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5.90 KB
  • 2021-05-10 发布

近三年武汉市中考语文元月调考试卷20152017汇总含答案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4—2015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猝然 蹂躏(lìn) 膂(lǚ)力 入不敷出 B.匮乏 磕绊(bàn) 耷(dā)拉 汗流浃背 C.窒息 无垠(yín) 自艾(yì) 光怪陆离 D.秀颀 虬(qiú)枝 水渍(zé) 吹毛求庇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司马迁的伟大,在于他从未以成败论英雄,从未以简单的道德观念来_____历史人物。他____将前代的杀手、同时代的违法者塑造成了英雄或准英雄。或许,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剌客们不是经常出现在汉代的画像石上吗?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六大刺客,东汉时期就刻在了山东嘉祥的武梁祠内,______。‎ A.评判 竟然 惟妙惟肖 B.判断 竟然 惟妙惟肖 C.评判 居然 栩栩如生 D.判断 居然 栩栩如生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方便患者,提高效率,我院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详情请见告示。‎ B.本次摄影展展示出的这些照片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全国道德模范的平凡生活。‎ C.为了惩戒失信行为,市文明办、市法院今年第四次联合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D.本次电视问政,将现场公布“十个突出问题”承诺整改单位的年终考评总成绩。‎ ‎4.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对于以陶渊明为代表的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中国民众不像对魏晋名士那样陌生。陶渊明以自然为神灵,_____,____,____,____,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 A.他投身自然,耕种自然,追慕自然,信仰自然 B.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耕种自然,投身自然 C.他投身自然,耕种自然,信仰自然,追慕自然 D.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种自然 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人脑计算机 目前,科学家正致力于建造一种“人脑计算机”,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计算机。人脑计算机将完全模拟人类思维。专家们希望其能够模拟整个人类大脑,并结合迄今揭示关于大脑神秘运行方式的所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复制到计算机中,表达出单个细胞和分子等级的信息。这项研究将利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所有神经科学研究的成果。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每年大约有6万份科学论文。‎ 这一研究项目是由瑞士的亨利·马克莱姆教授负责,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来自欧洲,其中包括英国剑桥市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学院。科学家们希望在12年内能完成人脑计算机的制造。马克莱姆说:“大脑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包含着数十亿个连通神经细胞,神经系统科学家很难真实理解它的工作方式。但是模拟大脑工作却比较容易,从而可使科学家能够操控和测试大脑的任何特征。”‎ 在过去15年里,马克莱姆带领的研究小组煞费苦心地研究和操控大脑皮质柱的计算机模拟,这是哺乳动物大脑组织最小的积木结构之一。他们还使用计算机来模拟老鼠的大脑部分,桓是人类大脑与此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的大脑拥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每个细胞类似于台式计算机,每秒进行着数十亿次“运算”。‎ 发现一种有效的方法来驱动人脑计算机则是研究冬员当前重大挑战之一。与马克莱姆教授一起工作的理查德·沃克说:“人类大脑消耗了少量能量,却能够持续运行9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当前我们无法维持迄今已建造最大的计算机系统的长期运行,因此如果我们发现人类大脑是如何运行的,这将带来巨大的进步发展。”‎ 人脑计算机将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市建造,它能够环绕在一个半圆“座舱”呈现数千张3D图像,从而使科学家能够真实地“飞越”不同大脑区域,并观测大脑区域之间是如何进行沟通的。‎ 忧郁症、精神病和阿茨海默症等老年疾病所导致的大脑紊乱,影响着数以万计的人们的正常生活。如果人脑计算机研制成功,它将对于理解致命性神经学疾病(如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症)具有革命性帮助,甚至能够揭晓人类大脑是如何思考和作出决定的。马克莱姆教授说:“如果这项技术得以成功,它将帮助大脑损伤的患者。这是人类的三大挑战之一,我们需要理解地球、太空和我们的大脑。我们需要理解促进人类进化发展的神秘源泉。”‎ 人脑计算机系统建成后,它将用于测试新型药物,可显著缩短人类临床应用许可的时间,并为应用于更多智能机器人和计算机铺平道路。‎ ‎5.下列关手“人脑计算机”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脑计算机因模拟整个人脑不同区域的功能而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计算机。‎ B.人脑计算机将模拟人类思维,复制已知的人脑神秘的运行方式。‎ C.人脑计算机将把人脑单个细胞和分子等级的信息复制到计算机中。‎ D.人脑计算机将以复杂的相互连通的神经细胞来传递信息。‎ ‎6.下列表述不属于文章说明内容的一项是 A.人脑计算机研制的构想。 B.人脑计算机研制的现状。‎ C.人脑计算机形体的特点。 D.人脑计算机作用的展望。‎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脑计算机的研制可以利用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全球范围内神经科学领域的科研论文是其重要的参考资料。‎ B.人脑计算机项目由瑞士的科学家负责,科学家们将用12年的时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市制造出人脑计算机。‎ C.马克莱姆带领的研究小组进行了哺乳动物大脑组织的计算机模拟,但这一模拟与研制人脑计算机还有很远的距离。‎ D.