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0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来源于网络 2012-10-08 09:15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一、品味炼字类
[题目形式]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
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二、名句赏析类
[题目形式]
(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
解析: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首先应明确景物的特点,可理解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然后说出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三、主旨情感类
[题目形式]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问题: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这首诗是通过写景来抒情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前三句,作者描绘了计时的漏壶在静夜响起了“丁丁”滴水声、月亮时而遮住时而又露出、暗处的秋虫通宵在鸣叫的三幅画面,这是失眠的女主人公在秋夜的所见所闻,通过这些形象,再结合诗人婉约的诗风,我们可揣测诗人的思想感情为: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意对即可)
四、想象描述类
[题目形式]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题型示例]
欣赏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
问题: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以内)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想象描述类诗歌鉴赏题,有字数限制,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画面”——即要求将下片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再现出来。描绘时要将天外之“星”、山前之“雨”、“路转溪头”忽然呈现出来的社林“茅店”等形象无一遗漏地一一再现。此外,答题时还需要注意用语的简洁优美。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
五、表达技巧类
[题目形式]
(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1)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问题: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表现手法类试题,要求赏析三、四句,注意题目要求中的“修辞的角度”,这两句写白雪盼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雪花比作“飞花”,是比喻,然后再说出这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内容(或抒发了什么感情)。答案如下: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中考语文文学类阅读赏析题入手方法
新浪教育 2012-08-28 09:39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赏析题是初中阶段语文文学类阅读的重要题型,在平时考试及中考中都占到比较大的比重。此处针对初中文学类阅读的赏析题做一个全面的介绍。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个介绍全面了解文学类阅读中的赏析题,做题能更有针对性。
初中阶段文学类阅读的赏析题基本可细分为“赏析内容”、“赏析结构”和“赏析语言”三块。对初中学生而言,赏析重点又放在“赏析内容”与“赏析语言”两块,此处针对二者介绍。
(1)内容赏析
赏析内容即赏析文章的具体描写对象,可分成对人物,事件,景物以及物体的赏析。
1)赏析人物。表现在具体题干上,即分析人物形象。主要是从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质及性格特点这些方面按点分析。
2)赏析事件。通常在“材料与文章的关系”题型中涉及。考查方式主要是“文中描写了某件事,有什么作用?”需从此事在文章的内容,结构及主旨三方面的作用去赏析。
3)赏析景物。即赏析文章中的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其答题要点通常包括: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交代时令季节、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等等。
4)赏析物体。即赏析文中描写到的某个物体。会如此设问“文章中重点描写了(第×段描写了)××事物,你认为有什么好处?(你对这个事物有什么看法?你是否欣赏这个事物?……)”。赏析物体题中需要注意这一物体上所寄托的情感或者这个物体上所承载的某种精神。
(2)语言赏析
一篇文章的语言从小到大可分为“字、词、句、段、篇”,故“赏析语言”类题目也可作如下细分:
1)字词赏析。即问某字/词为什么好。答案需分为三部分:解释字/词的含义+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简言之,即:本义+语境义+一般表达效果。
2)赏析句子。句子可分为“非修辞句”和“修辞句”两类。对“非修辞句”的赏析,通常还是对句中某核心词的赏析,因此需要抓住中心词,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答题模式与“赏析字词”的模式相同。对“修辞句”的赏析更常见,答题模式是:修辞方法+具体分析+修辞的一般表达效果。
