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00 KB
  • 2021-05-10 发布

2013宁夏银川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宁夏2013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 一、积累(36分)‎ ‎1.默写。(16分)‎ ‎ ①悠哉悠哉, 。(《关雎》)‎ ‎ ② ,不亦乐乎。(《论语》)‎ ‎ ③蹴尔而与之, 。(《鱼我所欲也》)‎ ‎ ④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 ⑤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⑥造化钟神秀, 。(杜甫《望岳》)‎ ‎ ⑦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⑧晓镜但愁云鬓改, 。(李商隐《无题》)‎ ‎ ⑨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 ⑩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 ⑪潭中鱼可百许头, 。(柳宗元《小石潭记》)‎ ‎ ⑫ ,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 ⑬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相见欢》)‎ ‎ ⑭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 ⑮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⑯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 ‎2.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中国作家,在面对外国记者无关文学与创作的提问时,三缄其口,神情谈定,印证了自己的笔名 。(2分)‎ ‎3.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字。(4分)‎ 走( )无路 再接再( ) 迫不( )待 一诺千( )‎ ‎4.将“品行、胸怀”两个词语分别填在下面的括号里,使表达准确连贯。(2分)‎ 不同的修为决定不同的人生高度,不同的( )决定不同的人生轨迹,不同的( )决定不同的的人生境界,这就是一步之差决定不同命运的原因所在。‎ ‎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报道的内容。(字数不超过38字)(2分)‎ 由《读者》杂志、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北京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共同发起的“《读者》光明行动”今天正式在京启动。何鲁丽、郑万通等出席启动仪式。‎ 据介绍,在我国,有1200万的孩子先天视力不好,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学习。为了给他们一个明亮、清晰的五彩世界,本次活动将免费为贫困家庭12岁以下的弱视孩子进行治疗。‎ ‎ ‎ ‎6.用概括的语言替换下面文段中A、B两处加横线的话,要求不改变原意,上下文衔接顺畅。(2分)‎ 今年5月29日是人类首登珠穆朗玛峰60周年。(A)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运动员埃德蒙·希拉里和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首次登上珠穆朗吗峰,创造了人类登山史上的伟大壮举。(B)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首次完成人类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夙愿。著名英国登山家马洛里面对“为何登顶珠峰”的疑问时,他回答:“因为山在那里。”‎ ‎(A) ‎ ‎(B) ‎ ‎7.根据下面说明文字,为“日晷”下个定义。(字数不超过33字)(2分)‎ 据史料记载,日晷(guǐ)又称“日规”,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 ‎。晷面的正反两面平均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影子投射到的格子,即指某一时刻。‎ 日晷是 ‎ ‎8.