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5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物理复习之实验专题二

  • 3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物理复习之实验专题二 ‎  DIV.MyFav_1208919581173 P.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8919581173 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8919581173 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8919581173 P.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208919581173 LI.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208919581173 DIV.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 Roman"}DIV.MyFav_1208919581173 P.MsoBodyTextIndent{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8919581173 LI.MsoBodyTextIndent{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8919581173 DIV.MsoBodyTextIndent{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8919581173 P.MsoDocumentMap{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BACKGROUND: navy;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8919581173 LI.MsoDocumentMap{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BACKGROUND: navy;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8919581173 DIV.MsoDocumentMap{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 FONT-SIZE: 10.5pt; BACKGROUND: navy;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8919581173 P{FONT-SIZE: 12pt; MARGIN-LEFT: 0cm; MARGIN-RIGHT: 0cm; FONT-FAMILY: 宋体}DIV.MyFav_1208919581173 P.MsoAcetate{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8919581173 LI.MsoAcetate{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8919581173 DIV.MsoAcetate{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8919581173 DIV.Section1{page: Section1}DIV.MyFav_1208919581173 OL{MARGIN-BOTTOM: 0cm}DIV.MyFav_1208919581173 UL{MARGIN-BOTTOM: 0cm}‎ ‎1.如图1所示,是一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频闪时间间隔为0.02s,闪亮时间千分之一秒可忽略不计。根据照片记录的小球位置,分析解决下列问题:‎ 图1‎ ‎(1)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小球所作的运动是不是匀速运动?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的平均速度有多大?‎ ‎2.如图2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图2‎ 信息一:(示例)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 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3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 图3 图4‎ ‎4.我们通过如图4所示的实验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玻璃瓶中的手机是悬挂起来的,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随着瓶内空气被抽出,铃声会。‎ ‎5.某同学在探究音调与响度有什么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 图5‎ ‎(1)如图5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这说明音调是由决定的。‎ ‎(2)如图5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是锯条的振幅,听其响度,这说明响度与有关。‎ ‎6.如图6所示,是在探究光的传播规律所拍摄的一组图片,图片是在实验过程中改变入射方向依次拍摄的。实验用的主要器材是手电筒式激光源和半圆型透明玻璃砖。图中O点为半圆型透明玻璃砖的圆心,入射光线沿半径方向射向分界面MN。请你仔细观察图片中所显示的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图6‎ ‎(1)当激光源发出的光沿法线方向射向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上时(即入射光线垂直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其传播方向。‎ ‎(2)当光由玻璃斜射到玻璃与空气的分界面MN上时,在分界面同时产生的两种现象是。‎ ‎(3)比较甲、乙两图,你有哪些发现?把你的发现都写出来。(提示:可测量图中的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从各角的大小及变化情况、各线的位置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4)观察丙图,并与甲、乙两图进行比较,你有哪些联想或猜想?你会提出一些什么样的问题?把你的联想或猜想以及能够提出的问题写出来。‎ ‎7.如图7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A的一侧进行观察。‎ ‎(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关系;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 ‎(3)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进行(选填“能”、“不能”),理由是:。‎ 图7 图8‎ ‎8.牛顿在1666年做了一个实验,揭开了颜色之迷,他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如图8所示,从A到B处分别是色光。‎ ‎9.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9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 ‎(1)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该。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眼睛。‎ ‎(2)如图10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其矫正做法是图;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其矫正做法是图。‎ ‎(3)为了保护视力,你认为应注意什么?(写出两点即可)‎ 图9 图10‎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第1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两个可能的原因:‎ ‎(2)第1、2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凸透镜焦距/cm ‎14‎ ‎14‎ ‎14‎ ‎14‎ ‎16‎ ‎16‎ ‎16‎ ‎16‎ 物体到凸透镜距离/cm ‎20‎ ‎30‎ ‎40‎ ‎60‎ ‎20‎ ‎30‎ ‎40‎ ‎60‎ 像到凸透镜距离/cm ‎47‎ ‎26‎ ‎22‎ ‎18‎ ‎80‎ ‎34‎ ‎27‎ ‎22‎ 像的性质 倒立 实像 倒立实像 倒立实像 倒立实像 倒立实像 倒立实像 倒立实像 倒立实像 根据上表,请你归纳出二个结论:‎ ‎11.