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1 MB
  • 2021-05-10 发布

湛江地区中图版历史中考复习提纲填空式带图片

  • 4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 一、北京人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天_______年前,发现遗址是_________ 北京人保留着猿的特征,过着___、___和___的生活。他们使用的工具是_______,处于旧石器时代。北京人已经会使用__和___火。‎ 二、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天___年前,外貌特征于现代人基本一样,已经掌握____和____技术,已经懂得____,是人类第一次支配一种自然力。‎ 三、元谋人 元谋人生活在距今天____年前,是目前已知______。 四、西周分封制 周朝建立后,为了________,国王开始分封诸侯。得到分封的主要是____、____和____。诸侯要服从____,镇守___,保卫___,交纳___,定期____等义务。西周的分封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巩固了_____,开发了____。分封制从___开始实行,在___彻底结束。‎ 五、都江堰 战国时期的秦国,在蜀郡太守____主持下,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既能___,又能___,同时还可便利水上航运,使四川成都平原成为____、____。‎ 六、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效果最显著的变法。从____开始,商鞅在____支持下进行变法。主要措施有:_______,准许民间自由买卖。_____,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____,按军功大小封爵授田。废除分封制,建立____,县令由国君任命。____,实行连坐法。商鞅变法促进了____,提高____,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灭六国,实现___打下坚实基础。‎ 七、秦的统一 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 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______________,‎ 定都咸阳。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创建了封建专制主 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 ‎1、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政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___,‎ 中央设___(协助皇帝掌管军事),‎ ‎___(管军事),_____(监察)。‎ 地方建立_____(广东大部分地区属于南海郡)。‎ 经济:统一_________,使用_________。思想文化:‎ 统一___,___(李斯创立)为国家规范字体,后出现隶书(程邈创立),思想上进行______。‎ 军事:北击___,修筑___,秦长城西起___,东到___;南凿___,开发南疆。‎ 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_____,全国划分为36郡,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八、汉武帝大一统 ‎(1)措施:采纳_____的建议,实行_____,削弱_____,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监察,设_____(监督地方官员)和_____(监督中央和都城官员);削弱_____,加强皇权:采纳_____的建议,实行__________,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在我国历史上延续两千多年,推行儒学教育,兴办_____(全国最高学府)和郡国学;派_____击败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今新疆地区)。‎ 九、张骞通西域 ‎(1)西域:汉代,人们把今天________以西的广大地区叫做西域。‎ ‎(2)目的:第一次(公元前138年)为了________。第二次(公元前119年)为了发展________的友好关系。‎ ‎(3)影响 密切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往;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_____年,西汉设立_____,标志今新疆地区__________,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开通了_____:长安—河西走廊—敦煌—‎ 阳关或云门关—新疆—天山南路或昆仑山北路—西亚和欧洲。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通道,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张骞出使西域辞别汉武帝·敦煌壁画)‎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十、北魏孝文帝改革 ‎____族拓跋部建立北魏,通过长期征战,于439年统一____。孝文帝名叫拓跋宏,他在位时期进行了汉化改革。‎ 目的:为了加强对_______的统治,减少鲜卑贵族保守势力对改革的干扰 ‎ 措施:494年,迁都____,穿____,说____,改____(复姓改为单姓,拓跋——元,独孤——刘等),鼓励与____通婚,采用汉族的____治理国家,学习汉族的____。‎ 影响:鲜卑族与汉族迅速融合为一体,北方民族大融合,促进北方民族封建化进程。‎ 十一、郦道元和《水经注》‎ 郦道元是____时期的____家,‎ 他为前人著作《水经》作注释,写出一部 ‎_______巨著《水经注》。全书以水道为纲,‎ 记述了河流经过地区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内容,堪称6世纪中国的_______,全书文笔生动流畅,还具有很高的____价值。‎ 十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贾思勰是____时期的____家。《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我国古代____的农业生产技术成果,是我国_____包括农、林、牧、副、渔的______。书中详细介绍了粮食、蔬菜、果树、林木的栽培,家禽、鱼类的饲养,各种主、副食品的加工等。该书体现了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要因地种植等思想。‎ 十三、《九章算术》‎ 成书于____时期,是我国古代的___名著。全书分为九章,记载了246个应用题及其解算方法,系统总结了周、秦至东汉初期的数学成就。‎ 十四、诸子百家 ‎1、孔子 是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的创始人。他的言行,由他的学生编成___一书中,西汉独尊儒术后,《论语》成为古代学生必读书。‎ 思想主张:(1)____思想,对人有爱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人,体贴人。(2)强调____的重要性。(3)政治上,要求统治者________,以____去教化人民,主张德政。‎ 教育主张:创办____,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主张教育平等。重视______;重视对学生的______;要求学生______学过的内容,以便有新的体会(温故而知新);提倡互相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态度要____(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发展孔子____的学说,提出____思想,要求统治者______,提出“民贵君轻”,主张做人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的思想保留在______一书中。‎ ‎3、荀子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发挥了孔子___的思想,他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对后世影响很大。‎ ‎4、墨子 ___代表人物,他代表___利益,主张______, 主张和平,反对一切不义战争,主张节用、节葬,反对______。‎ ‎5、老子 春秋末年___的创始人,主张_____,他的思想含有朴素的___,认为事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例: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6、庄子 战国时期___代表人物,主张治理国家要___。‎ ‎7、韩非子 战国时期___代表人物,强调___,主张君主要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建立君主专制国家。他的思想受到___重视。‎ ‎8、孙武 春秋时期___代表人物,著有_____一书,书中提出“避实击虚”、“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战略思想。‎ ‎9、百家争鸣 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文化高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宝库,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七年级下册 一、隋朝 581年,北周权臣杨坚(隋文帝)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朝统一全国。隋文帝统治时期,出现人口繁盛,仓禀充实的局面,历史上称这一盛世为______。‎ 二、隋朝大运河 ______于605年开始开凿,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运河以东都_____为中心。运河概况:经过地点由北向南分别是涿郡(今北京)、东都(洛阳)、江都(扬州)、余杭(杭州)。河段分为_______________四段。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通,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保护环境都起了重要作用。‎ ‎(隋朝大运河)‎ 三、隋唐科举制度 ‎ 科举制创立于____,完善于____。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选拔要由地方豪门贵族品评推荐,选拔标准依据门第高低,人才选拔制度不合理。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____时,设立进士科,____正式诞生。唐太宗时,扩充国学规模,科举制度每年举行;武则天时,开创______制度;唐玄宗时,____成为进士科考试重要内容。影响:科举制度改善了____,提高____,推动了_______的发展,促进了____的繁荣,将选拔官员的权利收归中央,加强了统治;对亚洲的日本、朝鲜、越南都产生过较大影响,对________的确立也起了积极作用。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了1300多年,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 四、唐朝 ‎1、618年,____(唐高祖)在太原起兵,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李渊退位后,____(唐太宗)即位,年号贞观。唐太宗吸取____灭亡教训,改善统治。他勤于政事,实行轻徭薄赋,重用____(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善于____,发展生产。他统治时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出现______的局面。‎ ‎2、唐太宗死后,唐高宗李治即位,皇后武则天逐渐掌握大权,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期间,户口增加,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历史上说她的统治大有______。‎ ‎3、唐玄宗 统治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才(如:姚崇、宋璟等),裁汰冗员,强调以才授官,提倡勤俭节约,轻徭薄赋,注重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达到鼎盛阶段,史称______。 