3)赏析段落。段落较短,且在文章结构中处于较重要的位置。如首段、过渡段、尾段。故除赏析段落内容(方同赏析句子)外,还需回答此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4)赏析全篇。此类题考查方式分两种:第一,赏析全篇语言风格。常见风格有幽默、雄浑、华丽等。此类极少考。第二,赏析文章的表现手法或人物描写。
文学类阅读的常见表现手法如下:
间接表达技巧: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以小见大。
直接表达技巧:直抒胸臆。
其他重要手法:衬托,对比,象征,欲扬先抑。
人物描写主要包括:细节描写(外语动神心)、用如上表现手法或八大修辞来描写。
初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
来源于网络 2012-09-28 11:54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一、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诽谤(fěi) 进谏(jiàn) 宫妃(fěi)
B.衣冠(guān) 畏惧(wèi) 寝室(jǐn)
C.蒙蔽(bì) 间进(jiàn) 期年(qī)
D.邹忌(jì) 窥视(kuī) 昳丽(yì)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邹忌 纳谏 讽刺
B.昳丽 孰与 窥镜
C.畏怯 偏爱 寡人
D.面刺 蒙敝 伫立
3.下列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组是( )
A.邹忌讽齐王(婉言进谏)
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B.朝服衣冠(穿戴)
孰视之(通熟,仔细)
C.客之美我者(美丽)
谤讥(诽谤)
D.王之蔽(受蒙蔽)
皆朝于齐(朝见)
4.选出与所给句子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朝服衣冠
A.于是入朝见威王
B.皆朝于齐
C.朝济而夕设版焉
5.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先秦历史散文体例多样,有编年体的,如《左传》,有国别体的,如《战国策》。
B.《战国策》是由西汉学者刘向编写而成的,分十二国策,共33篇。
C.《战国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D.《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从自己生活中的小事谈起,采用设喻讽谏的方式,使齐威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增强国力。
6.下列句中加点字与“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中的“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越国以鄙远
C.又欲肆其西封 D.晋军函陵
7.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邹忌是个爱美之人,经常与城北徐公比美,妻妾和客人都认为他比徐公美。
B.邹忌能从与徐公比美的事中发现与人比没好处。
C.邹忌从切身感受讽喻齐王,齐王虚心纳谏。
D.齐王听从邹忌的讽谏后,两年后达到内政修明。
8.翻译下面句子。
①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二、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阅读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解释下列加点词错误的一项是( )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
B.能谤讥于市朝(诽谤,污蔑)
C.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形容进谏的人多)
10.“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
1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二)课外阅读
曾子①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②还,顾反为女杀彘③。”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④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①曾子,名参,孔子的学生。 ②女,同“汝”,你。 ③彘(zhì),猪。 ④婴儿,小孩。
13.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女还(回来) B.顾反为女杀彘(返回)
C.特与婴儿戏耳(开玩笑) D.遂烹彘也(烧煮)
14.下列加点字“之”,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曾子之妻之市(她,指曾子的妻子)
②其子随之而泣(她,指小孩的母亲)
③曾子欲捕彘杀之(它,指猪)
④妻止之曰(他,指曾子)
⑤听父母之教(的)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15.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A.今天儿子被欺骗,就是教儿子学会骗人。
B.今天儿子被欺骗,这是教儿子欺骗别人。
C.今天你欺骗儿子,就是教儿子学会骗人。
D.今天你欺骗儿子,这是教儿子欺骗别人。
16.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A.曾子之妻答应“杀彘”,只是为了哄骗儿子。
B.曾子要“捕彘杀之”,是为了使妻子信守诺言。
C.曾子认为,孩子是无知的,全靠有学问的父母来教诲。
D.这个故事的寓意是,要从小养成诚实的品质。
三、综合性学习
17.仿照下面两个例句,另选一种事物,写一句简短而富有意味的话,要求能含蓄地概述出这种事物的特征,并能给人以启迪。