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 ‎(1)他把已经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搬到另一实验桌上,则使用前:‎ A.只要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B.只要调节横梁平衡 C.不需要再调节 D.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再调节横梁平衡 ‎(2)当他把天平重新调好后,就把药品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用手向左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记下盘中砝码的质量就等于物体的质量。他的操作中的错误是:。‎ ‎(3)当他改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后,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1所示,则物体的质量是:。‎ 图11 图12‎ ‎(4)2019年我市油菜获得大面积的丰收,种植大户王师傅家长10m,宽8m的仓库中堆了1m厚的菜籽,王师傅请小明帮他估算这些菜籽质量。小明将菜籽样品带到学校,进行下面的实验:‎ A.将托盘天平放到水平台上,把____________________,再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在左右两盘中分别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将菜籽倒入左盘中,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使用游码,使天平平衡,结果如图12所示,菜籽质量为____g。‎ C.将菜籽全部倒入量筒中,轻敲量筒壁,使菜籽表面___________,读出体积为80cm3。‎ D.计算出菜籽密度为___________kg/m3,王师傅家仓库菜籽总质量为_______kg。‎ ‎12.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一位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物质 实验次数 体积/cm3‎ 质量/g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g/cm3‎ 甲 ‎1‎ ‎10‎ ‎18‎ ‎1.8‎ ‎2‎ ‎20‎ ‎36‎ ‎1.8‎ ‎3‎ ‎30‎ ‎54‎ ‎1.8‎ 乙 ‎4‎ ‎10‎ ‎8‎ ‎0.80‎ ‎5‎ ‎20‎ ‎16‎ ‎0.80‎ ‎6‎ ‎30‎ ‎24‎ ‎0.80‎ ‎(1)分析表中的实验次数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及质量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表中实验次数_______可归纳得出结论是: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他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分析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结论是:。‎ ‎13.用天平和量筒测定金属块的密度时,如图13所示,左图是用天平称金属块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所放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右图所示的是用量筒测金属块体积,放金属块前、后液面的位置。请从图13中读出数据,将这些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金属块的质量m/g 金属块放入前水的体积V1/cm3‎ 金属块和水总体积V2/cm3‎ 金属块的体积V=V-V1/cm3‎ 金属块密度ρ/(g/cm3)‎ 图13‎ ‎14.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14所示。‎ 图14 图15‎ ‎(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沿水平方向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__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大小________。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 ‎(2)比较A、B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在上述实验中,对于摩擦力大小的测 量你认为是否准确?请你作出评价;为使摩擦力的测量较为准确,你有更好的改进方法吗?(请你按图14那样,利用简图表示你的改进方法)‎ ‎(4)在此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请利用图中已有器材验证小明的猜想,写出你的做法。‎ ‎15.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将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了二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但第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比第二组的大。‎ 表一 表二 实验序号 压力/N 受力面积/cm2‎ 实验序号 压力/N 受力面积/cm2‎ ‎1‎ ‎3.0‎ ‎10‎ ‎4‎ ‎3.0‎ ‎20‎ ‎2‎ ‎4.5‎ ‎15‎ ‎5‎ ‎4.5‎ ‎30‎ ‎3‎ ‎6.0‎ ‎20‎ ‎6‎ ‎6.0‎ ‎40‎ 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及现象,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16.下表是某同学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实验数据:‎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 左液面/mm 右液面/mm 液面高度差/mm ‎1‎ 水 ‎3‎ 朝上 ‎186‎ ‎214‎ ‎28‎ ‎2‎ ‎3‎ 朝下 ‎186‎ ‎214‎ ‎28‎ ‎3‎ ‎3‎ 朝侧面 ‎186‎ ‎214‎ ‎28‎ ‎4‎ ‎6‎ 朝侧面 ‎171‎ ‎229‎ ‎58‎ ‎5‎ ‎9‎ 朝侧面 ‎158‎ ‎242‎ ‎84‎ ‎6‎ 盐水 ‎9‎ 朝侧面 ‎154‎ ‎246‎ ‎92‎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_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的三组数据可提出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____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17.小明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是否有关”。他找来薄铁片、烧杯和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铁片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铁片下沉至杯底。‎ 步骤二:将铁片弯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1)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铁片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___第二次铁片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小明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小明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他只关注了铁片______________的改变,忽视了________________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18.