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信任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政治腐败,安史之乱后,唐朝日趋衰落,907年,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灭亡。‎ ‎4、开元盛世经济上的表现:‎ ‎(1)农业:______进一步推广,‎ 新的生产工具出现(曲辕犁和_____),‎ 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__________‎ ‎________。兴修水利工程,‎ 扩大耕地面积,广泛采用水稻育秧技术,‎ 蔬菜品种增多。‎ ‎(2)手工业:丝织品产量高、品种多、技术高超。‎ 制瓷技术有很大进步,越州____如冰似玉,‎ 邢州____似银如雪。陶器以_____最为著名,‎ 颜色以____为主,故称唐三彩。‎ ‎(3)商业:城市中有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场所,称为___。乡村有_________,是定期进行交易的场所。当时的大城市北方有______,南方有______。____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唐政府在这里设立_____,管理对外商务。都城长安是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全城分为_________。城市布局如同棋盘,_____是居民区。东西两市位于郭城的两边,是商品和作坊的集中地,市内店肆林立、商贾云集。‎ ‎5、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事实 ‎ ‎(1)玄奘西行 玄奘是唐朝著名高僧,到佛教的发源地____去寻找真谛。____初年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古道,到达印度。他遍访天竺佛教寺院,在______苦学5年。645年,带着650多部佛教经典回到长安并进行翻译。著有______,该书记载了包括今天我国新疆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物产、山川走向、风土民情等,是研究这些地区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2)遣唐使 日本派往_____学习的使者,他们参照唐朝制度改革日本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许多风俗习惯也仿照唐朝。‎ ‎(3)鉴真东渡 ____时,‎ 鉴真受______的邀请,6次东渡日本,‎ 在日本期间广泛传播我国的_______‎ ‎_____等文化成就,为中日两国人民的 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他被日本 药界奉为始祖,在日本还设计、组织修建了 ‎______。‎ ‎(4)唐朝活跃中外交往局面出现的原因: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实行对外开放的对外政策;交通比较发达。‎ 五、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 ‎ ‎1、南方农业的发展:(1)表现:南方农民重视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____当时用于插秧,______方便南方水田灌溉。______进一步扩大,这是农田开垦和水利建设结合的产物。_____从两广推广到江淮地区,水稻成为南方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太湖流域的______是全国著名的水稻产区(“苏湖熟,天下足”)。茶叶、桑、麻等是重要的经济作物,____也从岭南推广到了江淮流域。(2)原因:唐代中期以后,北方战乱频繁,____相对稳定;人口南迁,增加了____,又引进了先进的____;江南地区____相对优越。‎ ‎2、南方手工业的兴盛:(1)制瓷业:____是我国陶瓷业发展的重要时代。南宋时,____成为制瓷业的中心。(2)纺织业:丝织业的中心在______。一些地方还出现了独立经营的纺织业作坊,称为____。从海南岛兴起的______,___时期传到福建和两广地区,____年间推广到了江南。(3)造船业:宋代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海船使用了可以起伏的桅杆,发明了____,装配了____。南宋时还出现了近似轮船的____。长江两岸和南方的一些大城市,都设有________。‎ ‎3、繁荣的商业和海外贸易,宋代的商业繁荣超过了唐代。 (1)城市的发展:___作为南宋的都城后,发展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人口超过百万。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当时繁华的大城市。宋代城市的一大变化是打破了以往________的界线,繁华的商业街市到处可见,还出现了夜市。农村的_______发展也很迅速,许多还发展成新的市镇。(2)货币的变化: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货币的变化。___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一种用纸印刷的铁钱代用卷,叫做____——世界上最早的____。南宋时期,政府发行纸币____,与金属货币并行使用。(3)对外贸易:宋朝鼓励对外贸易,在广州等地设置了____——负责管理海外贸易。________是当时的主要贸易港口,有些港口专门设有供外商居住的区域。‎ ‎4、宋代是社会生活 ‎ (1)人们的衣食住行:宋代服装体现了____________特点。____是最普通的衣料,____主要供富贵人家享用。____时,棉布开始流行。北宋末年,女子缠足风气开始盛行,对妇女束缚加强。宋代食品种类丰富,南方主要吃____,北方主要吃_______。____是常用的饮料,此外城市中还有许多冷饮店。宋代城市居民住房以____为主,农村多是____,高脚桌椅板凳已经广泛使用。两宋时期,人们的交通工具有_______________等。(2)城市文化生活:宋代城内设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称为____。城市体育活动主要有_______和各种球类活动等。(3)丰富的节日生活:宋代的节日很多,____(宋代叫元日或元旦)、____(又叫灯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我们今天过的传统节日那时都有了。春节活动有:祭祀祖先、吃年夜饭、守岁、放爆竹、换桃符(贴对联)、饮屠苏酒等。‎ 六、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1、明朝 1368年,____(明太祖)建立明朝,攻灭元朝。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攻入北京,明朝灭亡。明朝皇权强化措施:(1)朱元璋废除______,撤销____,让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2)朱元璋设立特务组织____,对官吏和百姓进行严密的监视和侦察。明成祖时设立____,由宦官统领,特务制度进一步强化。(3)从朱元璋开始施行____制度,在宫殿上杖责大臣。(4)实行______,为专制皇权训练忠顺奴仆。屡兴_____,加强思想控制。‎ ‎2、清朝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他死后其子皇太极即位,改国号为清。清朝皇权强化措施:清朝制度承袭___,进一步加强皇权。____时期,设立军机处,作为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利枢纽。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____发展到了顶峰。实行八股取士,为专制皇权训练忠顺奴仆。屡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 七、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变革 ‎1、秦汉时期:中央设____,设丞相,协助皇帝管理政事。‎ ‎2、隋唐时期:实行____制,把相权一分为三,体现皇权加强。‎ ‎3、明朝:明太祖废除____,撤销中书省,加强皇权。‎ 八、郑和下西洋 ‎1、西洋:明朝时,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____沿岸地区叫做西洋。‎ ‎2、目的:为加强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和____。‎ ‎3、概况:___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从____出发,经过长江口南下,穿过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最远到达_____和______,并且越过了赤道。至1433年,他率船队___次下西洋。‎ ‎4、影响:增强了中国的声威,加强了中国同西洋各国的贸易往来,宣扬了中国文化,丰富了海外地理知识,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奉行明朝政府______的贸易原则,给明朝经济带来沉重负担。‎ ‎5、成功原因:明朝前期,国力雄厚,明朝政府大力支持,造船技术高超,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郑和自身素质高,具有坚忍不拔、吃苦耐力的精神。‎ 九、册封制度和驻藏大臣 ‎1、____赐予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_______的封号。____册封另一位喇嘛教首领五世班禅_______的封号,并且规定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2、____年(雍正在位期间),清朝开始设置____。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并监督班禅和达赖继承人的产生过程。这些措施有力地加强了____对西藏的管辖,也有利于西藏的____和国家的____。‎ 十、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朝末年,____殖民者侵占了台湾。1661年,____率大军从金门横渡台湾海峡,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____派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____。这对加强和巩固我国东南沿海的国防起了重要的作用。‎ 十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 (1)西汉时期,人们用麻纤维造纸。甘肃天水汉墓出土的纸,是目前考古发现的_______的纸。(2)东汉时期,宦官蔡伦______,制成植物纤维纸——蔡侯纸。(3)传播概况:向东传入_______;向西传到西域,8世纪传到____,11世纪以后,由阿拉伯人传入____。(4)影响:方便文化知识的传播,有力地推动了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引发了世界书写材料的巨大变革,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2、印刷术 (1)隋唐:发明___印刷术,唐朝 印制的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_____‎ ‎__雕版印刷品。‎ ‎(2)北宋:___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 与现代激光照排技术发明之前的印刷方法完全一致,‎ 比____发明活字印刷术早约____年。‎ ‎(3)影响: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3、指南针 早在___时期,我国就已经根据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了____——‎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____时期,人们发明用人工磁化铁针的方法,制成____,并___用于航海。___时期,指南针___应用于航海,同时传到____。___世纪初,指南针传入欧洲。指南针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及世界航海的发展,它为宋元明时期我国航海事业的发达、为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4、火药 火药是我国古代____发明的。_____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末年,火药____用于军事。