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85 KB
  • 2022-02-12 发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 (19)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  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  4、进行适当的拓展,学习品析诗句,自主朗读表达情感。‎ ‎  教学重难点:‎ ‎  1.借助注释,通过自学,逐字逐句解释,理解诗意,学会背诵。‎ ‎  2.注意古今词义变迁,理解诗意。‎ ‎  教学准备:‎ ‎  1、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  课前 赛诗激趣、初涉雨诗 ‎  自从学校开展了“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以来,同学们都争相与诗文为友,背诵了大量的古诗,课前你们敢和老师比赛背古诗吗?‎ ‎  (学生跃跃欲试。)‎ ‎  这么有信心,那我先开始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首诗可是和雨有关联的,你们也能背诵这样的诗句吗?‎ ‎  学生争相背诵,教师相机点拨,营造浓浓的赛诗氛围。‎ ‎  小结:同学们积累的古诗真不少啊!这么多的雨诗中有让人心情舒畅的斜风细雨,有纷纷扬扬令人思绪万千的黄梅雨,还有令人称奇惊叹的滂沱大雨。雨千姿百态,在不同诗人的眼中也总是风情万种,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宋代著名诗人苏轼走进一场特别的西湖雨。‎ ‎  一、揭示诗题,简介诗文 ‎  板书课题,提示“望”字第三笔是竖提,没有点。“醉”字左边的“酒瓶”中可不能少了一横啊!‎ ‎  (学生齐读诗题)说说诗题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时间、地点、事件,6月27日苏轼在西湖边的望湖楼上醉酒题诗)‎ ‎  师生交流资料,加深对作者及此诗的了解:1. 苏轼的文学成就及写作风格(能更好了解这首诗的写作特点)2. 苏轼对西湖的喜爱(了解苏轼写西湖雨的心情)‎ ‎  二、探索大意,感知雨骤 ‎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示要发音正确、吐字清晰。‎ ‎  指名读(指导发音“遮”、“卷”)‎ ‎  再指名读(提示诗的节奏)‎ ‎  学生点评后,教师小结:读诗不仅要读得正确,还要读出节奏,诗韵,这样读诗就叫“有板有眼”,还想读读吗?‎ ‎  学生自由练读。‎ ‎  刚才老师发现╳╳同学读的特别认真,就请你当回小老师领着大家一齐读读。‎ ‎  2.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读了这么多遍,相信同学们也一定有所发现,接下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结合你的发现想象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  (师范读,生想象画面)‎ ‎  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这是场急雨,黑云翻滚、雨大风大,来得快去得也快)‎ ‎  三、品词读句,联景悟境 ‎  苏轼也和你们一样看到了这场来去匆匆的骤雨,可他却抓住了每个精彩的瞬间,将它们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写得多么精妙啊!请同学们再身临其境读读,找出你最欣赏的诗句,写下你的感受。‎ ‎  (视学生的回答交流各句)‎ ‎  1.“黑云翻墨未遮山”‎ ‎  这个“翻”字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翻滚、涌动、云翻墨滚……)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平时有见过吗?(生说)从“黑云翻墨”中,还让你感受到什么?(乌云黑压压的来势迅猛)谁能读出这种气势? (个别读、男生读、齐读)‎ ‎  这句中的 “遮”是个生字,你能用“遮”组成哪些词语呢?(生组词)诗中什么遮什么? (乌云遮山)下雨前遮住了吗?(没有)你是从哪看出的说说你的理解。‎ ‎  这样翻滚来势汹汹的黑云却都来不及遮住山头,这场雨来得还真是够快的了。‎ ‎  2.“白云跳珠乱入船”‎ ‎  (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 ‎  (看到了雨很大)从哪里感受到?(“乱”字)乱字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雨急)急到什么程度?乱到什么程度?请看屏幕!‎ ‎  (2)播放“骤雨”的课件 ‎  看到这个画面,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样的雨啊!(倾盆大雨、狂风骤雨……)诗人在诗中是怎么形容的?(白雨跳珠)你喜欢哪种?‎ ‎  借助课件,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影像,想象“象跳珠样的雨是什么样的”,并在反复的读中对比自己的想法和诗人的表达方式,感受“跳”字中蕴涵着雨大而急以及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  交流后教师引入资料:苏轼本人也非常的喜欢这句,直到15年后重游西湖他还念念不忘,特意写到“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可见诗人对这首诗的喜爱。‎ ‎  3. “卷地风来忽吹散”‎ ‎  过渡:黑云翻滚,骤雨狂袭,这时风也不甘示弱,读一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风?(突然,风狂)我们还学过带有“忽”字的诗句吗?(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忽”字让你感受到什么?(雪来得快,下得大)还有其他带有“忽”字的诗句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忽”字中感受汪伦踏歌相送的突然及让李白感受到突如其来的惊喜)……通过勾连学过的诗文,引导学生体味“忽”字之妙,再联系本诗,体会出本诗中这场狂风的急,更深一层地感受狂风过后,西湖景色美带给诗人的享受!‎ ‎  4.“望湖楼下水如天”‎ ‎  “忽”字给李白带来了惊喜与感动,也给苏轼带来惊喜了吗?(因为苏轼看到了“望湖楼下水如天”的美妙情景,齐读这一句)‎ ‎  (播放背景音乐《赞西湖》)云散了,风停了,雨止了,这时站在望湖楼上的“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引导学生通过换位想象,描述雨后西湖碧水如天的景色,感受景美。)‎ ‎  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陶醉,钟爱西湖的大诗人苏轼又一次醉了,这回他是醉在了西湖的景中。(教师在诗题的“醉”字上加上着重号,示意吟诵这句。)‎ ‎  四、回归整体、诵背全诗 ‎  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苏轼禁不住提笔写下了千古名篇……(生齐诵全诗)‎ ‎  醉于酒,醉于景,我们更醉于诗,大家都来当一回诗人……(生齐诵全诗)‎ ‎  最后让我们带着对这场雨的惊叹,和雨后景色的陶醉,一齐背……(生齐背全诗)‎ ‎  五、升华主题、传承经典 ‎  课件出示余秋雨的一段话:‎ ‎  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显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代代相传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绵延不绝的长廊。欧洲经典的长廊安静肃穆,中国经典的长廊书声琅琅。‎ ‎  (学生齐读)‎ ‎  教师总结:就象你们刚才一样,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书声琅琅,传承祖国经典文化,沐浴书声,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