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3.0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数学总复习训练阅读理解问题含解析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阅读理解问题 ‎1.一个平面封闭图形内(含边界)任意两点距离的最大值称为该图形的“直径”,封闭图形的周长与直径之比称为图形的“周率”,下面四个平面图形(依次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圆)的周率从左到右依次记为a1,a2,a3,a4,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a4>a2>a1 B.a4>a3>a2 C.a1>a2>a3 D.a2>a3>a4‎ ‎2.阅读下列文字与例题 将一个多项式分组后,可提公因式或运用公式继续分解的方法是分组分解法.‎ 例如:(1)am+an+bm+bn=(am+bm)+(an+bn)‎ ‎=m(a+b)+n(a+b)‎ ‎=(a+b)(m+n)‎ ‎(2)x2﹣y2﹣2y﹣1=x2﹣(y2+2y+1)‎ ‎=x2﹣(y+1)2‎ ‎=(x+y+1)(x﹣y﹣1)‎ 试用上述方法分解因式a2+2ab+ac+bc+b2=  .‎ ‎3.定义新运算“⊗”,,则12⊗(﹣1)=  .‎ ‎4.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EFGH的边长分别为2和,对角线BD、FH都在直线L上,O1、O2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线段O1O2的长叫做两个正方形的中心距.当中心O2在直线L上平移时,正方形EFGH也随平移,在平移时正方形EFGH的形状、大小没有改变.‎ ‎(1)计算:O1D=  ,O2F=  .‎ ‎(2)当中心O2在直线L上平移到两个正方形只有一个公共点时,中心距O1O2=  .‎ ‎(3)随着中心O2在直线L上的平移,两个正方形的公共点的个数还有哪些变化?并求出相对应的中心距的值或取值范围(不必写出计算过程).‎ ‎5.数学的美无处不在.数学家们研究发现,弹拨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取决于弦的长度,绷得一样紧的几根弦,如果长度的比能够表示成整数的比,发出的声音就比较和谐.例如,三根弦长度之比是15:12:10,把它们绷得一样紧,用同样的力弹拨,它们将分别发出很调和的乐声do、mi、so,研究15、12、10这三个数的倒数发现:.我们称15、12、10这三个数为一组调和数.现有一组调和数:x,5,3(x>5),则x的值是  .‎ ‎6.若自然数n使得作竖式加法n+(n+1)+(n+2)均不产生进位现象,则称n为“可连数”,例如32是“可连数”,因为32+33+34不产生进位现象;23不是“可连数”,因为23+24+25产生了进位现象,那么小于200的“可连数”的个数为  .‎ ‎7.我们定义=ad﹣bc,例如=2×5﹣3×4=10﹣12=﹣2,若x,y均为整数,且满足1<<3,则x+y的值是  .‎ ‎8.阅读材料:‎ 小明在学习二次根式后,发现一些含根号的式子可以写成另一个式子的平方,如3+=(1+)2.善于思考的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索:‎ 设a+b=(m+n)2(其中a、b、m、n均为整数),则有a+b=m2+2n2+2mn.‎ ‎∴a=m2+2n2,b=2mn.这样小明就找到了一种把类似a+b的式子化为平方式的方法.‎ 请你仿照小明的方法探索并解决下列问题:‎ ‎(1)当a、b、m、n均为正整数时,若a+b=,用含m、n的式子分别表示a、b,得:a=  ,b=  ;‎ ‎(2)利用所探索的结论,找一组正整数a、b、m、n填空:  +  =(  +  )2;‎ ‎(3)若a+4=,且a、m、n均为正整数,求a的值?‎ ‎9.先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问题:‎ 材料1:从三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出两张排成一列,有6种不同的排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排列,排列数记为A32=3×2=6.‎ 一般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nm.Anm=n(n﹣1)(n﹣2)(n﹣3)…(n﹣m+1)(m≤n)‎ 例:从5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3个元素排成一列的排列数为:A53=5×4×3=60.‎ 材料2:从三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取两张,有3种不同的选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组合,组合数为.‎ 一般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nm,‎ Anm=n(n﹣1)(n﹣2)(n﹣3)…(n﹣m+1)(m≤n)‎ 例:从6个不同的元素选3个元素的组合数为:.‎ 问:(1)从某个学习小组8人中选取3人参加活动,有  种不同的选法;‎ ‎(2)从7个人中选取4人,排成一列,有  种不同的排法.‎ ‎10.