____时期,火药武器在战争中广泛使用,出现突火枪、火炮等管型武器。____中期,火药传入阿拉伯,后来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欧洲历史发生了重要作用。‎ 十二、《史记》 ______时期伟大的史学家____所著。是我国第一部______,由本纪、列传、书等部分组成。记载了从传说中的____到____时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语言通俗易懂,简洁优美,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鲁迅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十三、《资治通鉴》 ____时期著名史学家____所著,是我国第一部____通史,它按照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上起____下至____1300多年的历史。‎ 十四、唐诗 (1)____——诗仙,生活在____时期。作品想象丰富,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洋溢着饱满的爱国情感和浓郁的浪漫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____——诗圣,生活在____时期,他的诗生动真切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被称为____,__________是他的代表作。(3)白居易,生活在____中期,主张诗歌创作要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他的诗歌具有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纯朴自然的独特风格。________是他的代表作,长篇叙事诗________也是千古传诵的佳作。‎ 十五、宋词 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兴起于____,____时期词的创作达到了高峰。词的风格通常分为____和____。(1)苏轼——豪放派,生活于____,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等。(2)辛弃疾——豪放派,生活于____,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李清照——____派,生活于两宋之际,用女性的独特视角描写了她对生活的体悟。代表作有《如梦令》、《声声慢》等。‎ 十六、明清小说 ‎ (1)《三国演义》,____所著,成书于____,是我国最早、影响最大的长篇历史小说。(2)《水浒传》,在____时由____加工而成,它艺术地再现了北宋末年官逼民反的历史。(3)《西游记》,____中期____创作的长篇神话小说。(4)《红楼梦》,清代____创作,代表着_______的最高成就,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文学杰作,也是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 十七、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李时珍是____时期我国著名的________。他写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一部________巨著,被誉为________,对世界药物学和生物学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八、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 宋应星是明朝末年著名的____家,‎ 他写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古代___‎ ‎____的总结性著作。该书详细记载了 各种工农业生产的具体操作方法,‎ 特别重视对先进技术的介绍。‎ 是研究明代社会生产和手工工场情况的宝贵 资料,被誉为____________。‎ 初二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南京条约》——丧权辱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时间 ‎ ‎2、内容:(简单记为:割地、赔款、开口、商税)‎ ‎(1)割让 给英国;【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 ‎(2)赔款 万元;【增加了人民负担】‎ ‎(3)开放 、 、 、 、 五处为通商口岸;【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 ‎3、鸦片战争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收复新疆 ‎ ‎1、阿古伯侵略新疆 ‎(1)1865年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在英、俄两国支持下入侵新疆。‎ ‎(2)1871年,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2、左宗棠收复新疆 ‎(左宗棠)‎ ‎(1)1875年清政府任命 为钦差大臣,收复新疆。(抬棺出征)‎ ‎(2)1878年,左宗棠分兵三路,收复除伊犁外新疆全部领土。‎ ‎(3)19世纪80年代,中俄签《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4)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 设立行省。‎ 三、甲午中日战争:‎ ‎(邓世昌广东人)‎ ‎1、邓世昌事迹:邓世昌,广东人,“致远”舰管带。在甲午中日战争的 战役中,下令“ ”舰开足马力向日舰冲去,不幸被鱼雷击沉。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光绪皇帝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2、《马关条约》‎ 时间: 签订双方:中方代表 、日本代表 ;‎ 内容:‎ ‎①清政府割 、 、 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 ‎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两;【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 ‎③增辟通商口岸: 、 、 、 【列强势力深入长江中下游及内地最富庶地区】‎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 等。【便利了外国侵略,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4、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 ‎1、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 ‎ 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2、《辛丑条约》‎ ‎(1)签订时间: ‎ ‎(2)内容:①清政府赔款白银 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 ‎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 ;【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③清政府拆毁 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 到 铁路沿线要地;【军事上失去自主权,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控制之下】‎ ‎④划定 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帝国主义策略侵华的大本营】‎ ‎(3)影响(危害):《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一、经济近代化——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学习对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4)领导阶级:地主阶级 ‎(5)时间:               (6)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7)代表人物:中央—      地方—    、    、    、     ‎ ‎(8)主要内容: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口号 企业性质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地址 创办人 ‎(前期)‎ 自 强 军事 工业 ‎(后期)‎ 求 富 ‎ 民 用 工 业 ‎②编练新式海军 ,创建了 、 、 三支海军。‎ ‎③修建铁路和创办电报业 ‎(江南制造总局)‎ ‎1880年,李鸿章主持兴建 铁路,中国开始有了自己修建的铁路。1879年,李鸿章在 和 之间试架电报线并试发电报获得成功。次年他在 设立电报总局。‎ ‎(9)结果: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10)性质:封建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11).评价:消极:洋务运动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 ,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 的发展,中国 的开端 二、政治近代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一)戊戌变法(学习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社会危机空前严重。‎ ‎2、目的:救亡图存,挽救国家危亡。‎ ‎3、领导阶级及派别: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 代表:     、     、     、      ‎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 ‎4、上书内容:反对 ,请求 。‎ ‎5、经过:‎ ‎(1)    年春,康有为领导的       ‎ 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2)创建团体    ,创办报刊 ‎     (后改名《万国公报》),传播思想。‎ ‎(梁启超)‎ ‎(3)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达到高潮,百日维新。‎ ‎6、变法内容有:‎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出版的报刊)‎ A:政治上:改革政治机构,裁撤冗员;【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B:在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在文化上:开办新事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为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奠定了基础】‎ D:训练新式军队。‎ ‎7、变法失败:9月慈禧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     遭杀害,变法失败,这次变法又叫“百日维新”。‎ ‎8、性质:自上而下的       改良运动。‎ ‎9、教训: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二)辛亥革命(学习美国建立民主共和制)‎ ‎(孙中山及其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 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三、思想文化近代化——新文化运动 ‎1、背景:北洋军阀政府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2、兴起 ‎(1)开始标志: 年, 在上海创办《 》(后来改名为《 》)‎ ‎ (2)代表人物: 、 、 、 等进步的知识分子。 ‎ ‎ (3)主要阵地:《 》和 北京大学 。‎ ‎ (4)两面大旗: 和 。