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00 KB
  • 2021-05-10 发布

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分课辑录马说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马说 课内文段 ‎2004绍兴市 ‎   (三) (9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或: 食: 等: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    安求其能千里也?    19.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3分)      17.有时(或许) 喂养(或通“饲”) 等同(或“—样”)    18.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19.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评分标准:第17题每格1分,共3分;第18题3分,得分点为:“安”、“求”正确解释各1 分,疑问句句式特点1分;第19题3分,每一方面1分,意思接近即可。 ‎ ‎2004朱周市 ‎[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11请由(丙)段联系全文,写出《马说》的主旨句。 (1分)‎ ‎ 答: ‎ ‎ 12写出两句初中课内学过的含“见”字的古诗名句,其中的“见”与(丙)段画线句中的“见”用法相同。 (2分)‎ ‎ 答: ‎ ‎13联系今天的现实生活,请你换一个角度,谈谈对人才问题的看法。(3分)‎ 答: ‎ ‎11只要答出“其真不知马也”即可得分(标准同4)‎ ‎12 ① 风吹草低见牛羊 ② 路转溪头忽见 (标准同4)‎ ‎13 要点:人才不应屈服现实,甘被埋没,应有“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寻求机会,展示才华。‎ 评分说明:与原文观点一致不得分,能换角度谈l分,分析深刻有创新l分,表述1‎ ‎2004年福州市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2题。(20分)    (一)阅读《马说》,完成6—10题。(16分)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是马也( ) ②食马者(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    8.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虽有千里之能 B.其真无马邪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环而攻之而不胜 学而时习之    9.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4分)    10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3分)   (一)6.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7.①这②同“饲”,喂养 ③鞭打(驱使) ④有时 8.C 9.能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 10.略。‎ ‎2004铜仁地区 ‎(二)阅读《马说》一文 ,按要求回答1-6题。(16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达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骈: 策:‎ ‎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外停顿。‎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对“一食或尽粟一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次要吃掉的粮食或许将近一石。 B、一顿有时要吃光一石粮食。‎ C、饲养一次或者要吃光一石那么多的粮食。 D、吃一次吃掉的粮食有时是一石。‎ ‎4、将“其真不知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分)‎ ‎5、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自己比作“”。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4分)‎ ‎6、这篇文章里有的句子已成为广为淬的格言,请你把它写出来。‎ 格言:(2分)‎ ‎04河北省课改区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马 说 韩 愈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4.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2分)‎ ‎①才美不外见 外见:‎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发挥想像,对于“千里马”在“槽枥之间”的心理加以描写。(不少于30个字)(3分)‎ ‎4.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5.①外见:表现在外面。 ②等:等同,一样。‎ ‎6.①千里马,有时一顿能吃一石谷子(食料)。 ②喂马的人不知道是千里马而去喂它。‎ ‎7.略 ‎05桂林 ‎(一) 阅读《马说》一文,完成8—12题(11分)‎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8.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2分)‎ ‎ ① “食” 通 “饲”, ,意义: 通喂养(1分) ② “见” 通 “现” ,意义:表现(1分)‎ ‎ 9.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2分)‎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 B.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 10.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成现代汉语。………………………(2分)‎ ‎ 译文: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策、道、食、 材”均译正确,且句子通顺者得2分,否则酌情扣分)‎ ‎ 11.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3分)‎ ‎ 答:“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食马者的无知(1分)。策之以其道,食之能 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但须突出“知人善用”之煮2分)。‎ ‎1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 答:①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1分) ②寻找机会,展示自己才华 (1分)(言之成理可给分)‎ ‎05广安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做35—39题。 (15分)‎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尽粟石。食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④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35. 对第二段中的四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3分)‎ ‎ A. ①和②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B. ①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 C. ②和③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 D. ③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 36.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 ①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②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 37.