例句:①蜡烛——自身站得不正,必然泪多命短。
②胶水——在夹缝中生存,实现自身价值。
四、写作训练
18.题目:生活中的启示
提示:邹忌通过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细心领悟出了治理国家的大道理。那么,同学们请你仔细思考一下在自己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而这些事情能给你一些启示呢?请你记录下来吧,字数500左右。
参考答案:
1.D 2.D
3.C.美,认为……美
4.C 5.C 6.C 7.C
8.①能在公共场合批评我的过失,传到我的耳朵里的。
②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9.B
10.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1.“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12.(1)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的,我知道后,授予下等奖赏。(2)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13.A(“还”意为“返回、回去”)
14.B(①中“之”是动词,到、往。 ④中“之”为代词,指“捕彘杀之”这件事。)
15.A
16.C D
17.示例:水彩笔——没有各自的“心血”,就不会有色彩斑斓的画面。橡皮——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量角器——要测度他人,必须先自己“胸中有数”。订书器——有压力,才有动力。毛笔:脚步虽慢,留下的却是难以磨灭的印迹。
18.略
九年级语文阅读精选精练
来源于网络 文章来源:null 2010-12-03 13:22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一、母亲的诗
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是今天,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打开电脑写这篇文章时,竟忽然觉得,母亲似乎写过一首诗——
十多年前,我上小学。冬天,家乡铺天盖地下了一场雪。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田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把我家的门窗撞得哗啦啦地响。吃罢早饭,我背上书包上学去。打开房门,一股袭人的寒气迎面扑来;顿时让我打个寒噤。我赶紧把门撞上,哆哆嗦嗦地说:“哎呀,好吓人的风雪哟”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缩头缩尾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风雪吓人吗?不,冬天的门就是风雪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上学去” 踏着洒满积雪的小路,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季节的故事,而且全部和门有关。走到学校的时候,母亲有关季节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竟成了这么几句:“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身上加的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身子热乎乎的。从此,我天天念着它去上学,再不畏惧风霜雪雨。年年如母亲所说,飞雪送来了春,花朵盼来了夏,绿阴又迎来了果实累累的秋……
岁月如流,人生如流,转眼十余年过去了。我从大学毕业了,正赶上就业艰难,许多单位下岗分流。毫无门路的我,只得像一只无头小鸟似的在人才交流中心乱闯,结果半年过去后,依然没有找到一份工作。
那天,我又碰了一鼻子灰,悻悻地走出人才交流中心。抬头望,天空灰蒙蒙,弄得我的心情更加灰黯。既然城市容不下我,我便想到了回家去。于是,我搭上一辆便车,当天傍晚就来到乡下。
乡村的夜说来就来,不一会儿,四周就拉起了黑色的帷幕,我独立门前,仰望长空,星星闪烁。可在我看来,那些星星却像在对我眨着嘲笑的眼睛。我低头哀叹道:“唉,人倒霉连星星都生厌啊”然后咚地撞上房门,坐在屋内唉声叹气。
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星星生厌吗?不,黑夜的门就是星星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看星星去。”
坐在满天星斗的院坝: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人生的故事,而且全都和门有关。天快亮的时候,母亲有关人生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竟成了这么几句:“星星把黑夜的门推开了/黑夜把坚韧的门推开了/坚韧把成功的门推开了/成功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的心加了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心里热乎乎的,我虽然未置一词,但是我却知道了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中些母亲的那两件事
2.母亲所做的两件事,分别对“我”有何影响
3.“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母亲随口说的话,为什么竟被“我”称为诗?
4.本文在结构上颇具特色,请至少指出两点,并试作分析
5.仿照:“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这一句式,写一组句子。
二、智慧的美丽
那天晚上看王小丫的《开心辞典》,我流了泪。
这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大凡不再爱琼瑶阿姨和金庸大侠的人才会喜欢,因为有一种真实和聪明在里面,还有那份期待和紧张。