具有强大计算功能的人脑计算机将能准确测试一些新型药物的疗效并能显著缩短临床应用许可的时间。‎ ‎ ‎ 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蜀贾卖药(刘基)‎ ‎  蜀贾三人,皆卖药于市。其一人专取良,计入以为出,不虚价,亦不过取赢。一人良不良皆取焉,其价之贵贱,惟买者之欲,而随以其良不良应之。一人不取良,惟其多。卖则贱其价,请益则益之,不较;于是争趋之,其门之限,月一易,岁余而大富。其兼取者,趋少缓,再期,亦富。其专取良者,肆日中如宵,旦食而昏不足。‎ ‎  郁离子见而叹日:“今之为士者,亦若是夫!昔楚鄙三县之尹三:其一廉,而不获于上官,其去也,以僦舟,人皆笑,以为痴。其一择可而取之,人不尤其取,而称其能贤。其一无所不取,以交于上官,子吏卒而宾富民,则不待三年,举而任诸纲纪之司,虽百姓亦称其善,不亦怪哉!”‎ ‎8.对下列加点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请益则益之,不较 益:增加 ‎ B.于是争趋之 趋:前往 C.其门之限,月一易 易:交易 ‎ D.人不尤其取 尤:指责 ‎9.对下面加点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岁余而大富 ②旦食而昏不足 ‎③其门之限 ④举而任诸纲纪之司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 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 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10.下列对文中意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只出售品质好的药材且不过分营利的商人,其店铺中午就像晚上一样冷清。‎ B.好的和不好的药材都卖的商人,因为一切为顾客着想,最终也富了起来。‎ C.专卖品质不好的药材的商人,因其价格便宜,人们争相购买。‎ D.清廉的县尹,离任时,没有钱来租赁船只,被人耻笑。‎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四、(14分)‎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虽百姓亦称其善,不亦怪哉!‎ ‎12.填空。(10分,每空2分)‎ ‎①不以物喜,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 ‎②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醉翁亭记》)‎ ‎③呜呼!______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苏轼《浣溪沙》一词中,“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的“尚能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这句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母亲 莫言 ‎  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  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 ‎  我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有一段时间,村子里有几个女人先后自杀了,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王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  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多少年后,当我回忆起母亲这句话时,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  我曾经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让我终身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有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  老太太的话让我感到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使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有删节)‎ ‎13.文章开头描写了“我最初的记忆”,说说作者具体描写这一内容有哪些作用。(4分)‎ ‎14.第2自然段中,作者写到了“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这一细节。结合下文思考,这一细节形象地表现出了母亲怎样的一种生活信念?(4分)‎ ‎15.依据上下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在交中的语意。(6分)‎ ‎(1)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2)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3)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16.本文以“母亲”为题,却不仅仅写了自己的母亲,结合文本最后一段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请分条表述。(4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7、18题。‎ 在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学校开展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学生在行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7.学校“志愿者协会”准备组织一次志愿者活动,向大家征集活动建议。请思考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我们中学生可以做些什么”这一问题,从不同的方面提出四条建议,并用简明的语言分条表述出来。(4分)‎ 要求:所提出的每一条建议应与“中学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行动”三个要素相符。‎ ‎18.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学生在行动”这一活动中,小明同学认为,现在九年级了,临近中考,投身到活动中有可能分散精力,影响备考。你觉得参加这一活动不仅不影响学习,还会让自己有多方面的收获。请写一段话,说服该同学,令其信服。(字数100~120字)(4分)‎ 七、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一些孩子,因害怕自己与同伴宋同而受到排挤,从而违背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屈从群体,采取与同伴一致的行为,做出不好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同伴压力”。屈从于“同伴压力”,往往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和不良后果。