‎ ‎(陈独秀)‎ ‎(5)内容:(四提倡、四反对)提倡 ,反对专制;提倡 ,反对迷信;提倡 ,反对旧道德;提倡 ;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             (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3、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 运动。‎ ‎4、意义: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的继续,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一次空前的解放;它使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一、五四爱国运动 ‎1、导火线:     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 ‎(1)开始时间: 年 月 日。‎ ‎(2)口号:“外争 ,内惩 ”“废除 ”“拒绝 ”。‎ ‎(3)运动中心:前期是 ,后期转到 。‎ ‎(4)运动主力:前期是 ,后期是 。‎ ‎(5)斗争形式:前期是学生 ,后期还有工人 ,商人 。‎ ‎(6)结果:释放学生,罢免三贼,拒签合约。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3、意义: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 和 的爱国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 革命的开端。‎ 二、中共一大 ‎(1)时间: 年 月。‎ ‎(2)地点: 。‎ ‎(3)参加者: 、 、李达等13人。‎ ‎(4)内容: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 阶级政权,建立 阶级专政和实现实现 。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     担任中央局书记。‎ ‎3、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三、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北伐的胜利进军 ‎(一)黄埔军校的创立 ‎1、时间: 年5月。‎ ‎2、地点:       ‎ ‎3、校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 ‎4、领导人: 亲自兼任军校总理, 任校长, 任党代表,中国共产党派 任政治部主任。‎ ‎5、特点:黄埔军校把 和     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6、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二)北伐战争 ‎1、目的:为推翻 的统治,统一中国。‎ ‎2、对象: 、 、 三派军阀。‎ ‎3、开始时间: 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 ‎4、总司令: 。‎ ‎5、英雄: 领导的第四局独立团英勇善战,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了“ ” 的光荣称号。‎ ‎6、结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 四、南昌起义 ‎1、时间: 年 月 日。‎ ‎2、地点: 。‎ ‎3、领导:以 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 ‎4、结果:起义军占领南昌。不久,起义部队撤出南昌。但在进军途中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队伍损失惨重。剩下的起义军一部分转入广东海陆丰地区,一部分由 、 率领转移到湘南开展游击战争。‎ ‎5、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 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 和创建 的开始。‎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九一八事变 ‎1、时间: 年 月 日。‎ ‎2、经过:日本军队蓄意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的铁轨,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3、蒋介石的态度:面对日军的侵略,蒋介石采取 政策,命令东北军撤人关内。‎ ‎4、结果:日军仅用4个多月的时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5、影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二、西安事变 ‎1、背景:‎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最根本的)‎ ‎(张学良与杨虎城)‎ 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蒋介石不仅不抗日,反而到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红军,打内战。‎ ‎2、目的:为了逼蒋抗日。‎ ‎3、经过:   月  月   日, 、 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发动“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5、结果:事变发生后,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协商。经过共产党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6、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卢沟桥事变 ‎(1)时间: 年 月 日。‎ ‎(2)地点: 西南的卢沟桥。‎ ‎(3)又称: 事变。‎ ‎(4)影响: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了 侵华, 性的抗战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中国守军在卢沟桥上奋起反抗)‎ 四、台儿庄战役 ‎1、时间: 年 ‎2、指挥者: ‎ ‎3、意义: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 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 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的士气。‎ 五、百团大战 ‎(李宗仁在台儿庄)车站留影 ‎1、背景: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到敌人后方,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严重威胁着敌人的后方。1938年底,日军开始将军事打击的重点转向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2、目的:为了打破日军的“ ”政策。‎ ‎3、作战目标:破坏敌人的 ,摧毁日伪军的 。‎ ‎4、开始时间: 年8月。‎ ‎5、作战军队及指挥者:八路军; 。‎ ‎6、结果:破坏铁路公路2000多千米,拔掉敌人据点近3000个,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还缴获了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 ‎7、意义: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我军发动的一次最大规模的 战役。它沉重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军事意义),提高了 和 的威望,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政治意义)。‎ 六、迎接胜利——中共七大召开(1945年4月)‎ ‎1、背景:抗战即将取得胜利。‎ ‎2、时间、地点: 年4~6月; 。‎ ‎3、内容:‎ ‎(1)“一个任务”(中心议题)‎ 动员和领导全国人民最后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独立、自由、 民主 、统一、 富强的新中国。‎ ‎(2)“一个报告”(政治报告)‎ 毛泽东作了《 》的报告 ‎(3)“一条路线”(政治路线)‎ 放手发动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4)“一个思想”(指导思想)‎ 大会通过了新党章,确立       为党的指导思想。‎ ‎(5)“一个集体”(领导集体)‎ 大会选举产生了以 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中共七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通过这次大会,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抗日战争的胜利 标志: 年 月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 ‎ 月 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胜利意义:‎ ‎(1)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 走向 的转折点。‎ ‎(3)同时,中国人民也为世界 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挺进大别山 ‎ ‎1、时间: 年6月底。‎ ‎2、领导者: 、 。‎ ‎3、作战军队: 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 ‎4、意义:揭开了全国 的序幕。‎ 二、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 ‎(1)时间: 年9~11月。‎ ‎(2)作战部门及指挥员: 东北解放军; 、 。‎ ‎(3)战略战术: “关门打狗”(门即锦州) ‎ ‎(4)结果及意义: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人,解放东北全境。这是人民解放军在军事形势上的一个新的转折点,它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基本格局。‎ ‎2、淮海战役 ‎(1)时间:开始于 年11月。‎ ‎(2)作战部队及指挥员:中原、华东解放军;    、    、 、粟裕、谭震等。‎ ‎(3)战略战术:“中间突破” 。‎ ‎(4)主要战斗地点:人民解放军先后在徐州以东的 碾庄 地区、安徽宿县的双堆集和河南永城的陈官庄与敌人激战。‎ ‎(5)结果及意义:淮海战役共歼敌 55 万多人,俘虏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为解放 奠定了基础。‎ ‎3、平津战役 ‎(1)时间: 年11月至 年1月。‎ ‎(2)作战部队及指挥员: 解放军和 解放军,林彪、罗荣恒、 。‎ ‎(3)战略战术: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瓮中捉鳖” 。‎ ‎(4)重大事件: 年‎1月31日,国民党军队在 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5)结果及意义:平津战役共歼敌和改编国民党军 52万人。 全境基本解放。‎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一、经济和社会生活 ‎(张謇)‎ ‎(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创办 等企业 启示:“实业救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二)社会生活的文化 ‎1、交通:(1)19世纪, 、 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1880年李鸿章提出并主持修建全长11千米的 。‎ ‎2、社会生活:(1)19世纪40年代, 近代西方发明的照相技术传入中国。‎ ‎(革命军在为人民剪辫子)‎ ‎(2)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 ‎《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 ‎《定军山》是第一部无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是第一部有声电影。‎ ‎(穿中山装的孙中山先生)‎ ‎3、社会习俗: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在社会习俗方面进行了以下的改变:(1)男子剪辫(2)女子废止缠足(3)穿新式礼服(4)废除跪拜礼(5)取消“老爷”“大人”的称呼。