我们把对称中心重合,四边分别平行的两个正方形之间的部分叫“方形环”,易知方形环四周的宽度相等.‎ 一条直线l与方形环的边线有四个交点M、M′、N′、N.小明在探究线段MM′与N′N 的数量关系时,从点M′、N′向对边作垂线段M′E、N′F,利用三角形全等、相似及锐角三角函数等相关知识解决了问题.请你参考小明的思路解答下列问题:‎ ‎(1)当直线l与方形环的对边相交时,如图1,直线l分别交AD、A′D′、B′C′、BC于M、M′、N′、N,小明发现MM′与N′N相等,请你帮他说明理由;‎ ‎(2)当直线l与方形环的邻边相交时,如图2,l分别交AD、A′D′、D′C′、DC于M、M′、N′、N,l与DC的夹角为α,你认为MM′与N′N还相等吗?若相等,说明理由;若不相等,求出的值(用含α的三角函数表示).‎ ‎ ‎ 阅读理解问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一个平面封闭图形内(含边界)任意两点距离的最大值称为该图形的“直径”,封闭图形的周长与直径之比称为图形的“周率”,下面四个平面图形(依次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圆)的周率从左到右依次记为a1,a2,a3,a4,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a4>a2>a1 B.a4>a3>a2 C.a1>a2>a3 D.a2>a3>a4‎ ‎【考点】正多边形和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计算题;压轴题.‎ ‎【分析】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a,求出等边三角形的周长,即可求出等边三角形的周率a1;设正方形的边长是x,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对角线的长,即可求出周率;设正六边形的边长是b,过F作FQ∥AB交BE于Q,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直径,即可求出正六边形的周率a3;求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即可求出圆的周率,比较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a,则等边三角形的周率a1==3‎ 设正方形的边长是x,由勾股定理得:对角线是x,则正方形的周率是a2==2≈2.828,‎ 设正六边形的边长是b,过F作FQ∥AB交BE于Q,得到平行四边形ABQF和等边三角形EFQ,直径是b+b=2b,‎ ‎∴正六边形的周率是a3==3,‎ 圆的周率是a4==π,‎ ‎∴a4>a3>a2.‎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正多边形与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理解题意并能根据性质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 ‎ ‎ ‎2.阅读下列文字与例题 将一个多项式分组后,可提公因式或运用公式继续分解的方法是分组分解法.‎ 例如:(1)am+an+bm+bn=(am+bm)+(an+bn)‎ ‎=m(a+b)+n(a+b)‎ ‎=(a+b)(m+n)‎ ‎(2)x2﹣y2﹣2y﹣1=x2﹣(y2+2y+1)‎ ‎=x2﹣(y+1)2‎ ‎=(x+y+1)(x﹣y﹣1)‎ 试用上述方法分解因式a2+2ab+ac+bc+b2= (a+b)(a+b+c) .‎ ‎【考点】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法.‎ ‎【专题】压轴题;阅读型.‎ ‎【分析】首先进行合理分组,然后运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解答】解:原式=(a2+2ab+b2)+(ac+bc)‎ ‎=(a+b)2+c(a+b)‎ ‎=(a+b)(a+b+c).‎ 故答案为(a+b)(a+b+c).‎ ‎【点评】此题考查了因式分解法,要能够熟练运用分组分解法、提公因式法和完全平方公式.‎ ‎ ‎ ‎3.定义新运算“⊗”,,则12⊗(﹣1)= 8 .‎ ‎【考点】代数式求值.‎ ‎【专题】压轴题;新定义.‎ ‎【分析】根据已知可将12⊗(﹣1)转换成a﹣4b的形式,然后将a、b的值代入计算即可.‎ ‎【解答】解:12⊗(﹣1)‎ ‎=×12﹣4×(﹣1)‎ ‎=8‎ 故答案为:8.‎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代数式求值的方法:直接将已知代入代数式求值.‎ ‎ ‎ ‎4.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EFGH的边长分别为2和,对角线BD、FH都在直线L上,O1、O2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线段O1O2的长叫做两个正方形的中心距.当中心O2在直线L上平移时,正方形EFGH也随平移,在平移时正方形EFGH的形状、大小没有改变.‎ ‎(1)计算:O1D= 2 ,O2F= 1 .‎ ‎(2)当中心O2在直线L上平移到两个正方形只有一个公共点时,中心距O1O2= 3 .‎ ‎(3)随着中心O2在直线L上的平移,两个正方形的公共点的个数还有哪些变化?并求出相对应的中心距的值或取值范围(不必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四边形综合题.