仔细观察右边这幅画,按要求答题。(6分)‎ ‎①给这幅画拟写一个标题。(2分)‎ ‎ ‎ ‎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2分)‎ ‎ ‎ ‎③根据情景,为画面中的人物设计一组对话。(2分)‎ ‎ ‎ 二、阅读(40分)‎ ‎(一)(共16分)‎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人不知而不愠。( )‎ ‎②以光先帝遣德。( )‎ ‎③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④食之不能尽其材。( )‎ ‎10.翻译。(6分)‎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文: ‎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 ‎③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 ‎11.“借物兴叹”是杜牧咏史绝句《赤壁》中的主要写法。请你结合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说明这一特点。(2分)‎ 答: ‎ ‎12.郦道元在(三峡》一文描写“春冬”景物后感慨道“良多趣味”。你认为这里所说的“趣”指什么?说说看。(2分)‎ 答: ‎ ‎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的著名论断。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答: ‎ ‎(二)(共10分)‎ 爱孩子,就和孩子一起读书吧 ‎ ①近年来,“亲子阅读”一词被频频提起,曾有著名阅读研究专家在书中引用了这样一首诗:“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  ②其实,《三字经》中也有类似的教诲:“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据说清朝康熙年间内阁学士、刑部尚书徐乾学,传给儿孙们的就是一楼图书。在古人的观念中,世代书香传家风。有爱读书的父母,才有爱读书的子女。有联语云:“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  ③根据深圳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2岁到4岁的城市儿童群体,有近40%的家庭是“三无一有”:无书、无杂志、无报纸,有电视。大人和孩子每天一块看电视的时间可能超过一个小时,但一起读书的时间连十五分钟都不到。电视剥夺了孩子学习语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与长辈对话,也失去了家长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来自以色列的研究报告指出,阅读的大环境会对5岁以下孩子的识字量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童书中词汇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比亲子间的对话高3倍以上。‎ ‎  ④美国的研究人员曾做过一项“美国儿童日常经验的富有意义的差异”的研究。研究人员将42个普通家庭按社会背景与经济水平的不同分为3组:福利家庭、工人家庭、专业人士家庭,跟踪记录这些家庭的儿童长达4年。结果发现:专业人士家庭的孩子听到4500万字,工人家庭的孩子听到2600万字,福利家庭的孩子只听到1300万字——不同家庭的交谈状况和阅读环境的差异是惊人的。而这种语言能力与阅读能力,将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 ‎  ⑤孩子词汇量的掌握不仅来自于交谈,更来自阅读。无论是成人对成人,还是成人对孩子,日常交谈所用语汇大体在5000个。而另外还有5000个次常用语汇。在这1万个基础语汇之外,就是在阅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所谓“生僻词”。而人们阅读能力的大小往往就取决于对这些生僻词的了解程度。而童书中的生僻词是人们口语交谈中的3倍。从这一角度说,家长和孩子间的交谈只是建立基础语汇,只有让孩子阅读时,孩子才能突破口语语汇的局限,接触到大量的生僻词,这对孩子以后的正式学习大有助益。‎ ‎  ⑥“绵世泽莫如积德,振家声还是读书”,阅读是一切教育学习的起始,而亲子是爱的本能——爱你的孩子,就和孩子一起读书吧。‎ ‎14.文章第①段“亲子阅读”引号的作用是 ;第⑤段“生词生语”引号的作用是 。(2分)‎ ‎15.