(6)穿着:民国初年中山装成为最具特色的男子服装,女子服装则以旗袍最为时尚。‎ ‎ ‎ 二、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詹天佑 ) (“之”字形铁路)‎ ‎(一)科技: 1905年清政府任命 修建京张铁路,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二)思想: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的 ,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外国的长处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是对传统的闭关自守观念的重大挑战。‎ ‎(三)文化艺术 ‎1、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后改名为 。‎ ‎2、 的《黄河大合唱》 ,周恩来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普出呼声”。‎ 魏源与《海国图志》‎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于巩固 一、开国大典 ‎ ‎1、时间: 地点: ‎ ‎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3、意义: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二、西藏的和平解放 时间: 年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三、《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土改时间:1950--1952年底 ‎ ‎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人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巩固了人民政权,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时间 年全国一届人大召开时制定 ‎ ②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规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意义:是新中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调动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农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 资本主义工商业 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结果及历史意义:到 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 阶段。‎ 存在问题: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三、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治和国民经济的破坏 ‎1、对民主法治的破坏 ‎①1966年5月——1976年10月,爆发了文化大革命。‎1966年5月16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出《中共中央委员会通知》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矛头直指刘少奇、邓小平;‎ ‎②“一月风暴”——王洪文等人在上海夺权。‎ ‎③“二月逆流”——叶剑英、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同林彪江青一伙进行的正义斗争被诬为“二月逆流”,收到压制和打击。‎ ‎④刘少奇冤案——江青等用非法手段制造了“叛徒、内奸、工贼”的证据,刘少奇被开除出党,并被非法软禁迫害致死,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 ‎⑤文革中分别形成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全面夺权,扰乱国家秩序。‎ ‎⑥1976年悼念周恩来总理的“四五运动”被四人帮镇压。‎ ‎2、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A政治上,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破坏了民主集中制原则;B经济上,打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拉大了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10年间,经济损失达5000亿。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 ‎2、时间、地点 ‎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 ‎3、内容:①思想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 ,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原则。‎ ‎②政治上: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点转移到 建设上来。‎ ‎③经济上:作出了实行 的伟大决策。‎ ‎④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4、意义:(1)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2)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3)是改革开放的开端;(4)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978年,凤阳县 在全国率先搞“包产到户”。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家庭承包责任制,到1984年底,基本完成。 (2)作用:克服了管理过分集中、分配平均主义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状况。同时使农村出现了大连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开始转向乡镇企业,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很快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3)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1979年4月,邓小平提出办特区的主张。1980年,广东的 、 、 、福建的 成为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又成立了最大的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 ‎(2)作用:促进了特区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对外开放走向扩大和深入。 (3)整个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经济特区, 创造了著名的深圳速度,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长江流域开放的龙头是上海浦东。‎ ‎(4)形成从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四、邓小平了理论的形成 ‎(1)思想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初步形成:①1982年,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②1987年,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 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③1992年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④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建立 的目标,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的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科学概括。‎ ‎⑤1997年,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意义: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原则:一律平等。‎ ‎2、内容:在国家统一的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由当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3、建立: 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现状:我国现有内蒙古(1947年),新疆,广西,宁夏,西藏(1965年)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1984年联合声明, 年‎7月1日回归。‎ ‎(香港区旗和区徽)‎ 澳门:1987年联合声明, 年‎12月20日回归 ‎(澳门区旗和区徽)‎ ‎(2)政策:“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的领导下,国家的主体坚持 ,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 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根本原因: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4)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民族耻辱,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三、大陆与台湾 ‎1、国家历代领导人对台湾问题的一致立场:‎ ‎(1)第一代:毛泽东、周恩来:争取用和平方式但不放弃使用武力解放台湾。‎ ‎(2)第二代: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 ‎(3)第三代:江泽民:实现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4)第四代:胡锦涛:“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绝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2、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1979年,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大陆提出了三通。‎ ‎1987年,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1990年,台港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达成了九二共识。‎ ‎1993年,汪辜会谈。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八项主张,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2009年,《海峡两岸空运补充协议》等三项协议,标志着两岸“三通”全面实现。‎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内容:“互相尊重 、互不 、互不 、平等互利、 ”‎ ‎3、意义:⑴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⑵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⑶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⑷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二、万隆会议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亚非会议,这是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会议,周恩来提出了“ ”的方针)‎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 ‎ 会议显示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民主义的精神,即“万隆精神”。