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4分)‎ ‎ ①是马也( 这 ) ②食马者( 同“饲”,喂养 )‎ ‎ ③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驱使)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 ‎ 38.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3分)‎ ‎ A.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 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D. 袛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 39. 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译文: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因日行千里而闻名.(“骈”“槽枥”“以”“称”等词语翻译准确,译句通顺得3分. 否则,酌情扣分)‎ ‎05莆田市(课改区) ‎ ‎(二)阅读《马说》,完成8-10题。(10分)‎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 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 答:                                        ‎ ‎                                              ‎ ‎ 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 ‎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                                               ‎ ‎ 10.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才?请联系现实说一说自己的看法。(3分)‎ ‎ 答:‎ ‎ (二)(10分)‎ ‎ 8.(3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 9. (4分)(1)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2)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每句各2分。大意对即可,如第(2)句译为“真的没有马吗?是不知道马啊”就应给2分。)‎ ‎ 10. (3分)(开放性题目,考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 ‎06云南(课改区)‎ ‎(一)(10~13小题,共12分)‎ 马 说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卞和泣玉 ‎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 [注释]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何,为什么。 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 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名马:‎ ‎ (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 ‎ 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 ‎ ‎ 12.《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分)‎ ‎ ‎ ‎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2)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10.(1)名马: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马。(若解释为有名的马,不给分)‎ ‎ (2)相:鉴别 ‎11、《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大意如此即可)‎ ‎ 12.答:《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大意如此即可)‎ ‎ 13.参考(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 参考(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或: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 ‎ ‎06温州(课改区)‎ ‎(一)(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3)策之不以其道 ▲ (4)执策而临之 ▲ ‎ ‎20.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语句是 ▲ , ▲ 。(2分)‎ ‎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 ‎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4分)‎ ‎  19、(1)有时(2)通“饲”,喂 (3)用鞭子打 (4)面对    20、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1、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22、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06舟山 ‎(一)(11分)‎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执策而临之(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19.⑴通“饲”,喂养(喂)  ⑵鞭打(驾驭)  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⑷面对 ‎20.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2006北京市(大纲卷)‎ 阅读《马说》,完成11——14题。‎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如临大敌 B、临阵磨枪 C、身临其境 D、临别赠言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 (1)或: (2)食: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文: 。‎ ‎(2)其真无马邪? 译文: 。‎ ‎14、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 ‎ ‎ 。‎ ‎11、A ‎12、(1)有时 (2)喂 ‎13、(1)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马厩里)。‎ ‎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14、(1)伯乐不常有;(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006柳州、北海市(课)‎ ‎ 二、文言文阅读(共8分,共4小题,每小题2分)‎ ‎ 马  说 ‎ 韩愈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埋没)        B. 才美不外见(同“现”,显现)‎ ‎ C.执策而临之(面对)              D.策之不以其道(鞭子)‎ ‎ 8、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以 策之不以其道 (2)之 虽有千里之能 ‎ 属予作文以记之                 渔人甚异之 ‎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相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不同。‎ ‎ C.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 ‎ 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C.