‎ 成长过程中,处理好“同伴压力”是一门必修课。‎ 请依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 请以化名代替。‎ ‎2014-2015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调研测试 ‎ 语文参考答案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D(渍(zì) 吹毛求“疵”)‎ ‎2.C ‎3.A(宾语残缺,应改为“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的办法”)‎ ‎4.D(由虚到实)‎ ‎ ‎ 二、(共9分,毎小题3分)‎ ‎5.B(A项“不同区域的功能”没有依据,C项“把人脑单个细胞和分子等级的信思复制到计算机中”理解有误,D项“以复杂的相互连通的神经细胞来传递倌息”理解有误〉‎ ‎6.C(“形体特点”文中未提及)‎ ‎7.B(“将用12年的时间”表述不准确•文中以“希盟”一词农达的是一种愿望,而非具体时间安排>‎ ‎ ‎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8.C(替换)‎ ‎9.D ‎10.B(“因为一切为顾客着想”理解有误)‎ ‎ ‎ 四、(14分)‎ ‎11.即使老百姓也称说他的好,这不是很奇怿!(4分,“虽”“称”“不亦……哉”各1分,其余句意1分)‎ ‎①不以己悲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④尚且能够向西边流淌 ⑤乐观(积极、不服老)‎ ‎(10分,每空2分,前三空错一个字不得分,后两空理解正确即可。)‎ ‎ ‎ 五、(18分)‎ ‎13.(1)以“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突出生活的苦难,为后文描写母亲的个性作铺垫,(2分)‎ ‎(2)以颜色、气味、声音多角度的描写,突出“我”独特的感受生活的方式,为后文表达我的“立体记忆”特点埋下伏笔。(2分)(只答“作铺垫”成“埋伏笔”,没有对铺垫或伏笔的具体情况作说明,得1分:能具体而准确地分析两方面内容前后的关联而未使用“铺垫”“伏笔”等术语,可得全分。)‎ ‎14.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或“无论多么艰难也要下去”)‎ ‎(4分,两个得分点,“面对苦难或艰难”,“活下去”)‎ ‎15.⑴语意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2分)‎ ‎⑵语意是:不会自杀,(2分〉‎ ‎⑶语意是:处境艰难.(2分)‎ ‎(语意一致即可,表述可以不同)‎ ‎16.⑴赞美遭受苦难依旧珍惜和尊重生命的精神品质。(2分)‎ ‎⑵表明母亲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让我找到了文学的灵魂。(或:“我从母亲身上获得了文学的启迪,借回忆母亲的品质,表达我对文学创作的认识。”)(2分)‎ ‎(本条表述涉及到母亲与“我”的文学创作的关系即可)‎ ‎ ‎ 六、(8分〉‎ ‎17.4分,每条1分。所表述的内容必须是活动建议,与“中学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行动”三个要素都相符,且四条内容要有区别。‎ ‎18.4分。从活动自身的价值,如开阔眼界、认识社会、提升实践能力、劳逸结合等方面冋答皆可。可以将“多方面的收获”具体化,也可以将某一方面收获作具体分析,令人信服,2分。语言通顺连贯得体,得2分。没有针对回答,不得分。‎ ‎ ‎ 七、作文(50分)‎ ‎19.作文评价标准 文章“类别“和”档次“的说明:‎ 作文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来评分。‎ ‎“内容”分为四个层次.一类文:切合题意,主旨鲜明,材料典型。二类文:符合题意,主旨明确,材料较典型。三类文:对题意的理解不充分,主旨含混,材料缺乏典型性。四类文:对题意理解不准确,主旨不淸,材料混乱。‎ ‎“表达”分为三个层次:优秀、合格、不合格。“优秀”:结构完整,文脉杨通,语言通顺(允许有极少错别字或病句),字迹清晰。“合格”:结构较完整,思路基本消晰(个期语句有游离现象),语言较通顺(允许有少量错别字成病句),字迹较清晰。“不合格”:结构不清,思路混乱,语言不通(有大量错别字和病句),严重影响语意的表达。‎ 评价共设五个类别,一至四类文又分设上下两档。作文的“类别”以“内容”为依据来确定,“类别”的档次以“表达”为依据来确定。评卷时,先依据“内容”来确定不同的类别,再依据“表达”来确定上下档次。第五类只需从“教达”方面来评价。‎ ‎ ‎ 一类:‎ 上档(起评45分)‎ 内容:准确表述出“同伴压力”的内涵和表现,并能完整而明确地表述出处理好“同伴压力”的方法。‎ 表达:结构完整,文脉畅通,语言通顺(允许有极少错别字或病句),字迹消晰,内容和表达的某方面较突出的可给满分。‎ 下档(起评40分)‎ 内容:同上档。‎ 表达:结构较完整,思路基本清晰(个别语句或语段有游离现象),语言较通顺(允许有少 量错别字或病句),字迹较淸晰。‎ ‎ ‎ 二类:‎ 上档(起评35分)‎ 内容:准确表述出了“同伴压力”的内涵和表现,但未揭示出处理好“同伴压力”的方法,或掲示出了处理好“同伴压力”的方法,却未能准确地表述出“同伴压力”的内涵和表现,针对性不强。‎ 表达:结构完整,文脉杨通,语言通顺(允许有极少错别字或病句),字迹清晰。‎ 下档(起评30分)‎ 内容:同上档。‎ 表达:结构较完整,思路基本淸晰(个别语句或语段有游离现象),语言较通顺(允许有少量错别字或病句),字迹较清晰。‎ ‎ ‎ 三类:‎ 上档(起评25分)‎ 内容:贴有“同伴压力”的标签,但并未准确把握“同伴压力”的真实内涵。‎ 表达:结构完整,文脉畅通,语言通顺,(允许有极少错別字成病句),字迹清晰。‎ 下档(起评20分)‎ 内容:同上档。‎ 表达:结构较完整,思路基本清晰(个别语段有游离现象),语言较通顺(允许有少量错别字或病句),字迹较清晰。‎ ‎ ‎ 四类 上档(起评15分)‎ 内容:基于“压力”或“成长”等空泛的概念写作而完全没有涉及“同伴压力”。‎ 表达:结构完整,文脉畅通,语言通顺(允许有极少错別字或病句),字迹清晰。‎ 下档(起评10分)‎ 内容:同上档。‎ 表达:结构较完整,思路基本清晰(个别语段有游离现象),语言较通順(允许有少量错别字或病句),字迹较清晰。‎ ‎ ‎ 五类:‎ ‎10分以下。‎ 结构不清,思路混乱,语言不通(有大量错别字和病句),严重影响语意的表达。‎ 内容与题目毫无关系,或抄写试卷上现成的文宇材料。‎ 只写了开头,字数严重不足(100字以内)。‎ ‎ ‎ 特殊情况:‎ 字数不足600字没有完篇的处理方法:‎ ‎⑴在文意表达基本完整的前提下,字数不足,每差一行扣1分。‎ ‎⑵在文意表达不完整的前提下,字数不足,每差一行扣2分。‎ 字数超过600字却没有完篇的处理方法:‎ ‎⑴文意表达完整,在此文所属类别中给低档分数。‎ ‎⑵文意表达不完整,在此文所属档次基础上降档给分。‎ 缺少标题扣2分。‎ ‎ ‎ 附文言文翻译:‎ 四川有三个商人,都在市场上卖药材。其中一人专门收购优质药材出卖,按照进价确定卖出价,不虚报价格,更不过多地谋取利润。另一人优质不优质的都进货,他售价的高低,只看买者的需求程度来定,然后用优质品或次品来应对他们。第三个商人不收购优质药材,只靠多购多卖,降低药的价格,顾客请求添点就添点,从不计较,于是人们都争着去买他的药。他家店铺的门槛,一个月就得更换一次,过了一年,他就发了大财.那个好药材坏药材都卖的商人,买药的顾客稍少些,过了两年也富了起来。而那个专卖优质药材的商人,他的药店里,就是中午时都静如夜晚,吃了早饭而到了晚饭就无米下锅了。‎ 郁离子听了此事,感叹说:“如今做官的人,也同这三个商人的情况一样啊!从前楚国边远的三县,有三个县官,其中一个,为官淸廉,却不被上级官僚所喜欢,当他离任的时候,连一只船都租赁不起,人们都讥笑他,认为他“痴呆”。