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2.99 KB
- 2022-02-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比、正反比例、比例尺的意义及性质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比与比例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提高对比、正比例、反比例、比例尺的意义及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数形结合等活动,提高归纳整理、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整理与复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整理比、比例及比例尺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难点:正确整理各种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谈话:上节课我们对“量的计量”有关知识的进行了整理和复习。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整理所学比和比例的知识。
1、想一想,在整个小学阶段我们都学习了哪些与比、比例有关的知识?
引导学生回顾: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正比例、反比例、比例尺的意义。
2、你能谈谈对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正比例、反比例、比例尺的意义的理解吗?举例说一说。
学生分别说一说,教师适时引导总结。
⑴比
①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这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例:3(前项):4(后项)
②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0除外)相同的数,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例: 3:4=(3×2):(4×2)
③与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
a:b =a÷b=(b≠0)。
各部分名称
意义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不能为0
比值
关系
除 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运算
分 数
分子
分数
分母
分数值
数
⑵比例
①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②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例:
③正、反比例的意义:
两种相关联的变量,他们相应的比值一定,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是:=k (一定)。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④正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
正比例
反比例
相同点
1. 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2. 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不同点
1. 变化方向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
1. 变化方向相反,一种量扩大(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扩大).
2. 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值(商)是一定的.
3.用字母表示关系式:=k (一定)
2. 相对应的两个量的积是一定的.
3.反比例关系式是: xy=k(一定)
⑶比例尺
①比例尺的意义: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A.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B.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②比例尺的类型:
数值比例尺: 1:1000
线段比例尺:
③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3、我们对比和比例的知识有了进一步认识,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下面的几个问题,看一看你是不是真正了解这部分知识?(课件出示)
(1)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吗?
(2)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先小组交流讨论,然后班内汇报,引导总结:
①比和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比例是由两个比组成的。 区别:比和比例的意义、项数、各部分名称各不同。
②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三者之间的联系。
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法中的被除数;
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法中的除数;
比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除法中的除号;
比值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值,除法中的商;
所以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三者就是同一回事。
小结:同学们整理了这么多关于比和比例的知识,下面我们做些练习题检测
一下自己的掌握情况吧!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应用与反思第1题。(说一说,议一议。)
(1)
(2)
友情提示:
①认真阅读上面的信息,从中你了解到什么?
②结合文字说一说每个比、比例尺的意义。
③从这些信息中你有什么想法要说?
④你能再举出生活中用到比和比例的例子吗?试一试。
本题把比、比例尺放在具体情境中,主要检测学生对比、比例尺的意义的理解与实际运用。让学生认识到比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用比表示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很简洁、清晰。在交通、地质、军事 、水利等部门进行测绘时都要用到比例尺,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比例尺不仅可以缩小实际距离,也可以放大实际距离。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为什么?
①出油率一定,香油的质量与芝麻的质量。
②一捆100米长的电线,用去的长度与剩下的长度。
③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④一个数和它的倒数。
分析:本题是一组巩固正、反比例意义的判断题。
友情提示:
①读一读,每题中告诉我们的信息都有哪些?
②议一议,题中的哪两个量是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两个量有什么特点?成反比例的两个量呢?
③判一判,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注意语言表达要具体完整。
3、填空
3:7=( ):21==15÷( )
友情提示:
⑴独立思考,比、分数与除法有怎样的联系?它们各有怎样的性质?
⑵想一想,题中的两个21在比中有没有区别?
⑶题中哪个比是已知的,其它各项与之关系怎样?全班交流,并让学生说出自己填空的思路。
(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李师傅昨天6小时做了72个零件,今天8小时做了96个零件。写出李师傅昨天和今天所做零件个数与所用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
么?
友情提示:
①认真读题,从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②你能写出李师傅昨天和今天所做零件个数与所用时间的比吗?判断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为什么?
③你还能写出什么比?看能不能组成比例?
2、课件展示:
如果在画有这样的比例尺的地图上量得两地的距离是3.9厘米,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友情提示:
①请说出这个线段比例尺的意义是什么?
②你能改成数值比例尺吗?
③用你喜欢的方法求实际距离。
(三)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用3、8、9、24四个数组成比例,看谁组得多?
友情提示:
①想一想,什么是比例?组成比例的两个比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
②试一试,独立组比例,看谁组的多?
③班内展示组成的比例,集体评价?
2、发散思维练习。
甲乙两数的比是4∶3,看到这个比你能想到什么?
本题主要让学生说一说从一个比中知道的信息。
引导学生从甲乙两数的比是6:5,可以知道:甲是乙的 ,乙是甲的,甲是两数和的,乙数是两数和的,甲比乙多,乙比甲少等信息。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今天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大胆发言,畅谈所得,师生共同总结:
生1:我知道了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这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0除外)相同的数,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生2:我进一步弄清了比与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a:b =a÷b=(b≠0)。
生3:我不仅更加理解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还弄清了正、反比例之间的区别、比与比例的区别。
生4:我还弄清了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三者之间的联系。
板书设计:
比、正反比例、比例尺的意义及性质
两个数相除又叫这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0除外)相同的数,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正比例:y/x=k(k≠0) 反比例:y×x=k(一定)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整理知识。
练习课怎样激起学生新的探索热情?本堂课自始至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知识放手由学生课前整理、课中交流,方法交由学生总结、反思、,解决问题的心路历程得以全面展示;教师时而台下观看,时而旁敲侧击,间或充当组织者适时引导。整堂课学生学得积极、投入、高效,练习课真正唤起学生的灵性。
(2)灵活处理习题,全面挖掘题目功能。
本节课设计了各种形式的练习题目,在处理时,教师除了恰当使用了温馨提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还将习题中的题目进行了灵活处理,让原本枯燥的习题活化起来,充分发挥了习题功能的最大化,有效设计数学实践活动将抽象的知识化难为易。
(3)系统整理,加强联系,突破难点。
本节课我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不仅回顾和整理了各个知识点,而且重点指导学生弄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例如:比与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比与比例的区别于联系、三个基本性质的区别和联系等。
2、使用建议:
练习题结合本班实际去设计练习,练习题量的大小与题目的难易程度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教学时可以适量增减。
3、需破解的问题:
整理和复习内容较多,知识点零碎,时间安排有些紧张在教学中教有没有更简洁有效的梳理总结方法?
相关文档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可能性 ︳青岛2022-02-125页
-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试题2022-02-124页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第22022-02-124页
-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十课 艰苦岁2022-02-1232页
- 六年级上册音乐课件-第四单元《幽静2022-02-1211页
- 六年级上册小学健康教育全册2022-02-1214页
-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2 点的集合 |人2022-02-1222页
- 六年级英语下册Unit 4单元知识梳理2022-02-122页
- 六年级下册英语试题-期末模拟试卷(2022-02-1210页
-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及2022-02-12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