是那个人感动了我。他的家庭梦想都是为别人,几乎没有自己一件东西。他有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王小丫问,那你怎么给妹妹送去?他说,我再要两张去加拿大的往返机票啊,让我的父母去送,他们想女儿了。听到这,我就有些感动,作为儿子,他是孝顺的,作为兄长,他是体贴的,这是多好的一个男人啊。
主持人也很感动,她问,那你为什么还要一台电脑给你父母?他说,因为父母很想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妹妹,所以,他要给他们一台电脑,让他们把邮件发给她,也让妹妹把思念寄回家。
这就是他的家庭梦想,几乎全为了家人。主持人问,有把握吗?他笑着,当然。因为要答十二道题,而每一道题几乎都至关重重,要达到顶点谈何容易?答到第六题时他显然很茫然,这时他使用了第一条热线,让现场观众帮助他。结果他幸运地通过了,但他很平静,甚至有些沮丧。主持人很奇怪,因为要是别的选手早就欢呼雀跃了,为什么他这样平静?他答:他觉得很不好意思,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这道问题而他不会。这时我简直有点欣赏他了,这是何等冷静而自信的一个男人啊。
答题依然在继续,悬念也越来越大了,人们也越来越紧张。到最后一题时,我手心里的汗几乎都出来了,好像我是那个盼着得到一台打印机、两张往返加拿大机票和一台电脑的人。仅仅为了他的孝顺和对妹妹的宠爱,也应该让他答对吧。
最后一题出来了,居然是六选一。而且是有关水资源的。他静静地看着这道题,好久没有说话,他的父母也坐在台下,紧张地看着他,而主持人也好像恨不得生出特异功能把答案告诉他一样。这时他使用了最后一条求助热线。把电话打给了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电话接通了,他却久久不说话,对面的妹妹着急了,哥,快说呀,要不来不及了。因为只有三十秒时间。王小丫也着急了,快说吧,不要浪费时间了,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
他沉默了一会,说了:妹妹,你想念咱爸咱妈吗?妹妹说,当然想。坐在电视机前的我着急了,天啊,这是什么时候了怎么还儿女情长的,难道他要放弃自己最后的圆满吗?我几乎都要生气了,怎么有这样冷静的人啊?怎么还说这些没边没沿的话?他又说了,那让咱爸咱妈去看你好吗?妹妹说,那太好了,真的吗?他点头,很自信地:是的,你的愿望马上就能实现了。然后时间到了,电话断了。天啊,我一下子明白,这道题他根本就会,答案早就胸有成竹!他只是想给妹妹打个电话,只是想把成功的喜悦让妹妹分享!
我的眼泪一下流了出来。为他的智慧,为他超乎常人的冷静和美丽。果然他轻轻地说出了答案,我看出了王小丫的感动和难言。王小丫说,从来没有像你这样的选手。
是的,从来没有,像他一样的冷静和智慧,在最后的关头,在久久的沉默之后,给大家带来了满怀的喜悦。而在台下的父母,眼角也悄悄地湿了。
我从来以为只有“情”是美丽的,比如爱情、亲情、朋友之情,从来没有想到,智慧也会如此美丽。它让我们慢慢麻木的心灵,在这个美好而机智的晚上,轻舞飞扬。
20.文章一、二自然段说“我流了泪”,却又解释说“这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这样开头用意何在?(2分)
21.读完全文,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我”在观看“他”答题过程中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4分)
22.第十一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圆满”一词在这里的含意是什么?
2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中那个答题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4.文中“智慧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
25.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三、破碎的美丽
①有时候,我甚至相信: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是美丽的。
②我喜欢断树残枝萎叶,也喜欢旧寺锈钟颓墙;喜欢庭院深深一蓬秋草,荒芜石阶点点青苔,也喜欢云冷星陨月缺,柳败花残茎衰。这些破碎的东西是那么平常,那么清淡,那么落魄,甚至那么狼狈。它们从光艳十足无可挑剔的巅峰骤然落地或是慢慢地坠下慢慢地沉淀慢慢地变形,然后破碎,然后走进我的视线中,走到辉煌已让位给别人的今天。
③我不知道它们曾经怎样美丽过,所以我无法想像它们的美丽。因此,我深深沉醉于这种不可想像不可求源的美丽之中,挖掘着它们绚丽的往昔,然后蓦然回首,将这两种生命的形态拉至眼前,黯然泪下。这由圆满而破碎、由繁盛而落寞的生命过程中,蕴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悲欢离合,蕴含着多少永恒的感伤和无限的苍凉啊!
④同样,很残忍的,我相信破碎的人生才最美丽。
⑤我喜欢苍老的人记起发黄的青春,孤傲的人忏悔错过的爱情;我喜欢英雄暮年时的忍痛回首,红颜逝去后的对镜哀思。我喜欢人们在最薄弱最不设防的时候挖出自己最痛最疼的那一部分,然后颤抖,然后哭泣,然后让心灵流出血来。每当这时候,哪怕我对眼前的人一无所知,我也一定会相信:那些辛酸和苦难以及那些难以释怀的心事和情绪,是他生命中最深的印记和最珍爱的储藏。只有等他破碎的时候,他才会露出自己最真实的容颜。
⑥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在于她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和超脱;梵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平凡者的破碎泄露了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优秀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礼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带给我们人生的梦想和启迪。
⑦这些悲哀而持久的美丽,直接触动了我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让我随他们流泪欢笑叹息或是沉默——那是一种多么崇高的感动啊!