另一个,选择一切可能时机,索取钱财,人们却不怨恨他,反而称赞他“贤能”。再一个,则有利就沾,无所不贪,他用索取的钱财结交上司,他待吏卒如子,把富豪当做宾客敬奉,于是不到三年,他就被推举担任了掌管纲纪的要职,即使平民百姓也称赞他好,这不是很奇怪的事么!”‎ ‎2015-2016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调研测试 语 文 试 卷 ‎ ‎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字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袅娜 褶皱 蹂躏(lìn) 膂(lǚ)力 B.驰骋 浩瀚 自艾(yì) 黏(nián)膜 C.葳蕤 雾霭 无垠(yín) 濡(rú)染 D.秀颀 顿挫 磕绊(pàn) 虬(qiú)枝 ‎2.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 美, 美,就是重视生活情趣,讲究生活质量,这体现了一种现代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时尚。‎ ‎②事后总结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谋划,可惜大多数经营者均未能 到这一点,等到错误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如梦方醒,结果往往是下再大的功夫也 。‎ A.崇尚 追求 观察 一事无成 B.崇尚 追求 认识 无济于事 C.追求 崇尚 认识 无济于事 D.追求 崇尚 观察 一事无成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科学家发现改造基因能创造超级智能人后,科幻小说变成现实已为期不远了。‎ B.未来,武汉市民在享受城市交通便捷的同时,也能在家门前享受大自然美景。‎ C.在“每天都不一样”的今天,能鲜明地揭示出时代特征是评判一部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 D.备受市民关注的环东湖绿道由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和郊野道四条主题绿道构成。‎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昨日,光谷中心城的核心部分——“地下公共交通走廊及配套工程”全线开工。‎ B.重度污染天气期间,儿童、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患者尽量待在室内,停止户外运动。‎ C.一年来,习主席讲述“中国故事”,表达“中国态度”,在国际社会刮起一股“中国风”。‎ D.中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交通拥堵、工作与生活功能区隔分明、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致暴雨内涝……‎ ‎ ‎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长期接收碎片化知识的弊端 ‎ 你所接受的所有信息,决定了你的思维方式。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的后果,就是让你的思维变得狭隘,难以进行复杂的思考。‎ ‎ 碎片化信息通常具备这样的特征:它们往往是一些事实的集合却缺乏逻辑的关联,它们大量简化了推演的过程,或者将多路径简化为单一路径。简言之,碎片信息为了达到易于习得的目的,通常会显著降低认知成本,最明显的方式就是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它们往往只告诉你表面上的东西,却不会告诉你背后的原理,以及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 ‎ 我们所说的“知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事实,”(或“观念”),二是“联系”。事实就是一个个点,联系则是把点连接起来的线,它们所构成的网络,就是我们的知识结构。‎ ‎ 当我们接受碎片化信息时,我们实际上是在扩充“事实”,但并没有增加“联系”。长此以往,会使我们的知识结构变成一张浮点图:孤零零的知识点漂浮在各个位置,却缺乏一个将它们有序串联起来的网络。这样的结果是碎片化知识通过连续的新鲜内容,不断刺激你的大脑,让你始终处于“啊!又知道了新的东西”的喜悦中,从而难以自拔。这也就是我们难以抑制刷微博、刷朋友圈的缘故,因为我们只需要付出很少,就可以沉浸在“获得了新东西”的刺激里面。但是,这些获得的信息,因为它们缺少跟其他信息的“联系”,难以被我们“提取”,而“提取”得越少的内容,会被提取得多的内容挤压在记忆的底部——因此,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极其容易被我们遗忘。你以为你得到了很多,但其实你什么都没有得到。‎ ‎ 我们的知识网络,决定了我们如何思考。那么,长期接受碎片信息,对你的思考能力并没有提升——你的“网络”并没有扩大;长期接受碎片信息甚至是有害的——你已经习惯了用孤立的知识点去看待问题,习惯了一层两层的思维,难以对事物进行五层六层乃至更深入的剖析。长此以往,你将弱化对于复杂事物的思考能力。‎ ‎ 这里要注意一点,碎片化信息,其实跟来源没有太大关系。如果你习惯了接受“A是B”、“C是坏的”、“因为A所以B”的简单观念,那么,无论你是在刷微博、朋友圈,还是在读书,其实接受的都是碎片化知识。在接受碎片化信息时,较为聪明的人,会去思考这些信息产生的背景、原因、合理性、必要性、可能性等等。他们会拔高一层去看待这些内容,从而更容易找到一根线条,将它和远处的某个固有的“观念”联系在一起,从而拓展自己的知识网络。‎ 所以,如果你有这样的意识,就能避免碎片化认识。具体的方式是:先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把你已经知道的东西梳理一遍,把你能够说出的某个知识点的影响因素,以及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联系起来,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阅读、学习的时候,当接触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先考虑如何将其纳入知识网络。在脑子里回想你的知识网络,思考它可以如何跟你已经知道的东西联系起来。如果找到了对应的点,弄通了路径,将这个新的知识点跟已经知道的某个点连接起来,使这个知识点成为你的知识网络的一部分,这个知识点就真正属于你的了。‎ ‎5.下列对文中“碎片化信息”特征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碎片化信息往往是一些没有逻辑关联的事实或观念的集合体。‎ B. 碎片化信息因为降低了认知成本,所以在传播中易于习得。‎ C. 碎片化信息通过简化推演过程,减少表述路径,让复杂事物简单化。‎ D. 碎片化信息往往只是呈现出事物外在的联系,而忽略事物内在的原理。‎ ‎6.下列对“接受碎片化信息的弊端”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接受碎片化信息只是在接受一堆孤立而无联系对提升思维能力没有帮助的“事实”。‎ B. 接受碎片化信息只需付出很少的精力,就能获得大量新东西,易让人们沉浸在虚假的喜悦中。‎ C. 由于长期接受碎片化知识导致获得的新信息过多,从而造成大脑“提取”这些信息困难。‎ D. 