‎ ‎【分析】(1)根据正方形对角线是正方形边长的倍可得正方形的对角线长,除以2即为所求的线段的长;‎ ‎(2)此时中心距为(1)中所求的两条线段的和,若只有一个公共点,则点D与点F重合,由此可得出答案.‎ ‎(3)动手操作可得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可能没有公共点,有1个公共点,2个公共点,或有无数个公共点,据此找到相应取值范围即可.‎ ‎【解答】解:(1)O1D=2×÷2=2;O2F=×÷2=1.‎ 故答案为:2,1;‎ ‎(2)点D、F重合时有一个公共点,O1O2=2+1=3.‎ 故答案为:3;‎ ‎(3)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有两个公共点时,1<O1O2<3;‎ 无数个公共点时,O1O2=1;‎ ‎1个公共点时,O1O2=3;‎ 无公共点时,O1O2>3或0≤O1O2<1.‎ ‎【点评】考查正方形的动点问题;需掌握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长的数量关系;动手操作得到两正方形边长可能的情况是解决本题的主要方法.‎ ‎ ‎ ‎5.数学的美无处不在.数学家们研究发现,弹拨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取决于弦的长度,绷得一样紧的几根弦,如果长度的比能够表示成整数的比,发出的声音就比较和谐.例如,三根弦长度之比是15:12:10,把它们绷得一样紧,用同样的力弹拨,它们将分别发出很调和的乐声do、mi、so,研究15、12、10这三个数的倒数发现:.我们称15、12、10这三个数为一组调和数.现有一组调和数:x,5,3(x>5),则x的值是 15 .‎ ‎【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 ‎【专题】阅读型.‎ ‎【分析】题中给出了调和数的规律,可将x所在的那组调和数代入题中给出的规律里,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 解得:x=15‎ 经检验:x=15为原方程的解.‎ 故答案为:15.‎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重点在于弄懂题意,准确地找出题目中所给的调和数的相等关系,这是列方程的依据.‎ ‎ ‎ ‎6.若自然数n使得作竖式加法n+(n+1)+(n+2)均不产生进位现象,则称n为“可连数”,例如32是“可连数”,因为32+33+34不产生进位现象;23不是“可连数”,因为23+24+25产生了进位现象,那么小于200的“可连数”的个数为 24 .‎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专题】压轴题.‎ ‎【分析】首先理解“可连数”的概念,再分别考虑个位、十位、百位满足的数,用排列组合的思想求解.‎ ‎【解答】解:个位需要满足:x+(x+1)+(x+2)<10,即x<,x可取0,1,2三个数.‎ 十位需要满足:y+y+y<10,即y<,y可取0,1,2,3四个数(假设0n就是n)‎ 因为是小于200的“可连数”,故百位需要满足:小于2,则z可取1一个数.‎ 则小于200的三位“可连数”共有的个数=4×3×1=12;‎ 小于200的二位“可连数”共有的个数=3×3=9;‎ 小于200的一位“可连数”共有的个数=3.‎ 故小于200的“可连数”共有的个数=12+9+3=24.‎ ‎【点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依题意列出不等式进行求解,还要掌握排列组合的解法.‎ ‎ ‎ ‎7.我们定义=ad﹣bc,例如=2×5﹣3×4=10﹣12=﹣2,若x,y均为整数,且满足1<<3,则x+y的值是 ±3 .‎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专题】压轴题;新定义.‎ ‎【分析】先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根据x的取值范围及x为整数求出x的值,再把x的值代入求出y的值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得,1<1×4﹣xy<3,即1<4﹣xy<3,‎ ‎∴,‎ ‎∵x、y均为整数,∴xy为整数,‎ ‎∴xy=2,‎ ‎∴x=±1时,y=±2;‎ x=±2时,y=±1;‎ ‎∴x+y=2+1=3或x+y=﹣2﹣1=﹣3.‎ ‎【点评】此题比较简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根据x,y均为整数求出x、y的值即可.‎ ‎ ‎ ‎8.阅读材料:‎ 小明在学习二次根式后,发现一些含根号的式子可以写成另一个式子的平方,如3+=(1+)2.善于思考的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索:‎ 设a+b=(m+n)2(其中a、b、m、n均为整数),则有a+b=m2+2n2+2mn.‎ ‎∴a=m2+2n2,b=2mn.这样小明就找到了一种把类似a+b的式子化为平方式的方法.‎ 请你仿照小明的方法探索并解决下列问题:‎ ‎(1)当a、b、m、n均为正整数时,若a+b=,用含m、n的式子分别表示a、b,得:a= m2+3n2 ,b= 2mn ;‎ ‎(2)利用所探索的结论,找一组正整数a、b、m、n填空: 4 + 2 =( 1 + 1 )2;‎ ‎(3)若a+4=,且a、m、n均为正整数,求a的值?