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某同学所列实验步骤是:‎ A.把钩码挂在杠杆支点的两边,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B.记录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数值;‎ C.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几次,将数据填在表格内;‎ D.求出各次实验中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数值,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该同学漏掉的重要一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三幅图是该同学实验的情况,请根据图填写表格的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杠杆上每小格表示4cm,每个钩码重1N)。‎ 填写数据表格 实验 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 F1·L1‎ ‎/(N·㎝)‎ 阻力F2/N 阻力臂L2/㎝ F2·L2‎ ‎/(N·㎝)‎ ‎1‎ ‎2‎ ‎3‎ ‎(3)实验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挂钩码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时只有10个相同的钩码,杠杆每格等距。当在A点挂上4个钩码时(如图16所示),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设计两种方案并分别在图16中标出钩码的个数和位置。‎ 图16‎ ‎19.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 ‎(1)实验所必需是器材有:铁架台、滑轮组、细线、钩码和________。‎ ‎(2)求有用功应测出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求总功应测出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测定的物理量计算机械效率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表格是两组同学实验时测得的两组平均数据,根据表中所给的数据,计算表中未知的数据,并填入表中:‎ 组别 每个滑轮组 含滑轮个数 钩码重G/N 钩码升高的高度h/m 拉力F/N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 甲组 一个定滑轮 一个动滑轮 ‎9.8‎ ‎0.1‎ ‎5.6‎ ‎0.2‎ 乙组 二个定滑轮 二个动滑轮 ‎9.8‎ ‎0.1‎ ‎2.4‎ ‎20.学校要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怎样才能把铅球掷得更远。‎ 小莉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大小有关;‎ 小强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射出仰角θ(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 小红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于是,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图17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与水平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他们通过五次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验证小莉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____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_______一定时,物体抛出_______越大,抛出的距离越远。‎ ‎(2)为了验证小强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____的实验数据,射出仰角θ为_______时,物体抛出的距离最远。‎ 图17‎ ‎2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18所示。‎ ‎(1)图19是(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20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图18 图19 图20‎ ‎22.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操作,但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这段时间过长,请你帮他分析这可能是的原因造成的(任意写出一种原因即可),相应的解决办法是。‎ 经过改进重新进行实验,该同学测量的数据见下表:‎ ‎⑴ 在方格纸上,以时间t为横轴,温度T为纵轴,根据记录作出水的沸腾图象。‎ ‎⑵在3~7min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实验用水的沸点是℃。‎ ‎23.某校课外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通过实验探究以下两个问题:①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变化相同时,吸收的热量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②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它们的温度变化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图21‎ 他们在图21中的A杯装入480mL的水,在B杯中装入600mL密度为0.8g/mL比热容为2.1×103J/(kg·℃)的煤油,两液体的初温均为20℃,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表一和表二是前后两次实验探究时记录的数据。‎ 表一 液体 体积 初温 加热时间 末温 水 ‎480mL ‎20℃‎ ‎10min ‎50℃‎ 煤油 ‎600mL ‎20℃‎ ‎5min ‎50℃‎ 表二 液体 体积 初温 加热时间 末温 水 ‎480mL ‎20℃‎ ‎10min ‎50℃‎ 煤油 ‎600mL ‎20℃‎ ‎10min ‎80℃‎ ‎(1)表一的数据说明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所吸收的热量。‎ ‎(2)表二的数据说明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 ‎24.小明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很凉。同样的太阳光照射,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小明想:是不是沙子和海水吸热升温快慢不同呢?于是他从海边取一些沙子和海水带回家进行探究。‎ 小明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装上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用一个100W的白炽灯同时照射它们,并用温度计测出它们不同时刻的温度值。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照射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温度/℃‎ 海水 ‎31.0‎ ‎31.4‎ ‎32.1‎ ‎32.5‎ ‎32.8‎ ‎33.0‎ ‎33.1‎ 沙子 ‎31.0‎ ‎32.5‎ ‎33.8‎ ‎34.8‎ ‎35.8‎ ‎36.1‎ ‎36.3‎ ‎(1)小明探究的物理问题是什么?‎ ‎(2)分析小明探究中收集到的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探究结论?‎ ‎(3)小明发现“夏天海边的沙子烫脚而海水却很凉”,请你用简单的语言从日常生活中或自然中举出一个类似的现象。‎ ‎25.