14.感知文章,作者从和两方面阐述了“破碎的美丽”。(2分)
15.品读文章②③段,以我们熟知的“月缺”或“花残”为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它们是美丽的。(3分)
16.如果从下面两句话中选择一句作为文章的结尾,你选择哪一句?说说理由。(3分) ①一朵花的美丽,就在于她的绽放;而绽放其实正是花心的破碎啊! ②其实,人生哪一刻不美好呢?即使是残损;哪一刹那不该感激欢欣呢?即使是破碎。
17.那些“优秀灵魂”通过文学作品和媒体走进我们的心灵。请你选择大家熟知的一个人物,描绘他(她)令你难忘的破碎之美。要求不少于8字。(6分)
四、牵手
①女儿很小的时候,带她出门,总是伸一根食指让她紧紧牵住。那时的女儿多小啊,脑袋刚刚齐到我的大腿,走路深一脚浅一脚趔趔趄趄,小小的胖手攥住我的食指,不要命地抓着,那真是甩也甩不脱,割也割不掉。不知道那只小手哪来那么大的劲道,我的一根食指对她来说还是庞然大物呢。
②稍大的时候领她上街,牵手已经不够了,牵手之后还要用她的胳膊勾住我的小臂,结结实实的,一步不落,仿佛生怕稍不留意我就会从她的身旁逃之夭夭。我觉得小臂被她勾拉得像要脱臼,甩动不灵也妨碍走路。我会冷不防地用劲,从她胳膊里怀抱里抽出自己的手。她“嗷”地一声扑上来,仍然是不屈不挠地抓住,而且比刚才更加用劲。后来我就怕带她上街,或者喝令她去牵爸爸的手。她牵爸爸的手也是一样全心全意,她爸爸让她牵着也会一脸陶醉和幸福。
③女儿现在已经十三四岁了。十三四岁的女儿人高马大,我们俩并排走路,我不穿高跟鞋比她矮一个头尖。人高马大的女儿出门依旧牵着我的手,但不是攥住我一根食指了,是把我的食指中指无名小指捏成一排,而后囊括进她的掌心。我说不行,你太大了,你看街上有没有这么大的女孩子还牵妈妈手的?她“嗯”一声说,我想牵。我试图甩脱她,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但她固执地不让我的手滑开。她的手劲多大啊!我的指骨在她掌心里酥麻酥麻,只要她再加一把劲我就会叫唤出声。可我内心也喜欢这种指骨酥麻的感觉。
④我真不知道女儿牵我的手要牵到什么时候,今生今世我们的手还会不会分开。我嘴里说着:不要,不要。我心里默念着:牵吧,牵吧。我的孩子!妈妈牵女儿的手天经地义;女儿牵妈妈的手地久天长。女儿把她的手交到我手里,她就把她的一切都交给我了:在她满十八岁之前,她无忧无虑,因为忧虑有妈妈担着,荆棘由妈妈去砍,给她一把毒药她会不眨眼地当糖吞下,领她走上悬崖她会一步不落紧紧跟着。谁让我是妈妈呢?她的手不交给妈妈还能够交给谁呢?妈妈生来就是要牵着孩子走路的。
⑤可是妈妈老了之后,你还能这样紧紧牵住妈妈的手吗,我的孩子?跟现在你把一切交给妈妈一样,那时候妈妈也该把一切都交给你了。从前你交给妈妈的是花朵儿一样的身体,诗一般梦一样的年华;以后妈妈却要回赠你一段枯萎皱缩的躯干,一个琐碎不堪的灵魂。到那时候,你会牵我的这只手吗,我的孩子,我的女儿?