因为无法扩大“知识网络”,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会让自己的思维变得肤浅而狭隘。‎ ‎7.下列对如何避免碎片化信息带来的伤害,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微博、朋友圈是碎片化信息的来源,应多把时间用在读书上,尽量远离碎片化信息。‎ B. 在接受碎片化信息时,应尽量思考信息产生的背景、原因、合理性、必要性、可能性等等。‎ C. 养成拔高一个层次去看待问题的习惯,将接受到的碎片化知识与其他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 D. 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主动将接受到的碎片化知识纳人到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之中。‎ ‎ ‎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 齐宣王为大室,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王。春居问于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乐为轻,敢问荆国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敢问荆国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今王为大室,其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弗能成。群臣莫敢谏,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春居曰:“臣请辟矣。”趋而出。王曰:“春子!春子反!何谏寡人之晚也?寡人请今止之。”遽召掌书曰:“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箴谏不可不熟。莫敢谏若,非弗欲也。春居之所以欲之与人同,其所以入之与人异。宣王微春居,几为天下笑矣。由是论之,失国之主,多如宣王,然患在乎无春居。故忠臣之谏者,亦从入之,不可不慎,此得失之本也。‎ ‎8.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王释先王之礼乐 释:解释 B.臣请辟矣 辟:离开 C.遽召掌书曰 遽:立刻 D.此得失之本也 本:根本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 A. 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 B. 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 C. 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 D. 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 ‎10.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齐宣王要建造的宫室超过一百亩,光是厅堂就能住很多户人家。‎ B.春居借楚王的事来作类比,目的是批评齐宣王大兴土木。‎ C.齐宣王不满春居反对自己,责备他为什么这么晚才来劝谏自己。‎ D.作者认为齐宣王之所以亡国,就是因为失去了春居这样的臣子。‎ ‎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四、(14分)‎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宣王微春居,几为天下笑矣。‎ ‎12.填空。(10分,每空2分)‎ ‎①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②明月松间照, 。(王维《山居秋瞑》)‎ ‎③二者不可得兼, 。(《〈孟子〉两章》)‎ ‎④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一句中诗人“自许”的是 ,在这一诗句中,诗人发出了 的感慨。‎ ‎ ‎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感 恩 ‎ 邻里有个上了些年纪的乡下农民,被儿子接进城来小住,看到楼前有块空地,依农民的本性,他翻土施肥,修埂打垄,种了一片紫苏。紫苏俗称苏子叶,叶面呈油紫色,且有药香,是上好的调味菜蔬——生拌,或佐以细丁咸菜,祛毒、开胃,为居民所喜。‎ ‎ 紫苏体贴老人的用心,迅速蔓延出一片绿意,那嫩嫩的芽瓣正是入时的美味。他招呼邻人道:“苏子叶就是给大家种的,快来吃个鲜儿吧。”‎ ‎ 大家自然就来了,叶绿如酥,有谁不稀罕呢?人们小心地掐着嫩叶,一如不忍惊破美梦。他笑眯眯地注视着,说:“尽管掐吧,苏子叶命贱,你越是掐得狠,它越是繁衍得健旺。”‎ ‎ 但是,人们还是掐得很节制,刚一成撮,就停住了。这让他很不解,催促道:“掐就是了。”邻人脸一红,说:“够了。”‎ ‎ 怎么就够了呢?他不知道,施予者的注视会让承享者失去坦然的心情。后来,他回老家打理一些事,紫苏被他暂时遗忘在那里。被遗忘的紫苏反而疯长。疯长的紫苏会变老,会变得不能入口,邻人们懂得这个道理,心想,与其让紫苏变得无用,不如安心享用,便放手去采摘,以至于怀抱盈满,口中整日里都是紫苏的余香。‎ ‎ 从老家归来,他本以为那片紫苏一定会很荒疏了,却看到它依旧青绿、娇嫩、齐整、油亮,便一下子明白了。这之后,他只管给紫苏锄草、施肥,让它长得好,然后退隐到紫苏之外,暗看邻人的欣喜。‎ ‎ 欣喜之余,是人们对他的关心与尊重——端午节有人给他送粽子,中秋节有人给他送月饼,重阳节有人约他到河边公园看蹬高跷,元旦、春节有人请他喝好酒。‎ ‎ 翌春一日,小区里的一个老妇人抱来了两棵香白杏的树苗,对他说:“紫苏的空地上,应该再植两株杏。因为紫苏喜阴,有树遮挡,它慢长秧棵快长叶,就多了青嫩。再有,天长白杏,地长紫苏,上下都有收成,邻居们就多了喜乐。还有,白杏和紫苏,高矮不一,比对着就有景致,你说是不是呢?”‎ ‎ “是,是,自然是哩。”于是,杏树就栽在了紫苏的空隙里。‎ ‎ 杏树也一如紫苏,体贴人心,快速发育,一年成株,两年开花,三年就结果了。四年以后,年年果实满枝,红绿相间,看着就让人欣喜。且兀自挂在枝头,也不做宣言,任由嗜食者随性摘取。‎ ‎ 我出生于山地,是吃山杏长大的,楼前杏树,便让我看到故乡余影。读书写作到了月阑星稀,不由自主地踱出门外,在杏树下漫步。桠间杏果,一如夜之眼,多情地闪烁,不禁心热,摘食数颗,叩齿生津,文思如潮,踅回房间,笔底通畅,一如神助。‎ ‎ 因为一片紫苏、两棵白杏,让我虽身居市井,却情系乡关,想到草木性格——草木虽卑微,却兀自生长,不惮冷暖,不计荣辱,坚韧、隐忍、沉静、皮实、忘我,活得本分、自适、自足——虽被磐石挤压,也能钻隙而出,向上生长。即便瘠瘦与旱涝加身,只要你播下种子,它就没心没肺地生长,供奉出果实。‎ ‎ 此种雅意,两位老人自然不会想到,但他们的种植却唤来了一种别样的人情格局——楼宇里的人,每一相见,都要轻声细语地相互问好;阶梯一染飞尘,无须他人提醒,总有人主动打扫;卖大白菜的农车一驶进小区,便有人告知左邻右舍,备下冬储;路灯初上,相约散步,互通款曲;亭阁之下,对弈恳谈,大话家常……亲情融融,和乐一片,香气满楼,全不见别的小区那种不相往来而生成的心灵隔膜、人情冷漠。‎ ‎ 因为,一如笑可以传染,善行也可以蔓延开来——小区居民都觉得,凭空坐享其成是很不体面的,多少也是要尽些义务的。这不禁让我想到古罗马的圣哲西塞罗所说:“受人善行后的首要义务是回报——土地所提供的,远远比它所接受的要多,所以,没有什么义务比对他人的感激更重要。”‎ ‎ 哦,紫苏和杏树,温暖的感应,一如爱情——在爱中爱,在感恩中释放感恩!‎ ‎13.“人们还是掐得很节制”一句中以“节制”来补充说明“掐”这一动作,请依据上下文,简要说说“掐得很节制”所包含的两层语意。