第⑤段画线句中,“成人对成人”与“成人对孩子”两个词语的先后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是 (2分)‎ ‎ ‎ ‎16.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文中②③④段连用多个事实论据,而且彼此不能相互替代。请说明理由。(2分)‎ 答: ‎ ‎17.自选一个角度,举例说明本文中引用的作用。(2分)‎ 答: ‎ ‎18.删去文章结尾画线句可以吗?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 ‎ ‎(三)(共14分)‎ 挑山女人 ‎①漫漫石板路上刻着她坚实的脚印,峭壁岩石上留下她疾走的身影,一个普通的女人,用生命的“扁担”,挑起生活的“大山”,她就是安徽休宁齐云山下“女挑夫”汪美红。‎ ‎②清晨6点,齐云山脚下雾霭萦绕,当大多数村民还在休息时,她家中已经升起了炊烟。吃完早饭后,她又带上一盒饭,然后挑起前一晚准备好的货物开始爬山。陡峭的山路,一趟来回10来公里,汪美红每天要挑两三趟。这样的负重攀爬,别说两三趟,就是一趟,一个成年男子也难以吃得消,但汪美红已经爬了17年。‎ ‎③一个女人承受这样的命运,还要从多年前的变故说起。‎ ‎④1990年的汪美红26岁,是一个美丽淳朴的农村女孩,嫁给了岩脚村的青年农民汪淑华。第二年,汪美红生了一个儿子,但娩出的是一个患先天性白化病的残疾儿!按照国家政策,汪美红可以再孕。第二年她又身怀六甲,并产下龙凤双胞胎。双胞胎的降生冲淡了这个家庭的阴影,年轻的妈妈也对日子充满了美丽的憧憬。‎ ‎⑤然而1994年3月1日,汪美红的人生改变了。丈夫在村口横江打渔时不幸溺亡。丈夫突然故去,三个孩子嗷嗷待哺,深处绝境的她开始上山采茶、下田插秧。由于孩子小,她就挑着一双儿女,三人一起出工。大儿子不能见阳光,做母亲的怕他乱跑,只得忍痛将他捆在屋柱或桌腿上。“最对不起的就是大儿子了,他很小的时候常常一个人在家,有时候也饿得哇哇大哭,哭累了就靠在桌腿上睡着了。一个小孩,却比别人多流了多少泪。”亲戚们不忍心看着她如此艰辛,私下劝她再嫁,还有人直接劝她远走高飞算了,但当她看到儿女睁大眼望着她这个妈妈时,她下定决心:“抛弃孩子,天堂我也不去!”‎ ‎⑥当年10月,齐云山上的道观重建工程启动,大量的砖瓦、沙石、水泥和钢筋等建材需要挑运上山。于是,村里惟一的女高中生汪美红毅然咬牙扛起了扁担,换上了“解放鞋”,当上了挑山工。通向齐云山的九里盘山道几乎都是台阶,许多地方非常陡峭,挑货上山谈何容易。“当时是5元钱一百斤挑运费,从山脚爬上山大概五六公里,一般男人也就挑100斤,我第一天就挑了180斤沙石,希望能够多赚4元钱。”“开始并不觉得很重,但是越爬越累,那天下来,两眼发黑,好几次差点连人带担掉下山。”当她拿到卖命换来的9元钱时,人已经虚脱。但第二天一早,她竟又忍着肩膀的剧痛,一步一步走在九里盘山道上。第一担沙石一过秤,203斤!到下午4点多,她已挑了两个来回,跑了四趟。可这个女子除了两个腿肚子练得结结实实,其实并不健壮,每走几百米,都要用拄棍撑着扁担休息一小会儿,密密的汗珠布在她脸上,而她的补救“秘诀”不过就是::“挑山工一定要吃腌菜,腌菜盐分多,上山淌很多汗,也不容易觉得累。”‎ ‎⑦汪美红挑山,大儿子在家煮饭忙家务,双胞胎从10岁开始,一到双休日和寒暑假就帮着妈妈一起挑东西上山,上高中的时候,学习任务非常重,他俩还是坚持要帮妈妈挑担,从来不喊一声苦。“家里条件差,有一年夏天,邻居吃西瓜,女儿瞟了一眼,我知道她想吃。后来我准备买一个,但还是硬被她拉住了,非说自己特别不喜欢吃西瓜,其实当时孩子连西瓜什么味儿都不知道。”那一刻,惟一能安慰汪美红的是,“我此生能够有这三个懂事的孩子,我也知足了!”如今大儿子已经20岁,学会了按摩,可以自食其力,而双胞胎儿女都很争气,应届高考均达到了重点分数线,女儿还超出重点线40多分,考上大学的这个暑假,他俩没有歇着,而是来到了县城开始打工……‎ ‎⑧这位母亲17年风里来雨里去,踏着4000多级台阶,往返9000多次山下山上,行走20多万公里山路,磨破140多双“解放鞋”,加上挑断的70多根扁担,用母爱把一双儿女“挑”进了重点大学。当目送成才的孩子们走出深山老林的那一刻,她的目光里充满了无限的感慨。‎ ‎19.分析本文标题的特点和作用。(2分)‎ 答: ‎ ‎20.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句景物描写的作用。(2分)‎ 答: ‎ ‎21.第⑥段“她竟又忍着肩膀的剧痛,一步一步走在九里盘山道上”句中“一步一步”改为“一步步”好吗?为什么?(2分)‎ 答: ‎ ‎22.第6段写汪美红认为“挑山工一定要吃腌莱”,因为这是她“不容易觉得累”的“秘决”。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 ‎ ‎23.品析第⑦段中加点“瞟”字的表达效果。(2分)‎ 答: ‎ ‎24.第⑦段集中笔墨写了儿女们的表现,这样写的目的一是 ;二是 。(2分)‎ ‎25.