【课题】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提出问题】如图22所示的并联电路中,流过A、B、C各处的电流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图22‎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⑴按图22所示连接电路;‎ ‎⑵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测出它们的电流,填入下表;‎ ‎⑶为了防止个别偶然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重复上面实验步骤。‎ 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 方法二: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电阻(阻值不同)‎ ‎【分析与论证】‎ ‎⑴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 ‎⑵上面设计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⑶表格补充完整后,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后面两次实验是采用方法_____进行的,可以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处的电流IA B处的电流IB C处的电流IC 第一次测量 ‎0.10‎ ‎0.12‎ ‎0.22‎ 第二次测量 ‎0.20‎ ‎0.24‎ ‎0.44‎ 第三次测量 ‎0.25‎ ‎0.30‎ ‎0.55‎ ‎26.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设计的电路如图23所示,他选用的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8Ω,电源为两节干电池。(1)根据图23的电路图,请在图24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图23 图24‎ ‎(2)正确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前应把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调到_______。(填写“最左边”或“最右边”)‎ ‎(3)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小明发现灯泡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压表的示数为3V,产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下列的哪几种情况:_______________。‎ A.小灯泡短路;‎ B.小灯泡的灯丝断了;‎ C.小灯泡的灯座接触不良;‎ D.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4)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5所示,则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__W。‎ 图25‎ ‎27.小明设计了如图26所示的电路图,做“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的实验,在A、B间接入下表中待研究的电阻丝,电源电压U恒定,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电阻丝用电阻符号表示):‎ 序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1‎ 锰铜合金丝 L S ‎2‎ 镍铬合金丝 L S ‎3‎ 镍铬合金丝 L ‎2S ‎4‎ 镍铬合金丝 ‎2L S 图26 图27‎ ‎(1)小明选择序号为的两根电阻丝来探究,实验采用的方法叫。‎ ‎(2)他正确选择后,将电阻丝分别接入A、B间,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暗或电流表的示数来比较电阻丝电阻的大小。实验中,两次电流表指针均有偏转,但第一次的示数大于第二次的示数,说明第一次接入的电阻丝阻值(填“较大”或“较小”);其中第二次实验中灯泡不亮,你认为原因是。‎ ‎(3)小明继续用上述电源设计了图27所示的电路图,来探究导体电阻大小还与什么因素有关(温度、导体长度因素除外)。他应选择序号为的两根电阻丝分别接入、所在位置。请你简述小明选择的原理及结论:。‎ ‎28.小晶学习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后,就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她找到几个要好的同学开始了讨论和猜想:既然电流有大小之分、磁场有强弱之分,那么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大小是否与这两者有关呢?‎ 于是她们开始做实验,首先按照课堂上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实验装置重新安装了仪器,并且多串联了一个滑动变阻器和电流表,以便改变通电导体的电流大小。关闭电路后先逐渐增大电流,观察导体的运动情况,发现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速度变大;然后他又保持电流大小不变,换用磁性强的磁铁来实验,发现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速度也变大。根据你刚才的阅读,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28‎ ‎(1)小晶从自己的实验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2)她们在实验中主要用了哪两种研究方法?和。‎ ‎(3)要想让电动机运转的更快,可以采用哪些措施?写出两点即可。‎ ‎(4)请你解释一下当电池用了很长时间后,录音机为什么拉不动录音带?‎ ‎29.下面是小宇同学在实验室中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记录,有不完整的地方,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1)课题: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装置及原理。‎ 我们组的同学组装了如图29所示的实验装置,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装满煤油,瓶中各放一根电阻丝,甲瓶中电阻丝的电阻比乙瓶中的大。通电后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热量使煤油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煤油上升的高度越。‎ 实验过程:‎ ‎①接通电路一段时间,比较两瓶中的煤油哪个上升得高,实验结果是:瓶中的煤油上升得高。这表明,串联时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 ‎②在两玻璃管中的液柱降回原来的高度后,调节滑动变阻器,加大电流,重做上述实验,通电时间与前次相同。在两次实验中,比较甲瓶(或乙瓶)中的煤油哪次上升得高。实验结果:在第二次实验中,瓶中煤油上升得较第一次的。这表明,同一电阻,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 ‎③实验表明:通电时间越长,瓶中煤油上升得越高,电流产生的热量越。‎ 我们小组的同学一起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分析,找到了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和因素有关。‎ ‎(2)应用:有许多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即为焦耳定律,请举两个例子。‎ 图29‎ ‎30.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用到如下器材:电源1个,电流表、电压表各1只,定值电阻(5Ω、10Ω、15Ω各1只),滑动变阻器1只,开关1个,导线若干;设计的电路如图30所示。‎ ‎(1)这个实验使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其中被控制的变量是,滑动变阻器R2的作用是。‎ 下面是他们获取的一组实验数据:‎ 电压U/V ‎2‎ ‎4‎ ‎6‎ ‎8‎ ‎10‎ 电流I/A ‎0.39‎ ‎0.79‎ ‎1.20‎ ‎1.58‎ ‎2.00‎ ‎(2)实验中他们选用的定值电阻阻值为Ω;‎ ‎(3)请在图31坐标系上画出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 ‎(4)分析表中的数据或图像,你能得出的探究结论:.‎ 图30 图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