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47 KB
  • 2022-02-12 发布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丢丢铜仔》 人音版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丢丢铜仔》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火车律动积极创编相应的声势节奏。‎ ‎2、感受《丢丢铜仔》谐谑活泼的旋律和方言音韵魅力,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3、能以模仿火车律动的声势节奏为歌曲背景素材,演唱合唱《丢丢铜仔》‎ 教学重点:‎ ‎1.能熟练有感情的演唱台湾民歌《丢丢铜仔》‎ ‎2.竖笛吹奏并能和演奏主旋律的器乐二胡进行合奏。‎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出第1、2段旋律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情绪。‎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二胡、电子琴、响板等。‎ 教学过程:‎ 器乐导入:‎ ‎1.让学生来猜老师手里拿着的是什么乐器?(二胡)‎ ‎2.教师演奏一小段乐曲,请学生欣赏。‎ ‎3.提问:你们想知道老师演奏的乐曲叫什么?‎ 整体聆听:‎ ‎1.聆听民族管弦乐《丢丢铜仔》。‎ 提问:乐曲是由什么乐器做主奏的?乐曲出现了几种情绪?(在聆听过程中教师会用拍手晃脑和晃身子的简单律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变化)‎ ‎2.老师通过对学生回答的总结,把乐曲分为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两个主题的情绪特点分别是欢快的和抒情的。‎ ‎3接下来就分别来细致的感受体会一下两个主题旋律的情绪特点。‎ 第一主题的聆听:‎ ‎1.聆听民族管弦乐《丢丢铜仔》的第一主题。并引出台湾民歌《丢丢铜仔》,可以和学生一起拿起响板为歌曲《丢丢铜仔》打节奏。提问:注意歌词使用了什么方言?‎ ‎ 3 / 3‎ ‎2.介绍这首歌是台湾宜兰县人民用当地的闽南语来歌唱的,并出示地图和图片,让学生更主观的了解乐曲创作的地域风格。 ‎ ‎3.结合图片,提问:宜兰县地理位置的特点? ‎ ‎4.介绍乐曲创作的背景。‎ 第二主题的聆听:              ‎ ‎1.聆听民族管弦乐《丢丢铜仔》的第二主题。 ‎ ‎2.提问:是不是与第一主题的旋律明显不一样了?引出运用竖笛吹奏的方式来感受第二主题的旋律 ‎ ‎3.气息练习 ‎ A右手放在肚子上,把肚子想象成气球,呼气像气球在放气,肚子慢慢憋下来;吸气像往气球里吹气,肚子慢慢鼓起来。 ‎ A小声模唱、B大声演唱、C有感情的演唱。  ‎ 熟悉第二主题旋律:  ‎ 学习竖笛气息方法的使用,吹奏两遍,调整呼吸。并结合吐音来练习。课情感的主线。有助于学生感受民族管弦乐第一主题的情绪特点。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 整体聆听。         ‎ 课堂拓展:    ‎ ‎1.介绍这首《丢丢铜仔》的出处。 ‎ ‎2.拓展大陆的青藏铁路,二胡演奏《天路》。学习竖笛声部的旋律。感受主旋律和副旋律的配合。学生进行演唱和吹奏的配合,来完整的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边听民族管弦乐《丢丢铜仔》,边和老师画图。学习音乐理论知识 聆听欣赏陶冶情操。学生拿响板为老师伴奏,学可以大声演唱或哼唱。  ‎ 课堂小结: ‎ 总结课程并组织下课。 ‎ 教学反思: ‎ ‎《丢丢铜仔》是一首民族管弦乐作品,我把课程安排成四个部分1、整体聆听2、分段聆听3、整体聆听4、课堂拓展。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 3 / 3‎ 一、为了使学生了解民族乐器,我把二胡演奏穿插在本节课的内容中,这样学生能够加深并记住对器乐二胡音色的记忆。‎ 二、在教学中,通过“听,赏,唱,辨”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感和风格,通过学生之间的分析比较,达到了师生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目的。并以多种形式来体会乐曲,如民歌《丢丢铜仔》的演唱和竖笛吹奏,比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与合作意识,进而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艺术表演能力。‎ 三、通过多媒体教学,观看图片,由情感作为主线贯穿,让学生了解台湾的地理、语言以及风俗习惯等相关知识,来认识台湾人民用怎样的音乐风格来庆祝铁路的建成,由而引发出台湾、大陆虽一水相隔,但两岸人民同根同源,血脉相连,亲情不断,彼此思念,引导学生更好的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 在这次教学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在教学中必须抓住教材的特点,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情景,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愉悦中学到知识、增强学生的音乐的感知、感受和审美能力。‎ ‎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