‎ 三、我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⑴背景: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原有席位被国民党占据。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 ‎⑵原因:①第三世界的崛起和支持②美国孤立中国政策渐渐破产。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⑶时间: ,第 届联大通过。‎ ‎⑷意义: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力量,也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中美建交 过程:①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友好交往的大门。‎ ‎②1971年,基辛格访华 ‎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③1972年 访华并签订《 》,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  ‎ ‎④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 ‎⑤ 年中美正式建交。‎ 五、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 ‎1、加入时间: ‎ ‎2、意义: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我国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具体表现之一。‎ ‎3、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会议通过了《 》。意义:这次会议是至今在中国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 一、两弹一星 ‎1、原子弹: 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2、导弹:1966年我国核导弹试验成功。 3、1967年,我国又成功地爆炸了一颗氢弹。‎ ‎4、1970年4月,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从此我国跻身航天科技大国。‎ 二、杂交水稻 ‎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东方魔稻”的 水稻,袁隆平被称为“ ”‎ 三、计算机网路技术的应用 ‎(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1986年开始网络建设,1994年正式与国际互联网连接 四、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 衣: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凭布票,色彩和样式都很单调;改革开放后,衣着丰富多彩,展示风度和个性。‎ 食: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饱”,而且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住:改革开放前,人们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行:改革开放后,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航线增长快。很多人有了私家小汽车。‎ 用:改革开放前“三转一响”,改革开放后,电话、电脑、手机、高档住房、高级轿车。‎ 五、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 ‎ 1988年,中国政府开始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制度和国有企业的劳保医疗制度进行改革。‎ ‎1998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开始在全国建立城乡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城镇医疗保险是有职工所在单位和职工个人按工资比例缴纳一定费用的保险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改变了过去职工医药费由单位报销的做法,是单位从沉重的医药负担中解脱出来,可以更好发展。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促进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兴起。‎ 初三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上册 世界古代历史(选择题)‎ 一、上古人类文明 ‎ ‎1、《汉谟拉比法典》:它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为 而制定的一部著名的法典,它是两河流 域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是流传下来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 ‎ 法典。‎ 法典的内容涉及司法诉讼、盗窃处理、家庭婚姻、租佃雇佣、遗产继承、商业债务等方面。它严格的保护 的私有财产,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充分体现了 的实质。‎ ‎2、印度的种姓制度:(印度河流域)‎ 等级制度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婆罗门 祭司和贵族 掌握了神权 刹帝利 国王、武士和官吏 掌握了国家的军政大权 吠舍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婆罗门和刹帝利两个等级 首陀罗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从事最低贱的职业,深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实质:古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 影响:激化了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3、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 ‎(1)政治上,采取多种措施,完善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文化上,延揽各方面人才参与雅典的文化建设;‎ 经济上,鼓励对外贸易,发展雅典经济。‎ ‎(2)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 ‎(3)伯里克利时代高度发展的奴隶主民主政治,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但它实质上仍然是奴隶主民主政治。在雅典,它的公民权只赋予 ,广大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都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而这些人占雅典总人口的六分之五。‎ 二、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1、大化改新 ‎(1)背景:六七世纪时,大和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政局混乱,社会动荡不安。 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仿效 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2)内容:政治上,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经济上,没收贵族私有领地和部民,土地和部民成为国家的公地和公民。政府把公田授予农民,每六年按户籍、田亩的变化调整一次,受田的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 ‎(3)意义: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由 向 过渡。‎ ‎2、世界三大宗教:‎ 名称 创始人 时间 地点 教义 佛教 乔达摩·‎ 悉达多 公元前 ‎6世纪 印度 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教的特权地位。‎ 基督教 耶稣 ‎1世纪 巴勒 斯坦 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 ‎7世纪 麦加 信仰真主安拉,要顺从(古兰经)‎ 世界近代史:(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一、近代社会的开端:(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1、达芬奇:是意大利杰出的艺术大师和著名的科学家,‎ 是文艺复兴时期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代表作是《蒙拉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2、新航路的开辟:历史上把欧洲各国探索通往东方新航路的活动,称为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1492年,西班牙王室派航海家哥伦布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到达了今天美洲的巴哈马群岛。他认为那就是印度,所以把那里的居民称为”印第安人”,意思是印度的居民。‎ 意义: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不同民族间的联系,逐渐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得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意义:①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②(标志) 在英国的确立。‎ ‎4、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1年)‎ ‎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讨论并发表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言阐述了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理论依据,宣布一切人生来平等;追求生存、自由和幸福都是人的天赋权利;人们有权改换不能维持上述权利的政府。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成为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标志着美国的诞生)————马克思称之为“ ”。‎ ‎1787年宪法,确定了美国的政治体制是: 制。‎ ‎1789年宪法,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5、法国大革命(1789——1794年)‎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举行起义,攻占 ,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了。‎ ‎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著名的《 》,宣布:人们生来都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评价:《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要求摧毁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的进步思想,因此,它有“旧制度的死亡证书,新制度的出生证”之称。