1、本文题目“牵手”有哪些方面的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2、文中有三次女儿牵着妈妈手的细节描写,请简要概括写出来并说说这几处细节描写突出了什么(或“有什么作用”)。
答
3、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说说你对下面两个句子的理解。
(1)妈妈牵女儿的手天经地义,女儿牵妈妈的手地久天长。
答:
(2)给她一把毒药她会不眨眼地当糖吞下,领她走上悬崖她会一步不落紧紧跟着。
答:
4、试概括说说文章最后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5、请写出文中与“我真不知道女儿牵我的手要牵到什么时候,今生今世我们的手还会不会分开”这句话相照应的一个句子。
答:
五、轻轻地抱住母亲
①母亲已经70多岁了。70多岁的母亲在胆囊切除手术中受尽了磨难,本已衰老的母亲
更加虚弱了。母亲在病床上躺着,想动一下都非常困难。那天晚上,母亲下床小解后怎么也上不了床,当时,我就那么轻轻地一抱,就把母亲抱到了床上。也就是这轻轻的一抱,竟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②上了床,母亲不愿躺下,就那么实实在在地靠在我的怀里。那时我感到了我胸脯的宽
厚,也感到了母亲的瘦小。我搂着母亲,并且轻轻地晃着,母亲那一头苍白的头发,散乱在我的眼前。我低头给母亲梳理头发时,母亲的双眼闭着,眼角却溢出了几滴泪水。我给母亲擦泪时母亲说:“你小时候,我就是这样抱着你,你不老实,老是乱蹦乱跳。”我说:“妈,你想我抱着吗?”母亲说:“想,抱着我,我心里就踏实。”我的眼睛湿润了……母亲说着就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于是,我就那么一边轻轻地抱着母亲,一边微微地晃着。我感到有一股爱的暖流在冲撞着我的心扉,我感到我强壮的身子就是母亲的靠山,就是母亲的胆量,就是母亲的渴望……我的泪,竟忍不住掉到了母亲的脖子上。
③把一个人抱在怀里是因为心中有爱,那是一种深沉的爱,一种无法描述的爱,一种比任何语言的表述都要博大凝重的爱。小时候母亲经常抱我,抱着我下地,抱着我拾柴……我要是乖巧,母亲还会亲我的脸蛋儿,我这时就会搂住母亲的脖子,那是一种渴望,一种依赖,一种让我终身难忘的幸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就不愿再让母亲抱了,最多会让母亲扳着脸看看我胖了还是瘦了。当我长到渴望和异性亲热的时候,我会与女友激情拥抱,甚至热烈地亲吻,却不再愿接受母亲的双臂和胸怀了。这时的母亲,就只能用慈祥的目光,或是我喜欢的食物来表达她深深的母爱了,而我也再没有搂住母亲脖子的渴望了。但就在那个晚上,我抱着母亲时忽然感到,我就像重新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里一样,那么甜蜜,那么幸福。
④又一个晚上,母亲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到夜里10点钟时,母亲说:“我想睡了。”我说:
“妈,我把你抱到床上吧。”母亲说:“中。”于是,母亲就搂住了我的脖子。母亲比过去明显胖了。我抱着渐渐康复的母亲向床边走去的时候,母亲满脸的笑容。我知道母亲在我的轻轻一抱中感到了甜蜜和满足。我感到我幼小时的形象和母亲叠在了一起,那是人生漫长的旅程,也是母子亲情的融合,更是母子之爱的结晶和升华。我把母亲放在床上时,母亲竟然出乎我预料地说了一句:“好幸福啊。”继而就是响亮的笑声了。
⑤我在这笑声里充满惭愧。我们会激情满怀地抱住亲爱的妻子去倾吐炽热的情恋,我们
会喜不自禁地抱着儿女去倾吐脉脉的爱意。可是,我们是否想过去抱一抱年迈的母亲,去倾诉那份人间的挚爱和亲情呢?……
1.从全文看,题目“轻轻地抱住母亲”中的“轻轻”一词用得很形象,请分析“轻轻”一词的含义。
答:
2.第一段中“也就是这轻轻的一抱,竟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使“我”的心灵受到强烈震动的原因是什么?
