课
堂;政府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者进行嘉奖;有关部门加大保护和传承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
(二)1.C 2.D 3.A 4.B
5.示例:不可以删去。“相传”指的是只是民间口口相传,事实可能是这样,
也可能不是这样,去掉会改变句子原意。这样写体现出文章用词的准确
性和严谨性。
6.示例:目的是表达自己思乡思亲的思想感情。文章开头与结尾都流露了
作者的这种浓烈的情感。
(三)1.B 2.C 3.B 4.D 5.D 6.D
7.婉拒播音 怒拒演出 蓄须明志 自伤身体
8.这句话写出了梅兰芳用蓄须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的无奈和痛苦。这是一个
比喻句,把梅兰芳内心想登台演出的渴望比作被挡的滚滚洪流,生动形
象地表达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怀。
9.示例:我认为作者应该选“蓄须明志”。因为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梅兰芳如何
拒绝日本人的“邀请”,如何与日本人对抗,“蓄须明志”更符合文章主题;
“蓄须明志”是梅兰芳最具代表性的行为,最能体现他的民族气节,表达他
的爱国情感;“蓄须明志”点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关文档
-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8只有一个人2022-02-1224页
-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调测卷(含答2022-02-125页
-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试卷 人2022-02-125页
-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2019_2020学年2022-02-1211页
-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期末测试卷 2022-02-127页
-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月考测试 统编2022-02-128页
-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八单元《26 2022-02-1228页
-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一单元检测2022-02-1210页
-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三单元自测2022-02-125页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草原 人教部2022-02-12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