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1.00 KB
  • 2022-02-12 发布

六年级科学上册昼夜与生物说课课件青岛版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15. 昼夜与生物 15. 昼夜与生物 一、说课标 二、说教材 三、说建议 说教材 说课标 说建议 15. 昼夜与生物 ㈠全日制义务教育 《 科学( 3 ~ 6 年级)课程标准 》 (实验稿)的总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15. 昼夜与生物 总目标: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15. 昼夜与生物 ㈡ 《 课程标准 》 分目标: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科学知识。 分目标 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知识 15. 昼夜与生物 ㈢本单元重在落实 《 课程标准 》 中涉及的下列目标: 1 、科学探究: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模拟实验,并作简单的记录;能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标书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并与其他人交换意见;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不迷信权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养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品质;培养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激发研究宇宙的热情,树立宇宙探秘的理想。 3 、科学知识: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特点,知道昼夜、四季的形成原因;认识月球的公转特点以及月相、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条件;了解月球盖帽的知识,了解人们对月球探索的历程;认识太阳、地球和月亮三个天体的运动关系以及相互影响,建立空间概念。 15. 昼夜与生物 ㈢ 《 昼夜与生物 》 本课的教学目标: 1 、科学探究:通过搜集资料,学会查阅、整理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研究结果;能积极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2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 3 、科学知识: 【1】 能发现生物行为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 有兴趣研究生物昼夜行为变化规律。 【3】 能自己制定研究计划,探究一种动物或植物的昼夜变化情况。 【4】 能够用二维记录表连续记录较长时间的观察结果。 15. 昼夜与生物 二、说教材 ㈠本套教材的编写特点 1 、以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为主线,以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辅线进行构建,使整套教科书形成综合化、立体化和序列化的结构体系。 教科书把 《 课程标准 》 中的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了分层次设计,并有机结合,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安排到各年级教科书中,形成了主、辅线相辅相成的的综合化、立体化和序列化的结构。 2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结构模块化,过程活动化,更具整体性、结构性、探究性和可操作性。 结构模块化是指本套教科书每课的结构基本上分为“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和“拓展活动”四大模块,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前能带着问题搜集、准备材料(活动准备),课上围绕主要问题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活动过程),并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自由活动),课后能将活动延伸到生活中(拓展活动)。这种结构设计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始于课前,延至课后,具有探究时间的连续性和探究空间的开放性,为学生自由地、开放地和诗意地过一种有生命意义的探究生活提供了可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目标弹性化,内容综合化,评价多元化。 4 、以学生的自主体验学习为手段。 5 、突出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6 、背景和空间广阔,更具开放性和发展性。 7 、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更具人文性。 15. 昼夜与生物 说教材: 青岛版教科书的特点 1. 以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为主线、以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辅线 2. 以科学究为核心,结构模块化,过程活动化。 3. 目标弹性化,内容综合化,评价多元化。 4. 以学生的自主体验学习为手段。 5. 突出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6. 背景和空间广阔,更具开放性和发展性。 7 、 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更具人文性。 15. 昼夜与生物 ㈡ 本教材与其他教材的比较 这第二个编写特点是青岛版教材不同于其它版本教材最显著的特征。也是这套教材最大的优点,便于学生的探究,符合学生的探究规律,甚至有很多课学生可以自行进行探究。 我从学校图书室中搜集了几个不同版本的科学科教材,其中较好的有三个版本的,分别有河北版的、教科版的和现在使用的青岛版的,从其内容的编排结构来看:河北版的教材内容也较系统,图文并茂,虽是本着循序渐趋进的原则,但内容太多,一课太长,往往一节课上不完一课。