(4分)‎ ‎14.从老家归来,看到紫苏依旧青绿、娇嫩、齐整、油亮,老人“便一下子明白了”,老人明白了什么道理?(4分)‎ 15. 文中的善行是如何“蔓延”的?请简要概述。(6分)‎ ‎16.本文揭示出了“感恩”所具有的特殊效果,请用精练的语言将这种效果表述出来。(4分)‎ ‎ ‎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7、18题。‎ ‎ 学校想与图书城联系,利用图书城的国学图书资源,在学校举办一次“国学经典图书展”的活动。‎ ‎17.为了顺利举办此次活动,学校要招聘一批志愿者。在招聘志愿者之前,需要在招聘启事中对招聘的志愿者的条件作些说明。请你基于这次活动的特点拟写四个条件。(4分)‎ ‎18.假设你就是这次活动的志愿者,需要你在班级里宣传这次活动,请你以简明而得体的语言讲讲这次活动的意义以及同学们应注意的事项。(字数100?120字)(4分)‎ ‎ ‎ 七、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 大雨倾盆而下,悟远坐在禅院里想到自己屡遭挫折,不免黯然神伤。‎ ‎ 师傅见状对他说:“悟远,雨有声吗?”‎ ‎ 悟远说:“当然有了,师傅,你听这雨声,噼里啪啦的,多壮观呀!”‎ ‎ 师傅回答:“不,你错了,雨本没有声。当它落下来的时候,遭遇了阻拦,砸在了屋檐上,砸在了雨棚上,才反弹出了有力的声音。所以,你听到的不是雨声,而是雨遇到阻拦后发出的声音。”‎ ‎ 悟远听后,豁然开朗:“师傅,我明白了。只有遭遇挫折,才会发出掷地有声的回响。”‎ ‎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2016武汉元调语文参考答案 ‎1、D 2、B 3、C 4、D 5、D 6、C 7、A 8、A 9、B 10、B ‎11、宣王若没有春居,几乎被天下所耻笑了。(共4分,微、为、笑理解正确,各1分。其余语意正确,1分。)‎ ‎【参考译文】‎ ‎ 齐宣王盖大宫殿,大得足以覆盖数百亩地。堂上有三百间屋子。凭借偌大的齐国,盖了三年却未能盖成,群臣中没有敢进谏的人。香居问齐宣王说:“晋王放弃先王的礼乐,去做淫乐,臣斗胆问荆国是有君主的么?”宣王说:“是没有皇帝的。”“臣斗胆问荆国是有臣子的么?”宣王说:“是没有臣子的。”香居说:“现在君王盖大宫殿,三年没能盖成,而群臣中没有敢进谏的人。敢问大王是有臣子的么?”宣王说:“是无臣子的。”香居说:“臣请求回避。”于是香居小步快走着往外走。宣王说:“香先生留步,为什么这么晚才向寡人进谏?”于是诏来尚书说:“记下,寡人不遵从先王教诲,盖大宫殿,香子让寡人停止了这种做法。”对于劝谏,不可不认真考虑。宣王如果没有春居,几乎要被天下人耻笑了。莫敢谏若,非弗欲也。春居之所以欲之与人同,其所以入之与人异。宣王微春居,几为天下笑矣。由是论之,失国之主,多如宣王,然患在乎无春居。故忠臣之谏者,亦从入之,不可不慎,此得失之本也。‎ ‎ ‎ ‎12、①老骥伏枥 ②清泉石上流 ③舍生而取义者也。‎ ‎ ④能为国戍守边疆 壮志难酬 ‎ ‎ ‎13、⑴掐得很小心(状态)(2分,答 “掐得不坦然”可以得1分。)‎ ‎⑵掐得很少(数量)(2分)。‎ ‎14、老人明白了“施予者的注视会让承享者失去坦然的心情”这个道理。(4分)‎ 答“老人明白了只需让紫苏长好,不要注视着邻人采摘紫苏”得2分。)‎ ‎15、⑴乡下老人栽种紫苏供大家采摘品尝的善行,引来了人们对他的关心与尊重;‎ ‎⑵老人在空地上栽种紫苏又引来了老人提供杏树苗给紫苏遮阳,并在紫苏的空隙处种下杏树;‎ ‎⑶两位老人种植紫苏和杏树的善行又“蔓延”成邻里的友善和乐。(共6分,每条2分。能较全面地概述出本文所表现的善行的传递,即可得满分。)‎ ‎16、感恩能让善行蔓延开来,感恩能在恩德中释放恩德。(感恩的特殊效果应落实在“蔓延”或“释放”等行为上,语意近即可。4分。)‎ ‎ ‎ ‎17、共4分。答案应扣住志愿者的“条件”,可以从状态和能力等方面提出条件,且“条件”与这次活动的要求相符,符合要求的一条1分。‎ ‎18、共4分。所讲内容涉及到这次活动的意义的,得1分;讲述活动意义的语言简明得体,得1分。所讲内容涉及到同学们应注意的事项的,得1分;讲述应注意事项的语言简明得体,得1分。对“活动的意义”和“注意事项”不作是否深刻和完整的要求,只要涉及到即可。语言简明得体得分以内容为前提,没有对应的内容就不得相应的语言分。‎ ‎ ‎ ‎19、作文 对本题题意表达的界定 题意正确:遭遇挫折会让人生(生命)更精彩(壮观、美丽……)。‎ 题意错误:只把握住了话题——“挫折”,而对“挫折”的阐释偏离了“挫折”对人生(生命)的意义这一方向,而是从本材料没有涉及到的方面来阐释“挫折”。或将题意偷换为与“挫折”相关与却意无关的内容,如由“面对挫折”引出要坚强,要坚持不懈,要树立崇高理想,题意表达的重点是“坚强”“坚持不懈”“树立理想”等意义。‎ ‎ ‎ 对材料支撑的界定:‎ 恰当:记叙性文章的事件或议论性文章的材料与所表达的题意(观点、思考等)有着内在的逻辑的一致性,支撑的内容能让人信服自己表达的观点和思考。事件或材料能将“遭遇挫折“具体化,并能具体或是清晰地表现出“遭遇挫折”能让人生更有意义(比如能将下面内容具体而清晰地表述出来:挫折可以让人变得坚强,或挫折可以激发斗志,或挫折可以释放潜能,或挫折可以丰富生活阅历,或挫折可以让人感悟生命真相,或挫折可以让我们理深体会百姓疾苦等),从而表达出“遭遇挫折”的意义和价值,进而支撑起挫折带来精彩人生(生命)这一题意。‎ ‎ ‎ 缺陷:事件或材料与所表达的题意有相关性,但文中的事件或材料只是空洞地贴上题意的标签,没能真正呈现出题意蕴含的内在逻辑。如只是贴上“挫折”的标签,不能表述出“挫折”的特征和具体内容;只是简单地表述“挫折”带来的结果,不能具体阐释或呈现“挫折”所带来的人的意志品质能力素养等方面的变化。‎ ‎ ‎ 错误:事件或材料貌似与题意相关(需要读者从自己个人经验中提取事件或材料的要素后才能与话题相关联),但其表述的具体内容和内在逻辑无法支撑本题题意,其表达的意图与本题题意无关。如写到了海伦•凯勒,将其先天的缺陷当成挫折,突出的却是她如何坚强,如何不放弃,她的老师如何有爱心,支撑的是坚强、不放弃、爱心让其人生变得美好;以如写到了司马迁,但所写内容只是突出了司马迁的使命感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并未涉及挫折对司马迁的意义。‎ ‎2016-2017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调研考试 语 文 试 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 ‎(共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 A.褴褛(lán) 褶皱 荒谬绝伦(miù) 吹毛求疵 ‎ B.悲怆(cāng) 焦灼 尽态极妍(yán) 篷首垢面 ‎ ‎ C.黏膜(nián) 雾霭 潜滋暗长(qián) 钟灵毓秀 ‎ ‎ D.膂力(lǚ) 葳蕤 飞珠迸玉([bèng) 悲天悯人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的教育总有一种速食的渴望,表现得很急切。岂不知很多东西必须假以时日,方有收获。所以,学习《诗经》,不能只是急于求得标准答案,而应在真诚品读中帮助学生去 生命、 生命、 生命。这才是教育应有的态度。‎ A.感受 领悟 思考 B.思考 感受 领悟 ‎ C.感受 思考 领悟 D.思考 领悟 感受 ‎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莫道不消魂,帘郑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笔下的这种情境能直达读者的心灵深处。 ‎ ‎ B.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使人明显地感觉到亡国之君的“愁”。 ‎ ‎ C.