答:
3.请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将病中母亲的肖像描绘出来。
答:
4.对本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答: 【 】
A 本文以“轻轻地抱住母亲”为线索,着重描述了“我”抱住病中母亲与渐渐康复后的母亲的动人情景。
B.文章最后一段直抒胸臆,抒发了对母亲的愧疚之情,感情真挚动人。
C.为了引人人胜,本文运用了倒叙和插叙的叙述方法。
D.本文描写细腻,语言朴实自然,字里行间渗透着深深的母于之情。
5.你喜欢文中的“我”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答:
六、害怕回乡
⑴回乡不是回家。
⑵回家是亲切的。记得母亲在世时,回家是那样温馨,是那样顺理成章。一踏上故土,远远望见屋顶上的炊烟,望见炊烟的竹篱,竹篱后,有慈母倚门而望。
⑶未进家门,早有乡邻,用真诚而纯朴的目光迎候你:哇,回家来看母亲了。
⑷匆匆推开柴门,扑进母亲怀里,一卸世路风尘的艰辛。
⑸母亲去世后,家就变飘渺了。但那是我的根,那时陶冶过我的乡情乡音。在那里,我懂得蒲公英是怎么飞的,蚱蜢是怎么跳的,画眉鸟是怎么唱的,它们都在呼唤我回归。
⑹回归是必然的。只是先人已渺,旧居不存,算不了回家,就算回乡吧。但回乡的路是艰难的。
⑺当我踏上那弯曲的乡路,山还是那座山,村还是那个村。乡邻依旧友好,迎候你的目光也依旧真挚。但语意里有了陌生:啊,回来看看?
⑻是的,回来看看。看什么呢?流水依旧白,青山依旧青。但自己的目光已不知往哪儿看,脚步不知往哪儿挪了。
⑼到乡翻似烂柯人,一颗系念故乡的心,顿时被悬了起来。因为随着母亲的去世,没有了那依恋的那扇柴门,也没有了那一缕炊烟。
⑽于是无可挽回地要坠入从前,黯然地走进童年的记忆,很悲壮地站到昨日以远、来日无多的路口,踯躅复踯躅。在乡邻目光的探询下,不得不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回乡之路,进行一番审视和梳理了。
⑾故乡,是生命的根,在抚摸生命之树的根须时,如果没有结出丰厚的果实来回报,那么你可曾以自己树冠的绿荫,给故乡人送来一丝一缕的清凉?
⑿你会想到自己没有做官,不是荣归故里,你不很富有,不是衣锦还乡。你也不是明星,不为故乡增色。也许,这并不重要,故乡无意苛求于你。只是你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回乡之路,进行一番审视和梳理了。
⒀想到此,你会明白前人为什么会有近乡情更怯的感喟了。
⒁你会感喟自己是一只小鸟,在山外的天地里飞了一圈。感喟自己是一条鱼,在人生的江河了漫游一回。如今日暮乡关,想到故乡厚实的土地,能歇你坎坷多愁的奔波,能抚慰你疲惫至极的心灵。于是你回乡,因为你是从这赤条条的来到世上,也是从这里背起行囊,怀着故乡的期待,开始世路风尘的跋涉。而今疲游知还,鸟归林,鱼归渊,回到了生命的源头,你不得不回望一下自己的漫漫长途,也不得不反躬自问:你留在山外世界的行踪、足踪是否歪斜?你是否行所当行,止所当止?你坐食的一饭一粥,是否取之有理有节?而对依旧贫瘠的土地,你是否无愧于心,无愧于乡呢?
⒂所以回乡,不只是回到往昔,回到记忆,而是回到生活的始发站,去审读自己生命行程
⒃回家也许你会生出丝丝愧疚,但会因亲情的抚慰而释然。
⒄回乡,面对养育你的土地,你想到故乡的厚恩,未有寸功的回报,你会怵然而惊。
⒅所以,我害怕回乡。
1、作者一开始就说:“回家不是回乡。”从文中可以看出,回家的感觉是 ,回乡的感觉是 .(各用文中的一个词填空)
2、第⑵段说“一踏上故土,远远望见屋顶上的炊烟,望见炊烟下的竹篱,竹篱后,有慈母依门而望”,“游子”是多么激动啊!请你发挥想象,描述一下“游子”的心理活动。(要求:字数50左右)
3、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4、体会第⒂段中加点词“审读”的语境义,从第⒁段中找出一个与它意义相近的词语 .