‎ ‎【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分析】(1)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运算法则,即可得出a、b的表达式;‎ ‎(2)首先确定好m、n的正整数值,然后根据(1)的结论即可求出a、b的值;‎ ‎(3)根据题意,4=2mn,首先确定m、n的值,通过分析m=2,n=1或者m=1,n=2,然后即可确定好a的值.‎ ‎【解答】解:(1)∵a+b=,‎ ‎∴a+b=m2+3n2+2mn,‎ ‎∴a=m2+3n2,b=2mn.‎ 故答案为:m2+3n2,2mn.‎ ‎(2)设m=1,n=1,‎ ‎∴a=m2+3n2=4,b=2mn=2.‎ 故答案为4、2、1、1.‎ ‎(3)由题意,得:‎ a=m2+3n2,b=2mn ‎∵4=2mn,且m、n为正整数,‎ ‎∴m=2,n=1或者m=1,n=2,‎ ‎∴a=22+3×12=7,或a=12+3×22=1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完全平方公式,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运算完全平方公式和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 ‎ ‎ ‎9.先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问题:‎ 材料1:从三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出两张排成一列,有6种不同的排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排列,排列数记为A32=3×2=6.‎ 一般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nm.Anm=n(n﹣1)(n﹣2)(n﹣3)…(n﹣m+1)(m≤n)‎ 例:从5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3个元素排成一列的排列数为:A53=5×4×3=60.‎ 材料2:从三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取两张,有3种不同的选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组合,组合数为.‎ 一般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nm,‎ Anm=n(n﹣1)(n﹣2)(n﹣3)…(n﹣m+1)(m≤n)‎ 例:从6个不同的元素选3个元素的组合数为:.‎ 问:(1)从某个学习小组8人中选取3人参加活动,有 56 种不同的选法;‎ ‎(2)从7个人中选取4人,排成一列,有 840 种不同的排法.‎ ‎【考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专题】压轴题;阅读型.‎ ‎【分析】(1)利用组合公式来计算;‎ ‎(2)都要利用排列公式来计算.‎ ‎【解答】解:(1)C83==56(种);‎ ‎(2)A74=7×6×5×4=840(种).‎ ‎【点评】本题为信息题,根据题中所给的排列组合公式求解.‎ ‎ ‎ ‎10.我们把对称中心重合,四边分别平行的两个正方形之间的部分叫“方形环”,易知方形环四周的宽度相等.‎ 一条直线l与方形环的边线有四个交点M、M′、N′、N.小明在探究线段MM′与N′N 的数量关系时,从点M′、N′向对边作垂线段M′E、N′F,利用三角形全等、相似及锐角三角函数等相关知识解决了问题.请你参考小明的思路解答下列问题:‎ ‎(1)当直线l与方形环的对边相交时,如图1,直线l分别交AD、A′D′、B′C′、BC于M、M′、N′、N,小明发现MM′与N′N相等,请你帮他说明理由;‎ ‎(2)当直线l与方形环的邻边相交时,如图2,l分别交AD、A′D′、D′C′、DC于M、M′、N′、N,l与DC的夹角为α,你认为MM′与N′N还相等吗?若相等,说明理由;若不相等,求出的值(用含α的三角函数表示).‎ ‎【考点】四边形综合题.‎ ‎【分析】(1)证线段相等,可证线段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结合本题,证△MM′E≌△‎ NN′F即可;‎ ‎(2)由于M′E∥CD,则∠EM′M=∠FNN′=α,易证得△FNN′∽△EM′M,那么MM′:NN′=EM′:FN;而EM′=FN′,则比例式可化为: ==tanα,‎ 由此可知:当α=45°时,MM′=NN′;当α≠45°时,MM′≠NN′.‎ ‎【解答】解 (1)在方形环中,∵M′E⊥AD,N′F⊥BC,AD∥BC,‎ 在△MM′E与△NN′F中,‎ ‎,‎ ‎∴△MM′E≌△NN′F(AAS).‎ ‎∴MM′=N′N;‎ ‎(2)法一∵∠NFN′=∠MEM′=90°,∠FNN′=∠EM′M=α,‎ ‎∴△NFN′∽△M′EM,‎ ‎∴=.‎ ‎∵M′E=N′F,‎ ‎∴==tanα(或).‎ ‎①当α=45°时,tan α=1,则MM′=NN′;‎ ‎②当α≠45°时,MM′≠NN′,则=tanα(或).‎ 法二 在方形环中,∠D=90°.‎ ‎∵M′E⊥AD,N′F⊥CD,‎ ‎∴M′E∥DC,N′F=M′E.‎ ‎∴∠MM′E=∠N′NF=α.‎ 在Rt△NN′F与Rt△MM′E中,‎ sinα=,cosα=,即=tanα(或).‎ ‎①当α=45°时,MM′=NN′;‎ ‎②当α≠45°时,MM′≠NN′,则=tanα(或).‎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