当王维写下“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诗句时,世间便留下了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 ‎ D.白居易最可贵的一点是他对人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他的诗作《观刈麦》 便是明证。‎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 A.《蒹葭》诉说着最淡的情感:没有爱也没有恨,只是追求,有点彷徨,却不放弃。无论客观环境有多艰难,主观心愿上一定相信有希望——“宛在水中央”。 ‎ ‎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是在讲苍凉,讲历史上的苍凉时刻,里面充满了自负、骄傲,同时又充满孤独感。‎ ‎ C.苏东坡的伟大,在于他让你觉得艺术创作就是真性情:只要你有真性情,就可以写这样的字,也可以写这样的诗。 ‎ ‎ D.时隔千年,我们重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他本想以身许国,但南渡之后再无用武之地。挑剑看剑,梦回沙场,满腔热血便倾洒在词作之中。‎ 一、 ‎(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诗仙和诗圣:迥然不同的生命意境 ‎ 李白和杜甫刚好跨越中国诗的黄金时代,成为两个高峰。他们只相差11岁,可是两个人个性明显不同,我们称李白为诗仙,称杜甫为诗圣。‎ 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诗仙,是因为在诗的国度里,他是一个不遵守人间规则的人。“仙”的定义非常有趣,李白本身建立起来的个人生命风范,不能够用世俗的道德标准去看待,比 如李白的好酒,李白的游侠性格,李白对人世间规则的叛逆。可以说李白把道家的或老庄的生命哲学做了尽情发挥,变成一种典范。杜甫是诗圣,“圣”与儒家学说有关,儒家生命的最高理想是成为圣人。“圣”需要在人间完成。“仙”是个人化的自我解放,“圣”则是个人在群体生活当中的自我锤炼。‎ 虽然同时分享了大唐盛世时的诗歌高峰,李白呈现出来的生命意境,与杜甫呈现出来的生命意境非常不同。很多人喜欢争辩李白好还是杜甫好,其实生命里面常常充满两难,为什么不可以同时喜爱李白与杜甫两个诗人?‎ 在青春期,很自然会喜欢李白。李白的生命里所呈现出的自由形态,他的《少年游》、《少年行》中的青春形式,在正统文学当中不被鼓励。在整个文化体制中,受鼓励或赞赏的是经过很多历练之后的成熟与稳重。在青年时对李白的爱好很容易理解,因为那个时候很想背叛学校的教育,很想背叛家庭的规矩,很想像李白一样出走冒险。这未必是对李白绝对正确的理解,可是李白令人感觉到他的生命可以豁达到孤独地出走。那时候大家聚到一起,念的多是李白的诗句。而对于杜甫的感动,是在进入中年的沧桑之后,开始明白他对人世间的悲悯,以及他把个人放入群体当中,对使命与责任的承担。‎ 杜甫的社会性很强,李白根本没有社会性。李白鼓励个人把社会性的部分切断,从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个人角度思考生命意义和价值。儒家对于一个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一定是放在群体当中考虑,比如孝与忠,是在家族与国家里完成自我,如果抽离了家族和国家,个人的意义无从讨论。李白不讨论这些问题,他就是一个决然的个人。“天生我材必有用”,“我”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杜甫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行为都是把自己放到群体当中。‎ 圣与仙是非常不同的两种形态。在中国的整个思想极度成熟,文学达到登峰的时刻,李白体现了老庄思想的最高完成,杜甫体现了孔孟哲学的最高完成。‎ 整整一千年当中,很多人在讨论李白、杜甫的优劣,这真是一个很大的精神浪费,他们都是不可取代的,樟树与榕树哪种更好?它们是不同的生命,在自然世界里,一定要分好或不好,是荒谬的,人的世界也是如此。李白、杜甫的生命分别抵达了不同的巅峰状态,如果非要去比较优劣,会偏离对他们的真正认知。‎ ‎5.下列对李白被誉为“诗仙”、杜甫被誉为“诗圣”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李白是一个不遵守人间规则的人,他追求的是个人化的自我解放。 ‎ ‎ B.李白的好酒,李白的游侠性格,都是不符合世俗的道德标准的。 ‎ ‎ C.作为“诗圣”,杜甫的最高理想是成为儒家学说所尊崇的圣人。 ‎ ‎ D.杜甫的个人生命风范是在群体生活中自我锤炼出来的。‎ ‎6.下列对“李白和杜甫的生命意境迥然不同”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李白的生命呈现的是自由形态,杜甫的生命呈现的是成熟与稳重。 ‎ ‎ B.李白的生命形态容易激发年轻人的勇气,杜甫的生命形态唤醒了中年人的悲悯心和责任感。 ‎ ‎ C.杜甫的社会社很强,他思考的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杜甫却并不如此。 ‎ ‎ D.李白和杜甫的生命意境有着不同的源头,前者源自老庄的思想,后者源自孔孟哲学。‎ ‎7.下列对作者分析不宜讨论李白杜甫优劣的原因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李白和杜甫都是我国诗歌史上伟大的诗人,争论谁优谁劣是很大的精神浪费。 ‎ ‎ B.李白和杜甫是不同的生命个体,所有的生命都是不可取代的,是无所谓优劣的。 ‎ ‎ C.李白和杜甫分别表达了不同生命状态的最高点,一定要分好或不好是荒谬的。 ‎ ‎ D.如果强硬地比较李白和杜甫的优劣,会妨碍我们对二者的真正认知。‎ 一、 ‎(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8—10题。‎ 讳疾生法 ‎ 孙坚举兵诛董卓,至南阳,众数万人,檄南阳太守张咨请军粮,咨曰:“坚,邻二千石耳,与我等,不应调发。”竟不与。坚欲见之,又不肯见。坚曰:“吾方举兵,而遂见阻,何以威后?”遂诈称急疾,举兵震惶,迎呼巫医,祷祠山川,而遣所亲人说咨,言欲以兵付咨。咨心利其兵,即将步骑五百人,持牛酒诣坚营。坚卧见,亡何起,设酒饮咨。酒酣,长沙主簿入白:“前移南阳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咨。”咨大惧,欲去。兵阵四围,不得出。有顷,主簿入白:“南阳太守咨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按军法从事。”遂缚于军门斩之。一郡震悚,无求不获,所过郡县皆陈糗粮以待坚军。君子谓坚能用法矣。法者,国之植也,是以能开东国。‎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我方举兵 方:刚刚 ‎ ‎ B.而遣所亲人说咨 说:劝说 ‎ ‎ C.即将步骑五百人 将:将要 ‎ ‎ D.持牛酒诣坚营 诣:到……去 9.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准确的一项是( )‎ ‎ 前移南阳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咨 ‎ A.前移/南阳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咨 ‎ ‎ B.前移南阳/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咨 ‎ ‎ C.前移南阳/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咨 ‎ ‎ D.