页且内容太深,学生理解起来有较大的难度。教科版的每课的内容少了,一节课一般能刚好上完一课,但是课数太多,一般都三十多课,一个学期下来,往往时间不够用,加上期中和期末检测,很少再有时间细细地去搞科学探究。而青岛版教材刚好克服了上述两套教材的缺点。每课的量合适,一册书的总课数,加上研究与实践也就二十七八课时,时间是从容的,难易适中,既能调动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又不至于太难。相对其他版本的教材来说,青岛版教材还是非常实用的,兼顾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学习及课程安排的合理性。 15. 昼夜与生物 ㈡ 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1 、横向逻辑:①每册教材都分五个单元,且每个单元内容是不同领域的知识。②研究与实践:和本册教材内容相适应。 2 、纵向整合: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科学知识(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各部分的内容见课件。 15. 昼夜与生物 15. 昼夜与生物 15. 昼夜与生物 15. 昼夜与生物 物质的变化 微小的生物 物体的运动 太阳、地球和月亮 生物与环境 研究与实践 15. 昼夜与生物 白天与黑夜 昼夜与生物 四季更替 弯弯的月亮 日食和月食 登上月球 15. 昼夜与生物 《 昼夜与生物 》 本课的内容结构: 活动1 完成没有画完的画 活动2 对生物昼夜行为变化的研究自由活动 拓展活动 如果没有昼夜变化,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 15. 昼夜与生物 三、说建议: 说学法: 说学法: 说教学过程: 15. 昼夜与生物 说学法: 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动脑思考等,充分调动感官进行探究。在活动中,要引导鼓励学生小组合作、相互学习与发现。 15. 昼夜与生物 说教法: 创设情境法,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多地通过学生的提问与思考解答进行环节的教学,教师的语言应精炼,少讲,在重点环节上只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即可。 15. 昼夜与生物 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共有四大部分,分别是导入、新授、课堂评价、拓展延伸。 15. 昼夜与生物 一、教学目标: 1.能发现生物行为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有兴趣研究生物昼夜行为变化规律。 3 .能自己制定研究计划,探究一种动物或植物的昼夜变化情况。 4 .能够用二维记录表连续记录较长时间的观察结果。 15. 昼夜与生物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发现生物行为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难点:研究生物昼夜行为变化规律 15. 昼夜与生物 三、教学准备: 各种生物变化的图片 15. 昼夜与生物 四、教学过程: 活动1 完成没有画完的画 活动目标: 1.能通过查阅各类资料,举例说明昼夜变化对动植物有什么影响。 2.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示自己的分析结果。 实施建议: 1.本活动建议用25~30分钟的时间完成。 2.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示意图,了解图中的生物行为与昼夜变化的关系。如:一些小鸟、蝴蝶喜欢在白天活动;猫头鹰、蛾子却喜欢在夜间活动。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列举更多的例子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下来。绘画时需要注意:一是首先要判断自己发现的实例属于喜欢在白天活动的,还是喜欢在夜间活动,分别画在左栏和右栏中;二是要尽量形象地表现动物或植物的活动或休息状态。此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绘画和想像能力。 3.教材中的图为强调白天和黑夜的对比,显得过高过窄。教师要允许学生在自备画纸上绘制,也可用示意图的上面部分。 4.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画向同学展示,并用简练的语言做必要的说明。 15. 昼夜与生物 活动2 对   昼夜行为变化的研究 活动目标: 1.能选择一种动植物,探究其行为变化与昼夜的关系。 2.能尝试用两种方法对同一种动植物的行为进行研究。 3.在研究时愿意与同学分工合作。 4.意识到青少年要保证足够睡眠时间的重要性。 5.关注人类在农业生产中是如何利用生物昼夜节律的。 实施建议: 1.本活动可在课上布置,小组内分工明确后在课下完成,完成后在课上交流总结。 2.本活动重在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活动要求不宜过高,更不能求全,只要学生略有发现即可。如学生可以只研究猫眼的瞳孔在白天黑夜是怎样不断变化的。 3.研究方法、成果形式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鼓励学生尝试查找资料、现场观察或请教咨询的方法,要求不可过高。 4.鼓励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新的发现等。 5.“科学在线”相当于对学生探究活动成果的总结和提升。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命活动与昼夜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在农业生产中是如何利用生物昼夜节律的,以及在利用过程中科学技术是如何发挥重要作用的。 15. 昼夜与生物 拓展活动 如果没有昼夜变化,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 活动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2.能作出有一定根据的想像,没有昼夜变化会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15. 昼夜与生物 五、教学资源: 教 材 课外读物 手抄报、墙报、宣传栏 校科技小制作 教参及网络影像资料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 学 资 源 体 系 敬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