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10、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 ‎  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 ‎ ‎ 11、把第Ⅰ卷第二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7.D 8.A 9.C 10.A ‎11.(1)想要和平常的马一样尚且达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昵?(3分,译对"等""安"各得1分,语意通顺给1分)(2)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3分,译对"食""通"各给1分,语意通顺1分)‎ ‎2006广西钦州市(课)‎ ‎(二)‎ ‎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蹴尔而与之( ) (2)万钟于我何加焉( )‎ ‎(3)才美不外见( ) (4)策之不以其道( )‎ ‎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1)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不效则治臣之罪 B、(1)乡为身死而不受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C、(1)马之千里者 (2)渔人甚异之 D、(1)策之不以其道 (2)以中有足乐者 ‎10、请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 ‎(2)食之不能尽其材。‎ ‎ ‎ ‎11.在(甲)文中,作者认为人应该有宁死也不接受“嗟来之食”的傲骨。你赞成这一观点吗?请联系历史或现实中的事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 ‎ ‎ ‎ ‎ ‎ ‎ ‎8、(1)用脚践踏(或:践踏、脚踏) (2)好处、益处(3)同“现”,表现、显露 ‎(4)鞭打、驱使 ‎9、A ‎ ‎10、(1)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3分) (2)喂养它却不能使它竭尽自己的才能。(或:喂养它却不能让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3分) ‎ ‎11、答案多元,赞成或不赞成都要联系事例说明理由。赞成或不赞成1分,能联系事例1分,言之有理、语句顺畅1分。‎ ‎2006泰州(A)‎ 一、按要求答题(共35分)‎ ‎(一)(10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① 介:披上战甲。 ② 褫(chǐ):解除。 (节选自岳飞《论马》)‎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2)比行百余里( )‎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安求其能千里也? ‎ ‎ ‎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 ‎ ‎15.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 ‎ 。(2分)‎ ‎1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 ‎ ‎13.(1)等同,一样(2)及,等到(本题2分。每小题1分)‎ ‎ 14.(1)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 15.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1分)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1分)‎ ‎ 16.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2分,只答第一句给1分,答第二句给2分)‎ ‎06成都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 6~8 题。 ( 共 6 分 , 每小题 2 分 ) ‎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 不以千里称也。 ‎ 马之千里者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 虽有千里之能 , 食不饱 , 力不足 , 才美不外见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 策之不以其道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 曰 : “ 天下无马 !” 呜呼 !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 ‎6.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以千里称也 称 : 扬名 ‎ B. 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 有时 ‎ C. 才美不外见 见 : 通“ 现 ”‎ D. 策之不以其道 策 : 鞭子 ‎7.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 ,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而伯乐不常有 ‎ ‎{广起 ,夺而杀之 ‎ B. 虽有千里之能 ‎ ‎{以君之力 ‎ C. 策之不以其道 ‎ ‎{成 , 将以攻宋 ‎ D. 骈死于槽枥之间 ‎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 ‎8.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 1 段先以 “ 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 ” 正面提出问题 , 然后笔锋一转 , 从反面展开议论。 ‎ B. 第 2、3 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 “ 外见 ” 的原因 , 作者对无知的 “ 食马者 ”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 C.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 , 将人才比为千里马 , 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 ‎ D. 在作者看来 , 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 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 ‎ ‎9.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 ‎ ‎(1)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 分 ) ‎ 译文 : ‎ ‎(2)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 分 ) ‎ 译文 : ‎ ‎6.D(“ 策 ” 应为 “ 用鞭子抽打 ”) 7.B(A 项前 “ 而 ” 为 “ 可是 ” 之意 , 后者为顺接连词 “ 就 ” 之 意 ;B 项均为结构助词 “ 的 ”;C 项前 “ 以 ” 为 “ 按照 ” 之意 , 后为 “ 用 ” 之意 ;D 项前 “ 于 ” 为 “ 在 ”, 后为 “ 与 ” 之意 ) 8.D( 与原文意思不合 , 应为 “ 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 , 而是发现人才的人 ”) ‎ ‎9.(4 分 )(1)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或: 喂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去喂养它。 ( 译出大意得 1 分 , 落实 “ 食 ” 意思的得 1 分 ) (2) 喂养它却又不能使它发挥自己的才能 , 听它嘶叫却不能明白 ( 或 “ 通晓 ”“ 懂得 ”) 它的意思。 ( 译出大意得 1 分 , 落实 “ 材”“通” 意思的各计 0.5 分 )‎ ‎06青岛(课)‎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2.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与“食之不能尽其材”中“食”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食不饱,力不足 D.一箪食,一豆羹 ‎13.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 068‎ 字词 意思 例句 译句 骈死 并列而死 骈死于槽 枥之间 ‎(和普通的马)一 同死在马厩里 安 道 ‎12.B 13.