‎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共同点: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 ‎6、华盛顿和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华盛顿:领导美国的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结束了英国的殖民 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促 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战后,被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拿破仑: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政权。‎ ‎ 1804年,称皇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拿破仑的统治政策:‎ 对内:颁布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国民法典》,把革命的果实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下来。同时,他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工商业,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对外:拿破仑发动了一系列的对外战争。早期的战争主要是打击反法联盟,巩固大革命的成果,并把大革命的思想和精神带到了法军所到之处,动摇了欧洲许多国家的封建统治秩序,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后期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掠夺和奴役了这些国家和人民,具有侵略性,导致了他的最终失败。‎ 二、蒸汽时代的世界:‎ ‎1、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 ‎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是在棉纺织业进行。 ‎ ‎(1)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使机械化生产冲破了 自然条件的限制,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标志着人类进入 了“蒸汽时代”。‎ ‎(2)交通领域的发明: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 蒸汽机车。 年,史蒂芬孙设计制造了“旅行者号”‎ 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机车和铁路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 交往,极大地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2、英国殖民者对印度的掠夺:‎ ‎17世纪初,英国开始入侵印度,并成立了英国 公司,由它负责对印度等亚洲国家的垄断贸易和殖民掠夺。18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全面展开,英国加快对印度的殖民征服步伐。到19世纪中期统治了整个印度。征服印度期间,英国殖民者进行疯狂的掠夺,攫取了大量财富。巨额财富从印度等殖民地源源不断的流入英国,被迅速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同时,广大殖民地也为英国工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巨大的市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3、玻利瓦尔:‎ 玻利瓦尔在拉美独立运动中,领导起义军同西班牙殖民者站来了艰苦的斗争,到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基本上实现独立。‎ 玻利瓦尔被称为“ ”。 ‎ ‎4、章西女王 章西女王是在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她领导的印度人民反英斗争,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5、《共产党宣言》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联合发表。‎ 标志着 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 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6、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 原因: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 矛盾激化(其核心是 的存废问题)‎ 导火线:林肯当选为总统 开始: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1865年,北方取得了这次战争的彻底胜利。‎ 战争的转折点:1862年《宅地法》和《 》的颁布 评价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用: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南北战争捍卫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为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7、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60年代)‎ 背景:美国入侵激化了日本国内矛盾,幕府统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内容:①在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②在经济方面,承认土地私有并允许自由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③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历史意义:明治维新是一场 性质的革命(性质)。使日本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是,这次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很多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三、发展与危机交织的世界 ‎1、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60年代,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第一台发电机,人类即将叩开电气时代的大门。)‎ ‎(1)开始: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从此,电力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力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2)发明:美国人爱迪生,被誉为“ ”,‎ 电灯、蓄电池、留声机、油印机、电影放映机和摄影机等 都是他发明的。在纽约创建了美国第一台火力发电厂。‎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 ‎(3)交通工具的改进:1885年,德国人本茨设计并制造 出第一辆汽车。以汽油为能源。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飞机,并试飞成功。被誉为是“航空飞行 器的先驱”。‎ 意义:①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②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③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2、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战前: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对峙(三国同盟:德国、奥匈、意大利;‎ 三国协约:英国、法国和俄国)‎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不平衡。‎ 导火线: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奥匈的斐迪南夫妇)‎ 开始:1914年(意大利后来加入协约国集团),主要战场在欧洲 主要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德国——法国)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伤亡,被称为“ ”。‎ 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性质:一场非正义、掠夺性的 战争。‎ ‎3、一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零3个多月,波及欧亚非三大洲的30多个国家,15亿多人口被卷入战争。这场规模空前的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先后走上战场的有7000多万人,共有3000多万人伤亡,其中阵亡约900万。直接经济损失达1800多亿美元,世界经济遭受了极大破坏。‎ 四、世界近代科学和思想文化:‎ ‎1、达尔文,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1859年,达尔文的《 》,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 基础的进化学说。《人类起源和性的选择》一书,提出 了人类源于古猿的结论,彻底否定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造说,为人类的起源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对人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2、牛顿,英国伟大的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成就有:发现 定律,开辟了天文学的新纪元;‎ 运动三大定律,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 创建了微积分,对数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爱因斯坦,是20世纪人类科学史上以为影响深远的科学家。‎ 成就:创立了 。‎ 意义:动摇了统治物理学界200多年的经典力学的绝对权威,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对整个人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4、伏尔泰,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 作品:《 》(被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 ‎ 在《哲学辞典》、《路易十四时代》等著作中,他大胆抨击 君主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呼唤自由和平等,预见资产阶 级革命的必然到来。‎ 伏尔泰被誉为是“ ”、“思想之王”。‎ 九年级下册 世界现代史:(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1、 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 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合形势的发展。1921年,在 领导下,苏俄开始实行经济政策。‎ 内容:农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工业方面,除了重要的厂矿企业实行国营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经济方面,取消配给制,恢复国内自由贸易。‎ 作用: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是苏俄历史发展过程的重大转折。