前/移南阳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咨 ‎ ‎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张咨不给孙坚粮草援助的原因是过去孙坚有二千石粮食不曾给他。 ‎ ‎ B.孙坚派人故意告诉张咨愿意交付兵权是为了引诱张咨前来。‎ ‎ C.孙坚诱杀张咨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威信,举兵大计不再受阻。 ‎ ‎ D.孙坚杀掉张咨以后,打仗所过之处再也没有人敢不提供粮草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11. ‎(10分)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法者,国之植也,是以能开东国。‎ 12. 填空。(6分,每题2分)‎ ‎(1)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 也。(《<孟子>两章》)‎ ‎(3)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一、 ‎(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老去的村庄 ‎ ①人会老,树会老,万物会老,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会老。就连那沉寂于低洼之处的小溪,也会经不起日月的提炼,渐渐萎缩干涸;孤坐草丛之中的岩石,也抵不过风雨的侵蚀,日益松散风化。老,是归宿,是终结,是面对时光潇潇洒洒地流逝而无可奈何的放弃。‎ ‎ ②遥远的时空里,一只寻找乐土的鸟儿,在空中飞过,它无意中看到一片繁荣的树林,找到了一棵适于居住的大树,于是鸟儿栖息于此,驻足安家,养育后代。村子的诞生,就如这只鸟儿一样,无意的偶遇成就了一代代的人。村子,在形成之前,可能一片杂草丛生的荒蛮之地,除了野草外,就是黑褐色的土地;也可能是一片茂密的丛林,枝繁叶茂间,野禽出没;它们都是原生态的、自由的、随意的,无所谓繁荣与沧桑,也无关年轻与暮年。在某天的某时,某人独行于此,或顺流而下,碰巧船搁浅到此。人,累了,渴了,也可能被这边的美景吸引住了,于是,他停下脚步,放下行囊,在此安营扎寨,生儿育女。缕缕炊烟升起的那刻,村子便诞生了。‎ ‎ ③村子在人们的经营下繁荣强盛起来。碧澈的河水上,小桥弯弯,广褒的原野上稻黍丰收,粉黛白墙,阡陌交通,碧草茵茵,花团锦簇。村子如壮年男子般蓬勃发展。村子中,有生命的老去,但很快就会有新的生命补充。村子的新陈代谢,足以让它以自己成长的速度往前迈进。‎ ‎ ④与外面的世界相比,村子是落后的。离开村子的愿望就像瘟疫一样,在空中飘荡着,传递着。“离开这儿,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到外面去。”一句句强烈的声音召唤着村子中的男人女人,也使他们抛弃了养育他们的村子。这一走,毅然决然,义无反顾。那座亲手垒起的院落,那棵亲手栽种的杨柳,那片倾注了汗水的土地……都挽留不住那些躁动不安的心,也牵扯不住那些匆匆离开的脚步。‎ ‎ ⑤‎ 村子,失去一个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也失去了他们的孩子。作为生存之根的村子,越来越空虚。在这里,时间失去了意义,空气也仿佛静止了一般,任凭外界风云变幻,斗转星移,村子毫无知觉。失去了流动的人群,它也就失去了敏锐的感觉。村子中仅有的人,都是些老人。‎ ‎ ⑥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规律。村子也进入了暮年。生活在村子里的人,都认为村子始终是那个样子。如果改变,也不会如此明显,如此快速。夜幕降临了,曾经的万家灯火之景不复存在。村子沉浸在一片黑暗中,无声的世界仿佛已经睡去。偶尔闪出的一点灯光,也微弱得犹如风中的蜡烛,转眼就无力地黯淡下去,隐身于无边寂静中。‎ ‎ ⑦村子虽然老了,承载不了青年人的梦,但村子却包容着老人,村子需要老人给它以支撑,给它以微弱的呼吸。老人也依恋着村子,老人需要村子的气息,那些即使闭着眼也能准确判断出长短的弄堂,不用数也能知道级数的石桥,不用舔就能尝到的略带湖水湿气的空气……那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屋一堂,都是老人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 ‎ ⑧当然,村子也有热闹的时候。年末岁初,那移居城镇的人,纷纷赶回村子。一辆辆闪亮豪华的车子,穿越了亲情通道,他们要把一年积攒下来的孝心倾倒出来。村子里弥漫着祥和、团圆和美满。安静、沉默已久的村子,突然间沸腾起来。涌动的人流,喧哗的人声,点缀着村子的角角落落。然而,这样的场景是短暂的。随着夜幕的降临,一拨拨的人便又回到自己城镇的家中。村子又回到了空荡荡、冷清清的状态。如果不是那一堆堆代表孝心的物品和一张张粉红的大钞的提醒,这一天亲情的眷顾,感觉就像是个美丽的梦幻。‎ ‎ ⑨村子里的老人,越来越老。到这些老人都故去的那天,村子就失去了那股引导亲情的绳索,在外的游子,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13. 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第①段的两层语意。(6分)‎ 14. 为了更好地描述村庄的诞生,作者在第②段以鸟儿来作比,这样作比突出了村庄的哪些特点?(4分)‎ 15. 分别表述村庄老去的原因及具体表现。(6分)‎ 16. 概括本文所写的中心内容和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6分)‎ 一、 ‎(8分)根据要求完成17—18题。‎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为了让同学们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能对诗词的艺术魅力有更深入的研究,学校决定开展以“唐诗宋词中的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7、 在活动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就唐诗宋词的艺术魅力从不同角度提出几个研究选题,小组讨论后作出最后选择,请你草拟三个研究选题。(4分)‎ 18、 在小组讨论用何种方式展示研究成果时,出现了如下情境:‎ ‎ 甲同学:我们可以用唱歌表演的方式来展示,如《明月几时有》《清平乐》《虞美人》都很适合演唱。‎ 乙同学:你这样展示的目的是什么呢?难道唱首歌就表示研究有成果了?‎ 丙同学: ‎ 如果你是丙同学,你准备如何回应?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的理由(100-120字)。(4分)‎ 一、 作文(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1815年:“今天的学生过于依靠报纸,都不知道怎样正确地清洗写字石板了。如果他们把报纸都用完了,该怎么办呢?”‎ ‎1907年:“今天的学生过于依靠钢笔与墨水。他们都忘了怎样用铅笔刀削铅笔。”‎ ‎1950年:“圆珠笔会毁掉我们的教育。学生们使用这些工具,然后扔掉。沉迷于这种奢侈中,我们注重节俭的价值观会被他们抛弃的。”‎ ‎1987年:“如果学生交上来的论文是在电脑上写的,我会让他们用笔重写一遍,因为我不相信他们是自己在电脑上独立完成作业的。”‎ 技术的创新所带来的社会进步,让我们感受到曾经对新技术的忧虑是如此的多余和可笑。‎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与校名,请以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