‎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 068‎ 字词 意思 例句 译句 骈死 并列而死 骈死于槽 枥之间 ‎(和普通的马)一 同死在马厩里 安 怎么,哪里 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道 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 ‎06曲靖 二、阅读(50分)‎ ‎(一)(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不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昔有大长者子①,共诸商人入海采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②,当如是捉③,如是正,如是住④,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人闻之,深信其语。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至漩洑洄流之中,唱言⑤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人而死。‎ 注:①大长者子:富商人家的儿子。②漩洑洄流矶激之处:水流湍急的地方。③捉:驾驶。④住:停止。⑤唱言:高声说。‎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 (1)虽有千里之能( )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3)善诵入海捉船方法( ) (4)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 ‎ (1)策之不以其道。‎ ‎ ‎ ‎ (2)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 ‎ ‎ ‎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11、“大长者子”的悲惨结局给你什么启发?(2分)‎ ‎ ‎ ‎ ‎ ‎12、甲文强调了“按规律办事”的道理,乙文则突出了“生搬硬套规律”的恶果,这两方面相矛盾吗?谈谈你的理解。(2分)‎ ‎ ‎ ‎ ‎ ‎13、假如你身边也有像“大长者子”一样爱说大话的人,你应该怎样指出他的毛病呢?(3分)‎ ‎ ‎ ‎ ‎ ‎ ‎ 二、阅读 ‎(一)9、(1)即使 (2)等同 (3)擅长 (4)都 ‎10、(1)驱赶它不按照赶它的正确方法 (2)大声说应当像这样驾船,像这样校正方向 ‎ (3)养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去喂养它 ‎11、①凡事只重视理论学习(或只空洞教条地套用规则),而不重视亲自去实践,其结局必定 ‎ 是害人又害已。②任何理论的学习都要重视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任意一方面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直至满分)‎ ‎12、不矛盾。①按规律办事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②应用知识和规律时,一定要重视与实 ‎ 践紧密结合,不可生搬硬套,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答出一点给1分)‎ ‎13、×××:你敢说敢做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但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不能一味地套用 ‎ 规律,应该让规律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表述符合语言实际应用的要求,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直至满分)‎ ‎2007汕头市 二、阅读(54分)‎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至21题。‎ ‎(一)(12分)‎ 马说 韩愈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文: ‎ ‎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 答: ‎ ‎ ‎ ‎11.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 ‎ ‎ ‎9 4 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l0 4 伯乐更重要。(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分)‎ ‎11 4 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2008年烟台市 马 说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7.本文作者是 , 代文学家。(2分)‎ ‎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一食或尽粟一石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食之不能尽其材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策之不以其道 D.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0.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 7.韩愈 唐 (2分)‎ ‎ 8.B (3分)‎ ‎ 9.(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分) (2)拿着鞭子,站在千里马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2分)‎ ‎ 10.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批判。(3分)‎ 课外相关文段 ‎2008年浙江金华 ‎(三)刘宣苦读成才 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③……。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 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 ‎ A. 以语使(告诉) B.讶其文(感到惊奇)‎ C. 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做法) D. 使乃优遇之(他,指刘宣)‎ ‎19、翻译下面句子,补上省略的成分。(2分)‎ ‎ 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20、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个人物。‎ ‎18、 C 19、(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20、(1)刘宣:苦读成才。(2)卫使:爱惜人才。(3)刘铉:慧眼识才。‎ ‎2008年青岛市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7分)‎ 韩愈传(节选)‎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①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②为巡官。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③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风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疏奏,宪宗怒甚,乃贬为潮州刺史。‎ ‎【注】①从:堂房亲属。②辟(bi):征召。③宫市:原意指宫廷内所设的市肆。唐德宗贞元末年,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 ①寻登进士第( ) ②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译文: ‎ ‎12.通读全文,你认为韩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答: ‎ ‎ ‎ ‎10.(1)不久,随即。 (2)向来,一向。‎ ‎11.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学,不需要等待别人鼓励。‎ ‎12.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大意正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