本文在叙述过程中,多处引用了主人公的原话,除了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外,还有何作用?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 ‎ 三、作文(40分)‎ 当你面对“礼物”这个词时,涌现在你脑海的或许是一段故事,一个思考,一番探究,一份感动,抑或是是……‎ 请以“最好的礼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问题不限,不能透露与考生有关的信息)‎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3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积累(共36分)‎ ‎1.(16分,每空1分。)‎ ‎ ①辗转反侧 ②有朋自远方来 ③乞人不屑也 ④山气日夕佳 ‎ ⑤杨花落尽子规啼 ⑥阴阳割昏晓 ⑦海内存知己 ⑧夜吟应觉月光寒 ‎ ⑨烟笼寒水月笼沙 ⑩草色入帘青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无言独上西楼 无可奈何花落去 千里共婵娟 断肠人在天涯 吟鞭东指即天涯 ‎2.(2分)莫言 ‎3.(4分,每字1分) 投 厉 及 金 ‎4.(2分,每处1分)品行 胸怀 ‎5.(2分)“《读者》行动”将免费为贫困家庭12岁以下弱视孩子进行治疗。‎ ‎ 关键信息:“《读者》光明行动” 免费治疗 弱视孩子 ‎ 提示:能覆盖关键信息,语句通顺。‎ ‎6.(2分,每处1分)(A)60年前的今天 (B)时隔7年后 ‎7.(2分)(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关键信息:日影 计时 仪器 ‎ 提示:能覆盖关键信息,语句通顺。‎ ‎8.(6分)‎ 标题(2分)仁心(单趣 和谐 生活 窗外 往事等)‎ 画面(2分)要点:①人物②场景③事件 对话(2分)要求紧扣情景,话题集中,符合人物特点。‎ 阅读( 40分)‎ ‎(一)(共16分)‎ ‎9.(4分)‎ ‎ ①怨恨(生气发怒) ②发扬光大 ③沿着(顺着)④同“饲”,喂养 ‎10. (6分,每题2分)‎ ‎ ①对方士气全无,我方士气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 ②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意思对即可)‎ ‎ ③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Il(2分)(答对1个要点即可)‎ ‎ ①借“白戟”叹指当年的赤壁之战。‎ ‎ ②借“沉沙”叹指英雄无用武之地,暗讽当朝昏庸。‎ ‎ ④借“铁未销”叹指英雄壮心不已,期望大展身手。‎ ‎12.(2分)(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答对两个以上要点得满分.)‎ ‎ ①全文的写作重心都集中在“险”上。‎ ‎ ②因“险”而使得除“春冬”季节之外的山、树、泉、石等具有骇人的特点。‎ ‎ ③“春冬之时”(即三蛱的枯水期)的景物有“清荣峻茂”之象,因而使作者感到有“良多趣味”。‎ ‎13.(2分)在孟子看来,有忧患才能使人锐意进取、立于不败之地;贪图安乐则让人消沉甚至衰亡。所以以此来警诫世人。‎ ‎(二)(10分)‎ ‎14.(2分)特指 强调 ‎15.(2分)(答对一个受点即可)‎ ‎①本文围绕“亲子阅读”阐发议论的,而非指“成人阅读”。因此,句末的落点还应在“孩子”上。‎ ‎②如果调换,论述的关注重心就变成了“成人”,这与作者的用意不一致,与后文不衔接。‎ ‎16.(2分)(答对一个要点即可)‎ ‎①几个事例整合在一起,使论证范围涵盖古今中外,以突出“读书”为普遍真理。‎ ‎②几个事例非常典型,各具体表性,更具说服力。(“清代”表明中国自古有此优良传统;“犹太人”是世界公认的最爱读书的民族;“美国”因为其目前最为发达。)‎ ‎③“据某市”事例立足当下,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与其他案例形成对比,使论证具有针对性。‎ ‎17.(2分)(答对一个要点即可。举例略)‎ ‎①间接表明作者的观点。 ②使表达更丰富。 ③是阅读好的有力佐证与现身说法。‎ ‎18.(2分)不可以。(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以上得满分)‎ ‎①呼应标题。 ②表明写作意图。本文论述的重点不是阅读的重要性,而是陪孩子读书的重要性。 ③与第一段相照应。 ④宕开一笔,从“亲子是爱的本能”引起论题,让人不容置疑。‎ ‎(三)(14分)‎ ‎19.(2分)‎ 特点:①“挑山”一语双关,明指从事的劳动,暗指“负担”的沉重与人的顽强。 ②“女人”用词毫无