5、文章结尾,作者说:“我害怕回乡。”请细读短文概括原因。
6、思乡是中国人的传统的文化心态。请你写出古人表现思乡之情的一句名诗或名句,并说说它和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母亲的诗》答案: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中些母亲的那两件事
答:母亲鼓励“我”克服困难去上学;母亲鼓励“我”正确对待人生的挫折,努力去创造成功
2.母亲所做的两件事,分别对“我”有何影响
答:第一件事:母亲教育我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困难。第二件事:母亲教育我正确对待眼前的困难,把困难看成机遇
3.“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母亲随口说的话,为什么竟被“我”称为诗?
答:母亲随口说去的话语言朴实,却给了我极大的教育和鼓励,因而在我看来母亲的话与诗一般优美。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4.本文在结构上颇具特色,请至少指出两点,并试作分析
答采用倒叙的方式既揭示了我在母亲的教育下成才的主题,又引人入胜。 文章主题部分采用了大致相同的结构方式,这种循环往复的方式,突出了母亲对我的影响形成了如诗一般的意境
5.仿照:“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这一句式,写一组句子。
答:星辰把黑夜的门推开了,勤劳把富裕的门推开了,真诚把爱的门推开了,爱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智慧的美丽》答案:
20.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1.感动——紧张——着急——激动——赞扬
22.着急的心理,这里的圆满是指实现他孝敬老人、关爱妹妹的愿望。
23.①冷静,自信,谦虚而又充满智慧的人。②一个孝顺的儿子,一个体贴的兄长。
24.①家庭梦想全是为了别人②冷静地看待别人的帮助并从中正确认识自己③冷静地对待胜利的喜悦并和妹妹分享
25.照应题目。
《破碎的美丽》答案:
14.自然人生或灵魂 (大意正确即可,每空1分,共2分)
15.示例:作者认为我们可以从“月缺”联想到“月圆”的美丽,从中品味难以诉说的悲欢离合,感受其中永恒的感伤和无限的苍凉,这也是一种美。 (点明美的原因1分,结合具体内容阐述1分,语言表述1分,共3分)
16.示例1:我选择第①句。这个句子借助花的美就在于破碎的事例,巧妙地点明中心,语言生动形象,很有感染力。 示例2:我选择第②句。这个句子连用两个反问句,告诉我们要体会生活的美好,对生活心存感激,深化了文章中心。 (结合句子内容和特点阐述1分,句子的作用1分,语言表述1分,共3分)
17.示例1:我永远忘不了梵高在《自画像》中逼视我们心灵的眼神。他是一个不能为世俗理解的画家,是一个用画笔袒露胸襟的天才。他用灿烂的金黄色渲染火一般的激情,用漩涡般流动的天空暗示内心的躁动。他留给自己的是不幸的人生,留给世界的是永恒的美丽。
示例2:雅典奥运会男子单杠决赛中,涅莫夫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技惊四座。他征服了观众,却征服不了裁判。不公正的得分,引来了全场观众的愤怒。长达八分钟不满的嘘声像爱琴海的波浪淹没了赛场。此时,他重回赛场,面向观众深情地鞠躬,请求观众保持冷静。他的金牌梦破碎了,但他用宽容展现了体育之美,展现了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 (事迹概括2分,人物评价2分,语言表述2分,共分)
《轻轻地抱住母亲》答案:
1.“轻轻”写出了儿子抱着母亲时动作的轻柔以及那种生怕有所闪失的心理,表现出对母亲的敬重、体贴……(符合题意即可 )
2 .原因是 (1) 没有想到母亲是这样瘦小、虚弱;
(2)成人后“我”从来没有这样亲近过母亲,这一抱,我重新感到了一种幸福,一种甜蜜。(答到意思即可)
3.抓住“衰老”“虚弱”“瘦小”“散乱苍白的头发”等来描写。有“衰老”,“瘦小”“头发苍白”即得满分。
4. C
5.从“我”对母亲的孝顾、对母亲的真挚情感等方面来组织文字,言之成理即可:
《害怕回乡》答案:
1.亲切;害怕
2.要求符合语境、紧扣“亲切”的感受展开合理想象,感情真挚,语言优美。
3.尽自己努力,给故乡做一点贡献
4.回望或反躬自问
5.(1)去审读自己的生命行程。(2)对故乡未有寸功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