它从苏俄实情出发,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调动了广大工农的积极性,为苏俄人民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凡尔赛和约》(引发了中国的 )‎ 签订: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召开了巴黎和会,6月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内容:①领土: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交由法国开采15年,然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不得设防;②军事: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总人数不得超过十万人;③赔款:德国须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具体赔款的数额由“赔款委员会”决定; ④殖民地:德国所有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由日本继承,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认识:《凡尔赛合约》是在牺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掠夺性条约。‎ ‎3、《九国公约》(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签订)‎ ‎《九国公约》声称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但实际上其核心是确认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为美国在中国扩张提供了条件。(实质)使中国回复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政府为对付1929——1933年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措施。‎ 目的: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期消灭经济危机。‎ 特点:国家 经济。‎ 内容:①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的信用;②压缩农业生产,实行政府补偿;③整顿工业,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④加强公共工程建设,增加就业。‎ 核心:实施《 》,对工业实行调整。‎ 评价:“罗斯福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美国经济开始复苏,缓和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胜德、意、日法西斯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5、慕尼黑会议:‎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背着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慕尼黑签订了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慕尼黑会议将 政策推向了顶峰,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6、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了 规模。‎ ‎7、《联合国家宣言》‎ 二战爆发后,随着战争的扩大,法西斯国家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直接促使遭受法西斯蹂躏的国家联合起来。‎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全部军事与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共同对抗法西斯侵略者。‎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 的正式形成。‎ ‎8、雅尔塔会议 ‎1945年初,为加快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苏、美、英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 会议确定了盟军相互配合完全击败德国的军事计划;决定在击败德国之后由苏、美、英、法四国对德国分区占领;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建立 ;苏联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等。(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 ‎9、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 ‎20世纪70年代出现滞涨现象;‎ ‎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缓慢回升;‎ ‎20世纪90年代,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带动下,美国经济逐渐有了持续稳定的发展。‎ ‎10、欧洲联盟:‎ 目的:为了发展经济,维持自身的安全,并在国家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欧洲诸国逐步走上联合的道路。‎ 过程: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6过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1967年,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联营3和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后扩大为12国。1991年底,欧共体12国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11月成立 ,总部设在布鲁塞尔。欧盟正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的目标迈进。‎ 意义:在政治上,欧洲各国联合自强,成为世界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在经济上,欧盟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 。‎ ‎11、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①美国的大力扶持;②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军需 订单,刺激日本经济的发展;③引进先进技术成果,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 经过: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 20世纪80年代,实行“科教兴国”政策,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值得我们国家学习和借鉴的经验:要善于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大胆创新,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12、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首脑在哈萨克斯 坦首都阿拉木图会晤,正式宣布 成立。苏联从此完全解体。‎ 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苏联模式)——根本原因 ‎ 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原因 ‎13、匈牙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改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其弊端也日渐显露,改革势在必行。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它们先后进行了改革,其中 的改革较为突出。‎ ‎1956年11月, 上台后,决心改革。20世纪六七十年代,匈牙利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主要将计划和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在坚持计划经济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改革并没有突破计划经济的框架。到70年代中期,匈牙利改革因遇到一系列困难而陷入低潮。‎ ‎14、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1951年, 宣布独立,成为战后非洲第一个取得独立的国家。‎ ‎1960年,被称为“ ”。(先后有17个国家独立)‎ ‎1990年, 宣布独立,至此,统治非洲大陆数百年的殖民主义体系彻底瓦解。‎ ‎15、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①定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军事进攻以外 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 ”共产主义。‎ ‎②开始:1947年,“ ”出台。(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要在世界各地“承担义务”,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以确保美国的安全和繁荣)————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的正式开始。‎ ‎③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复兴);军事上——成立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约成立,目的对抗苏联,称霸世界)‎ ‎1955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8国在波兰首都华沙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 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级格局形成。(结束的标志:1991年12月,苏联解体)‎ ‎16、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 背景: 以来,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表现: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可使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便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还可使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进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方面不及发达国家,因此在国家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世界各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发出了挑战。‎ ‎17、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标志是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 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①它以群体形式出现,形成一个多层次、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的高科技群;②科技与社会的联系及其紧密。国家、企业直接领导和参与科技研发,从而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并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③发展速度极快,知识老化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